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到2010年中国民航客运量

合集下载

中国民航发展史综述

中国民航发展史综述

中国民航发展史综述发布时间:2021-04-26T11:18:53.63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廖洪平王蔺刘宇[导读]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飞行十分向往,并诞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鼓励人们对飞行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尝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航空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航空事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中国是一个航空古国,早期的航空活动和航空科技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航空器雏形,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

四川成都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廖洪平王蔺刘宇 610039摘要:人类自古以来就对飞行十分向往,并诞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鼓励人们对飞行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尝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航空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虽然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相比,航空事业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中国是一个航空古国,早期的航空活动和航空科技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古代出现的一些航空器雏形,在当时处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中国;民航;发展史引言:航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自有人类以来的飞行梦想和各种飞行尝试。

本文主要讲述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

一、旧中国时期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奥维尔?莱特)制造的以内燃机为动力、装有螺旋桨的飞机“飞行者号”,使人类首次实现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载人飞行,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1911年2月,冯如带着2驾飞机回国,准备在国内生产制造飞机,但由于清政府的消极态度而没有实现。

辛亥革命后,冯如回国出任广东革命政府飞行队队长。

1918年,孙中山任命杨仙逸为总指挥,漳州组成飞机队。

1919年1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开始建立“筹办航空事宜处”,购买了6驾汉德利·佩季商用·飞机和2驾爱弗罗504K教练机。

3月,“筹办航空事宜处”正式成立。

1919年11月北京政府成立了航空事务处,负责全国航空的一切事物。

我国民航客运量分析

我国民航客运量分析

我国民航客运量分析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航空这个交通方式,为合理安排班机数量,估计每年我国民航客运量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利用我国的历年相关数据,运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1978-1993年我国民航客运量y(万人)与国民收入x1(亿元)、消费额x2(亿元)、铁路客运量x3(万人)、民航航线里程x4(万千米)、来华旅游人数x5(万人)的关系。

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和岭回归两种方法建立线性模型,通过相关比较,选出较优的线性回归模型。

一、关键词相关分析回归诊断逐步回归岭回归决定系数二、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由吴诚鸥、秦伟良编著的《近代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教材,气象出版社出版。

见附表1附表一:1978-1993年我国民航客运量的情况表三、数据处理结果及结论分析:1、用SAS软件画出y与x1、x2、x3、x4、x5的散点图如图一所示:图一:从散点图可以看出除铁路客运量外(x3),我国民航客运量(y)与国民收入(x1)、消费额(x2)、民航航线里程(x4)、来华旅游人数(x5)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建立线性模型有意义。

2、相关分析说明国民收入、消费额、民航航线里程数、来华旅游人数与我国民航客运量的线性相关关系比较密切,而y与x3的相关系数只有0.2269,说明铁路客运量与我国民航客运量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与散点图的分析相一致。

同时x1与x4、x5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9以上,说明自变量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3、参数估计和复共线性的回归诊断根据参数估计可知x3、x4、x5的参数估计的P值小于0.05,可以拒绝参数为零的原假设即自变量x3、x4、x5对因变量y有显著影响。

而x1、x2的参数估计的从复共线性诊断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vif值分别为1951.54281、1551.73196、3.97007、13.65963、53.63262几乎都大于10,条件系数非别为1.00000、3.84490、11.01827、32.08138、49.82473,大部分大于3,说明自变量之间存在复共线性关系。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民航局党组带领全国民航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为指引,运输生产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共职能稳步推进,圆满完成各项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和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运输航空[2]2010年,民航运输生产实现新突破,标志着中国民航在建设民航强国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

1.运输总周转量[3]2010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38.4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11.38亿吨公里,增长26.1%,其中旅客周转量359.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8.71亿吨公里,增长19.5%;货邮周转量178.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52.67亿吨公里,增长41.7%。

2010年,国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34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48.36亿吨公里,增长16.3%,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1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66亿吨公里,增长29.8%;国际航线完成运输周转量192.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63.02亿吨公里,增长48.5%。

“十一五”期间我国运输总周转量年平均增速15.6%。

2.旅客运输量2010年,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7亿人次,增长16.1%。

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2.4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33亿人次,增长15.1%,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0.0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2亿人次,增长29.9%;国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0.1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05亿人次,增长31.1%。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客运输量年平均增速14.1%。

3.货邮运输量2010年,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563.0万吨,比上年增加117.5万吨,增长26.4%。

