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论述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论述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论述分析

1、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员的素质是什么?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系统分析员,应如何做?

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较开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系统分析员是未来信息社会的知识工作者的代表,因而他(她)应具有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因而一个系统分析员应具有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和刻苦钻研精神。其应具备的能力:

企业知识:经济、管理、社会。

信息技术:网络、软件、硬件。

变革能力:沟通、归纳、决策、执行。

科学方法:计划、组织、运筹。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能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正确解释(8分);

(2)对系统分析员的理解或解释正确(5分);

(3)无其它错误(2分);

否则酌情扣分。

2、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使用计算机,实现业务的计算机化。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较开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信息化是要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但是,信息化作为一个时代进一步的推动力,它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范畴,信息化是涵盖了一个单位方方面面的过程。从本质上说,信息化的过程是依据一定规则的主体再造过程。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建设。计算机是信息化的物理基础,但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

信息化该怎样“化”,最根本的一点是围绕着“化”一个单位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围绕着“化”人来展开。用“化”数据来“化”一个单位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通过造就系统分析员队伍来“化”人。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能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正确解释(8分);

(2)对信息化的理解或解释正确(5分);

(3)无其它错误(2分);

否则酌情扣分。

3、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目标、功能、组成有什么样的变化或特征,企业如何针对这种变化或特征来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较开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1)环境:世界已变成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战略短线化。一切事物变化加快,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变化管理和战略管理;

(2)目标: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产品或服务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企业要有效率和效益,要在交货时间(T)、产品或服务质量(Q)、产品或服务成本(C)方面都要处于优势,即TQCS。

(3)功能:MIS仍然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

(4)组成:人工手续、计算机硬件、软件、通信网络、其他办公设备以及人员。

企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企业问题,因为任何管理活动在信息系统中均有映射或投影,信息系统实际上是管理活动的影子。企业要增加自己的生命周期,必须建成开放的系统,而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联系企业内部组成单元,响应企业外部要求的重要的纽带,所以在建设现代企业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必须的。

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要以管理为目标,重视信息系统战略与组织战略的结合,要认识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对组织原有流程的持续改进或流程再造,所有这些建设工作,应以形成企业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准绳,但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人、财、物、产、存、销等诸多领域,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一把手”原则在信息系统工程中的重要性。组织协调好各方建设力量,将管理变革与信息系统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执行着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三份技术七分管理十二份数据”的说法,表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是管理信息。要做好信息的标准,按照各自的生命周期,发挥好信息的价值,为企业产生更多的效益。

评分标准:

(1)针对题目问题,基本观点正确,没有错误观点,得5分;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回答,没有错误,得5分;

(3)能够在问题内进行发挥,观点正确,与主题关系密切,无错误,得5分。

4、就“系统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了解待开发系统的实际和进一步的管理需求”这句话,结合系统分析中各主要工作,说明如何分析了解待开发系统的实际,以及如何了解待开发系统的进一步的管理需求?

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较开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系统分析是对要开发的项目进行系统的、按层次的、结构化的、按部就班的研究分析;分析企业过程的输入,处理,输出;提出用计算机改进企业过程的思路和逻辑方案。因此它包含了一些方法,如调查、访谈、资料整理、方案创意、报告编写等。

系统分析过程总体上分两步,首先应将业务或数据流程弄清楚,然后研究分析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新系统拟采用的方案。细分为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数据分析和新系统方案提出等。

(1)系统统调查:主要调查待开发系统的实际管理需求,并围绕组织内部信息流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弄清楚处理对象现阶段工作的详细情况,为后面的分析与设计做好准备。

(2)组织功能分析:是今后进行功能分析、确定新系统拟实现的管理功能和分析建立管理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

(3)业务流程分析:用以了解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发现和处理系统调查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修改和删除原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数据流程分析:发现和解决数据流通中的问题,如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不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是属于原系统管理混乱,数据处理流程本身有问题,有的是也可能是调查了解数据流程有误或作图有误。一个通畅的数据流程是今后新系统用以实现这个业务处理过程的基础。

(5)功能/数据分析:在对实际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数据流程以及数据分析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和形式化的描述后,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便整体地考虑新系统的功能子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

(6)新系统方案提出: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是下一步设计和实现基础性的指导文件,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确认的新系统处理模式以及打算共同努力的方向。

评分标准:

(1)针对题目问题,基本观点正确,没有错误观点,得5分;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回答,没有错误,得5分;

(3)能够在问题内进行发挥,观点正确,与主题关系密切,无错误,得5分。

5、请阅读以下有关“校园网网络建设”的报道并回答相关问题。

建设校园网对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当一堆设备变成网络的时候,大部分学校的满腔热情也慢慢地冷却凝固。校园网建成了,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设计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没有合适的应用软件,许多设想根本无法实施,后续的维护费用不堪承受等等。

现在所谓的校园网多是一些系统集成商基于先进的硬件设备提出的解决方案,只是设备集成。

作为校园网,需要连接多少个节点,怎样利用网络设备使得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节点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中来,怎样使得整个网络中的节点相互连通,这些问题仅仅是校园网需要解决问题中的一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网的建设绝不仅仅只是涉及到技术问题,而是会引申到更深的层次,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场革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由于网络技术是一门比较新的技术,致使许多人产生了“重硬件,轻软件”的想法,国内公司斥资开发这方面软件的企业也很少,造成了软件匮乏的局面。

作为系统集成商来说,当然希望给学校的方案越先进越昂贵越好。但是作为学校必须研究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用途,能不能发挥这些设备的潜能,这些设备能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的校园网系统集成多数是先进的设备的集成,少则几十万元,一般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有的学校花费几百万元采用ATM技术搭建起来的网络,最后只用来进行文件共享,没有合适的网络软件可运行。

