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分享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2024版分享课件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促进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性
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标准
02
03
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标准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 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人员安全。
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实验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 协作水平。
培训计划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确保实验 人员掌握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
涵盖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知识、个人防护、实验操作规范、应急处置 等方面。
培训方式
加强日常安全监管 实验室应建立日常安全监管机制,定期对实验室 环境、设备、操作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 安全隐患。
建立安全文化
积极倡导实验室生物安全文化,鼓励工作人员养 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营造人人关注生物安全的氛 围。
THANKS.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水平提升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将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将逐渐完善,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安全
培训等方面。
持续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
1 2 3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03
规范
实验前准备与计划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pptx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pptx
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涉及感染性物质的实验操作
15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
避免产生气溶胶,减少实验室污染 样品处理 对感染性物质进行标记和分类管理
16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
使用专用容器收集和运输感染性物质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测和消毒
17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与消毒
废弃物处理
1
2
将感染性废弃物与非感染性废弃物分开收集
30
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原因分析
02
实验室管理不 善
操作人员违规 操作
03
04
设备设施故障
31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01
事故处理流程
02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03
迅速控制事故现场
32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责任追究
33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 肃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 pptx
1
目 录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 •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 •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与检查 •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 contents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3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根据实验室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明确演练 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演练实施
按照计划进行应急演练,记录演练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持续改进
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 改进和优化,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实验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相应的 试剂和培养基,确保其质量和
浓度符合要求。
个人防护准备
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实验过程
中的污染和伤害。
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操作 ,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和浪费 ,同时也要注意器材的清洗和消毒。
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与挑战
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
目前,检验科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
检验科生物安全挑战
包括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规范、人员培训不足、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 可能导致生物因子泄露、人员感染等严重后果,亟待加强管理和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
02
本要求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要求
应急处理措施及报告流程
应急处理措施
报告流程
在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采取相应的 应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污染区域、使用消 毒剂进行消毒等。
按照实验室规定的报告流程,及时向实验 室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医疗救治
事故记录与分析
如有人员受伤或感染,应立即送往医疗机 构进行救治,并告知医生事故相关情况。
生物安全重要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生物安 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生态安全 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生物安全法规
我国已颁布实施《生物安全法》等一 系列法律法规,对生物安全管理提出 了明确要求。
生物安全标准
国家和行业层面制定了多项生物安全 相关标准,涉及实验室建设、操作规 范、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03.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04. 生物安全培训与教育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生物安全的定义
01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生物危
害,保护人类、动物和植 物健康,以及保护环境免 受生物危害的措施。
03 生物安全涉及多个领域,
理论授课:讲解生 物安全基本概念、 法律法规、操作规
程等
互动讨论:组织学 员进行生物安全相 关问题的讨论,加
深理解
实践操作:进行生 物安全实验操作演 示,指导学员实际
操作
考核评估:对学员 进行生物安全知识 考核,评估培训效

案例分析:分析生 物安全事故案例, 提高学员安全意识
生物安全考核与评估
考核内容:生物安全知识、技能、 01 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操作
03 生物安全柜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清 04 生物安全柜的注意事项:避免在生
洁和消毒,定期检查和维修
物安全柜内进行剧烈操作,避免在
生物安全柜内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防护服:防 止生物污染
和感染
手套:防止 呼吸道
感染
生物安全柜: 防止生物污
染扩散
鞋套:防止 鞋底携带生
评估方法:笔试、实际操作、面试 02 等多种方式
评估标准: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要 03 求,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实验 0 4 室生物安全培训进行改进和优化
谢谢
物污染物
护目镜:防 止眼睛接触 生物污染物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生物安全制度, 明确职责和权限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设计
培训目标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 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工作 的安全进行。
培训内容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 室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 施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 操作、定期考核评估。
考核标准、方法和结果反馈机制
考核标准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 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等。
、防护服、护目镜等。
穿戴防护用品前需检查其完好 性,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按照正确顺序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防护

