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模板

合集下载

读《墨子》管理有感:辞过

读《墨子》管理有感:辞过

读《墨子》管理有感:辞过《墨子》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思考和管理理念。

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下,再次研读《墨子》,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深刻理解。

以下是我对《墨子》管理思想的感悟。

一、爱心管理《墨子》主张“兼爱”,即“孟喜人之长,恶人之短”的思想,即要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而不是只关心少数人。

在这个愈发竞争激烈的世界,当领导者们始终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的管理方式才是真正的爱心管理。

如果领导者只关心结果和表面的成绩,忽视员工的感受和需求,那么员工们必然会感到压抑和失望,免不了会离开公司。

而且,爱心管理可以增加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虽然这不会直接带来财富,但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诚信管理诚信是任何成功的商业关系的基础。

《墨子》认为,“信之为贵,无以为国”。

现代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合同履行不到位,资金问题等严重的问题也时常发生。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生意双方的利益,更会破坏所有的商业信誉和公信力。

因此,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必须始终保持诚信的原则,并将其根植于公司文化中。

当领导者依靠诚信来维护企业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时,员工和合作伙伴也会更加信任公司。

因此,诚信管理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它可以使企业建立强有力的社会资本和竞争力。

三、团队管理《墨子》强调了“兼顾众”的思想,而这恰恰是团队管理的基本原则。

团队的成功在于合作,而合作只能在同等重要的考虑下达成。

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发掘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考虑到员工的能力和工作负荷,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团队管理还需要关注投入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即为团队成员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保持工作质量和准时交付。

四、创新管理《墨子》追求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的方法。

公司应该建立一个积极的创新文化,在员工中推广创造性思考和创新。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

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管理思想总结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及其门徒的学说,主要强调“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首先,墨家管理思想强调“兼爱”,即人们应当平等地对待他人,并且关心和帮助每一个人。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稳定。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强调主管者应当关注下属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和支持。

其次,墨家管理思想主张“非攻”,即反对使用武力和暴力手段来解决冲突。

墨子认为,通过谦虚、宽容和理性对待他人,可以减少冲突,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管理者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鼓励员工采用和平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再次,墨家管理思想追求“尚同”,即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彼此的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才能够真正地团结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在管理实践中,墨家思想提醒管理者要明确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并且不断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整个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此外,墨家管理思想还注重实践和创新。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才能真正地取得进步和提升。

在管理实践中,墨子的这一观点提醒管理者要不断地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和调整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总的来说,墨家管理思想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墨家的“兼爱”、“非攻”和“尚同”的理念为今天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

通过实践、创新和关爱,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稳定和有竞争力的组织和团队。

墨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浅析在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墨子的管理思想包括“十论”: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和非攻。

这是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

一、兼相爱、交相利-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管理思想十分丰富,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富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其各种主张,均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核心来展开的。

“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

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

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

墨子在谈“兼相爱”时,同时必言“交相利”,在他看来,是否做到了“兼相爱”,则必须看是否实行了“交相利”。

他将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之为“义”,否则就是不“义”。

“交”必然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墨子所说的“交相利”,不是指人们谋取一己之私利,而是要求人们去谋求社会或大众之公共利益。

二、生财论中的生产管理思想墨翟不但主张富国,而且是要求国民财富以极大的幅度增长,达到“倍之”的目标:“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节用上》)。

对于怎样富国,提出了“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七患》)的方法。

“生财密”就是多增加生产,“用之节”就是节约消费。

墨子认为:“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财财用足”(《七患》)。

墨翟在这里所说的“固本”也就是“生财密”。

因此,墨子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他认为“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

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七患》),强调:“食者,国之宝也,”、“食言,圣人之所宝也”(《七患》),即粮食的丰裕是一个国家政治统治稳定的基础。

墨子是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提出富国论的,他着重论述了富国对于治国的重要意义、生产同富国的关系、增加生产的途径等—系列的问题。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200字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200字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200字
墨子,名墨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兼爱的精神对待所有人,不分亲疏远近,不分贵贱贫富。