问题:

请根据管理信息系统中所学的知识,指出一个校园网要建设好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哪些?并阐述确定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理由。

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较开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校园网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

(1)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2)实用性,建网时应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建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4)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

(5)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6)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能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正确解释,得8分;

(2)有正确的独特见解,得2分;

(3)能够应用系统的观点,得2分;

(4)能够应用集成的观点,得2分;

(5)无错误观点,得1分。

1、论述TPS、MIS、DSS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

要点:(1)信息系统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组织每个层面都对应着相应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相应的划分为决策支持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事物处理系统(TPS)。

(2)TPS可以保证企业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可以快速及时地产生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TPS常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TPS还是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例如决策支持系统、高层主管信息系统等都需要从TPS获得基础数据。

(3)MIS与TPS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可以提供分析并辅助决策,为组织更好的运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当然,这种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它主要帮助组织解决结构化或程序化的问题。

(4)DSS系统是面向组织中的高层决策者和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问题,进行决策或辅助管理决策;DSS更强调灵活性、多变性和快速响应;DSS系统开发过程不是固定的,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将根据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

2、试述组织内部的五种流及其相互关系。

要点:组织内部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围绕其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工作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1)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基本活动。

(2)资金流。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的流动引发资金的流动。正常情况下,物流应是资金流的前提和条件,资金流应是物流的依托和价值担保,并为适应物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资金流与物流的区别在于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的流动,而资金流则是商品价值的流动,由于流动的具体途径不一致,因此资金流和物流本身又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进行。

(3)工作流。工作流是组织内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它们才能流动起来。

(4)价值流。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能为自己带来的效益的价值。

(5)信息流。信息流是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产生的,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可以用来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的运行。

3、试描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

要点:(1)人工管理阶段(50中期以前),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大容量存储器和操作系统,因此,数据须由程序员来管理,当需要运行时与程序同时输入系统进行处理。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包含在程序内,由程序员管理,数据与程序一一对应,不利于程序的维护与重复使用。

(2)文件管理阶段(50后期-60中期):此时,出现了大容量存储器和磁盘操作系统,程序员可以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利用磁盘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来自动管理数据,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数据结构的不一致、缺少数据字典

(3)数据库管理阶段(60后期-):这时,出现了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方便的管理数据。其主要优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好、数据和程序之间的独立性好、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并发控制性好。

4、试描述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

要点:美国专家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实际情况的考察,总结出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一般要经过的六个阶段,即所谓诺兰模型。

(1)初始阶段是指从企业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2)蔓延阶段。随着初期尝试的成功,计算机的应用开始蔓延到企业大多数部门,大量的手工数据处理转向计算机处理,提高了效率。

(3)控制阶段。企业领导意识到统一管理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开始对开发应用进行控制,统一制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诺兰认为,这一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4)集成阶段。该阶段企业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统一数据库基础理论的高度化集成,但由于企业需要重新装备大量设备,一般费用会迅速上升。

(5)数据管理阶段。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以计算机等为技术手段的有效的数据管理水平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6)成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整个管理层次,从组织的事务处理到高层的管理与决策都能提供支持,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诺兰模型对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利用该模型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处的阶段,实事求是地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5、阐述自主开发、委托开发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开发方式,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要点:(1)自主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如高等院校、研究所、计算机公司、等单位。独立开发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系统维护方便。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计算机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

(2)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组织和单位。

委托开发的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事,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此种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协调和检查。(3)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双方共同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作。

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4)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购买现成的适合于本单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的费用、系统技术水平高。缺点是通用软件专用性较差,跟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有时可能需要做二次开发工作。

6、试阐述四种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开发思想。

要点:(1)生命周期法将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又将整个生存期严格划分成若干阶段,并明确每一阶段任务、原则、方法、工具和形成的文档资料,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方法。原型法一开始就凭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的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

(3)面向对象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各种各样的对象所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构成了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

(4)CASE方法认为如果自系统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形成对应关系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借助于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各个系统开发过程。比如:生命周期法中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功能模块设计→程序设计就可以用CASE实现。

7、试阐述系统分析阶段各项分析所使用的主要工具。

要点:(1)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

(2)功能结构图:分析组织情况时还应该画出其业务功能结构图。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了解组织结构的同时,对于依附于组织结构的各项业务功能也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它同样是一个树状结构图。

(3)组织/功能矩阵:通过分析组织与功能的关系,从而找出功能的交叉管理与重复设置等问题。

(4)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在绘制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不足,优化业务处理过程。

(5)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

(6)U/C矩阵:可以分析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数据和使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使得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合理,为划分子系统提供依据。

8、你认为在生命周期方法中哪两个阶段最为重要?为什么?

要点: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最重要

原因:(1)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要弄清楚新系统将做什么,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2)系统分析是保证整个系统开发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续各阶段的基本指导。对现有系统现状分析是否准确,用户需求调查是否全面,逻辑模型建立是否合理是保障系统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

(3)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阶段。系统设计是解决“系统怎样去干”的问题。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充分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方案。

(4)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新系统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是系统具体实施的蓝本。

(5)这两个阶段是系统开发是最具创造性,最能体现系统开发人员能力与水平的阶段,占用了大量系统开发时间和开发资源。

9、软件系统开发、测试完成之后,系统开发人员还应该做哪些工作?

