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
癌中之王_胆囊癌

近日,一位3年没有来复诊的大爷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
原来,这位患者的癌症经精心规范治疗,术后17年仍然健在,前来复查,情况非常好。
那么为什么这位老人家会被如此关注呢?这位老人家所患癌症是被称作“癌中之王”的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的恶性肿瘤,尽管发病率低,但是恶性程度很高。
在胆道疾病中,胆囊癌仅占0.4%~3.8%,但在肝外胆道癌中却占25%。
其发病过程隐匿,且侵袭力强,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
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南美洲国家如智利、厄瓜多尔以及韩国等地发病率是最高的,而在美国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通常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6倍,多见于50~70岁之间(占病人总数的90%以上),白人较黑人更常见。
胆囊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是因为胆囊癌有自己相对独特的特点,即胆囊部位跟肝脏关系非常密切,所谓“肝胆相照”,胆囊一旦恶变,早期它会顺着胆囊跟肝脏之间的联系,发生肝脏的侵犯、血行的转移和淋巴的转移。
同时,胆囊癌通常很难发现,往往等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手术切除率只有30%左右,5年生存率不到5%,所以它也被称作“癌中之王”。
常见相关危●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Logistic (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13.7倍。
国内研究显示20%~86.6%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54.3%~100%。
但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的总发病率仅为0.5%~3%。
●胆囊良性肿瘤如胆囊腺瘤等,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胆囊造痿、胆囊空肠吻合、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约25%,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1.9%。
胆囊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胆囊癌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早期症状类似于慢性胆囊炎或胃炎症状,主要是右上腹/上腹局部的胀感,尤其在进食以后出现的上腹部/右上腹部饱胀不适感或隐痛不适。
胆囊癌最佳治疗方案

胆囊癌最佳治疗方案概述胆囊癌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病例在中晚期被诊断。
目前,胆囊癌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疗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胆囊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及其相关详情。
最佳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胆囊切除术或更广泛的肝胆管切除术。
手术切除应在早期进行,以提高治愈率。
对于早期胆囊癌,单纯胆囊切除术已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晚期胆囊癌,肝胆管切除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手术后给予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寻找最佳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经过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发现某些化疗药物对胆囊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如顺铂、吉西他滨等。
辅助化疗通常在手术后的数周内开始进行。
放疗放射治疗在胆囊癌患者中常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
放疗可以通过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来减少复发和改善生存率。
射线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可以选择外部放疗或内腔放疗等。
放疗的具体剂量和方案需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特点进行确定。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胆囊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靶向治疗通过干扰或阻断胆囊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可以用于胆囊癌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生存时间。
靶向治疗通常与传统的化疗或放疗联合使用。
对称性靶向治疗对称性靶向治疗是一种较新的疗法,可以通过针对胆囊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定向抑制胆囊癌细胞上过表达的HER2受体,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对称性靶向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已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结论胆囊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首要选择,早期手术切除可以提高治愈率。
辅助化疗和放疗可在手术后进行,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靶向治疗和对称性靶向治疗是较新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来改善治疗效果。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一、背景介绍胆囊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危险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晚期才会出现症状,使得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因此,了解和掌握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临床表现胆囊癌常常表现为类似胆囊结石的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相似症状的区别。
