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

(4)×。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 体运动的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也可能不在同一直线 上。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也可以相反,还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何角度,但一 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静摩擦力是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由于有相 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两个 相对静止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7)×。动摩擦因数μ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与Ff和FN无关。
名称 项目
大小
方向
静摩擦力
_0_<Ff≤_F_f_m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
趋势的方向_相__反__
作用 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_相__对__运__动__趋__势__
滑动摩擦力
Ff=_μ__F_N 与受力物体相对 运动的方向_相__反__ 总是阻碍物体间
的_相__对__运__动__
如图,物体A、B沿水平面向右运动(A、B间接触面粗
考点1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 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 情况。
【解析】选B。A选项中,a、b间如果存在弹力,则b给a 的弹力水平向左,a将向左做加速运动,显然与题设要求 不符,故A选项中a、b间无弹力作用。同理,C选项中a、 b间没有弹力。对于D选项,也可以假设a、b间有弹力, 则a(斜面)对b的弹力将垂直于斜面向上,因此,b所受的 合外力不为零,即b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选项中a、
3.胡克定律: (1)内容:在_弹__性__限__度__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 (伸长或缩短的量)成_正__比__。 (2)表达式:F=_k_x_。 ①k是弹簧的_劲__度__系__数__,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 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_自__身__性__质__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_变__化__量__,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复习教案第一章:重力1.1 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强调重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朝向地心运动。
1.2 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地心的距离成反比。
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指出其值约为9.8 m/s²。
1.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即垂直向下。
讨论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如物体在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
第二章:弹力2.1 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强调弹力的作用是使物体恢复原状。
2.2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遵循胡克定律。
解释弹簧常数的概念,并指出其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2.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讨论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弹簧和弹性体。
第三章:摩擦力3.1 摩擦力的概念解释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强调摩擦力的作用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
3.2 摩擦力的大小介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解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指出其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3.3 摩擦力的方向强调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讨论摩擦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汽车刹车和摩擦材料。
第四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相互作用4.1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合成解释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可能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强调需要根据物体的状态和受力情况进行合成分析。
4.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平衡介绍平衡状态的概念,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强调在平衡状态下,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相互抵消。
4.3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应用讨论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结构设计和物体运动。
强调需要综合考虑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影响,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复习题和练习5.1 复习题设计一系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复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提供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错误!力和重力1.力(1)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共存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2.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沿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①物体的质量不会变;②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错误!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的变化.2.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错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1.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名称项目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两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处有压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大小0〈F f≤F fm F f=μF N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2。
动摩擦因数(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
2022版新教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件新人教版

B.mk2g2 11
D.m2g(k1 +k2 )
【解析】选 C。最初 m1、m2 两木块处于平衡时,上面弹簧的压缩量 x1=mk1g1 ,
下面弹簧的压缩量 x2=(m1+k2m2)g ;当 m1 刚要离开弹簧 k1 时,弹簧 k1 恢复原
长,下面弹簧的压缩量 x2′=mk22g ,则在此过程中 m1 上升的距离 h=x1+x2-
【加固训练】 (能力拔高题)如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固定在竖直杆下端的光滑定滑轮 O,轻绳 两端点 A、B 分别连接质量为 m1 和 m2 的两物体。现用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缓 慢拉动物体,两个力方向与 AB 连线在同一直线上。当∠AOB=90°时,∠OAB =30°,则两物体的质量比 m1∶m2 为( )
【备选例题】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1 和 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 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上面木块上升的 高度为( )
A.mk1g1 11
C.m1g(k1 +k2 )
【解析】选 B、D。以 B 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 点受重物的拉 力 FT1(等于重物的重力 G)、轻杆的支持力 FN 和绳子的拉力 FT2
由平衡条件得,FN 和 FT2 的合力与 FT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AFBN =BFOT2 =FAOT1
又 F=FT2,FT1=G
A.0.8 N C.3.2 N
B.1.6 N D.6.4 N
【解析】选 C。根据题意将一弹性绳对折,相当于将此弹性绳剪成相同长度的 两段绳,每段绳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伸长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根据胡克定 律 F=kx 可知劲度系数变为原来的两倍。根据图像可知弹性细绳的劲度系数 k =ΔΔxF =140 N/cm=0.4 N/cm 则对折后,劲度系数变为 2k=0.8 N/cm 所以物体的重力为 G=2kx+2kx=0.8×2 N+0.8×2 N=3.2 N, A、B、D 错误,C 正确。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是否存
在弹力.
13
2.弹力方向的确定
14
3.计算弹力的四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计算.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计算.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4)根据动能定理计算.
15
考点二 “动杆”和“定杆”与“活结”和“死结”问题 1.“动杆”和“定杆”问题 (1)动杆:若轻杆用光滑的转轴或铰链连接,当 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否则 会引起杆的转动.如图甲所示,若 C 为转轴,则轻 杆在缓慢转动中,弹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 (2)定杆: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 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图乙所示.