要点:(1)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是指运用某一种方式由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的过程。其主要的转换方法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2)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的好坏和系统设计有很大关系,也与系统运行管理有关。系统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的日常操作和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等工作。

(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使系统的资源得到有效运用,并使系统的功能在运行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扩充,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对系统的维护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运行期,维护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其主要包括:程序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代码的维护、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机构和人员变动的维护。

(4)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指系统在正式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对它在功能上、技术上和经济上所进行的审核评价。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工作的评定与总结,同时也为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经济效益评价和系统管理水平的评价。

1.请简单解释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的含义,包括纵向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横向的“战略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而管理一般是分层次的。纵向可以分为基层(作业处理)、中层(战术管理)和高层(战略计划)三个管理层次,那么管理信息系统相应可以分解为三层子系统。同时,管理也可以按职能分类进行,因此在每个层次上又可按横向分为销售子系统、研究开发(即研发)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和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基于组织职能的各个职能子系统的联合体,每个子系统又分3个层次,即战略计划层次、战术管理(运行管理)层次和作业管理(业务处理)层次的信息系统。每个职能子系统都有自己的专用数据文件,还有各个职能子系统共同使用的公用数据库、模型库和公用程序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生产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与制造、生产设备计划、生产设备的调度与运行、生产工人的录用与培训、质量的控制与检验等。

(2)市场销售子系统。市场销售子系统包括企业进行销售和推销的全部管理活动。

(3)库存子系统。库存子系统主要负责对采购、收货、发货和库存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

(4)人事子系统。人事子系统主要是对人员的雇用、培训、考核记录、工资和解雇等方面进行管理。

(5)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从原理上看,财务和会计的目标是不同的,财务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的财务要求,并使其尽可能地减少花费。

会计的目标是把财务业务分类、总结,填入标准财务报告,制定预算、对成本数据进行核算分析与分类等。

(6)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是负责与其他子系统的沟通联系,保证企业对各种信息的需求。

(7)高层管理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为每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层(如公司的总经理和各职能区域的副总经理)提供服务。

战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对业务处理数据进行概括、集中和分析,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报表,为中层管理人员监督和控制业务活动、有效地分配资源提供所需的信息。

战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辅助高层管理人员制定长期策略的信息。

2.通过“沃尔玛:利用信息技术成全其零售业霸主地位”的例子,解释信息技术可以从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包括渠道管理)、预算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信息管理这些方面。

(1)采购管理。采购管理系统包括生产资料和非生产资料等各种业务采购。采购企业可以通过虚拟的在线产品目录,迅速而实时地访问产品信息;通过价格和品质的比较,选定产品供应商;通过在线交易来实现传统采购交易中的多种功能,降低采购周期与成本,保证自身业务高效地进行。对于专业的采购人员,他们可以通过系统对库存状况的分析来评估供应商的实力;实时而迅速地了解供应商的信息,避免传统交易中的种种障碍,对于采购时间有限定的产品极为有利。(2)产品管理。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查询产品分类、新产品介绍、产品价格、产品库存(相关的供求情况)等,也可以通过产品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后台进行产品信息的录入、删除、修改。(3)库存管理。完成出入库管理、分仓管理(仓库档案增核删)、存量查询(一览表、汇总、明细)、盘点结存、移库调拨、残损管理、退换货管理、安全库存管理等库存业务管理的基本过程。(4)销售机构管理。任意设置销售区域及区域的层次关系,加强对各区域的分级管理。采购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多层组织结构,定义组织职能和组织关系,进行人员配置,设置人员权限,管理人员信息。部门、人员的组织层次、角色、权限都可以任意划分,可以灵活的实现组织与部门的重组。

(5)销售管理。销售管理是对分销业务进行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销售流程的管理、产品价格的管理、客户信用额度的管理以及优惠策略的管理。(6)订单管理。对于客户下的订单通过订单履行来完成,即订单的处理,订单的确认、订单状态管理,(包括取消、付款、发货等多种状态,以及订单出库和订单查询,等等。(7)销售统计。可以通过销售统计查询某个产品、某地区的下级分销商、到某个下级分销商的销售情况,还可形成周/月报表。(8)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存在经常会阻碍销售的顺利进展,甚至会直接因此而造成销售失败,所以知己知彼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个模块中,将允许输入并查看竞争对手的产品、部件、价格、企业情报,并允许

与竞争对手进行企业实力与背景、产品、价格等的比较,包括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市场策略等收集分析。(9)信誉额度管理。管理客户的信誉额度,信用额度用来约束客户在使用先取货后付款方式下可以成交订单的最大金额,以控制风险。(10)渠道健康情况监测。如货物周转周期过长或有货物超期未到,信用透支严重等,可以用颜色报警。基于渠道的销售统计、日常交易量、查询交易明细、渠道成本、流通率、效率计算等。客户的反馈及投诉,建立在线的客户服务,解决客户的投诉和反馈信息。(11)预算和计划。根据企业业务要求,参考本月发生额,就下个月份的资金(进出)、库存(进出)、人员、运输等因素进行预算申请及相应的业务计划,并通过内部流程的审批。(12)分析和预测模块。对销售渠道中的线索来源、销售机会、销售进度、账户区域分布、客户组织结构等进行图表分析,能够最直观地展现销售业绩,便于销售人员和经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正确做出决策。

3.什么是系统切换,分别有几种形式,请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各种系统切换的主要区别。

系统切换是指系统开发完成后新老系统之间的切换。

系统切换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直接切换方式、并行切换方式、阶段切换方式、试点切换方式。

