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野外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精选6篇)

野外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精选6篇)

野外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精选6篇)野外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篇1作为一名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终于在学习了两年的理论知识后迎来了早有所耳闻的野外实习。

充斥在我耳边的野外实习是老师口中这会是我们大学最难忘的时光,是学姐学长口中的痛并快乐着,是其他专业的惊叹与羡慕。

而浮现在我脑海中的野外实习是柴米油盐酱醋,是植物,动物,是一次充满未知的跟团旅行。

而在真正的出发前与我相伴的只是在等待中憧憬,在憧憬中害怕。

当然除了思想上的准备,每一次的行动也必然伴随着前期的准备工作。

而我们也会在实验室为我们一周的野外实习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比如捕捉昆虫的工具,裁剪植物的工具以及收集昆虫的工具。

于是剪纸,折纸类似于这样的手工似乎也成了我们的必修课。

而以十个人作为一组的我们开始了这样的第一次合作,怎样的分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等问题在今天有了第一次的摩擦。

而这些问题将会是我们接下来一周都要去考量面对的问题。

.6.17早上,我们出发了。

天空不似昨日的晴空万里,而是下着牛毛细雨。

就像我们也并不都是喜笑颜开,也有眉头紧蹙或面无表情的。

比如我,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我早已领会到山上的日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精彩。

于我而言,这次出行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我们是以一个集体的方式。

以前出行的我只会检查自己的物品是否都在?而此次同坐在一辆车上的我们每一次的停靠休息,每一次的再次出发我都习惯看看身边的他们还在吗?老师也会反复确认人是否都到齐了。

也许这就是个体和集体的区别。

车子行驶在弯弯延延的路上,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驶过一座又一座的桥,路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小镇。

正如同我的思绪连绵起伏又跳跃不断。

在憧憬中入梦,又在梦中醒来。

在安静中开始谈话,又在谈话中开始安静。

不知道是期待让时间变得更长,还是时间本来就很长让期待变得更多。

终止这一切的便是我们真正的到达。

真正的到达便意味着开始。

而所有在憧憬中的未知也会一一揭晓。

似乎我们都很满意这样的住宿,清幽的环境,伴随着鸟叫虫鸣以及雨打在树叶上唰唰的声音。

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在生物科学领域,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次生物科学野外实习带给我许多难忘的经验与启发。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实习地点选择与考察在选择实习地点时,我们考虑了许多因素,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物种多样性、研究资源的可靠性等。

最终,我们选择了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们的实习基地。

该保护区环境优美,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类繁多。

我们对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了解了保护区的发展历程、生态修复措施等。

三、动植物观察与物种统计在保护区内,我们进行了动植物的观察和物种统计。

通过自然观察和使用专业设备,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和动物。

在物种统计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如何进行样方的布置和调查方法的操作。

这些实践操作对我们今后进行生物学研究非常有帮助。

四、生态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为了全面了解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我们进行了生态环境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

我们收集了有关土壤、水质、气象等生态环境因子的数据,并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了解了保护区内不同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

五、生物监测与保护建议保护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生物种群进行监测,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我们使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如摄像监控、标记重捕等,对目标物种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在监测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的技术和方法,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增加巡护力度、改善生态修复措施等。

六、团队合作与感悟在野外实习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队友的合作,我学会了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相信任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这些经验将对我今后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相关的实践技术和方法。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

野外综合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

在大学生态学课程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野外综合实习。

实习地点为一个位于山区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丰富,有着多种植被和动物种类。

通过这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野外生态环境,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

1. 野外生物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野外生物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的鸟类、昆虫和植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这些调查让我对野外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生态监测,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监测的工作,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气候监测等。

通过这些监测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野外监测,并学习了如何分析监测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

3. 野外生态修复,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些野外生态修复的工作。

我们对一些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包括植树、清理垃圾和恢复植被等工作。

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让我明白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野外综合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野外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其次,我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进行野外生物调查、生态监测和生态修复等工作。

最后,我也加深了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四、实习体会。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己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对待自然环境。

同时,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

这次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将把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牢记在心,不断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植物生物学野外实训报告

植物生物学野外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以及植物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植物形态、生理及生态特性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组织了一次为期七天的植物生物学野外实训活动。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实地观察,加深对植物形态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的理解。

2.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野外生存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选在陕西省秦岭山脉的太白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位于秦岭中段,是我国的著名山脉之一,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实习时间为2023年10月10日至10月16日,共计7天。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植物形态学观察:观察植物的整体形态、器官特征、叶的脉序、花的结构等。

