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本科)教学课件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合集下载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 1.实物量单位 • 它是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而采用实物单位计量。 • 实物量单位有自然单位,即根据被研究现象的自然状态 计量的一种单位,其特点是它和自然数相对应,表现为 整数。 • 实物量单位也有度量衡单位,即按照国家统一的度量衡 来计量的一种单位。 • 实物量单位还有标准实物量单位,即按一定的折合标准, 折算为标准规格或标准含量的标准实物单位,如将含热 量不同的煤折合为7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有复合单位, 即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结合使用来计量的单位,如 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为单位等。 • 用实物单位计算的总量指标称为实物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 间对比的比值,它反映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不 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 •
比较相对指标 =
甲地区(单位)某指标数值 乙地区(单位)同一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 计算比较相对指标的指标数值可以是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 • 进行比较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 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 计算比较相对数应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此外, 比较基数的选择要根据资料的特点及研究目的而 定。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分析
–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 中所占的比重。 –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 据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居民家 庭收支的分析研究,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 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 出比重越来越小,即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个 定律的系数,称为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 = 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四、总量指标的种类
• 1.按指标反映的内容不同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 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之和,说明总体本身 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 总体标志总量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 量指标。 • —个已经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 一确定的,而总体标志总量却不止一个。 •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可以随研究目的而发生变化。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PPT课件)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PPT课件)
[思考1]粮食产量Q1、棉花产量Q2、花生产量Q3。Q1+Q2+Q3??? [思考2]A地粮食重量G1斤、B地粮食种类G2吨,G1+G2???
2020/5/31
课堂练习
1.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 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
A.总产量520万元
B.净产值320万元
C.职工人数160万人
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
5.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 个人储蓄存款 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 是时点数
,超额完成了
45-50
=5元。
4.水平法:计1%=
49 100%=122.5% 40,超额完成了0.1亿元。
累计法:计2%=
3.1 3.5 2.8 12
2.7
100%
12.1 100% 12
100.8%
,超额完成了9亿元。
2011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累计投资额恰好为40亿元
这些指标数据说明了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及 增长速度、价格情况、粮食产量、人口及就业等 构成的发展状况。而这些指标的涵义就是我们本 章要学习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所涉及的内容。
2020/5/31
学习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1.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 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2.熟练区分六种相对指标
2020/5/31
第一节 总量指标—绝对水平
(一)概念和作用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课件

第4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PPT课件

比例相对数是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某一部分 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 分之间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计算公式:
比例相对数 =
总体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另一部分数值
比例相对数可用百分数,也可用1﹕n﹕m表示。
比例相对数的分子和分母,可以置换。
比例相对数也有说明总体结构的作用。
比例相对数
2006年我国就业人员和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比例
实物、价值和劳动量指标
实物指标是指采用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 标。
自然实物单位(个、辆)、度量衡单位(吨、 米)、双重单位(马力/台)、复合单位(吨 公里)、标准实物单位(标准煤、标准台)。
实物指标可以直接反映现象的具体内容或 产品的使用价值量; 但缺乏对非同类现象的综合性能,无法反 映复杂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如:今年产量/去年产量 = 500吨/400吨 = 125%
千分数: 即将对比基数(分母)抽象为1000而计 算出来的相对数。
2004年我国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数 (平均)人口


12195690万 37万 人 .5人= 12.29 ‰
当分子数值<分母数值很多时
千分数
相对指标的作用
表明现象间的数量联系程度。
总量指标的计算
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
1.必须以经济学理论所阐明的经济范畴为依据。 2.必须明确规定总量指标的计算范围和口径。 3.必须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法 2.间接推算法
第二节 相对指标
本节内容
相对指标的含义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2007年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的种类
总量指标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统计学综合指标 ppt课件