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70.4万吨,比上年增加51.0万吨,增长16.0%,其中港澳台航线完成21.7万吨,比上年增加5.8万吨,增长36.2%;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92.6万吨,比上年增加66.5万吨,增长52.8%。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I5 .
1 O .
O. 5
20 7 0
20 08
20 09
图 2:2 0 ~ 2 0 年 民 航 旅 客 运 输 量 06 01
《 商)t总2 空 务o9第2 囝 运 2. 9 l 0 期
以上 的运 输机 场 4 个 , 中北 京 、 7 其 上 海 和 广州 三 大 城 市机 场 货 邮吞 吐 量
21 0 0年 , 内航线 完 成 运输 周转 国
量 3 5 8亿 吨 公 里 , 比 上 年 增 加 4. 4
4 .6亿 吨 公 里 , 长 1 .名, 中 港 83 增 63 其 澳 台航 线 完 成 l .9亿 吨 公 里 , 15 比上
2 6 00 2 7 00 2 8 00 20 09 2 O 0l
年增加 26 亿吨公里 , . 6 增长 2.% 国 98 ;
际航 线 完成 运 输 周 转 量 1 29 9 .7亿 吨 亿 人 次 公里 , 比上 年 增 加 6 .2亿 吨公 里 , 30 增
长 4 .% 85 。
3. O
图 1 0 6 ~2 1 :2 0 0 0年 民航运 输 总周转 量 % ∞ ∞ 坫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 一 五 ” 间 , 国 运输 总 周转 十 期 我
量年 平均 增速 1 .% 6。 5
2. O
2 客运 输量 . 旅 2 1 年 , 行 业完 成 旅客 运 输 量 00 全
26 .8亿 人 次 ,比上 年 增 加 03 .7亿 人 次 , 长 1 . % 国 内航线 完成 旅客 运 增 61 。 输 量 24 .8亿 人 次 , 比上 年 增 加 03 .3 亿 人次 , 增长 1 . % 其 中港 澳 台航 线 1, 5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作者:admin文章来源:民航资源中国网点击数:2014 更新时间:2007-1-26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中国民航客运量的回归模型(1)

中国民航客运量的回归模型(1)

回归分析论文题目:中国民航客运量的回归模型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航一直是交通运输中的一种不可少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对民航客运量做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民航客运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年民航客运量),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相关性、民航客运量一、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研究我国1981年至2010年民航客运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1—2010年民航客运量)如下表1表1.我国民航客运量与影响因素2)研究方法:建立y 与自变量53412,,,,x x x x x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10122334455y=+ββχ+βχ+βχ+βχ+βχ+ε其中 E(ε)=0 var (ε)=2σ3)实证分析:(1)对收集数据作相关分析,用spss 软件计算增广相关矩阵,输出结果如下表2.相关性从相关矩阵看出,y 与1x ,2x ,4x ,5x 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说明所选自变量与y 高度线性相关的,用y 与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是合适的。

y 与3x 的相关系数3y r =0.809,p 值=0,这说明铁路客运量对民航客运量影响较弱。

一般认为铁路客运量与民航客运量之间呈负相关,铁路与民航共同拥有旅客,乘了火车就乘 不了飞机。

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一般外出、旅游乘火车的比较多,而且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越来越普遍,乘坐火车外出的人也越来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x1GDP(万元)x2居民消费(万元) x3铁路客运量(千人)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 Pearson 相关性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1.000 .996 .994 .809 .936 .932 x1GDP (万元) .996 1.000 .995 .820 .929 .922 x2居民消费(万元) .994 .995 1.000 .784 .950 .937 x3铁路客运量(千人) .809 .820 .784 1.000 .597 .622 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936 .929 .950 .597 1.000 .978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932 .922 .937 .622 .978 1.000 Sig. (单侧)y 民航客运总量(万人) . .000 .000 .000 .000 .000 x1GDP (万元) .000 . .000 .000 .000 .000 x2居民消费(万元) .000 .000 . .000 .000 .000 x3铁路客运量(千人) .000 .000 .000 . .000 .000 x4民航航线里程(万公里) .000 .000 .000 .000 . .000 x5来华旅游入境人数(万人).000.000.000.000.000.愈多。

中国民航的过去十年与未来十年

中国民航的过去十年与未来十年
我国民航的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
盖安德(北京)公司 王献平 (原载《中国民航 2006 年蓝皮书》)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国家航线网络
民航经营效益 民航社会功能 资源管理 中枢结构 产品体系
IT 系统
支线航空 机场投资与机场集群管理 良性竞争秩序
和谐社会
目录
一、我国民航发展的过去十年与行业管理理念的更新 二、我国民航业新历史时期的基础是完整、科学、稳定的国家航线网络结构 三、我国航空公司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的主要标志:完整的差异化产品体系 四、新历史时期的我国机场业 五、新历史时期需要相应的行业发展引导政策和人才队伍 六、结语
我国东、西部之间航空运量分布不均衡的基本现象,在未来十年中,预期不会有 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这个基本的分布特征,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着力建设和发展北京、 上海和广州三大门户复合枢纽的战略,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科学的。这一重要的措施使得 我国开始拥有国家航线网络结构初步的基本框架,同时使得我们获得了建设以大型枢纽
上世纪末,适应改革开放和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我国民航业以政企分离 为主要标志,开始了从行业生成期向行业成长期的转变。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民航从相对自我封闭的政府性事业,转为逐渐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性行业;同时,与规 模扩张相比,行业主导管理思想,也从不断扩大设施规模,逐渐转变为追求经营成果, 即逐步增强以市场为依据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航空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与成长期 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行业管理的主导理念,也从资产管理逐步开始向资本管理转变,即 国家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划拨为工具,结合行政手段进行政策性的资源分配,扶持基 础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而率先获得相应规模的民航骨干企业和机场,则通过上市、借
4
盖安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