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政论文的特点、翻译要求及注意事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政论文的特点、翻译要求及注意事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政论文的特点、翻译要求及注意事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和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突显.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决定着我国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效果.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权力的载体,政论文翻译对译者的水平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政论文中不断涌现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词,为英译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和障碍.因此,丰富完善政论文的翻译手段势在必行.[1]研究政论文的翻译,我们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政论文的相关内容.一、政论文政论文,或性论文,是从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阔,具有一定的倾向.为了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还常常运用各种积极的修辞手段,以增强感染力.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主要涉及: 领袖有关的文章、报告、演说;党政机关、团体的宣言、声明;报刊杂志的性社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以及编辑部文章等.二、政论文的特点政论文的特点包括:具有一定的倾向;讲求确切,严谨,鲜明,富有鼓动性;句式结构变化多样,重整体布局,重修辞.在运用语言材料上要求准确性、严密性同生动性、形象性密切结合起来.科学作品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图表、符号、公式等,在政论文中可以适当地加以运用.文艺作品中常用的比喻、对偶、排比、婉言、反语、设问等修辞方式,政论文中也可以自由运用.中国文献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重复的词语多、句子偏长、句型结构单一、祈使谓语结构和并列短句多、主语缺乏、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句与句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等.而英语在句式衔接上多形合,体现在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短语、分句或从句将句子衔接起来,注重显性衔接,把句子形式和结构完整放在突出位置,并且尽量避免重复. 文献的性、严肃性、准确性,使译作必须精益求精,确保文化价值的成功有效输出.[2]三、政论文的翻译要求政论文翻译的总体要求:忠实确切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保持原作的修辞色彩,使译文能起到与原文相同的宣传鼓动作用.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1.忠实原作思想内容.译者必须忠实地表达出原作者鲜明的观点,对原作的立场,所论述的方针、政策不允许有丝毫歪曲篡改.2.义切词严,爱憎分明.政论文用词的语义深度、句意或轻或重,反映了作者的立场和态度.译者在谴词造句时,必须认真揣摩,仔细推敲.3.概念同一.术语的准确与统一,直接影响到逻辑关系的严密.同一篇文章里或不同的文章里表示同一个概念,论述同一个事物的名词或词组的译名要始终保持同一.4.逻辑严谨.通读原文,抓住中心,分析文章的脉落,理清作者逻辑推论,领会作者的章法,避免断章取义和逻辑错误.四、政论文翻译注意事项1.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背景.2.透彻理解原文,准确把握词意,慎重选词择句.3.通读原文全文,抓住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脉落,理清作者逻辑推论的层次,领会作者的章法.4.弄清作者的立场、观点.搞清文章的出发点,力避歪曲事实.五、具体翻译策略中文文献翻译要高度忠实,但为了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中国政论文的英译本总体词汇特征应接近于本族语中同体裁的文本特征,被目的语者接受.[3]1.笼统词汇具体化.政论文有不少词意模糊的宏观性词汇和词组高频出现,用以表明某事物的特征或状态等,但英语词汇比较严谨、具体,因此翻译时,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文体风格选择用词,说到实处.如: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We wi11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go-ing globalstrategy.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We will strengthen and expand traditional con-sumption,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the consumptionstructure by actively cultivating areas of high consumption,such as information,tourism,culture,fitness,and training,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household services.2.词义抽象化.词义抽象化是把原文中某些意义比较具体和形象的词在译文中引申为一般的词.译者应把所有意象有机地揉进译文当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特殊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如: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rice bag(grain supply)and vegetable basket(non-staple food sup-ply).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To make sure that power is ex-ercised in a transparent manner.3.替换.在用词上,汉语多用动词,喜欢原词重复或同义词、近义词重复,而英语常用名词、代词,偏爱文学简洁,忌讳重复.翻译时,要注意转化词类,运用替代或省略,或直译出其中一组词义.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Hear the peoples voices,reflect their will and pooltheir wisdom.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make headway with ourefforts to encourage socialist 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so-cial,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4.删减汉语中迁移性冗余.为了起到激励和鼓动的作用,政论文章往往会重复强调重要内容,这是政论文章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是如此.这类重复有词汇重复和结构重复,这就是有用冗余.忠实标准高于简洁标准,不能以辞害意.[4]如:抚今追昔,伟大祖国的辉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wemade in that time have greatly boosted the confidence andpride of the people,strengthened the cohesiv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5.增译.增加主语、背景信息.如: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读职侵权问题.We will conscientiously clearup problems related to government employees who abusepower for personal gain,neglect their duties,or infringe uponothersrights.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Main ob-jectives and tasks for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5]6.缩略词汇.汉语中许多政策或社会现象新问题,常用几个字概括出来,言简意赅.翻译时需要增补原文中没有的词语,将其隐含成分表达出来,从而使译文确切清楚,做到使读者准确、清楚、顺利地了解原文,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因此,英译中通过括号注释的方法具体指出.7.变换表达方式.用词重复是政论文体的特点,也是翻译的一大难点.如: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We will better satisfy the diversecultural demands of the people;have culture play its role inguiding society,educating the people,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and enhance national cohesiveness and creativity.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First-classeduc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cultivating high-caliber person-nel and building a great country. 区域发展呈现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提高的良好态势.A favorable situation e-merged in which regional development was better distributed,structured and coordinated.[6]8.零翻译.零翻译打破了常规的翻译方法,具有特有的自身优势.为适应翻译实务迅速增长的需要,有必要引进零翻译这一概念.在政论文中引进零翻译将会对我国外宣工作产生积极意义.[7]2008年12月18日, 同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发布会现场将不折腾以bu zhe teng形式直接引入了英文.政论文译文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在于国外读者是否能正确理解我国的外交言论和政策,需要译者在准确翻译富有中国文化特色词句的同时,又保留汉语的韵味和魅力,如: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Together,these measures have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alleviating serious problems affectingeconomic performance,enhancing confidence,stabilizing ex-pectations and maintaining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政论文肩负着传扬中国的国策、国际立场和伟大成就的重任,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帮助宣扬中国和社会文化,将大量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推向国际,丰富世界的语言,吸引英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熟悉中国体制和文化.当然,这些词汇和表达必须经常性、固定地出现才能逐渐为英文读者所熟悉和接受.同时,归化译法也出现在政论文翻译中,对中国特色用语进行变通或者借用较地道的英语词汇表达中国特色的词汇的做法就是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出发采用归化译法的结果.异化和归化策略相结合既传播了中国文化又文化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得以优化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政论文要求译者有敏锐的意识,还要有扎实的翻译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8]掌握国外有关我国时政词语地道的表达,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参考文献:[1]王基逢,安静.试析政论文中的零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3).[2]胡峰笙,李欣,荆博.衔接理论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应用探析[J].社科纵横,2011,(1).[3]沈微.浅谈《政府工作报告》中词汇英译的几点注意事项[J].外语研究,2012,(11).[4]王平兴.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11,(5).[5]金美玉.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政论文英译中的增词现象[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6]谢绿叶.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政府工作报告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2).[7]王基逢,安静.试析政论文中的零翻译[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3).[8]王维平.时文汉译英中的词汇杂合现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