种类名称运行方式优点缺点适用类型

直接切换方式在某一时刻,旧系统终

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

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

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

运行。最简单、最省钱风险性最大,在切

换过程中很可能出

现事先预想不到的

问题。

一般只有在老的系

统已完全无法满足

需要或新系统不太

复杂或数据不很重

要的情况下采用这

种方法。一些比较

重要的大型系统则

不宜采用这种切换

方式。

并行切换方式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

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

行一段时间,新老系统

并存的时间一般为3~

5个月左右。安全可靠、无风

险系统运行,消

除了尚未认识

新系统之前的

惊慌与不安。

费用太高银行、财务和一些

企业的核心系统

阶段切换方式直接切换方式与并行

切换方式的结合,对由

多个部分构成的系统

分多个步骤进行切换,

每次用部分新系统代

替老系统中的某些部

分,平衡后再进行下次

切换,直到整个系统切

换完成。避免了直接式

的风险性,又避

免了并行式发

生的双倍费用。

系统各部分之间往

往是互相联系的,

当老系统的某些部

分切换给新系统去

执行,其余部分仍

然由老系统去完

成,于是在已切换

部分和未切换部分

之间就出现了如何

衔接的问题

阶段切换方式在较

大系统使用较合

适,当系统较小时

不如用并行切换方

式方便。

试点切换方式执行了所有操作的试

验系统。先在一个试点

安装运行新系统,如果

试点成功,可以采取上

述三种切换方法中的

一种继续逐渐推广新

系统。时间短、费用低,通过试点的成功切换,可大大增强系统用户或管理者对新系统的信心。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精简版应用题+论述题

应用题 业务流程图 1、已知产品出库管理的过程是:仓库管理员将提货人员的零售出库单上的数据登记到零售出库流水账上,并每天将零售出库流水账上当天按产品名称、规格分别累计的数据记入库存账台。请根据出库管理的过程画出它的业务流图。 解答: 产品出库管理业务流图 2、要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应该包括:学生编号、学生姓名、性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成绩等字段。请根据关系规范化理论,要求满足第三范式,请问该数据库中应该建立哪些数据表?每个数据表应该包括哪些字段? 解答:应该分别建立学生、课程、和成绩3个数据表。 其中学生数据表(xs.dbf)包括:学生编号、学生姓名、性别3个字段; 课程数据表(kc.dbf)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2个字段; 成绩数据表(cj.dbf)包括:学生编号、课程编号、课程成绩3个字段。 3、根据下述业务过程画出物质订货的业务流程图: 采购员从仓库收到缺货通知单后,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供货 请求,否则就填写补充订货单交供货单位,供货单位发出货物后,立即向采购员发出提货通 知。

4、根据下述业务工作过程,画出业务流程图: 某物资公司其业务处理过程如下:车间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料,库长根据用料计划审批领料单,未批准的退回车间。库工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首先查阅库存帐,若有货,则通知车间前来领取所需物料,并登记用料流水帐;否则将缺货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根据缺货通知,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请求,否则就临时申请补充订货。供货单位发出货物后,立即向订货单位发出提货通知。采购人员收到提货通知单后,就可办理入库手续。接着是库工验收入库。并通知车间领料。此外,仓库库工还要依据库存账和用料流水账定期生成库存的报表,呈送有关部门。 答:某物资公司的业务流程涉及: (1)业务单位3个:供货单位、车间、数据报送单位 (2)业务处理人员3类:库长、库工、采购员; (3)业务单据:用料计划单、领料单、领料通知、库存账,入库单、订货单、缺货单、催货单、补货单、提货单、库存报表等多项 (4)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剖析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 统概论1、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①数据是信息的物理符号和载体。 ②数据是反应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特性的符号,它可以用数字、文字、声音、图象或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本身无特定含义,只是记录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是中性概念。 ③信息则是被赋予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以后产生的数据。 3、信息的特性: ①真伪性②层次性③时效性(可变性)④共享性 ⑤可加工性⑥可存储性⑦可传输性(传递性):完整的信息传输过程必须具备信源、信宿、信道、信息4个要素⑧价值性(增殖性) ⑨动态性 4、信息的生命周期:六环节: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使用 (1)收集 信息识别:、管理者识别、系统分析员识别、共同识别 信息收集方法:自下而上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收集、随机累积法(2)传输模型(香农模型) 噪音干扰信息源编码器 信道译码器 接收器 (3)维护:为保证信 息的准确、及时、安全 和保密。 (4)使用(两方面) ①技术方面:通过一定 的手段,高速高质量的 把加工的有用信息提 供给使用者 ②信息价值转化:信息 概念上的深化、信息内 容使用深度上的提高 (三个阶段:提高效率 阶段、即时转化价值阶 段、寻找机会阶段)。 6、管理信息的基本特 征:①及时性②客观真 实性③准确可靠性④ 全面性⑤充分性 7、信息的不同层次及 特征 战略级信息:信息 来源大多外部、信息 寿命长、加工方法灵 活、使用频率低、加 工精度低、保密要求 高 战术级信息:来源 内外都有,中中中中中 作业级信息:与战 略级信息相反 8、系统的含义: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 现某种功能)由若干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 分(元素)组成的有机 整体。 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 (部分,子系统)组成 的; ②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③任何系统都有特定 的功能。 9、系统特征 整体性②目的性③层 次性④相关性⑤动态 性⑥稳定性 系统与环境的分界线 称为系统边界 10、系统的结构 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或秩序。几个要素之 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 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 处理、控制、反馈和输 出 11、信息系统的定义 对信息进行采集、加 工、处理、存储和传输, 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 有用信息的系统。 12、信息系统的构成 系统管理、应用软件、 系统资源 13、信息系统的类型 ①作业信息系统(面向 操作) ②管理信息系统(面向 决策功能) ③信息系统的其他类 型(专业方向) 14、管理信息系统定 义 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 资源、网络通信设备以 及办公设备,为实现组 织整体目标,对信息进 行收集、传输、储存、 加工、输出,给各级管 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 和决策信息,并由其执 行管理过程的人机系 统。 15、管理信息系统的 产生与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系 统(EDPS) ①目标:能迅速﹑及时 ﹑正确地处理大量数 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 率 ②解决的问题:高度结 构化问题 (2)管理信息系统 (MIS) ①支持日常业务的数 据处理工作,、又能将 集中组织中的数据和 信息集,进行综合处 理,统一使用。 ②主要特征:信息集中 统一,具备辅助事务管 理、辅助决策的功能, 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及 网络系统。 ③主要用于:帮助企业 和组织解决结构化的、 程序化的决策问题。 (3)决策支持系统 (DSS) 特点:以交互方式支持 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 和非结构化决策为主 (4)知识处理系统和 办公自动化系统 (5)专家系统(ES) (6)经理信息系统 (EIS) 15、管理信息系统的 特点 ①是一个人机系统② 是一个一体化或集成 化的系统 ③支持管理活动,用数 学模型分析数据、辅助 决策 ④有一个中心数据库 及网络系统是MIS的 重要标志 16、管理信息系统的 功能 ①信息处理②预测功 能③计划功能 ④控制功能⑤辅助决 策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

