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与相关技术

合集下载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1.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那可真是农业里的“宝藏玩法”啊!就像搭积木一样,把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我有个朋友,老李,以前只种水稻,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

后来尝试了稻渔综合种养,在稻田里养起了小龙虾。

嘿,这小龙虾在稻田里钻来钻去,不仅没破坏水稻,反而像是稻田的小卫士,把害虫都给吃了。

水稻长得更好了,小龙虾也肥美得很,那一年啊,老李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呢!2. 你知道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吗?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农业“联姻”。

我见过老王家的稻田,他采用这种新模式,在稻田里养鱼。

那些鱼就像一群快乐的小居民,在稻株间游来游去。

水稻呢,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给鱼遮阴。

鱼排出的粪便又成了水稻的天然肥料,这一循环,多妙啊!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鱼和稻也是彼此成全。

老王家的大米质量更好了,鱼也卖了个好价钱,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3.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简直是农业界的创新魔法!我表哥就是这魔法的实践者。

他在稻田里养蟹。

那些小螃蟹呀,就像一个个穿着铠甲的小武士,在稻田里横行霸道,可它们这一“霸道”,把稻田里的杂草都给清理得干干净净。

我表哥乐坏了,他说这比他以前辛辛苦苦除草轻松多了。

而且蟹肉鲜美,加上因为蟹而长得更饱满的稻穗,表哥家的产品在市场上可受欢迎了,这难道不让人兴奋吗?4. 哇哦,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可不得了!这就像是大自然安排的一场和谐的演出。

我认识的张大爷,他的稻田里搞起了稻鳅混养。

那些泥鳅啊,滑溜溜的,在稻田的泥里钻来钻去,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地下工作者。

它们松动了泥土,让水稻的根可以更好地呼吸。

而水稻呢,又为泥鳅提供了一个清凉的家。

张大爷笑着说,这就像他和大自然签了个双赢的协议,他家的稻子和泥鳅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多棒啊!5. 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是一种超酷的农业新趋势!你看我邻居赵叔,他在稻田里养黄鳝。

黄鳝就像灵活的小蛇,在稻根间穿梭。

它们吃稻田里的害虫和小动物残渣,让稻田保持干净。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集稻田种植与虾塘养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该技术以“水稻—田螺—稻虾共生”为特色,通过合理的水利设施和管理,使水稻和虾共生于同一块田地中,从而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实现虾的养殖,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相关内容。

1.适宜地区选择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适宜于江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这些地区的农民较为熟悉水稻种植和虾塘养殖的技术,因而更容易推广和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2.土地准备在实施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并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尽量避免盐碱地或者重金属超标的土地。

在土地准备阶段,还需要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水闸、排水渠等,以便于后期的水稻种植和虾塘养殖。

3.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重要环节。

在水稻种植方面,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还需合理施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要合理管理水位,保持适当的水深,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同时也为后期的虾塘养殖提供条件。

4.虾苗引种在水稻苗期,可以引种虾苗进入田地。

虾苗一般在5-7月份引种,此时正值水稻幼苗期,水稻对虾苗的影响较小。

进入水稻田地后,虾苗会在水田中自由活动,寻找适合生长的环境。

此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水田内有足够的水量和适宜的水质,以促进虾苗的生长。

5.虾塘养殖在水稻成熟后,可以放养适量的虾苗进行养殖。

为了养殖的效果,可以合理设置虾塘的大小和深度,提供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

要定期清理虾塘的杂物,保持水体清洁。

还需合理投喂虾饵,以保证虾的健康成长。

养殖虾的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和清理虾塘,防止疾病的发生。

6.收获与管理在水稻收获季节,可以同时进行水稻收割和虾的捕捞。

水稻收割后,虾可以继续在田间生长,直到成熟。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随着人们对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一种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稻生态系统和虾类养殖技术的经济形式,具有环保、经济、高效的优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稻和虾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产业形式。

它的本质是利用水稻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和资源对虾进行生长,同时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

虾类主要靠水稻田中的藻类、水草、浮游动植物等为食,排出的代谢废物又为水稻提供了营养。

通过虾类的正常生长,可以很好地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提高产量和质量。

1. 环保: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环保的养殖模式,虾类通过吃水稻生态系统中的藻类、浮游生物、杂草等为食,同时排出的代谢物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营养,避免了传统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2. 经济: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产出比传统养殖方式高出数倍,而且能够降低投入成本,降低食品价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 高效: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提高稻田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虾类的生长速度也很快,可以迅速增加收益。

