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思考word资料3页
边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思考

边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的思考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如何做好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则成为一大难题,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民族音乐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难题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佤族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共同创造了我们几千年的悠久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着令世界惊叹的自然风光,也同样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的音乐特性、歌唱精巧、独到的乐器更是各具特色。
这些极富原创性、独特性音乐已大大超越音乐本身的范畴,更传承着很多源远流长的生活习俗、民风的文化形态。
这些音乐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财富。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最复杂的省份,其中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独有,并且每个民族都有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特征,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资源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
但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各地的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正面临着强大的冲击和破坏。
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西部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
如何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严重流失和人才匮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保存”与“发展”是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
因此,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更新这一客观现实。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历的发展并不是那种由历史积累所形成的一点一滴、自然而然的渐变式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突变,这种变化是由初级到高级的直接跨越,在文化传承上很容易产生断层现象。
《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本文仅为辅助写作,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所得,文章仅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发展了数千年,代代相传,衍生出了许多风格优美、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成为了拥有丰富内涵和浓郁艺术气息的文化宝藏。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通过《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案的编写和推广,能够有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多元文化交流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风貌备受人们的喜欢。
少数民族音乐既有量大、种类多、地域广、文化多样的特点,同时也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风格。
1、多元化风格中国境内存在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音乐艺术。
少数民族音乐由于在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音乐表现形式、曲调风格、歌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方面都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无论是蒙古族的“呼麦”、藏族的“颂唱”、朝鲜族的“阿里郎”还是壮族的“山歌”,它们的表达方式多样化、节奏感强烈,同时也揭示了不同族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信仰文化等等。
三、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现状分析尽管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十分显著,但却存在着许多传承上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多元化文化形态的出现,少数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不到很好地保护与传承。
在少数民族群体中,普遍存在缺乏音乐人才的问题,同时很多少数民族音乐曲目仅限于口传习俗,民间音乐教育机构也很少。
这些问题导致了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困境和发展的瓶颈,同时也威胁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教案针对以上问题,一份名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教案得以编写和推广。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困境与解决思路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困境与解决思路摘要: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民族音乐资源丰富。
当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着乐师传承困难,青年观众流失等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解决思路,试图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献一份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传承机制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的同胞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和音乐形式。
这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促使我们中华民族不断改革创新,向前进步。
云南省作为国内较为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大省,辖区内主要分布有26个少数民族,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既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又能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切实造福,是我们作为民族音乐学学者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通过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长期观察与整理,可以总结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生存现状的几个特点:一、音乐艺人为一个或几个自然村所共有在实际的田野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从事音乐演出的民间艺人往往不是被某一村所独享的。
每当需要音乐演出时,临近的自然村落中,往往会自发的将几个村子的民间艺人组合在一起演出。
临近村落内的民间艺人彼此熟识,并通过共同演出交流技艺经验。
在一些有条件的村落,会成立专门的鼓乐队,承接临近村落的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活动的音乐活动。
二、乐师的年龄层次老龄化严重,新生代血液匮乏在走访南涧、楚雄、巍山、祥云等地的不同村落的鼓乐队和民间艺人,发现在民间从事音乐活动的乐师多为中老年男性。
在采访过程中,汉族村落乐队的老龄化特征十分明显,一些乐队中40岁以上成员占到整个乐队人数的80%以上。
年轻人群主要集中在歌唱类乐师上。
而在少数民族村落中,情况略有好转,特别是生活在山上的少数民族村落内,乐师的年龄普遍在20-50岁之间。
通过笔者的访问,这些年轻乐师多是因个人爱好,从小学习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艺,并最终被村内邀请演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乐器的演奏,多数也不能说出师承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演出。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摘要:全球化时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令人堪忧。
而云南佤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中,却有着积极的因素,其音乐文化圈稳定,地理位置独特,同时民间文化传承机制良好。
深厚的文化底蕴,饱含着佤族先民们的教育智慧,折射出对英雄的崇拜。
本文首先介绍了云南佤族音乐概况,并剖析了云南佤族音乐传承良好的原因。
