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26 1 0・
广东医学 2 1 年 8 第 3 卷第 1 01 月 2 6期 G a g o gMe i l o r a u . 0 1 V 1 3 , o 6 u ndn d a J u n l g 2 1 , o 2 N .1 c A .
[ ] N N B RG R NM, O SG n rae xrsino i 8 O N L, E G E P WI .Icesdepes f . o m
位 置 、 小及 颅 内 累及 的情 况 , 择 安 全 有 效 的 个性 化 治 疗 方 案 。 手 术 治 疗 时在 保 证 肿 瘤 切 除彻 底 的 前 提 下 , 大 选 应 最 大程 度 地 减 少颅 内组 织 损 伤 , 后 补 充 放 疗 可 减 少肿 瘤 复 发 。 对 血 供 丰 富 、 术 累及 颅 内重 要 结 构 严 重 的后 颅 窝 内
tc o d i n—s e i c p r xd s ,r g l ts a o t t in ln y o h n ro p c f eo i a e e u ae p p o i sg ai g b i c
[ ] C O 6 H I H,K M T N, I S t 1 vrxrsino i co— J I K M ,e a.O eepes f t h n o mo
d xn i u n b e s c n e 『 ] o i n h ma rat a c r J .Ani n e e ,2 0 ,2 tacrR s 0 1 1 c ( B :2 8 2 9 . 3 ) 0 5— 0 0
dpnet ppoi[] o C ne e ,03 19 : 8 69 ee dn aot sJ .M l acrRs 20 , ( ) 62- 8 . s [ ] C A , HOC S P RKS t 1 eoi dxnI , — 9 H NGT S C , A ,e a.Prxr oi I ami e I
肿瘤pd标准

肿瘤PD标准一、介绍肿瘤PD标准是对肿瘤患者PD(Progressive Disease)的分类和评估标准。
PD是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进展的情况,即肿瘤的大小增加或转移的情况。
肿瘤PD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套统一的评估方法,用于诊断和监测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肿瘤PD标准的分类根据肿瘤的类型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肿瘤PD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PD标准分类:1. CT扫描评估标准CT扫描是常用的肿瘤PD评估方法之一。
基于CT扫描结果,可以对肿瘤的大小、形状和密度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PD。
2. MRI评估标准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肿瘤PD情况。
MRI评估标准通常基于肿瘤的信号强度、形态和强化特征等指标进行判断。
3. 肿瘤生物学标志物评估标准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物质,如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等。
通过监测肿瘤生物学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肿瘤PD情况。
4. 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评估肿瘤PD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疼痛的加重、贫血的加深等都可能是肿瘤PD的表现。
三、肿瘤PD标准的应用肿瘤PD标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肿瘤PD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肿瘤的进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监测治疗后肿瘤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临床研究和试验设计肿瘤PD标准在临床研究和试验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统一的PD评估标准,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并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3. 患者生存预测肿瘤PD标准可以帮助医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通过监测肿瘤的PD情况,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肿瘤PD标准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了解和认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自我管理。
患者可以根据PD评估结果,调整生活方式、监测自身病情,并与医生建立有效的沟通。
颅鼻眶沟通良性肿瘤护理

03
常见类型:神经鞘瘤、脑膜 瘤、血管瘤等
04
临床表现:头痛、视力下降、 鼻塞、面部畸形等
发病原因及特点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病 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颅骨、鼻腔、眼眶等部位
发病年龄:多发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男性发病率略 高于女性
