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按摩手法 PPT
合集下载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PPT参考幻灯片共36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按摩的功能及常用手法PPT参考幻灯片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来自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中医全身各部位按摩养生方法附手法操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仰卧位
头面部操作程序 一、一指禅偏峰推法
• 印堂→神庭 往返4~5遍 • 印堂→阳白→太阳→头维 4~5遍 • 眼∞字 4~5遍 • 睛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
→水沟→环口角→承浆 4~5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颈项部手法程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拇指分推法9次 二、一指禅指腹罗纹面推法
沿三条线: 1.后发际→大椎, 2.颈夹脊后发际→大椎平面, 3.风池→大椎平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掌推法9次 足底掌跟揉 足底肘推法 足跟捶法雀啄法 直擦足底、横擦涌泉 踝关节足趾摇法、揪抖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部手法程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坐位
• 指推法(沿经推各9次) • 丹凤朝阳3次 • 拿五经4~5次 • 抓法 • 抓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手法程序
• 掌按双肩5~8次 • 分肋法9次 • 推摩法(平推法)9次 • 揉按胸肌法1~2分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按胸骨法4~5次 • 按中府云门法3~4次 • 点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仰卧位
头面部操作程序 一、一指禅偏峰推法
• 印堂→神庭 往返4~5遍 • 印堂→阳白→太阳→头维 4~5遍 • 眼∞字 4~5遍 • 睛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
→水沟→环口角→承浆 4~5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颈项部手法程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拇指分推法9次 二、一指禅指腹罗纹面推法
沿三条线: 1.后发际→大椎, 2.颈夹脊后发际→大椎平面, 3.风池→大椎平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掌推法9次 足底掌跟揉 足底肘推法 足跟捶法雀啄法 直擦足底、横擦涌泉 踝关节足趾摇法、揪抖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头部手法程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坐位
• 指推法(沿经推各9次) • 丹凤朝阳3次 • 拿五经4~5次 • 抓法 • 抓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部手法程序
• 掌按双肩5~8次 • 分肋法9次 • 推摩法(平推法)9次 • 揉按胸肌法1~2分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按胸骨法4~5次 • 按中府云门法3~4次 • 点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推拿手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ppt课件

12
四、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 各部位,临床上往往与强刺激手法组成复合手 法,如按揉、点揉、拿揉、掐揉等。是自我保 健推拿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
作用及适应症:
具有醒神明目、消积导滞、宽胸理气、
健脾和胃、调节胃肠蠕动、活血祛瘀、缓急止
痛的功能。常用于头痛、头晕、视物不明、口
眼歪斜、胸闷胁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腹
泻、便秘、胃肠痉挛,软组织损伤,筋肉痉挛
萎缩等病症
13
摩擦类手法
14
概述
术者用指、 掌、大鱼际 等部位
特定 部位
循圆周、弧线或直 线轨迹,作单向或 双向往返用力
产生平移摩擦或 皮下组织内摩擦
温热、舒筋 通络等效应
15
概述
手法特点
运动轨迹多样:有单向直线、弧形、环形移动 或直线往返移动。
摩擦效应:皮肤及皮下:其作用力相对较轻浅, 刺激舒适柔和,操作安全。
动作与呼吸配合的训练。
注意手法用力与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连贯
性的训练。
16
摩法
刘非
17
一、定义
用掌面或是指面(手掌面或是食、中、 无名指指面贴附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是穴 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有规律的环形 抚摩的一种手法 。
临床上一般用 于对称部位穴位。如: 风池等。
6
(四)三指揉法
以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罗纹面着力,以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 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 使食、中、无名指罗纹 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 的环旋运动。
临床上一般用于 胸腹部和小儿推拿常用。
7
(五)大鱼际揉法
以大鱼际着力,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 臂做主动用力,带动 腕部摆动,使大鱼际 吸定施术部位上,带 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 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四、临床应用
手法特点: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 各部位,临床上往往与强刺激手法组成复合手 法,如按揉、点揉、拿揉、掐揉等。是自我保 健推拿按摩的常用手法之一。
作用及适应症:
具有醒神明目、消积导滞、宽胸理气、
健脾和胃、调节胃肠蠕动、活血祛瘀、缓急止
痛的功能。常用于头痛、头晕、视物不明、口
眼歪斜、胸闷胁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腹
泻、便秘、胃肠痉挛,软组织损伤,筋肉痉挛
萎缩等病症
13
摩擦类手法
14
概述
术者用指、 掌、大鱼际 等部位
特定 部位
循圆周、弧线或直 线轨迹,作单向或 双向往返用力
产生平移摩擦或 皮下组织内摩擦
温热、舒筋 通络等效应
15
概述
手法特点
运动轨迹多样:有单向直线、弧形、环形移动 或直线往返移动。
摩擦效应:皮肤及皮下:其作用力相对较轻浅, 刺激舒适柔和,操作安全。
动作与呼吸配合的训练。