(2)植物生理学实验:测定植物的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生理指标。

(3)植物生态学调查:调查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组成和结构特点。

(4)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干燥、粘贴等步骤。

(5)植物鉴定:运用植物检索表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鉴定。

2. 实习过程(1)第一天:抵达太白山,进行适应性训练,了解实习流程和注意事项。

(2)第二天: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植物形态学观察和生理学实验。

(3)第三天:进行植物生态学调查,观察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4)第四天:采集植物标本,学习标本制作方法。

(5)第五天:继续采集植物标本,并进行植物鉴定。

(6)第六天: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撰写实习报告。

(7)第七天:结束实习,返回学校。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实习成果(1)采集到植物标本300余份,其中高等植物150种,苔藓植物50种,蕨类植物100种。

(2)完成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5份,植物生态学调查报告3份。

工作报告之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工作报告之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

生物科学野外实习报告【篇一:生物野外实习报告 521】一、概述通过接近两年的学习时间,我们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植物资源学和基础生态学等科目,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在2013年7月8日至7月13日,我们北方民族大学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依次进行了贺兰山、鸣翠湖以及白芨滩的实习,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这三个地点介绍如下:苏峪口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贺兰山,滚钟口风景区北部的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距银川市约40公里,是贺兰山的又一著名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苏峪口山体巍峨,林海连绵,树种繁多,一年四季葱茏茂密。

它北距沙湖旅游区35公里,东边西部影视城12公里,南靠西夏王陵30公里,是宁夏十大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村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平分秋色灌木遍布山谷沟壑。

层层林海造就的四季景观,色彩斑斓,变化无穷,令人叫绝。

鸣翠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银川市兴庆区东侧,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规划面积6.67平方公里,是银川市东部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保护区。

鸣翠湖是黄河古道东移鄂尔多斯台地西缘的历史遗存,是明代长湖的腹地。

这里湖光戏柳,草树烟绵,百鸟翔集,鱼跃其间,远望水鹭双飞起,近看风荷一向翻。

塞上雄浑,江南秀色,豁豁然集于苇浪水波间。

湖中有自然植物109种,鸟类97种,最著名的有黑鹳、中华秋沙鸭。

每逢春夏,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繁衍栖息。

起点,向南至黄草沟口西1公里,经任家庄西2公里向南至甜水河道班小路与307国道交叉处,沿307国道拐至公井子桥,向南至老圈坑小路口,沿古羊铁路至大疙瘩瘤子向南到金家沙沟口、再至鸡心沟口;南自鸡心沟口向西至散杈子北2公里处,再向西拐至龙坑井南1.5公里处,延至车路沟羊圈东1公里处;西以车路沟羊圈东1公里处,向北沿1250米等高线拐至狼永公路k10号桩,经掏葫芦至东干渠向北延伸1.2公里经庙梁子沟至东干渠泄洪道,向北沿1150米等高线穿越海子墩、307国道、庆沟、天池沟至横城;北自横城沿明长城向东至宁蒙边界交汇处。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天目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野外实习在生物学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探索生命奥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3日至7月11日,前往浙江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为期九天的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大板块,我们将结合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结本次实习的收获和感悟。

二、实习内容1. 植物实习在天目山,我们见识到了丰富的植物资源。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标本制作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制作植物标本,掌握了叶脉纹理、叶质、花序和果实类型等科学描述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植物分类学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2. 动物实习在动物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扫网、空网、毒瓶毒箱等捕虫工具,对天目山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学会了昆虫标本的制作方法,将捕获的昆虫制作成标本,为学校标本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鸟类和水生生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特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3. 微生物实习在微生物实习环节,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土壤样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学到了许多实践技能。

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三个方面,我们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完善,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实地考察、标本制作、土壤样本采集等多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环保意识:在天目山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加明白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实习报告

生物实习报告

生物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XX生物研究中心。

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

实习内容:
在本次生物实习中,我主要参与了XX生物研究中心的日常实验
室工作和野外调查研究。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学习了细胞培养、PCR
技术、基因克隆等实验操作,对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在野外调查研究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前往自然保护区
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了大量野生动植物的信息,对生物多样
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生物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深
刻理解了生物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在野外调查研究中,我体验到了真正的科学研究过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
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和研究人员的交流,我也对未来
的科研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实习心得:
本次生物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还增加了对生物学研究的热情和信心。