临床表现:头痛、鼻塞、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视力丧失甚至死亡
提供心理疏导,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
恐惧等负面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增强患者信任
感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疾病,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感谢您的到来
制作人名字
临床表现及诊断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临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头 痛、视力下降、 眼球突出、鼻 塞等症状
诊断方法: CT、MRI等 影像学检查
病理类型:包 括神经鞘瘤、 脑膜瘤、血管 瘤等
治疗方法:手 术切除为主, 辅以放疗、化 疗等综合治疗
颅鼻眶沟通良性肿瘤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增强信心
A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
预防并发症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持呼吸道 通畅,避免 呼吸道感染
定期监测生 命体征,及 时发现异常 情况
保持良好的 营养状况, 避免营养不 良
定期进行康 复训练,预 防肌肉萎缩 和关节僵硬
心理护理与支持
倾听患者诉求,给 予心理安慰与支持
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 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促 进功能恢复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病 情和营养需 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 划,保证营 养摄入充足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相关特征分析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H a i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p o l e ’ s H o s p i t a l ,l t a i k o u 5 7 0 3 1 1 ,P. R. C h / n a 2 .D e p a r u n e n t o fC q n e c o / o g y ,H a / n a n P r o v / n c / a / e e p o t e ’ s H o s p i t a l ,H a i k o u 5 7 0 3 1 1 ,P. R. C 3 u m
r e v i e w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A l l o fc a s e 8 w e r e p e f r o r me d G d - D T P A e n h a n c e me n t .Re s l l l t s , - S i z e a n d s h a p e o f a l l 1 1 e l l s e 8 w e r e d i f e r e n t f r o m e a c h o t h e r ,NI I I t 1 . a i n g s o f a l l t u mo r 8 s h o w e d n o n - e a l c i t l e d I I l 8 s 8 a n d h o l n o g e l l e o l  ̄ wi t h n o h r o a e  ̄ c y s t i c 8 i ' e a s ,p r e s e n t e d a s h o mo g e ・
t e r i s t i c s , a n dt o i m p r o v e t h eu n d e ma n d i n g o f s k u l l m e . i  ̄o m a . Me t h o d s : N I I I i f n d i n s s o f 1 1 e l l s e 8 p r o v e d b y o p r a t i o n a n dp a t h o l o g yw e r e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张 瑾 , 和 平 , 小 兵 张 陈
(. 1 河南 大学 淮 河 医 院影 像 科 、 南 大 学 医学 影 像 研 究 所 河 河 南 开 封 4 5 0 ;. 南 大 学 淮 河 医 院脑 外 科 7002河 河 南 开 封 4 50 ) 70 0
【 键词】 脑肿瘤 ; 肿瘤 ; 层摄 影术 , 关 眶 体 x线 计 算 机 ; 共 振 成 像 磁
壁芏 堡堂盘查
堡第 2 卷第 9 0 期 JMe ai o 2 o9 00 dI g gV 1 0N . 1 m n . 2
颅 眶 沟通 性 脑 膜 瘤 的 C 和 MRI 断 T 诊
CT n RIdi g oss ofc a or t lme i i m a a dM a n i r ni bia n ng o
视 乳 头 水 肿 合 并 眼球 运 动 功 能 受 损 。
低 , 献 报 道 约 占所 有 沟 通 性 脑 膜 瘤 的 3 以 下 ] 文 O 。该 类 疾 病 的 临床 表 现 则 根 据 肿 瘤 的 部 位 、 小 及 恶 性 程 度 有 关 。 大
起 源 于 眶 内 的肿 瘤 , 者 早 期 多 表 现 为 眼 部 症 状 , 肿 瘤 起 患 而
2 2 病 理 类 型 . 2 例 眶颅 沟通 性 脑 膜 瘤 其 中 包 括 : 渡 型 2例 、 皮 型 4 过 上
其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由瘤 体 的起 源 部 位 所 决 定 , 内 眶
