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电化学问答答案

合集下载

电化学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属于电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极B. 电解质C. 外电路D. 燃料答案:D2. 在电化学电池中,哪个部分发生氧化反应?A. 阳极B. 阴极C. 电解质D. 外电路答案:A3. 下列哪种电池属于一次电池?A. 铅酸电池B. 锂离子电池C. 镍氢电池D. 银锌电池答案:D4.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电极的极化现象?A. 电极材料B. 电解质浓度C. 电流密度D. 温度答案:B5. 以下哪个是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A. 传感器B. 变送器C. 电极D. 显示器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电化学电池中的阳极发生______反应,阴极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7. 电化学电池的电动势(EMF)等于______与______之差。

答案:阳极电位,阴极电位8. 在电化学传感器中,______是敏感元件,______是信号转换元件。

答案:电极,变送器9. 电化学腐蚀的速率可用______表示。

答案:腐蚀电流密度10. 电极的极化现象包括______极化、______极化和______极化。

答案:浓差,活化,欧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错误12.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高,电池的电动势越大。

答案:错误13. 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表面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正确14. 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电极的极化现象会影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答案:正确15.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的容量成正比。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答案: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

在电池工作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还原反应消耗电子。

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的电动势(EMF)推动电子流动,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

电化考试题及答案

电化考试题及答案

电化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A. 从负极流向正极B. 从正极流向负极C. 从溶液流向电极D. 从电极流向溶液答案:A2. 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气体是:A. 氢气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B3. 法拉第电解定律中,电极上沉积的物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A. 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B. 电极材料C. 溶液浓度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4. 电镀过程中,被镀金属作为:A. 阳极B. 阴极C. 电解质D. 电源5. 在电化学电池中,哪种类型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6. 电化学腐蚀中,金属的腐蚀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A. 金属的纯度B. 环境的湿度C. 金属的电位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7. 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A. 电导变化B. 电势变化C. 电流变化D. 电阻变化答案:B8. 电化学抛光中,金属表面光亮的原因是:A. 金属被氧化B. 金属被还原C. 金属被溶解D. 金属被沉积答案:C9. 电化学合成中,电子作为:B. 还原剂C. 催化剂D. 反应物答案:B10. 电化学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A.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B. 氧化反应 - 还原反应C.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D.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在电化学中,电池的电动势(E)等于各半电池的_______之和。

答案:电势差2. 电化学腐蚀的两种主要类型是_______腐蚀和_______腐蚀。

答案:吸氧、析氢3. 电化学分析法中,电位法测量的是溶液中特定离子的_______。

答案:电化学势4. 电镀时,电流效率是指沉积在阴极上的金属量与_______通过的电量之比。

答案:法拉第5. 电化学合成中,通过控制电流可以精确控制产物的_______。

答案:产量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1. 简述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电化学测试的基本方法?A. 循环伏安法B. 恒电位法C. 氧化还原滴定法D. 电导法答案:C2. 在电化学测试中,以下哪个参数表示电极的极化程度?A. 电流密度B. 电位C. 电导率D. 电阻答案:A3. 以下哪个电化学测试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A. 循环伏安法B. 恒电位法C. 电化学阻抗谱D. 线性扫描伏安法答案:C4. 在电化学测试中,以下哪种电极被称为参比电极?A. 工作电极B. 辅助电极C. 参比电极D. 计时电极答案:C5. 以下哪个电化学测试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电极材料的腐蚀行为?A. 循环伏安法B. 恒电位法C. 电化学阻抗谱D. 电位噪声法答案:C二、填空题1. 电化学测试中,循环伏安法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答案:CV2. 在电化学测试中,电极的极化现象分为______极化和______极化。

答案:活化极化、欧姆极化3. 电化学阻抗谱法中,阻抗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欧姆(Ω)4. 恒电位法中,电极电位保持______。

