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实验汇编

物理必修一实验汇编
物理必修一实验汇编

高一物理实验目录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三: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四:研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实验七: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学会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时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

三、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 V。)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

四、打点计时器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如果电压过高会烧毁计时器线圈,如果电压过低,

会出现不打点或打点不清的情况。至于交流电的频率,我国工农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都是50Hz,周期是0.02S,比较稳定,

一般都满足要求。

(2)为使打点的频率比较稳定,要求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也是50Hz,使之发生共振现象,振动片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调节,

通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来调节它的固有频率。

(3)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清晰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振针的高度,振针过高时打不上点,过低时会打出短线,还会对纸带产生过大的阻

力;振动片和振针要固定好,不能让它松动,否则会出现漏点或双点。

(4)所用纸带要平整,如果纸带不平整,可能出现点迹不清,漏点或点间距离不准(在纸带有褶皱时两点间间隔和展平后两点间间隔

不等)等现象,一般来说使用的是专用纸带,比较平整,个别有褶皱的纸带不要用或熨平后再用。复写纸应安装在纸带的上面,专用

复写纸只有一面有复印油墨的一面应朝下和纸带接触。

(5)在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是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实验前首先要放正打点计时器

的位置,使纸带在移动过程中不与限位孔的侧壁相碰。

(6)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时,再放开纸带;打点计时器属于间歇性工作仪器,每打完一条纸

带,应及时切断电源,并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片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

(7)选择记时点时,不一定从运动开始打下的第一个点算起,往往要排除初段密。在数据的处理,往往为了计算的方便会采取计算点

而不是计时点。

v

t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 —t 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实验要求: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3.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4.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实验器材:

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4个25 g 的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等。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不许松动),(是电磁式还是电火花式)连接电源(通电检查)。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纸带在下复写纸在上!试拉检查!)。

3、先通电等待1~2s,后拖动或释放物体(先通电后拉动!控制快慢!)。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先断电后取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点迹清晰?漏点拖点?),测量点编号(注意先后!写下序号!),数点计时(点数不等于间隔数!)。

7、用刻度尺测量距离(最小分度?有效数字?),记录数据(忠实地记录原始数据!),保留纸带(不能丢失!)。

8、整理实验器材(不要忘记!)。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1、 纸带的选取:

2、 采集数据的方法:

3、在坐标纸上画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图1

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目的:测定自由落体的重力加速度

仪器:方座支架,电磁打点计时器,直尺,重锤,夹子,学生电源

步骤:1.将方座支架放于水平桌的边沿,打点计时器固定于支架的下端并位于竖直平面内。支架底座上放一重物以保持支架的稳定。打点纸带上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并用夹子固定起来,下端通过夹子悬挂一重锤,

2.接上电源,闭合开关。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上面的夹子让重锤带着纸带自由下落。这时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点。重复实验,可得几条打点纸带。

3.在纸带上选取5-6个点,分别求出打点计时器在打这几个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及对应的时刻,把乘出的结果在坐标纸上以t 为横坐标,以v 为纵坐标,画出各点。再根据这些点画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利用该纸带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然后利用另外几条纸带分别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后求出这些重力加速度值的平均值,即为该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值。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二、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

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 ,建立直角坐标

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 ,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 ,在 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 、F )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

连接起j 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 四、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 0,即原长.

2.如图2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 1的钩码,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 1,记录m 1和l 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 2、m 3、m 4、m 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 2、l 3、l 4、l 5,并得出每次弹

五、数据处理

1.以弹力F (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

x 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图1

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六、误差分析

1.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由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

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应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 3.在F -x 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 七、注意事项

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 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限度.

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 0、实际总长l 及伸长量x 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

小.

5.描线的原则是,尽量使各点落在描出的线上,少数点分布于线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 6.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一、实验目的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实验原理

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力F ′就是这两个力F 1和F 2的合力.作出力F ′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 1和F 2的合力F 的图示,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若相同,则说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四、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 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

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 ,如图1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 沿两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1和F 2的图示,并以F 1和F 2为邻边

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 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 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时的拉力F ′的图示. 3.比较F 与F ′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误差分析 1.读数误差

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选择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并调整好零刻度;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误差

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要画准结点O 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两个分力F 1、F 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

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时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作图比例要恰当.

七、注意事项

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90°之间为宜.

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记忆口诀

结点位置O确定,两绳夹角要适中.

