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奇妙的对联》ppt课件

hào
hǎo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hǎo
hào
奇妙的对联
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
时后蜀主孟昶的桃符题 词: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 春
对联;又叫对子 楹联 楹帖 联语;是我国 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 文字精练 历史悠 久 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它由骈文 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又独立于诗词 曲赋等之外 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 门 联含行业联 喜联 挽联 堂联 名胜古迹 联 文艺作品联 杂类等
➢实例分析:
拳打南山猛虎 脚踢北海蛟龙
名
动
方 位
名
形
名
名
词
孙行者
名动虚
胡适之 祖冲之
天风海新日
地雪山旧 月
千南庆枝月 山北贺头白
万西祝 花 风 水东愿 丛 清
• 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八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 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 变得完整
A 时雨点红桃千树 B 亭闲有竹春常在 C 无意东风花半露 D 晴空一镜悬明月 E 山光扑面经新雨 F 无边落木萧萧下 G 四面荷花三面柳 H 竹直心虚乃吾友
——鲁迅赠瞿秋白
⑤大 明 湖 畔 ; 趵 突 泉 边 ; 故 居 在 重 杨 深 处 ;
⑥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⑦
李 清 照 纪 念 馆 楹 联;郭沫若题
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联的基本要求 :
1 上下联字数相等 2 词性相当 种类相当 3 结构格式相似 4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5 围绕同一主题 6 仄起平收
D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新教材】补充教学《奇妙的对联》课件PPT.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

出口成章理化生无所不知
•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莺歌——燕舞(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4.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音律方面有什么特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声律启蒙》
• 5.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 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 性格、命运。第(3)个问题的题干是“简述《红楼梦》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并概括她在故事中所表现的性格。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中重要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首先要精读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
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 烘托的手法,抓住王熙凤在秦可卿丧事这件事上采取的种种措施以及收到的效果。小说中写到了她采取种种措施,杀伐决断,令行禁
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 说的故事情节的作用时,首先要熟悉“女娲补天”和“木石前盟”这两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再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回答其作用。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女娲补天”中提到的“顽石”,有暗示作用,暗示宝玉“顽劣”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难以改变。“
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shén tú] 、 木石前盟”在内容上交代了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前世的浇灌之恩,结构上为后文宝黛初会有熟悉感埋下伏笔,且与正文部分黛玉的悲剧 郁垒[yù lěi]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 结局照应。这两个深化故事在效果上也为情节染上浪漫主义色彩。第(2)个问题的题干是“《红楼梦》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先 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 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小说重要情节的寓意。首先要精读小说的
奇妙的对联(5篇)

奇妙的对联(5篇)奇异的对联(5篇)奇异的对联范文第1篇(一)学问与技能1.积累有关对联学问。
2.把握对联特点,基本能够对对联。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同学喜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纪晓岚常常伴随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有一次,乾隆皇帝观察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索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慧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快乐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中以对对联为乐,布满了情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对联世界,一探对联的奥妙。
(二)对联基础学问1.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化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特点活动探究:快速阅读课本77页,请同学们说出探究的结果,共同总结对联的特点。
⑴字数相等。
一般状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需相等。
还须留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消失相同的字。
⑵词性相同,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详细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⑶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⑷声调和谐。
