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干制与复水

合集下载

工艺⑤-果蔬干制

工艺⑤-果蔬干制

果蔬干制1果品蔬菜干燥的基本理论1.1果品蔬菜中的水分形式1.1.1化学结合水1.1.2吸附结合水1.1.3毛细管水1.2果蔬干燥过程的特性(理解即可)果蔬的干燥过程,亦即湿热传递过程。

在干燥过程中,排除的是果蔬组织中的游离水和部分结合水。

水分蒸发不是无限的,干制的终点是水分内外平衡。

1.2.1干燥特性干燥开始,水分外扩散,导致水分的内扩散。

干制过程中水分内扩散与外扩散是否协调,影响到干燥的效果。

如果外扩散的速度大大超过内扩散,引起原料“结壳”,而物料内部水分尚没有完全排出,造成假干燥状态,同时由于内部水蒸汽压力大,可能引起较软部分的组织开裂。

干燥速度系指单位时间内绝对水分含量降低的百分数。

1.2.2平衡水分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物料的含水量与周围环境的湿度达到平衡,这时物料的含水量叫做平衡水分。

1.3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1.3.1干燥的环境条件●干燥温度:温差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度增大。

若空气为加热介质,则温度就降为次要因素。

在干制时,一般采用高温是有限度的,原因有三:①柔软汁多的原料会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组织破裂;②高温低湿易发生结壳现象;③高温易引起糖的焦化。

●空气流速:加速空气流速,不仅因热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汽量将高于冷空气而吸收较多的蒸发水分,还能及时将聚集在物料表面附近的饱和湿空气带走,以免阻止物料内部水分的进一步蒸发,同时还因和物料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而显著地加速物料中水的蒸发。

因此,空气流速越快,食品干燥速度也越快。

●干燥空气湿度: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空气越干燥,食品脱水干燥速度就越快。

1.3.2物料的性质与状态●原料种类:不同的果蔬种类,组织结构、理化性质不同,其干燥速度也有差别。

糖含量高、水分含量高的干燥较慢●物料状态:物料表面积、比表面积都会影响其导湿过程。

●原料处理:熏硫和烫漂可以降低细胞持水力,利于水分蒸发。

●原料的装载量:原料在烘盘上的装载量会影响到温度的升高、干燥室的空气湿度、空气的流动速度等等,因而影响到物料水分的蒸发。

果蔬的干制

果蔬的干制

第二章果蔬的干制干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甘肃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果蔬干制是指脱出一定水分,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同时保持果蔬原来风味的果蔬加工方法。

制品是果干或菜干。

它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 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 干制品水分含量少,有良好的包装,则保存容易。

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较易运输贮藏。

3. 由于干制技术的提高,干制品质量显著改进,食用又方便。

4. 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

因此,果蔬干制品对于勘测、航海、旅游、军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果品蔬菜干制的基本理论果品蔬菜干制,目的在于将果蔬中的水分减少,而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同时,果蔬中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产品能够长期保存。

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性质及干燥基理(一)果蔬组织内部的水分状态及性质果蔬的含水量很高,一般为70%~90%左右。

果蔬中的水分是以游离水、胶体结合水和化合水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游离水: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果蔬组织中,是充满在毛细管中的水分。

所以也称为毛细管水。

游离水是主要的水分状态,它占果蔬含水量的70%左右,如马铃薯总含水量为81.5%,游离水就占64.0%,结合水仅占17.5%;苹果总含水量为88.7%,其中游离水占64.6%,结合水占24.1%。

游离水的特点是能溶解糖、酸等多种物质,流动性大,借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可以向外或向内迁移,所以干燥时排除的主要是游离水。

果蔬干制实验

果蔬干制实验

果蔬干制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果蔬实验室干制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了解不同前处理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加深对食品干制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与用具1.材料:苹果、苦瓜、胡萝卜;2.辅料:0.5%亚硫酸氢钠、0.2%碳酸氢钠;20%糖液3.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等。

2.2 实验方法2.2.1 原料处理2.2.2 装筛浸泡完毕后迅速将物料捞起放入自来水中冷却,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60~70℃的烘箱中干燥。

2.2.3干燥干燥过程中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物料,并调换筛子的位置;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塑料箱内。

