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
癌中之王_胆囊癌

近日,一位3年没有来复诊的大爷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
原来,这位患者的癌症经精心规范治疗,术后17年仍然健在,前来复查,情况非常好。
那么为什么这位老人家会被如此关注呢?这位老人家所患癌症是被称作“癌中之王”的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的恶性肿瘤,尽管发病率低,但是恶性程度很高。
在胆道疾病中,胆囊癌仅占0.4%~3.8%,但在肝外胆道癌中却占25%。
其发病过程隐匿,且侵袭力强,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南美洲国家如智利、厄瓜多尔以及韩国等地发病率是最高的,而在美国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通常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多见于50~70岁之间(占病人总数的90%以上),白人较黑人更常见。
胆囊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因为胆囊癌有自己相对独特的特点,即胆囊部位跟肝脏关系非常密切,所谓“肝胆相照”,胆囊一旦恶变,早期它会顺着胆囊跟肝脏之间的联系,发生肝脏的侵犯、血行的转移和淋巴的转移。
同时,胆囊癌通常很难发现,往往等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30%左右,5年生存率不到5%,所以它也被称作“癌中之王”。
常见相关危●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Logistic (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13.7倍。
国内研究显示20%~86.6%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但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的总发病率仅为0.5%~3%。
●胆囊良性肿瘤如胆囊腺瘤等,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胆囊造痿、胆囊空肠吻合、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约25%,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1.9%。
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胆囊癌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类似于慢性胆囊炎或胃炎症状,主要是右上腹/上腹局部的胀感,尤其在进食以后出现的上腹部/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感或隐痛不适。
胆囊癌最佳治疗方案

胆囊癌最佳治疗方案概述胆囊癌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病例在中晚期被诊断。
目前,胆囊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疗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胆囊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及其相关详情。
最佳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胆囊切除术或更广泛的肝胆管切除术。
手术切除应在早期进行,以提高治愈率。
对于早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术已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晚期胆囊癌,肝胆管切除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手术后给予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寻找最佳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对胆囊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如顺铂、吉西他滨等。
辅助化疗通常在手术后的数周内开始进行。
放疗放射治疗在胆囊癌患者中常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
放疗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减少复发和改善生存率。
射线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可以选择外部放疗或内腔放疗等。
放疗的具体剂量和方案需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特点进行确定。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胆囊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靶向治疗通过干扰或阻断胆囊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可以用于胆囊癌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靶向治疗通常与传统的化疗或放疗联合使用。
对称性靶向治疗对称性靶向治疗是一种较新的疗法,可以通过针对胆囊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定向抑制胆囊癌细胞上过表达的HER2受体,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对称性靶向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结论胆囊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首要选择,早期手术切除可以提高治愈率。
辅助化疗和放疗可在手术后进行,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靶向治疗和对称性靶向治疗是较新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来改善治疗效果。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一、背景介绍胆囊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晚期才会出现症状,使得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因此,了解和掌握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表现胆囊癌常常表现为类似胆囊结石的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相似症状的区别。
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胆囊癌患者往往会有白细胞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指标。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常常是胆囊癌患者的常见表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如CA19-9和CEA等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是胆囊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明显观察到胆囊壁增厚、结节以及囊肿等。
2.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胆囊癌的范围和侵袭程度。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胆囊癌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
六、鉴别诊断要点1.与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病常见,但影像学及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区分。
2.与胆囊炎:胆囊癌表现与胆囊炎相似,但胆囊癌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和肿瘤标记物异常。
3.与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可疑为癌前病变,需要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
4.与其他腹部肿瘤:如胰腺癌、肝癌等需通过全面检查和组织病理学鉴别。
