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下导学案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泊船瓜洲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主题内容、训练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泊船瓜洲》。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泊船瓜洲》。
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5、积累思乡的一些名句。
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音乐《月之故乡》《思乡曲》及课件。
课前导学1、读三首古诗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大概了解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细读,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一、浏览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及训练重点。
二、情境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首先,让我们走进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去感受他的乡愁。
二、出示古诗《泊船瓜洲》,初读古诗学生自读古诗,学习要求如下:1)读准字音,遇到多音字多读几遍;字正腔圆,读准节奏。
(间:jiān)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4)诗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三、学生自学。
1、生对照自学提纲自读自悟。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
齐读。
3、四人学习小组交流3、4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1、此时此刻,诗人身在何处?(身在瓜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诗题看出来的)2、生读诗题,理解诗题。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导学案第【1】篇〗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 移情体会,初步感知“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文章主旨。
3. 通过推想、猜想、讨论等学习方式,激发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文章的大致情节。
2. 激发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
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都想到些什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尼尔斯,分享我们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二、检查预习1. 出示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2. 所有的童话都是带有魔幻色彩的。
本文主人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魔幻色彩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也带有魔幻色彩?三、初识人物1. 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
读到此处,你的脑海里不禁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的?)2. 浏览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想其中的原因?(动物的语言。
)3. 出示院子里动物说的话。
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读动物说的话。
(1)院子里的麻雀。
引导想象: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2)院子里的鸡。
引导想象:第一句话是公鸡说的,那么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谁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3)院子里的猫。
引导想象:读猫这段话的时候,是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4)院子里的牛。
引导想象:在牛角上“跳舞”怎么理解?尼尔斯对妈妈做的这些事,你敢做吗?4. 从这些动物的言行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尼尔斯是个坏孩子。
)5. 大胆地推想一下,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6.(出示原文片段)所以当大家看到尼尔斯变成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他们纷纷这样说—出示对话,再指名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会“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喜出望外”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用诗歌导入,揭示题目1.老师当堂背诵毛泽东的诗《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你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一位红军老班长的故事吧。
(板书课文题目。
)(1)朗读课文题目,应该强调哪个词(金色。
)(2)读到“金色”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感,说说自己想到的,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1.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3.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2)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出示句子:“他们年轻。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师:“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又会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甲:老班长既要像“上级”一样,在小战士们遇到困难时安抚他们,不断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还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克服,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的身体健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和、稞”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肠胃病、高颧骨”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还记得毛泽东《七律长征》吗?请同学们一起来背一遍,记得背出铿锵有力的气势。
(把学生迅速带入红军万里长征的画面。
)2.导入新课。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一个个红军战士历经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属于长征题材的短文——(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多音字和(huò)着抽噎(yē)3.指导理解课文中十个词语的理解。
着重分析指导“二鬓斑白(读音:liǎng bìn bān bái ,释义:意为两边鬓角头发花白,借以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奄奄一息(读音: yǎn yǎn yī xī,释义: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只剩下一口气。
形容临近死亡。
)抽噎(读音:chōu yē,释义:抽咽;一吸一顿地哭泣,啜泣. 例句:她听到消息,禁不住抽噎起来。
近义词:抽泣反义词:欢笑,微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关键词语:“皱紧眉头”、“哽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通过这个片段,注意体会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是怎样地困难、怎样地艰苦。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想一想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颗地摸”等重点词语来体会。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导学案

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 穷人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3课时)1.正确抄写下列词语。
溅起帐子眼帘魁梧缝缝补补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2.多音字组词。
mó()模mú()qiáng()强qiǎng()j iàng()3.比一比,再组词。
怨()梧()祭()悟()霉()虑()毒()虚()搁()魁()阁()槐()[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导入感知1.《穷人》是由国伟大作家写的。
2.课文中写的穷人有、、。
主要内容写的是和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的故事。
故事围绕,特别是她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
3.按照“等待丈夫——抱回孤儿——丈夫归来”的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等待丈夫:——自然段。
抱回孤儿:——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资料。
学案教案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2)近义词辨析: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是().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
(语言、动作、神态)2.记住指导员的话。
(语言)3.分工。
(语言、神态)4.命令我喝鱼汤。
(语言、神态)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
(语言)(忠于革命舍己为人)三、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1)小梁身体(),性格()。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字、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掌握课文的大意;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一、情景预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孔子对他了解多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 ū fù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有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说的一些话也广为后人传送。
