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浅析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浅析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小议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班级:572班学号:姓名:XXX)内容提要:现代汉语规范化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有了这个统一标准,语言所负载传达的信息才能被人们所共同认识,反之,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相互交际就会发生困难。
关键词: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规范标准正文: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问题是1955年正式提出来的,到现在已经58年了,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一例外地都遵守着一定的规矩,自然之道、人类社会之道已不言自明,我们的语言学领域当然也有自己的规矩。
但与其他领域相比,语言学领域的规矩似乎最复杂、问题最多,于是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也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汉语规范如果不推广普通话,书面语不规范化,那么必将给社会的信息化设下种种障碍。
规范化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建设的发展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现代汉语规范标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1)五六十代,颁布了以下几项有重大影响的法规和规范:全国人大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使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有了现代化的拼写、注音工具,使汉语的罗马字母转写有了国际认叫的标准;国务院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批准发表了《简化字总表》,使汉字更加便于研究与应用;XXX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第批异体字整理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等。
(2)80年代以来,先后制定了系列语言文字及其在方方而而运用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信息处理用GB.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GB.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GB.1字符集汉字字序规范》《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第批异形词整理表》《GB .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等。
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与规范

属忽视语境的提示作用。不恰当的强 调“精确”。
第28页/共41页
5、哪些是被规范的对象?
• (1)误解误用词语 • 今天的气候相当不错。 • 废除——着重指取消、废止,对象常是不合
第18页/共41页
负增长
有人批评“负增长”为语言的“垃圾 和杂质”:“明明是‘下降’,偏要说成 是‘负增长’,其实是在利用‘增长’的 肯定效果转移人们对‘下降’事实的正视 ,犹如秃顶讳‘秃’,称‘稀毛’便要舒 服些一样。这种现象其实是我们头脑中残 存的‘左’的思想残余在作祟。”并提出 “应当从我们的词汇中清除掉”此类的词 汇“垃圾和杂质”。
此类词语的规范途径:正确理解和使用。
第30页/共41页
(2)狭义异形词
• 即:语音完全相同、语义完全相同、文字形式不同的词,属同一个词的不 同变体。
• 马虎——马糊 • 黑糊糊——黑乎乎——黑忽忽 • 笑眯眯——笑迷迷——笑咪咪 • 原配——元配 • 日元——日圆
第31页/共41页
此类词的规范途径:
江的总称。 • 【河】古书里的“河”都专指“黄河”,跟“江”一样,现在“河”也泛
指一般的河。 • 【醒】最早的时候专指“喝醉酒以后”醒过来,后来,“醒”可以指所有
的睁开眼睛醒来的情况。如早上“睡醒”,昏迷过去以后“苏醒”,从梦 中“惊醒”等。
第4页/共41页
• 缩小:词的某一个意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范围变小 。 • 【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如“金、木、水、火、土”。现专指黄金,如
第29页/共41页
n 他们用革命暴力打碎了国家机器,解除/ 破除了资本主义制度。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与语言规范化趋势

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与语言规范化趋势现代汉语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语言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的语法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以及语言规范化的趋势。
一、语法变化1. 词序的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词序的变化是一种显著的语法变化。
传统的汉语词序为主、谓、宾的顺序,但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常常出现在动词之前,这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例如,“我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可以变为“我昨天一部电影看了”。
2. 动词时态的变化现代汉语中,动词时态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时态词,而现代汉语中引入了一些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词语,如“了”、“在”、“将要”等。
这些词语的引入丰富了汉语的时态表达能力。
3. 语气的变化现代汉语中,语气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汉语语气经常通过语法结构来体现,如通过动词的重复、疑问词语的加入等。
