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栽培技术菇房准备室外或室内栽培,应具备通风、控温控湿等条件。
栽培季节蟹味菇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0~26℃,子实体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15~17℃,据此确定当地栽培季节。
培养基配方1 母种培养基(1)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250g(煮出后浸出液)、KH2PO43g、MgSO41.5g、琼脂20g、葡萄糖20g、H2O1000ml,pH7.5~8。
(2)改良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琼脂20g、水1000ml,pH7.5~8。
2 原种培养基(1)棉子壳40%、木屑40%、麸皮13%、玉米粉5%、糖1%、石膏1%,料水比为1∶1.5,pH8。
(2)棉子壳78%、麸皮15%、玉米粉5%、糖1%、石膏1%,料水比1∶1.5,pH7.5~8。
(3)棉子壳83.3%、麸皮8.3%、黄豆粉4.2%、生石灰1.7%、普钙2.5%,料水比为1∶1.5,pH8。
(4)棉子壳79%、玉米粉5%、麦麸15%、石膏1%、水分70%,pH8。
以上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接种、每支母种接原种6瓶,在20~25℃中培养1个月左右可长满瓶,但菌龄不宜超过45d。
装袋灭菌培养用17cm×33cm塑料袋,装袋后,在1.5kg/cm2灭菌2h,冷却后接种,置温度为23℃,相对湿度低于70%,通风避光的培养室发菌。
菌丝长满袋后,可脱袋栽培或不脱袋栽培。
蟹味菇菌丝只要达到充分成熟,并形成菌皮才能出现原基。
出菇管理1 开口排袋首先在棚内地上每隔50cm筑一条宽22cm,高10cm的埂,并向空间喷雾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95%,然后用手轻揉袋两头,使两头的料面略呈凸起状,同时起到料面与袋膜分离的作用。
解开袋口,用小铁片去掉料面的气生菌丝和厚菌苔,但要保留原来的接种块,然后将菌袋分层横放在土埂上,并将袋头向两边轻轻拉动,使之自然张口以维持料面处于一个湿润的小气候环境中,菌袋排放以5~8层高为宜。
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栽培技术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假松茸。
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
198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蟹味菇,现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
蟹味菇属于中高档食用菌的一种,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不过,由于蟹味菇原产于日本,进入中国的时间短,在市场上很少见到,人们对它也就不是很了解,为了弄清楚蟹味菇的来历,我们特意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蟹味菇生产基地。
带您去看看这吃起来类似海鲜的蟹味菇是如何栽培出来的。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蟹味菇的子实体一般都成丛生长,散生的比较少见,每丛10—20株不等;菌盖直径2—3厘米,幼时半球形,深褐色,以后渐渐开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另有一种是白色的菌株。
两种不同色泽的菌株,菇盖表面都是平滑的,但是褐色蟹味菇的菌盖上有2—3圈斑纹;蟹味菇的盖缘平或微下弯,稍微呈波状。
菌肉白色,质韧而脆,结构致密;菌褶白色或浅黄色,弯生。
菌柄是圆柱形的,长3—10厘米,菌柄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或灰白色,粗0.5—3.5厘米,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
生长环境蟹味菇为中低温和变温结实型木腐生菌类。
变温结实型菇类就是需要有较大的温差刺激才能发生子实体的菇类。
营养它在野生的时候,能在山毛榉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活立木上生长,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很强。
人工栽培时,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各种植物秸杆粉物等都可以用作主要培养基质。
温度菌丝在5摄氏度——30摄氏度之间都能生长,以20——25摄氏度最为适宜,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为8——22摄氏度,最适合的温度是12——16摄氏度。
水分菌丝生长基质含水量以60%-70%最佳。
子实体分化发育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酸碱度菌丝体生长的pH为5-7.5,最适合的pH为5.5-6.5。
蟹味菇人工栽培技术

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 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进 行出菇管理,控制适宜 的温度、湿度、光照和 通风等条件,促进子实 体的形成和发育。
当子实体长成后,及时 采收并加工处理,可根 据市场需求进行保鲜、 烘干或深加工等处理。