起 源 者 多 表 现 为 眼 部 的症 状 和 体 征 , 颅 内 起 源 者 则 多 表 现 而 为 颅 内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 时 , 疾 病 的 影 像 学 方 面 个 体 差 ]同 该
眶 颅 沟 通 性 脑 膜 瘤 是 指 经 过 视 神 经 孔 或 眶 上 裂 跨 过 颅
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2 and extracranial communicating tumor CHEN J ia n , NI L a nch u n , SHI Wei , et al . Dep art ment of Neuros urgery , Affiliated Hosp it al , Na nt ong U niversity , Na nt ong 226001 , CHINA
者 (29/ 35) 以颅外症状和/ 或体征为首发或主要表 现 ,颅外症候包括 (眼征 :眼球突出 24 例 ,患侧视力 减退 14 例 ,完全失明 3 例 ,眼球活动受限 11 例 ;颌 面部隆起 5 例 ;颈部疼痛 3 例) 。颅内症状 (颅内高 压 、神经定位症状) 往往出现较晚 ,表现也较轻 。本 组中有头痛 12 例 ,呕吐 8 例 ,步态不稳 2 例 。本组 中有 25 例进行了头颅 C T 检查 ,能反映肿瘤的基本 情况 ,对手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患者术前都进行了 头颅 MRI 检查 。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和颅外 ,后者
可累及眼眶 、鼻部 、颞下窝 、咽旁间隙及颈部等区域 ,
由于其位置深在 、解剖关系复杂 、又涉及多学科领
域 ,曾经被视为难治之症 ,乃至不治之症 。近 20 多
年来 ,由于显微解剖学 、现代影像学 、麻醉及显微神
经外科技术等学科的进步及发展 ,这类肿瘤已逐步
讨论 颅底从前到后由前颅窝底 、中颅窝底和后颅窝 底组成 ,颅内外结构相毗邻 ,有些部位的骨质极菲 薄 ,颅内外很多神经 、血管等通过许多孔洞相连续 , 构成了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解剖学 基础 。肿瘤的生长方式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性质 、原 发肿瘤的部位 、相应部位解剖结构及病程长短等因 素 ,根据肿瘤沟通的途径及肿瘤累及的范围并结合 文献[1] ,我们将颅底部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分为单 纯沟通型与广泛累及型两大类 。单纯沟通型指肿瘤 通过单一解剖途径沟通于颅内外 ,颅外肿瘤局限在 一处 ,包括颅眶沟通型 、颅鼻沟通型 、颅颈沟通型 (中 颅窝 - 颞下窝沟通型 、中颅窝 - 颈部沟通型 、后颅窝 - 颈部沟通型) ,该型肿瘤性质多为良性 ,病程相对 较短 。其中颅眶沟通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 型 ,本组 35 例中 ,颅眶沟通型有 23 例 ,占 651 7 %。 有研究者根据肿瘤的起源又将该型分为颅源型 、眶 源型 、转移性[1] 。另一大类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是 广泛累及型 ,该型肿瘤病程较长 ,多倾向恶性生长 。 本组 2 例广泛累及型均系复发性恶性肿瘤 ,颅外部 分累及眼眶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面部皮肤等多处 。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手术 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C T 扫描及三维重建有助 于了解肿瘤与骨性结构的关系及颅骨骨质破坏情 况 。MRI 检查是颅底部颅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最有 价值的检查方法 ,能清楚显示肿瘤大小 、性质及其与 周围重要血管 、神经的关系等 。不同性质的肿瘤 MRI 表现有明显的不同 , 检查时强调平扫结合增 强 ,检查范围要足够大以及水平位 + 矢状位 + 冠状 位多体位扫描 ;C T 、MRI 两者结合能反映肿瘤的基 本情况 ,对手术有很好的指导意义[2] 。脑血管造影 检查能了解肿瘤血供 、有无大血管移位及受肿瘤侵 蚀情况 ,为手术提供有助信息 ,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
放射技术人员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部分(1000字)1. 题目:请简要介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解析:考生应能够概括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
2. 题目:解释X射线、CT和MRI在成像原理上的主要区别。
解析:考生需要说明X射线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产生影像,CT是通过多个角度的X射线扫描重建图像,而MRI则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在外加磁场中产生信号来成像。
3. 题目:简述核医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析:考生应解释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4. 题目:请描述超声波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析:考生需要解释超声波成像是通过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形成图像,以及在妇科、心脏、腹部等领域的应用。