墨子主张消除战争,主张在和平中达到天下大同。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他主张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也要关心外邦和他人,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大家庭。

墨子强调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主张不仅要采取理智的对话来解决争端,也要以非攻的方式保护自己。

“兼爱非攻”思想的核心是爱与和平。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才能达到和平的目标。

他认为,和平是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和平才能为人们创造幸福的生活环境。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兼爱非攻”思想为后来儒家的“仁爱”、“和平”思想提供了基础,并对
后来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子的思想也深深地渗透进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让人们意识到互相爱护、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总之,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无疑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思想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个人幸福的重要路径,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深深地影响
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墨子的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价值,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兼爱非攻”的精神,倡导和平、友爱的思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引言概述: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管理智慧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今天的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墨子的管理智慧1.1 强调以人为本墨子认为管理的核心是关注人,只有关心员工的需求和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1.2 倡导公平公正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不偏袒不偏私,让员工感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1.3 强调团队合作墨子认为团队合作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果。

二、墨子的管理方法2.1 倡导仁爱之道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建立亲密的关系。

2.2 强调道德规范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遵循道德规范,言行一致,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

2.3 倡导精益求精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不断追求卓越,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三、墨子的领导智慧3.1 倡导谦虚谨慎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自满不骄傲,虚心向下属学习和倾听意见。

3.2 强调自我反省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经常反省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3 倡导以身作则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引导员工向好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墨子的激励智慧4.1 强调奖惩分明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奖罚分明,奖励表现优秀的员工,惩罚不良行为,建立激励机制。

4.2 倡导激发潜能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动力,让员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4.3 强调赏识和鼓励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及时赏识和鼓励员工的努力和成绩,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和认可。

五、墨子的变革智慧5.1 倡导变革创新墨子主张管理者应当勇于变革和创新,不断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思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5.2 强调团队学习墨子认为管理者应当鼓励团队学习和成长,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升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创始人墨子被尊称为墨子先生。

墨家主要思想体系包括兼爱、非攻和尚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念。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他们主张“爱人者,兼爱之”。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关爱和尊重,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墨子反对社会上的等级制度和歧视,主张广泛的人道主义,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这种兼爱思想对于当时孔子等儒家而言是一种新观念,因此墨家与儒家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墨家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非攻的原则。

他们认为战争是不道德和无意义的,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墨子强调通过智慧和道德来实现和平,反对以武力征服他人。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非常激进,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混乱。

墨子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争端,这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想。

墨家的尚同思想强调了对社会规则和权威的怀疑和批判。

墨子认为,社会的规范和制度应该以道德和公正为基础,而不是等级制度或权力的滥用。

尚同思想主张尊重和平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墨子通过提出对社会制度和权威的批判来推动社会变革,试图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墨家的主要思想具有许多积极的特点。

首先,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强调全人类的平等和普遍关怀,这为后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非攻思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强调了和平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种观念对于减少战争和暴力冲突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墨子的尚同思想批判了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滥用,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墨家的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首先,墨子提倡兼爱,但这种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实现。

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兼爱思想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非攻思想虽然很美好,但在战乱时期可能显得过于理想主义,没有考虑到自卫和保护的必要性。

最后,尚同思想对现有制度的批判并没有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也没有解决权力和统治者的问题。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引言概述:墨子管理智慧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智慧的决策,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墨子管理智慧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正文内容:1. 墨子管理智慧的基本原则1.1 以人为本:墨子管理智慧注重人的价值和发展,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提倡开放的沟通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2 追求卓越:墨子管理智慧追求卓越的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和改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追求持续的发展和创新。