在实验过程中如感到不适或发 现防护用品破损,应立即停止
实验并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及消毒灭菌操作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 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果反馈机制
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实验室人员, 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考核方法
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种方式进 行考核。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提 高培训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如提高实验室 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降低实验 室事故发生率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 计划和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一、引言生物安全是指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实践活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于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二、生物安全基础知识1.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是指采取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危害因素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和环境造成危害的过程。

生物安全涉及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2.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类:(1)第一类: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霍乱、鼠疫等。

(2)第二类: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3)第三类:对人类有一定致病性,传播能力有限,如肺炎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等。

(4)第四类: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Level,BSL)是指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我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四个等级:(1)BSL-1:适用于对人类致病性较低,传播能力有限的微生物。

(2)BSL-2:适用于对人类有中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3)BSL-3:适用于对人类有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的微生物。

(4)BSL-4:适用于对人类有极高度致病性,易在人群中传播,且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的微生物。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1.实验室准入制度(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培训,取得相应证书。

(2)实验室工作人员需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3)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需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实验室个人防护(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消毒方法
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 和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两 种方式,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消毒
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灭菌方法
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气体 灭菌等方式,应根据实验器材和 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设备选择
应根据实验室规模、实验需求和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灭 菌设备,如紫外线灯、高压蒸汽
泄露事故报告
发生泄露事故后,应立即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现场处置措施
根据泄露病原微生物的种 类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 的现场处置措施,如隔离 、消毒、灭菌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与灭菌方法
消毒方法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 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浸泡等。
实施策略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邀请专业 讲师授课,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建议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员掌握情况。
改进方向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培训体 系。
持续教育机制建立
持续教育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操作流程,熟悉 相关生物安全柜等实验设 备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穿戴符合要求 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避免产生气溶胶,防止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
病原微生物泄露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 成员职责和联系方式,确 保在发生泄露事故时能够 迅速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0号)2006.8.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2号)2006.5.1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2003.10.15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1号)2004.6.1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2003.10.10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188号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 P3 实验室做病毒实验 时,因清理废弃物操作疏忽,安全程序处理不当而感染病毒。
浙江省中医院一名医师因违规操作,致5名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2017年初,浙江省中医院一检验科主管技师因操作“封闭抗体治疗”服务项目中淋 巴 细胞的收集、提纯时,严重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的职业操作“铁律”,多 次使用同一 根吸管交叉吸取、搅拌、提取所操作批次人员的淋巴细胞,致5名妇女 感染HIV病毒,其中两人已怀孕。2018年5月28日,杭州市上城区法院于2017年12 月12日判决该名医生犯医疗事故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2003.11.20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206号)2003.12.26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68号)2009.7.18
地方性:《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2018.4.2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
2004.1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5.9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03.6.6
5
3、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
2008)2008.12.2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46-2004)2004.9.1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2003.8.1
《生物安全柜》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0569-2005)2008.6.1 《生物安全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170-2005)
27
实验室感染途径
亲切握手-- 手口传播
热烈交谈-- 空气传播
粗心与意外-- 针刺、器皿破碎、离心、穿拖鞋
无知最危险--
穿白褂到处走 戴手套随意开手柄
台面/器皿不清洁
不做善后工作

洁区与污染区不分
28
(二)、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相关文献报道: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 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 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 染却高达82%。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 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 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 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
2005.6.1
4、部门规章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5号)2006.2.1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文件(卫科教发[2006]15号)2006.2.1 《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利器类型
41 中空针头 2 破玻璃 1 解剖刀 1 不清
前车之鉴
26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事例
中国CDC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4年4月中国CDC病毒所腹泻病毒室两名研究生在做病毒 实验时感染sars 病毒。 事故调查:事故起因系该所实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灭活 的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


实验室
➢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任命一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
➢ 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 况。
➢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应为