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习得 的语 言之 间的共 性 和差 异所 造 成 的影 响 … 。母 霞在《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中发表的
语 迁 移 可 分 为 正 迁 移 (positive transfer)和 负 迁 移 “汉 英 翻译 与写 作 中负 迁 移 现 象 的实 证 研 究 ”中 ,以
(negative transfer)。行为 主义 心理 学认 为 ,语 言学 习 实 证研 究 的方 法 得 出 ,中 国语 言 学 习 者 在 汉 英 两 种
第 29卷 第 1期 2018年 1月
陇东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ongdong University
文章 编 号 :1674—1730(2018)O1-0107-04
Vo1.29 No.1 Jan. 2018
汊英翻译 中的母语 负迁 移现 象及对 策
于 丽 华
(陇东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摘 要 :母语迁移作 为二语 习得 中的重要 因素 ,对汉英翻译有着正 负迁移 两种影响。作为一种心理机制 ,
母语 负迁移伴随着学生二语 习得 的始终,对学生的 汉英翻译 实践有着很 大的 负面影 响。通过 实例 ,从语
言、思维和文化方面对母语在 汉英翻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负迁移现 象进行 了分析,并从 语言教 学的角度提 出了应对策
究得 出 ,汉英 两种 语 言在 信 息 表 达 方式 上 存 在 较 大
在 教学 实践 中不 难 发 现 一 种 普 遍 现 象 ,即学 生
差别 ,进而导致汉英翻译中“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 在 汉译英 时无法 摆脱 汉语 的束 缚 和干 扰 而 翻译 出完
者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其母语负迁移带来 的 语 言输 出 中出现 的典 型 的负 迁 移 主要 在 于 学 习者 基