第一章商务信息系统基础 一.名词解释( 15′) 1.信息系统 由人员、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和规章制度组成的,在组织 中用于存储、收集、转换以及传播信息。 基本作用:支持业务流程和企业运营、支持员工和管理者的决策制定、 支持为获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战略 类型:运营支持系统(事物处理,过程控制、企业协作)、管理支持系统 (管理信息,决策支持、主管信息)、其他类型的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知识管理、职能企业、战略信息) P26模型:依靠人力资源(终端用户和信息系统专家)、硬件资源(机器 和媒介)、软件资源(程序和步骤)、数据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和网 络资源(通信媒介和网络支持)来执行输入(数据资源)、处理(把数据 加工成信息)、输出(信息产品)、存储(数据资源)和控制(系统性能)等活动,把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产品。 2.系统 一组相关的元素,在有组织的转换过程中,通过接收输入好生成输出一 起实现共同的目标。 基本功能:输入、处理、输出 3.反馈、控制 4.电子化业务 5.内联网 二.填空题( 15′) 1.20c80年代至90年代,信息系统出现的新的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_ __。 三.应用题( 20′) 1.在过去的40年中,企业的信息系统有哪些主要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10 年里会有什么主要变化? 2.如今的公司如何运用互联网、内联网和外联网支持企业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的应用: (1)构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建立一个通过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的战略发展企业价值的公司。 (2)重组业务流程。指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已达到成本、质量、速度和服务的改善。 信息技术是主要组成部分,能支持工作流程设计、作业需求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性改变。 (3)成为敏捷企业。通过提供宽广的产品范围和快速的产品更新在市场中获利,还能提供个性化及任意批量的产品订单。 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公司合作将产品高校推入市场。 (4)创建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将人、组织、资产和创意联系起来的一个组织,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企业沟通、协作和所需信息流提供支持。 (5)建立知识创新型公司,主要利用到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种为显性知识即数据、文档和通过笔录或电脑存储的信息等。另一种为隐性知 识,即员工自身掌握的技术经验等。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以支持业务知识的创新以及这些知识与新产品、服务及业务流程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争战略:锁定客户和供应商,形成转换成本,提高进入壁垒,以及发挥对信息技术投资的杠杆作用。 知识管理技术包含:企业智能、信息的创建、共享和管理和文档管理。 公司应该如何借助IT变得更加敏捷? (1)客户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发挥客户作用的能力。利用IT建立和强化客户虚拟社区的技术。 (2)合伙敏捷:在探索、利用创新机会时,具备调节资产和知识等的协作能力。IT技术使公司间的协作更加便利 (3)运营敏捷:在挖掘创新机会时,具备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功能。IT帮助实现业务流程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技术。 ③简述虚拟公司战略的优势 (1)与所有联盟伙伴共向基础设施和分担风险;将互补的核心竞争力连接起来;通过共享,缩短将实现变成收益的时间;真假设施和市场覆盖面;获得进入新市场的能力,共享市场,共享客户忠诚;从销售产品转变为推销解决方案。 (重要,客户为中心,大题)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关键是:保持客户忠诚度、预测客户未来需求、回应客户关注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特点。 3.简述信息的基本属性。 4.简述系统分析法。 5.简述战略规划的特点。 6.简述信息识别的方法。 7.简述系统集成的策略应当包括什么内容。 8.简述企业系统计划法的主要活动。 9.简述系统调查的原则。 10.简述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1.简述什么是数据流程图。 12.简述什么是BPR。 13.U/C矩阵的正确性由哪些方面检验? 14.试比较系统各种切换方式的优缺点。 15.简述一个典型的专家系统应包括哪些部件。 16.简述BSP方法的步骤。 17.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 18.简述什么是系统集成。 19.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规划。 20.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特征。 21.试简述结构化开发的优缺点。 22.简述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 23.在进行系统评价时,以什么指标来衡量系统的好坏? 24.简述HIPO图的构成及其功能。 25.简述决策支持系统(DSS)的概念。 26.简述什么是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27.从系统的角度看,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28.采用结构化方法需要遵循的哪些主要原则? 29.简述系统详细调查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 30.简述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分析员的任务. 31.简述系统管理人员的责任及其绩效评价原则 3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33.简述采用结构化方法开发系统时需要经历的阶段,并说明各阶段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文档。 34.简述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点和缺点。 35.简述组织中IS/IT战略规划团队必须具备的能力。 36.简述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37.简述现代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 38.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特性? 39.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有何关系? 40.用系统生命周期开发MIS时,主要阶段有哪些?各阶段的主要结论性成果是什么?41.简述系统开发的特点。 42.简述导致早期管理信息系统大量失败的人的障碍因素。 43.简述数据字典的概念。 44.简述DSS的基本结构。 45.试简述原型法开发的优缺点。 46.人类分析事物的认知方法中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47.简述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全国自考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的产物是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新系统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数据一体化和系统开发的一体化),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电子业务系统(服务于组织的内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的政 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电子商务系统(商贸活动) (2)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行业:铁路、林业、电力、港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职能: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职能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 )功能结构(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 2 )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四大部件。) ( 3 )职能结构(纵向视角:战略计划层[任务: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管理控制层[任务: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执行控制层[任务: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横向视角(职能):生产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综合视角[职能和管理层次]。) (4 )软硬件结构(硬件:机器的实体部分;软件结构:计算机的灵魂和思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 5 )网络计算结构(四种网络计算模式: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C/S 、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B/S ) B/S 模式工作原理:在B/S 模式中,客户端运行浏览器软件。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 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要求,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端请求后,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 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结果返回给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变成HTML 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友好的Web 页面形式显示出来。 C/S 模式结构、工作原理、特点:CS 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机系统上结合了表示与业务逻辑;第二层是通过网络结合了数据库服务器。CS 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和中间件三个部分组成。首先,交互性强是CS 固有的一个优点。在CS 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应用程序,在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方面都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间自由切换。其次,CS 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存取模式。由于CS 配备的是点对点的结构模式,采用适用于局域网、安全性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证。而B/S 采用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这种开放的结构模式,并采用TCPIP 这一类运用于Internet 的开放性协议,其安全性只能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密码的数据库 来保证。由于结构上比BS少一层,对于相同的任务,CS完成的速度总比BS快,使得CS更利于处理 CS 在逻辑 大量数据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同时由于开发是针 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但缺少通用性,业务的变更,需