答案:恒定5. 电化学测试中,电导率是用来衡量______在溶液中的导电能力。

答案:离子三、判断题1. 在电化学测试中,循环伏安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

()答案:正确2. 恒电位法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极的腐蚀行为。

()答案:正确3. 电化学阻抗谱法可以用来研究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质。

()答案:正确4. 在电化学测试中,电极的极化程度越大,电极过程动力学越慢。

()答案:正确5. 电化学测试中,电导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答案:循环伏安法是一种电化学测试方法,通过改变电极电位,使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从而得到电流与电位的关系曲线。

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可以得到电极反应的氧化峰和还原峰,根据峰电流和峰电位可以计算出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电化学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电化学测试题及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是电化学电池的组成部分?A. 金属导体B. 电解质溶液C. 金属氧化物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子流动的方向?A. 电流B. 电压C. 电位D. 电导答案:C3. 在电化学电池中,哪个电极发生氧化反应?A. 正极B. 负极C. 任意电极D. 电池外部电极答案:B4. 下列哪个电极材料具有最高的标准电极电位?A. 锌B. 铁C. 铜D. 铅答案:C5. 在电化学电池中,哪个部分负责传导离子?A. 电极B. 电解质C. 电池壳体D. 电池连接线答案:B6. 下列哪个反应是电化学腐蚀的典型例子?A. 铁生锈B. 燃料燃烧C. 酸碱中和D. 光合作用答案:A7. 以下哪个电池类型属于二次电池?A. 酸性铅酸电池B. 锂电池C. 镍氢电池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下列哪个因素对电化学电池的输出电压影响最小?A. 电解质浓度B. 电极材料C. 电池温度D. 电池大小答案:D9. 以下哪个电化学过程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 电位滴定B. 电流滴定C. 电导滴定D. 伏安法答案:A10. 下列哪个电池类型不能充电?A. 酸性铅酸电池B. 碱性电池C. 锂电池D. 镍氢电池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电化学电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电极、电解质、电池壳体12. 在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发生______反应,负极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还原、氧化13. 标准电极电位是指______时的电极电位。

答案:标准状态14. 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______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15. 伏安法是一种通过测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法。

答案:电流、电位16. 二次电池是指______的电池。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3. 防腐:电化学防腐是通过施加电场,改变金属表面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减缓金属腐蚀的过程。这种方法在船舶、桥梁等大型金属结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检测物质浓度的传感器。它们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
5. 电镀:电镀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其他物质的过程。电镀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
答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由两个不同电极和电解质组成。在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发生在两个电极上。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获得电子。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形成电流。电池的电动势是由两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κ= 0.785 S/m
五、简答题
18. 请简要解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制。
答案: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制主要是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来实现。电解质在水中会电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当施加电场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这些离子的移动使得电流得以在电解质溶液中传导。
19. 请简要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化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不是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A. 电极
B. 电池
C. 电解质
D. 磁场
答案:D
2. 下列哪个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
A. 酸碱中和反应
B. 置换反应
C. 沉淀反应
D. 络合反应
答案:B
3. 在下列电池中,哪个是原电池?
A. 铅酸电池
B. 镍氢电池
C. 锂电池
14.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的极性有关。( )

中科院电化学问答复习资料

中科院电化学问答复习资料

2005年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1、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各种标准状态下的被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标准氢电极作为阳极(发生那氧化反应)用实验的方法测得的该电池电动势的数值,就是被测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对于实际体系,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该电对的氧化型的总浓度和还原型的总浓度均为1mol/L时的实际电位,就叫条件电位。

2、双电层当电极插入溶液中后,在电极和溶液之间便有一个界面。

如果导体电荷带正电荷,会对溶液中的负离子产生吸引作用,同时对正离子也有一定的排斥作用。

结果在电极附近就会聚集很多负离子,叫做吸附层,在吸附层外一微小区域,由于静电引力的存在,也有电荷过剩现象存在,称为扩散层,这种结构就叫做双电层。

3、极限电流和扩散电流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解开始后,随着外加电压的继续增大,电流急剧上升,最后当外加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电流不再增加,达到一个极限值。

此时的电流称为极限电流。

极限电流与残余电流之差称为扩散电流。

4、半电池的形式电势5、交流伏安法在电路里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压表,电路里串联电流表,通过电压和电流计算出阻抗,包括电容的容抗和电感的感抗。