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胆囊癌患者往往会有白细胞增高、血红蛋白降低等异常指标。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常常是胆囊癌患者的常见表现。
3.肿瘤标记物检测:如CA19-9和CEA等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
四、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是胆囊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明显观察到胆囊壁增厚、结节以及囊肿等。
2.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胆囊癌的范围和侵袭程度。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胆囊癌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送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
六、鉴别诊断要点1.与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病常见,但影像学及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区分。
2.与胆囊炎:胆囊癌表现与胆囊炎相似,但胆囊癌常伴有肝功能异常和肿瘤标记物异常。
3.与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可疑为癌前病变,需要密切观察和定期检查。
4.与其他腹部肿瘤:如胰腺癌、肝癌等需通过全面检查和组织病理学鉴别。
七、结语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
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全面检查。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

胆囊癌查什么指标背景介绍胆囊癌是发生在胆囊内胆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系统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
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一些指标来帮助诊断胆囊癌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1.胆囊肿瘤标记物CA 19-9CA 19-9是一种糖蛋白类肿瘤标记物,胆囊癌患者常常会出现CA 19-9的升高。
然而,CA 19-9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因此并不是单凭CA 19-9的升高就可以确诊胆囊癌。
CA 19-9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良性疾病,如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等有关。
CEACEA是一种肿瘤胚胎抗原,其浓度在胆囊癌患者中普遍升高。
然而,CEA的升高并不具备鉴别胆囊癌的特异性,因为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CEA的升高,比如炎症、吸烟等。
因此,CEA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病情进展和预后,并不能作为胆囊癌的特异性指标。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结节或肿块的存在。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评估胆囊内结石的存在及其对胆囊癌诊断的干扰。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通过CT扫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胆囊的形态、大小、壁厚以及周围组织是否受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胆囊癌的分期、分级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对软组织具有很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定位和分期具有一定优势。
MRI扫描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形态、大小、浸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3. 胆囊镜检查胆囊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胆囊镜直接观察胆囊腔内病变的方法。
通过胆囊镜可以观察到胆囊腔内是否存在肿块、息肉、溃疡等病变,并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病理学诊断。
胆囊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风险需要慎重考虑。
胆囊癌的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药物知识教育
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误 服。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强调定期复查对于早期发现复发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总结与展望
总结与展望
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胆囊癌患者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综合管理。
包括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护理人员等的协作 。
胆囊癌的病因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家族史等是主要风险因 素。
了解病因有助于早期筛查和预防。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胆囊癌的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
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