管理信息系统重要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与管理 1、什么是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 2、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得到的并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有意义的表示。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作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遭受失败,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5、信息的特征: a.事实性。b.时效性。c.不完全性。d.层次性。 e.可变换性。f.价值性。 6、系统的概念 通常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 (2)要素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7、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作为一个抽象模型从宏观上看一般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8、信息系统 以信息现象和信息过程为主导特征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9、信息系统的类型(按处理的对象): 1.作业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产量统计、成本计划) 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监测) 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印刷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 10、决策 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3个阶段:情报、设计、选择。 11、决策的四个阶段 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2、决策问题的类型 1.结构化决策: 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2.非结构化决策: 复杂、没有固定规律可循。 3.半结构化决策: 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论述题

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性、企业规模、管理瓶颈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因素,分析企业的ERP与CRM的IT投资规划应该如何做? (1)行业特点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CRM与ERP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银行、证券、保险、运输、流通等服务性行业,它们一般需要直接面对客户,与客户接触频繁,客户服务业务处理相对复杂,而内部管理比制造业要简单得多,因而它们对CRM的需求更为紧迫;冶金、能源、机械设备、化工等工业消费品类制造企业,它们的销售环节层次相对简单,客户数量相对较少,企业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更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首先要考虑上ERP;日用消费品制造企业一方面要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及时获取用户信息、提高服务质量、管理复杂的销售网络,这些行业对CRM与ERP的需求同样迫切。 (2)产品特性 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习惯决定了企业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的销售范围广,客户需要快速的服务响应,这些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多层次分销体系和服务体系,CRM是非常有用的;煤炭、化工等大宗原材料,具有同质化、低服务要求的特点,企业可能更注重内部运作效率的提高,努力降低成本,ERP对企业是第一选择;对于大多数日用消费品而言,销售体系的管理和内部管理同等重要,企业既要扩大市场份额,又要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所以,CRM 与ERP对于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3)企业规模 企业的经营规模不仅决定管理软件的大小,而且对实施CRM与ERP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管理软件的大小要与企业规模相适应,以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企业IT投资规划中的优先级。如果一个企业生产集中在一处,但需要管理遍布全国的多级营销网络,在IT投资规划中则可以先考虑实施CRM,后实施ERP。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部门分散在不同的地域,组织结构复杂,而营销网络相对集中,销售环节相对简单,企业在IT投资规划中就可以先考虑实施ERP,后实施CRM。(4)管理瓶颈 在规划信息技术(IT)项目投资之前,企业必须从管理绩效评价入手,分析企业在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和存在的问题。借助约束理论等分析手段找出企业在哪个环节上存在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其中哪些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哪些是其次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说,要明确企业的管理瓶颈,以解决瓶颈问题的优先级为依据,制定企业的IT投资规划,决定是先上ERP,还是CRM。 (5)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将直接影响IT规划中的产品选型和实施步骤等环节。IT 系统的实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到管理软件能够与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时间表,确定企业应先上ERP,还是CRM,以及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推进时间表。如果企业未来工作重点放在市场拓展和营销体系建设,可以考虑先上CRM;如果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组建网络化的供应链生产运作体系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可以考虑先上ERP。 论述企业实施ERP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 先天条件 (1)企业有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机制,有长远的经营战略。 (2)产品有生命力,有稳定的经营环境。没有一个较稳定的经营环境,没有能力准备好必要的投资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没有条件上ERP系统。 (3)有改革开拓决心和不断进展的高层管理班子,对项目勇于承担责任。 (4)管理基础工作要扎实,系统实施将会比较顺利,实施周期也有可能缩短。管理基础包括