2.2.4成品检测2.2.4.1感观检验对成品颜色,风味,口感方面进行检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2.2.4.2干制品的复水分别称取10g各种蔬菜干制品置于烧杯中,加入定量(300~500 ml)50-60℃的热水,烧杯置于50℃的水浴中,每隔0.5h捞出并在竹筛或漏勺中沥至无水下滴,再用干净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后称重,直至达到恒重为止,记录每次重量。

根据重量变化,做出复水曲线。

3 实验结果3.1 原料及干制品的颜色测定3.1.1 苦瓜色泽的变化将苦瓜条经护色方法处理, 观察苦瓜片经烫漂、冷浸后的色泽、干燥后色泽及常温下储藏期间的颜色变化,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苦瓜干制前后的褐变比较表对图1数据进行分析,样品分别进行了3种处理,经清水处理的样品褐变程度严重,且经干制后褐变有所加深;而经清水热烫处理的样品因样品内酶受热失活,使得褐变程度较单纯清水处理的样品弱;而经0.2%碳酸氢钠液热烫处理的是护色效果最好的,只有轻微的褐变发生。

3.1.2 胡萝卜色泽的变化将胡萝卜经护色方法处理, 观察胡萝卜经烫漂、冷浸后的色泽、干燥后色泽及常温下储藏期间的颜色变化,其结果如下表2所示。

果蔬干制技术

果蔬干制技术

果蔬干制原理
对一些含糖量低,切成薄片的果蔬产品如萝卜片、黄 花菜、苹果等,其内部水分扩散速度较表面水分汽化速度 快,水分在表面的汽化速度对整个干制过程起控制作用, 称为表面汽化控制。这种果蔬内部水分扩散一般较快,只 要提高环境温度,降低湿度,就能加快干制速度。因此, 干制时必须使水分的表面汽化和内部扩散相互衔接,配合 适当,才能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制品的质量。
第一节 果蔬干制原理
一、果蔬中水分的状态 1.果蔬中水分存在的状态 新鲜果蔬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一般果品含水量为 70%~90%;蔬菜为75%~95%(表4-1)。
果蔬干制原理
名称 苹果 葡萄 梨 桃 梅 枣 柿 荔枝 龙眼
无花果 杏
椰子肉 银杏(白果)
表4-1 几种果品蔬菜的水分含量
水分(%) 84.60 87.90 89.30 87.50 91.10 73.40 82.40 84.80 81.40 83.60 85.00 47.00 53.70
果蔬干制原理
AW=P/P0 =ERH/100 式中Aw—水分活度;
P—溶液或食品中的水蒸气分压; P0—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 ERH为平衡相对湿度,即食品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平衡 时,食品上空大气的相对湿度。水分活度是从0~1之间的 数值,纯水的AW=1。水分活度表示水与食品的结合程度, Aw值越小,结合程度越高,脱水越难。水分活度只有在水 未冻结前有意义,此时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与湿度的函数。
①平衡水分。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当果蔬中排出的 水分与吸收的水分相等时,果蔬的含水量称为该干燥条件 下某种果蔬的平衡水分,也可称为平衡湿度或平衡含水量。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干燥介质条件(温度和湿度)不发生 变化,果蔬中所含的平衡水分也将维持不变。因此,平衡 水分也就是在这一干燥条件下,果蔬干燥的极限。

果蔬干制

果蔬干制

果蔬干制:
干燥特性:1)外扩散:给湿过程2)内扩散:导湿过程
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干燥环境条件1)干燥温度2)空气流速3)干燥空气湿度;物料的性质和状态。

回软:又叫均湿或水分平衡,目的是使干制品内外水分均匀一致。

压块:蔬菜脱水干燥后,尽管体积会缩小十几倍,但因其蓬松状态,体积荏苒很大,不利于包装和贮运,还需进行压块处理,干制品压缩后,以及可缩小至原新鲜蔬菜的1/50 或1/70。

复水:脱水蔬菜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水处理,使其恢复到接近新鲜状态包括形状、色泽、质地、风味等,可恢复到原来的体积,但一般不易恢复到原来的重量。

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能力。

是检验其内在质量的严格指标。

果蔬的干制实验

果蔬的干制实验

果蔬的干制实验果蔬的干制一、目的与原理(一)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果蔬实验室干制的基本工艺和操作方法,了解不同前处理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加深对食品干制原理的理解。

(二)果蔬干制的原理果蔬原料经过处理后,在加热的条件下脱水,降低原料的含水量和水分活度,有效地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了制品的保质期。