静摩擦力
大小 方向
0<Ff≤Ffm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 运动趋势
滑动摩擦力
Ff=μFN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
9
2.动摩擦因数 (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_相__对__运__动___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公式 μ=FFNf . (2)决定因素:接触面的材料和__粗__糙__程__度__.
3
二、重力 1.产生:由于__地__球__的__吸__引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 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_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_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 的 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 g 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_竖__直__向__下___.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和“死结”问题 (1)活结:当绳绕过光滑的滑轮或挂钩时,由于滑轮或挂钩对绳无约束,因此绳上的 张力处处相等,即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例如图乙中,两段绳中的拉力 大小都等于重物的重力. (2)死结:若结点不是滑轮,是固定点时,称为“死结”结点,则两侧绳上的弹力不 一定相等.
专题二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思路点拨:判断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有无的方法是:首
先将物体进行隔离,然后判断是否有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 趋势,从而得到所求的摩擦力大小,必要时也可用假设法求解. 解析:将 A 进行隔离分析可知,A 物体相对 C 物体没有相
对滑动趋势,故 A、C 间的摩擦力为零.隔离 B 进行受力分析,
可得B、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将三个物体看做整体进行受力
专题二
相互作用与物体平衡
考点内容 1.滑动摩擦力、动摩 擦因数、静摩擦力 2.形变、弹性、胡克 定律
要求
热点考向 1.力学部分三种不同性质力:重
Ⅰ
力、弹力和摩擦力,一直是高考 常考内容.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
问题的关键,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2.本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有两 个:一是与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Ⅰ
3.矢量和标量
吸引 1.定义:由于地球的______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mg 2.大小:G=____________.
水平面 . 竖直向下 3.方向:_______________ ,即垂直于___________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形状 以及____________ 质量分布 有关. (1)物体的重心与它的________ (2)质量分布均匀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 几何中心 . 的____________
的关系
4.本专题备考策略:受力分析是物理学的 基础,复习时要强化对受力分析的训练;
摩擦力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要清楚其产
7.实验三:验证 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的条件、方向的判断;力的合成与分解
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础,应熟练掌握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正交分解法.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

重力、弹力、摩擦力教案第一章:重力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重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重力的作用:解释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如悬挂物体、地球上的物体等。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mg,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重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天平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重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弹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物体因形变产生的力。
弹力的产生: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如弹性形变、弹簧等。
弹力的作用:介绍弹力的作用,如弹跳、弹性碰撞等。
弹力的计算:介绍弹力的计算方法,公式为F = kx,其中k 为弹簧常数,x 为形变量。
弹力在生活中: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力球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弹力的作用。
计算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弹力公式进行计算。
生活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摩擦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物体表面间的阻碍力。
摩擦力的产生:解释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如接触面粗糙度、物体间的相互摩擦等。
摩擦力的作用:介绍摩擦力的作用,如行走、开车等。
第1讲 重力 弹力

【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 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1讲重力弹力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注意:物体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质量不会变;G的变化是由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向下,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弹力1.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2.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①k叫作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自测下列图中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图中画出了小球A所受弹力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C命题点一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三法”判断弹力有无2.弹力方向的判断【例1画出如图所示情景中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针对训练1】如图1所示,小车内沿竖直方向的一根轻质弹簧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
当小车与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答案 D解析当小车匀速运动时,弹簧弹力大小等于小球重力大小,细绳的拉力F T=0;当小车和小球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绳的拉力不能为零,弹簧弹力有可能为零,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的弹力且竖直向上,否则球不能静止,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答案 C
11
3.(2016·江苏单科)一轻质弹簧原长为8 cm,在4 N的拉力作用下伸长了2 cm,弹簧未超
出弹性限度,则 N/m
C.200 m/N
D.200 N/m
解析 由胡克定律得劲度系数 k=Fx=200 N/m,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4
形变、弹力、胡克定律 1.形变
(1)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能够_恢__复__原__状___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当弹性体形变达到某一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不能再恢复_原__状__, 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由于要_恢__复__原__状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 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__接__触__且发生__弹__性__形__变__。 (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相__反___。
18
答案 如图所示
19
1.足球运动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2所示为四种与足球 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甲图中,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是由足球形变产生的 B.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20
C.丙图中,静止的足球受到脚所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弹力与地面提供的竖直向上的弹力 是一对平衡力 D.丁图中,球网与足球间的弹力产生了两个明显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球网发生明显形 变;二是使足球改变了运动状态 解析 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是由于地面形变产生的。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 上的两个足球接触但没有形变,相互间无弹力作用。足球受重力、脚所施加的竖直向 下的弹力及地面提供的竖直向上的弹力,足球在三个力作用下静止,故A、B、C错误; 球网与足球间的弹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一是使球网发生明显形变;二是使足球改 变了运动状态,故D正确。 答案 D