分析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分析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分析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语言学习成为一项严峻的挑战。

外语学习者需要克服多种语言障碍,学习汉字编码、发音、语法结构等。

其中,翻译是外语学习不可避免的一环。

从英汉对比翻译的角度,探讨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既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一、英汉语言的特点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从语法到词汇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

英语多采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表达不同的语意,而汉语的语法结构则更多地依赖于语词的位置和词语关系。

英语有丰富的形容词和副词,强调修饰的形式,而汉语则通过动词、成语、词组和翻译成语等,体现出浓厚的修辞角色。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表达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英语的构词方式较规范,遵循前缀后缀的规律,而汉语则常常采用充分的象形字和动态的语音为单词赋予新的含义。

这些差异为英汉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也给学习英语或汉语的人提供了品味新鲜文化和学习切入点的机会。

二、翻译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翻译迁移是相对常见的现象,即由于母语的影响,学习者会在语言学习中引入母语的词汇、语言规则和文化惯例。

例如,汉语中的“I love you”通常被直接翻译成“我爱你”,但这样的翻译有时会带来语境理解方面的障碍。

直接翻译会忽略英语中爱情的表达形式多样化,两个人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I love you”,常常伴随着亲吻、拥抱或送礼等委婉语言和行动。

因此,在学习翻译的时候,应该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和语境差异,在把英文翻译成汉语之前,考虑到文化差异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翻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同时还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翻译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借助迁移的思想理念,主动理解外语及相关文化,并根据自身经验或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创新。

三、如何有效利用翻译迁移提高英汉翻译能力?在如何有效利用翻译迁移提高英汉翻译能力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汉英翻译的冗余现象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直是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存在固有的差异,译者在传达原文信息时,常常会遇到信息冗余或信息缺失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英翻译中的冗余现象,分析其原因,并寻求相应的处理策略。

本文将简要介绍信息论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揭示汉英翻译中冗余现象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冗余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翻译策略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出处理汉英翻译中冗余现象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论视角下的翻译冗余现象在信息论中,冗余等值被视为一种确保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概念。

在翻译过程中,冗余等值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准确的。

同时,冗余等值在翻译中有助于弥补因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

信息的重复和强调: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使用重复或强调的手段来增加冗余。

对于某些文化或语言中可能存在的特殊表达方式或含义,在目标语言中寻找等效的表述可能会有困难。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可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语境的考虑: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有意义。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译者需要考虑原文的语境,并适当地增加冗余信息。

文化差异的弥补:由于每种语言都承载了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增加冗余信息来弥补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

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冗余等值确保了原文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传递。

通过重复或强调某些信息,可以降低因语言或文化差异造成的信息损失。

增强可读性:适当的冗余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和易懂。

对于目标语言的读者来说,额外的冗余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陌生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作者:唐施来源:《牡丹》2017年第09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汉英翻译中一直是一大难点,而影响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一大因素便是文化负迁移的作用。

本文从词义空缺、受汉语表层结构影响、词义范围有广狭之分和语用不对等四个方面分析汉英翻译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

一、文化负迁移与文化负载词“迁移”一词本是心理学用语,指的是一种學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影响。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某种技能、知识学习内部,也存在于不同技能、知识学习之间。

根据迁移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相互产生消极影响。

学者唐振华认为,“文化负迁移”指本民族文化中的语言知识与外来民族文化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相矛盾或冲突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并按母语文化的主体认识图式及尺度对新东西加以砍削,“削”外来文化之“足”以“适”本土文化之“履”,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跨文化交际的隔阂,对外语习得产生干扰作用。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通常更能显现出文化负迁移的影响。