注意手法用力与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连贯
性的训练。
16
摩法
刘非
17
一、定义
用掌面或是指面(手掌面或是食、中、 无名指指面贴附于体表一定的部位或是穴 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有规律的环形 抚摩的一种手法 。
临床上一般用 于对称部位穴位。如: 风池等。
6
(四)三指揉法
以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罗纹面着力,以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 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 使食、中、无名指罗纹 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 的环旋运动。
临床上一般用于 胸腹部和小儿推拿常用。
7
(五)大鱼际揉法
以大鱼际着力,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 臂做主动用力,带动 腕部摆动,使大鱼际 吸定施术部位上,带 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 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全

8
柔和
• 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 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 暴或用蛮力。
9
深透
• 手法不仅作用于体表,还 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 组织。
10
3.手法的选择
两轻夹一重
• 准备-轻:揉法、滚法、摩法 • 中间-重:点法、按法、推法、扳法、拔
伸法 • 整理-轻:揉法、抖法、搓法
11
推拿手法要诀歌
临症如迎敌,知已要知彼。 法从心里出,手法有次序。 聚气又疑神,刚柔两相依。 两轻夹一重,快慢轻重因人异。
62
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患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膝外侧, 一手从膝后托拿住患膝,拇指压住痛处,一手 拿住踝关节上方,屈伸和摇动膝关节。
63
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 一手握住足跟,一手 握住足趾,屈伸、内 外翻和环转摇动膝关 节。
64
65
15. 拔伸法
• 又称牵引法。 • 用力应稳而持续,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
67
指间关节拔伸法
• 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 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 滑利关节,缓解手指疼痛麻木。治疗指间关节 扭挫伤,肌腱复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68
膝关节拔伸法
• 受术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 交锁者在交锁位)。助手用前臂托抱住受术者 大腿下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两人向 相反方向用力拔伸膝关节。
10s 30s~1min
22
•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 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 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 复合手法。
• 指按法用于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 腹部。
• 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用于 腰背、四肢肌肉酸胀痛。
柔和
• 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 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 暴或用蛮力。
9
深透
• 手法不仅作用于体表,还 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 组织。
10
3.手法的选择
两轻夹一重
• 准备-轻:揉法、滚法、摩法 • 中间-重:点法、按法、推法、扳法、拔
伸法 • 整理-轻:揉法、抖法、搓法
11
推拿手法要诀歌
临症如迎敌,知已要知彼。 法从心里出,手法有次序。 聚气又疑神,刚柔两相依。 两轻夹一重,快慢轻重因人异。
62
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患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膝外侧, 一手从膝后托拿住患膝,拇指压住痛处,一手 拿住踝关节上方,屈伸和摇动膝关节。
63
踝关节摇法
•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 一手握住足跟,一手 握住足趾,屈伸、内 外翻和环转摇动膝关 节。
64
65
15. 拔伸法
• 又称牵引法。 • 用力应稳而持续,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
67
指间关节拔伸法
• 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 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 滑利关节,缓解手指疼痛麻木。治疗指间关节 扭挫伤,肌腱复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68
膝关节拔伸法
• 受术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 交锁者在交锁位)。助手用前臂托抱住受术者 大腿下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两人向 相反方向用力拔伸膝关节。
10s 30s~1min
22
•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 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 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 复合手法。
• 指按法用于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 腹部。
• 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用于 腰背、四肢肌肉酸胀痛。
15823_推拿按摩手法ppt课件

03
04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消 除紧张情绪,确保患者 配合治疗。
25
选择合适的治疗环境, 确保室内安静、整洁、 温度适宜。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和误区提示
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交叉感 染。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 法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或