管理信息系统要点归纳

管理信息系统 1、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①信息、②物质材料、③能源。 2、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3、信息:具有关联性和目的性的结构化、组织化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信,经过加工可形成知识)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信息是数据处理的产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数据是客观的。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先有数据,后形成信息)。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一定是数据,而数据不一定是信息;对某人来说是数据的东西,对另一人来说可能就是信息。 5、信息的性质:①事实性、②时效性、③不完全性、④等级性(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⑤变换性(载体可变)、⑥价值性。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则信息量就越大。(一个信号所取得的信息量与出现该信息量的概率成反比。) 7、系统: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系统分类:按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 8、系统的特征:①整体性、②目的性、③相关性(联系)、④环境适应性。 9、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的表现:①物流、②资金流、③事务流、④信息流的流动。 10、组织的信息系统分类:按处理的对象可分为:①作业信息系统、②管理信息系统 11、信息系统的历程:①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②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③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④由企业内部管理到向外拓展的过程。(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 12、组织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3、决策过程的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实施活动阶段 1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15、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模版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分析报告 一、设计题目: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分析 二、简述 2.1实训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信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掌握信息的速度与质量的高低,正左右着现代人的成败。作为21世纪的祖国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将计算机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综合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不仅要学习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方法工具,而且要结合开发管理系统的实践,深刻领会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的理论实质,才能增强信息资源的开发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研制信息系统的能力。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了这次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设计实验。 2.2分析对象的选择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的活动基本限于校园之,能接触到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化、大型化的企业ERP系统,我们很难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但对于学院的学生选修课选课系统应该都不陌生,每一个同学都亲自使用过该信息系统;因此对于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方式和流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利用本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习,本组成员针对该选课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 三、容 3.1系统开发背景

21世纪,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围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企业界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 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大学校园,推广和发展信息系统,普及信息化观念,更显得尤为迫切。随着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的扩招和校园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选课难这一问题正日渐突出,每年近万人的选课信息集中处理,使原来传统的纸质化信息传递模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的发展要求。因此针对本校开发一套简便实用的学生选课计算机系统,对于解决这一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的选课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的。 3.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校的课程管理也迫切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管理。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目前拥有在校学生8000余人,在传统的选课过程当中,学生首先领取选课课程表,从中挑选课程,再上报本班辅导员,由辅导员层层上报,信息传送缓慢且难以共享,结果导致某些课程报名人数超过预定人数,而其它一些课程人数又不足。另外由于选课信息在传输过程当中容易造成丢失,因此频繁导致学生选不上课的现象出现。 本系统立足于教务处的角度,面向全校同学和老师,对全学校的学生和成绩做统一管理,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自动化,最大限度的为老师和同学们提供方便,节约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彻底杜绝以前那种老师工作量大,工作步骤繁琐,学生有问题不知道找哪里解决的现象,而且消灭由于信息冗余而造成的数据不一致,和数据查询困难的问题。因此该系统应该做到: 1、信息传送快速准确,且共享性强,杜绝重复选课现象; 2、信息传递过程中避免出现数据丢失,减少因选课环节漏洞而造成的“漏报”现象; 3、选课系统简单易操作,减少选课时间; 4、系统稳定,且运行方便,节省系统安装费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讲解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的定义:数据是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三内容:符号性、客观性和依赖于媒介物。 2、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被处理成具有对接收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 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语法性、语义性和语用性。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选择/简答) 1)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2)联系。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地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 义,才能成为信息。 3)区别: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 与我们的活动有关。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某种意义,它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对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的性质。反映性(真伪性)、可分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时滞性。 4、信息的质量 1)定义:由它对人的行为的激励程度和在决策活动中的作用来决定;由它对人的行为和决策所产生 的价值来决定。信息是组织中最富价值的资源之一。 2)特征 信息的时间特征(可能为简答):及时性和新颖性。 内容特征:准确性、相关性和完整性。 形式特征:详尽性和呈现性。 5、信息的生命周期:需求、获得、服务、退出,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6个环节:信息的收集、传输、 加工、存储、维护、使用来加以实现。 1)信息收集。 i.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把信息收集工作分为原始信息收集和二次信息收集两种。 ii.原始信息收集是指在信息发生的当时、当地,从信息所描述的实体上直接把信息取出,并用某种技术手段在某介质上记录下来。 二次信息收集则是指手机已经在某种介质上,与所描述的实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已分离的信息。 iii.原始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是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所需要的信息收集起来,记录 下来,做到不漏、不错、不延时。 二次信息收集的关键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目的地选取或抽取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正确 地解释所得到的信息。 iv.在衡量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时,下列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A.它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否完善; B.准确程度和及时性如何; C.具有哪些校验功能; D.对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或其他各种破坏因素的预防及抵抗能力如何; E.录入手段是否方便易用; F.对于信息收集人员和录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如何; G.整个信息收集和录入的组织管理是否严密、完善等等 2)信息传输 i.信息传输有时间传输和空间传输两种方式

管理信息系统论述题

管理信息系统论述题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从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性、企业规模、管理瓶颈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因素,分析企业的E R P与C R M的I T投资规划应该如何做(1)行业特点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CRM与ERP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银行、证券、保险、运输、流通等服务性行业,它们一般需要直接面对客户,与客户接触频繁,客户服务业务处理相对复杂,而内部管理比制造业要简单得多,因而它们对CRM的需求更为紧迫;冶金、能源、机械设备、化工等工业消费品类制造企业,它们的销售环节层次相对简单,客户数量相对较少,企业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此更注重企业内部的管理,首先要考虑上ERP;日用消费品制造企业一方面要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及时获取用户信息、提高服务质量、管理复杂的销售网络,这些行业对CRM与ERP的需求同样迫切。 (2)产品特性 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消费习惯决定了企业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的销售范围广,客户需要快速的服务响应,这些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管理多层次分销体系和服务体系,CRM是非常有用的;煤炭、化工等大宗原材料,具有同质化、低服务要求的特点,企业可能更注重内部运作效率的提高,努力降低成本,ERP对企业是第一选择;对于大多数日用消费品而言,销售体系的管理和内部管理同等重要,企业既要扩大市场份额,又要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所以,CRM与ERP对于企业来说都很重要。 (3)企业规模