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2. 胆囊癌患者的护理目标 3.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4.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5.是胆囊癌
胆囊癌是一种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胆囊癌相对少见,但其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逐渐上 升。
胆囊癌的基本知识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
可通过团体辅导或个别谈话来实现。
胆囊癌患者的日常护理 卫生护理
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胆囊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胆囊癌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配合治疗。
总结与展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以改善患者预后 。
胆囊癌全身治疗方案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胆囊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胆囊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介绍胆囊癌的全身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一、化疗化疗是胆囊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下是胆囊癌化疗的常见方案:1. 单药化疗:常用的单药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单药化疗适用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手段。
2. 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1)5-FU+阿霉素(AD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2)5-FU+丝裂霉素+阿霉素(FAM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3)吉西他滨+卡培他滨(GEM+CPT-11方案):适用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或作为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 VEGF抑制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3. c-Met抑制剂:c-Met是一种在胆囊癌细胞中过度表达的分子靶点。
c-Met抑制剂如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胆囊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
胆囊癌的诊治指南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咨询
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处理情绪问 题。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 者应对疾病。
应对策略指导
指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放 松技巧和积极思考。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5
胆囊癌的预防与筛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患者缺乏意识
部分患者对胆囊癌的认知不足,未能及时察觉早期症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因此,公众应加强胆囊癌的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03
胆囊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胆囊癌,手术切除是 首选治疗方法,包括胆囊切除
术和扩大胆囊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手术时应彻底清扫淋巴结,以 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02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提高治愈率
早期胆囊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至
关重要。
减轻治疗负担
早期胆囊癌的治疗相对简单,对患 者身体损伤较小,有助于减轻治疗 负担。
提高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在最佳状态下 接受治疗,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的方法
01
02
03
体检
支持治疗
对于晚期患者,支持治疗也是 非常重要的,包括疼痛控制、 营养支持等。
随访观察
治疗后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观 察,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04
胆囊癌的预后与康复
预后影响因素
肿瘤分期
早期胆囊癌的预后通常 较好,而晚期胆囊癌的
胆囊癌解读

• AJCC第7版胆囊癌TNM分期的改变包括:T3重新回到了III
期,T4重新回到了IV期,N1作为IIIB期的标志(与第5版相 比较,更加强调了淋巴结分站在胆囊癌分期中的特殊生物源自学表现),N2作为IVB期的标志。
NCCN V2 2012解读
• 截止2012年12月7日,NCCN Version 2 2012版本为最
• AJCC肿瘤分期第7版将胆囊癌淋巴结重新分为两站,与第5
版淋巴结分站相似(但是具体淋巴结的归属略有不同。门 静脉旁淋巴结从第5版的N2变成了第7版的N1)。同时将N1 、N2分别并入IIIB、IVB期。
• N1作为IIIB期,说明AJCC认为第一站淋巴结转移仍然可
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并且其预后与IIIA期(T3N0) 相似,但是强调了出现淋巴结转移表明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同时也表明了淋巴结分期与手术方式选择的关系, 因为IIIB期的根治手术一定要联合规范的淋巴结清扫。
新版本。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s
