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魅力

合集下载

戏剧中悲剧的意义和价值

戏剧中悲剧的意义和价值

戏剧中悲剧的意义和价值戏剧中的悲剧,哎,真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你想啊,悲剧就像生活中的一杯苦咖啡,刚开始喝的时候,味道真是不太好,但慢慢地,你会发现,那种苦涩中藏着一丝深刻的美。

有人说,悲剧就是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另一面。

看完一出悲剧,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像是被撕扯又被升华,脑子里开始琢磨人生的意义。

那种情感,不是每天都能体验的,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那么快,大家都忙着追求快乐,谁还会停下来想一想人生呢?在古希腊,悲剧可是个大热门啊!每年都有各种戏剧节,观众们坐在剧场里,等着那些伟大的故事把他们带到另一个世界。

你看,像《俄狄浦斯王》这样的作品,真是经典中的经典,讲的是命运的无情,主角虽然聪明绝顶,却依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哎,这种命运的无奈,让人不得不思考,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或许就是在这种挣扎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吧。

再说说莎士比亚的悲剧,真的是写得让人拍案叫绝。

你想啊,《哈姆雷特》那种“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思考,谁能不被触动呢?哈姆雷特那个角色,内心的冲突简直像过山车,一会儿想报仇,一会儿又纠结。

这样的故事,不就是在揭示人类内心深处那些隐秘的角落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可能有时候看着看着,心里会想:“我是不是也跟他一样,面对选择的时候迷茫不已?”这种共鸣,让悲剧不再遥远,而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说实话,悲剧的魅力就是能让我们在笑中流泪,泪中带笑。

虽然故事里的角色常常遭遇不幸,但他们的经历让我们反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每一次看悲剧,仿佛都在跟自己对话。

哎,难道这就是悲剧的意义吗?让我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挫折中寻找希望。

生活中,谁没有经历过一些波折呢?大家都是在悲与欢的交替中走过来的。

你有没有发现,许多成功的人都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悲剧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是一种启示。

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力量,像是被打磨得更为光滑的石头,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中坚定前行。

论古希腊悲剧的魅力

论古希腊悲剧的魅力

论古希腊悲剧的魅力作者:王向华周士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从剧本的结构、人物命运等方面,论述了古希腊悲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魅力作者简介:王向华(1975-)女,汉,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

周士敏(1981-)女,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K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70-02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

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悲剧诗人,上演了多部悲剧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

埃斯库罗斯最杰出的作品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古希腊悲剧最大的贡献是在表演中引入了第二个演员,改变了过去古希腊戏剧中只有一个演员和歌队共同演出的传统模式,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戏剧道白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条件。

但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人物形象过于高大,性格也很理想化,缺少变化,不够丰满。

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有《特洛伊妇女》、《美狄亚》。

《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

但欧里庇得斯只着力于刻画人物内心的冲突,不大注意戏剧结构,因此,他的剧作布局显得较为松散。

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以《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为杰出。

索福克勒斯塑造的悲剧人物丰富多彩,戏剧结构趋于完善。

他创作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标志着希腊悲剧已经进入一个成熟阶段,亚里士多德曾给予它很高的评价,称它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下面,我将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从剧本的结构、人物命运等方面,浅谈古希腊悲剧的魅力所在。

一、从剧本的结构论古希腊悲剧的魅力所在。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构非常复杂,紧凑,完美,波澜起伏,却不给人以杂乱之感,布局巧妙,针线细腻,而不露斧凿之痕,在古代被称为戏剧中的典范。

