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样骨囊肿概述
腓骨头及腓骨上端骨肿瘤(图文并茂)

影像杀手闲余之时回顾一下我所遇到的关于腓骨头肿瘤样变的病例,与大家共同进步!!!腓骨头及腓骨上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要点:好发于青少年及青壮年长骨干骺端或骨端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囊状骨质破坏囊灶内有粗细不均的骨小梁样或骨嵴样分隔CT及MRI显示囊内有液-液平面具有特殊性MRI显示轮廓清楚的分叶状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绕具有特殊性腓骨头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好发年龄为20—40岁常见于四肢长骨骨端,尤其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病灶呈偏侧性囊状、皂泡状、膨胀性骨破坏或单一的骨质溶解破坏,皮质菲薄骨嵴断裂、骨壳不完整、出现软组织肿块,提示生长活跃或恶性局部切除易复发、恶变!左腓骨头骨巨细胞术后复发恶变为恶性骨巨细胞瘤右腓骨上端骨瘤(疏松型)【该部位出现骨瘤罕见,但是病理结果是骨瘤(疏松型)真是】骨瘤是一种成骨性良性肿瘤,占骨良性肿瘤的8%。
骨瘤起源于膜内成骨,多见于膜内化骨的骨骼。
骨瘤以11—3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
骨瘤好发于颅骨,其次为颌骨,多见于颅骨外板和鼻旁窦壁。
颅面骨骨瘤一般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可分为致密型和疏松型。
致密型:大多突出于骨表面,表现为半球状、分叶状边缘光滑的高密度影,内部骨结构均匀实密,基底于颅外板或骨皮质相连;疏松型:较少见,可长的较大。
自颅板成半球状或扁平状向外突出较明显,内板多有增厚。
腓骨头骨肉瘤(图片来源与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版块)骨肉瘤诊断要点: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尤其膝关节附近数量不等的片状致密瘤骨或/和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破坏骨皮质破坏、断裂,常伴骨膜增生,易形成Codman三角常出现软组织肿块好发生肺转移腓骨头软骨肉瘤软骨肉瘤的诊断要点:常见于30岁以后好发于骨盆骨、股骨、胫骨、肋骨、肩胛骨、肱骨等中心型者呈骨髓腔内或皮质下溶解性骨破坏与钙化、残存骨、瘤骨形成混杂密度肿块周围型者呈骨性肿瘤上的厚软骨帽,内含不规则钙化及软组织块软组织肿块内丰富的点状、环状及半环状钙化为其特征可有骨软骨瘤恶变而来腓骨头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toma,MFH多发生于深层软组织,首先由O’Briea和Stoat所报道,原发于骨内者甚为少见。
长骨骨端(及干骺端)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1、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通常发展缓慢,局部 症状较轻,以轻微疼痛为主;好发于股骨、胫骨 和肱骨的骨端/或骨骺。 2、软骨母细胞瘤的位置常为偏心性,有硬化边, 并常显示散在的钙化。 3、影像表现: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可 呈单房或多房性溶骨破坏,边界清,轻中度膨胀, 周边可见硬化边,内可见斑点状或半环状钙化影。 MRI无特异性征象,T1WI多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可见 不均强化,而瘤周水肿区不强化。
