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节能规划

合集下载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发布——墙体保温材料和建筑节能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发布——墙体保温材料和建筑节能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均 每 年 达 到 甚 至 超 过 了5 需 要 引 起 注 意 的是 , 总 能 耗 的 %。 在 主 要 构 成 中, 筑物 的能 耗 占到 了1%~ 5 建 2 %。 1 经 过 3 多 年 的改 革 开放 , 国经 济 获得 了快 速 发 展 , 今 0 我 如
政策法 规体 系进 一步 完善 ,建筑 节能 工作走 上 法 制 化 、规 范 化 轨 道
互动和探索实践 , 逐步形成了推进建筑节 能工作的 “ 十八项 ” 制度 , 主要包括 :《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制度 》、 建筑节能 《 考核 制度 》、 民用 建筑节能规 划制度 》、《 《 民用建筑 节能标 准制度》、《 民用建筑节能经济激励制度 》 国家供热体制改 、《 革 》、 建筑节能推广 、 《 限制 、 禁用制度 》、《 新建建筑市场准 人制度》、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民用建筑 节能信息公 《 《 示制度 》 可再 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制度》、 建筑用能分项 、《 《 计量 制度 》、 既有居住建 筑节能改造制度》、 国家机关办公 《 《 建筑节能改造制度》、 节能改造的费用分担制度 》、 建筑用 《 《 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建筑能耗报告制度 》、 大型公共建 《 《 筑运行节能管理制度 》 等。以上法律法规 的相继颁布实施 , 加 上该 《 规划 》的及时出台, 为推 动我 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奠
米。由此可见, 国的建筑 节能 已经迫在眉睫 , 我 我们 必须高度
重 视 并 采 取 有 力措 施 推 进 建 筑 节 能 T作 。
正是在 上述 背景 因素下, 建部及时出台了《“ 住 十二五” 建筑节 能专项规 划 》 为 “ , 十二五” 问的建筑 节能T作 指定了奋斗 日标和重点任务。
能“ 十二五”规划 》、 十二五 ” 《“ 节能减 排综合性 T作 方案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06.16•【文号】国发[2012]19号•【施行日期】2012.06.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环境保护综合规定,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

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

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摘编)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摘编)

进经 济 发展 方 式转 变 ,建设 资源 节约 型 、环境 友 用 能 、排 污 单 位 和 公 民 自觉 节 能 减 排 的 内生 动 好型 社 会 ,增 强可持 续 发展 能力 ,根据 《中华人 力。 加快 节能 减排技 术创 新 、管理创 新 和制度 创 民共 和 国 国民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第十 二个 五年 规划 新 ,建立长效机 制 ,实现节能减排效益最大化。
传统产业 。
整 ,有序 引导 高耗 能企业 向能 源产地 适度 集 中 , 减少长 距 离输煤 输 电。在做 好 生态保 护和 移 民安
完善机 制 ,创新 驱动 。健 全节 能环 保法 律 、
法 规 和 标 准 ,完 善 有 利 于 节 能 减 排 的价 格 、财 置 的前提 下积极 发展 水 电 ,在 确保安 全 的基础 上
( )基 本 原 则 。 二
增 削减能 力6 1 0 万吨 、6 4 5 万吨 ;全国氨氮 和氮氧
化物排放 总量分 别控制在2 8 3 万吨 、2 4 .万吨 , 0 62
强化 约 束 ,推 动转 型 。通 过逐 级分 解 目标任  ̄ 2 l 年 的2 44 r to 0 . , 6 .万吨 、2 7 .万吨各 减少 1 %, 2 36 0 务 ,加 强评 价考 核 ,强化 节能 减排 目标 的约束 性 分别新增削减能力6 万吨 、7 4 9 9 万吨。
合理 控 制能 源消 费 总量相 结合 ,形 成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展 方式 的倒 逼机 制 ;坚持 强化 责任 、健 全法
放 总量。
( )总体 目标 。 三

到 2 1 年 ,全 国 万元 国 内生产 总值 能耗 下 0 5
制 、完 善政 策 、加强 监管 相结 合 ,建立 健全 有效 降到0 8 9E标准 煤 ( 0 5 .6 1 按2 0 年价 格计 算 ),比 的 激励 和约 束机 制 ;坚持优 化 产业 结构 、推 动技 2 1 年 的 10 4E 0 O .3 1 标准 煤下 降1 % (:2 0 年 的 6 1 05 _ P _ , 术进 步 、强 化工 程措 施 、加强 管理 引导 相结 合 , 放 ;加快 构建 政府 为 主导 、企业 为 主体 、市场 有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第1篇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一、背景及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制定本方案。

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到2015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8%、10%、10%、10%。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主要任务(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转移。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加强节能降耗1. 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

2.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节能监察,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

(三)推进污染减排1. 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污染物减排工程。

2. 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推广应用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