1. 稻虾综合种养的选址:选用适宜的生态环境,比如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虾类生长的水草、微生物及藻类等。

2. 建立虾塘:选择根系发达的稻秧田用网围起来,既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也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

3. 配置水体:稻田泥塘的水体非常重要,需要保持水质清晰,可以通过灌浆、换水等方式控制水质。

4. 养殖虾苗:选用优质虾苗不仅可以保证虾类生长的质量,还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5. 饲料配置:虾类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获取食物,因此需要按照虾类喜好,配置适当的饲料,从而加快虾类生长。

总之,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好方法。

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减少污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农业发展形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同一水田或稻田内同时养殖稻和虾的一种农业技术。

它将水稻与虾类的养殖相结合,通过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具体内容。

在选择适宜水田进行综合种养之前,需要对土地的土质、水源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田地的水质、水温和土壤质量适宜于稻虾的养殖。

在作物方面,选择适合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稻种,如杂交稻、早熟稻等。

这些稻种不仅耐矮,且矮秧易管理,生育期短,能适应虾类的需求。

在养殖方面,可以合理布置稻田内的壁板和池塘,增加虾类的栖息地和居住空间。

还应提供适量的饲料,保证虾类的养分摄取和生长发育。

可以选择自然饵料如水草、藻类等,也可以人工投喂一些饲料,确保虾类的养分需求。

在施肥方面,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来进行施肥,以提高水质和土壤肥力,并为稻虾提供充足的养分源。

还应注意稻虾综合种养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虾类容易罹患一些传染病,如白腹病、黑点病等,需要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以采用增强虾类免疫力的方式进行预防,如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对于稻田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合理的药剂和生物控制手段,如合理使用农药和鱼类等天敌进行防治。

在经营方面,可以积极开展龙虾、虾苗等的销售,为农民增加收入源。

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进行销售,也可以拓展旅游观光、农家乐等业态,增加经济效益。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技术。

它不仅能够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

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技术虾—稻连作是指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虾类和种植水稻,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农业种植技术。

此技术的特点是在水稻生长期间,虾类在水稻田中生长,利用水稻割茬后水深增加,虾类快速生长的特点,达到减轻渔业压力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双重效果。

一、技术特点:2. 环保:虾—稻连作是一种环保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稻田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达到净化水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污染的目的,提高水稻质量,有助于推广生态农业。

3. 经济:财务收益明显。

根据市场需求,虾类和水稻的市价不同,同时虾类的高利润能够引导农民更积极的开采和推广。

二、技术条件:虾—稻连作应选择河流、沟渠、水库、水塘等水域,水域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水质酸碱度在PH 6.5-7.5之间,水温在18-30摄氏度之间。

1. 土壤改良:水稻田生长土中砷铜、硒等无机元素、挥发性有机物质的含量较多,存在一定的毒性和潜在风险,为消除这些不利因素,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和调节等措施减少环境对水稻和虾类的危害。

所以,虾—稻连作在开始之前需要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质量。

2. 虾源选取:选择体形饱满、健康无病害、生长迅速的选种,适合水稻田生长环境的虾类,如草虾、明虾等,尽量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可在每亩农田引进3-5万尾幼籽,放入25-30天后即可达成收益。

3. 喂养管理:虾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虾—稻连作中应适当加强虾类饲料的营养指标,并调整养殖环境。

饵料以自然鱼饵、水草、黑虾若虫等为主,同时也需要投放一些水稻残茬。

在水稻拔秧时应摆放一些纸盘,让虾物尽其用。

4. 水田管理:虾—稻连作中需要根据虾类、水稻的生长速度,合理控制水田管理水位,根据虾类生长的环节及特点,控制虾田水位,保持水质协调,温度适宜,充分发挥虾-水稻的双重作用。

5. 疾病防治:虾-稻连作中要密切关注虾类健康状况,加强虾类疾病和昆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稻 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稻 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

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规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养殖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人工育种与养殖的环境条件、亲虾育种、亲虾挑选、种苗育种、成虾养殖等技术内容。