二简答题1、何谓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研究什么?从可逆性角度简述循环伏安曲线有几类?具体依据及特点?循环伏安法是以快速线性扫描的形式施加以三角波电压于工作电极上,得到循环伏安曲线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研究电极过程的可逆性、吸附性以及测定可逆体系标准电极电位,鉴别电极反应产物和研究化学反应控制的各个电极过程。

从可逆性的角度可有三类循环伏安曲线:(1)可逆过程ΔEp= 2.2RT/nF = 56.5/n mv,一般说来,ΔEp与实验条件有关,其数值在55/n ~65/n mv 时,可判断为可逆过程,且可逆过程的ipa= ipc,峰电流与电压扫描速度v的平方根成正比。

准可逆过程:其极化曲线形状与可逆程度有关,一般来说,ΔEp>59/n mv ,峰电流随电压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变化,阴极峰变负,阳极峰变正,视电极反应性质不同,ipa/ ipc 可大于、小于或等于1,但峰电流与电压扫描速度v的平方根成正比。

电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电化学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电化学的基本概念?A. 电极B. 电池C. 电流D. 电解质答案:D2. 下列哪个电池属于原电池?A. 铅酸电池B. 镍氢电池C. 锂电池D. 铅电池答案:A3. 下列哪个电极反应是氧化反应?A. Fe → Fe²⁺ + 2e⁻B. Cu²⁺ + 2e⁻ → CuC. 2H⁺ + 2e⁻ → H₂D. Cl₂ + 2e⁻ → 2Cl⁻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是电解质?A. NaClB. CuC. H₂OD. C₂H₅OH答案:A5. 下列哪个电池属于二次电池?A. 铅酸电池B. 碱性电池C. 锌锰电池D. 镍氢电池答案:D二、填空题6. 电池的电动势是指电池两极之间的________。

答案:电势差7.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________反应。

答案:氧化8.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________移动,阴离子向________移动。

答案:阴极;阳极9. 电池的正极发生________反应,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

答案:还原;氧化10. 下列电池中,________电池的电动势最大。

答案:锂电池三、判断题11. 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

()答案:√12. 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

()答案:√13. 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14.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金属发生氧化反应)15. 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的容量成正比。

()答案:×(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池的容量无关)四、简答题16. 简述电化学腐蚀的过程。

答案:电化学腐蚀的过程如下:(1)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水膜中含有电解质;(2)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离子;(3)金属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4)金属表面不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逐渐腐蚀。

6.电化学基础

6.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部分一判断题2.(2005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 )3.(2007中科院 甲)对任何一种有液接电势的浓差电池,加盐桥比不加盐桥的电动势大。

( ) 6. (2008中科院 甲)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必须是可逆电极。

( )6.(2008中科院 甲)以Pt 为电极电解Na 2SO 4水溶液,两极的溶液中各加几滴石蕊溶液,在电解的过程中阴极区溶液呈蓝色,阳极区的溶液呈红色。

( )6. (2009中科院 甲)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组成电池的各相同的各个界面上所产生的电势能的代数和。

( )10.(2005浙江大学 甲)电动势的测定中,常会用到盐桥,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其正负离子扩散速度几乎相同,而且不与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

( )12.(2006中山大学 物理化学)在10cm 31mol/dm -3KOH 溶液中加入50cm 3水,其电导率将减少,摩尔电导率也减少。

( )13.(2001大连理工) 氢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在任何温度下都等于零。

( )14.(2002大连理工)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κ与摩尔电导率Λm 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 )15. 使用可充电的化学电池播放录音机时,电池对外输出的电压小于电池的电动势;而对电池充电时,外加电压要大于其电动势。

( ) 32.(2002华东理工)科尔劳施由实验发现的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指明,在无限稀的电解质溶液里,∞+λ和∞-λ与溶液中的其他离子的存在无关,仅决定于溶剂、温度和离子本性。

