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的针灸治疗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

落枕还不好?针灸见奇效岐黄针疗法1.治则:疏通筋络2.治法:通络止痛3.主穴:天牖4.配穴:可根据患者疼痛症状,加用颈2夹脊、颈4夹脊、颈6夹脊、肩井。
5.方义:穴均在颈项部局部及周围,体现中医的近治作用,可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
颈项部主要累及的经脉以依附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颈夹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为主。
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己”。
颈夹脊可以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肩井穴、天牖穴二穴均为足少阳胆经腧穴,能疏通局部经络、调畅气血。
如《甲乙经》云:“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阳维之会,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络止痛。
6.操作方法:天牖穴直刺深度0.5~1寸,然后轻轻摆动针柄并将针退至皮下,沿纵轴方向上下开30°做合谷刺,深度0.5~1寸。
最后迅速出针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30秒,以避免出血。
7.治疗疗程:每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1~2穴,1-2次为一个疗程。
8.注意事项:进针操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针柄端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应当及时调整针刺方向,或者即刻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约3分钟。
押手定位要求精准,合谷刺需配合押手定位,注意掌握直刺及合谷刺的角度和方向,切忌针刺角度过大或针刺过深。
病案陆某,女,41岁,晨起后突感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疼痛,疼痛向背部扩散,伴左侧转头活动受限,疼痛较剧烈,穿衣等生活及日常工作受限,无双上肢麻木及头晕等其他不适。
未进行相关治疗。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痛苦面容,左侧颈项部肌肉僵硬、压痛(+),头颈活动受限。
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中医诊断:落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急性颈部软组织劳损治法:疏通经筋通络止痛穴位:左天牗穴、左肩井穴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同上。
落枕了咋办 穴位针灸效果好

落枕了咋办穴位针灸效果好
内容:落枕应该算的上是咱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很多人应该都有落枕的经历。
那么落枕怎么办才好呢?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通过针灸方法来治疗落枕,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了解下吧。
通过针灸的方法来缓解落枕症状
1、指针
(一)取穴
主穴:主要有外关穴和内关穴还有一个是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
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
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
在掐压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左右来回旋转自己的颈部。
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
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耳穴压丸。
颈部三针治疗落枕经验总结

颈部三针治疗落枕经验总结落枕是以颈项疼痛,颈部转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患,多见于熟睡醒后,颈部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痉挛疼痛,活动受限,并可向头部、背部及上肢放射,有时可见于急性扭伤。
笔者采用针刺颈三针治疗落枕患者48例,疗效非常满意,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共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均为发病后初诊患者。
症状表现为晨起发病,头向患侧倾斜,一侧项背牵拉痛, 甚则向同侧肩部及上臂扩散,颈项活动受限、并有明显压痛。
2治疗方法加减针刺三处经验穴:①此为主穴,必针之。
取穴方法: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和颈外静脉交叉点向外旁开0.5~1cm处,可扪及第四颈椎横突,以第四颈椎横突下缘为入针点。
快速直刺入穴内1.5~2寸。
此处针感一般非常强烈,经常会向上或向肩臂放射。
②相应疼痛部位的颈夹脊,取其一。
快速直刺1.5~2寸。
③肩井穴,位于岗上肌中点,刺入方法为将岗上肌微微提起,平刺进入1.5~2寸。
若得气时患者岗上肌会自发跳动一下,同时患者会相应感到向后背或肩臂放射。
3治疗结果临床治愈(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无障碍)44例,有效(症状减轻,疼痛不适)4例,总有效率100% 。
80% 以上的患者立即可见症状改善。
26例病人经1次治疗即可临床治愈。
4讨论落枕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法、针灸、药物、热敷等多见。
临床常见落枕患者症状表现为颈部肌肉痉挛、水肿,依笔者经验手法按摩,热敷等方法常常适得其反,反而会使颈部肌肉水肿加重。
因此对于落枕的治疗笔者首选针刺。
此三处经验穴为一老中医传与笔者,尤其经验穴1是其所特有的,并且采用的是速针手法,前后仅仅1秒,即一进一出之间立显效验。
笔者使用时采用留针5分钟。
如患者症状表现为低头不便的加经验穴2。
症状为转头不便的加经验穴3。
临床使用中还很少有用到三针的。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对于落枕来讲,症状多为颈部肌肉痉挛,是经脉不通的典型表现。
以针刺之,可收疏经通络之功效。
对于经验穴1的取穴,我们从解剖结构来看,其针下刚好是颈丛神经的所在,现代科学对于中医经络的研究发现,往往经络与神经走形相重合,对颈丛神经的刺激,也许正是收效奇验的关键。
落枕三针,绝对好使。落枕临床非常普遍,治...

