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知识讲解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总结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1 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是指利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来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状态和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刻画和评价的过程。
1.2 心理测量的目的心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客观、可靠、有效、全面的心理数据,从而在心理研究、临床诊断和心理干预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1.3 心理测量的特点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标准化、多维性、动态性等特点。
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2.1 统计学原理在心理测量中,统计学是一种无法绕过的基础理论。
心理测量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都离不开统计学原理,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
2.2 测试理论测试理论是心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测试理论包括了信度、效度、标准化、测验的构设和评分标准等内容。
2.3 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一种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组合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受控的综合指标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心理测量中的试题分析和心理特征的分析。
2.4 测量的多维性在心理测量中,一个心理特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因此,心理测量需要考虑到多维性,如情感、认知、动机等多个维度。
2.5 验模与教育测量验模是指根据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推断该个体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潜在态度、信念、情感和个性特质。
验证往往是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三、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3.1 问卷法问卷法是心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用于获取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看法。
问卷法可以通过半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形式,以调查法的形式获取数据。
3.2 量表法量表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它是通过直接测量来获取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或状态,如态度、情绪、动机等。
3.3 实验法实验法也是心理测量中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个体在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3.4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信息的心理测量方法。
3.5 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的方式与被试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取其心理特征和特质的方法。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所谓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
所谓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
所谓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
2、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量表分为4种:1)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2)顺序量表,如第1名,第2名;3)等距量表,不仅能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4)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有绝对的零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属于顺序量表。
★4、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4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从人的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测验的标准化要具备下列条件: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条件的标准化;c、评分规则的标准化;d、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4)信度和效度5、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按测量对象: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量方式: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内容的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功能: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第2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秦朝入仕考试:讽书、书写、公文
汉朝: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始:科举考试
始于汉代,兴于隋唐。(帖经、口义、墨义、策问、杂文) 被中外学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验的实践。 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是19世纪模仿中国科举而起。
(三)方法和器具 1.方法:
• 谈话法和纸笔测验(问答法) • 填空和类比(帖试和对偶) • 情景法
“心理测验”概念的提出者:
詹姆斯.麦金.卡特尔
卡特尔的贡献
继承了高尔顿的观点,完善高尔顿 的做法,提出了心理测量的重要概 念. 编制了一些心理测验.
闵斯特伯格的贡献
把心理测量的思想和做法用于企事业中 的人才选拔。 分解职业活动来了解行业的要求,并制 定科学的方法来测定个体的才能。
一个英年早逝 的心理测验伟 人!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智力测验 陆志韦 吴天敏 廖世承 陈鹤 琴 人格测验 肖孝嵘 学科测验 艾伟 识字测验 张耀翔
樊炳清(1876年-1931年?),字少泉,又字抗夫,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1877年生于贵阳。1898年与王国维、沈绂等人在东文 学社时同学。随罗振玉任湖北农务学堂从事翻译工作, 1899年翻译出版桑原骘藏的《东洋史要》一书。辛亥 革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1918年离开编译所, 在馆外承担编辑工作。1920年着手《哲学辞典》的编 辑工作,到1924年完成。大约1931年卒于上海。
Psychological Testing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
中国是心理测验的故乡 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至少应包括三个前提:
肯定心理的可测性,正视心理的个别差异
确定对何种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即所谓的测量内容方 Nhomakorabea面
第2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知识讲解

2020/6/3
20
(三)教育测验
• 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 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1980年开始,以张厚粲为主的高考研究组 对高考试卷进行统计分析
• 1984年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 理论的研究
• 标准化考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2020/6/3
9
早期对 智力落 后者的 分类与 训练
2020/6/3
1837年法国医生Seguin建立第一所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1839年法国医生Esquirol著书论述智力落 后,第一次明确区分智力落后与精神病
1873年Alfred Binet提出鉴别出智力落 后儿童,安排在特殊班级
10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2020/6/3
人格测验:自由联想法、自陈 问卷法、投射测验
14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信息加工测验的产生
当代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测验效率提高
2020/6/3
新的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 和概化理论
15
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 • 1917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西量
2020/6/3
18