2. 墨子管理智慧的核心内容2.1 战略规划:墨子管理智慧注重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规划,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分析,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2.2 组织设计:墨子管理智慧关注组织的结构和职责分配,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2.3 绩效管理:墨子管理智慧强调绩效的评估和激励,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2.4 人才培养:墨子管理智慧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5 决策与沟通:墨子管理智慧强调科学决策和有效沟通,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共享,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执行力,促进组织内外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总结:墨子管理智慧是一种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其核心内容包括战略规划、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和决策与沟通。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和方法,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创新。

墨子管理智慧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实现良好的运营和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

墨子管理智慧引言概述:墨子管理智慧是一种以墨子思想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管理和组织的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墨子管理智慧的内容。

一、墨子管理智慧的核心思想1.1 兼爱非攻: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核心思想,即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避免争斗和攻击。

在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利益,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1.2 制度优先:墨子认为,制度是管理的基石,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组织。

在实践中,墨子管理智慧鼓励建立公正、透明、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平竞争和有效运作。

1.3 以德治人:墨子主张以德治人,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在墨子管理智慧中,强调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员工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影响和引导员工。

二、墨子管理智慧的组织管理原则2.1 人尽其才:墨子管理智慧强调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和才能。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价值。

2.2 团队合作:墨子认为团队合作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原则。

墨子管理智慧鼓励建立团队文化,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协作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

2.3 激励奖励:墨子管理智慧注重激励和奖励机制的建立。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墨子管理智慧的决策与沟通策略3.1 民主决策:墨子管理智慧倡导民主决策,即在重要事务上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来做出决策。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2 有效沟通:墨子认为有效的沟通是组织管理的关键。

墨子管理智慧强调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和表达,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传递。

3.3 管理危机:墨子管理智慧提供了应对危机的策略。

墨子认为管理者在面对危机时应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应对挑战,保护组织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的管理思想】墨家管理思想概括墨子的管理思想一、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一个代表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他也想追求社会的和谐。

但他是从小生产者、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追求社会和谐的。

通过学习墨子的管理思想,可以为领导者、管理者了解下属、了解员工提供帮助。

1、墨子的人性观讲到管理,就要谈到对人的看法,儒墨道法各家没有不讲人性的。

孔子讲“性相近也”,孟子讲“人性善”,荀子讲“人性恶”,都是在说对人的看法。

管理从形式上来讲,是人、财、物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则是对人的管理,因为财、物是受人支配的,所以管理的关键是管人,而管人的关键是管心。

但是心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有孟子的看法,荀子有荀子的看法,法家有法家的看法,道家有道家的看法,墨家也有自己的看法。

墨子认为动物都是依靠本能而生存的,而人不一样,人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非乐》)。

意思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就是劳动,人能通过劳动得到财富。

动物不行,动物只能获取大自然的果实,而人可以通过劳动、加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基于此,墨子主张“劳而后获”,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对那些侵吞他人、集体、国家财务者,坚决地给予道义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

在“劳而后获”这点上,儒家和墨家是一致的。

孔子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卫灵公》)这是讲官员在侍奉君主时,要谨慎认真地工作,把拿俸禄的事放在后面。

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不在于对劳动的看法方面,而在于分配方面。

儒家主张有差别、有等级地分配,墨家主张无差别、无等级地平均分配。

2、墨子的义利观所谓义利观,是指如何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的一套准则。

法家有法家的义利观,道家有道家的义利观,儒家有儒家的义利观,墨家也有自己的义利观。

墨家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原则是六个字——“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说,你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珍惜,那么也要珍惜别人的东西,你不能侵吞别人的东西为己有。

既要尊重自己的产权,也要尊重别人的产权。

再讲一下墨子的“义”与孔子的“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墨子看来,“利”指国家、人民的利益。

墨子总讲利。

“义”的对立面:“亏人自利”注:墨子口不离利,最反对“亏人自利”。

在墨子的心目中,“利”是天下之公利,所谓“义”就是“兼相爱,交相利”,为天下之公利,而不是个人的私利而奋斗。

标准:三表A、与古帝王之说是否一效。

B、老百姓是否得到利益。

C、国家是否得到利益。

在关于“义”的问题上,孔子强调既要自己富,也要别人富。

孔子不但不反对求富逐利,而且认为不求富贵才是可耻的。

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墨子的“义”则更多地强调天下的功利,认为利于人的就是义,不利于人的就是不义,有比较浓厚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色彩。