04
蟹味菇的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白霉病
菌丝体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落,导致 子实体萎缩。防治方法:加强菇房通 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菇。
02
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 ,蟹味菇现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 分布,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菌 。
蟹味菇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蟹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蟹味菇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 等药用价值。
蟹味菇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蟹味菇 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谢谢您的观看
培养设备
包括培养架、培养皿、培养袋 等,用于菌丝培养和出菇管理
。
栽培原料与配方
01
02
03
主要原料
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 ,提供丰富的碳源和营养 物质。
辅助原料
麸皮、米糠、玉米粉等, 提供氮源、维生素和其他 微量元素。
配方比例
根据不同原料的营养成分 和蟹味菇的生长需求,合 理搭配各种原料的比例。
栽培方法与步骤
由于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蟹味 菇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
02
蟹味菇的生物学特性
蟹味菇的形态特征
菌盖
01
蟹味菇的菌盖呈圆盾形,表面有微细的绒毛,颜色为灰褐色或
淡黄色。
菌柄
02
菌柄细长,中实,表面有细微的绒毛,长度通常为5-15厘米。
孢子
蟹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将 其 分 为 转 色 期 、 蕾 期 、 盖 期 、 展 期 和 成 熟 菇 成 伸 期 。 同 时期 的特 点 如 下 : 转 色期 。 培 养 料 表 面 不 ④ 在
出现 一 薄层 灰 色 短茸 , 3 4天 。 约 ~ ( 蕾 期 。 丝 开 菇 菌 始扭 结 形 成 瓦 灰 色 针状 菌 芽 , 05 1c 约 3 5 长 .~ m, ~
210 01 5 .
矗ut1 ,  ̄ 9 ,
栽培技 术
蟹 味 菇 高 产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孟 庆 国
还 需要 加 入 过 磷 酸钙 、 膏 粉等 。 石
蟹 味 菇 又称 真 姬 菇 ,属 于 伞 菌 目 口蘑 科 玉 蕈 属 , 风 味 独 特 , 有海 蟹 之 鲜 、 鱼 之 香 , 一 种 其 具 鲍 是 珍 稀食 用 菌 , 受 国 内 外 市 场 的青 睐 , 日本 通 常 倍 在 把 它与 珍 贵 的松 茸 相 提并 论 。 生产 中 , 利用 木 屑 、 可 农 作 物 秸秆 为 原 料进 行 栽 培 , 生物 转 化 率 一 般 可 达
的 环境 ,出 菇期 间如 果 环 境二 氧 化 碳 浓 度 过 高 , 会
造成 子 实 体 生 长缓 慢 , 现 畸形 菇 。 出
26 光照 蟹 味 菇 菌 丝 体 生 长 不 需 要 光 照 ,黑 暗 .
条 件 下 菌 丝 生长 洁 白粗壮 , 易 老 化 。微 弱 的散 射 不
光 对 转 色 期 是 有 益 的 , 基 分 化 需 要 的光 照 为 5 ~ 原 0
10勒 克 斯 , 实 体 发 育需 要 5 0 14 0勒 克 斯 , 0 子 0 ~ 0 每
天 光 照 时间 8 1 - 0小 时 。 照不 足 , 光 菇蕾 的发 生 少菌 ,分 解 木 质 纤 维
蟹味菇人工种植技术

蟹味菇人工种植技术介绍蟹味菇是一种可口美味的食用菌,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的营养价值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蟹味菇的人工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成为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
本文将介绍蟹味菇的人工种植技术,包括选种、制种、培养基、培育、采收等方面。
选种蟹味菇的种子是根菌与蘑菇种子混合的一种复合物,也称为“菌盖”、“种草”,来源于蟹味菇菌种或合成菌种。
选种的过程十分重要,只有选到质量好的菌盖,才能种出优质的蟹味菇。
选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菌盖质量:选择形态完整、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菌盖;•菌丝质量:菌丝应健康、细嫩、色泽清新、无污染;•繁殖率: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的蟹味菇菌种。
制种选好的菌盖需要通过制种的方法进行繁殖。
通常采用的制种方法有两种:无菌发酵法和基质接种法。
无菌发酵法适用于小规模的生产,是将菌盖放入无菌培养瓶内,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可以制得新的种子菌丝。