那什么是文化负载词呢?文化负载词,或者文化词汇,通常是指那些能反映特定国家或民族文化特性或文化差异的受文化制约的词汇。

学者王国安认为,文化词语“当指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词语”。

学者王德春将文化负载词分成了七大类:(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4)国俗熟语;(5)习惯性寒暄用语;(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7)兼有两种以上国俗语义的词语。

而学者张高翔则把文化词汇分成了四大类:物态文化词语、制度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以及心态文化词语。

二、汉英翻译中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一)词义空缺词义空缺,指的是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历史原因、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民情等引起的一种文化中存在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作者:王露原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总结过去一年成果和制定新一年计划的政府公文,自然受瞩目。

但是,汉英翻译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迁移性冗余。

本文将从句子和语篇两个角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迁移性冗余;句子;语篇;对策1 转移冗余的定义本文中的转移冗余是原始文本中语言组合的形式直接转移到翻译中,而不是使用目标语言的固有组合法。

结果是翻译充满冗余,文化交流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2 过度冗余2.1 不必要的名词大多数名词往往是多余的,因为它们的含义已被句子的其他部分包含或暗示,但它们是完全不必要的英文。

示例1:经济增速陡然下滑。

The pace of our economy growth suddenly slowed down.(2010)根据“朗文当代英文词典”(第4版),“减速”意味着“变慢或慢一些”,其中包含速度的意义。

因此,“pace”是多余的,可以删除。

2.2 不必要的动词不必要的动词通常与短语中的名词结合。

A:They should conduc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B:They should carefully examine…2.3不必要的修饰符当许多形容词和副词被翻译成英文时,他们被认为是冗长的,如“new innovation”和“an unfo rtunate tragedy”。

也就是说,他们的意义已经被包含或暗示在他们修改的词或句子的其他元素(Joan Pinkham 2000:26)中。

示例2: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 Strictly crack down on tax fraud(2010)根据LDCE,“打击”是指“处理涉及人员的问题更加严格”。

“stricktly”的含义是隐含的,因此它是多余的。

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现象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现象研究

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现象研究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负迁移现象研究摘要: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词汇是语言涵义的基本单位。

然而,在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翻译中,常常出现词汇负迁移现象。

本文从社会认知角度出发,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汉英翻译;词汇负迁移;教学方法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尤为重要。

然而,我们发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常常出现词汇负迁移的现象,即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

本文旨在研究这一现象,探讨其成因,并提出教学方法以应对该问题。

一、词汇负迁移现象的定义和表现形式词汇负迁移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导致目标语中表达了与源语不同的意思。

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常常出现这种现象。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 实词被误译为虚词:英语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被误译成了副词、介词或助动词等虚词,导致意思传达不准确;例如,英语句子"I eat lunch" 翻译为"我吃在午餐",将动词"eat"错误地翻译为介词"在"。

2. 词汇选择不准确:在汉语中有时缺乏与英语完全对应的词汇,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选择不准确的目标语词汇;例如,英语句子"I have a headache" 翻译为"我有一个脑桥",将"headache"错误地翻译为"脑桥"。

二、词汇负迁移现象的产生原因1. 文化差异: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常常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造成了词汇负迁移;例如,英语中的"红颜薄命"翻译为"Red-faced and poor life",完全没有表达出中文的意思。

标记性与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标记性与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标记性与汉英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罗红霞【摘要】母语负迁移,作为一种心理机制伴随着二语学习的始终,翻译实践中也存在这一现象,尤其在学生的汉英翻译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译文质量及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从词汇的标记性差异出发,探讨了汉英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旨在对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参考.【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1)003【总页数】3页(P163-165)【关键词】翻译;负迁移;标记性【作者】罗红霞【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外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翻译行为是一种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的制约和影响,而翻译中的负迁移研究大都以对比分析理论为指导。

对比分析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依据,行为主义认为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不同会阻碍目的语学习,并倡导对比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异同,来预测、解释负迁移现象,达到对负迁移的避免[1]。