4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偏心生长分 叶状并呈分房样突入软组织时多无包壳破坏区内 有斑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5 血管瘤:典型的栅栏状骨质改变,MRI呈血管 瘤灯泡征特性和慢进慢出的强化表现 6 内生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骨,但以手部发 病率为高,多位于干骺或骨干内,呈轻度膨胀, 易骨折,特征性表现为囊内有瘤软骨的钙化 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特征性的毛玻璃样改变, 纤维组织易钙化及骨化,多有硬化边
诊断要点: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 在长管状骨上,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具有以下表现: (1) 一般骨质破 坏区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偏心性膨胀性生 长,其长轴与所在骨长轴一致; (2) 骨质破坏区大多 呈卵圆形、多房形或地图样,且可见粗细不一的 骨性间隔致使骨质破坏区呈分房样改变,骨性间 隔的宽度较巨细胞瘤宽而少; (3) 骨质破坏区边缘 锐利且可见硬化征象,尤以髓腔面显著,并逐渐移 行为正常骨组织。 扁平状骨上,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的骨质破坏区多 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破坏区常临近关节,边缘 常有硬化,且以近关节面处为显著,钙化少见。
影像学特点: X 线平片:在干骺段或骨端椭圆形偏心型骨质破坏缺损, 病灶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可向骨干或骨端方向发展, 形态呈不规则样,不少作者认为蜂窝单方面或囊套囊样对 该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病灶可见骨梁,粗细悬殊, 其实通过CT横断扫描发现,多房样改变并不存在,假像的 形成是因为病灶内多个骨嵴在平片前后左右重叠而成。 病变周围可见增生硬化,以近髓腔侧显著,病变于骨干 交界处常见骨膜反应。罕见病理性骨折。关于病灶内影 像特点要注意钙化灶的观察,以往的观点认为该肿瘤钙化 少见,是与其他软骨类肿瘤相鉴别的要点,但是近来不少 学者发现,该病灶内同样存在钙化特点。文献报道软骨 粘液纤纤维瘤平片的钙化发现率仅为1. 5 %~3 % ,这可 能与该肿瘤从幼稚粘液样间胚叶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软骨, 再由软骨发生钙化,要有相当长一段发展过程,并且该肿 瘤的钙化为散在点状。
原发性软组织动脉瘤样囊肿一例

『 ] Wok wk A, em nS Sx ayTa s ie i ae ra n 3 ro si K B r a M. eul r mt dDs ssTet t l n t e me
Gu d l e , 0 6 MMW R c mm p, 0 6, 5: - 4. i ei s 2 0 . n Re o Re 2 0 5 19
滑, 中空 , 暗红色血样 液体 , 内有 并有松 质骨样 碎屑 , L 、4 与 3 L 右
侧横 突毗邻 、 界线清晰 。病理镜下所 见 肉芽组 织性囊 壁 , 内有含 血裂 隙和窦状血 管 , 并见增生 的成 纤维细胞 、 多核 巨细胞及 毛细
组织病理学上, B / CT显微镜下可见囊壁内含有成纤 A CA S
疼痛伴下腹隐 痛 , 午后 低 热。1年来 , 间断使 用 抗 生素 , 状减 症 轻, 但仍 有右侧腰背部及左腹部 疼痛。查体 : 右腰部 中份可触 及
一
讨论
原发性动脉瘤样 骨囊肿 (nuym l oecs, B aers a bn ytA C)
直径约 2 0mm质硬 肿物 , 触痛 (+) L ;4~5 L 、5~S 椎 间 隙压 l
着疾病进展 , 自知力 、 断力 下降 , 可出现语 言障碍 、 判 还 假性延髓
青霉素 G是 治疗麻痹 性痴呆 最有效 的药物 , 应早 期 、 足量 、 足疗
程 应 用 。
性麻 痹及癫痫发作 。也 可出现肢 体瘫痪 、 大小便 失禁等 改变 , 最
终生活不能 自理 。由于其 临床表 现复杂 多变 , 乏特征性 症状 ; 缺 影像 学无特异性改变 ; 既往 冶游 史是 诊断 神经梅 毒 的重要 线
C i l ii s Eet ncE io ) Fbur 52 1 。o. N . h JCi c n ( lc i dtn 。eray1 。0 2 V 1 o4 n n a o r i 6.