基质接种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主要是将种子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繁殖扩散,形成一块块的菌种。
培养基培养基是蟹味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来源,它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基质。
培养基的配方因地制宜,常用的材料包括秸秆、麸皮、玉米杆、麦秸等秸秆类材料,以及木屑、松枝等木材类材料。
培育蟹味菇培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菌床准备和蟹味菇生长。
菌床准备是制作适合蟹味菇生长的基质块,通常是将适量的培养基配好后,装进袋中,密封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和氧气透过性,使之形成不同材料、不同口感、不同产量的蟹味菇菌床。
常见的培育方式有膜袋培育和敞口培育。
膜袋培育器简单易操作,适合初学者,但一次只能培育少量蟹味菇。
敞口培育不需要扎气孔,容易控制湿度和氧气供应量,同时也比较节省成本,是大规模生产的主要方式。
采收蟹味菇采收既要注意时机,还要注意采摘技巧,以保证蟹味菇的品质。
蟹味菇的生长周期通常为30-45天,出菇时间在16-18天左右。
菇中珍品——真姬菇及栽培技术

菇中珍品——真姬菇及栽培技术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也叫蟹味菇,因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用似松茸,食似海鲜”,因而又叫海鲜菇。
该菇独特的口感及丰富的营养,近年来深受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日本。
其售价昂贵,鲜菇公斤销售价在20——30元之间,生产和经营效益十分可观,目前供需缺口很大,因此该菇有广阔的市场及开发前景。
1、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不等,有时散生,散生时数量少而菌盖大。
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4——15厘米,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
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
菌柄长3——10厘米,粗0.3——0.6厘米,偏生或中生。
2、生育特性①温度。
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9——30℃,适温22——24℃;子实体原基分化在4——18℃,生长适温10——14℃;②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为宜,出菇前补充水分,使含水量达70%——75%。
菇蕾分化期,菇房相对湿度98%——100%为宜。
菇体发育期菇房相对湿度90%——95%;③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但菇蕾分化期应有弱光刺激。
子实体生长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每昼夜应开日光灯10——15小时;④空气。
真姬菇生长的各阶段需要新鲜空气,尤其原基大量发生时每小时应通风4——8次;⑤pH值。
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pH值6.5——7.5。
3、栽培技术真姬菇栽培有三大特点:一要求基质材料偏硬质化;二是菌丝发满菌后必须再经后熟处理;三是对出菇条件要求苛刻,尤其对温度适应范围偏窄。
①配料装袋。
培养基的配方A、棉籽壳90公斤,麦麸10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2公斤,石灰粉2公斤,水130——160公斤;B、木屑85公斤,麦麸、玉米粉、黄豆粉各5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3公斤,石灰粉、石膏粉各2公斤,水140——180公斤;C、棉籽壳、木屑各40公斤,麦麸、玉米粉、黄豆粉各6公斤,米糠2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红糖、石灰粉、石膏粉各2公斤,水140——170公斤。
蟹味菇栽培技术

蟹味菇栽培技术蟹味菇,又称香菇、草菇,是一种富含营养且风味独特的菇菌。
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誉为“菇中之王”。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蟹味菇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因此蟹味菇的栽培技术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蟹味菇栽培的技术要点,帮助种植者顺利进行蟹味菇的栽培。
一、基础设施准备蟹味菇的栽培需要准备一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菇棚、培养基、菇种和温湿度控制设备。
菇棚应该选择通风性好、遮光性强的环境,同时保证菇棚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培养基是蟹味菇生长的土壤,一般由稻草、蘑菇渣、麦麸等材料组成。
菇种是栽培蟹味菇的核心,种植者可选择市场上优质的菇种进行购买。
二、菇种培养蟹味菇的菇种培养是栽培的第一步。
