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磨课教案《青山不老》

第二次磨课教案《青山不老》
第二次磨课教案《青山不老》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

第二次教学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白莲河中心小学郭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钻研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在这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一位81岁的老农却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16课—青山不老。

板书课题,齐读。这篇文章源自于《光明日报》记者梁衡在1983年写的一则消息,他用最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的故事,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梁衡曾这样描述: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观察课题,交流略读课文如何进行品读,相机板书。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检查预习认读课件的词语

2.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的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小结:这种

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感悟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上你的感受。

(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出示课件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1.认识正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思考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2.课件展示;将学校与3700亩林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悟朗读(敬佩)。

(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课件出示句子: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让学生翻译县志记载的文言文

2、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出示课件: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3、课件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三)第三层面: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1.师:这是梁衡在采访中发现的一名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的几页内容:(出示手记课件)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她的同伴,他停止了吗?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死亡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他放弃了了吗?女儿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他走了吗?因为;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教师引读。

2.师: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课件展示绿意葱茏的图片)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推荐一生美美地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段和第五段描写绿色的句子。

四、提升——铭刻一种敬意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默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生读:(课件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3.学生互问互答:“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

呢?生:……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学生板书具体精神的体现:

6.理解难点: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同呼: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影响你我他

1、“青山不老,感动中国!”伴随着视频《青山不老》,为2013感动中国这位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2、师:今天,我们的心灵因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而震撼。地处不同,年龄不同,我们不可能像老人一样扛起铁锹走进山沟,但是,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却是我们和老人一样的情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作业: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联系上下文

抓重点词句

边读边想象

小环境──艰苦

罗田县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研课磨课第二次研课议课记载表

青山不老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壱、导入: 师:昨天晚上我们跟随着微视频,我们温习了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文章的表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将结合“青山不老”这一课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请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全文,感知大意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展示一下? 重点指导:“劲”的读音。师: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师:大家请看,“劲”有一下两个读音,在本篇文章里应该选择哪个?让我们一起读。 师:生词我们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关键词句、主要事件就能准确的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容。这种方法简单又有效,希望同学们经常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深入文本,感知人物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我们仿佛也置身与那座不老的青山之中

了!文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座怎样的青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山的语句。 师:让我们给青山来个特写吧!谁来交流?【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感受了这座独有的青山风韵,真不错! 师:看到此山此景的时候,文中的我由衷的称赞它为奇迹。 师:同学们这样的山,这样的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哪里? 师:你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座青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吧!【了解晋西北的相关资料】师:经过以上的了解,你认为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作者又是运用那些语言把晋西北如此恶劣的环境描述出来的呢?谁来交流?【品析环境描写】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称这座青山为奇迹?这就是环境描写在文章表达中所起到的衬托的作用。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过去和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齐来感受。 【分角色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师:对比方法的运用,让晋西北的变化更为明显了。这是多么好

2020-2021【优质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0青山不老课堂练习及答案

20*青山不老 第一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 shēn( ) cēn ( ) 恶:è( ) ě( ) wù(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四、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3.丁——冬——丁——冬……() 五、阅读练习。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一、参加人参参差不齐凶恶恶心可恶 二、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恭敬 三、1.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2.老头创造了奇迹。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 四、1.B 2.A 3.C 五、1.nì dào qíng zhuì 2.起方向相反举,抬落,掉下 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 后又落下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_7.doc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 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⑵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⑶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⑴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⑵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⑴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⑵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4.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 广州思源学校小学部廖牡丹 课题:小学六年级新课标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青山不老》 时间:2012-10-31 11:10-11:50 地点:广州思源小学部六年级1班 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学生在黑板上画好评价表,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课前组织:课代表带领学生背诵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第2、3自然段。 一、前后对比,感受奇迹 师生问好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深情地背诵,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于土地的那份热爱与眷恋。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山峦河流本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园却有着惨不忍睹的一面。 (出示幻灯片1——四幅反映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能用你想到的词语或者句子描述这些画面吗? 生1:这片土地是黄沙漫天,一片贫瘠。 生2:这是一片荒芜的土地,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生3:这里简直就是不毛之地,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感觉。 师:那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图片,你又该如何描述? (出示幻灯片2——四幅图片,反应的是晋西北的环境经过治理之后,树木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1:这片土地树木茂盛,绿树成荫。 生2:这片土地简直就是一片林海,你看漫山遍野都是树,绿得耀眼、绿得难以形容。