6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1.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对比
名称 项目
静摩擦力
定义 两_相__对__静__止__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①接触面__粗__糙___ 产生条件 ②接触处有__压__力___
③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趋__势___
滑动摩擦力
两_相__对__运__动___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①接触面_粗___糙___ ②接触处有_压__力____ ③两物体间有_相__对__运__动___
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30
1.如图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A,物块B叠放
在A上面,某一时刻长木板A的速度为v1,物块B的速度为v2,
v1、v2的方向均向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间不光滑)( )
图6
A.若某时刻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某时刻v1>v2,A受到了B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34
【例3】 如图7所示,A、B、C、D四个物体的质量相等,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也相同。A、B、C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将D轻轻地 放在正在运动的传送带上。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D刚开始运动时,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10
2.如图1所示,一光滑的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与竖直墙壁所夹的墙
角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一定受墙壁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B.球可能受墙壁的弹力且水平向左
C.球一定受到地面的弹力且竖直向上
图1
D.球可能受到地面的弹力且竖直向上
解析 若球受到墙壁向左的弹力就一定会运动,所以选项A、B错误;球一定受到
13
1.“三法”研判弹力的有无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4
2.弹力方向的确定
15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16
【例1】 画出下列图甲~戊中静止的球或杆受到的弹力及图戊中杆和绳对轻滑轮的 弹力。
17
解析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平面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 于平面,也垂直于曲面过接触点的切面;曲面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公切 面;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 过接触点的切面。图戊中绳对滑轮的弹力为水平向右和竖直向下,大小相等,其 合力沿杆的延长线,由滑轮平衡知杆的弹力沿杆方向。
12
4.(多选)[鲁科版必修1·P76·T5改编]重量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 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 ) A.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 B.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30 N C.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 D.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答案 ABD
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sin θ1=ma,Fcos θ1=mg,
两式相除可得 tan θ1=ag,只有当小球的加速度 a=gtan θ 时,杆对
小球的作用力方向才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 F=sminaθ,C 错误;
甲
23
小车以加速度 a 向左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
球所受到的重力 mg 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ma,方
图4
B.每根弹簧产生的弹力为150 N
C.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D.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0 N/m
25
解析 每只手的拉力均为 600 N,故选项 A 错误;每根弹簧的弹力为 F=6040 N =150 N,故选项 B 正确;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k=Fx=1.61-500.4 N/m=125 N/m, 故选项 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2)状态法 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牛顿第三定律法 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28
【例2】 2017年5月13日晚,钻石联赛上海站百米大战中,苏炳添以10秒09的成绩夺 冠,成为第一个在钻石联赛百米夺冠的中国人。图5甲、乙为他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 其受力可简化成图丙、丁。用f1、f2分别表示他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 则关于f1、f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7
大小
(1)静摩擦力为被动力,与正压力 无关,满足___0_<__f≤_f_m____ (2)最大静摩擦力fm大小与正压力大 小有关
f=__μ_N__
方向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__相__反___
_相__反___
作用效果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相__对__运__动__趋__势__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__相__对__运__动__
5
3.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如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__正__比___。 (2)表达式:F=__k_x__。 ①k是弹簧的__劲__度__系__数__,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_自__身__性__质___决定。 ②x是__形__变__量___,但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图5
29
A.f1向后,f2向后
B.f1向前,f2向前
C.f1向前,f2向后
D.f1向后;f2向前
解析 在苏炳添奔跑途中,后脚用力向后蹬,他才向前运动,正是由于地面给后脚
一个向前的静摩擦力,才使他能向前运动;而当前脚向前跨时,正是由于地面给前
脚一个向后的静摩擦力,他才不会向前滑动,所以前脚受到地面的向后的静摩擦力,
D.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 a 运动时,F= (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
直方向的夹角 θ1 满足 tan θ1=ag
22
解析 小车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此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
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 mg,A、B 错误;小车以向右的
加速度 a 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
26
1.明晰“三个方向”
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名称
释义
运动方向 指物体相对某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运动方向
相对运 指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考系,另一个物体相对该物体的运动方向
动方向
相对运动 由两物体间能发生却没有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
趋势方向
27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假设法
8
2.动摩擦因数 (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_相__对__运__动__时,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比值,表达式 μ=Nf 。 (2)决定因素:与接触面的_材__料___和__粗__糙__程__度___有关。
9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 ) (2)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自身形变的方向相同。( ) (3)轻绳、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绳、杆。( ) (4)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 (5)两物体间正压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 (6)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一定越大。( ) 答案 (1)× (2)√ (3)× (4)√ (5)√ (6)×
向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 F=
(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tan θ1=ag,D 正确。
乙
答案 D
24
3.(多选)如图4所示是锻炼身体用的拉力器,并列装有四根相同
的弹簧,每根弹簧的自然长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
把它们拉长至1.6 m,则(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为300 N
1
[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