5. 题目:什么是DSA?它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是什么?解析:考生应解释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缩写,它通过注射对比剂并利用数字减影技术显示血管图像,主要用于心脏、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操作技能部分(1000字)6. 题目:请描述胸部正位片的操作步骤。
解析:考生需要详细说明拍摄胸部正位片时,患者体位、摄影位置、X射线剂量、曝光时间等操作步骤。
7. 题目:在CT扫描中,如何进行患者定位?解析:考生应解释患者定位的方法,包括使用定位线、定位标志等,确保扫描的准确性。
8. 题目:简述核磁共振扫描中患者准备工作的要点。
解析:考生需要说明患者准备工作的要点,如去除金属物品、告知患者保持安静等。
9. 题目:在超声检查中,如何进行腹部脏器的扫描?解析:考生应描述腹部脏器扫描的步骤,包括患者体位、探头位置、扫描方向等。
10. 题目:在DSA检查中,如何进行对比剂注射?解析:考生需要说明对比剂注射的时机、剂量、注射速度等操作要点。
鼻-颅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a d asc t at s i o q a o s c l crio al . i h w n s i e fc r n r su m u e a n m J V r o s 0a d o a l l c J c A c ,0 0 4 6 2 : 2—18 rh 2 0 , 3 ( ) 1 0 0
颅 沟 通 性 肿 瘤 患 者 资 料 , 面联 合 入路 3 例 、 前 额 剖 颅 入 路 5例 、 纯 鼻 侧 切 开入 路 1 。 肿 瘤 切 除后 造 成 的 硬 脑 膜 颅 0 经 单 例 缺 损 用 自体 组 织 严 密 修 补 , 底 区 组 织 缺 损 用 额 部 带 蒂 复 合 组 织瓣 修 复 。 结 果 肿 瘤 全切 2 例 , 全切 除 6例 , 分切 颅 8 次 部 除 2例 , 手 术 死 亡 患 者 , 后 恢 复 良好 , 发 症 主 要 为脑 神 经 损 伤 3 ; 口感 染 2例 , 部 加 强换 药 延 迟 愈 合 ; 无 术 并 例 伤 局 出现 暂
时 性 脑 脊 液 漏 1 , 过 性 的 精 神 症 状 l 。经 信 访 或 门诊 随 访 1 7年 , 例 死 于 肿 瘤 ( 部 复 发 5 , 身 转 移 3例 ) 例 一 例 ~ 8 局 例 全 ,
失 访 1 。存 活 > 例 2年 2 4例 , >3年 1 。 结 论 鼻一 沟 通 性 肿 瘤 以 外 科 治 疗 为 主 , 面联 合 入 路 手 术 是 比 较 好 的术 5例 颅 颅 式 , 时应 用额 部 带 蒂 复合 组 织 瓣 行 颅 底 区组 织 缺 损 的 修 复 是 可 靠 的 。 同
△ 通 讯 作 者
综 上所 述 , 由于 细 胞 增 殖 与 细胞 凋 亡在 肿 瘤 发展 进 程 中所扮 演 的关键 角 色及 二 者 间 的特 殊 关 系 , 此 因 在 以 . 6 7为指标 评价 O C S C患者 预后 生 存情 况 时 , 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目的探讨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运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CT和MRI检查,并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运用价值进行评价。
结果经术中检查确诊,80例患者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有:颅眶沟通性肿瘤35例(43.8%),颅鼻沟通性肿瘤36例(45.0%),颅鼻眶沟通性肿瘤9例(11.2%),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和MRI检查对于肿瘤沟通性部位检查定位准确,是手术治疗的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标签: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颅底沟通性肿瘤
颅底沟通性肿瘤是由肿瘤经正常腔隙、孔道对颅底骨内外结构造成破坏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颅底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位置深在,治疗十分困难,且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预后不好[1]。
临床可采用MRI影像学检查分析,结合患者相关特征进行诊断[2]。
笔者对80例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准确可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8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均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患者。
临床病理资料显示,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6~67岁,平均(33.9±7.8)岁。
所有患者均出现视力减退、头晕、头痛、鼻塞、鼻衄等临床症状,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紊乱、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2 方法
分别对80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两种检查手段进行检查。
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ytec-4000i 型全身CT机进行诊断。
以患者眶耳线为基线,层厚5~10 mm对患者行横断扫描。
再加冠状扫描对患者进行扫描,患者取顶颠位,以患者双耳线为基线,层厚5~10 mm,以患者外耳孔为起点开始扫描,直到颧内前份。