( ) 二、选择题1.(2001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知25℃时,NH 4Cl 、NaOH 、NaCl 的无限稀溶液摩尔电导率∞Λm分别为1.49×10-2、2.487×10-1、1.265×10-212-⋅⋅mol m S ,则NH 4OH 无限稀溶液摩尔电导率∞Λm 为:( ) A. 0.275×10-212-⋅⋅mol m SB. 2.719×10-212-⋅⋅mol m SC. 2.255×10-212-⋅⋅mol m S D. 5.249×10-212-⋅⋅mol m S2.(2001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电动势的测定,可以求难溶盐的活度积,今欲求AgCl 的活度积,则应设计的电池为:( ) A. Pt p Cl aq HCl AgCl Ag |)(||)(|,2B. Ag aq AgNO aq HCl p Cl Pt |)(||)(|)(,32C. Ag AgCl aq HCl aq HCl AgCl Ag ,|)(||)(|,D. Ag AgCl aq HCl aq AgNO Ag ,|)(||)(|34.(2002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0.001mol/Kg 的])([63CN Fe K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6.0×10-3B. 5.0×10-3C. 4.5×10-3D. 3.0×10-36. (2004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处于热平衡的多相接触体系Cu | Zn | Ag | Cu 是不能发电的,其原因是( )A. 接触各相的内电位相等B. Zn 、Ag 、Cu 的化学电势相等C. 接触各相的电子化学势相等D. 接触各相的电子逸出功相等7.(2004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解混合电解液时,有一种电解质可以首先析出,它的分解电压等于下列差值中的哪一个?式中阳阴平、、φφφ分别代表电极的可逆电极电势和阴极、阳极的实际析出电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1、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各种标准状态下的被测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标准氢电极作为阳极(发生那氧化反应)用实验的方法测得的该电池电动势的数值,就是被测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

对于实际体系,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该电对的氧化型的总浓度和还原型的总浓度均为1mol/L时的实际电位,就叫条件电位。

2、双电层当电极插入溶液中后,在电极和溶液之间便有一个界面。

如果导体电荷带正电荷,会对溶液中的负离子产生吸引作用,同时对正离子也有一定的排斥作用。

结果在电极附近就会聚集很多负离子,叫做吸附层,在吸附层外一微小区域,由于静电引力的存在,也有电荷过剩现象存在,称为扩散层,这种结构就叫做双电层。

3、极限电流和扩散电流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解开始后,随着外加电压的继续增大,电流急剧上升,最后当外加电压增加到一定数值时,电流不再增加,达到一个极限值。

此时的电流称为极限电流。

极限电流与残余电流之差称为扩散电流。

4、半电池的形式电势5、交流伏安法在电路里负载两端并联一电压表,电路里串联电流表,通过电压和电流计算出阻抗,包括电容的容抗和电感的感抗。

二简答题1、何谓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研究什么?从可逆性角度简述循环伏安曲线有几类?具体依据及特点?循环伏安法是以快速线性扫描的形式施加以三角波电压于工作电极上,得到循环伏安曲线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研究电极过程的可逆性、吸附性以及测定可逆体系标准电极电位,鉴别电极反应产物和研究化学反应控制的各个电极过程。

从可逆性的角度可有三类循环伏安曲线:(1)可逆过程ΔEp= 2.2RT/nF = 56.5/n mv,一般说来,ΔEp与实验条件有关,其数值在55/n ~65/n mv 时,可判断为可逆过程,且可逆过程的ipa= ipc,峰电流与电压扫描速度v的平方根成正比。

准可逆过程:其极化曲线形状与可逆程度有关,一般来说,ΔEp>59/n mv ,峰电流随电压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变化,阴极峰变负,阳极峰变正,视电极反应性质不同,ipa/ ipc 可大于、小于或等于1,但峰电流与电压扫描速度v的平方根成正比。

不可逆过程:反扫时不出现阳极峰,但峰电流与电压扫描速度v的平方根成正比,当v增加时,Epc明显变负。

2、何谓标准电极?何谓参比电极?为何实验中常采用参比电极代替标准电极?常用的参比电极有哪些?请给出各参比电极的单电极电位。

标准电极即标准氢电极,所给电极与同条件下的标准氢电极所组成的电极体系。

由于用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测定电极电动势时,使用条件十分苛刻,而且它的制备和纯化也比较复杂,任意电极只要其重现性和稳定性比较好,就可以做为第二类标准电极代替标准氢电极,这类电极就叫做参比电极。