力秤木板要平行,眼睛读数垂直秤.

细绳套应适当长,铅笔两点定方向.

画力标度要适当,不然误差要粗放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

[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F关系

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研究a与m关系

2、物理量的测量:

(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

(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

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判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

.......沙和小桶的重力。

........推导:

.................时,可近似认为

.......绳子的拉力等于

实际上m/g=(m+ m/)a,F=ma,得F=m m/g/(m+ m/);理论上F= m/g,只有当m/<<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

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

(3)加速度的测量:

①若v0 = 0 ,由x = v0 t + a t2 /2 得:a = 2 x / t2 , 刻度尺测量x,秒表测量t

②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逐差法求加速度。

③可以只测量加速度的比值a1/a2 = x1/x2 ,探究a1/a2 = F1/F2,a1/a2 = m2/m1.

[实验器材]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和小桶、天平、砝码、钩码(或槽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

⑵按下图实验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移动,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⑷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此时要调节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 ⑸将小车放于靠近打点记时器处,在小桶内放上砝码(5g),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得到一打好点的纸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打好的纸带要标明条件m=? m /

=?)点拨:要使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

<<m );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

⑹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砝码的质量(10g 、15g 、20g 、25g),再做几次实验 ⑺在每条纸带上都要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

⑻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一内,作用力的大小认为等于小桶和砝码的重力 [m /g=( m 0/ + m X /)g],做出a与F的图像

⑼保持小桶内砝码质量不变,在小车上放钩码改变小车的质量(分别加50g 、100g 、150g 、200g ),重复上面的实验。把各次实验中的数据填入表二内,做出a与1/m 图像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

(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成正比____.

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1/m 图象.

(2)由a -1/m 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反比_____关系.

点拨:1、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

m

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

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

m

1

成正比”,如果以

m

1

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

a -

m

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

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

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

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

图4-2-1

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教学教材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 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 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打点间隔为0.02s 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 —t 图 实验: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 =0.1s 数据处理: 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 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1)瞬时速度 (2)求加速度: a 、理想纸带(即ΔX 相等): b 、不理想纸带(即ΔX 不相等):用逐差法 注意化单位 数据处理:图象法: 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1.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实验原理:(1)两个力F 1、F 2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F '的作用效果相同:使像皮绳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相同)长度。 (2)以F 1、F 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F 1、F 2的合力F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 '与F 。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 '与F 相同,就验证了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铅笔。 4. 实验条件:为使橡皮绳有较明显的伸长,同时弹簧测力计有较大的示数,两测力计所拉线绳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和过小,一般在60°~120°之间较合适。 5. 主要测量:用两个测力计拉线绳,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O 点,记录此时两个测力计的数值F 1和F 2及两个力的方向;用一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 点,记录此时F 的大小和方向。 T X X V V EG F 265+==2T X a ?=23216 549)()(T X X X X X X a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分层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精品同步练习汇总 分层训练·进阶冲关 A组基础练(建议用时20分钟) 1.(2018·泉州高一检测)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2.(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点在水平面内从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3.一只小船渡河,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水流速度各处相同且恒定不变,方向平行于河岸;小船相对于静水分别做匀加速、匀减速、匀速直线运动,船相对于静水的初速度大小均相同、方向垂直于河岸,且船在渡河过程中船头方向始终不变。由此可以确定 (D) A.船沿AD轨迹运动时,船相对于静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船沿三条不同路径渡河的时间相同 C.船沿AB轨迹渡河所用的时间最短 D.船沿AC轨迹到达对岸前瞬间的速度最大 4.如图所示,某人用绳通过定滑轮拉小船,设人匀速拉绳的速度为v0,绳某时刻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小船的运动性质及此时刻小船的水平速度v x为(A)

A.小船做变速运动,v x= B.小船做变速运动,v x=v0cos α C.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D.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v x=v0cosα B组提升练(建议用时20分钟) 5.(2018·汕头高一检测)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已知该物体在互相垂直方向上两分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7 m/s 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3 N C.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5 m/s D.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6.(多选)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4 必修一全部实验