二、材料用具(一)材料苹果(组织爽脆品种)、香蕉(九成自然熟)、胡萝卜(二)用具洗涤槽或洗涤用塑料筐、不锈钢小刀、不锈钢菜刀、台秤、烘箱、油炸锅等。

三、操作步骤1.原料处理(1)清洗去掉不可食部分。

(2)切分将果蔬切成片状,厚度约为3~4mm,(苹果及胡萝卜不用去皮,厚度应均匀一致,否则会影响脱水速度,导致同样条件下脱水速度不一致)。

(3)热烫胡萝卜分成两份,一份不热烫,一份在清水煮沸后放入热烫。

(4)酶活性检验用愈创木酚或联苯胺指示溶液+双氧水检查酶的活性,如果有变色,说明没有失活,可适当延长热烫时间,直至无变色现象,记录热烫时间。

热烫结束后捞起原料,立即用自来水冷却,并沥干水分(注:取少量样品,检验酶活,确定热烫时间后,再进行热烫)。

2.干制(1)烘干法:将待干制物料平铺于筛网上,放入干燥箱内,开始干制的温度为70℃,约每隔2h翻动一次物料,并调换筛网在干燥箱内的上下位置。

待物料干制至呈半干状态时,可将干燥温度降至60℃。

干燥时间根据物料感官状态而定。

干燥结束后,去除物料冷却至室温、称重,用保鲜袋装好。

(2)油炸法:一部分用油炸脱水,150℃,5分钟左右。

成品含水量20~30%。

(速度快,口感比烘干法酥脆,但油含量高,不健康)3.干制品复水称取一定重量(10~15g)的果蔬干放入1L烧杯中,加入500mL、50℃的热水,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复水,每隔0.5~1h称取1次重量。

直至重量基本无变化。

四、项目测定1.原料及干制品的颜色测定用色差仪测定原料及干制品的L、a、b值,计算各种样品相对于新鲜原料的E值,以该值表示褐变程度,比较热烫与否、护色与否对成品色泽的影响程度。

果蔬的干制与复水

果蔬的干制与复水

果蔬得干制与复水摘要:果蔬干制食品就是原料脱水后经过加工制成,具有独特得风味与口感。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果蔬干制保藏原理得理解,熟悉实验室得烫漂操作,熟悉一般果蔬得实验室干制方法,探究护色处理对干制果蔬品质得影响、苹果因为含有大量酚类物质,在酚酶得作用下氧化发生褐变,通过护色与不护色进行干燥实验,得到进行抗氧化处理得苹果褐变程度较未处理得苹果样品轻,也保留了较好得风味;苦瓜与小白菜未经烫漂处理与经过处理褐变差别不大、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可以比较不同类型得果蔬得干制、复水得效果以及加工后得感官性状差异,进一步改善干制工艺、关键词:果蔬干制复水护色1 前言食品干制就是指脱出一定水分并尽量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得干燥方法(即将食品原料经过处理,使含水量降低到足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得程度,始终保持低水分在室温下进行贮藏得食品保藏方法)。

食品脱水干制就是一种最古老得食品保藏方法,能使食品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 延长食品得供应季节,平衡产销高峰、食品脱水后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可节省包装、贮藏与运输费用,便于携带,有利于交流各地特产。

干燥时,物料细胞容易遭到破坏 ,使干燥产品复水性能不好,并会引起色泽、组织、风味及营养价值方面得不理想变化、为了阻止或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对干燥前得物料进行热水烫漂处理[1]。

复水后恢复原来状态得程度就是衡量干制品品质得重要指标。

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得程度来衡量。

因此,干制品复水性也就是干制过程中控制干制品品质得重要指标果蔬中应用得护色剂有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柠檬酸;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多用于酒类生产中。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得化学物质,与食品中某些成分作用,使制品呈现良好得色泽,这类物质称为发色剂或呈色剂。

能促使发色得物质称为发色助剂。

最常用得护色剂为L—抗坏血酸(即VC)、L—抗坏血酸钠及烟酰胺(即VPP)等。

烫漂就是蔬菜原料在加工或烹调之前常用得预处理方式。

果蔬经过烫漂,可有效杀死原料表面得微生物,破坏或钝化酶得活性,防止酶促褐变;脱除组织表面或内部空气,减缓蔬菜得氧化变质,降低营养成分损失及蔬菜中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