悲剧震撼人心的魅力

悲剧震撼人心的魅力

进一步的研究以小组为单 位展开
自由结合成小组。建议每六人一组, 并在小组内推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可 以为自己小组命名。
从以下问题开始研究
⑴你认为成为经典有什么标准?什么样的作品才 能称为经典爱情故事? ⑵小组内可分工查找古今中外名著中的爱情,然 后讨论,找出典型的几部,作为研究对象。 ⑶比较找出这些作品的共同处。 注意:如果上课时间不够,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资料收集并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整理所收集的 资料。各小组要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存放资料, 统一命名为“经典比较”,达到资源共享。
附:学生网站范例
专题网站的评价要求
网站研究课题明确,能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围绕古今 中外的爱情故事,准确的搜集资料,资料丰富,并完 整地注明资料出处。 能从自己对悲剧的认识角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的 研究、分析和整理。 网站包含对经典爱情故事的比较、对时代和社会对个 人命运的影响的综合分析、对悲剧的艺术魅力的分析 等内容。 网站中有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并能从客观的角度 来认识爱情,体验人生。
黄金书屋
祝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取得丰硕的成果!
制作演示文稿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讨论 的结果,经过分析、归类和整理,制作成多 媒体演示文稿。
附:学生演示文稿范例 学生演示文稿范例
演示文稿的评价要求
能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围绕古今中外的爱情 故事,准确的搜集资料,并完整地注明资料出 处。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能从自己对悲剧的认识角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 认真的研究、分析和整理。 演示文稿包含对经典爱情故事的比较、对时代 和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的综合分析、对悲剧 的艺术魅力的分析等内容。 演示文稿中有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 详见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详见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关于悲剧的作文

关于悲剧的作文

关于悲剧的作文悲剧,是指在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中所描绘的一种悲伤、悲惨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命运。

悲剧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悲剧作品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对生活、命运、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因此,悲剧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悲惨描写,来反映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

在悲剧作品中,人物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这种悲惨的结局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感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

悲剧作品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

悲剧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悲剧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引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道德的反思。

同时,悲剧作品也能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引起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反思。

因此,悲剧作品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悲剧作品的魅力还在于其对生命的肯定和对人性的关怀。

悲剧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伟大和生命的意义,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悲剧作品所呈现的悲惨命运和悲伤情节,往往能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性的尊重,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本质。

总之,悲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其魅力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以及对生命的肯定和对人性的关怀。

悲剧作品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引起人们对生活、命运、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因此,悲剧作品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对悲剧的认识和看法

对悲剧的认识和看法

对悲剧的认识和看法悲剧,这玩意儿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场暴风雨,有时候来得突然,打得你措手不及。

咱就说,谁的人生还没遇到过点悲剧的事儿呢?就好比走路好好的突然摔了一跤,那叫一个疼啊!可这就是生活,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

你想想,那些经典的悲剧故事,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爱得那么深,最后却没能在一起,多让人揪心啊!这就好像你特别想吃一个蛋糕,都快到嘴边了,“啪嗒”掉地上了,你说气不气人。

但为啥这样的悲剧故事能流传千古呢?还不是因为它们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

悲剧也不是只有坏处呀,它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比如说,你要是一直顺风顺水的,可能就不知道困难是啥滋味,一旦遇到点挫折,就傻眼了。

但要是经历过悲剧,嘿,那你就知道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得随时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有时候悲剧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的不足。

你看那些悲剧中的人物,他们犯的错,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犯?这就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别犯同样的错。

就像考试没考好,这也是一种悲剧吧,但你得从中吸取教训,下次才能考得更好呀!再说说我们看悲剧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会跟着主人公一起伤心难过?这就是悲剧的魅力啊,它能让我们感同身受,体验到各种复杂的情感。

这可比那些平平淡淡的故事有意思多了吧!而且,悲剧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呢!经历过痛苦和挫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了。

就好像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花朵,会开得更加艳丽。

你遇到过困难,解决了,下次再遇到,你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其实生活中的悲剧也没那么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它。

别一遇到悲剧就觉得天塌了,要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就像歌里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咱得乐观面对,把悲剧当成是生活给我们的一次考验,通过了,我们就能变得更好。

所以啊,悲剧并不可怕,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成长的助力。

让我们坦然面对悲剧,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爱情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审美情感、美学意蕴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这一文学题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通常以抒情为主导,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复杂情感。

这些情感类型包括爱慕、思念、忠贞、怨恨、痛苦等,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表现出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则表达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和遗憾。

这些情感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现,有的则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表现。