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 成立“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国节能减排工作。

2. 各级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二)完善政策体系1. 完善节能减排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

2. 制定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价格、收费政策,激励社会节能减排。

(三)加强执法监管1. 加大节能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 加强节能减排监测、监察、考核,确保任务完成。

(四)强化科技支撑1. 加大节能减排科研投入,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2. 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技术普及率。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印发给 你 们 ,请 结合 本地 区 、本 部 门实 际 ,认真
贯 彻执 行 。

危 机 意 识和 责任 意 识 ,树 立绿 色 、低 碳 发展 理
念 ,进 一 步把 节 能 减 排 作 为落 实科 学 发 展观 、 加 快转 变经 济 发 展 方 式 的 重要 抓 手 ,作 为检 验
经 济 是 否 实现 又好 又 快 发展 的重 要 标 准 ,下 更
大 决心 ,用 更 大 气 力 ,采取 更 加 有 力 的政 策 措 施 ,大 力推 进 节 能 减 排 ,加 快 形 成 资源 节 约 、 环 境 友 好 的生 产 方 式 和 消 费模 式 ,增 强可 持 续
发展 能力 。 三 、严 格 落 实 节 能 减 排 目标 责 任 , 进 一
步 增 强 全 体 公 民 的 资源 节 约和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
落 实 小到 位 、推进 难 度增 大 、激 励 约束 机制 不健 全 、基础 工 作薄 弱 、能 力建 设滞 后 、监 管不 力 等
问题 。这 种 状 况如 不 及 时改 变 ,不但 二五 十 节
深 入 推 进 节 能减 排 全 民行 动 , 形成 全 社 会 共 同
“ 二五 ”节 能 减排 约 束性 目标 ,加快 建 设 资源 节 十
约 型 、环境 友好 犁社会 。
绩管 理 ,实 行 问责制 和 “ 票 否决 ”制 ,并对 成绩 一
突 出的地 区 、单 位和 个人 给予表 彰 奖励 。
三 、调整优 化产 业结构
( )抑制 高 耗 能、 高排 放行 业过 快增 长 。严 六 格控 制 高耗 能 、高 排放 和产 能 过剩 行业 新 上项 目, 进 一 步 提 高 行 业 准 入 门槛 , 强 化 节 能 、环 保 、 十 地 、安 全等 指标 约 束 ,依法 严 格节 能评 估 审查 、环 境影 响 评价 、建 设 用地 审查 ,严格贷 款 审批 。建 立

鸡西大学“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鸡西大学“十二五”节能减排专项规划

鸡西大学“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专项规划(2011年——2015年)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资源相对不足,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较严重,单位产值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规模扩大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和消费仍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为此,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道路,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二五”开局之年,省教育厅及时出台了制定教育“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规划工作要求,鸡西大学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鸡西大学“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专项规划》,以此作为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总结(一)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倡导节能减排早在2000年,鸡西大学便提出“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校园。

经过多年实践,节约型校园建设大学、节能减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1.广泛宣传,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

学校下发了《鸡西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的意见》,制定了《鸡西大学节能减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007年7月,学校五次党代会确定精细化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目标,2008年,鸡大学子发出“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响应。

目前,低碳校园生活正蔚然成风。

宿舍卫生间里,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自发贴上的节水提示。

学生互发邮件时,也会在签名档中粘贴节能减排标签,宣传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节能减排知识。

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大家一起,节约我们的能源。

(二)精心安排,全面部署我校节能减排工作为贯彻落实好节能减排工作,学校领导极为重视,成立以主管副校长挂帅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鸡西大学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我校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思想和任务,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今后的主要工作之一。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大庆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前言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引导和促进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环境与发展基础(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分析1.节能行业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1)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气候恶化、能源短缺、经济困局、粮食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四大难题,尤其是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需要通过四种途径解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建立资源节约消费模式;开发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

从技术层面分析,需要对现有能源技术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并大力发展电力转换技术、碳捕捉等新型节能环保技术。

(2)中国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政府大力鼓励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发展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世界做出中国的碳减排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但到2009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降低了14.38%,后续任务艰巨,依靠调整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节能减排成为目前迅速降低能耗的最有效手段。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节能减排产业发展。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两个最大的领域。

国家环保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所有行业中,工业能耗最大,占比达到72%,其中钢铁、石油石化、建材、电力、煤炭、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在工业能耗中占比62%;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0%左右;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耗较低。

目前全国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石政办发[2013]34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石政办发〔2013〕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8月30日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石家庄市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二是从省级层面,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会城市建设,明确提出把石家庄市作为京津冀第三极来培育,实施冀中南经济区战略,强化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实现区域崛起和振兴,把石家庄市打造成冀中南区域的“龙头”;三是从市级层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石家庄建设成特色鲜明、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