第四章 果蔬干制

第四章 果蔬干制

干燥率


在干制中,用干燥率表示原料与成品 间的比例关系。 干燥率即生产一份干制品与所需新鲜 原料份数的比例。
几种果蔬的干燥率
名称 干燥率 名称 干燥率
100 m2 S 2 M 1 1 D 100 m1 S1 M 2 1
D——干燥率; m1——原料含水量,%;

苹果
6~8:1
巴梨、荏梨、茄 梨等
河北老爷脸、铁 叭哒、新疆克孜 尔苦曼提等 无核白、秋马奶 子等 白玫瑰、青山、 卵圆等 黄皮、白球等 白蘑菇等
洋葱 蘑菇
二、原料处理





1、拣选与分级 首先剔除霉烂及病虫害的果蔬,其次是畸形、品种不一、 成熟度不一致、破碎或机械损伤的果蔬,然后按果蔬大小、 质量、色泽等进行分级。 2、洗涤 常用软水洗涤。用稀盐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或漂白粉溶 液在常温下浸泡5-6分钟,再用清水洗涤,除去残留的农 药。洗时用流动水,或使果品震动摩擦,提高洗涤效果。 3、去皮、去核、切分 用人工、机械、热力或碱液法去皮。去皮后再去核、去心, 剔除不适宜干制的原料部分。再将大物料切分成适宜的尺 寸。 4、烫漂 即热烫、热处理。
干燥速度的控制
物料的水分外扩散与水分内扩散有时是同时 进行的。一般而言,物料水分的外扩散速度 与内扩散速度是不相等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和薄片状的物料,水 分内部扩散速度往往大于外部扩散速度。这 时水分在表面汽化的速度起控制作用,这种 干燥情况称为表面汽化控制。 对可溶性物质含量高或厚度较大的原料, 内部水分扩散的速度较表面汽化速度小,这 时内部水分的扩散速度起控制作用,这种情 况称为内部扩散控制。
不同果蔬干制的原料要求和适宜干制的品 种差别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蔬的干制与复水摘要:在果蔬脱水干制过程中,探究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及设备对果蔬进行烘干脱水,尽最大可能保持果蔬原有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并且探索果蔬脱水再进行复水,多次复水后是否能达到恢复其原本色、香、味俱佳的效果。

本实验选取苹果及苦瓜为原材料,进行了干制及对其干制后复水实验,探究了干制品的成品率、干燥比、复水比及复水增重率[1],护色工艺以及对干制品的感官评定。

关键词:苹果苦瓜护色成品率干制复水感官评定1.前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潜在的开发能力很大,中国又是多人口国家,蔬菜的消耗量非常大。

种植蔬菜利国利民。

加工脱水蔬菜,工艺流程和生产周期短,密集性劳动项目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可行的。

在丰富的果蔬资源下,为了避免果蔬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变质,为了营运的方便,果蔬的脱水加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干制品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果蔬干制的主要过程是干燥,通常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大类。

人工干燥不受环境因素的制约,是干制加工的发展方向。

蔬菜脱水后其水分含量降至8%左右,水分活度降至0.7左右,使微生物和酶处于不活动状态,产品保质期可能有效地延长。

蔬菜细胞组织脱水后,一些贮藏物质和部分结构物质,如淀粉、糖、蛋白质、果酸以及少量的脂肪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物质,其中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双糖转化成单糖,蛋白质和多肽分解成氨基酸。

原果酸分解成果胶酸。

这一变化可以使蔬菜脱水后风味有所提高,鲜、甜味有所增加,可溶性和不稳定的成分损失大,而不溶性成分、矿物质损失较小[2]。

随着苹果种植业的飞速发展,国内这两年对苹果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力调整,目前我国每年的苹果产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苹果加工业的水平却有待提高,目前的加工转化率尚不足10%,积极发展中国的苹果加工业,延长苹果的产业链增加苹果产品的附加值,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家税收、促进国富民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苦瓜(Momordicachar antiaL.)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又称癞葡萄和锦荔枝,属蔓性1年生蔬菜。

苦瓜营养价值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此外,苦瓜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瓜中所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突变、抗肿瘤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苦瓜和南瓜均为华南地区的代表性瓜类植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我国南菜北运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调节夏秋蔬菜淡季的重要品种。

由于苦瓜具有很高的深加工开发价值,本文就苦瓜的干燥方式和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为其下游加工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目前国内较常见的干燥方式有热泵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远红外干燥技术[3]。