这些情感既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也有激情、执着的一面,充分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些情感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如真诚、美好、感人心魄等,使读者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经典之作。

在文学方面,这些作品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悲伤,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复杂情感和追求。

同时,它们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合理现象,如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等,为后人提供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哲学方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的爱情悲剧中蕴含着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极尽荣华富贵中却深感人生的虚无和幻灭,体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而《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在面临爱情与道德的抉择时,勇敢地选择了爱情,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道德、命运的深入思考。

悲剧的魅力——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之悲剧性比较

悲剧的魅力——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之悲剧性比较

关键词:关汉卿;莎士比亚 ;悲剧;魅力
正文: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人物身上美的东西被毁灭,必然引起读者的痛感①。是的,读悲剧就如看着一片美丽的花还逐渐凋谢枯萎;就如看着一座繁华的城堡刹那间被毒藤枯草蔓延开来;就如一座翠绿的青山在你眼前消失,化为沙漠。悲剧令人痛不欲生,却又让人舍不得放下它。
而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③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深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当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时,莎士比亚则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各自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虽然他们天各一方,但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他们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无论历史剧、生活剧、爱情剧,还是社会问题剧,都有着令人感叹的艺术一致性。然而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也有不同,关的悲剧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因此也就没有莎剧对人类心理品质的探讨和表现出的巨大震撼力。本文从二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思想等方面入手,思考并剖析二人在创作悲剧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如何体现这种悲剧性质,指出了这种悲剧性的现实意义。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和演出,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其中,他的悲剧作品尤为著名,如《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等。

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首先,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塑造的角色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思考的复杂人物,他的内心世界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犹豫、痛苦和愤怒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同样,《麦克白》中的麦克白是一个野心勃勃、内心挣扎的形象,他的堕落和疯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丰满和立体性使得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更加生动和感人。

其次,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还在于其复杂的情节。

他的悲剧作品往往涉及到权力、爱情、背叛等多个主题,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

例如,《奥赛罗》中的情节就充满了欺骗、嫉妒和背叛。

奥赛罗被自己最亲近的人背叛,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种复杂的情节安排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推测,增加了观剧的乐趣和挑战。

最后,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还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他的悲剧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更是通过这些故事来探讨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

例如,《哈姆雷特》中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麦克白》中的权力与道德的冲突等,都是莎士比亚对人类存在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悲剧的形式,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莎士比亚悲剧的魅力在于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思想的探索。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这正是其魅力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魅力——论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戏剧之悲剧性比较
摘要: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各自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虽然他们天各一方,但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有代表性,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

无论历史剧、生活剧、爱情剧,还是社会问题剧,都有着令人感叹的艺术一致性。

然而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也有不同,关的悲剧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因此也就没有莎剧对人类心理品质的探讨和表现出的巨大震撼力。

本文从二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思想等方面入手,思考并剖析二人在创作悲剧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如何体现这种悲剧性质,指出了这种悲剧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关汉卿;莎士比亚;悲剧;魅力
正文: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人物身上美的东西被毁灭,必然引起读者的痛感①。

是的,读悲剧就如看着一片美丽的花还逐渐凋谢枯萎;就如看着一座繁华的城堡刹那间被毒藤枯草蔓延开来;就如一座翠绿的青山在你眼前消失,化为沙漠。

悲剧令人痛不欲生,却又让人舍不得放下它。

悲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它让人们感动后,心痛后学会思考,学会细细地品尝生活中的琐碎、冗长、乏味,并带给我们生活的智慧。

而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悲剧美丽更是迷人,让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

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悲剧还散发着它们所特有的馨香。

一、交接的时代,坎坷的人生,悲剧的诞生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

他比莎士比亚要早300年,一生写剧67个,比莎士比亚多30个。

关汉卿交游甚广,与书会才人、青楼艺伎均有交往,时相切磋,同时他又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的戏剧创作大有裨益。

作为在金元易代之际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不屑于出来做官,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勾栏,这既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②,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

在杂剧创作中寄寓平生,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愤郁。

他还亲自参与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获得了丰富的舞台体验,也透露出强烈的平民意识,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行本色。