本技术适用于于湖北省境内克氏原螯虾的稻-虾综合种养育模式。

1稻-虾综合种养养殖技术目前,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主要存有既种稻又养育虾即为稻虾共生和冬闲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稻虾连作)稻连作2种养殖模式。

一、冬闲稻田(稻虾连作)一年双季商品虾养殖技术不论是一季中稻还是二季稻,不论是低湖稻田、冷浸稻田还是一般稻田,9~10月份中稻和晚稻收割后,稻田要空闲到第二年的4~6月份才开始种稻。

利用一年中7~8个月的这段空闲时间来养殖克氏原螯虾,每亩可收获50~150kg的克氏原螯虾商品虾,经济效益可达400~3000元。

如果1年养殖2季,则产量和效益会翻番。

1.一年双季饲养幼虾养殖模式该模式具体指第一季商品虾养殖(4~8月份)放养的是幼虾,第二季商品虾养殖(8月份至翌年4月或5月份)放养的也是幼虾。

(1)开凿虾沟无论是利用稻田来进行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孵化、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都需要进行挖沟开溜,一般开挖成回形沟和田形沟。

稻田面积较小时挖回形沟,较大时挖田形沟。

无论是回形沟还是田形沟,都要求沟宽3~6m左右,水深1.5~2.0m,最浅不低于1m。

筑城埂利用开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

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

稻田之间田埂顶部宽0.5m~1.0m。

稻田主干田埂顶部宽2m~3m。

登轮设施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

防逃措施主要是防小龙虾逃逸,主要采取尼龙网或石棉瓦进行防逃处理。

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考虑进行。

入排洪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

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干沟消毒在放养前1个月排干沟水进行晒沟,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泼洒。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将稻田与虾田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农民增收的一种创新型养殖模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科学的养殖管理,以及稳定的市场保障。

一、建立生态环境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实现,需要合适的水稻田和虾池,然后将稻田与虾池相结合。

在生态环境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进行田间排水:稻田的地势要高于虾池,为了不影响虾的生长,需要在稻田的之间进行田间排水,以保持稻田水位稳定,不影响虾的成长。

2. 稻田水质管理:在种植水稻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以防止泥沙、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虾池,造成虾的死亡,从而影响稻虾综合种养的收益。

3. 虾池水质管理:要定期检查虾池的水质和温度,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保证虾群的健康和高产。

二、科学的养殖管理为了达到稳定高产,必须对稻虾综合种养实行科学的养殖管理。

1. 合理选择鱼苗:选择品种优良、个体健壮、无病无害的鱼苗,以提高虾苗的成活率。

2. 及时除水草:稻虾田中有杂草,如草根被虾咬断,会损害虾苗的背部,造成虾体生长缓慢,减少产量,因此要定期清理田间的部分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 合理施肥:施肥的方式要精准,选择合适的肥料,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施用不同的肥料,保证每亩稻田产出5千克以上鱼、虾。

4. 做好疫病防治:疫病是虾养殖中较常见的问题,因此要定期检查虾的身体状况,防止虾病的发生,避免放牧池内过于拥挤,以免虾互相传染。

三、市场保障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得到市场的保障,从而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双赢。

1. 技术推广:承担有关部门和企业在稻田中大规模开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稻虾综合种养技能。

2. 建立市场渠道:建立合理的稻虾销售渠道和市场保障机制,为稻虾综合种养提供有力的销售保障。

3. 丰富产品品种:加强深加工、创新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多元化需求。

总之,要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全面发展,需要恢复水稻种植的生产性,加强田间排水和水质管理,并采用适当的养殖管理技术,从而实现虾池的稳定高产。

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

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

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广泛关注。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还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实现生态循环农业的理念。

本文将介绍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技术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稻田用于养殖,清理稻田内杂草杂菌,确保稻田干净无杂质。

2. 建立养虾与养鱼的生态系统:在稻田中建立虾池和鱼池,保持虾池与鱼池之间的距离适宜,通常为5-10米。

3. 调整水质:调整稻田内水质的温度、酸碱度、盐度等参数,使其适合虾类和鱼类的生长。

4. 添加饲料:根据养虾和养鱼所需的饲料种类和用量,适时添加饲料,保证水产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定期疏通和清洁:定期清理稻田内的杂质和虾池、鱼池的底泥,疏通水道,保持水体清洁。