①节奏相同。
如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②平仄相对。
(现在不作要求)③末字上仄下平。
(上联末字应为仄声字,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字。
)⑸意境相合。
上下联意境要完善和谐。
如:A、求名应求万世名发财当发大笔财。
×B:一代园丁乐千年学子悲。
×(三)总结对联特点(四)合作探究实战演练1.给高一(1)班贴对联。
高中语文试讲稿《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试讲稿1、题目:《奇妙的对联》2、内容:对联,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
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
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現在,就让我们进入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一、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对仗是移用了朝廷礼制的专用名词,要求对偶句必须像朝廷中的仪仗队一-样严整、对称。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所谓平厌,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
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
也有个别仄声字入阴平、阳平的。
对联讲究平厌,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此外,还要注意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1.通读下面李渔《笠翁对韵》中的一则文字,并查我相关资料,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军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荫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簌簌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浸漫朔雪冷渔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之《奇妙的对联》课件

• 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 • 卷虎旗,旗卷虎,旗卷虎藏身。
纪晓岚9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入考 场前,他手里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 玩耍。这时,担任主考的教谕来了,纪晓岚赶忙 把树枝藏在袖筒里,一本正经地向教谕大人问 好。 先生看着这个小机灵鬼,心中十分喜欢,便 把他叫到身边说道:"你这个小顽童,生得倒挺机 灵,不知你的书念得如何?"纪晓岚的娃娃脸上, 两只大眼晶晶闪亮,看着教谕说道:"一会儿入场 考试,大人就会晓得了。"他这么一说,把教谕大 人逗乐了,说道:"现在未入考场,我倒要先试你 一试。"说完,教谕给纪晓岚出了一联,要他来对, 这句上联是:"小童子暗藏春色;"纪晓岚听了, 脸上微微一红,便扑嗤一下笑出声来,想是先生 看到了自己刚才顽皮的样子。便赶忙回答了一句 下联: 老宗师明察秋毫。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 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 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 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 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应
4、平仄相对
5、内容相关
对联口诀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2、对联的种类
按时间和场合分: ①春联 ②行业联 ③喜联 ④寿联 ⑤挽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导读:本文是关于奇妙的对联,希望能帮助到您!奇妙的对联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横批:联袂贺春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横批:盛景争春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上联:雨荷有盖我荫凉下联:草原无边尔朝阳上联:古文故人做下联:禾火秋风起上联:假期有梦难圆下联:真隙无聊易长上联:孙子小众人从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上联:兰亭狂草王下联:松江鼎彝范上联:巴蜀丹青张下联:松苑痴乐鬼上联:九泉楷圣张下联:残墨千秋香上联:松苑大话鬼下联:松苑影竹郑上联:鸿乃江边鸟下联:岩本山下石上联:雨荷鱼儿伞下联:草原花儿毯上联:品泉喝白水下联:望岚听山风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上联:百舸争流万山过下联:千里江陵一日还上联:燕雀安知鸿鹄志下联:泡桐怎敌黄杨质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下联:忙人慢行盲人行上联:雨荷尘喻绿有漪下联:草原云舒白如絮上联:雪碧可乐风无影下联:冰啤茅台醉有形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上联:曲水抱山山抱水下联:游云依月月依云上联:一对二表三分鼎下联:五湖四海群言堂上联:湖泊澄清波漾漾下联:菡萏葳蕤莲芳芳上联:一口一木矢口非知下联:一女一子女子是好上联:绝对佳联联佳对绝下联:孝子贤孙孙贤子孝上联:单传孽子子孽传单下联:无双才俊俊才双无上联:解解元解千古难题下联:进进士进万民箴言上联:天上下雪,雪既化下联:地下升烟,烟瞬散上联:春晓曲,白雪芳草渡下联:秋夜雨,绿意荷叶杯上联:夏彩虹,初晴瀑飞帘下联:冬梅香,无意苦争春上联:雨蝶淋雨雨沾雨蝶羽下联:花仙如花花醉花仙貌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下联:木土杜木卜朴木易姓杨上联:女子好女少妙女生何姓下联:王玉珏王月玥王令名玲上联:山峻峭人俊俏山人为仙下联:水清逦人清丽白水为泉上联:水流潢石硫磺水石是泵下联:日升晖月渗辉日月为明上联:四季轮回,冬去春会来下联:五代交替,分久合必临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上联:田力靠男,田介还是界下联:工力在功,木每依然梅上联:淼磊砥中流,雨荷荡绿漪下联:草原放情歌,风卷展云舒上联:凭栏听风雨,枕石观星云下联:依窗赏雷电,执卷读文章上联: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下联:风度俊犹松,智谋睿入神上联:穷只一**,埋没多少英雄下联:福仅一口,吞蚀无数灵魂上联:月朗星稀,今夜怎能有雨下联:山呼海啸,明朝岂会无风上联:雨荷鱼儿伞一柱擎天下联:草原花儿毯百媚铺地上联:见仁见智思水淼石磊下联:听风听雨念火焱木森上联:鸟语花香四季沐歌脉脉唱下联:风和日丽八方听曲翩翩舞上联: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下联:浪游江湖泪洒请池溅溪流上联:心似草原驰马,易纵难收下联:意如天空飞燕,穿云破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同旁: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由来:据说,乾隆年间一次开科考试,两考生 脱颖而出,伯仲难分。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一名 见联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也悻悻而去。 乾隆于是钦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 “我此联为绝对,能一见断定者必高才也。”
