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四版)第2章 财政支出
财政与税收第二章-PPT课件

税收
按 财 政 收 入 形 式 分 类
按具体形式
收费 债务收入 铸币收入(铸币税)
通货膨胀收入(通货膨胀税)
按收入是否经常
经常性收入——税收、收费 非经常性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税收、企业收入
财政统计中的 分类(国家财政
一、财政收入的理解
(一)概念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依据一 定的权力,凭借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的货币 资金,它体现了社会总产品在国家和其他经 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
从动态上看:财政收入是一个过程,是组织 收入、筹集资金的阶段。 从静态上看: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资金, 即财政收入总额。
一、财政收入的理解
• 1、受益原则: • 按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和受益, 消费受益多的多分担,消费受益少的少分担。 • 2、 支付能力原则: • 按人们的支付能力,收入水平高的多分担, 收入水平低的少分担。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收入的形式是指国家取得财政收 入的具体方式,即来自各个方面各个部门、
单位和个人的财政收入通过什么方式上交
第二章
财政收入
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有多大?主 要构成项目的情况如何?
1950年到1980年我国财政收入图
1950年到2019年我国财政收入图
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超68000亿元
• 财政部2019年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 年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 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全国财政支出执行初步统计数为75874亿元,比 上年增加13281亿元,增长21.2%;收支相抵, 全国财政赤字初步统计数约为7397亿元,比 2009年初7500亿元的预算数略有下降。 • 数据显示,2009年1至12月累计,中央本级收 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 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 增长13.7%;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 亿元。
财政与税收第二章

税收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税收政策目标
增加财政收入、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公平和优化资源配置。
税收政策工具
税率、税收优惠和税收监管。税率是税收政策的核心,通过调整不同税种的税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税 收优惠则是通过减免税收来鼓励某些经济行为或行业发展;税收监管则是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监 督和管理,确保税收征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行为税类
以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包括 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03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财政与税收的联系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征管的重要保障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税收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支持国 家财政支出。
财政部门负责税收征管工作,保障税 收收入的合法性和及时性,维护税收 秩序和公平。
配合方式三
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相互制约。在某些情况下,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配合可能会受到限 制,例如财政赤字过大或税收征管困难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 衡和抉择,以实现最佳的政策效果。
05
财政与税收的实践应用
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01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和重要支柱,在国家治 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现代税收
现代税收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的种类与体系
所得税类
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包括个 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资源税类
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包括 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
流转税类
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包括增 值税、消费税等。
财产税类
以财产价值或财产收益为课税 对象,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
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的配合方式
配合方式一
财政与税收A 第二章第一节

38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公共性投资支出
•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 出所占比重大,增速快。这是因为在这个 阶段,各种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直接影 响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从而间接 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基础设施 的投资一般投资数量大、周期长、收益相 对较小,因而私人部门不愿参与其中或没 有能力参与其中。考虑到这些经济基础设 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因此 需要政府提供这些经济基础设施。
11
• 当总供给曲线处于正斜率状态时,随着需 求的扩大、产出的增长,劳动力与其他生 产资料的供给逐步趋于紧张,从而导致物 价的上涨。
12
• 当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态时,意味着经济 已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此时,增加财政支 出而导致的需求增加,不会导致产出增长, 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13
• 财政支出中的不同组成对物价的影响程度 不同。购买性支出可以全部转化为社会总 需求,因而对物价的影响程度更大,而转 移性支出中只有一部分转化为需求,另一 部分转化为积蓄,因而对物价的影响程度 较小。
•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 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 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 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 劳务。
23
•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 偿的资金支付。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 劳务,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 配。这类支出并不减少私人部门可支配的 资源总量,而只是在结构上调整不同社会 集团之间可支配资源的数量,以更好地促 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16
• 将边际消费倾向引入国民收入式中,国民 收入变为:Y=1/(1-c)×(a+I+G),其中c为 边际消费倾向,a为基本消费水平,I为投资, G为政府购买性支出。 • 例如,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100亿元,边际 消费倾向为0.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国民收入将增加500亿元(dY=1/(1-0.8) ×100=500)。
《财政与税收第二章》PPT课件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1954. 514922. 316917. 818598. 421662. 526651. 934560. 546670. 057494. 966850. 573142. 776967. 280579. 488189. 6
于给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评价不同。因此,所愿支付的价格也不同。社会边际效益应该 等于给定数量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之和,即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 曲线的垂直加总。
18
公共产品的提供
• 当保安服务的供求实现均衡时,满足: MB甲+MB乙+MB丙=MSB=MSC
• 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条件
•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之和等于边 际社会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
• (一)涵义与类型 • 1、涵义:不完全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一定程
度的排他和非竞争) • 2、类型 • (1)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外溢性),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 (2)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桥梁、公园、博物
馆
21
具备排他性以及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产品
• 消费中存在一个饱和界限,在界限之内,消费 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 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也不会因此增 加产品的成本。但是,当产品消费趋于饱和状 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将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 产品的消费。因此,存在特定程度上的非竞争 性。
• (2)消费的非排他性: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
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
或者成本过高。
4
财政与税收试题——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一、名词解释(一)A类题1、财政支出2、政府采购制度3、购买性支出4、转移性支出(二)B类题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3、公共定价法二、填空(一)A类题1、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大类。
2、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_______占_______比重来表示。
(二)B类题1、公共定价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公路、邮电等公共物品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衡量和提高效益。
4、军事、政治、文化等财政支出项目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进行衡量和效益分析。
三、选择题(一)A类题(单选)1、世界各国的财政支出都是以( )为主。
A、财政补贴;B、无偿拨款;C、有偿贷款;D、转移支付2、政府转移性支出是实现财政的( )职能的主要方式。
A、调节收入分配;B、配置资源;C、稳定经济;D、监督管理3、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
A、财政补贴;B、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D、挖潜改造资金支出(二)B类题(多选)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 )。
A、积累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E、购买支出2、社会救济费属于( )。
A、消费性支出;B、积累性支出;C、转移支出;D、购买支出;E、非生产性支出3、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E、社会保障性支出4、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可分为( )。
《财政与税收》第2章 财政支出