再次,对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
关键词:文化意蕴;云南佤族;文化意蕴;传承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外来音乐文化强烈冲击着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导致一些有特点、有价值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很好的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作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消失甚至是频临灭绝。
而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状态表现良好。
究竟有哪些积极因素,让佤族固守着自己的音乐文化呢?一、云南佤族音乐概况二、云南佤族音乐传承良好的积极因素(一)独特的佤族音乐文化圈佤族具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地理环境,佤族支系还遍布在泰国和缅甸境内,但却具有较少的人数。
云南境内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两个佤族自治县,既沧源和西盟。
从现在的行政区划分析,在不同的境外和县内,都分布着佤族。
但从大的地理环境来看,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是佤族主要分布地。
其分布特点为小分散、大聚居。
在佤族居住的这一带,具有滞后的交通和稀少的平坝,很少与外界交往。
在这个居住地内,佤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是依据祖辈相传的方式,他们很少与其他的民族打交道。
这样的居住环境和分布特点,使佤族的地理条件相对稳定和完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圈,这也是传承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保障。
在佤族居住地,很少对其他语言和汉语进行使用,而仅仅是使用当地的佤语。
笔者在对佤族民间音乐调查过程中发现。
佤族文化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佤语。
大部分佤族群众甚至不会说汉语,佤语则是最鲜活的部分。
它是最重要的原生环境,为更好的传承和创造佤族民歌提供了基础。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与传承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与传承作者:黄睿路远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6期摘要: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歌唱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时间和空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靠“口耳相传”流传的,因此,这些流传至今的音乐,都具有相当原生态的特点,当我们在聆听这些民族音乐的时候,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有旋律的特殊感、语言的地域感,更有民族的特性感。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点;传承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座艺术殿堂,这里聚居着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民间音乐的流传方式也具有了独特性,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语言、宗教信仰等等,使每个民族的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都有较大的差异。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是“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因此,这些流传至今的音乐,都具有相当原生态的特点,当我们在聆听这些民族音乐的时候,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有旋律的特殊感、语言的地域感,更有民族的特性感。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述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蒙古族、基诺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
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歌唱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特别是一些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认知,就靠族人里的长者以口传的方式,把事件唱诵或讲述出来,让本民族的族人们学习到历史、生活和礼仪等知识。
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一)多样性云南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地域、历史等特点,也就形成了各自的土语,同时不同土语的民歌演绎出的旋律和歌唱风格也各有千秋。
即便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音乐,也会因为歌曲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出迥异的表现方式。
云南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川纵横,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的地势和气候等复杂多样,再加上云南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环境、风俗等各种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必然呈现出曲风、音色、调式、旋律等方面的多样性。
(二)生动性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还具有丰富的生动性,例如哈尼族歌声不断,无论是农耕节日还是少儿游戏,无论是恋爱婚姻还是社交往来,哈尼族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再如傣族《打猎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狩猎生活,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在彝族的村寨,路边、田中或家里,都撒满着悠扬动听的歌声,这些音乐是彝族劳动人民的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最新文档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我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就有26个民族。
省内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和睦共处、生息繁衍,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种类繁多、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
因此,云南享有“民族音乐的海洋”“歌舞的故乡”“音乐文化的活化石”“社会音乐的历史博物馆”等美誉,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等不同,使得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富有性的特点。
就民间器乐而言,在我国500多种乐器中,云南的民间乐器就占了200多种,占全国器乐总数的五分之二。
云南的民歌种类更是品种众多,有休闲娱乐性、劳作性、婚嫁性、宗教性等,并且云南的民歌演唱技法也很有特色,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爱好者们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乐曲,从“创世古歌”到“劳动歌”,从“情歌”到“婚嫁歌”,从“民族戏乐”到“民族曲乐”再到“宗教音乐”,从“民族舞乐”到“民族器乐”,从“独唱、独奏”到“重唱、重奏”,从“合唱、合奏”到“奏唱、舞蹈”,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变并融为一体,使得各民族音乐不断得到丰富。
26个民族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和艺术成果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生产、生活情趣,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二如何理解教育传承教育传承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音乐教育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依托,更是当代各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
正如魏煌先生所说: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
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一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
因而,若系统地、全面地实施少数民族多元音乐文化战略,非学校教育莫属。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与传承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云 南 是 我 国 少 数 民 族 最 多 的 省 份 ,有 蒙 古 族 、 基 诺 族 、 拉 祜
族 、傈僳族 、纳西族等 。少数 民族能歌善舞,在他们的 日常生活 中,
歌 唱 占据 了大 部 分 的 生 活 时 间和 空 间 ,特 别是 一些 没 有 文 字 的少 数 民
_ 莱
云 南 少 数 民族 音 乐 的 艺 术 特 点 与 传 承 木