首先,将培养基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将浸泡过的培养基装入菇穴或菇箱中;最后,将菇种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覆盖一层透明的保鲜膜,并在保鲜膜上刺出一些小孔,以利于气体的交换。
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避免杂菌的污染。
三、温湿度控制蟹味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种植初期,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湿度控制在80%左右;随着菇体的生长,温度可逐渐降低至15℃左右,湿度保持在75%左右。
为了保持菇棚内的温湿度稳定,可以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并经常检查和调整温湿度的状态。
四、生长环境的管理蟹味菇的生长环境管理包括适时浇水、通风换气和防病虫害等。
浇水时应以雾化喷水的方式进行,保持菇体的湿度;通风时应控制好菇棚内外的水汽交换,维持良好的空气流通;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无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及时清除受感染的菇体,防止病害传播。
五、采收和贮藏一般情况下,蟹味菇的生长周期为20-30天。
当菇盖完全展开,菇柄变硬时,即可进行采收。
采收时要用干净的工具将菇柄割断,并尽量保持菇盖的完整。
采收后的蟹味菇应及时进行贮藏,避免日晒雨淋和长时间的暴露,可将其放入冷藏室或冷藏箱中,保持在2-5℃的低温环境下,延长蟹味菇的保鲜期。
蟹味菇 种植

蟹味菇种植
蟹味菇是一种可食用的菌类,其味道与蟹肉类似,因此得名。
以下是蟹味菇的种植方法:
材料:
- 蟹味菇菌种
- 木屑、麦秸、豆渣等基质
- 塑料袋或瓶子
- 恒温箱或培养室
步骤:
1. 准备基质:将木屑、麦秸、豆渣等基质放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蒸煮至基质温度达到80左右,持续30分钟以上。
2. 冷却基质:取出蒸煮好的基质,放置待凉,以便后续接种。
3. 接种: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蟹味菇菌种均匀撒在冷却好的基质上,轻轻拌匀。
4. 装入袋子:将接种好的基质放入塑料袋或瓶子中,封好口。
5. 培育:将装有基质的袋子或瓶子放入恒温箱或培养室,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0-28)和湿度(通常为60%-80%),培育约20-30天,待蟹味菇长成后即可采摘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蟹味菇的种植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杂菌侵染,同时要注意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
如果种植规模较大,建议采用专业的种植设备进
行高效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蟹味菇栽培技术蟹味菇,又名真姬菇,玉蕈、假松茸。
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秋季群生于阔叶树的朽木上,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
198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蟹味菇,现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福建等省均有栽培。
蟹味菇属于中高档食用菌的一种,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不过,由于蟹味菇原产于日本,进入中国的时间短,在市场上很少见到,人们对它也就不是很了解,为了弄清楚蟹味菇的来历,我们特意找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家蟹味菇生产基地。
带您去看看这吃起来类似海鲜的蟹味菇是如何栽培出来的。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蟹味菇的子实体一般都成丛生长,散生的比较少见,每丛10—20株不等;菌盖直径2—3厘米,幼时半球形,深褐色,以后渐渐开展,色泽变淡;呈黄褐色;中部色深,茶褐色;另有一种是白色的菌株。
两种不同色泽的菌株,菇盖表面都是平滑的,但是褐色蟹味菇的菌盖上有2—3圈斑纹;蟹味菇的盖缘平或微下弯,稍微呈波状。
菌肉白色,质韧而脆,结构致密;菌褶白色或浅黄色,弯生。
菌柄是圆柱形的,长3—10厘米,菌柄幼时下部明显膨大,白色或灰白色,粗0.5—3.5厘米,充分生长时上下粗细几乎相同,多数稍弯曲,有黄褐色条纹。
生长环境蟹味菇为中低温和变温结实型木腐生菌类。
变温结实型菇类就是需要有较大的温差刺激才能发生子实体的菇类。
营养它在野生的时候,能在山毛榉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活立木上生长,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很强。
人工栽培时,阔叶树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各种植物秸杆粉物等都可以用作主要培养基质。
温度菌丝在5摄氏度——30摄氏度之间都能生长,以20——25摄氏度最为适宜,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温度为8——22摄氏度,最适合的温度是12——16摄氏度。