我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未来从事生物研究的决心。

感谢XX生物研究中心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生物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小五台山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生物科学星辰班于2023年秋季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五台山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2. 实习时间:2023年秋季,为期一周3. 实习课程安排:(1)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了解动物多样性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2)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学习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知识(3)第三天: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植物分类鉴定(4)第四天:进行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学习动物分类鉴定(5)第五天:进行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分析生态环境现状三、实习过程1. 第一天:参观保定市动物园在谢松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内的大型哺乳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等。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 第二天:参观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抵达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山涧口,这里植被覆盖率极高,采集到了许多不同海拔的物种。

随后,我们来到了杨家坪孔涧,感受到与第一天相比的干旱环境,但动植物种类仍然丰富。

第三站郑家沟,我们感受到了金河口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3. 第三天: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唐宏亮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鉴定知识,并采集了植物标本。

通过制作植物标本,我们加深了对植物形态结构、分类特征的认识。

4. 第四天: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在范鑫磊老师和徐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通过采集昆虫、鸟类等动物标本,我们学习了动物分类鉴定知识。

5. 第五天: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在殷文琦助教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

通过对植被、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分析了小五台山的生态环境现状。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提高了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野外实习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动物学以及植物学两个部分。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是高等院校生物系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动植物重要的教学过程。

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是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一步认识和观察生物的特征与分布等,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关系,巩固和丰富课堂学习的知识,加深对己有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采集、培养、处理和保存生物标本的基本方法,丰富教学标本和实验材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为将来从事生物教学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让同学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体味自然界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我们加强团结、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

应动植物教学大纲要求,在学院的组织下,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2009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于2013年4月16日——2013年4月22日在贵州省黔东南施秉县进行动植物野外实习。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洲西北部,是贵州东线旅游中心,东邻镇远、北壤铜仁石阡县,南连台江县可达广西、东南与剑河县相邻,西面与遵义地区余庆县交界,地地处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中心腹地,在我国自然风景源7个大类19个亚类中,就占4个大类10个亚类。

景观规划为上舞阳河、下舞阳河、杉木河、云台山、黑冲5个浏览区。

施秉县纬度较低,海拔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

风景区以舞阳河水系为纽带,以峡谷奇峰、云景水色为神韵;以“雄、奇、秀、幽”为特色而名扬天下。

其主体由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平湖瀑泉、幽谷林海景观等等的绝色风光。

不可缺少的是杉木河景区,杉木河涉水观光漂流区距城15公里,全程16公里。

那里的河水深及足膝,晶莹见底,县皆为奇峰异石,芳草佳木。

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而黑冲也不例外,黑冲的奇山、云海风光游览区在施秉县的北部,距离县城24公里。

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以低山岩溶地貌特有的塔状群峰、裂谷、窄巷和变幻莫测的云景为特色,有轿顶山、黑冲湾、罗汉冲、蚂蝗冲4个游览区,主要有轿顶山、滴水岩、大络迦、小络迦、冲天岩等等41个自然景点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团战斗遗址。

除此之外,城一面环山,三面环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到1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生态旅游服务城。

由于地理环境原因,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动植物总类繁多,是生物野外实习的一个好去处。

一.实习内容和结果植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重要意义: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植物分类这一块,植物分类的野外实习,是高等院校生物系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分类学重要的教学过程。

植物学分类学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性课程。

植物分类的野外实习,不仅能扩大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可以是学生更多地认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植物分类学的浓厚兴趣,并且有利于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植物学野外实习,它开辟了在自然环境中研究生活植物的广泛的可能性,同时有可能研究植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来加深课堂上所学的植物分类理论知识,并且是那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从而大大提高学生鉴别各种植物所属的科、属、种的能力。

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解剖、描述、绘图(不作要求)、鉴定、采集、压制标本、制作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野外记录等。

(4)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

实现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

包括如何调查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做好野外记录,如何观察植物,如何制作液浸标本和腊叶标本,如何鉴定植物标本等?(2)熟练掌握解剖花、果,描述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使用植物鉴定的方法以及运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于种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要求有相应的任课教师作指导,并在老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植物,完成综合的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扩大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合运用先前所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理解和认识一些我国主要珍稀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抗污染植物、检测植物。

并通过对不同生境调查,学习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常见植物。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植物形态学术语、工具书的使用。

学会分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是进行教学、科研、资源调查及学术交流等不可缺少的技能和环节采集制作一套完整的标本,将成为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料。

