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距离“挑战”教案

向距离“挑战”教案
向距离“挑战”教案

作者:丁晓平

向距离“挑战”(讲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立体交通、通讯的诞生前提、过程和影响,互联网的产生及影响,理解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前节内容,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片放映,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科技的强大力量;感受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辩证的看待,正确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专题七的第四个问题?向距离‘挑战’?,看到这几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向距离挑战,那肯定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空间或者时间距离的东西对吧,想想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呢?(公交车等(交通)、电话(通讯技术)、网络(网络技术))。对了,非常好,交通的发展、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诞生都是近代人类向距离发起挑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节课呢,我们就一一来学习了解学习它们的诞生,首先来看近代交通的发展进步。

【内容教学】: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根据大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和书籍当中了解到的,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马车、帆船;主要的还是步行)它都在陆地上,是一种平面交通。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呢?(汽车、公共车、轮船、飞机等等)很明显,人类交通已经从陆地发展到高空了,是一种立体交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见证20世纪初这种立体交通的诞生。

(一)前提:内燃机的发明。

前提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古代的交通工具如马车、帆船,或者说步行都是靠人力或畜力,交通工具要继续向前发展,动力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上一问题的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没有为

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呢?(有,内燃机的发明)对了,内燃机的发明就解决了动力问题。再回想一下,是什么时候谁发明了内燃机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步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87年狄赛尔又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推动了是由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二)过程:

1、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二人以汽油机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陆):

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海);

3、1930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设计制成一架飞机,并试飞成功(空)。(看课本第135页的图《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看看最早的飞机,非常简陋。)

人类步入海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三)影响:

1、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出行,能快速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

2、(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铁路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飞机、汽车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3、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从现在来看,立体交通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取得了极大地成功,现在我们生活之中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选择很多,出门既可以自驾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十分便利。)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个向距离发起挑战的技术:通讯技术的诞生)

二、穿越大样的电波

我们身边的通讯设备很多,比如现在大家都离不开的手机、家里的座机、电影电视中还经常看到的有线电报机,当然这个呢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的雷达、对讲机等等。那么想想要有什么才能让这些通讯设备正常使用呢?(要有信号、有电)

(一)前提: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大家回想一下啊,这些我们同样在上一次课中已经学习过了。)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1838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电动机;

3、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很好,大家下去都有巩固复习啊,要继续保持,接下来,我们看通讯技术的发展概况。)

(二)概况:

1、有线电报: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

(随后呢,欧美各国就纷纷架设电报线路应用这一项技术。)

(1)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连接起来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2) 1866年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以后,逐步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点报网。

2、电话: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现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手机。最早的电话是有两个筒的,看课本136页?贝尔及其发明的电话?,打电话的时候,一个对着耳朵,一个对着嘴。后来呢,两个筒就接在了一起,出现了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有一个长话筒,一个圆的拨号盘,打电话的时候要按一个号码转一圈的那种。经过不断地改进发展,现在呢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手机、座机。)

贝尔发明了电话后就申请了专利,建立电话公司,经营电话业务。使通信业务飞速发展,电话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贝尔在发明了电话之后申请了专利,自己生产电话,对这个专利制度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翻到138页,看?材料阅读与思考?,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思考一下问题,等会儿请你们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贝尔的诸多发明都是同专利权和商业经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固然不易,但围绕着专利权和商业利益所进行的争斗也十分激烈。

在贝尔研制电话机的同时,有一位叫伊莱莎·格雷的人也发明了原理相同的电话机,而且十分巧合,他们两人在同一天提出专利申请。格雷坚信自己的发明能得到专利权,遂将发明权卖给了美国最大的威斯坦·尤尼奥电报公司。为此,贝尔公司和威斯坦·尤尼奥电报公司对电话机的专利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后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贝尔申请专利的时间比格雷大约早两个小时,这场争夺以贝尔公司的获胜而告终。在以后改进电话机的过程中,(两家公司)继续展开了竞争。1878年爱迪生研制成功新型电话机,改良的送话器比原来的要出色很多。明智的竞争对手贝尔公司立即买下爱迪生的送话器专利,生产出性能更优良的电话机,迅速占领市场,贝尔公司雄心勃勃,一方面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及时把别人的新发明专利购买下来,因而两次战胜了竞争对手威斯坦·尤尼奥公司,是后者只能专营电报机的生产。

(1)你认为专利制度是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还是鼓励发明人垄断科学技术成果?