• TNM Staging for Gallbladder Cancer • T1 Tumor invades lamina propria (T1a) or muscular (T1b) layer • T2 Tumor invades perimuscular connective tissue, no extension beyond
• Yokoyama的诊断标准即瘤体中心位于胆囊管的即可诊断为
胆囊管癌,并随后将其分成肝门型(HH)、胆囊管汇合型 (CC),对其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神经侵润、淋巴结转 移及预后等进一步分析,指出胆囊管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学 特性。从临床首发症状,生物学特性,手术方式的选择, 胆囊管癌倾向于胆管癌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发现胆囊癌
术后发现术后病理报告囊壁有癌灶者根据病变侵 犯程度,采取不同措施: 1)癌肿局限于粘膜和肌层(I、Ⅱ期),尤其是乳头状 癌可不再手术; 2)癌肿超越肌层(Ⅲ期),需再次进行局部淋巴结清 扫手术。
辅助治疗
胆囊癌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化疗和放疗。这两种治疗只 能作为辅助手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单独应用非手术治 疗的有效报道。 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与其他消化道癌相似,主要有5氟 脲嘧啶(5 Fu)、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等。以 5-Fu为主,并用MMC和ADM 者疗效较好。目前胆囊癌 较多采用FAM 方案。
淋巴结清扫
局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Calot三角区、胆总管的 右和后侧、十二指肠和胰头的后方。胆总管淋巴 结的清扫要达到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的后部。附 加Kocher切口,以便将十二指肠降部游离内翻。 常用的肝切除术是肝楔形切除,范围包括靠近胆 囊床2cm 以内的无肿瘤肝组织。最近有文献报道, 整块切除,包括肝、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 及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术式, 但其远程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内镜超声(E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采用高频 探头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对胆囊进行扫描术。由于它避免 了肠气的干扰,能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 度、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因此可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 断水平,并有助于临床分析指导手术治疗。
CT检查
CT在发现胆囊的小隆起样病变方面不如B超敏感, 但在定性方面优于B超。CT检查不受胸部肋骨、 皮下脂肪和胃肠道气体的影响.而且能用造影剂 增强对比及薄层扫描,是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胆囊癌CT上分三型:(1)肿块型:表现为胆囊区的 软组织肿块;(2)厚壁型: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 不规则增厚,内壁高低不平或有结节状突出;(3) 腔内结节型:表现为胆囊腔内自腔壁向腔内突起 的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
胆囊颈部癌
发现要比底、体部为早,因为出现黄疸,但此时往往 是多发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外淋巴结融合压迫胆管 或肿瘤在胆管内向上、向下侵犯。此类梗阻性黄疸的 处理,比单纯肝门区胆管癌及胰头癌的梗阻性黄疸等 要困难许多,而且上切缘切之不净,即或行Whipple手 术,胆肠吻合口也很快复发;但单纯外引流也极为不 易,因为高位胆管的解剖就很困难,有时勉强置入T 管,肿瘤生长也会很快使T管不通。
超声检查
B超是胆囊癌的首选检查,一般诊断率为80%左右,胆 囊癌B超诊断类型有四型:I型为隆起型;Ⅱ型为壁厚 型;Ⅲ型为混合型;Ⅳ 型为实块型。 超声的特点:① 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囊壁不规则;② 胆囊腔内充满息肉样肿物,基底宽,不规则;③ 见不 到胆囊腔或胆囊萎缩显示不清;④ 常合并有结石样强 光团,后方有声影;⑤ 胆囊内的占位不随体位的发迹 而移动;⑥ 大于1 cm 腺瘤样病变;⑦ 区域淋巴结肿大。 但由于B超易受腹壁肥厚及肠管积气等影响,早期胆 囊癌仍较难检出。
LC中发现的胆囊癌
胆囊癌行腹腔镜切除术者预后较差,主要原因与 腹腔镜下切除范围受限、腹腔气腹等有关。同时 术后种植的概率相对较高,多发生在将胆囊拉出 狭小切口时.抓钳钳夹胆囊壁造成微穿孔,胆汁 和癌细胞向壁外运动,人工气腹的气化和烟囱效 应可使癌细胞向切口聚集,CO2有利于肿瘤生长, 因此一旦在腹腔镜切除术后发现UGC均应再次行 根治性切除,并注意腹腔化疗药物冲洗,以防肿 瘤细胞转移和TROCAR切口种植。
核磁共振(MRI)
胆囊癌的MRI表现与CT相似,可有厚壁型、腔内 肿块型、弥漫型等。 磁共振胰胆管(MRCP),是根据胆汁含有大量水分 且有较长的T弛豫时间,利用MR的重T加权技术效 果突出长T组织信号,使含有水分的胆道、胰管结 构显影,产生水造影结果的方法。胆汁和胰液作 为天然的对比剂,使得磁共振造影在胆道胰管检 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胆囊癌表现为胆囊壁的不 规则缺损、僵硬或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 MRCP在胆胰管梗阻时有很高价值,但对无胆道梗 阻的早期胆囊癌效果仍不如超声检查。
胆囊颈部癌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建议行经皮经肝胆管引 流术,失败后再考虑行开腹置管。Whipple手术只适宜: ①患者年龄、体质允许;②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示肝外胆管2~3 cm正常;③胰头与下腔静脉、 门静脉无粘连;④无肝脏及全身转移;⑤术者有娴熟 的手术操作经验等条件。
术中发现胆囊癌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疗进展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张方捷
发病情况
