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气颗粒物
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五章.

第五章颗粒物燃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了深入理解各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和性能,正确设计、选择和应用各种除尘器,必须了解粉尘的物理性质和除尘器性能的表示方法及粉尘性质和除尘器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粉尘颗粒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性能影响很大,所以颗粒的大小是粉尘的基本特性之一。
若颗粒是大小均匀的球体,则可用其直径作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
但实际上,不仅颗粒的大小不同,而且形状也各种各样。
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时,采用如下几种粒径表示方法:①定向直径d F,也称菲雷待(Feret)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如图5—1(a)所示。
②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 M,也称马丁(Martin)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上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如图5—1(b)所示。
③投影面积直径d A,也称黑乌德(Heywood)直径,为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如图5一l(c)所示。
若颗粒投影面积为A,则d A=(4A/π)1/2。
根据黑乌德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 F>d A>d M。
(2)用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为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孔的宽度。
(3)用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d V,为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直径。
若颗粒体积为V,则d V=(6V /π)1/3。
(4)用沉降法...测定时,一殷采用如下两种定义:①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 S,为在同一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的直径。
②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为在空气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ρp=1g/cm3)的球的直径。
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原因在于它们与颗粒在流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大气污染中涉及到的颗粒物,一般指粒径介于0.01~100μm的粒子。
颗粒的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影响甚大,因此颗粒的大小是颗粒物的基本特性之一。
实际颗粒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显微镜法定向直径dF(Feret 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M(Martin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投影面积直径dA(Heywood直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Heywood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F>dA>dM)显微镜法观测粒径直径的三种方法a-定向直径 b-定向面积等分直径 c-投影面积直径2.筛分法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筛孔的宽度(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个数)3.光散射法等体积直径dV: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4.沉降法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体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1g/cm3)的球体的直径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粒径的测定结果与颗粒的形状有关,通常用圆球度表示颗粒形状与球形不一致的程度圆球度: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表面积和颗粒的表面积之比Φs(Φs<1)正立方体Φs=0.806,圆柱体Φs=2.62(l/d)2/3/(1+2l/d)某些颗粒的圆球度二、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指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的比例,也称粒子的分散度。
有个数分布、表面积分布、质量分布等,除尘技术中多采用质量分布。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和函数法。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大气污染中涉及到的颗粒物,一般指粒径介于0.01~100μm的粒子。
颗粒的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影响甚大,因此颗粒的大小是颗粒物的基本特性之一。
实际颗粒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显微镜法定向直径dF(Feret 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M(Martin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投影面积直径dA(Heywood直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Heywood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F>dA>dM)显微镜法观测粒径直径的三种方法a-定向直径 b-定向面积等分直径 c-投影面积直径2.筛分法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筛孔的宽度(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个数)3.光散射法等体积直径dV: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4.沉降法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体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1g/cm3)的球体的直径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粒径的测定结果与颗粒的形状有关,通常用圆球度表示颗粒形状与球形不一致的程度圆球度: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表面积和颗粒的表面积之比Φs(Φs<1)正立方体Φs=0.806,圆柱体Φs=2.62(l/d)2/3/(1+2l/d)某些颗粒的圆球度二、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指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的比例,也称粒子的分散度。
