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病因病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诊断依据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 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 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 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 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
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二、病证诊断
(一)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1.区别
惊悸 怔忡
诱发因素 与情绪有关 无诱因亦作
发作时间
病势
阵作
轻,全身情况好
持续,动则加重 重,全身情况差
2.联系 惊悸日久可成怔忡; 怔忡患者易受外惊所扰,使动悸加重。
(二)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 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一、病因
(二)七情所伤
大惊卒恐——忤犯心神,心气紊乱
心脾气结,化火生痰
忧思不解
心神不宁 心悸
心气虚怯,阴血暗耗
大怒伤肝,肝火上炎
阴虚火逆
大恐伤肾,肾虚精却
一、病因
(三)感受外邪
痹证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
外感温热疫毒 邪毒内扰
痹阻心脉 耗伤气阴 心神不宁
(四)饮食不当——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
(五)药物中毒——损及于心
二、病机
(一)病变主脏在心,但与脾肾(肝肺)密切相关 1.心悸的病位在心,是心脏之气不得其正的 结果 2.心脾同病
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 心失所养 心脾气机郁结,生痰动火 痰火扰心 3.心肾同病 肾阴亏虚,水不济火 心肾失交 肾阳不足,心阳失于温煦 心失温养
二、病机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实之间可 互相转化、兼夹
三、讨论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 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 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 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 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 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 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体虚劳倦(久病)
1.禀赋不足——脏气亏虚,先天缺陷 2.后天失养——气血不足,心虚胆怯 气血阴阳亏 3.久病正虚不复—— 心之气阴耗伤 虚心失所养 4.各种失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5.劳欲过度——精血亏虚,心失所养 心悸
(三)心悸与卑喋鉴别
卑喋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心悸则缘于 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 志异常;卑喋为一种神志异常为主的病 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 出现。
三、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记录24小时心电 活动
2.食道心房调搏和阿托品试验 3.心室晚电位检测 4.配合测量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B
虚——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实——痰火水(饮)瘀之邪扰心,气血运行不畅
1.邪实可致正虚 2.正虚亦可兼夹邪实
阴虚 火旺 痰 阳虚 津停 痰、饮 气血亏虚 血脉不利 瘀 3.总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
二、病机
(三)后期可出现心阳欲脱的wenku.baidu.com候
实证转虚 虚证加重
气虚阳衰 心阳欲脱
阴虚及阳
水肿 喘证 厥脱
[诊查要点]
超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从症候特点辨虚实
悸而善惊易恐 ,坐卧不安 — 心胆虚怯
悸而头晕,面色不华 —— 心血不足 虚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 —— 阴虚火旺 心悸胸闷,形寒肢冷 —— 心阳不振 悸而眩晕,甚则喘逆 —— 水饮凌心 实 心悸不安,闷痛时作 —— 心血瘀阻
一、辨证要点
二、沿革
1.《 内 经 》 无 心 悸 病 名 , 但 有 类 似记载
病因——突受惊恐,复感外邪 病机——宗气外泄、心脉不通 症候——澹澹大动、怵惕 脉 象 —— 三 五 不 调 、 乍 疏 乍 密 、 虚里搏动应手
二、沿革
2.汉张仲景正式提出病名
病名—惊悸、心动悸、心下悸 病因—惊扰、水饮、虚损、汗后受邪 病 机 —“ 寸 口 脉 动 而 弱 , 动 则 为 惊 , 弱 则 为 悸。” 证治—“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3.《医学正传》区别惊悸与怔忡 4.《济生方》提出了“怔忡”的病名 5.《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 6.《医林改错》认为瘀血内阻亦致心悸
证型 心胆虚怯证 心血不足证
阴虚火旺证
心阳不振证
主症 心悸,善惊易恐
心悸,动则易发
心悸不宁,思虑劳心 心悸,动则更甚,
尤甚
或怔忡不已
症 状
兼症
坐卧不安,少寐 头晕,面色无华,
多梦
气短,倦怠乏力
心烦少寐,头晕目眩, 胸闷气短,面色苍 手足心热,腰酸耳鸣 白,形寒肢冷
苔脉
苔薄白,脉动数 或虚弦
舌淡红,脉细弱
2.详辨脉象变化
缓大无力——气虚;
沉迟——阳虚; 细数无力——阴虚;
结代
痰瘀阻于心脉; 气虚血衰,脏气衰微;
弦滑有力——水饮 数疾而散乱模糊——危脱; 虚证日久见有实脉——危。
3.辨病以提高辨证准确性
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 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 神动摇;
冠心病引起的心悸,多为气虚血瘀,或 痰瘀交阻而致;
舌红,脉细弦数
舌淡,苔白,脉虚 弱或沉细而数
病机
心胆虚怯 心神不宁
心脾两虚,气血 不足,心神失养
心肾阴虚,虚火 上扰,心神不宁
阳气内虚, 心神失养
治法
镇惊定志, 养心安神
补益气血, 养心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温补心阳, 安神定悸
例方 安神定志丸
归脾汤
天王补心丹 朱砂安神丸
参附汤 桂甘龙牡汤
常用药
镇心(琥珀.磁石龙 骨.齿)安神:(朱 砂.茯神.远志)补 气:(参.苓.草)
风心病引起的心悸,以心脉瘀阻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内
侵,内舍于心,常呈气阴两虚,瘀阻络 脉证。
二、治疗原则
1.按虚实论治 虚则补之——补气、养血、滋阴、温阳 实则泻之——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虚实错杂者,治当兼顾 2.酌配养心安神药或镇心安神药
三、证治分类
心悸证治(一)
[概说]
一、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 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 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 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 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轻——惊悸,多因惊恐和劳累而发,时作时止; 重——怔忡,终日悸动,稍劳尤甚,甚则不能自 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