而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多地使用助词和语气词来表达语气,如“吗”、“呢”、“啊”等。
这种变化使得汉语更加灵活自由。
二、语言规范化趋势1. 规范化的语法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对语法的规范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对语法错误的容忍度降低,更加注重语法的正确使用。
在教育和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对正确的语法用法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
这种趋势对于维护和规范汉语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规范化的词汇与语法一样,对词汇的规范化也是现代汉语中的趋势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科技名词、行业名词和流行词汇涌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对这些新词汇的统一和规范。
这有助于提高汉语的表达能力和传播效果。
3. 规范化的语用在现代汉语中,语用的规范化也变得愈发重要。
人们对语境和交际情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礼貌用语和得体表达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这种规范化趋势使得汉语的使用更符合社会礼仪和交际规范。
总之,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变化和语言规范化趋势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通过对词序、动词时态和语气的变化,以及对语法、词汇和语用的规范化,现代汉语得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和表达需求。
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与规范

系统性
词汇的演变是系统性的,新词的产生 和旧词的消亡都会对整个词汇系统产
生影响。
不平衡性
不同领域的词汇演变速度和程度不同, 有些词汇变化较快,有些则比较稳定。
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方言和习惯用语也会影响 词汇的演变,表现出地域性的特点。
02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必要性
语言交流的准确性
规范化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交流的准确性, 减少歧义和误解。
网络语言中存在一些不准确、不严谨的表 达方式,可能误导信息的传播和理解。
网络语言的规范与引导
倡导规范使用
应倡导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现象。
强化文化传承
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引导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建立网络语言规范
应建立网络语言规范,明确网络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表达方式。
口语化
网络语言通常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达, 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传统语言的淡化
语言规范的问题
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一些传统语言的用法 和表达逐渐被淡化或遗忘。
网络语言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语言现象, 如错别字、语法错误等,对语言规范造成 一定影响。
文化传承的挑战
信息传播的误导
网络语言的流行对传统文化和语言表达方 式带来一定冲击,对文化传承造成一定影 响。
03
02
媒体传播
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对新词的 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书面传播
书籍、杂志等印刷品对新词的传播 也有一定影响。
04
新词的规范与引导
语言规范
对新词进行规范,确保其符合汉语语法和表 达习惯。
社会共识
通过广泛讨论和协商,形成对新词的社会共 识。
词汇发展及规范

对方言词的吸收和规范应坚持 必要性原则。如果现代汉语词汇 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就没有必要 再从方言中吸收同样意思的词。 例如表示“今天”意义的“今儿 个、今朝”等方言说法,就没有 必要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来。
•
对方言词的吸收还应该坚持 普遍性原则。在北方方言区内,“ 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 、旱虫”等说法并存,从普遍性看 ,应该选用“蚜虫”。
•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陶铸《松树的风格 》)
•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2.不随意改变原型。成语具有结 构的凝固性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或增减其构成成分。例如“胸有成竹” 不能说作“胸有毛竹”,“老马识途”不 能讲成“老马识路”,“画蛇添足”不能 变为“画蛇添脚”,“吐故纳新”不能改 作“吐旧纳新”,等等。
•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 增强修辞效果,成语也可以活用。例如 :
•
2.统一书写形式。采用通 用式,淘汰其它形式。如用“托 拉斯”不用“托拉思”,用“迪 斯科”不用“的士高”,用“巧 克力”不用“朱古力”,用“高 尔基”不用“戈里基”,用“ 尼龙 ”不用“呢隆”,等等。
•
3.尽量采用意译词。除了人 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 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 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 采用意译,以贴近本民族具象造 词的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 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电话”不用“德律风”, 用“科学”不用“赛因斯”,用 “民主”不用“德谟克拉西”, 等等。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一、词汇进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的,这种动态运动既包含共时的使用中的变化,也包含历时的进展中的变化。