落枕三针,绝对好使。
落枕临床非常普遍,治...
落枕三针,绝对好使。
落枕临床非常普遍,治疗方法很多,有推拿治疗的,有针灸治疗的。
我平常亦是常常选用推拿治疗。
大都一次推拿后即可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单纯推拿效果不佳,虽然症状缓解,但不能立即消失。
这种情况我一般配合针灸治疗。
基本一次而愈。
今将我的针灸穴位分享给大家。
我临床常常用的穴位是项强(经外奇穴,位于第二、三掌骨头后方凹陷处。
)、中渚、后溪。
关于落枕针灸书籍介绍的针刺穴位很多,且介绍针刺某一个穴位来治疗的最多;而我临床运用发现有些落枕的患者针刺某些穴位有效果,而有的患者针刺同样的穴位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虽然都叫落枕,而其在颈部疼痛的部位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是固定于颈部相同部位的;其中有的患者疼痛表现在胸锁乳突肌的前沿,对于这类患者针刺项强效果比较好,而选用其他两个穴位效果则没有那么理想。
有的患者疼痛表现以胸锁乳突肌的后沿为主,这类患者中渚就是首选。
而有的患者疼痛表现斜方肌枕骨部位,这类患者取后溪则比较理想。
临床中亦有这三个部位,也就是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在枕骨的起始部位均疼痛,而且这类患者相对较多,故而三个穴位常常一起运用。
此是我临床治疗落枕的经验穴。
单纯针刺这三个穴位再要求患者活动颈部,多可一次而愈。
颈椎病疼痛典型的这三个穴位效果也非常理想。
中医专长5个治疗案例干货

中医专长5个治疗案例干货案例一:针灸治疗落枕。
有一天,我一朋友早上起来就喊脖子疼得不行,那脑袋转一下都跟要命似的,典型的落枕了。
我呢,就拿出我的针灸包。
我先在他手上找了个穴位,叫后溪穴。
这后溪穴啊,就像是脖子的一个小开关似的。
我把针轻轻一扎,然后稍微捻了捻针,一边捻还一边问他啥感觉。
没一会儿,他就说感觉脖子那紧绷的劲儿松了些。
然后我又在他脖子附近的肩井穴扎了一针,这个穴位就像个大管家,管着脖子和肩膀那块儿的气血流通呢。
扎完这两针后,我让他慢慢活动活动脖子。
您猜怎么着?不到十分钟,他就能比较自如地转头了,把他给乐的,直说中医针灸真是神了。
案例二:中药调理失眠。
我有个邻居,是个工作狂,经常忙到半夜,结果失眠了好长时间。
整个人看起来没精打采的,就像霜打的茄子。
我就给他开了个中药方子。
里面有酸枣仁,这酸枣仁可是个好东西啊,就像个哄人睡觉的小能手。
还有茯苓,茯苓就像个小清洁工,把身体里那些乱糟糟的湿气给清理掉,因为湿气重也可能影响睡眠。
再加上点夜交藤,这夜交藤就像是夜晚的小使者,专门把人的精气神往睡眠里引。
我让他每天晚上熬了喝一碗。
刚开始他还半信半疑呢,喝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他就说晚上开始能迷迷糊糊睡着了。
喝了半个月后,就能一觉睡到天亮了,那精神头又回来了,他现在逢人就说中医中药好。
案例三:推拿治疗小儿积食。
邻居家有个小娃娃,特别贪吃。
前几天吃多了,肚子胀得像个小皮球,还老是哭闹。
我就给这小娃娃推拿。
我先在他的肚子上开始揉,这叫摩腹,就像给小肚皮做按摩一样,顺时针揉,这是顺着肠子的方向,帮助它把那些积着的食物往下推。
然后我又在他的板门穴上按揉,这个穴位啊,对小儿积食特别有效,就像个消化食物的小按钮。
我一边揉一边逗他,小家伙开始还不乐意呢,揉着揉着可能觉得舒服了,就不哭了。
我又给他推了推脾经,脾经就像小娃娃消化的小助手,让脾胃变得更有力气干活。
当天晚上,小娃娃就放了好几个屁,第二天肚子就不胀了,又开始活蹦乱跳的。
落枕(颈项部外侧)针灸取穴法