那么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呢?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
2、出示题目:《两小儿辩日》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3、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篇文言文的朗读。
(听完后,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
)二、探索发现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2、两小儿讨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时,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3、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天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A、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
谁能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每人只能翻译一句话。
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谁当第一个?同学们真的是太厉害了。
(解决第一小题)B、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题:一个孩子“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1 《文言文两则》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导入定向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二、自学体验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三、合作展示: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言文两则》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重点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相关链接: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惟()鸿鹄()缴()弗()矣()与()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 )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 )俱( )学,弗(fú)若之矣(yǐ)。
为是其(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自研探究:1、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我还能像古人一样朗读全文呢。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文中有很多“之”,先找出来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格表示什么意思?合作交流:对学交流3分钟;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展讲交流:抽签预展展讲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1、《文言文两则》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学法指导: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
相关链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自主预习:我会读: 汝盘盂专心致志沧沧凉凉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见两小儿辩斗()而日中时远也()孔子不能决也()及其日中如探汤()自研探究:1、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我还能像古人一样朗读全文呢。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2、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我能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
合作交流:对学交流3分钟;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展讲交流:抽签预展展讲课堂检测: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4).孰为汝多知乎?( )二、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三、演一演:同学们,有创意的表达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语言,大家不妨走进角色,走进历史,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一回剧中的人物,将课文中的语言或丰富、或转化,使之成为浅显易懂的、极具感染力的戏剧语言,都来演一演、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
2、《匆匆》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相关链接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江苏扬州人。
主要作品《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四读”预习:一、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初读课文:1、文中注拼音的生字多拼读两遍。
2、把文后生字在文中用–标注出来,注上拼音,每字组2-3个词语。
3、找出文中需要记忆、理解的词语。
自研学习:三、朗读展示。
1、开火车朗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听。
3、互相评议、挑战。
4、读后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四、再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认真读课文,我知道课文讲了,我读懂了合作交流:对学交流3分钟;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展讲交流:抽签预展展讲自我检测1、我能读准字音( ) ( ) ( ) ( ) ( ) ( ) ( ) 凝然头涔涔泪潸潸徘徊薄雾尽管挪移2、我会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体会这样搭配的好处。
()地挪移()的双眼()地跨过()的痕迹()的日子()地旋转3、我会读并理解下列词语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徘徊:4、我能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徘徊——()()空虚——()()5、我会读课文。
我知道了《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和()。
2、《匆匆》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想一想,作者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觉时间的宝贵,从小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体会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那些词语用的准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学习重难点: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2、感悟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方法:导学自主学法指导:抓住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感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看拼音写词语:nuó yí zhēng róng pái huái líng lì chì luǒ luǒ( ) ( ) ( ) ( ) ( )3、比一比,再组词。
掩()裸()凝()颗()俺()棵()疑()棵()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燕藏()()()()3、填空。
(1)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修辞方法。
自研探究一、对子、组员合作(101、重点句、段理解。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过……②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学法:读句子——抓关键词语——谈感情——说写法)2、问题探究(181.时间无形,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复杂的心情?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还能用几句名言来开头,仿照作者写时间流逝的句段写一写。
3.开头结尾有什么联系?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分别找出来,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文中大量问句有什么好处?合作交流:对学交流3分钟;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展讲交流:抽签预展展讲课堂检测:1、照样子写句子。
(1)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惜时名言①②③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词语积累、写作方法、个人感悟等方面总结。
)3、《桃花心木》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链接: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学习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感悟。
一、自主学习。
1、读拼音写汉字wěi jí yǎ bó bó duàn liàn lài 枯()()水优()()生机()依() 2、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的树()的人()的树苗()的心()的能量()的基业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枯萎——依赖——优雅——特别——从容——普通——二、自研学习:1、读准生词语,并注意它们的书写,弄懂意思。
(音形义)膝盖()、插()、莫()其妙、无()无故、汲水()、模仿()语()心()、一()话()锻()、2、课文中有一些句段语言很美富有哲理,我有自己的体会,例如:3、有感情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我读懂了什么?(即情感)与同桌讨论交流合作交流:对学交流3分钟;小组合作交流5分钟展讲交流:抽签预展展讲三、自我检测: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