有个数分布、表面积分布、质量分布等,除尘技术中多采用质量分布。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和函数法。
环境学概论 第5章 大气污染及防治

本章内容
1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以及危害 2 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 3 除尘装置的种类以及除尘原理、特性
第一节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
15:34
一、大气圈组成
大气圈约10 000km, 大气物理学和污染物气象学中,大气圈
层的上界为1 200 ~ 1 400km
② 可吸入颗粒物( 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 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um的颗粒物
③ PM0.5数量浓度比在 PM2.5中接近90%。PM0.5浓 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显著
15:34
(2)飘尘特点
粒径小,比重也小,可长期漂浮在大气中 易随呼吸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吸附多种污染物,在大气中为化学反应提供
地球大气圈的总质量约6 000×1012t,占地 球总质量的0.0001%左右 大气质量50%集中在下部5km
大气质量75%集中在下部10km 大气质量90%集中在下部30km
外层:大气层的最外层 暖层:又称电离层,顶界约 800~1000km,下部主要由分子氮 组成,上部主要由原子氧组成
1985-1995 酸雨研究
1990-1995 平流层臭氧损耗机制的模拟和模式,编制ODS淘 汰国家方案,微量气体源汇(CH4, DMS, VOC, NH3, N2O)
1996-
机动车排放污染,区域空气质量(O3,PM2.5)
六、我国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组成:
空气质量指数AQI
首要污染物 ,阿拉斯加火山爆发,使得太阳 辐射量减少10%~20%,
1963年,阿贡火山爆发后,火山灰绕地 球四周,使气温下降,气候异常。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两度爆发, 推测火山爆发使得全球降温0.5华氏度。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第一节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一、颗粒的粒径大气污染中涉及到的颗粒物,一般指粒径介于0.01~100μm的粒子。
颗粒的大小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而且对除尘装置的影响甚大,因此颗粒的大小是颗粒物的基本特性之一。
实际颗粒的形状多是不规则的,所以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确定一个表示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粒径定义方法。
1.显微镜法定向直径dF(Feret 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M(Martin直径):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投影面积直径dA(Heywood直径):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Heywood测定分析表明,同一颗粒的dF>dA>dM)显微镜法观测粒径直径的三种方法a-定向直径 b-定向面积等分直径 c-投影面积直径2.筛分法筛分直径: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小方筛孔的宽度(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筛孔的个数)3.光散射法等体积直径dV: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4.沉降法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s:同一流体中与颗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体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a:在空气中与颗粒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1g/cm3)的球体的直径斯托克斯直径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颗粒的空气动力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除尘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两种直径粒径的测定结果与颗粒的形状有关,通常用圆球度表示颗粒形状与球形不一致的程度圆球度: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表面积和颗粒的表面积之比Φs(Φs<1)正立方体Φs=0.806,圆柱体Φs=2.62(l/d)2/3/(1+2l/d)某些颗粒的圆球度二、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指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的比例,也称粒子的分散度。
有个数分布、表面积分布、质量分布等,除尘技术中多采用质量分布。
粒径分布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示法和函数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案第五章

《⼤⽓污染控制⼯程》教案第五章第五章颗粒物燃物控制技术基础为了深⼊理解各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和性能,正确设计、选择和应⽤各种除尘器,必须了解粉尘的物理性质和除尘器性能的表⽰⽅法及粉尘性质和除尘器性能之间的关系。
第⼀节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颗粒的粒径1.单⼀颗粒粒径粉尘颗粒⼤⼩不同,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和环境的危害亦不同,⽽且对除尘装置的性能影响很⼤,所以是粉尘的基本特性之⼀。
若颗粒是⼤⼩均匀的球体.则可⽤其直径作为颗粒⼤⼩的代表性尺⼨。
但实际上,不仅颗粒的⼤⼩不同.⽽且形状也各种各样。
所以需要按⼀定的⽅法确定⼀个表⽰颗粒⼤⼩的代表性尺⼨,作为颗粒的直径.简称为粒径。
下⾯介绍⼏种常⽤的粒径定义⽅法。
(1)⽤显微镜法观测顾粒时,采⽤如下⼏种粒径:i.定向直径d F,也称菲雷待(Feret)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向上的最⼤投影长度,如图4—1(a)所⽰。
ii.定向⾯积等分直径d M,也称马丁(Martin)直径,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上按同⼀⽅向将颗粒投影⾯积⼆等分的线段长度,如图4—1(b)所⽰。
iii.投影⾯积直径d A,也称⿊乌德(Heywood)直径,为与颗粒投影⾯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如图4⼀l(c)所⽰。
若颗粒投影⾯积为A,则d A=(4A/π)1/2。
根据⿊乌德测定分析表明,同⼀颗粒的d F>d A>d M。
(2)⽤筛分法测定时可得到筛分直径.为颗粒能够通过的最⼩⽅孔的宽度。