中华医学会全国胆囊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表明,胆囊癌在我国占 全身恶性肿瘤第十九位,列于消化道肿瘤的第六位。 近年来其发病率上升趋势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 组,全国胆囊癌流行病学调查表报告 ,我国胆囊癌占同期胆道疾 病的构成比为0.4~3.8%,在同期普通外科疾病的构成比0.1 ~ 0.4 3.8% 0 1 1.1%。 胆囊癌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峰年龄在60岁以上,从性 别结构比看男:女为1:1.98,表现为以女性老年患者为主的趋 势。
O期 TisN0M0 IA期 T1N0M0 IB期 T2N0M0 IIA T2N0M0 IIB T1-3N1M0 IIIA T3N0M0 IIIB T1-3N1M0 VIA T4N0-1M0 VIB TxNxM1
手术治疗
术前明确的胆囊癌 术中发现的胆囊癌 术后发现的胆囊癌
术前发现胆囊癌
对于胆囊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范围,越来越多的外科 医生倾向于积极的扩大手术。 传统的改良式Glenn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包括完整的全 胆囊切除,适当地切除胆囊床肝组织以及整块肝十二 肠韧带胆囊旁淋巴结、肝动脉旁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以往认为此术式适应于胆囊已被侵犯全层的Ⅱ~Ⅲ期 胆囊癌,但发现术后仍有淋巴结转移。
诊断
仅少数早期胆囊癌患者术前能获得正确诊 断,主要因为胆囊癌患者临床上缺乏特异 表现。多数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这 类患者在出现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块或贫 血等症状时病情常常已属晚期。
早期诊断
对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对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是发现早期胆囊癌的重要途径, 高危人群: 1)年龄在5O岁以上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尤其是老年女 性。 2)腹痛症状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者。 3)胆囊息肉,胆囊腺瘤,乳头状瘤者。国内外曾报道 胆囊 良性肿瘤肯定是癌前期病变尤其是病变直径大于1.0 cm者。 4)曾行胆囊造瘘者。 5)胆囊或胆囊管畸形,胆囊腺肌增生症,胆囊排空障碍及 胆囊萎缩、钙化、胆囊壁局部增厚,纤维化等患者。
如术前明确胆囊癌,手术因病变已有扩散或远 处有转移而无法作大块组织的切除,在一般情 况下尽可能切除病灶。
姑息性手术
没法切除的胆囊癌只能接受姑息性疗法,目的是解决 因肿瘤引起的病征及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姑息性解决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包括: 1)手术一用肝管空肠吻合/胆总管空肠吻合;2)内视 镜植入胆管支架; 3)经皮介入方法一胆管引流或植入支架。
谢谢
除了T1N0期,其他获得切除的胆囊癌患者应行以5-FU 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或放疗。 发现完整切除的病例接受化疗+放疗后生存率明显提高。 对于无法切除的肿瘤患者,若无黄疸也无远处转移, 使用化疗+放疗也是有益的.然而,总的生存率很差。
介入区域性化疗治疗胆囊癌
高选择性动脉内化疗对肿瘤局限于胆囊壁(I~ Ⅲ期)者 效果较好; 如果肿瘤侵犯胆囊壁以外,区域性化疗起不到控制肿 瘤生长的作用。
术前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意外 发现的胆囊癌称为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 在行胆囊切除术中,应注意胆囊形态,有无肿块、结 节、局限性增厚,胆囊床有无浸润,肝十二指肠韧带 有无肿大淋巴结等情况。切除的胆囊标本应常规剖开 检查,观察胆囊内结石、息肉和黏膜情况,对于胆囊 壁有肿块、局限性增厚或结节、胆囊壁呈灰白质硬、 胆囊内有坏死组织或陈旧性血性液体者,应高度怀疑 胆囊癌。 剖开切下的胆囊标本找到可疑病变后立即送冰冻切片 作病理检查。
胆囊癌的淋巴引流主要沿胆管下降,最后到达腹主动 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胆囊癌淋巴结转移大多沿肝 十二指肠韧带至胰头周围淋巴结。因此在术中应重视 对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周围甚至腹主脉周围淋巴结 转移情况的评估和清扫。对于侵犯邻近器官,如肝脏、 胆总管、胰头、十二指肠的胆囊癌,如条件许可,可 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HPD),即肝段或肝叶切除联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病灶病变未超越粘膜层(I期),无需扩大手术范围。 病灶局限于胆囊壁(Ⅱ、Ⅲ期)及已有胆囊淋巴结转 移(Ⅳ 期),可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及部分肝切 除术,以获得足够手术边缘。若位于胆囊颈部的 肿瘤侵犯胆总管,或胆囊管手术切缘不足够,应 该进行胆总管切除和肝管空肠吻合。 如肿瘤范围已超过胆总管旁淋巴结或胆囊床,无 需进行根治手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在切取活体组织后对有胆管梗阻的患者行胆管空肠吻 合术,以解除梗阻性黄疸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绝大部分胆囊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都起因于肝门部分 的癌转移,采用肝外胆管和空肠作吻合成功的可能性 很小;只要癌肿不影响左右肝管间的沟通,切除部分 肝左叶行肝内胆管空肠吻合(Longmire手术),或通过 肝左叶的脐静脉索部剖开肝脏找出扩大的Ⅲ段肝内胆 管以Roux-Y术式行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可以达到解除胆 道梗阻的目的。
胆囊癌分期
1976年Nevin将胆囊癌分为5期: I期:黏膜内原位癌; Ⅱ期:肿瘤侵犯黏膜及肌层; Ⅲ期:肿瘤侵犯黏膜层、肌层和浆膜下层; IV期:肿瘤侵犯胆囊全层及胆囊淋巴结; V期:肿瘤侵犯或转移至肝脏、胆管、邻近脏器或其他部 位。
TNM分期
T1 :肿瘤侵犯胆囊壁。 T1a:肿瘤侵犯粘膜。 T1b:肿瘤侵犯肌肉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及周围组织。 T3:浆膜和(或)1个器官被累及(肝脏浸润≤2cm)。T4:2个 或多个器官累及,或肝脏肿块>2cm。N1a:胆管、十二 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1b: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放疗
术后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体外照射是根据 术后病灶局限又无远处转移的非治愈性切除是 术后体外照射的最好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