(一)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器具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器具:(1)标本夹用木条订成45cm×30cm方格板两块,并配以绳索。

(2)吸水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或旧报纸。

(3) 采集袋或采集箱多用70cm×50cm熟料带。

(4)枝剪、高枝剪用以剪枝条或高大树木上的枝条。

(5)手锯用来采集木本植物标本。

(6)小纸袋保存标本上落下的花果和叶。

(7)号签、记录签号签是用硬纸做成,大小为4cm×2cm,一端有小孔,并穿上线,在采集标本前编好号,采到标本后系在标本上;野外记记录签大小约为7cm×10cm,是用以在野外采集时记录植物产地、生境和特征的,包括采集人及号数、产地、生境(如森林、草地、高山等)、海拔、性状、体高、树皮、叶、(反正面是否有无毛否等)、花(花序花色等)、果实(颜色、性状),以及俗名、学名、附记(特殊性状等)等。

(8)工具书贵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实验指导,用来查询和鉴别植物学名以及特性等。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1.植物标本采集的方法⑴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时间和地点时间地点的不同,可以采到的植物种类和标本会有许多不同。

(2)采集植物标本应注意的事项①根据采集目的,选择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②采集完整的标本:除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或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

因为花、果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

木本植物剪取带花或果的枝条长25~30 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

对先花后叶的植物,应在同一株上先采花,后采枝叶。

雌雄异株植物,应分别采取雌株和雄株,以便研究鉴定。

③采集草本植物,应采带根的全草。

即要挖取地下部分如根茎、匍匐枝、块茎或根系等。

④有些植物,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或其他特征和老枝上的不同,如毛白杨幼叶和老叶,因此幼叶、老叶都要采。

木本植物树皮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定植物的依据,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

⑤在剪取藤本植物作标本时,应注意表示它的藤本性状。

⑥对寄生植物,需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如菟丝子、列当等。

并要分别注明寄主或附生植物种类、形态,同寄生植物关系等记录在采集记录上。

⑦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绕重叠,失去其原来形态,如金鱼藻等。

采此类标本时,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可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⑧采集标本份数,每种植物一般要采2~3 份,给以同一编号,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其作用是除自己保存外,对一些疑难种类,可将其中同号的一份送研究机关,请代为鉴定。

他们可根据号签告诉你鉴定结果。

若遇稀少、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还应多采几份,以便标本馆(室)之间互相交换。

⑨对人类有毒,易于过敏的植物,如漆树等,采集时要慎重。

⑩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爱护资源,特别是稀有植物。

⑩必须及时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如植物产地、生长环境、性状,叶、花、果的颜色,有无香气和乳汁,以及采集日期等都必须记录,它对于标本鉴定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在野外采集标本时,应尽可能地随采、随记录和编号,以免过后忘记或错号等。

野外记录的编号和号签上编号要一致。

采回后应根据野外记录签上的记录,抄在固定记录本上,作为长期保存和备用。

野外采集时,调查和访问当地有关人员,如植物土名、利用情况、有毒植物的情况等也很重要,对这些访问资料也应该认真记录和整理。

2.植物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应注意的问题(1) 注意标本的完整性。

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和果实,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例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没有花、果是无法鉴定的。

注意采集健康的植物做标本。

所谓“健康植物”是指那些没有病虫害的植株。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标本各形状的完整、准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标本能够长期保存。

(2) 采集草本时应采带根的全草,如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

而高大的草本,采下后可将植株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把这种植物选取上、中、下三段具代表性的部分,分别压在标本夹内,但要注意编同一个采集号,以供鉴定时查对。

(3) 乔木、灌木或特别大的草本植物,只采集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应注意采取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特征,如有可能最好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补标本之不足。

(4) 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雄株和雌株,以便研究用。

(5) 对一些具有地下茎的科、属,例如,百合科、天南星科等在没有采到地下茎的情况下是难以鉴定的,因此,必须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

植物 (6) 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例如,金鱼藻、水毛茛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在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可保持其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7) 对一些先叶开花的植物,采花枝后出叶时应在同株上采其带叶和带果的标本,例如,玉兰、山桃、连香树、山胡椒等。

有些木本植物的树皮颜色和剥裂的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依据之一,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例如,桦木科的一些种类。

(8) 采集标本的分数,一般要2-3份,给以同一个编号,每一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

若遇到稀少或奇缺的植物时还需多采。

(9) 特殊标本的采集:在大型标本的采集方面,因有些植物的叶片极大,不可能采集整片叶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