随着语言迁移研究的深入,对比分析理论遭到了质疑,研究者们发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有些差异并不会导致母语负迁移的发生,并提出了语言的标记理论,以弥补对比分析理论的不足,该理论认为母语负迁移取决于母语与目标语标记程度的不同而不是语言结构的差异。

本文尝试从汉英词汇标记性差异出发,对汉英翻译实践中词汇层面的负迁移现象加以分析探讨。

1 标记的概念标记指的是语言中的对立和不对称性,是由 20世纪 30年代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N.Trubetzkoy创立并应于音系学研究。

[2]后来,语言学家 R.Jakobson发展了这一概念,将其应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如:语音,形态,语义等。

[2]关于语义学层次上的标记性: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 (Ly2 on,1977)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词项有无标记的三种含义: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

[3]形式标记指的是某一形式成分存在与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读《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刊登的武光军先生《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迁移性冗余:分析与对策》一文,看到英语翻译教学第一线的同志关注并批评政治文献翻译工作,笔者感到高兴,并且衷心希望有更多同志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

我曾多次参与政治文献的翻译工作,深切体会到这一工作需要集思广益,依靠集体智慧攻关克难,因此看到对政治文献翻译的批评和讨论,我总是认真研究,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教益。

武光军文章中谈到中文原文形容词和副词使用过多,在翻译中对这类修饰词的处理还需要改进,对此我深为赞同。

正如程镇球先生所说,这是个“棘手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语篇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从程先生提出这个问题起,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翻译工作有了不少进步,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得继续努力。

武光军在文章中说:翻译中的迁移性冗余指的是,并不按照译文语言的内在组合规律,而是将原文中的语言组合形式直接迁移到译文中,从而造成译文的冗余性表达,并影响译文的交流效果的现象。

他认为“冗余就是一种突出的负迁移”。

对不顾英语的语言规则,把汉语的组合形式直接移到英译文中的做法的批评,我完全同意,这样产生的“冗余性表达”当然纯属多余,应该避免。

不过,对于冗余要作辩证分析。

在语言学中,冗余(redundancy )是从上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信息论中借用的一个概念,指某一语言中从其语言结构的已知知识生出的可预知成分或可预知度。

这种特性是必要的和有益的,有了它在不理想的环境下(如谈话时有噪音,书写的字词不清楚,发音不清晰等),语言仍能发挥其交际功能。

据一些学者研究,英语书面语的冗余度在67%到80%之间,汉语书面语的冗余度在56%与74%之间,汉语的冗余度比英语低,说明汉语比英语更“简练”而“难懂”一些(冯志伟,2007)。

汉语短语“那四只猫”中“复数”概念只体现在数词“四”中,译成英语those four cats ,“复数”的概念重复出现三次。

这里冗余度的变化是由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决定的。

应该区分有益冗余、无害冗余和有害冗余,我们反对的只是有害冗余,即啰嗦累赘。

冗余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重复,但是重复不一定都是啰嗦累赘。

要判断英译文中某个用语是否属于违反英语的内在组合规律把汉语的形式直接迁移过去的“迁移性冗余”,就要看英语中是否有同样的搭配,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人士所使用。

可以利用英语工具书和互联网搜索来寻找有关实例,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判断。

如果规范英语中有同样的例子,如果英语国家的人都那么说,那么这样的用语就是为英语所固有,不能算 “迁移性冗余”,不会影响英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武文中所批评的报告英译本中“迁移性冗余”的例子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并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文中举出的例子是否都属于“迁移性冗余”,二是按他的意见作修改是否影响原文的意思,三是关于政治文献翻译中译英的标准。

武文在“句子层面的迁移性冗余”部分,列举了16个译例。

最后一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中国特有政治话语,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直接对应语,其余15例有14例都能够在英美国家语言工具书和严肃文章中找到报告英译文中的用法,只有“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的译文“strictly crack down ”似可判断为将原文的组合形式直接搬到英译文中,是“迁移性冗余”。