(3)⽤光散射法测定时可得到等体积直径d V.为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直径。
若颗粒体积为V,则d V=(6V/π)1/3。
(4)⽤沉降法测定时,⼀殷采⽤如下两种定义:i.斯托克斯(stokes)直径d S,为在同⼀流体中与颗粒的密度相同和沉降速度相等的球的直径。
ii.空⽓动⼒学直径da,为在空⽓中与颗粒的沉降速度相等的单位密度的球的直径。
斯托克斯直径和空⽓动⼒学直径是除尘技术中应⽤最多的两种直径,原因在于它们与颗粒在流体中的动⼒学⾏为密切相关。
大气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的一个组分。
饱和水蒸气以大气颗粒物为核心而形成云、雾、雨、雪等,他参与了大气降水过程。
同时,大气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颗粒物中,并可以通过人的呼吸过程吸入人体而危害人体健康,他也是大气中一些污染物的载体或反应床,因而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明显的影响。
在污染大气中,大气颗粒物也属污染物之列,并且其中许多携带者有毒化学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所引起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破坏酸雨形成和烟雾事件的发生都与大气颗粒物的环境作用有关。
此外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生物效应以及气候变化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大气化学研究的最前沿的领域。
大气颗粒物的组成一般将只含有无机成分的颗粒物叫做无机颗粒物,而含有机成分的颗粒物叫做有机颗粒物1无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的成分是由颗粒物形成过程决定的。
天然来源的无机颗粒物,如扬尘主要是该地区的土壤粒子。
火山爆发所喷出的火山灰,除主要由硅和氧组成岩石粉末外,还有一些如锌、锑、硒、锰和铁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人为来源释放出来的无机颗粒物,如动力发电厂由于燃煤及石油排放出来的颗粒物,其成分除大量的烟尘外,还有铍、镍、钒等的化合物。
2有机颗粒物有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而形成的颗粒物。
大气颗粒污染物主要是这些有毒或有害的有机颗粒物,在有机颗粒物所包含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是PAH(是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或是若干个苯环和戊二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
天然来源如地面扬尘,海浪溅出的泡沫,火山爆发所释放出来的火山灰,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陨星尘及植物的花粉、孢子等。
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烟煤、飞灰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大气颗粒物来源的识别1富集因子法首先选定一种环境中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元素r作参比原素,用颗粒物中待考察元素i与参比原素r的相对含量(Xi/Xr﹚和地壳中相对应元素i和r的相对含量(Xi/Xr﹚,按下式求得富集因子EF=( Xi /Xr﹚颗粒物/(Xi/Xr﹚2化学元素平衡法此方法假定环境颗粒物中各元素的组成是各污染源排放颗粒物元素组成的总和,即它们之间存在着线性组合的关系。
环境化学 大 气 颗 粒 物

一、大 气 颗 粒 物
1、大气颗粒物的定义 2、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分类 3、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4、大气颗粒物的危害性 5、大气颗粒物的清除 6、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防治
1、大气颗粒物的定义
大气颗粒物(aerlosal) 大气是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的分 分散相 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 称为气溶胶体系。 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 气颗粒物。
Dp DgK
p 0
pP—忽略了浮力效 应的粒密度
ρ0—参考密度 (ρ0=1 g/ cm3)
2、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分类
大气颗粒物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
①总悬浮颗粒物<100μm
②飘尘< 10μm
③降尘> 10μm ④可吸入粒子< 10μm PM10为控制指标 细粒子PM2.5
⑶按其大小和形成原因
0.1 1 10 100
8×10-5 4×10-3 0.3 30
2~13年 13~98年 4~9小时 3~18分
5、大气颗粒物的清除
大 气 颗 粒 物 的 去 除
干 沉 降
两 种 机 制
重力作用 去除效率 半径小于1μm的颗粒物特别 80%—90% 是具有吸湿性和可溶解性 布朗运动扩散
对半径4μm以上的颗粒 物去除效率较高 雨除
固体
雾(Fog) 2-200μm 霭(Mist) 〉10μm介 于雾和霾
霾(Haze)~0.1μm 烟尘 (smoke) 0.01-5μm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液体
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 于1Km 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 2km之内,使大气呈灰色。
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 浅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 km 含碳物质,如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 油状物质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 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粒,即成为烟炭(soot) 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3km)的大气污染现 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城市模型气溶胶的分布情况
▪ 5.3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
▪ Whitby 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 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用 以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子组。
▪
爱根核模 (Dp<0.05 μm )
▪
积聚模 (0.05 μm ≤ Dp ≤ 2μm )
▪
粗粒子模 (Dp>2 μm )
▪ 从表1—21可以看出,核模与积聚模之间的凝聚作用超过核 模之间的凝聚作用;粗模与粗模之间的凝聚作用以及积聚模 与粗模之间的凝聚作用均可忽略。
▪ 这进一步证明了粗粒子和细粒子(核模十积聚模)可以认为是 彼此相互独立的。
5.4 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颗粒物的天然来源