落枕(颈项部外侧)针灸取穴法
如果落枕的症状主要在颈项部的后外侧,距离后正中线稍远,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属手太阳经。
《灵枢●杂病》说:“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
取穴:同侧后溪,颈项部阿是穴拔罐
手法:在同侧后溪穴寻找最压痛点,以指代针按揉,同时让患者活动患部症状减轻,此时可在后溪穴上进针,进完针后,沿手太阳经来回轻扣至颈项部疼痛处,并令患者活动患部,留针30分钟,留针的同时,在颈项部疼痛处拔罐,一般一次即愈。
一针疗法丨落枕穴

一针疗法丨落枕穴落枕穴【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悬钟穴。
《针灸甲乙经》中载:在足外踝上3寸,动者脉中。
【取法】侧卧位或正坐垂足位。
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处(图4-4)。
【作用】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
【主治】落枕及颈项强痛。
【治法】取落枕穴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1~1.5寸行泻法,待针感传至足踝处时,令病人慢慢活动颈椎。
先左右转动、后低头及后仰转动约2分钟,然后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
交叉取穴,即一侧疼痛取健侧穴位,两侧疼痛取两侧穴位。
【注释】落枕是指一侧项背部的肌肉韧带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颈部疾患,又称为颈部伤筋。
多因夜间睡眠姿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坐卧当风,或突然扭伤致使局部经气不调,血脉受阻而发病。
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经穴,又是八会穴之一,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肝胆疾患。
但由于足三阳经循行于颈部至项上头,再绕肩胛,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观察悬钟穴对医治颈部筋骨疼痛效果十分明显。
这就验证了《针灸甲乙经》中所言悬钟为“足三阳络”之说,即所谓的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之大络与悬钟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针灸大成》中也描述:悬钟穴可治颈项强痛。
近代针灸大师、副会长贺普仁教授亦常用此穴医治落枕逾四十载,功效卓著。
可见,悬钟穴用于治疗落枕由来已久,实为千年之验穴。
作者经常用此穴治疗落枕,几乎都是一针见效。
【病例】李某,男,34岁,工人。
因落枕于2001年11月7日就诊。
病人自诉今晨起床后出现左侧颈部疼痛、僵硬,尤其右侧旋转时痛甚。
检查:颈部形态正常,颈部活动向左10°~20°,向右15°~20°,左侧颈肌中段广泛压痛。
诊断为落枕,取落枕穴针刺,行泻法,行针期间令病人活动颈部,约3分钟后病人自己感觉良好,然后在痛点处施以点压松解手法5分钟,留针30分钟后起针,病人主诉颈痛明显好转,转颈几乎无痛,临床治愈。
- END -版·权·声·明。
治疗落枕一针灵?不会针灸也能行!