专题 04 必修一全部实验 (2010-2019 年) 题型一、处理纸袋、验证牛二定律、求摩擦因素综合类 1.(2019 全国 1)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 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 点之间还有 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 C 点时 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字)。 m/s (保留 3 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 2 位有效数 2.(2019 全国 2)如图(a ),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 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 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μ= 表示)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θ、重力加速度 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 a (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使 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 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 )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 邻的计数点间还有 4 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 9.8 m/s 。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3.(2015 全国 2)某学生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 源的频率为 50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 )所示,图中标出了 5 个连续点之间的距 2 2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全册教案

课题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分析和判断. 2.理解运动的合成、运动的分解的具体意义.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图示方法和教学方法求解位移,速度合成、分解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教育渗透点 辩证地看待问题 (四)美育渗透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能体会到物理学科中所渗透出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 认识分运动和分运动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分运动和合运动的同时性.理解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教材实验装置 课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的地位比较特殊.为知识的学习,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作为方法的介绍,体会把较复杂的运动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成;作为能力的培养,提高观察和推理能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 演示实验(具体操作见课本) 学生观察蜡块的运动:由A到B沿玻璃管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由A到D随玻璃管向右匀速直线运动;蜡块实际的运动是上述两个运动的合成.即由A到C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5-2所示.

②定量分析,在 x 方向有x = 2 1a 2 t ,在y 方向有y =y v t ,约去时间t 得 k y a v x y y 2 22= 故2y =kx .此为抛物线型方程,表明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定量分析可结合学生情况留给学生课后思考) (2)一个曲线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既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一个曲线运动可以用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也就是说,分别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 作 业 布 置 练习二 (1)(2)(3)(4) 课堂总结 1.在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一定要明确合运动是物体实际的运动.分运动是假想的,这与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有区别的,如图5-3所示.通过一定滑轮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是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物体实际运动即合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水平的,沿绳方向的速度是分运动的速度;如果是讨论力的合成和分解,沿绳方向的拉力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沿水平方向的力是拉力的分力. 图5-3 2.合成和分解的精髓是“等效”的思想.学习时要深刻体会,可以结合课本“思考和讨论”进一步说明.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_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高考物理必修一实验专题 姓名:班级: 【题型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4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 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在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 (1)实验中除了电磁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直轨道、细线、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220 V、50 Hz 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4-6 V、50 Hz 交流电源 D. 刻度尺 E. 秒表 F. 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一端 B.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 C. 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D.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下列几个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 ) A.上海磁悬浮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速度为400 km/h B.乒乓球运动员陈玘扣出的乒乓球速度达23 m/s C.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400 m/s D.飞机起飞时的速度为300 m/s 2.在公路上常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如图2-3-8所示的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图2-3-8 A.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3.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图2-3-9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4.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名将孙杨以3分40秒14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改写了中国男子泳坛无金的历史,高科技记录仪测得他冲刺终点的速度为 3.90 m/s,则他在400米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 图2-3-6 A.2.10 m/s B.3.90 m/s C.1.67 m/s D.1.82 m/s 5.(2013·临高一中高一检测)晓宇和小芳同学从网上找到几幅照片,根据照片所示情景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大炮水平发射炮弹轿车紧急刹车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13秒15!刘翔出人

2021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教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新人教版)全册复习教学案 内容简介:包括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具体可以分为,知识网络、高考常考点的分析和指导和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是高一高三复习比较好的资料。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曲线运动

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 s 与x 方向夹角为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 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三)常考模型规律示例总结 1.渡河问题分析 小船过河的问题,可以 小船渡河运动分解为他同时参与的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水的运动(设水不流时船的运动,即在静水中的运动),一是随水流的运动(水冲船的运动,等于水流的运动),船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例1: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河水流速为v 2 ①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间最短,t 短= 1 v d ②当 v 1> v 2时,且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航程最短x 1=d 当 v 1< v 2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确定方法如下: 如图所示,以 v 2矢量末端为圆心;以 v 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 2矢量的始端向圆弧作切线,则 合速度沿此切线航程最短, 由图知: sin θ=2 1v v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