鼓励科学技术的发明:因为它保护和承认发明人的发明成果利益,有利于提高科学家发明的积极性;

垄断科学技术成果:贝尔和格雷

(2)贝尔因其众多的发明成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他因此获得专利并建立公司从事赢利的商业活动,对此你有何看法?

贝尔发明电话机紧密了世界的联系。贝尔获得专利后建立公司,对普及电话和电话技术的继续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科技转化成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3、无线电通信:意大利人马可尼首先将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到无线电通信上,1902

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916年,进行了短波试验。

(关于电磁波的理论: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我们知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赫兹,就以他的名字作为电磁波波长的单位,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呢?

电流单位?安培?、电压单位?伏特?、功率单位?瓦特?、能量单位?焦耳?、重力加速度单位?牛顿?)

马可尼将电磁波理论应用到无线电通信上,奠定了几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要说这通讯技术的发展,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还是电话的发明和改进发展,以前古人用什么来通信?(烽火台:不一定看得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书信:慢,也许根本就寄不到),但是现在呢,我们拿着手机就可以和很远的朋友亲人发信息、打电话、或者视频,感觉就在我们身边,它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接着看下一个向距离发起挑战的技术。)

三、改变世界的网络

(一)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中最影人注目的成果。

1、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看课本137页的图,看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第一台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看上去是一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它使用了18800支电子管,耗电量也很惊人,功率为150千瓦。工作时,常常因为电子管烧坏而不得不停机检修。尽管如此,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同以往计算机相比最突出的优点就是高速度,比机电计算机快一千倍。然而ENIAC也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它的存储容量太小;第二,它的程序是?外插形?的,靠接插板编程序,很不方便,准备工作要花费很多时间。)2、发展阶段: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目前,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3、应用:数据处理、设计实验、自动控制、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情报检索、通信联络、教学科研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决策、机器人制造、医疗诊断、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个领域。

(二)互联网技术

1、什么是互联网?

(其实简单地说,互联网是电子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用途:(你们平常上网都干什么?)

3、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大大缩短了全球的空间距离,是全人类进行相互间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

(2)互联网的建成,是信息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一样,能够大量高速并行,所以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3)互联网的出现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使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时代。

【课堂小结】

【讨论题】今天我们所学的交通、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又有什么危害?

利: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类的时空观念,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

弊:带来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事故频发、资源过度开发、恐怖主义、毒品泛滥、信息泛滥、电话网络诈骗犯罪等等。另外,网络空间虚拟性会导致人孤独、青少年对网络痴迷影响学习、网络中一些内容不健康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长时间上网影响身体健康等方面分析不利。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运用它们。

【课后作业】

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识记和掌握抓住机遇的必要性和怎样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辩证的看待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 难点:怎样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 情景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用具 一体机 五、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2018年7月7日,2018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开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题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新周期和新机遇》的演讲中表示,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着四大发展机遇,都是基于我们内需的扩大,而不是基于出口规模的扩大。具体而言,有四个经济增长点:第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是服务业,第三是新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第四是通用航空业。现在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网络的规模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在通用航空领域,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差了2至3个数量级。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通用航空业已经形成一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郑新立表示,以上四大增长空间全部启动,四个发动机同时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保持6.5%以上的增长速度没有问题。 师:看了以上材料后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 师: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 1.新的发展契机:①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__发展契机__;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__中国智造__”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__外部环境__。 2.新风险新挑战: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__下行压力__和不少困难; ②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__转型升级__;③复杂多变的__国际形势__,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④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__战略机遇期__。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向命运挑战原文_向命运挑战

向命运挑战原文_向命运挑战向命运挑战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事迹。 2、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命运》交响曲。(编辑一分钟到两分钟,选择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听后交流:说说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命运》以及贝多芬。(相机板书命运)(对贝多芬,可作这样的介绍: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无法想象,没有了耳朵,音乐家还能怎么创作!作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25岁耳朵就不灵了,到60岁的时候,他的耳朵全聋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一直进行着他的音乐创作。) 小结:《命运》,一首催人奋进的曲子,一首给人以力量的曲子,一首激励人们的曲子。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像贝多芬一样的身残志坚、勇于的人。(将课题板书完整《》。) 指导学生读题目。(读出坚定,读出奋争,读出顽强。)