墨子的偶像是大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墨子的“口不离利”,孔子的“罕言利”(《论语·子罕》)以及孟子的“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有人说还是墨子实在,孔子和孟子太虚伪。

话不能这么讲,他们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的不同行为方式是受到本阶级的生存状况和生产状况的限制而产生的。

在农村,人们见了面,经常讲“吃了吗”,“挣多少钱”。

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物质上还没有得到相当的满足,更追求物质。

在发达的城市里,人们见了面,往往是说“你好”,“对不起”这些话。

他们讲不讲钱?也讲,但至少公开的场合上很少讲。

你起码能从他的话里边感受到,他们物质生活很满足,追去精神生活;眼前利益满足,追去长远利益。

显然这是不同的生活状况、生产状况所导致的人的行为的差别。

墨子为什么“口不离利”?因为他代表着劳动阶层的利益。

劳动者多是小生产者,资产规模小,强调如何扩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当要“口不离利”。

孔子、孟子代表着职业官员、职业经理人的利益,由于领导的岗位不是具体地创造财富,而是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个杠杆,让别人高兴,让别人高兴了,能够努力地工作,上交一定的利润,他们也就富裕了。

假如领导总是讲利益,那就有问题了。

你有权力,又对利益那么感兴趣,自然倾向于利用手中的权力修改政策,将别人的利益据为己有。

不能说儒家虚伪,只是不同阶级的思想家,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提出来的或者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有所不同。

那么如何证明一个人的行为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呢?墨子提出三个标准,也叫“三表”,即一是看与古帝王之说是否一致。

古帝王之说往往反映社会的长远利益,因为古帝王往往就是这个时代、社会的集中代表与体现,与古帝王之说是否一致,反映了是否代表了社会的长远利益。

二是看老百姓是否得到利益。

三是看国家是否得到利益。

这说明做领导人都应代表人民的利益,只有人民高兴了,国家才能兴旺。

墨子非常强调“义”,“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墨子认为,“利”是相互的,是互利。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2)墨子义利观的本质: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

墨子特别强调国家政权稳定,小生产者保护不了自己。

3、墨子的生产思想生产思想:“生之密,用之节”,反对奢侈品生产,主张转向日用品生产。

1)“生之密”:“君子强听治,贱人强从事”。

墨子认为,民有三患,“寒者不得衣,饥者不得食,劳者不利息”2)解决办法: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人口。

二者之中,又以增加劳动人口为主。

3)增加人口的办法有二,积极之法为多生孩子,早婚。

消极之法为除寡人之政(保证现有人口存活),主张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反对王公大人蓄私(妻妾不能太多)。

墨子的生产思想是“生财密”,“用之节”。

(《墨子·七患》)“生财密”的意思是勤快地生产和工作;“用之节”的意思就是过节约的生活。

“生财密”,“用之节”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勤俭。

所谓“生财密”就是按照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

墨子讲,君子要“强听治”,贱人要“强从事”。

(《墨子·非乐上》)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按岗位要求办事。

墨子认为当时的老百姓有三个忧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非乐上》)。

现在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劳者不得息”,太累了顾不上休息,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逐渐地像西方一样,增加休息时间,因为工作的目的还是生活。

具体来讲如何做到“生财密”呢?墨子提出两个办法,一是延长劳动时间,二是增加劳动人口。

二者中以增加劳动人口为主。

因为劳动时间要受到一天24小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延长;另外,你起早贪黑地工作,今天的工作时间增加了,明天就减少了,对身体的长远健康和未来不利,也不利于家庭经济的长远发展。