七、结语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全面检查。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背景介绍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内胆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指标来帮助诊断胆囊癌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1.胆囊肿瘤标记物CA 19-9CA 19-9是一种糖蛋白类肿瘤标记物,胆囊癌患者常常会出现CA 19-9的升高。
然而,CA 19-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因此并不是单凭CA 19-9的升高就可以确诊胆囊癌。
CA 19-9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良性疾病,如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等有关。
CEACEA是一种肿瘤胚胎抗原,其浓度在胆囊癌患者中普遍升高。
然而,CEA的升高并不具备鉴别胆囊癌的特异性,因为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CEA的升高,比如炎症、吸烟等。
因此,CEA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并不能作为胆囊癌的特异性指标。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结节或肿块的存在。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及其对胆囊癌诊断的干扰。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CT扫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胆囊的形态、大小、壁厚以及周围组织是否受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胆囊癌的分期、分级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对软组织具有很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定位和分期具有一定优势。
MRI扫描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3. 胆囊镜检查胆囊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胆囊镜直接观察胆囊腔内病变的方法。
通过胆囊镜可以观察到胆囊腔内是否存在肿块、息肉、溃疡等病变,并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病理学诊断。
胆囊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胆囊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药物知识教育
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 服。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强调定期复查对于早期发现复发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胆囊癌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综合管理。
包括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护理人员等的协作 。
胆囊癌的病因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家族史等是主要风险因 素。
了解病因有助于早期筛查和预防。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胆囊癌的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
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
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2.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3.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4.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5.是胆囊癌
胆囊癌是一种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胆囊癌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逐渐上 升。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
可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谈话来实现。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卫生护理
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胆囊癌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配合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以改善患者预后 。
胆囊癌全身治疗方案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胆囊癌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化疗化疗是胆囊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是胆囊癌化疗的常见方案:1. 单药化疗:常用的单药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单药化疗适用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手段。
2.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1)5-FU+阿霉素(AD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2)5-FU+丝裂霉素+阿霉素(FAM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3)吉西他滨+卡培他滨(GEM+CPT-11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VEGF抑制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 c-Met抑制剂:c-Met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c-Met抑制剂如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胆囊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咨询
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 题。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 者应对疾病。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放 松技巧和积极思考。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胆囊癌的预防与筛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患者缺乏意识
部分患者对胆囊癌的认知不足,未能及时察觉早期症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公众应加强胆囊癌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03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胆囊癌,手术切除是 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
术和扩大胆囊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手术时应彻底清扫淋巴结,以 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02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提高治愈率
早期胆囊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至
关重要。
减轻治疗负担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相对简单,对患 者身体损伤较小,有助于减轻治疗 负担。
提高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在最佳状态下 接受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的方法