《相互作用》单元测试题1 一、选择题 1.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力是产生形变的原因 ③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④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关于重力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是由物体的质量产生的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C.放在支撑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3.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 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 作用力,F f为空气阻力)() 4.图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B.水平地面对手杖有摩擦力的作用 C.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D.水平地面对手杖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5.下图为农村小水库大坝的几种设计方案图(俯视图),若从安全牢固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的一种方案是( ) 6.一质量为M 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 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 .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A .2(M -F g ) B .M -2F g C .2M -F g D .0 7.汽车刹车时如果车轮停止转动(技术上叫刹车抱死),车轮与地面发生滑动,此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汽车在种种干扰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安装了防抱死系统(ABS 系统)后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轮处在一种将要停止滚动又仍在滚动的临界状态,但刹车距离(以相同速度开始刹车到完全停下来行驶的距离)却比车轮抱死时更小.这两种刹车过程相比较( ) A .抱死时使车减速的是滑动摩擦力,而车轮转动时是滚动摩擦力 B .抱死时使车减速的是滑动摩擦力,而车轮转动时是静摩擦力 C .防抱死后刹车距离小是由于变滑动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 D .防抱死后刹车距离小是由于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8.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的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如下图所示.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在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必修一详细物理实验

必修一物理实验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 (1)构造: (2)原理: 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3)工作电压:交流220V 2.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1)测时间 电源频率50Hz,每隔0.02s秒打一个点 (2)测位移 (3)研究纸带→研究物体运动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操作步骤 (1)固定计时器 (2)穿纸带 (3)启动电源,拉纸带,随后立即关电源 2、纸带的简单处理——测平均速度 (1)需测量的量: (2)关系式: 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状况。 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如果测出这N 个点之间的总距离▲X,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原则:准确性可行性 4.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5.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实验二、探究小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目的 学会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测瞬时速度以及速度-时间图象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1.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两根导线。 2.实验过程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补充:直线运动的图象

1、从S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直线或切线的斜率........ 大小)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S —t 图象中直线或切线的斜率........大小) 2、从V —t 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 ⑵、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减速.... )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0V )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在t .轴上方的位移为正........,在t .轴下方... 的位移为负.....。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 补充: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较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思维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吗?如:电流强度

2019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分类汇编解析专题04 必修一全部实验(解析版)

专题04、必修一全部实验汇 (2010-2019) 题型一、处理纸袋、验证牛二定律、求摩擦因素综合类 1.(2019全国1)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研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BCD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 点,在打出C 点时 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 (保留2位有效数 字)。 【考向】刻度尺的读数、平均速度的求法、逐差法求加速度 【答案】(1). A (2). 0.233 (3). 0.75 【解析】从图像观察可知从点A 到点E 纸袋的上各点的间距逐渐增大,根据题意物体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所以A 点是最先打下的点; 根据运动学相关知识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体的平均速度,C 点是BD 段的中间时刻,所以只需求得BD 段的平均速度即为C 点的瞬时速度得;s m T x v v BD BD c /0.2331 .0210)20.185.5(22 =??-===- 设AB 为1S 、BC 为2S 、CD 为3S 、DE 为4S 根据逐差法可知物块下滑的加速度: 2 22 2413/75.01001 .04)97.145.3()20.170.2(4)()(s m T s s s s a =??-+-=-+-= - 2.(2019全国2)如图(a ),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 (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 (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

关于物理必修一实验大全

高一物理实验目录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二: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三:用打点计时器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四:研究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六: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力的关系 实验七: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3.学会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二、实验器材 电时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 三、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 V。) (3)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需要使纸带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4)取下纸带,根据具体情况选出计数点,按实验要求进行测量计算。 (5)整理实验器材 四、?打点计时器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V—6V,频率为50Hz,如果电压过高会烧毁计时器线圈,如果电压过低,会出现不打点或打点不清的情况。至于交流电的频率,我国工农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都是50Hz,周期是,比较稳定,一般都满足要求。 (2)为使打点的频率比较稳定,要求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的固有频率也是50Hz,使之发生共振现象,振动片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调节,通过改变振动片的长度来调节它的固有频率。 (3)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清晰情况,必要时应调整振针的高度,振针过高时打不上点,过低时会打出短线,还会对纸带产生过大的阻力;振动片和振针要固定好,不能让它松动,否则会出现漏点或双点。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重点强化卷(一)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选择题 1.一个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2v0,不计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A.v0 g B. 2v0 g C.3v0 g D. 2v0 g 【解析】如图所示,gt为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由(2v0)2=v20+(gt)2得:t=3v0 g, C正确. 【答案】 C 2. (多选)如图1所示,在高空匀速飞行的轰炸机,每隔1 s投下一颗炸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1 A.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B.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C.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D.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 【解析】这些炸弹是做平抛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都一样,与飞机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水平方向上位移相同,所以这些炸弹排在同一条竖直线上.这些炸弹抛出时刻不同,落地时刻也不一样,不可能落于地面上的同一点.由于这些炸弹下落的高度相同,初速度也相同,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两相邻炸弹在空中的距离为