骨囊肿

• 甲泼尼龙注射后囊肿愈合的机制不明。 • Scaglietti认为是由于皮质激素引起的抗炎 反应促进了囊肿的愈合。 • Shindell观察到囊肿内前列腺素水平升高, 而在多次激素治疗后前列腺素水平降低, 而前列腺素促进破骨活动,故激素注射后 抵制前列腺素,促进囊肿愈合。 • 在动物实验中皮质激素注射到髓腔后迅速 被清除,故有人认为是多次钻孔可减轻囊 液压力促进囊肿愈合。
影像学检查
• CT检查 • 骨髓内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缺损区,边界清 楚,周围伴硬化边,囊内为均匀的液体密 度影。
影像学检查
• MRI检查 • 骨囊肿内含液性成份,通常与水的信号一 致,因而在T1加权像为中低信号,在T2加 权像为均匀高信号;若囊肿内有出血或含 胶样物质则T1、T2均为高信号。MRI图像 可显示囊肿内因出血引起的液-液平面。
症状和体征
• 一般无阳性体征,主要根据影像学检查进 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 X线检查 • 在髓腔呈中心性、单房或多房、椭圆形或 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可见少许硬化现 象,临近骨皮质膨胀变薄。合并病理性骨 折时可见细裂纹或完全骨折,一般移位较 少。病理骨折时,骨折片可陷入囊腔内, 形成“骨片陷落征”。
骨囊肿
概述
• 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囊性瘤样病变。 又称孤立性骨囊肿或单房性骨囊肿。本病 多见于11-12岁的青少年。男女比为2:1, 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好发部位
• 依发病部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如下: • 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胫骨近端、胫骨远 端、股骨远端、跟骨、肱骨远端、桡骨、 腓骨、髂骨、尺骨和肋骨。 • 大约70%的骨囊肿发生于肱骨近端和股骨 近端。
自然病史
• 骨囊肿自然病史多变,但典型的骨囊肿会 随年龄增长而进展。大部分骨囊肿会持续 至成年,但也有一些会在青春期自行消失。 自愈的机率较低。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科普知识PPT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生长因素
由于这种囊肿通常出现在生长活跃期,生长 激素可能在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临床检查
医生通常会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初步评估 病情。
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
动脉瘤样骨囊肿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2.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肿? 3.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4.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5.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定义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 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
它的特点是含有液体和血液,可能会影响骨骼的 结构和强度。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局部疼痛、肿胀或骨折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囊肿的增大而加重。
什么是动脉瘤样骨囊肿? 发病部位
动脉瘤样骨囊肿最常见于长骨,如胫骨、股骨和 肱骨等部位。
然而,它也可以在其他骨骼中出现。
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瘤样骨囊 肿?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检查
X光、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可以帮 助确定囊肿的大小和位置。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结构变化和囊肿的特征 。
如何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组织活检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排除其他类 型的肿瘤。
活检可以提供更明确的诊断。
如何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
但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如何预防动脉瘤样骨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结果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年轻人。
其特征是在骨骼系统中形成的囊状结构,而且其内部有许多小的囊样结构,这些结构被称为血管瘤,所以动脉瘤样骨囊肿也被称为骨血管瘤囊性变。
由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学特征与其他骨肿瘤相似,因此有时候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诊断结果。
而影像学诊断技术,特别是CT和MRI成像,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影像学表现CT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CT影像上一般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状病变,其内部有大小不等的多个囊样区域,病变区域呈均匀低密度影像。
但是,由于囊壁较薄,其CT值常与囊内容物一致,因此CT无法准确反映囊壁的状况。
此外,病变可伴有明显的骨质破坏,但边缘清晰,无明显勾角或锯齿状。
MRI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与CT类似。
其呈高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2WI序列相符,呈低信号强度的信号与T1WI序列相符。