统计学原理第四章统计学综合指标 ppt课件

第四章 综合指标(17)
三、平均指标
3.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又称倒数平均数,是变量倒数 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公式: H
1
1 x
n
1 x
n
H
1
f
1f x
1f x
f
( 简单平均式 ) ( 加权平均式 )
第四章 综合指标(18)
三、平均指标
3. 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f
xf x
n
4
第四章 综合指标(15)
三、平均指标
2.算术平均指标 加权算术平均数
Xx1f1x2f2.. .xnfn xf
f1f2.. .fn
f
五店 x f 平 1 f 1 3 1 . 0 5 均 6 6 0 7 3 .5 1 3 1 工 1 5 6 2 .5 龄 8 3 0 .4( 年 2 ) 5
第四章 综合指标(9)
二、相对指标
3.计算: (5)动态相对数: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进
行动态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 展变化的程度。也称为发展速度。 公式: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100% (6)强度相对指标: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 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数, 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 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指标。 公式: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总量指标数值 形式:正指标和逆指标
2.相对指标的种类 (1)计划完成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3)比例 相对数;(4)比较相对数;(5)动态相对数;(6) 强度相对数。
第四章 综合指标(5)
相对
二、相对指标
指标
3.计算:
(1)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数与计划

04第四章----总量指标分析与相对指标分析

04第四章----总量指标分析与相对指标分析
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相同点: 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用同类指标进行对比的比例关 系。 不同点:二者对比的方法不同 比较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同期同类指标,但属 于并列关系的两个总体; 动态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是同类不同期的指标,但
属于同一个总体。
四、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两个对比指标要有可比性 2.相对指标和相应的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3.根据需要将各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 4.相对数应当在大数中计算和运用
1.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人均国民收入 B.人口密度
C.商品流通费用率 D.人均粮食产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时期指标的数值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
D.其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相关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六)动态相对指标
1 .概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也称作发展速 度或指数,是同类现象某一指标数值在不同时期上 的数量对比,用以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方 向与程度。
2.计算公式:
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数值 基期指标数值
100 %
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期。 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 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倍数、千分数表示。 特点:分子与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换。
(4)利用结构相对数,有助于分清主次, 确定工作重点。
(三)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指标数值与 另一部分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比例相对数。 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2.计算公式: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说 ⒈为无名数,可用百分数或一比几或几比几表示; 明 ⒉用来反映组与组之间的联系程度或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数 指值 标 相对数另一地区或单位同标 类数 指值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是公乙司公商司品的销倍售 数35额 ..64 1.5
2005 10.1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4
+0.5 +0.5 =120
要求计算: ⒈该厂“九五”期间产量计划的完成程度; 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计 程 划 度 1 1 完 2 2 10 3 成 0 ﹪ 010 .5 ﹪ 2
年份 产量(万辆)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08 114 117 119 123
其中,最后两年各月份实际产量为(单位:万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04 9.6 9.6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1 10.1
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 要求计算: ⒈该市“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完成程度; 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计 程 划 度 6 完 6.7 10 1成 0 ﹪ 010 .8 ﹪ 2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因为到2005年10月底已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额60亿元(61.7–0.8–0.9=60),即已完成计 划任务,提前完成计划两个月。
• 例如: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该地国有 企业数是总体单位总量;该地国有企业的工人工资 总额,职工人数,利润额等是总体标志总量。

统计学课件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课件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2012-1-19
第四章 综合指标
26
⑵根据相对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例1:某厂计划2010年劳动生产率要比上 年提高4%,实际提高5%,则
100%+ 5% 计划完成相对数 = ×100% =100.96% 100%+ 4%
即:超额0.96%完成计划。
2012-1-19
第四章 综合指标
27
例2:某企业计划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降 低5%,实际降低6%,则
强度相对数=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⒉计算
2012-1-19 年末我国人口密度
1339724852万人 =140人/ 平方公 里 960万平方公里
强度相对数的计量单位: 强度相对数的计量单位:
1、多数情况下为有名数 、 2、无名数:强度相对数: 一般用﹪、‰表示。 、无名数:强度相对数: 一般用﹪ 表示。 表示
2012-1-19
第四章 综合指标
11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三、正确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2012-1-19
第四章 综合指标
12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⒈ 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 率,表明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作用: ⒉ 作用:
100%− 6% 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 98.95% 100%− 5%
即:成本降低率比计划多完成1.05%。 计划完成率=(1+实际提高率)/(1+计划提高率) 或=(1-实际降低率)/(1-计划降低率)
2012-1-19
第四章 综合指标
28
⑶根据平均指标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公式=实际平均水平/计划平均水平 100%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 PPT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 PPT

