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其消费需求,黑皮鸡枞菌的工厂化生产逐渐成为趋势。
但要实现工厂化生产,必须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1. 培养基的研发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营养需求高的菌种,其培养基的质量和配方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大。
在保证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产生的菌柄质地坚实,口感细腻。
因此,
培养基的研发是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2. 规模化生产的技术
黑皮鸡枞菌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下生长,而这些条件需要根据工
厂规模进行调整。
在小规模试验成功后,要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大规模生产。
需要注意调
整空气循环和菌床墙的防水性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3. 采摘、包装和储存技术
采摘是决定黑皮鸡枞菌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
正确的采摘方式和时间可以保证菌柄形
态完美,并且保持天然的口感和营养。
在采摘之后,要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防止菌体受
到碰撞和刮擦。
同时,储存的过程也要注意装箱密度、温湿度等因素,以保证产品在运输
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损坏。
总之,在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还要加强与市场
需求的结合。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品的需求,科技创新必须依靠市场力量来推动,唯
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优势品种及配方筛选
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秀珍菇品种与栽培配方,在工厂化生产条件下以3个常用配方栽培经组织分离获得的商品性状较好的3个秀珍菇品种纯菌种,进行出菇试验。
结果表明,秀珍菇品种“秀E”和配方2(玉米芯22%、甘蔗渣10%、细锯末18%、棉籽壳20%、麸皮20%、玉米粉3%、豆粕5%、碳酸钙1%、氧化钙1%,含水量63%)为最优组合,单位产量达0.345 kg/袋,A级菇占比最高,且出菇管理较简便。
此外,配方2栽培秀珍菇品种“秀98”的单位产量也可达0.335 kg/袋,A级菇占比高,二者无显著差异,均达到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预期要求。
【总页数】5页(P58-61)
【作者】饶火火;王维涛;潘漳友
【作者单位】龙岩市土壤肥料技术站;龙岩市浚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
【相关文献】
1.秀珍菇高温品种筛选及栽培配方优化
2.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秀珍菇菌株筛选与评价
3.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与菌种剂型筛选试验初报
4.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配方优化研究
5.秀珍菇工厂化栽培的配方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栽培食用菌选择什么品种和模式利润高?

栽培食用菌选择什么品种和模式利润高?栽培食用菌选择什么品种和模式利润高?近年来,由于食用菌整体市场价格较为平稳,尤其是珍稀品种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栽培食用菌来脱贫致富。
但食用菌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农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品种和模式才能获得较好的利润。
以笔者多年从事食用菌栽培经营的经验,为大家做一下分享。
现在食用菌品类已达70多种,大宗品种有香菇、平菇、木耳、双孢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品种有白灵菇、秀珍菇、幸福菇、茶树菇、真姬菇、羊肚菌等。
大家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具体来说,城市近郊的农户可以选择以鲜食为主的食用菌,如平菇、秀珍菇、幸福菇(球盖菇)和双孢菇等;交通不便地区的农户则应该选择适合鲜食和干制的食用菌品种,如木耳、香菇、鸡腿菇、茶树菇和杏鲍菇等;种植苗木的农户还可以林下套种香菇、幸福菇、灵芝和羊肚菌等食用菌品种。
一般来说,农户种植食用菌每投入1元,可以获得3元左右的回报,桑黄、松茸、蛹虫草、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品种的种植回报高达1:6,但这些珍稀品种相对来说市场风险也较大。
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其投入产出有一定的差异性:栽培一亩幸福菇需投入2000元(包括菌种),耗费秸秆4000-5000公斤,两个月后可获益8000-10000元。
栽培过幸福菇的秸秆是优质的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作用。
如果栽培10000棒秀珍菇,菌棒成本30000元,大棚成本5000元,每棒以0.75公斤计算,10000棒可产秀珍菇7500公斤,市场平均销售价格8元/公斤,产值60000元,净利润25000元,生产周期为3个月。
如果栽培10000棒香菇,菌棒成本30000元,大棚成本5000元,每棒以产出0.65公斤香菇计算,10000棒可产出鲜香菇6500公斤,市场平均销售价格9元/公斤,产值58500元,净利润23500元,生产周期6个月。
由于食用菌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不同的生产单位要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日本鹿茸菇工厂化栽培技术1日本鹿茸菇的生产及育种情况1.1历年生产量鹿茸菇味道鲜美,市场需求稳定,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鹿茸菇的栽培,由于技术不成熟,产量较低。