(二)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是指一国政府用于国防建设以满 足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支出——保卫国土 和国家主权不收侵犯。 国防支出提供中遇到的问题: 1.兵役制度的选择:征兵制、募兵制 2.平民对国防支出控制的困难:无知、缺乏 信息 3.国防部门的低效率:私人军火商的垄断、 私人军火商防范风险、将军与军火商的合 谋
(三)文教科卫支出
文教科卫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化、教 育、科学、卫生事业等的经费支出。(对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教育支出
外部正效应
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收入补充 价格补助
1.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
2.收入补充
第二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 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资金的再分配、第二阶段)
国防支出的规模与供给
国防支出规模决定方式: 1.总量分析 2.边际分析 3.博弈分析 按照市场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世界各 国国防的供给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政府 主办型。
我国国防支出状况
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防御性国防战略。这样的 国防政策使得我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例除建国初期外一直比较低。尤其是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不断下降。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国防费普遍的情况下 ,中国的国防投入尽管有所增长,但与世界 主要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国际比较 来看,中国国防费的规模,无论是绝对规模 还是相对规模,都是偏低的。
财税第二章

(二)消费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 出、文教科卫支出等。
1.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 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 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 费支出。
2.国防支出 国防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具备纯公共 产品的所有特征。国防支出是任何一个主权 国家维护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所必不可少 的开支。
O
帕累托改进㈢
公共部门的 边际收益率
私人部门的 边际收益率
F MR B H
F′MR′
D′ E′
B′ H′
D
O A C
E
公共部门的 资源配置量
O C′A′
私人部门的 资源配置量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在项目或方案选优中常 用的经济决策方法,即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 提出实现各项目标的具体方案,分析比较各种方案 的全部预期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确定该项目或方 案是否可行。
按政府职能分类,财政支出包括经济管理支出 (如经济建设费)和社会管理支出(主要是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科教文卫费等)。
四、购买性支出
(一)概念及类型 1.概念: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 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履行各种职能所需的商 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种支出必须遵循等价交 换原则。
4.社会保障的作用
⑴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
⑵ 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⑶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5.社会保障的财政运行方式
6.社会保障的内容
综合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主 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 会福利四类。
财政与税收之财政支出