具体鲜明地反映事物使用价值量的大小。具体有:
自然单位:按自然状态来量度,如人、台等; 度量衡单位:按度量衡量度,如吨、公里等; 双重单位:两种计量单位以除的形式表示,如人/平方公里等(强度相对
数使用,总量指标不用此计量单位); 复合单位:两种计量单位以乘积的形式表示,如货运量吨公里
旅游人次等;(如2011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 标准实物单位:按统一折算的标准来量度,如标准煤等;
16
大家好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
相对 指标
①结构 相对指标 ②比例 相对指标 ③比较 相对指标 ④强度 相对指标 ⑤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静态 相对 指标
⑥动态 相对指标 另:②③④分子分母可以互换; ④带计量单位。
17
大家好
(一)结构相对指标及其计算
结构相对指标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 部分,以部分的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比重或 比率,来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的相对指标。通过总 体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研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情 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13
大家好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主要内容 ☆ 相对指标的意义 ☆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 ☆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4
大家好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 相对指标的概念
反映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 相对指标的特点
⑴表现形式为相对数; ⑵一般不带计量单位; 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无直接关系。
《统计学》课件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1
大家好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意 义和种类;掌握相对指标计算方法及不同作用;熟 练运用相对指标进行现象间的对比分析;能综合运 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类
(一)按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二)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 指标和时点指标
(三)按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划分为价值 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四、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 1.自然单位; 2.度量衡单位; 3.双重单位; 4.复合单位 5.标准实物单位 (二)货币单位
(六)动态相对指标
1.概念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为发展速度,是将同类
现象在不同时期上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而 形成的相对数。 2.计算公式 通常我们把所研究的那一时期称为“报告 期”,而把用来进行比较的时期称为“基 期”。
(一)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一般分 为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
(二)有名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指 标对比得到的相对数的表现形式,分子、分 母的计量单位都使用,主要用来表明强度相 对指标的数值。
实 实际 际完 完成 成数 数 10% 0
四、种类
(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又称计划完成程度或计划完成百
1.概念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
以总体中各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 比而得到的一种相对指标。 2.计算公式 由于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各部分数值与 总体全部数值之比,所以,各部分所占 比重之和必定等于100%或者1。
(三)比例相对指标
1.概念 比例相对数是指总体中的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
数值的比。 2.计算公式 3.在计算和使用比例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分子和分母必须是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 (2)如果要反映总体中若干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也
可以采用连比的形式。 (3)比例相对数也可以是总体中各部分比重之比。
(四)比较相对指标
1.概念 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数 值进行对比,反映同类事物在同一时期不同空 间条件下数量对比关系得到的相对指标。 2.计算公式
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比较指标的分子和分 母的数值可以对换。
(五)强度相对指标
1.概念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
量指标相互对比,用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 普遍程度和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2.计算公式 3.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 (1)是不同总体的对比。 (2)指标具有平均的含义。 (3)某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与分母可互换,形 成正指标和逆指标。
统计学(本科)教学课件第四章总 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时点、
条件下的规模、水平或工作量的统计指标。一般 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是最基本的统 计指标。 二、作用 1.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2.总量指标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标的基础; 3.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社会管 理活动的主要依据;
分比,是某类现象在一定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 务数对比的结果。 2.计算公式 3.特点 (1)分子、分母的一致性 (2)分子与分母的不可逆性 (3)对计划完成程度的评价
5.计划进度情况检查
(1)短期计划执行情况; (2)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 ①水平法; ②累计法。
(二)结构相对指标
(三)劳动量单位
五、计算总量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统一性原则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概念 相对指标是社会现象和过程的两个有联系
的指标数值对比பைடு நூலகம்结果,反映现象之间所 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其数值表现为相对 数,因此,相对指标又称为相对数指标。
二、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无名数和有名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