MRI可很好地显示病变内部囊样区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诊断根据上述影像学表现,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影像学检查的选择目前,CT和MRI成像是最常用于诊断骨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
CT成像显示出色,对于详细的骨骼结构描述较好。
而MRI成像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出色,具有较好的分辨囊壁与邻近软组织的能力。
因此,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在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中,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其他骨肿瘤具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但在CT影像中,其内部多个低密度区域以及骨质破坏的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骨肿瘤鉴别。
而在MRI影像中,其实质与病变囊壁之间的T1和T2信号差异、多囊样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也是判断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关键。
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情。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例

图3
均 匀 等 信 号 ,2 I 高 信 号 , 骨 嵴 为 长 T 短 1 信 号 , TW 呈 1 ’ 2 椎 管 无 狭 窄 , 见 椎 旁 异 常 信 号 , 间 盘 信 号 欠 均 匀 未 椎 f 2、 ) 增 强 扫 描 可 见 病 变 边 缘 轻 度 强 化 ( 4) 图 3。 图 。 3 影 像 诊 断 c : 动 脉 瘤 样 骨 囊 肿 。② 骨 囊 肿 。 , ①
飞 体 检 中 的 基 础 上 应 增 加 颈 部 血 管 超 声 检 查 , 防 止 椎一 基底 动脉 及 颈 部 血 管 畸形 人 员 招 进 飞 行 队 伍 。 ② 对 飞 行 人 员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要 及 早 预 防 ,对 曾 发 生 过 空 中或 地 面 晕 觉 的 应 高 度 重 视 ,及 时 作 脑 及
颈 部 血 管 的 彩 色 超 声 检 查 ,充 分 了 解 病 变 部 位 、 性 质 、 流 动力 学 特点 及 临 床症 状 的关 系 , 早 诊 断 、 血 尽 治 疗 , 止 意 外 的 发 生 。 ③ 限 制 烟 酒 的 摄 入 量 , 免 防 避 和 减 少 外 界 对 脑 血 管 的 刺 激 。加 大 对 烟 酒 的 摄 人 . 可
支 的 起 始 部 位 易 有 涡 流 形 成 , 易 发 生 狭 窄 , 总 动 容 颈
引起脑 血管 痉 挛 , 正 常 壁肌 层 变厚 , 性降 低 , 使 弹 血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ppt课件

读片要点:
1、10-30岁多见,长骨以干骺端多见 2、偏心生长,长径与骨干平行 3、很少累及关节面 4、膨胀一般较明显,呈“吹出气球样”, 膨胀明显可见骨膜反应,囊间隔可有钙化
5、边缘光整伴硬化 6、多有外伤史
单纯骨囊肿鉴别,单纯性骨囊肿,多单房,无强 化,无软组织块,膨胀不如ABC明显,可逐渐向 骨干侧发展,CT上病变内密度均匀,CT值较ABC
低,一般无液一液平,合并骨折时常可见“骨片 陷落征”。
.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 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液液平面是 ABC 较为典型的特征,在临床工作及文献 相关报道中发现 ABC 大多伴有此征象。
病例一:6 岁男孩,轻微外伤后胫骨近端疼痛。
胫骨 X 线显示胫骨近端可见 偏心性溶骨性低密度灶
轴位 FS-T2WI 图像显示病灶 呈多房性生长,其内可见多 发液-液平面
病例二: 1 0 岁女孩,左肘关节疼痛,伴有排球比赛时 外伤后肿胀病史。
MRI结果显示病变呈偏心性 生长,病变主体呈长T1短T2 信号,提示病变为纤维成分,
病变边界清,周边见低信号
硬化环,周围无明显水肿信 号,肿瘤内部无液液平面
4、孤立性骨囊肿: 多见于儿童及少年(4-20岁),好发于长骨干骺 端。 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
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 发现病变。 位于干骺端中心和骨干的ABC需要与
化
继发于腰椎结核的ABC可见死骨 2、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想到ABC可能为继发性: ①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与典型ABC不同,而病变区大 部分为ABC 所占据,仅表现为ABC的征象 ②在典型的ABC 征象的基础上发现一些用ABC 难以解 释的征象或恶性征象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冷冻疗法和放射治疗等。
手术治疗包括刮除、刮除植骨、局部大块切除(蝶形手术)、 段截甚至截肢等方法。单纯刮除、刮除植骨复发率较高(20%~ 60%)。个别病例可多次复发。局部大块切除或段截方法,操作 和术后处理比较复杂,术后需要骨移植,这种方法治疗比较彻 底,复发率很低。Biesecker报道8例,William(1986)报道6例均 无复发。为了减少出血,可在术中应用止血带或暂时阻断大的 供应动脉。
治疗
对脊柱、骨盆及股骨近端的病变,应用选择性血管栓塞可达 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用于术前以减少术中出血,亦可为单 独的治疗方法。
冷冻疗法,即在刮除局部病变后,用液氮倾入骨腔内,使局 部迅速降温,冷冻深度可达1~2mm灭活残存的组织,然后再 植骨可减少复发率。Biesecker治疗13例,随诊4年,1例复发。 Marcove报道33例,2例复发。
动脉瘤样骨囊肿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aneurysmal bone cyst
别名
动脉瘤样骨性囊肿
类别
肿瘤科/骨肿瘤/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
ICD号
M85.5