标准电极:规定298K下会有1mol/L浓度的溶液,1标准压力的气体相对同种状态下的氢电极的电势差。

参比电极:是用作与需测定电极电势的半电池连接成原电池用的电极,电极电势十分稳定,用它们做实验时还有操作方便等优点。

(参比电极要求满足三个条件:可逆性重现性稳定性。

)重要的参比电极有以下几种:氢电极,他是所有电极中重现性最好的电极。

其电极电位是0银—氯化银电极他是细银棒或是银丝上覆盖一层氯化银而制的,使用前需用氯化银饱和。

其标准电极电位是+0.2223V(25℃)。

银—氯化银电极不需要自身盐桥,可作为无液接参比电极使用,这是他的一个特点。

甘汞电极,是做常用的参比电极,通常使用饱和氯化钾溶液,成为饱和甘汞电极(SCE),电极电位是+0.2444 V(25℃)3、阐释电极极化与其产生原因。

根据极化产生的不同原因,通常把极化大致分为两类: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1)浓差极化在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某离子浓度由于电极反应而发生变化,本体溶液中离子扩散的速度又赶不上弥补这个变化,就导致电极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间有一个浓度梯度,这种浓度差别引起的电极电势的改变称为浓差极化。

用搅拌和升温的方法可以减少浓差极化,但也可以利用滴汞电极上的浓差极化进行极谱分析。

(2)电化学极化电极反应总是分若干步进行,若其中一步反应速率较慢,需要较高的活化能,为了使电极反应顺利进行所额外施加的电压称为电化学超电势(亦称为活化超电势),这种极化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

简述电极极化及其产生原因。

有一定量的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将偏离平衡电极电位,这种现象成为电极的极化。

通常根据产生极化现象的原因不同,将电极的极化想象分为两类,即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1)浓差极化,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的平衡电极电位,决定于电极表面的活性物质的离子浓度,而不是溶液本体中离子浓度。

电解时在阴极由于电极反应,使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迅速降低,如果;离子扩散速率比较小,这种浓度降低不能有离子的扩散作用得到补偿。

因此,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就比本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

这种差别叫做浓差。

因为电极表面的离子浓度减小,由能斯特方程可知,其电极电位将比平衡电位负一些,即电位负移。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则电位将负移更多。

对于阳极反应,由于金属的溶解,使阳极表面的离子浓度比本体溶液要大很多,而使阳极电位变得更正一些。

这种由于浓差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对平衡电位的偏离现象,成为浓差极化。

2)电化学极化,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反应的速率较慢引起的。

很多电极反应不仅有电子转移过程,还有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如果其中某一步过程的速率较慢,就会限制总的电极反应速率。

在电化学极化的情况下,流过电极反应的电流受电极反应的速率限制,而在浓差极化时,电流受传质过程的速速率限制。

以阴极还原过程为例,在电流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供给电极的电荷数量相当多,如果电极反应速率较快,则可在维持平衡电位不变的条下,使金属离子被还原。

相反,如果电极反应速率较慢,离子来不及与电极表面上过剩的电子结合,就将使电子在电极表面上积聚起来,从而使电极电位变负,这就是阴极极化。

4、电势阶跃法测量中,对电极面积/溶液体积比以及溶液电阻要求大或是小?为什么?5、发生电化学极化时的电势与平衡电势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由于极化作用,使阴极电极电位更负,阳极电极电位更正。

三、问答题1、何谓电极过程?列出四种不同的电极过程并各举一例。

电极过程是一个仅发生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异相反应。

它的速率除受通常的动力学变量的影响之外,还与物质传递在电极的速率已经各种表面效应有关。

2、在电化学分析中,什么是微电极?什么是常规电极?请以微盘电极为例,说明微电极的特性,如何计算其扩散电流?请图解说明比较微电极和常规电极的传质过程。

利用微电极做工作电极在电化学实验中有何优势?一般所用电极的尺寸相对于所测量的溶液来说比较小,以至在测量的过程中,由于电极上的反应不至于引起溶液浓度的明显变化,这种电极称为常规电极。