本实验将通过热风干燥技术对苹果与苦瓜进行干燥处理,通过测定感官评定苹果干和苦瓜干与及测得干制品的成品率,干燥比,并对苦瓜干进行复水,测得复水增重率等指标。

2.实验材料2.1 材料:苹果、苦瓜;2.2 辅料:异维生素C钠、柠檬酸钠;2.3 酶活检验指示液:愈创木酚指示液、双氧水。

2.4 用具:不锈钢刀、盆、砧板、竹筛、天平等。

3. 实验方法3.1 水果干制工艺流程苹果: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去芯→切片(→护色)→沥干→干燥→包装→贮藏3.1.1.原料选择苹果要求达到加工成熟度、风味好、无病虫害和机械伤;3.1.2.原料整理苹果清洗、去皮后,先对切成两半,再横切成约8mm厚的半圆片,去芯;3.1.3.护色处理与对照处理用0.3%异维生素C+0.2%柠檬酸配置护色液;护色液的用量为被浸泡的物料量的1.5倍(W/W),要求能浸没全部物料即可,浸泡时间20min,以能浸泡彻底为准。

同时设立一个对照组,苹果用清水浸泡或直接放置。

3.1.4.装筛将护色处理后的物料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60~7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干燥过程中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物料,并调换筛子的位置;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塑料箱内。

3.2 蔬菜干制工艺流程苦瓜:原料选择→清洗→去皮→切分→护色处理→干燥→包装→回软→检测3.2.1.原料选择选择新鲜、无病虫害和机械伤的原料;3.2.2.原料整理苦瓜:斜切成约3cm长、1cm宽的长条状;3.2.3.护色处理100℃清水烫漂,烫漂时间自定。

烫漂时一般以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恰好失活为标准来确定烫漂的时间。

指示剂:①0.3%~0.5%的愈创木酚溶液(用50%的酒精溶解)检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存在与否,可用指示剂和双氧水滴加在烫漂冷却后的原料纵切面上的中心部位,如果变色,说明酶的活性存在,如果不变色,说明酶的活性已经被钝化。

切面中心+双氧水+指示剂①→红酶活存在;如果切面不变色,说明酶的活性已被钝化切面中心+双氧水+指示剂②→蓝先取少量样品烫漂确定烫漂的时间,再根据水量和需要烫漂的样品量多少分批进行烫漂。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样品放入达到温度的水中直至达到要求的烫漂时间,取出样品立即投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待完全冷却后捞出样品,沥干水分,均匀摆放在竹筛中,在70~7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

干燥过程中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物料,并调换筛子的位置;要注意观察物料的干燥状态,至目视及手摸认为达到干燥要求后,取出物料装入保鲜袋、称重、贴标签,放入塑料箱内。

3.3 干制品的检测及数据记录记录原料重、切分后的重量及干制成品的重量并进行相应计算;对不同种类、不同护色处理的样品进行感官品质的比较(从颜色、气味、风味、口感、干燥程度等方面)。

3.4 干制品的复水称取一定量的干制苦瓜,加入50℃的水300g,每隔20min取出沥干称重一次,放回50℃的水保温,重复进行5次,记录经不同复水时间苦瓜的重量。

4. 实验数据记录4.1 原料重量、切分后重量、干制品重量表1原料及前处理与干制品成品率及干燥比的关系原料重g 切分后重g干制品g成品率% 干燥比苦瓜对照240 220 10.1 4.21 21.78烫漂840 760 37.6 4.47 20.21 苹果对照410 320 48.7 11.88 6.57护色550 440 60.3 10.96 7.30备注:以0.2%柠檬酸,0.3%异维C钠溶液作为护色剂,把约8mm厚的半圆片去芯苹果,浸泡时间20min,将护色处理后的物料沥干水分,均匀放置在竹筛上,放在70~75℃的烘箱中,适时翻动,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

同时做空白对照组。

由表1可知,苦瓜的烫漂的组成品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干燥比却低于对照组,经过烫漂后的苦瓜成品率虽然高,干燥度比对照组的苦瓜差,其中的水分含量更高。

苹果护色组成品率低于对照组,其干燥比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水分含量更高,护色后的干燥程度好;由表可得出苹果成品率高于苦瓜,而干燥比低于苦瓜。