至21世纪,随着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开发成功,及管理技术的逐步成熟,生产量稳步增加,于2008年达到最高,为2940.6吨。
但因其种性难以维持,菌株退化快,栽培产量急骤下降,2009年下降至1791.7吨,2013年为1242吨,2016年仅为743吨。
1.2工厂化品种育种过程鹿茸菇在日本有很多野生菌株,但菇形不理想,多为菌柄扁平、菌伞歪斜。
为培育出菇形良好的菌株,日本本土菌株和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的菌株曾进行交配,以得到较理想的品种。
2生理特性以菌株KX-HA091为例介绍鹿茸菇的生理特性。
多个食用菌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较试验显示,鹿茸菇菌丝生长速度较香菇和蟹味菇慢。
且不同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不同。
pH为6.2左右时,PDYL培养基上鹿茸菇菌丝长最好。
多数食用菌品种如香菇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pH呈下降趋势,但鹿茸菇相反,pH上升,与金针菇相似。
不同碳氮源菌丝生长量比较试验显示,不同于一般菇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鹿茸菇最适宜碳源为果糖,其次为淀粉;最适宜氮源是酪蛋白氨基酸。
3栽培流程鹿茸菇栽培方式通常采用发酵料,菌丝培养结束后需要覆土,出芽前再挖掉覆土,过程较复杂。
培养基原料不使用树皮木屑,采用日本当地较便宜的杉木屑栽培,成本降低。
但这一栽培方式的前提是使用专用的菌种。
鹿茸菇菌株劣化快,应尽量选择容易栽培而性能稳定的菌种。
3.1培养基调制培养基基材(主料)主要采用杉木屑和玉米芯,干重比为6∕4。
树皮木屑由于在各批次间易出现不均匀的现象,因而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
中国的针叶树木屑比较难获得,可用杨树木屑取代杉木屑。
鹿茸菇栽培基材中木屑的种类非常重要,木屑种类不同,菌丝生长会有很大的差异。
选用栽培香菇、滑子菇的阔叶树木屑栽培鹿茸菇不可取,须避免使用栎树等单宁含量较高的阔叶树种木屑。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基地。
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1.1工艺流程1.2操作要求1.2.1原料混合搅拌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
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基本配方1: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64%~66%。
通过搅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
同时快速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养料发酵酸败,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产量。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
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mL和1100mL。
金针菇大多采用1100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量已达到300g以上;1100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150g;850mL1100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g和200g 左右。
“金海A1”香菇新品种特性

“金海A1”香菇新品种特性
近年来,我国香菇等食用菌种植技术突飞猛进,特别在育种、制棒、接种等方面有了更加规范、科学的技术规范。
很多食用菌企业单位创新性地开发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和工厂化栽培技术,大大提升我国食用菌生产水平。
小编今日就“金海A1”香菇新品种特性进行介绍。
“金海A1”是对食用菌液体菌种进一步升级打造出的香菇新品种,其菌龄短,产量高,子实体单生,菇型大、圆整,菌盖纵切面顶端呈弧形或平形,鳞片白色,主要分布在菌盖周边;柄上粗下细,菌柄长度为3-4CM,属于中等长,子实体单生,菇型圆整菇颜色白,出菇时菇个头大;“金海A1”菌盖直径6CM以上,菌肉结实,菌盖厚,可出白面菇、花菇。
短菌龄品种“金海A1”适于袋料栽培,菌龄90天,可工厂化周年生产。
传统栽培可4-5月接种,9月至次年5月出菇。
该品种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25℃,出菇温度为6-25℃,最适温度12-18℃。
培菌期间要进行1-2次刺孔通气,满袋后提早安排刺孔排气,培养后期防止温差刺激,成品率98%以上。
菇蕾形成时需保持80%-90%的相对湿度,6-10℃的昼夜温差,菌丝恢复能力强,出菇稳定,转潮快能采4-5潮菇,产量稳定。
- 1 -。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黑皮鸡枞菌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类别,其品质高、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传统的野外种植模式限制了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工厂化生产已成为黑皮鸡枞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掌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菌种繁殖技术:菌种的选育和繁殖是工厂化生产的基础,需要掌握菌种的分离纯化、保存、筛选、改良等技术,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品质。
2. 培养基配方与制备技术:培养基是黑皮鸡枞菌生产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和制备技术的标准化,以提高黑皮鸡枞菌的产量和品质。