微电极是指电极的导电圆盘或圆柱的直径小于100 μm的电极。

微电极的优点:流经电路的电流是非常小的,所以可以用两电极系统替代三电极系统,而且可以用于高阻抗溶液中的测量,如不加电解质的溶液或有机溶液。

又因为微电极的电极尺寸比较小,所以电极表面上的电流密度比较大。

由于其体积小,可以适用于微小体积试样的分析,也可以插入生物活体内进行分析测定,如在单细胞内的定量分析等。

扩散电流为:I = 4∏nFDcr(r为电极半径,其它均有通常意义)。

3、叙述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电化学活性物质的一般步骤。

2006年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一、简答1、循环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是以快速扫描的形式施加一三角波电压于工作电极,得到循环伏安曲线的一种方法。

2、电化学催化:一般地,在整个电极反应中,某种物质不被消耗,但却能对电极反应起到加速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电化学催化。

3、Tafel方程:y = a + blgi ,i代表电流密度,a,单位电流密度时的超电势值,与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组成和温度有关,b是超电势值的决定因素。

二、论述请简述硕士论文研究内容、意义、及硕士论文发表情况(500-1000),并简要说明如何根据论文内容查阅中文期刊的,请列出5种分析化学、电化学、电分析化学方面的SCI外文期刊杂志的正确名称或缩写。

2007年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一、简述下列术语和概念1、能斯特方程:ψOx/Red= ψФOx/Red + RT/nFLna Ox/a Red2、化学修饰电极:就是电极表面经过化学处理后的电极,一般是将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或聚合物修饰在电极表面,以实现对电极进行功能设计的目的。

常用的修饰电极的方法有:吸附法、键合法和聚合法。

表面经过处理后的电极将具有某些崭新的功能,如选择性提高、灵敏度增大,电极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也可以得到改善。

3、原电池和电解池:化学电池能自发的将本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如果实现电化学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外部电源供给的,则为电解池。

4、物质传递的三种途径:对流、电迁移和扩散。

由于溶液或气体的流动所造成的物质传递现象称为对流传质。

电迁移是在溶液内部有电场存在情况下引起的带有电荷离子的移动。

扩散则是由于物质的溶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该物质自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传递。

A、迁移:荷电物质在电场(电势梯度)作用下的运动。

B、扩散:一个物种在化学势梯度(即浓度梯度)作用下的运动。

C、对流:搅拌或是流体传输。

一般流体运动是由于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而发生的。

二、简述题1、循环伏安法及应用。

循环伏安法是以快速线性扫描的形式施加以三角波电压于工作电极上,得到循环伏安曲线的一种方法。

一般用于研究电极过程的可逆性、吸附性以及测定可逆体系标准电极电位,鉴别电极反应产物和研究化学反应控制的各个电极过程。

三、问答题1、在电化学分析中,我们要精确检测溶液中存在的DA,如果不利用液相分离的方法,仅用电化学分析的方法如何排除干扰?请解释其原理。

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在裸电极上通常较易被氧化还原,过电位一般不大,采用修饰电极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修饰膜的排阻效应,抑制干扰成分的信号,实现被测物质的选择性测定。

比如采用Nafion膜修饰电极,由于Nafion的静电排斥作用,3.4-二羟基甲苯酸和抗坏血酸(AA)阴离子几乎无电流响应,中性分子,如儿茶酚(CA),对苯二酚(H2Q)的响应有所降低,阳离子如DA由于离子交换作用,具有较大的响应。

这样如在具有 3.4-二羟基甲苯酸和抗坏血酸(AA)存在下,可以不经分离,可以选择性地测定DA,检测的电流不受共存物的影响。

2、请简述硕士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及硕士论文发表情况。

并简要说明你是如何根据论文内容查阅中文文献的?3、请谈谈你对电化学的理解,并简要说明你设想进行的博士论文课题的科学意义及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2008年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一、简述下列术语及概念1、电镀和化学镀:电镀时一种电离子沉积过程,是利用电极通过电流,使金属附着在电极表面上,其目的是为改变物体表面的特性或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