水分菌丝生长基质含水量以60%-70%最佳。
子实体分化发育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5%,酸碱度菌丝体生长的pH为5-7.5,最适合的pH为5.5-6.5。
光照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洁白粗壮,不易老化。
但菌盖形成、菌柄伸长期需要散射光,否则子实体发育不良。
空气蟹味菇是好气性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
了解了蟹味菇的外部形态和生长习性接下来咱们看看蟹味菇对菇房的建造有什么要求。
菇房的建造蟹味菇虽然营养丰富,但是生长周期却特别长,栽培的难度也比较大,从接种到出菇需要120天的时间,在这120天里,蟹味菇对菇房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所以现在种植蟹味菇一般采用工厂化生产。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菇房菇房为东西走向。
菇房东西长为162米,南北宽15米。
菇房外墙安有排风扇。
种植户在进行菇房建设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自行调节种植面积,但是菇房里的一些设施的建造是必备或者必须注意的,首先就是菇房的墙壁及菇床必须为防水材料,这是因为蟹味菇的种植环境湿度很大。
其次每层菇床上安有日光灯,保证出菇时需要的光照。
另外菇房上部安有加湿器和空调机,在菌床上安有温湿度感应器,保证出菇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恒定而准确,墙面安有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菇房我们也见过了,下面咱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蟹味菇的栽培过程吧,首先就是菌种的培养。
菌种的培养蟹味菇的母种是从专门的食用菌研发中心购进的,拿到母种后首先要进行扩繁。
母种的扩繁培养基的配方对母种进行扩繁首先需要制作培养基。
需要的材料有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和水。
制作培养基的水很重要,因为水的pH值直接决定培养基的pH值,所以我们使用pH检测仪测量水的pH值,保证水的pH值在7.0——8.0之间。
材料准备好了,我们来进行培养基的制作。
培养基的制作我们要选择质量较好的马铃薯将皮去掉,并挖去芽眼,将青绿色的部分挖掉,然后用天平称取200克,冲洗干净切成1—2毫米的薄片,然后把切好片的土豆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的清水,进行加热,沸腾后要小火保持30分钟,然后采用七层纱布进行过滤,我们留取的土豆汁为1000毫升,如果滤液不足采用纯净水补齐。
将过滤好的土豆汁倒入锅中继续加热,这时候称取20克琼脂,放入装有土豆汁的锅中,琼脂放入锅中要不停的搅拌,等琼脂完全融化时称取20克葡萄糖放入锅中,沸腾之后把煮好的溶液放入容器内然后分装试管。
分装因为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制备的母种培养基要趁热尽快分装试管。
采用塑料烧杯进行分装,使每支分装试管的装量相当于试管长度的1/4左右。
分装好后还要进行封口,可以用未经脱脂的原棉,塞入的松紧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脱落为标准。
灭菌制好的试管还要进行灭菌,用橡皮筋把试管扎成捆,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试管在高压锅中加热时倾倒。
然后在试管上盖上一层牛皮纸,牛皮纸的作用是防止灭菌时产生的冷凝水沾湿棉塞,甚至流进试管里。
随后把试管放入高压锅中进行灭菌,灭菌时高压锅的压力到达0.05MPA时放气一次使压力表回归到0时使压力锅再次升压,这次压力上升到0.1MPA并维持30分钟,在这样的压力下,高压锅的温度一般在120摄氏度左右,加热停止后等温度自然降至常温再打开高压锅,将试管取出。
灭菌后的试管都要趁热放在摆斜面的架子上,让试管保持倾斜。
要将倾斜度保持在20度,以培养基占试管的2/3为标准(抓静贞,做一个图标提示)。
大约半小时以后,由于琼脂的凝固作用,试管中的培养基就凝固了,这样母种培养基就做好了。
母种接种母种培养基做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接种了。
接种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
接种前,我们要把培养基和操作时使用的工具放进无菌操作台里,然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菌种以及操作时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后要关好无菌操作台的玻璃。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可以接种了。
接种时,手和接种勺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之后点燃酒精灯,使火焰周围空间形成无菌区,准备接种试管的棉塞取下来,把试管口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杀灭管口上的杂菌,随后将试管口移到距离母种试管口1—2厘米处,用接种勺将母种切成一个小方块,每块的面积大约为1立方厘米,迅速放入被接种的试管斜面的中前部,然后,再烤一下棉塞,并迅速塞上棉塞,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连续操作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每支母种可以扩接试管20支。