在语言的动态运动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
语言的进展演变,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与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与制约。
词汇的进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进展促成词汇的进展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进展的影响,词汇的进展更是如此,社会的任何变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在词汇的变化中映射出来。
甚至能够说,一个时期的词汇往往能够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
1.社会制度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进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与变革是不一致历史阶段的重要变化。
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各类新事物的产生,每一种旧制度的消亡,也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失,这些变化就带来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映。
比如“奴隶”、“奴隶主”、“皇帝”、“嫔妃”、“佃户”、“姨太太”、“资本家”、“工会”、“党委”、“特区”、“独联体”、“联合国”等,这些在不一致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事物名称的兴衰存亡,是社会制度变革在词汇中的反映。
2. 生产力进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进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新词。
比如“印刷”、“火药”、“汽船”、“钱庄”、“车间”、“火车”、“信用卡”、“电焊”、“按揭”、“VCD”、“克隆”、“因特网”等。
这些词都是在当时的生产力进展水平下,应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新事物的出现,也就没有这些词的出现。
3. 社会交流的推动所谓的“社会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操不一致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如操汉语的汉民族与操外语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外来词;一种是使用同一种共同语的社会中不一致方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导致了对各类方言词与行业语的汲取。
新中国汉语规范化与《现代汉语词典》

新中国汉语规范化与《现代汉语词典》杜翔摘要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催生了《现代汉语词典》。
文章基于相关史料,梳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的内容和进程,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如何呈现语言规范,并探讨了语言规范和辞书规范的正确关系。
关键词新中国汉语规范化语言规范现代汉语词典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的总任务是建设新国家。
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尤其是广大劳动群众的文化水平是当时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与文化教育相关的语言文字工作三大任一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随之开展。
1950年6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把加强汉语规范化列为研究所这一时期的重要工作,而1960年面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及后续版本是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成果。
笔者查阅整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研究所档案和《现汉》编写相关资料,汇集为《〈现代汉语词典〉早期文献》一书,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文以新中国汉语规范化与《现汉》工作为主线梳理相关史料,谨以此纪念语言研究所成立70周年和《现汉》试印本面世60周年。
一、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催生《现汉》新中国成立以后,迫切需要编纂一部规范化的、以普通话为主体的汉语词典。
读者刘永平(1953)曾给《中国语文》副总编辑林汉达写信反映:“在学文化高潮中常常感到字典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字典是着重单音节词的解释的,对于多音节词往往是任意割裂开来解释的。
另有一种情形,在查字典之后对于多音节词的体会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概念。
”刘永平的意见,实际上反映了广大群众对以“词”为收录单位的新型汉语词典的需求与渴望。
学界通常认为,《现汉》是为落实1956年2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而编写的。
其实,早在1953年,语言研究所就已经把辞书编纂及其组织领导工作列入该年度工作计划,其中“六、编译工作”第4项的原文如下:联系有关机构组织字典辞书的编辑工作。
人民大众迫切地需要一部实用而正确的字典。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要点32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要点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情况在内地跟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反映最为突出。 例如:
麦克风/咪高峰(香港) 马达/摩打(香港) 盎司/安士(香港) 做秀(台湾)/做骚 (香港) 新西兰/纽西兰(台湾)
►大量的不同字形的外来词的存在既不利于学习,也 不利于信息化的处理。可以先做一些调查研究的工 作,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处理。
新词新语的产生是语言发展的积极因素,新词新语新 用法也对语言规范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判断新词新语新用法是否符合规范,主要依据以下两大 原则:
(一)交际需要的原则 1.表义的需要 判断一个词语是否符合规范化的要求,首先要看是否满足
表义的需要。 微波炉、扫描仪、磁悬浮 等离子电视、数码相机
2.经济的需要 社会交际要求语言日趋精确细密,但在交际中,出于省 时省力的需要,人们又要求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语言尽量 简洁明了,于是大量用简缩造成的新词就产生了。比如:
狡奸(狡猾奸诈) 疏薄(稀疏且薄) 生救(生产自救
2、简缩词 短语,特别是一些常用短语,由于语言的精简原则,常 常会简缩,而且重要是按照双音节化来简缩,有相当一部分 已经“词化”。例如:
(1)衣架(衣服架子) 扫盲(扫除文盲) (2)调研(调查研究) 环保(环境保护) (3)家电(家用电器) 超市(超级市场)
彩电、挖潜、集资、研制、调研
在确定一个简缩形式是新词还是生造词,或者说看一 个语言片段是否有必要简缩成词时,必须考虑两点:
第一,使用频率。使用频率与词语长度成反比。使用 频率越大,词语长度要越短。这是语言发展经济原则的一条 很重要的规律。使用频率越高的词语,人们越要求其简短。
第二,凝固程度。凝固程度与简缩可能性成正比。 词语之间的凝固程度越高,它简缩成词的可能性就越 大。如果几个词语经常组合在一起使用,甚至已经成 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那么它就非常有可能简缩成 一个词。
3、误用词
词语本身没有什么错误,只是由于对词义、词的色彩义 不太理解,或受到词形或字音的影响而误用,造成搭配不 当。例如:
母亲年轻时有一头丰满的黑发,面容清秀,心灵手巧。 世界强队秣马厉兵觊觎桂冠。
三、词语的发展与规范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 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语言发 展的历史进程中,词汇中的一般词汇对客观现实的各种变化 最为敏感,新事物的出现,原有事物的变化以及旧事物的消 失,都通过一般词汇反映出来。
裁减: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一定的尺寸裁开。 剪裁:①缝制衣服时把衣料安好一定的尺寸剪断 裁开。
②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也有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了。例如: 路线:①从一地到另一地所经过的道路。
②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 或基本准则。
线路:电流、运动物体等所经过的路线。
2、异形等义词。即其中一个语素字形相同,另一个不同的 词。例如:
(1)工夫/功夫 师傅/师父 融化/溶化 统帅/统率 笔画/笔划 本分/本份
(2)人才/人材 制服/制伏 跟斗/跟头 词典/辞典 风韵/风韵 红运/鸿运 红装/红妆 美元/美圆 原配/元配 把势/把式 马虎/马糊 腻味/腻歪 黑糊糊/黑乎乎/黑忽忽 含糊/含胡/含乎/含忽 滴答/嘀嗒/的答 呱呱叫/刮刮叫 气呼呼/气乎乎 红彤彤/红通通
二、词语使用中的问题 词语使用中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生造词 语言中的词汇系统是最具有活力的,在新词产生的过程 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一些“生造词”。
生造词——就是指这些新造出来的词语,既没有表示新 事物或新概念,也没有表达社会变革、社会心理的特殊 效果,而且词义含糊不清,纯粹是个人的一种标新立,例 如:
(1)类词实际上已经有了分工,因此,两种词形都可以保 留下来。例如:
师傅:①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②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
师父:①师傅。 ②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2)类词则需要进行鉴别、取舍,其原则主要有三条: 从俗:
选择“思维”、“保姆”、“按语”、“悲痛” 舍弃“思惟”、“保母”、“案语”、“悲恸” 从简: 选择“人才”、“暗淡”、“恶梦”、“舢板” 舍弃“人材”、“黯淡”、“噩梦”、“舢舨” 词义明确: 选择“盯梢”、“吩咐”、“筹码”、“酒盅” 舍弃“钉梢”、“分付”、“筹马”、“酒钟”
(1)类简缩词已经定型,基本上可以当作一个词来用。 (2)类词的组合还比较新鲜,还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原 有短语的形式。 (3)类词则更是近期才出现的,还只是在一定的场合 中使用。
►简缩,要有一定的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词义要明 确,不会引起误解。例如下面的减缩就显然不合适:
越迷(越剧迷) 容色(容貌颜色) 遗物(遗失物品)
同素颠倒词的情况比较复杂,实际上有三种类型:
(1)A形词保留下来了,而B形词则逐渐消亡,已经不 用,或开始从现代汉语使用范围中退出。
(2)A形词和B形词,目前都通行,还很难决定选择哪一 个,放弃哪一个。这就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3)A形词跟B形词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有的除了某 个义项相同之外,又增加了另外一个义项。例如:
3.修辞的需要 交际中要求语言尽可能生动、活泼,或者有意识地回 避一些有刺激性说法,寻求比较委婉的说法,以追求一定的 修辞效果。由此也会造出一批新词来。例如: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1.同素颠倒词,即语素相同但次序相反的词。例如:
(1)蔬菜/菜蔬 士兵/兵士 健康/康健 直率/率直 (2)响声/声响 讲演/演讲 力气/气力 忌妒/妒忌
伤感/感伤 山河/河山 离别/别离 代替/替代 (3)裁剪/剪裁 路线/线路 负担/担负 和平/平和
发挥/挥发 感情/情感 计算/算计 语言/言语
3、异形外源词,这有两种情况:
扩音器/麦克风
太妃/奶糖
维他命/维生素
盘尼西林/青霉素 镭射/激光 幽浮/飞碟
派对/晚会
的士/出租车
现在基本上以意译词占优势,音译词已经或者正在淘 汰。
B、从不同的地区引进,即使都是音译,也可能采用不同 的字形。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