(一)智力测验 • 龚耀先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 林传鼎、张厚粲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吴天敏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 龚耀先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 张厚粲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 李丹修订瑞文测验(联合型) • 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2020/6/3
19
(二)人格测验 • 1982-1985年,宋维真修订MMPI • 对16PF的修订和制定常模 • EPQ的修订 • 生活事件量表的修订 • SCL-90的修订
心理测量2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与发展

来选拔官吏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与实践
一理论
三)民间活动
1周岁试儿 ——动作和知觉协调性的测试 2七巧板 ——操作性的创造力测试
二实践
3九连环
——”中国式的迷津“,复杂 的问题解决任务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与实践
一理论 二实践
3左右手分别画方和圆
2000多年前韩非曾提出过左手画圆,右手 画方的来证明心不能两用。ຫໍສະໝຸດ 第四节 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趋势
1 先是以解剖生理特征为根据,而后转向对心智 活动的测量;
2 由测量简单的感知能力,发展到测量复杂的认 知能力;
3 由笼统的单一量数转变为以多个量数来评定个 别差异, 4 心理测量与实验心理学由合到分,又到合。
第四节 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二心理测量的当代趋势
心理测量
第二章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与实践
第二节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
者的探索 第三节 科学心理测量的诞生和发展 第四节 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与实践
一理论 二实践
一)孔子的理论
对人在行为习惯上的个别差异的认识 —— “性相近,习相远” 根据智力水平的高低对人进行分类 ——上智、中人、下愚
l 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l 1935年,沈有乾用“朋洛德人格问卷”测量中国学生。 l 1936年,陆志伟和吴天敏进行第二次修订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l 1937年,周先庚使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 l 1943年,林传鼎试用“普莱西X-O测验”
l 1948年,刘范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l 1992年,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心理与教育测量》课件

利用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和心 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造沉浸式的测量环境,提供更加 真实和客观的测量体验。
测量理论的发展
综合测量理论
01
结合多种测量理论,形成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
论体系,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动态测量理论
02
研究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新的测量方法和指
标,提高测量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0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 误差与控制
误差的来源
被试误差
被试的态度、动机、情绪、个性等个体 差异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施测误差
施测环境、施测人员、时间安排等因 素可能影响测验结果,产生误差。
测验设计误差
测验的题目设计、难度、区分度等不 科学、不合理,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 误差。
评分误差
评分标准不明确、评分主观性强、评 分误差大等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
心理与教育测量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类型 •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误差与控制 •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应用 •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未来发展
0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 基本概念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数量化的评估过程,通过使 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能力水平和发 展状况。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诊断
心理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心理障碍进行诊 断,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 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智力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智力障碍进行诊断, 如智力落后、自闭症等,为制定康 复计划和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发展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发展障碍进行诊断, 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为制定 干预措施和发展计划提供指导。
03
CHAPTER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教育测量是一种评估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工具和方法,通过使用标准化测试 和评估工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目的
教育测量的目的是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 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
VS
创新与改进方向
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测量方法,如在线测验 、游戏化测验等,以提高测量的效率、趣 味性和互动性。
测量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教育领域的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领域对心理与 教育测量的需求日益增加。
应用前景展望
心理与教育测量技术将在学生评估、教师培 训、课程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个性 化教育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评估
人际关系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 况,发现和诊断心理问题,为心理治 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个人的人际关系能 力、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帮助个人 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交能力。
学习适应性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发现学习困难和障碍,为教育工作者 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目的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 体的心理特征、能力水平、知识掌握 程度等,为教育评估、选拔、诊断和 改进提供依据。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e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名词解释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参照点: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具量的起点,那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3. 量表: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延续体算是量表。
4.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5. 测验的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具重要步骤,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度的一致性。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理性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P4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明白基本上相同的,别允许作出别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具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然而在某些事情下,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2. 简述四种测量量表及其特点?P5-6①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不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举行分类。