概述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瘤样病损,是一种孤立性、膨胀性、 出血性、多房性囊肿,其性质未明,有人认为系良性肿瘤,有 人认为系瘤样病损。可以独立发病,也可以是在骨肿瘤的基础 上并发的病变。本病发生于骨而向骨外膨胀生长,呈特殊的X 线表现。其内容物为充满血液的囊腔血窦,以纤维组织为间隔, 其中有多核巨细胞聚积,并有骨化。它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 或伴发于骨巨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或骨母细胞瘤。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可发生于任何骨,但最常见的部位为长管状 骨占50%,有20%~30%病变发生于脊柱。常见发病部位排序如 下:
下肢长管状骨、脊柱、上肢长管状骨、锁骨、手足短管状骨、 距骨及颜面骨。若发生在骨盆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常常是巨大的。 脊柱发病者多同时累及后侧附件及椎体。伴随病变膨胀生长, 邻近椎体可受侵。在长管状骨中病变多位于干骺端,并偏于一 侧,约1/4病变位于中央,发生于骨干中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并 不常见。
临床表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从不发生于骨骺。动脉瘤样骨囊肿生长一般不 越过骺软骨,但骨成熟后,病变可发展至骨端。无论动脉瘤样 骨囊肿发生于何位置,其似乎均起自骨表面、骨膜下。动脉瘤 样骨囊肿自此位置生长,向上顶在骨膜,向下侵噬骨皮质。 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局部疼痛和肿胀。多 数病人往往开始在肢体上发现一深在的肿块,伴有轻度疼痛, 发展可很快,也可缓慢。约1/3的病人症状出现与创伤有关,病 理性骨折少见,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明显疼痛,局部皮温 常增高,有明显的压痛,偶有搏动。
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本病多见于青少年四肢长骨及脊椎椎板,没有明显的症状。 局部穿刺,有硬壳感,很易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在X线表现为 多囊性骨质破坏,或呈远心性“气球样”膨出,应考虑到本病 的可能。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一般的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相鉴别。 偶有因疼痛剧烈,且在X线表现其部分骨壳被破坏消失而穿破 骨皮质时,不可误为恶性骨肿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有时 很困难,有很多病例术前不能确诊。
偶有发生病理性骨折。椎体和附件破坏,压缩时,可出现脊 髓压迫症状,甚至发生截瘫。
其他辅助检查
动脉瘤样骨囊肿都有典型的X线表现,位于四肢长骨的表现为 病变在骨干与干骺端处,但不侵犯骨骺。其偏心性者向骨外突 出如“气球状”膨胀,囊肿表面为一薄层骨壳。病变呈局限性 透亮区,境界清晰,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其中有粗或细的不 规则小粱分隔,成蜂窝状。位于骨中心者,向周围扩张膨胀, 呈卵圆形,与骨的纵轴一致。位于脊椎的病变多在棘突、椎板、 横突上,亦膨出骨外。病变也可累及椎体,可导致病理性骨折, 少数病例病变可侵及邻近椎体。
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命名为动脉瘤骨样囊肿。
流行病学
本病少见,占类肿瘤疾患的13.7%,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2%, 占良性骨肿瘤的2.2%。男女之比约为1.4∶1,好发于11~30岁 (占64%)。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因
发病原因不清楚。
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目前争论较多。多数学者认为是骨内动脉与静脉 异常吻合,致内压增高,血腔扩大,骨质破坏,出血而形成的 血性囊腔。近年来不少学者将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所谓原发性是指除了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变以外,没有发现其 他伴随病变并存。继发性是指本病常伴随其他良性肿瘤或瘤样 病损存在,甚至可与恶性肿瘤并存。
临床表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病理性骨折时,不会出现良性骨囊肿所特 有的落叶征。附近关节可因肿胀、疼痛出现活动受限,若膨胀 性病变累及关节软骨时,则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关节腔积液。 脊柱发生病变时疼痛症状明显,椎体和附件破坏、压缩而发 生脊柱畸形,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压迫症状可逐渐加重甚至 发生截瘫。在出现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或病变急性出血时压迫 症状会突然出现。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病程的变化可因其发 展速度、病变部位和骨破坏程度而有所不同。
动脉瘤样骨囊肿内可见多数充满似血液的大小不等的囊腔, 呈暗红色或棕色,以纤维组织为间隔。
发病机制
囊壁组织分两型:
①肉芽肿型,囊壁厚薄不等,主要由丰富的多核巨细胞及间 质细胞所构成。②纤维型,主要为成熟的纤维组织,亦可见不 等量纤维性骨化,囊壁的血管改变见中小静脉明显扩张充血, 血管壁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因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病理改变主 要为大小不等的血性囊腔,囊壁不是正常的血管壁,而由反应 性间质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其下可见到纤维组织层,内有 反应性骨质。在病理学检查时常有伴随病变的组织学特点,因 此要仔细观察病理改变的特点(图1)。
临床表现
发展快者数月内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膨胀性病变生 长可很大,给人恶性肿瘤的印象。发展缓慢者也有一两年症状 才明显,也有呈停滞状态几年无变化。绝大多数病人自出现症 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在有些病例中,不进行任何 治疗,动脉瘤样骨囊肿可停止生长并自行骨化,在2~3年中可 自愈。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