财政与税收之财政支出1. 财政支出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支出指的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
财政支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财政支出用于国防军事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等,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保障社会公共事业: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福利救助、公共文化等领域,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调节收入差距和经济不平衡:财政支出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社会救助等方式,缓解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2. 财政支出的来源财政支出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国债和其他资金。
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
2.1 税收收入税收是国家对公民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财产和交易所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个人或企业直接承担并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时支付,并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等。
税收收入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能够确保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来支持各项支出。
2.2 国债国债是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政府发行的债券可以由公众购买,政府通过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方式向债券持有人偿付债务。
国债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长期的债务,通过发行国债可以从民间获取临时资金用于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
2.3 其他资金除了税收收入和国债,政府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支持财政支出。
这包括政府的非税收入、政府的资本金、外贷等。
这些资金来源形式各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按国家行使职能范围分类 按国家行使职能范围对财政支出分类,可 将财政支出划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 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它 支出五大类。
①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新产品试 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研补助费)、 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费、增拨流动资金、 支农支出、工交商事业费、城市维护费、 物资储备支出等。
(二)财政支出规模 1.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 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 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 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 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 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 要指标。
绝对指标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年 度内政府实际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数 额。 绝对指标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它是计算 相对指标的基础;第二,对绝对指标从时 间序列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财政支出规模发 展变化的趋势。
⑤未列入上述四项的其它支出。 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能够揭 示国家执行了哪些职能。通过对一个国家 的支出结构做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 该国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 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 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别。
3.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按财政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 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92 48.5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绝对指标
速
指 标 指 数
度
指
标
平均增长速度 19912008 18.2 15.5 19.2 20012008 18.7 11.7 21.5
1978
国家财政支出 中 央 地 方 55 78.2 25 07.7 83 47.6
1990
20 29.9 13 28.5 23 68.7
158 86.5 55 19.9 103 66.7
相对指标是绝对指标与有关指标的比率。 相对指标的作用表现为:相对指标本身可 以反映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 过程中的地位;通过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 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在社会经济生 活中的地位的差异;通过指标的纵向比较, 可以看出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变化发展的趋势。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通常从三个层次考察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是资源在公、私部门之间的配置效率;二 是资源在不同财政支出项目上的配置效率; 三是资源在每一支出项目上的使用效率。 与这种分层次分析方法相对应,就有了:第 一层次财政支出效率考察适用的“社会机会 成本”分析法,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财政支 出效率考察适用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定价法”。
二、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范围 1.财政支出范围的概念 财政支出的范围是指政府财政进行投资或 拨付经费的领域。这与政府的职能范围或 称事权范围密切相关。
2.我国的财政支出范围
(1)维护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需要 (2)用于公共事业、公共福利的支出 (3)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投资
效率: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公平:有助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 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管 理 原 则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安排支出 优化支出结构:正确安排支出的各种比例 提高使用效益:对每项支出少花钱多办事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原则
量入为出是指在财政收入总额既定的前提 下,按照财政收入的规模确定财政支出的 规模,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 量出为入是指应考虑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 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量出为入肯定了 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重要作用。
2.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兼顾公平与效率是评价一切社会经济活动 的原则。在财政支出活动中也存在公平和 效率,也应该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不能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但是 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一国政府可以根据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侧重于某一方面。
(三)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即按照财政 支出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进行分类, 可以把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 支出。
表2-3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
亿元
总 指 标
1978 11 22.1 5 32.1 5 90.0 1990 30 83.6 10 04.5 20 79.1
量
2000
指
标
2008 625 92.7 133 44.2 492 48.5 2011 109247.79 16514.11 92733.68
国家财政支 出 中 央 地 方
4.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法是针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通过选择适当 的定价方法,合理地确定价格,从而使这 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 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 政府采购制度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 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购买 各级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的产 品和劳务的支出;另一部分是各级政府用 于公共投资的支出。因此,政府购买性支 出大致可以分为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两个部分。
2.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 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 方案的所有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并把它 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 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
3.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只计算每项备选项 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 准。运用这种方法确定最优支出方案,技 术上不难做到,难点在于备选方案的确定, 因为所有备选方案应能无差别地实现同一 个既定目标,据此再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用 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 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 需要的或者进行政府投资所需要的各种物 品和劳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将一 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 企业和其他受益者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 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组成。
一、消费性支出
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消费 性支出的有行政支出、国防支出及文教科 卫支出等。
(一)行政支出
行政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 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检察机关和外事 机构等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
行政单位 财 政 支 出
提供纯公共产品
全额保障型
提供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基公共工程 基础设施 公共设施 电力、自来水等 消费成本
提供混合产品:高等教育
三峡、葛洲坝、大亚湾、公路、铁路
范
围
社会公平
体现财政第三项职能 可支配收入:转移支付
我国财政支出范围
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 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 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 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理解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应把握两个方面: 第一,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 政支出效益的前提。 第二,财政支出的内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 政支出效益的根本标准。
经济分类 (1)商品和服务支出 ①工资和薪金 ②雇主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③其他商品和服务的购买 (2)利息支出 (3)补贴和其他经常性支出
8.娱乐、文化和宗教事务
9.经济服务 (1)燃料和能源 (2)农林牧渔业 (3)采矿和矿石资源业、制造业、建筑业 (4)交通和通讯业 (5)其他经济事务和服务业 10.其他支出
第二章 财政支出
LOGO
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概述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财政支出范围与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原则和分类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 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 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②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文化、教育、科学、 卫生、出版、通讯、广播电视、文物、体 育、海洋(包括南北极)研究、地震、计 划生育等项支出。
③国防支出,包括各种军事装备费、军队 人员给养费、军事科学研究费、对外军事 援助、武装警察、民兵费、防空费等。
④行政管理支出,包括国家党政机关、事 业单位、公检法司机关、驻外机构各种经 费、干部培养费(党校、行政学院经费) 等。
资 本 支 出
支出:各项资本性支出,对公共工程、国有企业的投 资等
4.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准分类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标准,财政支 出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按职能分类,另 一类按经济分类。
职能分类 1.一般公共服务 2.国防 3.公共秩序和安全 4.教育 5.保健 6.社会保障和福利 7.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 1.经常性支出
提 高 财 政 支 出 效 益
确定合理的财政支出规 模,在政府与非政府部 门之间合理地配置资源
机会成本分析法
在财政资金既定的情况
下,优化支出结构,在
不同的项目之间合理配 置资金 对于每个项目,少花钱, 多办事
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公共定价法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1.机会成本分析法
机会成本分析法是指在无市场价格的情况 下,资源使用的成本可以用所牺牲的替代 用途的收入来估算。
财政支出:国家对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程
从 国 家 政 权 角 度 看 ︓ 公 共 产 品 的 财 力 保 证
从 财 政 运 行 角 度 看 ︓ 财 政 分 配 的 第 二 个 阶 段
从 宏 观 角 度 看 ︓ 宏 观 调 控 的 重 要 工 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