数字不过事物的符号,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X2检验。
②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而且可以表明别同类不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在顺序量表中,数字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它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所以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举行加减运算。
但它没有绝对零点,别能举行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也叫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除了具有类不、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举行加减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3
5
三、教育测量
西周“国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 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 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岁考制、口试、策试及射策
科举制度的发展
2020/6/3
6
四、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 可以语上也。”
2020/6/3
人格测验:自由联想法、自陈 问卷法、投射测验
14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信息加工测验的产生
当代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测验效率提高
2020/6/3
新的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 和概化理论
15
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 • 1917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西量
2020/6/3
2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
• 第二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 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 展
2020/6/3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
一、能力测量 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 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刘邵的《人物志》,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
• 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 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2020/6/3
17
二、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
•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 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 才重新得到恢复
• 1979后,心理测量在中国走进辉煌。1980年 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 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 导和监督
2020/6/3
9
早期对 智力落 后者的 分类与 训练
2020/6/3
1837年法国医生Seguin建立第一所训练 智力落后儿童的学校
1839年法国医生Esquirol著书论述智力落 后,第一次明确区分智力落后与精神病
1873年Alfred Binet提出鉴别出智力落 后儿童,安排在特殊班级
10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刘劭《人物志》,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 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2020/6/3
7
对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简要总结
• 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 述性的,而非定量的;
• 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 •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
(一)Galton (高尔顿)的 贡献
2020/6/3
1869年出版《遗传的天才》
1884年设立人体测量实验室, 测量身体属性,如反应时,肌 肉力量
用感觉辨别测验测量个体智力 差异
发展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 法
11
(二)卡特尔
1890年卡特尔撰文首次使用 “心理测验”一词
心理学须立足于实验与测量;心理 测验须有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 比较
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首次采用智 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ient,IQ)
13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西方心理与教育 测量的发展
智力测验的发展:斯-比量表;团 体智力测验应战时需要而生;瑞 文,韦氏智力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弥补智力测验不足, 如机械,音乐,美术等能力
标准化成就测验广泛应用与教育, 工业,行政部门
表。 •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
师范学校(现南大)开设心理测验课。 • 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
书。之后,制定量表,开创杂志…
2020/6/3
16
• 1921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 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柯尔来华讲学
• 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奈 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 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卡特尔描述一整套测验,每年用 于测试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2020/6/3
12
(三)比内 和智力测验 的产生
2020/6/3
1905年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 30个题目,由易到难,是初步尝试性工具
1908年量表,删除1905年量表中不合适的 项目,增加项目数量,按年龄水平分组
1911年量表,在若干年龄水平组增加一些 题目
2020/6/3
18
(一)智力测验 • 龚耀先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 林传鼎、张厚粲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 吴天敏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 • 龚耀先修订韦氏幼儿智力量表 • 张厚粲修订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 李丹修订瑞文测验(联合型) • 戴忠恒修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2020/6/3
19
(二)人格测验 • 1982-1985年,宋维真修订MMPI • 对16PF的修订和制定常模 • EPQ的修订 • 生活事件量表的修订 • SCL-90的修订
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 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 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 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一开始就具强烈的应用性质。
2020/6/3
8
第二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 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 ➢个别差异 ➢实验心理学对心理测验的影响 ➢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社会发展的需要
2种类型 周岁试儿 七巧板、九连环
2020/6/3
4
二、人格测量
狂者(以积极进取、敢作敢为为特征)、 狷者(以拘谨胆怯、唯唯诺诺为特征)和 中行(介于狂者与狷者之间,不偏不倚)
刘邵根据阴阳、五行(金、木、火、土、 水)和形体(骨、筋、气、肌、血)的关 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为 12种类型
2020/6/3
20
(三)教育测验
• 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 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心理测量学
第二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
2020/6/3
1
导言
•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历史呢?
实验心理史学家E. G. 波林说过:实验心理学家在 其专攻的范围之内也需要历史的知识。若没有这 种知识,便不免将现在看错,将旧的事实和旧的 见解视为新的事实和新的见解,而不能估计新运 动和新方法的价值。关于此事的信仰,我不能不 再三提出。波林还接着说,在我看来,一种心理 学的理论,若没有历史趋势的成分,似不配称为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