接种完成以后,还要进行培养。
母种培养我们将接好种的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母种的培养,温度应该控制在20摄氏度—22摄氏度,在恒温培养箱里培养3天母种就可以盟发菌丝了,15——20天后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我们就可以用它们来进行原种的接种了。
当然原种在接种之前也要先进行培养基的制作。
原种的栽培培养基的配方由于是工厂化生产蟹味菇所以制作原种的培养基我们使用机器生产。
咱们先来看一下培养基的材料。
培养基的主要材料是玉米芯、棉籽壳、果木屑等,在实际栽培中,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添加玉米粉能满足蟹味菇对碳氮的需求,有比较明显的增产作用。
另外因为制作原种培养基的时候我们使用自然水,所以添加碳酸钙或石灰可以有效调节培养基的pH值。
pH超过8.5,接种块很难萌动。
考虑到培养料灭菌后pH会降低,以及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降低培养料的pH。
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和促进菌丝体生理成熟,在拌料时可把培养料调整到8左右。
原种培养基的配方及配比为玉米芯44%,麸皮30%,果木屑20%,玉米粉5%,碳酸钙1%,将培养基的材料按照这样的比例倒入机器,加水搅拌,最后培养基pH为7.7左右,含水量的多少也很重要,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5%时,菌丝生长缓慢、稀疏,容易衰老;高于75%时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所以培养基的水分保持在65%最为适宜。
经过30分钟的搅拌,接下来就要装瓶了。
装瓶及灭菌采用装瓶机进行装瓶,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塑料空瓶放在架子上,装瓶机自动完成装瓶工作,使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
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蟹味菇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对蟹味菇的培养基灭菌可采用高温高压灭菌。
灭菌时,高温高压灭菌柜的温度达121——123℃,在这样的温度下持续90分钟,灭菌就结束了。
经灭菌后的原种瓶要在室温下自然冷却,待料温降至28℃以下,然后才能进行接种,否则由于料温过高,会烧死菌种,产生不萌发菌丝的现象。
菌瓶晾凉后就要进行接种工作了。
接种原种的接种就是把试管中的母种接种到原种瓶进行扩繁。
接种工作依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首先也要先进行消毒工作,消毒过程与前面母种扩繁一样在这里我们就不进行再次介绍了,消毒完毕后,把试管中的菌种切成2——3厘米的方块,使用接种勺将菌种取出来放到原种瓶的瓶口,然后盖上瓶盖,一支母种可以接2——3瓶原种。
原种培养我们将菌瓶直接摆放到培养架上就可以了,原种培养间装有加湿器和空调机,用来保证培养期间的温湿度,原种培养期间,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摄氏度——22摄氏度。
菌丝在5摄氏度以下、30摄氏度以上时会生长不良。
湿度保持在65%——70%,因为蟹味菇在散射光和黑暗条件下,都能进行原基分化,所以在发菌丝的整个过程中是不需要光线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星期以后就开始萌发菌丝。
原种培养时间为40天。
工作人员每天要到培养室里进行检查,检查有没有变质的菌种,如果有的话要及时剔除,以免感染其它菌瓶。
大约40天以后,菌丝就可以长满菌瓶了,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下面的工作了,用原种来扩繁栽培种。
栽培种的扩繁栽培中的培养基制作、装瓶、灭菌与原种的操作相同,但是到了接种环节就不同了,因为工厂化生产蟹味菇需要的数量很大,所以在原种扩繁栽培中的时候采用机器进行接种。
接种接种在无菌的接种间内进行操作。
在进入接种间之前,操作人员一定要换上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同时经过风淋室才能进入接种间。
操作时要注意每瓶种菌接 30 瓶栽培种,并确保接种量一致,无漏接。
接种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将栽培种放到培养室中进行培养了。
栽培种培养栽培种的培养室内装有空调机、风筒和加湿器,用来保证栽培种在23摄氏度——25摄氏度,60——70%的相对湿度下正常生长。
菌瓶被摆放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培养室中,经过55天的培养,菌丝就长满菌瓶了,这时候还要再继续进行后熟培养35——40天。
当菌丝由稀疏转为浓白,形成粗壮的菌丝体,料面出现白色粒状,并分沁浅黄色的色素时,就达到生理成熟乐。
整个发菌培养的时间为85——90天。
接下来要对它们进行搔菌。
搔菌搔菌实际上就是去掉瓶盖使用搔菌机把菌瓶上部与瓶盖接触的老菌丝挖掉,挖的时候注意使料面形成中间略高的馒头状。
这样可以促使原基从料面中间残存的菌种块上长出成丛的菇蕾,促使幼菇向四周长成菌柄肥大、紧实、菌盖完整、肉厚的优质菇。
机器搔菌完毕后,还要有工人进行检查,把机器搔菌不彻底的菌瓶进行再次搔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