黄 睿 路 远
( 玉溪师范学 院音 乐学 院,云南 玉溪 6 5 3 1 0 0 )
摘 要: 云南 是我 国拥 有少数 民族最多 的省份 ,少数 民族 能歌善 舞,在他 们 的日常生活 中,歌 唱 占据 了大 部分 的生 活 时间和空 间,云南少数 民族 音乐是靠 “口耳相传 ”流传 的 ,因此 ,这 些流传至今 的音乐 ,都 具有 相当原生态 的特
族 ,他们 的认知 ,就靠族人里 的长者 以口传 的方式 ,把事件唱诵或讲 述 出来 ,让本 民族的族 人们 学习到历史、生活和礼仪等知识。
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现状与展望

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现状与展望摘要: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区,更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藏。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题材多样,内容生动丰富,具有鲜明的个性。
但也正是过强的个性导致了特定的音乐文化遗产无法广泛传播。
另外,由于保护和传承工作所需的资金匮乏和传承人的断档,也大大的阻碍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符号在大众传媒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因此,想要改善目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需将音乐传承与校园教育相结合、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民族文化与审美鉴赏能力相结合,从多个渠道大力增强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视,从而让更多人肩负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一、云南民族音乐现状特点仅从中国音乐学院在云南艺术学院开展的音乐交流会所选取的18首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就能看出云南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主题内容、多样的故事题材,其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
但在这次音乐交流会中也能发现一个问题——云南民族音乐为何止步不前。
(一)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中国音乐学院选取的18首云南民族歌曲,从数量上来讲虽不及云南民歌数量的十分之一,但从题材上来看却是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了儿童歌曲:《猜调》、《蛤蟆调》。
民族歌曲《洱源西山白族调》、《弥渡山歌》。
劳作歌曲:《采茶调》、《赶马调》等等。
仅从中国音乐学院选取的18首云南民歌,就几乎涵盖了云南民族题材的分类特点,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大繁荣,体现了云南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民族风情。
云南民歌在内容主题上更是丰富多彩。
音乐交流会中的第一首儿歌歌曲《猜调》,最早由演唱家李谷一演唱而著名。
这首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对歌是有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开始,接着就是通过一连串的排句答问,其回答也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但是却答的巧,答的妙,生动活泼。
《猜调》展现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热情、洒脱,更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丰富想象。
《梳妆调》是云南民歌中比较著名的表现爱情的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思考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的必要性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是云南本土音乐文化发展不容忽视的
一个关键环节,然而,云南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现状却令人担忧:(一)当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随着大规模现代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从前那些原始的、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消退,使得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开始明显滞后发展,甚至部分偏远少数民族音乐和器乐出现失传的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应把主流音乐文化教育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以实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我通过对省内几所普通学校的几千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喜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学生还不到5%,而知道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也不足20%,其他的同学则是没有了解过,毫不感兴趣。
部分老师在课堂上也从未向学生教授过云南少数民族音乐。
(三)当前的云南媒体没有一个或多个专门针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宣传平台,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交响乐,云南本土音乐相对较少,老百姓没有机会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有更多的了解。
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可行性
(一)从教育上大力提倡发扬云南本土音乐文化。
应该把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编入教材,收集整理各民族民间的音乐,把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有代表性的作品列入音乐考试范围,并奖励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二)引起媒体的重视。
目前的媒体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宣传没有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需要通过电台、电视台,包括音像制品等主要的媒体来传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
(三)政府部门投入资金支持和建立保护机制。
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这一环节相对欠缺的情况下,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构想,没有资金投入和政府的扶持是很难前行的。
实例一:从4世纪开始,印度屡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印度民族音乐发展产生了部分影响,但是这上千年的古印度音乐文化,包括他们独有的24音律,印度本土乐器、本民族歌唱方法,以及本民族舞蹈,从未被淡化。
电影《阿育王》纪录了传统的印度音乐,借鉴和应用了现代音乐技法,独特的音乐布局,使我们感受到整部电影音乐安排十分精心,构思紧凑,具有全局性,感受到印度电影音乐那雄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无限的发展前景。
实例二:古代的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枢纽通道,在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中原音乐和印度、波斯音乐,丰富了中原音乐文化生活,也给西亚,东亚等国家留下了较深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音乐所特有的音律,在世界音乐文化中,也是一朵美丽的奇葩。
实例三:近几年,云南傣族乐器葫芦丝在各所院校的普及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比较熟识的少数民族乐器,也因为葫芦丝的普及,傣族的民间乐曲也得到了广泛的宣传。
是否可以考虑把云南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也像这样加以改良,进行教学普及和推广呢?这样是否可以改善目前少数民族音乐得不到推广的现状?
实例四:云南地区某些重点学校,提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校园,各地开设了少数民族乐器兴趣班,让学生掌握了至少一种以上的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
在学生的校服设计中,加入了云南少数民族服装的元素,以校服的款式和颜色来区分年级和班级。
在临沧某些小学,学校的广播体操音乐及动作巧妙地结合了布朗族的音乐元素和舞蹈动作,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实例五: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当今的电视、广播、网络,以及各种有关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电视节目等等,使云南本土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综上,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必须从教育抓起,并依靠全社会团体的力量,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走上一条光明而宽阔的道路。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