企业的经营规模不仅决定管理软件的大小,而且对实施CRM与ERP的先后顺序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管理软件的大小要与企业规模相适应,以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企业IT投资规划中的优先级。如果一个企业生产集中在一处,但需要管理遍布全国的多级营销网络,在IT投资规划中则可以先考虑实施CRM,后实施ERP。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部门分散在不同的地域,组织结构复杂,而营销网络相对集中,销售环节相对简单,企业在IT投资规划中就可以先考虑实施ERP,后实施CRM。 (4)管理瓶颈 在规划信息技术(IT)项目投资之前,企业必须从管理绩效评价入手,分析企业在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和存在的问题。借助约束理论等分析手段找出企业在哪个环节上存在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其中哪些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哪些是其次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说,要明确企业的管理瓶颈,以解决瓶颈问题的优先级为依据,制定企业的IT投资规划,决定是先上ERP,还是CRM。 (5)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未来中长期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将直接影响IT规划中的产品选型和实施步骤等环节。IT系统的实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企业业务发展的战略部署,做到管理软件能够与企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时间表,确定企业应先上ERP,还是CRM,以及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推进时间表。如果企业未来工作重点放在市场拓展和营销体系建设,可以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第一章: 1:管理:按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对象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2:管理系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组织目标,针对管理对象,由具有特定管理职能,相互间存在有机联系得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技术等所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 3: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进过解释才有意义。 4:信息:是信号,符号或消息所表示的内容,用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5:管理信息:是对管理活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管理活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是反映。 6:系统: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为了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9: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10: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2:CRM:客户关系管理是代表增进赢利,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 13:BRP:业务流程优化,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14:广义的管理系统和狭义的管理系统的其别何在? 广义的管理系统包括了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而狭义的一般仅指管理机构和其信息处理系统。 15: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3加4,信息是进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本身所具有的的含义。关系:信息的表现形式是数据;信息对决策有价值,因为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数据和信息的辨别取决于语义环境;同一个数据,不同的人可能对他做不同的处理,获得信息的价值也就不同。16:一般对管理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业务,管理,决策;内源信息,外源信息。 17:在企业信息系统中,怎样划分流动信息和固定信息? 固定信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信息;流动信息指在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的信息。划分标准是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内是否经常发生变化。 18:信息的性质和系统的性质有哪些? 信息的性质:客观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扩散性,可压缩性,时效性。 系统的: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企业管理信息中,每日销售量统计信息属于:战术信息 2确定企业组织目标,制定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等的信息,一般属于_战略____层信息。特点是(使用频率低 21.信息是分层次的,使用频率较高、大多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属于_ 执行层__层信息。 22.完成或达到某些目标的特性是系统的________目的______性。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3.管理控制职能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获取对于预定指标的:偏差信息 4.无线传输介质的是:卫星通信,微波,红外线,激光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 5.下列选项中,由ARPANET网发展过来的网络是:INTERNET(互联网)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时间短,效率高生命周期法优点:A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B质量保障措施完备C 系统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D.开发文档齐全 ;缺点的是(系统开发周期过长) 缺点:A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系统开发周期过长B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跨度大C文档化工作大 在面向对象技术中,将数据和操作_合并____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法的主要优点包括:A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B稳定性好C可重用性D可维护性好。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信息流程) 10.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需要了解的最主要内容为(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 ) 29.初步调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原系统的基本功能_____和信息__需求___。 11.模块结构图中,表示模块的符号是(矩形框 )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33.模块的导出类型分事务型和__变换____型。 34.变换型数据流程图通常可以明显地分成输入、__处理__和输出三部分。 11.采用事务分析法进行模块结构图设计时,首先应设计出(.顶层模块 )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层次码) 12.某商 场用TV-A-28表示28英寸A等彩色电视机,这种代码属于( 助记码)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用户需求分析 )

中南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及参考答案(全)考试复习大全

中南大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试题(A)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系统分析阶段用于数据流程描述的工具是_ DFD或数据流程图__。 2._管理信息_是组织中管理活动各种数据的总称。 3.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_有机整体__。 4.BPR实现的手段包括__信息技术_和组织变革。 5.系统转换有直接转换、_并行转换_、分段转换三种方式。 6.系统规划阶段常用的方法有_____企业系统规划法____________、关键成功因素法等。 7.磁盘既是输入设备,又是___输出______设备。 8.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组织中的“一把手”起着_____至关重要(关键)_________的作用。 9.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__系统分析报告(新的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__。 10.在进行业务流程调查分析时,业务流程图是用户和_开发人员_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共同 语言。 11.层次化模块结构图主要关心模块的__外部_属性。 12.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_客观事物(实体)_。 13.管理的定性决策已向__定量__的决策发展。 14.越靠近高层的信息与外界的关系越大,而作业信息主要来自_组织内部_。 15.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应把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__资源_来管理 16.判断树和判断表是常用的描述_处理_的工具。 17.按决策层次分,信息可以分成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_作业_信息。 18.原型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反复修改和不断完善的_初始_系统。 19.对于用户需求是确定的、完全的,现有处理过程是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一般采用_直接式__开发策略。 20.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是___关键成功__因素。 二、判断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给出的括号中,用 “√”、“╳”分别表示其表述是“正确”或“错误”)。 1.数据流图与物理描述无关。[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