《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事关石家庄市城乡建设的长远发展,对提高石家庄市能源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建筑能耗增长,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石家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家庄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包括六个部分: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二、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三、指导思想与原则;四、建筑节能发展目标;五、建筑节能重点工作;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节约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1]目录1. 1 简介2.▪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3.▪资源环境及能源消费现状4.▪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5.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4. 3 主要任务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6.▪实施节能减排工程1.▪加快发展循环经济2.▪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3.▪加强节能减排管理4.▪依法推进节能减排5. 4 保障措施6.▪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节能减排工作新机制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3.▪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简介由于资源禀赋和产业惯性,我市以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占有绝对优势,节能减排与实现率先跨越式发展的矛盾突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偏高,主要污染物减排压力大;“两高”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全民节能减排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未来五年加强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以及《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了确保实现我市“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及节能减排现状、面临问题;明确了“十二五”节能减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节能减排主要任务;确定了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多项措施,对规划的实施予以保障。

[1]兰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十一五”节能减排现状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加强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1]1、节能降耗取得阶段性成果(1)全面完成节能约束性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分别降低2.71%、4.26%、5.2%、5.9%和4.8%;由2005年的2.52吨标煤下降到2010年的1.993吨标煤,累计下降20.9%,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1](2)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节能减排“四长”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明确节能减排部门责任,形成了市、县(区)两级政府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

(3)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完善。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对具体政策的研究,制定了符合兰州实际的节能减排政策,先后印发了《兰州市节约能源实施方案》、《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等政策措施,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1](4)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

市政府与各县区和重点用能企业分别签订年度节能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和各项节能管理措施落实到县区和企业,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区和部门领导实行一票否决。

(5)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全市围绕六大领域、十大节能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每年滚动实施50个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

腾达西北铁合金能量系统优化等43个获得国家财政节能奖励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争取国家节能奖励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2.05亿元,年可实现节能量85万吨标煤。

“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295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节能改造项目和市、县(区)两级节能监察能力建设,推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1](6)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全市淘汰落后产能涉及257个企业,年减少能源消耗240万吨标煤。

其中淘汰小火电机组11台50.9万千瓦,淘汰水泥生产线29条产能179万吨,淘汰造纸生产线35条产能13.9万吨,淘汰铁合金、电石生产线18条产能26万吨,关闭小石灰窑132户产能167万吨,淘汰电解铝生产线1条产能4.5万吨,淘汰小钢铁31户产能20万吨。

争取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15290万元。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兰州石化公司等10个园区和企业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窑街煤电公司油页岩炼油项目、兰州牧工商公司牛粪沼气发电、连城铝业工业废水零排放、甘肃颐和新型墙体材料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驰奈公司餐厨垃圾沼气发电等重点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

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年利用煤矸石、共伴生矿、粉煤灰、冶炼废渣等工业固废300多万吨,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

(8)强化节能监察体系建设。

制定出台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在全省率先启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核制度,实施区域环境容量和能耗总量控制制度。

成立了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法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督促企业加强能源计量、能源统计、重点用能设备管理等节能基础工作。

2、环境保护污染减排成效明显(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3天,占全年的61.1%。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万吨,比2009年减少0.09万吨。

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黄河兰州段年均值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

全市废水排放量16867.2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529.1万吨,占总排放量的14.3%;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为15147.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85.7%。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670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省政府确定的范围。

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7.1分贝,与上年持平。

全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794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06平方米,绿化率为23.8%。

[1](2)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2010年全市环境空气中三项污染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9%;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0.04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4.29%;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0.1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67%。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城市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燃煤锅炉供热面积493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9.67%,天然气供热面积30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92%,天然气锅炉用户近700家4万余户。

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总量达到5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4)生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道路绿化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绿化工程,建立山区、农村、城镇等高标准的绿化体系。

2010年全市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82.48公顷,完成造林封育7.28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39.45公里,建设11个林业生态小康村镇,完成义务植树844万株,新建8处0.23万亩义务植树基地。

高载能行业对全市能源消费量的走势影响明显,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比重的95%以上。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从国家重点监控的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中国铝业兰州分公司、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兰州红古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来看,2010年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57.71%,同比增长7.5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4.15个百分点。

[1]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1、以高耗能、高排放、能源资源初级加工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任务繁重。

随着“十二五”高载能行业的扩能改造,节能降耗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2、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受地理、气象、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可吸入颗粒物依然较高。

城市生活污水不断增加,加之黄河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COD、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偶有超标现象。

城市噪声污染依然比较严重。

3、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

自然保护区、市区绿地生态补偿能力较低。

生态农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残留地膜、畜禽粪便和污水灌溉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形成节约环保型生产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基本原则⒈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全面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⒉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相结合⒉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收系统及配套管网建设。

要以饮用水源保护和污染严重区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监管。

2015年以前,所有排污企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达到控制指标要求。

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控制和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

通过调整用水指标,建立节水、用水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优化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⒊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