天然源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和地壳、土壤的成分很相似, 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来源的 陨星尘及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子等。
(2)冲刷 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
撞或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对于半径在 4μm以上的颗粒物效率较高。
半径在2μm左右的很难通过以上两种方式除去。
5.5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无机颗粒物:由颗粒物的形成过程决定。如扬尘的成 分主要是该地区的土壤粒子。海洋溅沫成分主要是氯化钠 粒子和硫酸盐粒子。
以上两种模的颗粒物合称为细粒子。
▪粗粒子 粗粒子模的粒子称为粗粒子,多由机械过程所产生的扬 尘、液滴蒸发、海盐溅沫、火山爆发和风沙等一次颗粒 物所构成,组成与地面土壤十分相近,这些粒子主要靠 干沉降和湿沉降过程而去除。
大气颗粒物的表面性质
指饱和蒸汽 在颗粒物表 面形成液滴 的现象
指颗粒彼此 粘合或在固 体表面粘合
▪ 爱根核模: 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 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粒径 小,数量多,表面积大而很不稳定,易相互碰撞结成大 粒子而转入积聚模。也可在大气湍流扩散过程中很快被 其他物质或地面吸收而去除。
▪ 积聚模 主要由核模凝聚或通过热蒸汽冷凝再凝聚长大。多为二 次污染物,硫酸盐占80%以上。在大气中不易被干、湿 沉降去除(凝聚后可以)。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
有机颗粒物: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 物,或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面而形成的颗粒物。 粒径较小,属于爱根核模或积聚模。
8)烟雾(Smog):
0.001~ 2 m;固体;粒径在2m以下,现 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 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 常小于0.5m使大气呈淡褐色。
按粒径大小将大气颗粒物分为:
TSP <100μm 飘尘 <10 μm 降尘 >10 μm
可吸入粒子 Dp≤10 μm 粗粒子 2.5μm<Dp≤10 μm 细粒子 Dp ≤ 2.5μm
4)雾(Fog)
颗粒直径:2 ~ 200 m; 物态:液体; 生成机制、现象: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 水滴或冰晶水平视程小于1km。
5)霭(Mist)
颗粒直径:大于10 m; 物态:液体; 生成机制、现象:与雾相似,气象上规 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 ~ 2km之内,使大 气呈灰色。
6)霾(Haze)
5.1颗粒物的种类及分类
按形成机制划分:
一次颗粒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的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产生的颗粒物 按粒径分(下面介绍)
5.2、颗粒物的粒度和表面性质
粒度:是颗粒物粒子粒径的大小。粒径通常指颗粒物的
直径。目前多用空气动力学直径(Dp)来表示。 空气动力学直径(Dp):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降落速度
大气颗粒物的去除过程
干沉降存在两种机制 (1)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2)颗粒物做布朗运动、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湿沉降的两种机制
(1)雨除 指一些颗粒物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云滴的中
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形成降 雨,颗粒物从而被去除。对半径小于1μm 的颗粒物有 效;
颗粒直径:~ 0.1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干的尘或盐粒悬浮 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蓝色或 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7)烟尘(熏烟,Smoke):
0.01~ 5 m;固体与液体;含碳物 质,如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 焦油状物质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 的混合物,如果煤烟中失去了液态颗粒, 即成为烟炭。
2)烟(烟气,Fume)
颗粒直径:0.01 ~ 1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由升华、蒸馏、熔融 及化学反应等产生的蒸气凝结而成的固 体颗粒。如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 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硫酸盐等。
3)灰(Ash)
颗粒直径:1 ~ 200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 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硅酸盐颗粒, 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指气体或蒸 汽吸附在颗 作用对粗、细粒子的影响很不相同。 ▪ 可以看出,由于气溶胶老化使积聚模的体积
浓度有很大增长,对粗粒子体积的影响却很 小。
各种粒子模相互作用的凝聚速率
各种粒子模相互作用的凝聚速率
▪ 爱根核模之间或爱根核模与小的积聚模之间作用都能使爱根 核模长大从而进入积聚模粒径范围。
的、密度为1 g/cm3的球体直径。
Dg ——几何直径, K ——形状系数,
DpDgK p/0
ρp ——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ρ0 ——参考密度(1g/cm3)
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1)粉尘(微尘、Dust) 颗粒直径:1 ~ 100 m; 物态:固体; 生成机制、现象: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 风吹扬尘,风沙。
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来源主要是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萜烯 类),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小颗粒,与自然界硫、氮、碳 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H2S、SO2经氧化生成的硫酸盐,由NH3、NO 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5.4 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2)颗粒物的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 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 气排出的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以及如人为排 放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等的二次颗 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