01
02
03
体检
支持治疗
对于晚期患者,支持治疗也是 非常重要的,包括疼痛控制、 营养支持等。
随访观察
治疗后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观 察,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04
胆囊癌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影响因素
肿瘤分期
早期胆囊癌的预后通常 较好,而晚期胆囊癌的
胆囊癌解读

• AJCC第7版胆囊癌TNM分期的改变包括:T3重新回到了III
期,T4重新回到了IV期,N1作为IIIB期的标志(与第5版相 比较,更加强调了淋巴结分站在胆囊癌分期中的特殊生物源自学表现),N2作为IVB期的标志。
NCCN V2 2012解读
• 截止2012年12月7日,NCCN Version 2 2012版本为最
• AJCC肿瘤分期第7版将胆囊癌淋巴结重新分为两站,与第5
版淋巴结分站相似(但是具体淋巴结的归属略有不同。门 静脉旁淋巴结从第5版的N2变成了第7版的N1)。同时将N1 、N2分别并入IIIB、IVB期。
• N1作为IIIB期,说明AJCC认为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仍然可
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并且其预后与IIIA期(T3N0) 相似,但是强调了出现淋巴结转移表明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同时也表明了淋巴结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 因为IIIB期的根治手术一定要联合规范的淋巴结清扫。
新版本。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s
• TNM Staging for Gallbladder Cancer • T1 Tumor invades lamina propria (T1a) or muscular (T1b) layer • T2 Tumor invades perimu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no extension beyond
• Yokoyama的诊断标准即瘤体中心位于胆囊管的即可诊断为
胆囊管癌,并随后将其分成肝门型(HH)、胆囊管汇合型 (CC),对其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神经侵润、淋巴结转 移及预后等进一步分析,指出胆囊管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从临床首发症状,生物学特性,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囊管癌倾向于胆管癌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癌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胆囊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癌(ICD-10: C23.051)
行胆囊癌根治术(ICD-10:51.225,81.225,81.2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
2.实验室检查:可有肝功能异常、血胆红素升高、血肿瘤标记物CEA、CA19-9等升高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MRCP、ERCP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治疗:根据不同T分期的肿瘤侵犯肝脏的途径和范围确定肝切除范围,包括肝楔形(距胆囊床2 cm)切除、肝S4b+S5切除、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1)Tis或T1a期胆囊癌侵犯胆囊黏膜固有层。
此期多为隐匿性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不需再行肝切除术或二次手术[1,26,27]。
(2)T1b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
由于胆囊床侧胆囊没有浆膜层,肿瘤细胞可通过胆囊静脉回流入肝造成肝床微转移。
T1b 期肿瘤肝床微转移距离不超过16 mm,故需行距胆囊床2 cm 以上的肝楔形切除术[28]。
(3)T2期胆囊癌侵犯胆囊肌层周围结缔组织,未突破浆膜层或未侵犯肝脏。
此期胆囊癌细胞经胆囊静脉回流入肝范围平均距胆囊床2~5 cm,且至少有一个方向范围>4 cm,仅行肝楔形切除术不能达到R0切除,应至少行肝S4b+S5切除术[29]。
(4)T3期胆囊癌突破胆囊浆膜层,和(或)直接侵犯肝脏,和(或)侵犯肝外1个相邻的脏器或组织。
此期胆囊癌侵犯肝实质主要途径包括:①直接浸润至邻近胆囊床附近的肝实质;
②经胆囊静脉途径进入肝脏侵犯肝S4b和S5;③通过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经肝门途径沿淋巴管道和Glisson系统转移至肝脏。
治疗方法包括:①对于T3N0期肝床受累<2 cm的胆囊癌,其侵犯肝脏仅有前2条途径而无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行肝S4b+S5切除术即可达到R0切除[30];②对于肝床受累>2 cm、肿瘤位于胆囊颈部、侵犯胆囊三角或合并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者(T3N1期),提示癌细胞沿淋
巴管道或Glisson系统转移至整个右半肝,需行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术。
(5)T4期胆囊癌侵犯门静脉主干或肝动脉,或2个以上的肝外脏器或组织。
有研究结果表明:T4期胆囊癌行扩大根治术,切除率为65.8%,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3.7%,其中联合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7%;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9%和6%;非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0,手术组预后明显优于非手术组(P<0.05)[31]。
因而,本指南认为:对T4N0~1M0期胆囊癌患者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仍可能达到R0切除,能改善患者预后,肝切除范围为右半肝或右三肝切除。
AJCC今年已经是第8版了,实行时间为2018年开始,是否需要修改T分期的表述
2.化疗治疗:术中经胃网膜动脉插管至肝动脉,留置药物泵于皮下后,经药物泵给药,常用的化疗药为5-Fu,MMC。
这种术中化疗目前临床应用极少
3.放疗治疗:术中放疗、术后定位放疗及分期内照射等,根治性放疗剂量照射,对晚期胆囊癌有一定的效果,可使癌细胞变性坏死和抑制其生长,可延长晚期胆囊癌病人的生存期。
胆囊癌放疗极少,这里表述比较含糊,而且用的是胆管癌的百度百科内容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23.051胆囊癌疾病编码。
2.需行胆囊癌根治,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7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MRCP、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ERCP。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核素心肝血流比、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吻合钉(如需作胆肠吻合)。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五项、腹部增强CT。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2)肠内外营养:视术后营养状况情况而定。
(3)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护肝药、抑酸剂、支链氨基酸、白蛋白。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好,可进半流食。
2.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引流管拔除。
3.胆囊癌已切除。
4.没有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费用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考虑行肝移植者,退出本路径。
二、胆囊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癌(ICD-10: C23.051)行胆囊癌根治术(ICD-10: 51.225,81.225,81.2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