在14例中,有些例子译文很明显并非中文翻译导致的冗余,如果按照武光军的意见修改会导致译文与原文意思不相符。

具体讨论如下(“原文”指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原文,“译文”指武光军所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王平兴 新华通讯社学术争鸣80record collection is more complete than hers,还有美国宪法的前言中就有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union的用语。

原文是“更加周密”,译为“morethorough”很恰当,删去more则与原文意思不符。

3. 原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译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rerelatively weak武:在英文中,relatively, quite, rather 等属于限定词(qualifiers)的范畴。

限定词并不是用来强化语气的词,而是弱化语气的词,往往表现了作者的迟疑不决。

平卡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原译文:Wehave doz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and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creat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their work after they come back. 修改后译文:W e havet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and it isimportant to creat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their work afterthey return. 平卡姆把原译文中的限定词quite拿掉了。

她认为没有必要犹豫不决,不直接说出这是重要的。

实际上这正是讲话者的本意。

因此,我们认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 are relativelyweak”应修改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sare weak”,省去relatively不译。

评:中文原文用“比较”这个副词,本来就不是为了强化“薄弱”,而是说一定程度上还“薄弱”,正是弱化语气。

不加限制地说“薄弱”,不是原文的本意,因此这个relatively不能省去。

武关于qualifiers的话源自平卡姆的《中式英语之鉴》。

把qualifiers译为“限定词”不妥,因为多家语法书已经把“限定词”用来译determiners(determinatives),现在再把qualifiers译为“限定词”会造成混乱。

更重要的是看来武光军误解了平卡姆的观点,以为所有qualifiers(限制性副词)都应该删除。

其实平卡姆并不是一概否定这类词,她认为应该用的地方完全可以用,并不是限制性副词往往表现作者的迟疑不决,而是Chinglish中对这类词使用不当让读者以为“作者迟疑不决”。

以下是平卡姆的原话:“Qualifiers are adverbsdesigned not to intensify the force of a statement butto lessen it.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using suchwords on occasion, when the bald statement wouldbe too absolute without some qualification. However,when qualifiers are used indiscriminately, as they oftenare in Chinglish, they give the reader an impressionof hesitancy, timidity, and indecisiveness, as if thewriter were unable or unwilling to commit himself toanything definite.”(2000: 42-43)4. 原文: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学生2871万人,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批评的报告英译文,“武”即武光军的意见,“评”是我的评论,下同):1. 原文: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译文:financial risk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eliminated武:根据LDCE,eliminated的意思是tocompletely get rid of something that is unnecessary orunwanted所以译文中的completely是迁移性冗余,应删掉。

评: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of English(牛津学生英语搭配词典)在eliminate条下详细地列举了它与completely等副词搭配的情况,并且有例句:eliminate verb ADV. altogether, completely,entirely, totallyThe risk cannot be eliminated altogether. Thisprocedure does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possibilityof an accident.这个例句证明completely eliminated用法符合英语习惯,不是“迁移性冗余”。

更为重要的是,报告中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这里讨论的是发展的外部环境,2009年年初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到2010年年初情况大有改善,措辞体现对国际环境的认识,“没有完全消除”与“没有消除”有重要差别,英译文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completely一词并非多余。

2. 原文:更加周密地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译文:make even more thorough preparations todeal with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all kinds武:根据LDCE, thorough的意思是includingevery possible detail,该词本身已是最高级形式,不能再用more来修饰。

评:就在LDCE的thorough词条下,有这样一个例句:The police investigation was very thorough.这个词既然可以用very来修饰,当然也可以用not very, more,less等来修饰。

在Oxford EnglishDictionary中可以找到14个用“more thorough”的例句。

搜索美国政府类网站,“more thorough”有312,000例。

英语惯用法中有所谓“绝对形容词”的概念,一般认为这样的形容词如complete, perfect等不能用more, most来比较,也不能用very, so等程度副词来修饰。

但是几乎所有的英语惯用法词典都指出,语言本身有自己的逻辑,不能根据一般逻辑来判断属于惯用法范畴的词语的对错,在实际说话和文字中,more complete, more perfect等貌似违反普通逻辑的说法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比如:His81第2个义项是completely or fully (=thoroughly ),所以,properly 已含有fully 之义,只用一个properly 足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