2、相信课文主人公的事迹一定会使你更敬佩,更惊叹! 二、初读课文。 1、想知道他是谁,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吗?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如果事先预习,就换个问法。建议不要预习,不要让学生知道学的是哪篇课文,可以有新鲜感,有浓厚的兴趣。) 2、简单交流初读感受:读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疑问?尽管说。(可以事先申明,给10个同学发言的机会,既可让学生争取机会发言,又可控制发言时间。方法仅作参考,可以根据本班实际设计不同的交流方法。交流的目的,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霍金。相机板书霍金。) 三、深究课文。 导入谈话:同学们才读了一遍课文,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真了不起。可是,读一篇课文,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_1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一) 今天上午,正是我无聊的时候,于是就拿起小学生学习报看。其中,我读了《向命运挑战》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霍金,21岁时患上了绝症。1985年又得了肺炎,治疗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全身瘫痪,只剩两根手指可以动。他用这两根手指在琴盘上敲出说的词,组成句子,通过语言合成器发出时间,来进行学术研。他关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成果,震惊了世界。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 我觉得霍金非常了不起,因为他患上绝症时,还战胜了重重困难,还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他虽瘫痪了,但他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还一直用自己的两根手指头和自己的脑子为祖国做贡献,报答祖国。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想取得成功的话,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的精神,一种有恩知的精神和一种敢于向生命挑战的精神。我体会到霍金的生活很艰难,同时也很丰富,快乐。因为他的研究让世界震惊所以他的生活同时也是丰富,快乐的。 我和霍金真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我一定要学习霍金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向命运挑战读后感(二) 他身患绝症,却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他虽残疾,却为人类创造了科学财富;他虽然瘦弱,却有着一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他就是《向命运挑战》这片文章的主人公——霍金。 霍金,17岁考取了着名的牛津大学。但是21岁时,厄运悄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他患上了萎缩性脊髓硬化症。但他并没有为此而倒下,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坚持科学研究,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和大爆炸,并且建立了美丽的科学宇宙模型。他的着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 在我们的视野中,还有许多人也向霍金一样敢于向命运挑战: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他们不向困难低头,自强不息地奋斗,终于换来了丰硕的人生果实。 与霍金等人相比,我们中小学生中许多人缺乏发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就说我自己吧!记得前两年,学校竟选大队长,我作为大队长的候选人,经过数日的充分准备,劲头十足地走向演讲台,自认为凭借几年来当中队长的阅历,一定能够当选大队长。然而,事实却相反——我落选了。此事对我打击很大,后来的我便消极的对待中队长的工作,对少先队的安排敷衍了事。经过老师的教育,我才重新振作起来,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在五年级的大队长竞选中,我被推举为副大队长。现在回想起这件

2020新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 第1课时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够为国家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而自豪;胸怀天下,培育开放的态度和全球意识,学会合作,懂得共赢;关心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多维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各类成就;能够阐述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知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难点:如何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次动用军事力量: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 2011年利比亚大撤侨,中国在12天里用包括12架次军机在内的共138架次包机,包括1艘海军护卫舰在内的17艘次轮船舰艇,100多班次客车,撤出36580位公民并护送他们安全回家,这次撤侨也是中国第一次动用军事力量,还第一次为撤离公民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和11艘次外籍邮轮。不仅如此,中国近年撤侨行动还有2006年4月所罗门骚乱、2008年1月乍得战乱、2009年1月海地强震、2011年1月埃及抗议活动等。 想一想:利比亚撤侨反映了什么? 提示:利比亚撤侨彰显了中国力量,但也反映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国际上局部地区的持续动荡等因素使得中国的 海外投资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风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发展契机 (一)良好的积累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材料展示: 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GDP年均增长 9.5%,2018年GDP增长 6.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提高到59660元。40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41045亿美元。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 总值比重由9.7%上升到33.6%,其中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由 4.6%上升到18.5%。中国向世界证明,在历史长河中短短的40年里,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国家可以蜕变成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思考:40年的改革创新,展现了怎样的一 个中国? 提示: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材料展示: 材料一: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 术时遭到拒绝。从这一年开始,格力通过自主创新,花了两年时间,就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制成功。2010年初,格力用“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宣告格力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格力使用的注塑机械手都是从日本进 口,一台注塑机械手要花25万元,出于生产线升级改造的需要,格力请求对方开放一个接口,日本企业提出每开放一个接口要加收2万元的接口费。几个月后,格力自主研制的注塑机械手 下线,日本的注塑机械手随即将售价从25万元降到了18万元。 思考: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并结合材 料,分析“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需要 哪些条件的支撑。 提示: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的管理、创 新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向距离挑战基础教案

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材料、科技片等来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会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了解继承云发展的关系。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继续探究试验,了解发明的原理和结构。加深对所学习的知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与巨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了解发明与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 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