伤害患者。
01
02
0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 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和力度
消化不良
03
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胃痛、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
23
05
推拿按摩操作注意事项 及安全规范
2024/1/25
24
操作前准备工作和评估患者情况
01
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 身体状况,判断是否适 合推拿按摩治疗。
2024/1/25
02
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解释治疗目的、方法及 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做好记录和总结,为下次治疗 提供参考。
2024/1/25
27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1/25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包括揉、捏、推、拿、按、摩、搓、拍等八 种基本手法,每种手法的操作要领、适用部 位及功效。
2024/1/25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针对不同病症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的推拿治疗方案,包括手法选择、、天宗、肩髃等穴位,可缓解肩痛、肩 酸等症状。
关节松动术
通过被动活动肩关节,增加关节活动度,减轻关 节僵硬和疼痛。
2024/1/25
22
其他常见病症治疗方案
2024/1/25
感冒
01
按摩迎香、合谷等穴位,可缓解鼻塞、头痛等感冒症状。
保健按摩手法PPT课件

背部按摩可以缓解背部疼痛和僵硬感,改善脊柱的血液循环,促进脊柱的健康。
详细描述
背部按摩通常使用指腹或掌心进行轻柔的按摩,包括背部、腰部和臀部等部位。按摩可以缓解背部疼 痛和僵硬感,改善脊柱的血液循环,促进脊柱的健康。在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和损伤皮肤。
腰部按摩
总结词
腰部按摩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僵硬感,改善 腰椎的血液循环,促进腰椎的健康。
按揉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以轻柔 缓和的力度,按揉三阴交穴位, 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痛经
。
搓手浴腰
将双手搓热后敷在腰部两侧,持 续10-15秒,反复3-5次,可缓
解痛经。
Hale Waihona Puke 推腹部用双手掌心紧贴腹部,以顺时针 方向推腹部,每次持续3-5分钟 ,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痛
经。
05
保健按摩手法的注意 事项与技巧
捏法
定义
动作要领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身体一定部位做对称 性的挤压,叫做捏法。
捏时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多在 关节和肌肉丰厚的部位进行。
功效
应用
具有舒筋活络、缓解痉挛、调理脾胃等作 用。
常用于脊背、四肢等部位。
拍打法
定义
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有节奏的拍打,叫做拍打法。
动作要领
拍打时力度要适宜,节奏要平稳;拍打的部位要准确。
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拔罐类
以拔罐、吸筒等器具为主,可 以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适用
于背部、腰部等部位。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保健按摩手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 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办公 室白领等亚健康人群。
禁忌症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 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保健按摩手 法。
详细描述
背部按摩通常使用指腹或掌心进行轻柔的按摩,包括背部、腰部和臀部等部位。按摩可以缓解背部疼 痛和僵硬感,改善脊柱的血液循环,促进脊柱的健康。在按摩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和损伤皮肤。
腰部按摩
总结词
腰部按摩可以缓解腰部疼痛和僵硬感,改善 腰椎的血液循环,促进腰椎的健康。
按揉三阴交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指腹,以轻柔 缓和的力度,按揉三阴交穴位, 每次持续3-5分钟,可缓解痛经
。
搓手浴腰
将双手搓热后敷在腰部两侧,持 续10-15秒,反复3-5次,可缓
解痛经。
Hale Waihona Puke 推腹部用双手掌心紧贴腹部,以顺时针 方向推腹部,每次持续3-5分钟 ,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痛
经。
05
保健按摩手法的注意 事项与技巧
捏法
定义
动作要领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身体一定部位做对称 性的挤压,叫做捏法。
捏时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多在 关节和肌肉丰厚的部位进行。
功效
应用
具有舒筋活络、缓解痉挛、调理脾胃等作 用。
常用于脊背、四肢等部位。
拍打法
定义
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一定部位做有节奏的拍打,叫做拍打法。
动作要领
拍打时力度要适宜,节奏要平稳;拍打的部位要准确。
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拔罐类
以拔罐、吸筒等器具为主,可 以舒筋活络、祛风散寒,适用
于背部、腰部等部位。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保健按摩手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 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办公 室白领等亚健康人群。
禁忌症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 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保健按摩手 法。
人体穴位按摩PPT课件

常见病按摩穴位及手法
2、头痛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叩法、拿揉法 穴位:印堂、太阳、风池
操作:
1、患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拇指桡侧于患者印堂至额上 神庭穴交替直推(开天门)约2min. 2、以双拇指指腹自眉头向眉梢轻抹(推坎宫)约2min. 3、以中指或拇指轻揉双侧太阳穴(运太阳)约2min. 4、叩打整个头部约1min、拿揉患者颈项及风池穴约 2min.