因此,墨子把重点放在增加劳动人口上。

那么如何增加人口呢?墨子的办法有两个,直接的办法是多生孩子。

当时的社会习俗是男三十女二十结婚,墨子说太晚了,他主张男二十女十五结婚,实行早婚政策。

这样人口可以成倍增加。

墨子的这个主张后来在生活中贯彻下去,不仅是男二十女十五结婚,有的更早。

还有的如徽商,男的出去经商,怕万一经商回不来,得先给家里留个后代,往往是十二三岁就结婚,十四五岁生了孩子,然后出去经商,这也是由社会生产状况决定的。

另一个办法是消除“寡人之道”。

(《墨子·节用上》)“寡人之道”就是人口减少的政治。

保证现有人口存活的办法,一是“非攻”,坚决反对打仗,打仗要死很多人,要有很多人残疾,好不容易出现的人口一下子又没了,多浪费生产力啊!另外男人打仗,夫妻老不在一起,又少生孩子了。

墨子说,一场战争“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墨子·节用上》)因此,墨子一再疾呼,要制止因“不相爱”引起的非义之战。

二是“节用”、“节葬”。

墨子认为领导人节用,老百姓的剩余就多,质量也还,更健康。

三是反对王公大臣蓄私,他举例说,王公大臣往往有很多老婆,他们老婆多了别人就没有老婆了,天下又要少生不少孩子。

4、墨子的消费思想A、以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为标准的节用论,标准是否吃饱。

B、以限制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特权为目标,主张“去大人之好聚珠王、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

好处:(1)可以为简单再生产提供条件;(2)可有社会剩余,加强粮食储备;(3)统治者可在国家的武装力量上储备——兵备;(4)可以维持社会安定,“俭节则昌”,反之则亡。

墨子的消费思想是以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生产需要为标准的节用论。

节用的标准是:是否过一种温饱的生活。

墨子说,在饮食方面,能吃饱就行,不要“五味之调,芬芳之和”;更不可以吃“远国珍怪异物”;衣服能穿得暖就行,不要“锦绣文采”;房屋“冬以风寒,夏以暑雨”就可以;交通只要结实、坚固,能任重致远就行。

总的原则是,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实用即可。

墨子的节用既限制统治者,也限制被统治者,主要以限制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特权为目标。

“去大人之好聚珠宝、鸟兽、犬马,以益衣裳、宫室、甲盾、五兵、舟车之数”。

(《墨子·节用上》)节用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可以简单的再生产创造条件;二是可以加强粮食储备,抵御天灾人祸;三是统治者可以在武装力量上增加储备,加强国防力量。

5、墨子的储备思想墨子重视储备,提到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他把国家和私家都保持三年粮食储备看作是保证国家、人民抗御天灾、战祸的最低限度的储备,称之为“国备”。

墨子还特别重视储备,他强调国家和私家都要三年储备一年的粮食,十年储备三年的粮食,三十年储备十年的粮食,这是保证国家、人民抵御天灾、战祸的最低限度的储备,他把这称为“国备”,说是要能做到这一点,再大的天灾人祸也能抵御得了。

为什么呢?因为小农经济规模太小,抵御不了天灾人祸的打击,而且农业社会也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般六年一个小周期,十二年一个大周期,的靠着储备来抵御危机。

鉴于此,墨子特别重视储备。

二、墨子管理思想的评价中国是小生产者的汪洋大海,墨家思想有广大的社会基础,直到今天仍需要研究墨家思想1、集中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思想意志。

小生产者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规模小,无力抵御天灾人祸的打击。

因此墨子一方面主张增加人口,发展相对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主张社会清平,要求稳定的能勤俭致富的社会环境,希望明君、鬼神保佑,把希望和命运寄托在超自然的力量上。

墨子的管理思想既主张强化政府的权威(若政府高效廉洁的话),又隐含着如果统治者不按天道行事就可以推翻之意,因此中国社会自古就有“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之说。

墨子对领导的要求很高,如果领导做不到,往往就会激化社会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