二、技术注意事项1. 种养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的虾类和鱼类品种进行养殖,确保其适应性和生长潜力。

2.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虾类和鱼类的生长特点和养殖质量要求,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3. 防治病虫害: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环境,科学进行病虫害防治,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4. 合理投饲喂养:根据虾类和鱼类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投饲喂养的次数和投喂的饲料种类和量,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和饲料浪费。

5. 定期监测和调整: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和底泥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保持水产养殖的稳定和高效。

三、技术推广与应用前景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在很多地区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传统农田的占用和破坏。

此外,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养殖设备制造、饲料生产等,为当地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稻田养虾与鱼共养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包括: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投放,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停止捕捞;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黄鳝网箱,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起捕黄鳝,将养殖网箱拆除;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翌年5月份起捕虾笼内的小龙虾,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本技术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

权利要求书1.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回”型围沟并进行消毒处理;步骤2、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种置于虾笼内,并投放所述虾笼于所述围沟内,按照虾稻共作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小龙虾穴居打洞后停止捕捞;步骤3、水稻的移栽: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步骤4、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网箱,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方法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起捕黄鳝,然后将所述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步骤5、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翌年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彻底消毒,且所述养殖稻田的进水口用55~65目的网袋过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6g的小龙虾苗4000~5000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2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网箱养殖方法包括:架设养殖网箱,每亩稻田的围沟架设网箱8~12口,所述养殖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2m~1.8m;所述养殖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所述养殖网箱内,所述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达到2/3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47~53g的种苗180~220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的具体操作为:将体重规格45~55g的黄鳝按每亩8~12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

技术说明书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渔业科学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目前虾稻综合种养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此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稻田的效益,其主要缺点为:(1)小龙虾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最佳生长温度为23℃~27℃,高于28℃或低于18℃会打洞穴居,停止生长。

因此小龙虾在我国主养区的长江中下游稻田每年生长时间仅为3月~6月,7月后因高温小龙虾会蛰伏,其在稻田养殖时间每年只有4个月左右,虾稻田内开挖的养殖小龙虾的围沟在7月后就闲置没有得到利用了;(2)小龙虾在稻田中繁殖速度快,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亩可产虾苗1万尾以上,其密度过高。

如不进行控制,会导致翌年5月~6月捕捞的商品虾规格大多在个体重25g以下,其销售价格较个体重30g以上的虾低一半左右。

即使小龙虾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高一些,但养殖效益还是较低。

而相近的现有技术鳝稻种养模式,又将7月之前的稻田养殖围沟闲置了,养殖效益也没有最大化。

因此,开发一种能充分利用了稻田养殖围沟的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本技术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通过黄鳝控制小龙虾苗种密度,提高小龙虾养成规格,可充分发挥稻田综合种养的收益。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养殖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在稻田四周开挖“回”型围沟并进行消毒处理;步骤2、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以上后,将小龙虾苗种投放到稻田的围沟内,按照虾稻共作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中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小龙虾穴居打洞后停止捕捞;步骤3、水稻的移栽: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后,并于稻田上移栽水稻苗;步骤4、黄鳝的养殖:6月中旬前在稻田围沟架设养殖网箱,并在网箱中放置水花生草,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2/3,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按照池塘网箱养殖方法进行养殖,10月中下旬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起捕黄鳝,然后将所述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步骤5、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翌年5月份起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彻底消毒,且所述养殖稻田的进水口用55~65目的网袋过滤。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6g的小龙虾苗4000~5000尾。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25cm。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47~53g的种苗180~220尾。

网箱养殖方法包括:架设养殖网箱,每亩稻田的围沟架设网箱8~12口,所述养殖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2m ~1.8m;所述养殖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所述养殖网箱内,所述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达到2/3以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黄鳝投放到稻田围沟的具体操作为:将体重规格45~55g的黄鳝按每亩8~12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

本申请人通过实验发现此比例为最佳最科学的比例,按此比例将黄鳝投放到稻田中与小龙虾混养,通过黄鳝控制小龙虾的苗种密度,可提高商品小龙虾养成规格,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益。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将鳝、虾、稻结合起来种养,可全年在稻田进行养殖,充分利用了稻田养殖围沟。