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 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下面几种 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 方法。
一、穴位的按摩。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 、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 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 称为四大养生穴。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快 短为补,重慢长为泻。二是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 逆敲为泻。
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 阳经和阴经。以下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常用手法
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 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适用 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
注意事项
1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病人皮肤. 2 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 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 病人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病人先排尿. 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自 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 5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疼痛、青紫现象,一般可用轻手 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
推拿按摩手法培训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
35
推拿按摩手法
36
4、功能及临床应用
(1)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 松筋脉。
(2)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掌按法适 用于腰背和腹部;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 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推拿按摩手法
37
临床应用
1、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常用于治 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如此反复操作。
推拿按摩手法
33
(2) 屈指按法
术者用中指或食指的第二个指 间关节屈指骨突部位进行按
(3)肘按法
术者用屈肘突出的鹰嘴部按压
患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巧用身体
上半部的重量,进行有节律的垂直
向下按压的方法,称为肘按法。
推拿按摩手法
34
(4)掌按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用掌根、
鱼际或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 作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在按压 时应稍停留3~5秒,松开后再 重复按压,即“按而留之”。
• 屈指点法:以拇指指间关节或食指,或中指的第1 指间关节突起部为着力部,多用于腰骶部、臀部及 大腿部,亦可用于两太阳穴。
推拿按摩手法
40
按法与点法的区别
接触部位 刺激量 压力 作用方式
作用时间
按法
点法
大(指腹) 小(指端)
小
大
小
大
平稳按压 平稳按压, 亦可有冲击
长
推拿按摩手法
短
41
• 点法因刺激力强,故不宜多用, 更不能长时间使用。在使用时要
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
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 (5)肘直推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或肌肉纤维
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 2、手法要领: 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 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 不浮。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 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 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
• 2、三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相对用力于 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三指拿法。此法用于颈项、 肩背、腰及四肢。
• 3、五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 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五指拿法。
• 4、掌拿法术者以掌心紧贴施术部位,进行缓慢拿揉动作的手法,叫掌 拿法。
四、合推法
• 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 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 1、手法操作: • 合推法的手法操作和要求与分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
反,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部。 • 2、手法要领: • 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 3、作用: • 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
• 2、掌按法术者腕背屈,以掌根、全掌或鱼际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 进行按压的手法,叫掌按法。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再重复按压谓之 “按而留之”,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按压时可双掌重叠,身体前倾, 借助体重增加力度。
• 3、肘按法以肘尖代替指和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按压的手法, 叫肘按法。
• 二、手法要领: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 • 三、作用: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 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 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
• 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 1、手法操作
• (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
第三节 按法
• 定义:以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他部位,逐渐用 力加压的手法叫按法。 按法与压法在操作上极相似,压法在时间上和力 度上分别较按法长和大。
• 一、手法操作
• 1、指按法以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指指腹,按压体表的施术部位 的方法,叫指按法。指力不足,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叫指腹按压, 又称压法。如以指端按压,则称指端按法。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则 称为屈指按法。
• 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 3、作用: 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 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理头目,开胸利隔。
三、分推法
• 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 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叫分推法。
• 1、手法操作 • (1)指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 家 有 疑 问 的,可 以询问 和交流
第二节 拿法
• 定义: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合,呈钳形,持续 而有节律地提拿施术部位的肌筋的方法,叫拿法。是保健按摩常用的 手法之一。
•
一、手法操作
• 1、两指拿法术者以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 律的拿提动作。此法常用于头颈、肩及四肢。
15种按摩手法
第一节 推法
u 定义: u 术者用指、掌或肘
部着力于受术部位, 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 孤形移动的方法,称 为推法。 u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 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
• 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 1、手法操作
• (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
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 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