而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

他出生于商人家庭,少年时就读于当地文法学校,爱好戏剧、诗歌,后因家道中落而辍学,20岁赴伦敦谋生,在剧院打过杂差、当过马夫。

1590年,他成为雇用演员,开始舞台和戏剧创作生涯,后成为剧团股东,巡回演出。

③其间结识了一些青年贵族和大学生,深受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当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折时期,当时中世
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时,莎士比亚则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

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既因为最早出现而走在前列,又因为作品的众多、编剧技巧的高绝、舞台成就的卓越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

特别是关汉卿剧作的内容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贯注着强烈的时代激情,因而成为元杂剧中具有震撼力的黄钟大吕。

而莎士比亚是倡导人文主义的先锋,他提倡以人为本,人是万物之灵,可以掌控一切,然而他悲剧中的人物却无法逃避现实社会的矛盾,在与丑恶的斗争中死亡。

莎士比亚是崇尚人类的,但在他的笔下,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矛盾中却显得如此渺小。

似乎无论如何挣扎最终还是会坠落在死亡的黑暗中。

当然人物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二、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折射,魅力的传世
关汉卿一生创作了众多的杂剧作品,着名的有《单刀会》、《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

关汉卿的作品是比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的。

民族意识的强烈抗争,对低下社会地位的反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于当时政体的“离异意识”,使关汉卿对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合作的乖张态度。

翻开关汉卿的剧作,我们发现,讥议社会、抨击时政、“犯上恶言”的篇目比比皆是。

关汉卿的杂剧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

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

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这种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他的创作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杂剧的正面人物身上,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明显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赵盼儿、谭记儿在制服敌人过程中所表现的机智,是当时人民群众斗争智慧的集中和合理的夸张。

《单刀会》中的关羽豪气四溢,也是个被作者理想化了的英雄。

特别是《窦娥冤》的第三折,通过浪漫主义的情节,把窦娥的反抗精神写得那么惊天动地,而代表当时皇家执法的监斩官,相形之下是那么渺小。

像窦娥这样一个贞孝两全、竭力信仰和维护传统伦理道德的虔诚信徒与忠实良民,本来是应该得到统治者表彰和嘉奖的,然而她却遭到了无情的毁灭。

这个社会不仅毁灭它的反叛者,而且还将魔掌伸向了它的顺民。

想做奴隶而不得!关汉卿惜窦娥这一形象,向元代社会的黑暗发出了控诉。

就这样,作者通过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对受迫害的人民寄予热情和希望,对迫害人民的人表现了无比的藐视。


而莎士比亚的留下作品中最着名的便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在这些剧作中,莎士比亚看到了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抨击资本主义利益原则的邪恶性质,展现出阶级压迫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

⑤但他把社会斗争归结于抽象的善恶好坏的道德问题,仅仅看到思想的力量,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人民大众,因此在冷酷的、充满罪恶的社会面前,单枪匹马的个人主义英雄往往被碰得头破血流,悲观、茫然、幻灭,陷入不可解脱的内心矛盾与悲剧结局。

在悲剧终场时,没有一个主
人公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至后人把莎剧结束的第五幕称之为“死床”。

但玉石俱焚的可怕结局,又表明了剧作家对人类世界的希望:杰出之士死了,为个人利益使尽花招的野心家也难逃死亡的命运,但正义却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正义和美德百世流芳,邪恶却为人唾弃,遗臭万年,重整河山仍期待着后来的英雄。

其尖锐的批判锋芒,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对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使莎士比亚的悲剧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戏剧史上的丰碑。

由于其悲剧的主要内容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心深处的冲突,更被称做“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典范。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破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增,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

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

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

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

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从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

⑥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哈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

它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早在12世纪就流传着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英法两国的剧作家都据其情节写过中世纪的血亲复仇为中心的剧本。

1601年,莎士比亚将其改编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激烈矛盾冲突的杰出悲剧,使这一复仇故事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综观其他作品的比较,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也有不同。

关的悲剧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因此也就没有莎剧对人类心理品质的探讨和表现出的巨大震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