表2护色处理对干制苹果品质影响对照护色1(0.2%柠檬酸,0.3%异维C钠) 护色2(0.5%柠檬酸)颜色深黄色带褐色深黄色带褐色(护色效果不明显) 微黄色带点褐色,较白风味浓郁苹果甜味酸甜酸甜,酸味稍重口感稍微有点硬,有嚼劲较软,有嚼劲软,有嚼劲由表2可知,以0.2%柠檬酸,0.3%异维C钠为护色剂的护色效果不是很好,风味也最好;以0.5%柠檬酸为护色的效果是最好的,口感上可能稍微有点酸,但并没有影响真正的水果风味与口感;未进行护色的干制苹果在颜色和口感上都是最差的,但风味是比较好的。

表3护色处理对干制苦瓜品质影响对照热烫颜色深绿色黄绿色风味清新茶叶苦涩味(熟蔬菜味)质感较湿(相对于热烫处理)较干、脆备注:将新鲜苦瓜切片放在沸水中烫漂到没有过氧化氢酶活性,取出样品立即投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待完全冷却后捞出样品,沥干水分,均匀摆放在竹筛中,在70~7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符合要求,同时做空白对照。

热烫漂后的苦瓜与没有烫漂的苦瓜组对比,经热烫操作的苦瓜颜色不是很好,褪去一部分,变成黄绿色,并且风味不是很好,因为经过热水处理,含有一部分熟蔬菜味道,但风味物质保留得也较好;没有对照组的深绿色的苦瓜的颜色好,在质感方面热烫后的苦瓜比较干脆,更胜一筹。

表4苦瓜复水0min 20min 40min 60min 80min 100min 对照g 10.0 39.2 49.2 56.2 60.3 64.3烫漂g 10.0 42.9 53.2 61.8 68.4 75.0 由表可知,烫漂后的苦瓜复水速度较好较快。

4.结果与分析4.1 护色处理对干制苹果质量的影响。

食品干制后会因所含色素物质如类胡萝I-素、花青素、肌红素、叶绿素等的变化而出现各种颜色的变化,比如变黄、变褐、变黑等。

其中最常见的变色是褐变。

非酶褐变将引起干制品的有效赖氨酸量降低,影响蛋白质和脂质在体内和体外的消化率,从而降低其生物学价值【4】。

护色剂处理后的苹果成品率较低,干燥程度比较好,护色剂有一定的浓度,苹果的汁液会因为浓度差可能会流出,造成某些苹果成分的损失;有护色剂处理过的苹果护色效果较空白对照组好,是因为酶促褐变是在有氧条件下,由于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邻位的酚氧化为醌,醌很快聚合成为褐色素而引起组织褐变。

护色剂制造了酸性环境,并且Vc护色剂是强还原剂,降低了氧气对苹果的氧化。

护色剂中的Vc是强还原剂,能一定程度降低氧气对苹果的氧化作用。

因此外,柠檬酸也为有机酸,对pH的降低也能起作用,因而也能抑制多酚氧化酶从而抑制酶促褐变,达到比较好的护色作用[4]。

4.2 食品的表面积对果蔬干燥的影响由于传热介质与食品的换热量及食品水分的蒸发量均与食品的表面积成正比。

为了加速湿热交换,提高干燥效率,通常把被干燥物料分割成薄片、小块或粉碎后再进行干燥。

这不仅可以增加食品与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而且缩短了热与质的传递距离,为物料内水分外逸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从而加速了水分的扩散与蒸发,缩短了干燥时间[5]。

可见,食品的表面积越大,干燥的速度就越快,干燥效率越高。

因此提高脱水速度,可以通过减低料层厚度的办法来实现。

4.3 苦瓜的复水重量和复水时间的关系图1 苦瓜干制品的复水曲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热烫处理的苦瓜成品率较高,其复水速率也比空白对照组高。

这是因为热烫可以破坏果蔬的氧化酶系统。

氧化酶在73.5℃下,过氧化酶在90~100℃下处理5min即失去活性。

可防止因酶的氧化而产生褐变以及维生素c的进一步氧化。

同时热烫可使细胞内的原生质发生凝固、失水而和细胞壁分离,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大,促使细胞组织内的水分蒸发、加快干燥速度。

经过热烫处理后的干制品,在加水复原时也容易重新吸收水分[6]。

综上讨论,苹果护色之后颜色比对照组优胜,其风味保留了原本的苹果味但同时也加入了酸性物质,使干制品偏酸,但其口感较好;苦瓜经过热烫烘干后取得更好的复水效果,还有保留较好的蔬菜风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