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
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
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 2、手法要领:
• 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平推法 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推进速度宜缓慢。平 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术前施术部位宜涂 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叫指分推法。本法适用全身各部位。 • (2)掌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
外,沿相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叫掌分推法。此 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 2、手法要领: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协调一致。 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表作弧形推动。 • 3、作用: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l 二、手法要领
l 拇指与食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 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重而不滞, 轻而不浮。
l 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 拿法刺激较强。指腹着力为拿,指端 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l 三、作用
l 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 调节胃肠,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止 痛开窍,开导闭塞,消除疲劳,促进 新陈代谢。
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
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
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
第四节 点法
•
定义:以指端、肘尖或屈曲指关节突起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或
穴位,按而压之,戳而点之,称点法。
•
一、手法操作
•
1、拇指端点法术者以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桡侧
• (5)肘直推法术者屈曲肘关节,以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或肌肉纤维
走行方向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此法是直推法中刺激性最强的手法。
• 2、手法要领: 术者手指、掌或鱼际部位要紧 贴施术部位皮肤,用力着实,重而不滞,轻而 不浮。推进速度和力度要均匀,持续,动作要 协调,保持一定的与皮肤垂直的力度,做单方 向直线推法,不可偏斜。
• 2、三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相对用力于 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三指拿法。此法用于颈项、 肩背、腰及四肢。
• 3、五指拿法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 位,并做持续而有节律的拿提,叫五指拿法。
• 4、掌拿法术者以掌心紧贴施术部位,进行缓慢拿揉动作的手法,叫掌 拿法。
四、合推法
• 术者以两手指或两掌,从两个不同方向,位置相对地 向中间点汇拢推进,称为合推法。
• 1、手法操作: • 合推法的手法操作和要求与分推法相同,只是方向相
反,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部。 • 2、手法要领: • 术时两手推动合拢动作,用力要均匀,对称而持续。 • 3、作用: • 调和脾胃,理气活血,平衡阴阳,扶助正气。
• 2、掌按法术者腕背屈,以掌根、全掌或鱼际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 进行按压的手法,叫掌按法。按压后要。稍停留片刻,再重复按压谓之 “按而留之”,使按压既平稳又有节奏。按压时可双掌重叠,身体前倾, 借助体重增加力度。
• 3、肘按法以肘尖代替指和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按压的手法, 叫肘按法。
• 二、手法要领:垂直按压,固定不移,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忌用暴力。 • 三、作用: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 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 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
• 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 1、手法操作
• (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
第三节 按法
• 定义:以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他部位,逐渐用 力加压的手法叫按法。 按法与压法在操作上极相似,压法在时间上和力 度上分别较按法长和大。
• 一、手法操作
• 1、指按法以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指指腹,按压体表的施术部位 的方法,叫指按法。指力不足,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按压,叫指腹按压, 又称压法。如以指端按压,则称指端按法。食指屈曲,以指背按压,则 称为屈指按法。
• 用于胸、背、腹部时,要配合呼吸,间歇有序。
• 3、作用: 消积导滞,调经镇痛,消瘀散结, 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清理头目,开胸利隔。
三、分推法
• 术者以两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向两侧相反 方向,分开推动的方法叫分推法。
• 1、手法操作 • (1)指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或多指,按压在施术部位,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 家 有 疑 问 的,可 以询问 和交流
第二节 拿法
• 定义: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合,呈钳形,持续 而有节律地提拿施术部位的肌筋的方法,叫拿法。是保健按摩常用的 手法之一。
•
一、手法操作
• 1、两指拿法术者以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于施术部位,并做持续而有节 律的拿提动作。此法常用于头颈、肩及四肢。
15种按摩手法
第一节 推法
u 定义: u 术者用指、掌或肘
部着力于受术部位, 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 孤形移动的方法,称 为推法。 u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 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
• 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 1、手法操作
• (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
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 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
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
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
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 2、手法要领:
• 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平推法 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推进速度宜缓慢。平 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术前施术部位宜涂 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向两侧相反方向推动,叫指分推法。本法适用全身各部位。 • (2)掌分推法术者以双手掌部,按压于施术部位,自内向
外,沿相反方向,同时分别推动的方法,叫掌分推法。此 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 2、手法要领:两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协调一致。 术时即可直线移动,亦可沿体表作弧形推动。 • 3、作用:调理肠胃,消积导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l 二、手法要领
l 拇指与食指对合时着力应对称,用 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重而不滞, 轻而不浮。
l 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律,用劲要灵活。 拿法刺激较强。指腹着力为拿,指端 着力为抠,应以区别。
l 三、作用
l 通经活络,散寒祛邪,顺气活血, 调节胃肠,分离粘连,缓解痉挛,止 痛开窍,开导闭塞,消除疲劳,促进 新陈代谢。
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
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
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
第四节 点法
•
定义:以指端、肘尖或屈曲指关节突起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或
穴位,按而压之,戳而点之,称点法。
•
一、手法操作
•
1、拇指端点法术者以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桡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