Δx =x 1-x 2=12g (t +1)2-12gt 2=gt +1 2g . 由此可知Δx 随时间t 增大而增大. 【答案】 AC 3. (多选)某人在竖直墙壁上悬挂一镖靶,他站在离墙壁一定距离的某处,先后将两只飞镖A 、B 由同一位置水平掷出,两只飞镖插在靶上的状态如图2所示(侧视图),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 B 镖的运动时间比A 镖的运动时间长 B .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 C .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 D .A 镖的质量一定比B 镖的质量小 【解析】 飞镖A 、B 都做平抛运动,由h =1 2gt 2得t = 2h g ,故B 镖运动时间比A 镖运 动时间长,A 正确;由v 0=x t 知A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比B 镖掷出时的初速度大,B 错误,C 正确;无法比较A 、B 镖的质量大小,D 错误. 【答案】 AC 4.从O 点抛出A 、B 、C 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3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分别是( ) 图3 A .v A >v B >v C ,t A >t B >t C B .v A t B >t C D .v A >v B >v C ,t A

必修一物理所有实验

必修一实验专题 试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会用纸带求速度及根据v-t图象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 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 结 构 图 示 三.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刻度尺、交流电源、导线等. 四、实验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 6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那么n个点的间隔数为n-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n-1)×0.02 s.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第n个点间的距离Δx. 6.利用公式v=错误!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D…作为“计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O到A、A到B、B到C…之间的距离x1、x2、x3….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带,应无明显的阻滞现象. 2.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5.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7.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 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二、误差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自身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x来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 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O 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3.作v -t 图象不用坐标纸、尺子,坐标单位选定的不合理,作图粗糙等都会带来误差. 三、数据处理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则A 、B 、C 、D …各点的瞬时速x 2+x32T、度分别为:v A=\f(x 1+x 2,2T )、v B=v C =x 3+x42T 、v D =错误!…. 2.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 度v ,建立

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练习题已打印

1、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2、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 正确?如不正确,应当如何? 答: .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 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G.小车;H.砂和小桶;I.带滑轮的长木板. 4、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法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 B.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

实 验 一、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原理:2 x aT ?= 注意: 1、什么是x ? x ?是x 2与x 1之差,而题目往往给的位移(x )0→1、0→2、0→3、0→4、0→5、0→6的位移,千万不能直接做差。先算0→1、2→3、3→4、4→5、5→6的位移,然后再差。 2、逐差法 41 123x x a T -= 52223x x a T -= 6332 3x x a T -= 123654321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 ①是不是一定要用逐差法? 理论上讲,只要是实验数据,就一定要这样做。但有时题目给出的1→2与0→1、2→3与1→2……的位移差相同,随便拿一组数据,根据21 2 x x a T -=(注意分母)计算就可以。 ②若题目只给了两组数据 例如右图中,只给了x 1和x 5,只要根据 2 ()m n x x m n aT -=- 可得2 ()m n x x a m n T -= - 3、怎么算T T 是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由两个因素决定 ① 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频率(原因高二学习时会讲到)决定打出点的时间间隔01 t f = ,一般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即所打出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另电源应选交流电源。 ② 相邻计数点间有几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若为n 个打出点的时间间隔,则T=nt 0 4、注意x ?的单位(在这个问题丢分的同学特别多) 一般题目给出的x ?的单位为cm ,应化成m 。在计算中,一般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经过平方后变成0.01,刚好与分子中的cm 化成m 的10-2约去。 还可求瞬时速度(除0、6两点) 原理: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 如12 12x x v T += 、2322x x v T +=…… 注意分母为2T 若要求0、6点速度,可在0→1、5→6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

【优质文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 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 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 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物体运动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理解 2、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 3、疑点: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关系 4、易错点:速度和速率区分、速度的矢量性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21 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微元思想、极限思想处于物理瞬时速度问题,从而利用时间间隔趋于零的平均速度替代瞬时速度。关注社会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节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 2、会处理实验数据。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对于具体问题,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难点:打点计时器结构认识及使用、v—t图像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疑点:利用纸带信息求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 4、易错点:瞬时速度问题、时间间隔选取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27 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