将优维显300作为增强检查的造影剂。
1.5 mL/kg,成人最大剂量为100 mL。
MRI检查:采用Toshiba VISART1.5T超导机对患者行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的先后进行普通扫描和增强扫描。
具体参数设置为:T1WI采用SE自旋回波序列序列,重复时间TR为400 ms,回波的时间TE为20 ms,层厚约为3 mm,层间距为1 mm。
T2WI采用F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复时间TR 3 000 ms,回波的时间TE100 ms。
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H19991368)作为对比剂。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对颅眶沟通性肿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鼻眶沟通性肿瘤3种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的肿瘤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颅底沟通性肿瘤经CT、MRI检查结果表现见图1~4。
图1中A~C提示患者为右侧蝶窦、筛窦、鼻腔、颅中窝内存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并且累积到患者的右眼眶部,即出现泪眶沟通。
图2中A~C显示患者出现泪腺腺样囊性癌变,左侧出现不规则肿块,T1、T2出现等信号,即出现颅鼻眶沟通。
图3中A~C显示注药后患者出现软组织不规则肿块,提示出现嗅神经母细胞癌,即出现颅鼻沟通。
图4中A~C显示患者出现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即患者出现颅鼻沟通。
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CT和MRI检查,并根据术中检查结果,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运用价值进行评价。
发现经术中检查确诊,80例患者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有:颅眶沟通性肿瘤35例(43.8%),颅鼻沟通性肿瘤36例(45.0%),颅鼻眶沟通性肿瘤9例(11.2%),术前CT和MRI检查与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颅底沟通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的颅底肿瘤,解剖位置复杂,治疗困难。
颅底肿瘤是指颅底和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由颅内向颅外或由颅外向颅内,通过颅底裂孔,或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
因此部分瘤体位于颅内,而部分瘤体位于颅外。
颅底肿瘤种类较多,临床上以前、中和后3个颅窝底范围划分。
临床研究发现,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眼球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血管受压症状等一系列症状[3]。
陈旺生等[4]研究发现,采用MRI对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良好,可有效确定肿瘤的位置及类别。
临床上术前常规行CT和MRl检查对颅底沟通性肿瘤进行诊断定位,配合放、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5]。
CT和MRI检查对颅底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指导临床对于颅底肿瘤的确诊率[6]。
本研究显示,采用术前CT和MRI检查对颅眶沟通性肿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鼻眶沟通性肿瘤三种按照肿瘤沟通性部位分类的肿瘤诊断结果确切,诊断效果良好,检出率高,与最终的术中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CT和MRI检查对于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良好。
CT和MRI检查对于肿瘤沟通性部位检查定位准确,结果可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史继新,王汉东,等.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4-7.
[2] 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MRI及相关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39-1142.
[3] 王建祯.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诊断[J].山东医药,2008,48(21):111-112.
[4] 陈旺生,李建军,洪澜,等.沟通性脑膜瘤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8,23(2):128-130.
[5] 汪阳,洪涛,李东海,等.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2):1084-1085.
[6] 商朝,刘智勇,张秀芳,等.CT和MRI对颅底肿瘤的诊断价值(附105例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22(3):3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