生3:我觉得这里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给人带来无限希望与活力。 师:孩子们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一前一后的两组图片是同一个地方,一个是15年前一个是15年之后,你内心深处涌起的是什么感受? 生1:这前后的对比太鲜明了,简直让人惊叹。 生2:能够将之前的那片死气沉沉的土地,变得如今的生机勃勃,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生3:这简直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师相机提出字条:了不起的奇迹)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青山,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学习第16课《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就文质疑,交流分享 师:同学们昨天在预习了课文之后,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吗?同学的问题如果你能解答,也可以。 生1:青山为什么不老呢/ 生2:文中是谁创造了这个了不起的奇迹呢? 生3: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一口气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想我们不仅仅要会提出问题,更要会解决问题。比如刚才这位同学提到“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什么”哪位同学能回答 生1:课文是这样写的: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幻灯片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孩子们读到这句话你是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个老人太了不起了,在别人看来本该去享清福的年龄他还在荒山上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案例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以新课程的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渎、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集合文中语句解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畅谈导入 1.播放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 1 / 7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师: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有一位老人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课件出示老字。 谁来说说这个字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从 65 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3.揭示并板书课题: 青山不老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思考: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奇迹、宏伟、价值、命运等自由选择下列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最新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品)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点难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人教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下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概括地表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读文 生:交流 师:小结 师:(引)肆虐的风沙抵挡不住老人坚定的信心,满坡的翠绿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课件演示)1、晋西北环境恶劣的沙尘场面 (画外音)在我国的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庄,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迁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扶老携幼,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 (课件演示)2、(改造环境) 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家园。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即使肆虐的风沙把他们的劳动一次次毁掉,即使干旱、霜冻不时冲击他们本已贫困的生活,但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使他们义无反顾,终于,一片绿波荡漾、松涛阵阵的绿洲屹立在黄土之上,出现在世人眼前。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如此恶劣的地方会变为绿洲,太不可思议了 生:老师,我觉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 师:是啊!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亲勤劳的双手描绘了美好的家园;辛勤的汗水滋润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什么呢?(读文用——画出来) 生:(读、画、说)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

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青山不老》教学片段赏析,青山不老,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肆虐、盘踞”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山野老农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巩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进一步巩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奇迹”: 1.揭题:今天,何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课文,齐读题目:

青山不老 2.欣赏图片,积累描写环境优美的四字词语。 3.学习第一段,配乐朗读。 4.引导出示老人创造的“奇迹” 5.拓展图片补充资料:7条防风林 3700亩林网深入感受“奇迹” 板书:一片绿洲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迹”的创造 1.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迹”?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通过图片感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进一步体会老人创造的是“奇迹”。 (1)学生找出有关句子 (2)通过声音、图片感受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 (3)积累描写环境恶劣的四字词语 (4)随文理解:肆虐、盘踞这几个重点词。 (5)读县志,进一步感受环境之恶劣和可怕 师板书:生命禁区 2.合作探究: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老人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小组成员按序交流。 三、小组汇报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模板5篇2021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模板5篇2021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一# 这片课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描述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绿意浓浓,山沟的绿意盎然,山野的绿树成荫描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习品读。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老农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去创造奇迹的,从而去理解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情怀,在此基础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晋西北的相关资料,了解绿色作物在那里生长的不易。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围绕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奇迹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义的这三个问题展开自学,自学的时候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性。并且让孩子们在自学的时候动笔,圈圈画画,批注点评,写下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我注意把握重点,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我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把自我想对老农说的话写下来。 孩子们写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侧重,有的赞扬老农坚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农抛弃个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环境中改造山林,有的惊诧老农所创造的奇迹……总之,这次的小练笔孩子们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自我的真情实感。 山野老农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不能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敬佩,没有豪言壮语,仅有含辛茹苦的坚持;老农的身上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可是他那种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精神却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可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无穷的……不明白在教学中我有没有把这份感动带给学生,可是我想,读他的故事,对孩子们却是一种真实的心灵的涤荡! 小学语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二 《青山不老》这篇文章真挚感人。作者说:“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读到那里,我又何尝不是鼻子一酸呢。 孩子们的年龄小,是很难体会到这位老人为了祖国的晋西北的绿化的那种无私的付出呢?课前想过这个问题,无果。 老样貌的教学,先理解“老”,理解“青山不老”,然后让孩子们自由读课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及设计理念: 《青山不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有层次地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感,从而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得到升华。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幻灯1),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国的土地沙化面积等于全国耕地面积,而且土地沙漠化还在扩大。晋西北作为京津的第一道屏障,治理沙化刻不容缓。)2.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呢?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幻灯2)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默读质疑,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2、小组交流,解决疑问 3、小组质疑,全班交流 4、未解决的问题,请组长做个记号,课中共同探讨。 预设:1、感受环境之恶,青山之美;2、感受老人之老;3、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四、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你还能在文中哪里感受到描写奇迹的语句吗?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 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看这片绿绿的青山(出示课件)你想说什么? 滋养我们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 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 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

1.自读课文 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 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 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 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 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1.外表:旱烟瘦小 2.年龄:65——81 3.居住环境:孤独 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感受老人的壮举 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预设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 师生:①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1,《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资料和音乐) 出示资料: 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每年春季我们都会在电视中看到北京等地都会受到强烈的沙尘 暴影响,满天都是灰蒙蒙的,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外出不得不带着口罩、围 着沙巾,还有甚的竟给头上戴着塑料袋。曾有人说,如果人们还不重视治理环境,不久的将来,我们首都北京将会成为一片沙海,也成为沙漠。多可怕啊,到那时候,我们的居住密度会更大,人类的灾难会更大。那怎样才能阻止可怕的局面发生呢?唯有植树造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青山不老,一起去认识为改变环境,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 奇迹的81岁高龄的老人。 板书: 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a、认读生字词语。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三番五次恭敬劲挺淤泥拐杖荡漾 b、指名读文 c、通过读文,你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 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2、自读“阅读提示”,思考: (1)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2)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画出相关句子。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找句子,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

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部编版《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19.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习: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读题以后,你有哪些问题?如:青山为什么不会老?是谁让它不老?不老的青山是怎样的?青山,是单指自然界的青山吗?如果不是,

那又指谁? 二、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反馈交流: 1、检查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他的精神与青山一样永远不老。 四、细读课文,感受“青山不老”的主题 (一)抓老人的年迈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小结:就是这样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奇迹 (二)抓植树造林的面积广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 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