微生物学家或专业人员

有基础物理学、生物科学的技术背景

有与行政、技术、后勤的有效沟通协调
15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的工作
群中传播扩散的生物因子;可用抗生素治疗 Ⅳ级:指能引起个体和群体严重感染,难治疗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免 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病原体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BSL级别
各类肠道致病菌 各类呼吸道致病菌 各类条件致病菌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爱滋病病毒 梅毒螺旋体
培训人:XXX
1
目录
•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与规范 • 管理体系 • 病源微生物,危险品管理 • 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操作规程 • 手卫生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 法律与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WHO)
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29
➢生物气溶胶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 发现,实验人员在自然呼吸中不知不觉 吸入而造成感染。若治疗控制不及时会 造成严重后果。
➢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的微生物特别是高 致病性病毒常常发生变异,尤其是其抗 原性、致病性都可能发生改变,在空气 中存活力增强。
➢可以远距离或较远距离传播,这是其与 其他传播途径的显著区别,也是气溶胶 传播难以预防的另一重要原因。
23
实验室生物安全危害
24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二)、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25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美国CDC医务人员感染HIV数据统计
污染源情况
47 HIV+血液 1 HIV+带血体液 1 HIV+其他体液 3 HIV+病毒液
(实验室)
暴露途径
45 针刺或割伤 5 黏膜暴露 1 针刺+黏膜 1 不清
33
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
安全操作 规范和改进操作过程和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操作失误。 例如:
用冷却接种环沾取菌液进行接种------气溶 胶减少效果可达91%。
34
使用生物安全柜
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实验室主任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 (7)就可能的实验室感染与医务人员进行协调。 (8)在出现涉及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要确保清除了污染。 (9)确保废弃物的正确管理。 (10)确保对所有设备在修理或维护之前已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 (11)经常了解社区对卫生和环境问题的态度。 (12)要根据国家规定,针对病原体运入、运出实验室制订适当的程序。 (13)对所有涉及感染性物质研究工作的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均要在具体操
(1)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 (2)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 (3)与有关人员讨论违反生物安全方案或程序的情况。 (4)核实所有工作人员都接受了适当的生物安全培训。 (5)进行生物安全继续教育。 (6)对于所有牵涉到潜在感染性物质或有毒物品泄露等意外事故进行调查,并将调
《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共8章41条 第一章 总 则(1-3条):目的、适用范围、原则(预防为 主、依法管理、明确职责、科学处置) 第二章 组织管理(4-8条):省市县级卫计委、实验室 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管理(9-14条):分1、2、3、4类,致 病性由高至低,1、2类为高致病性,运送要不少2位受训 人员参与,专用运输容器、专用交通工具,运输要审批。 第四章 实验室管理(15-25条):分1、2、3、4级,安全 等级由低到高,使用前1个月内备案,5年有效期,到期3 个内再申请备案,要在相应安全等级内开展实验活动。人 员要考核培训,有健康档案,监督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运 行,定期安全自查,人员定期体检,废物符合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有专人处置。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国家标准于2004年4月5日审 定通过,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2008年修订, 目前实施的是《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 该标准的发布是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及认证认可体系 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 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工作步入了科学、规范和发展的新阶段。
作实施以前进行生物安全审查。 (14)组织应急系统。
16
体系文件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方针和目标 (2)管理手册 (3)程序文件 (4)说明及操作规程 (5)安全手册 (6)记录 (7)标识系统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19489-2008 7.4
17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以四层次划分为例
9
《江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 第五章 实验活动管理(26-31条):实验活动应备案且在 相应安全等级的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 动应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样本处理要符合生 物安全要求且有记录。
• 第六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31-37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实验活动、运输、储存中被盗、 被抢、丢失、泄漏的,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报告、处理;发生感染应及时报告并 救治,评估危害程度;发生安全事件应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
的生物安全条例,并愿为此提供指导
中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