治疗落枕一针灵?不会针灸也能行!
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自己睡觉睡落枕,我
说来吧,给你扎几针。
于是在家里备好针灸针
等他。
是个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进门就看出来,
他是右侧落枕了,脖子完全不能向右侧转向。
进门,坐定。
聊了几句,感慨时间飞快,
虽然很久不见,但是那份友谊却仍未有所减少。
好,那么针灸吧
我说:“你动动脖子,我看看”
他说:“不敢动,疼”
于是给他摆好体位,做自己的手消毒,检
查他的痛点,判断病所何经。
查得,病在小肠经
选穴后溪
揣穴、下针、调气
问他,感动么?
答:敢动!
一根针就能让人敢动!
这是由于辨证的精准,选穴的得当。
后溪是小肠经穴,输穴,属于特定穴五输穴之一。
针灸经典著作《难经》有云: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就是讲一条经脉上的输穴,能够治疗身体关节的疼痛沉重的疾病,比如落枕,这种以疼痛表现为主的疾病,就可以选取输穴来治疗。
朋友的落枕在项背部一侧,属于小肠经循行的部位,选取后溪穴,针刺起效快。
针人不露相,露个手
以前也给大家分享过这个穴位,不会针也没关系,可以用牙签,火柴棒等,稍有点圆钝的物体点压穴位,也大多会有一定的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睡眠后颈部出现疼痛多为一侧,双侧少 见,活动不利,严重者疼痛部常强直于异 常位置,使头部歪向病侧。 2. 在颈肌处常有肌紧张和明显压痛,以胸 锁乳突肌,菱形肌和斜方肌的紧张度和压 痛最为常见。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 条索样改变。 3.因风寒外束引起的颈项强痛者,常兼有 恶寒发热,怕风等表症。 4.x线片多无异常改变少数颈项强痛剧烈者 颈部生理曲度可变直。
落枕的针灸治疗
万胜辉 2019年3月27日
落枕是指肌性单纯性颈项强痛, 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系颈部 伤筋。轻者4--5天治愈,重者 可延至数周不愈。如果频繁发 作,常常是颈椎病的反应。
西医医学认为本病是各种原因 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所致。
病因病机:睡觉姿势不正,或枕头 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 使颈部脉络受损;或风寒侵袭,项 背部寒性收引,脉络拘急。颈部经 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而痛, 颈项侧部主要由手三阳经和足少阳 经所主,因此手三阳和足少阳经脉 受损,气血阻滞为。气 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部 疼痛者加肩三贞、外关;背部疼痛者 加天宗、秉风。
操作方法: 微握拳取后溪,直刺0.5--0.8寸, 捻转泻法,嘱患者慢慢活动颈 项部;后取悬钟、落枕,毫针 泻法。局部的阿是穴,可加艾
灸或点刺出血。
后溪为手太阳经腧穴,又为八 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能 治颈项强痛,外劳宫(落枕穴) 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太阳、 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 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 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达疏 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鉴别诊断:
一、炎性病变引起的颈部肌肉痉挛,如淋 巴结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这些疾病 引起颈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的同时,局部与 全身均有炎症反应。
二、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常伴颈神经 根受压的症状,上肢窜麻,颈部活动或咳 嗽时疼痛加重,并多向患侧上肢窜痛,x线 片有明显改变。 三、斜颈 头部倾斜且抽搐,头颈肌痉挛, 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 拔罐法:在患侧背部行闪罐法 应顺着肌肉走行方向进行拔罐; 耳针治疗:针刺颈部、颈椎相 应反射点; 按摩法:局部肌肉按摩,点穴; 刮痧法:局部肌肉刮痧; 平衡针:针刺颈痛穴 。 浮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
注意事项: 1.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避免 受风寒; 2.平时加强颈部肌肉锻炼,经 常做后仰及左右旋转等动作。
主要症状:颈项强痛,活动受限,头 向患侧倾斜项背牵拉痛,甚至向同侧 肩部和背部放射,颈项部压痛明显。 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脉证; 兼见恶寒发热,畏风者为风寒阻络证; 颈部扭伤者,为气血瘀滞证。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 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外劳宫、局部阿是穴、肩井、 后溪、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