3. 培养条件控制技术:黑皮鸡枞菌生产需要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的控制,以保证黑皮鸡枞菌的生长和发育。
4. 病虫害防治技术:黑皮鸡枞菌生产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需要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保证黑皮鸡枞菌的产量和品质。
5. 采收与加工技术:黑皮鸡枞菌采收后需要经过清洗、切割、干燥等加工环节,需要掌握采收与加工技术,以保证黑皮鸡枞菌的品质和口感。
综上所述,掌握以上关键技术是黑皮鸡枞菌工厂化生产的基础,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推动黑皮鸡枞菌产业的发展。
金针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

s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金针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王伟霞"张婷2仝乐涛"李福后停漲(1.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3.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6;4.连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3500)摘要:本文对用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培养基配方、制备工艺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期进一步推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发展。
关键词: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目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已成为金针菇生产的主要模式,液体菌种使用逐步代替固体菌种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开展金针菇液体菌种研发和工厂化生产应用,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培养基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主要涉及三种培养基,分别是PDA固体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等。
目前已报道了多种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都取得了明显实效H。
1.1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1:葡萄糖20g,蛋白豚2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柠檬酸三钠lg,氯化钙O.lg,硫酸亚铁lmg,硫酸猛lmg,V B10.1gg, V B20.1|ig,水]OOOmL。
配方2:可溶性淀粉40g,葡萄糖10g,蛋白M3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gg, V B250jig,水]OOOmLo1.2发酵罐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150g,鉄皮3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水]OOOmLo 配方2:豆粕粉40g,白砂糖1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0p.g,V B2500|ig,水1000mL o配方3:玉米粉50g,鉄皮3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O.lgg,V B20.5gg,水1000mL o在发酵罐培养基中,一般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等,可有效防止泡沫的形成,避免泡沫对液体菌种发酵过程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工厂化瓶栽的食用菌品种
金针菇
生产周期: 50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25天
发芽·抑制·生育25天
金针菇是一种难以掌握其生产技术的品种,每个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益会有较大的差别。
容量1100cc、口径78mm的瓶子的标准采收量在300-350克之间蟹味菇(真姬菇、海鲜菇)
生产周期: 10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75天
发芽·生育25天
1970年人工栽培成功,目
前成为食用菌瓶栽的代表
品种。
瓶容量850cc,口
径58mm的情况下,在日
本每瓶的目标采收量为
200-220克。
白玉菇
生产周期:10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75天
发芽·生育25天
其他同蟹味菇
杏鲍菇
生产周期: 55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35天
发芽·生育20天
瓶栽杏鲍菇整体偏小,适合小包装销售、也适合出口欧美市场。
容量1100cc、口径70mm的情况下,在日本的标准采收舞茸
生产周期: 70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50天
发芽·生育20天
滑子蘑
生产周期:11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85天
发芽·生育25天
日本瓶栽生产量较大,瓶
容量800cc、口径78mm
的情况下,栽培周期
75-80天,标准采收量为
180-200克。
量为120-160克。
茶树菇
生产周期:48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30天
发芽・生育18天
瓶容量1100cc、口径70mm的情况下,采收量一般在100-120克白灵菇
生产周期:110天(一周
期)
培养时间60天
发芽・生育18天
姬菇(平菇)
生产周期:45天(一周期)
培养时间30天
发芽・生育15天
姬菇栽培瓶1100cc-70
标准产量: 150G(瓶)
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