较虾稻种养模式,每亩可增加产值2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7万元左右;较稻鳝种养模式,黄鳝销售价按每500克30元算,每亩可增加产值0.7万元左右,增加纯效益0.3万元左右。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步骤5中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小龙虾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小龙虾,来控制小龙虾的密度,可以提高小龙虾的养成规格,在不增加虾稻种养模式的设施及投资情况下,每亩增加效益0.13万元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黄鳝孵化设备的制作与安装鳝虾稻综合种养稻田改造与虾稻共养稻田要求一样,在冬季进行,开挖4m宽、1.5m深养殖围沟,平整稻田,建设好配套的进排水设施。

在3月底投放小龙虾苗种前,每亩(667m2)稻田用生石灰75~100kg泼洒彻底消毒,清除稻田内自存的黄鳝、泥鳅等野杂鱼,进水口用60目的网袋过滤,防止稻田进水时带入野杂鱼。

二、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度以上后,开始投放小龙虾苗种,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5g的小龙虾苗,约4500尾。

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时,小龙虾开始穴居打洞,几乎没有虾钻入虾笼时停止捕捞。

三、水稻的移栽停止捕捞后,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20cm左右,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四、黄鳝的养殖黄鳝生长的最佳季节是在水温达到28℃以上的7~10月,此季是虾稻共作的稻田养殖围沟闲置时间。

此段时间养殖黄鳝不仅与小龙虾不争水体资源,而且可以养殖一季黄鳝,能充分发挥稻田的效益。

黄鳝养殖用网箱养殖方法,在6月中旬(投放黄鳝种苗前的一段时间均可)架设养殖网箱,网箱之间间距2m,单个网箱面积4m2,规格为长2m,宽2m,高2m。

1亩稻田围沟架设网箱10口。

为保证养殖期间黄鳝不逃出,网箱顶部要高出水面1.5m,较池塘网箱养鳝高出水面的0.5m多1m。

网箱架设完毕后,将水花生移植到网箱内,水花生覆盖网箱内面积要达到2/3以上。

选择在7月上中旬晴天投放黄鳝种苗,种苗可以为野生种苗,也可为人工繁育的种苗,每口网箱投放个体重50g左右的种苗10kg,约200尾。

养殖方法按照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操作规程进行。

10月下旬,见到围沟内小龙虾通过自繁殖有大量虾苗时,黄鳝养殖结束。

并及时起捕黄鳝销售,将养殖黄鳝网箱拆除,为小龙虾苗冬春季培育腾出水体空间。

五、通过黄鳝对小龙虾苗种密度的控制养殖过一季小龙虾的稻田,留存的小龙虾在秋季会自然繁殖,导致其苗种密度过高。

为有效控制小龙虾苗密度,可将温和的肉食鱼类-黄鳝与其合理混养,通过黄鳝捕食控制小龙虾。

其方法是在每年10月中下旬,将体重规格50g左右的黄鳝按每亩10尾均匀地投放到稻田围沟内,期间不专门针对黄鳝投喂饲料,5月份起捕小龙虾,发现虾笼内有黄鳝钻入,仍然将其放回稻田中,直到6月下旬小龙虾养殖结束时将稻田内黄鳝全部捕出。

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鳝、虾、稻的综合种养的方法,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例,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黄鳝孵化设备的制作与安装同实施例1。

二、小龙虾的养殖在3月底4月初,水温达到18度以上后,开始投放小龙虾苗种,每亩稻田投放个体重4g的小龙虾苗,约5000尾。

按照虾稻共作养殖规程进行养殖和管理,在5月中旬开始起捕,捕大留小,在6月下旬水温达到28℃以上时,小龙虾开始穴居打洞,几乎没有虾钻入虾笼时停止捕捞。

三、水稻的移栽停止捕捞后,将水放出使稻田围沟水位低于稻田平面15cm左右,开始准备移栽水稻。

四、黄鳝的养殖黄鳝养殖用网箱养殖方法,在6月中旬(投放黄鳝种苗前的一段时间均可)架设养殖网箱,网箱之间间距2m,单个网箱面积4m2,规格为长2m,宽2m,高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