所谓“对”,就是形式上 成对成双,彼此相“对”。
所谓“联”,就是上下 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 系。
一幅对联,结构必须完 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 很好地表现一个事物,或说明
。 一个道理,或抒发一种感情
对联的形式
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 悬挂在柱上。如毛泽东故居一副对联:
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
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
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 。对联也可如此。
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Hale Waihona Puke -平-仄-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
泽雨润花红赤县 东风梳柳绿韶关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 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如晋江市草庵一副对联: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寿诞等。如齐白石 贺毛泽东对联:
海为龙世界 云是鹤家乡 5、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如:
人间未遂青云志 天上先成白玉楼
对联的基本要求
1、字数相等。 字数不论多少,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鞋店的一副对联: 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
2、内容相关。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或山水景
物,或军事战争,或商贾贸易,或求学应考,或怀古咏史 等。如陶瓷店的一副对联:
产品百态千姿,包罗古今万象;瓷城花团锦簇,久享 中外盛名。
飞穿平原芳草绿,高低不平汽车路; 奔驰山野落花红,左右圆熟驾驶员。
5、节奏相应。 主要指停顿。上联是由几个音节组成下联必须相同。如人才
交流中心的副对联:
报晓鸡声,拂晓钟声,声声悦耳,招南北东西杰才,绘我神 州特色;
赏心国事,舒心家事,事事关情 ,集古今中外精粹,写吾盛 世新篇。
对联的平仄:
在古代汉语中,把平声归入平声,把上声、去声和入声归入 仄声,而现代汉语却比较难以把握,习惯上,按现代汉语标调,一 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 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 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烟锁池塘柳”,的确堪称为绝对,上联五字, 字字嵌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简单好对, 其实很难,有人甚至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根 据传说,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出的 下联是“炮镇海城楼”(也有说是解放海城时某解 放军士兵对的,究竟是谁对的,无法进行考证)。 这个下联被人们看作是豪放派的对法,也是最为流 行的对法,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
对联小故事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 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 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 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 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 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东”是仄对仄。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
对联的对法:
形式多样,现介绍其中的正对、反对两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寿比南山 一行白鹭上青天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 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 铿锵有力
2)平仄对立
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 我去太匆匆(平),骑鹤仙人还送客(仄); 兹游良眷眷(仄),落梅时节且登楼(平)。 —————黄鹤楼联
3、结构相同。 结构主要指语法结构。结构相同,如主谓、动宾、偏正
等,上联下联应相对。如治学的一副对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4、词类相对。 这比较复杂。词类应包括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副词等相对;包括词所指的事物,如时间方位类、自然景物类、 知识学习类、车马交通类等相对;还包括虚实相对。如汽车公 司的一副对联:
白军中,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三)对联的艺术美
1.用字
1)析字: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
万头。
由来:相传,南宋年间,洽舍水口有一家酒店,依山傍水, 院内遍植丁香,取名“丁香酒家”。男主人姓蒋,常年在外经 商,妻子、女儿在家打理店务,生意非常红火。一天,青阳有 一秀才赴杭州应试,路过洽舍,被这里秀美的风光所吸引,傍 晚在丁香酒家食宿,见蒋氏小姐国色天香,更是浮想联翩。沉 吟恍惚之际,蒋小姐前来给这位秀才斟酒,莞尔一笑,言道: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说罢悄然离去。秀才一惊,知道 蒋小姐有意出联考问自己,但左思右想,无言应对,不禁羞赧 难当。第二天早上起来,整理行装正欲离去,忽见满院的丁香 花正在朝露中迎风开放,灵感顿生,脱口吟出下联:“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 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 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对联简介
对联又名对子,是一种 严格的对偶语句,来源于律诗; 有的诗句也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