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 2、“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建议采取谈话法,让学生谈自己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然后,结合教材提出以下问题: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是什么?什么叫做全球信息网?互联网有哪些功能和特点?信息化社会是怎样出现的?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的计算机将朝着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4、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教学过程: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条件: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2.主要成就: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887年把内燃

向命运挑战

向命运挑战 导读:向命运挑战向命运挑战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向困难低头,顽强搏斗的精神.懂得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个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在读中感知和感悟的能力. 1课时. 一.读中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 (1)看课题,提问题.(2)初读文,读通顺. (3)字加点,词横线.(4)重要句,波浪线. (5)疑问处,问号现.(6)同讨论,解疑难.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读中有所感悟. 1.学生质疑. 2.霍金向命运的挑战,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找出文中一句来回答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教师整理板书.读后汇报,初步交流. 学生找到重点句子:“霍金向命运的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者,

更是指他的创造.”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霍金怎样战胜病魔,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勇于创造的.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认识. 4.课文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想一想该怎样读?再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边读边体会,在读中去感悟语言. 三.读中受到熏陶. 1.文中对霍金的语言,心里,神态描写不多,可我们可以想象面对痛苦,困难,霍金会怎么想,怎么说.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几句感人的话语,并加在课文合适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习了本课以后,你对课题有哪些新的了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对霍金的敬佩之情. 4.关于霍金,你还有什么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 命运残酷→身患绝症 ↓与病魔斗争意志顽强 挑战命运{ 坚持研究敢于挑战 ↓ 战胜命运→伟大的科学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位置与方向_教案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之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7~26页)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具: “公园定向运动图”挂图和指南针;每生准备一个量角器、拼图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节刚过去,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些地方? 生:到过姑姑家。 生:到过襄阳公园。 生:到过武汉市。 师:像刚才同学们回答,到姑姑家、襄阳公园、武汉市等,这些过程就是定向运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挂图。图上画着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图上有…… 师:从起点到1号点,我们应该怎样走?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领? 生:我们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对,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

向命运挑战优秀作文

向命运挑战优秀作文 敢于挑战命运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毅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命运挑战作文,欢迎参考阅读! 向命运挑战作文1 这学期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书刚刚大下来,我就爱不释手,其中一篇《向命运挑战》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反复读了好几遍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字叫霍金的人,他17岁考上了一所着名的大学,可是在他21岁时命运却捉弄了他,让他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半,坚强的霍金面对着命运说:“随你便吧,时间剩下两年半,我也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 他与病魔抗挣着,病情越来越严重,肌肉一天天的萎缩,走路越来越不稳了,连站都站不起来。为了和病魔做斗争,他努力锻炼,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到最后腿的力量都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很艰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的加重了,霍金终于站不住了,坐在了轮椅,他连手指都不能动了,十个手指,只有两个还能动,又过几年,他说话已经非常的困难了,吐字不清了,说几个字要说很长的时间。过了一年,他得了肺炎,治疗时把气管切开了,从此,他就不能再说话了。

以后,无论是干什么,都是别人和机器帮助他,但是他用思维思考着有关宇宙的知识。霍金终于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一些科学的书籍,发出的书到达1000万册。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真正感受到,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在困难面前要不倔不饶,敢于和困难作斗争。 向命运挑战作文2 一个音符,一腔热诚,一曲响彻苍穹。 一句豪言,一份坚毅,一生抗击命运。 当那曲动人心魄的交响乐响起之时,命运就像无边的黑暗向我们袭来。但是,他用自己无边的力量,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战胜了世界对他的不公;他甚至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世界!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他很衰弱,但他亦很强大。他,就是贝多芬。 每每想起贝多芬,那曲《命运交响曲》就在我的耳边回响。那是他的声音,一个耳聋人的声音。它高亢,富有活力,那是他被耳聋所困后,所发出的心灵的呼唤,心灵的乐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向命运挑战。”在命运面前,他是一名英勇的战士,而命运,就是他强大的敌人。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似乎在舞刀弄剑,奋勇拼杀;层层递进的紧张气氛和节奏,仿如战士们脚踏牺牲者的血迹,朝命运之神迫近,不断地累积着勇气。突然,战斗变得激烈,汹涌澎湃如同山洪暴发,浪潮一个接一个,仿佛南亚的大海啸,千尺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第一框内容。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本单元教学中应把握的一条主线。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我国现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初步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已掌握一定的国际形势知识。但由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了解国际时事时间较少,而且不能正确地看待一些问题。所以,有必要结合最新的时政资料,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能力目标】明确中国仍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对成绩,树立忧患意识,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难点】中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 (二)新的发展契机 1.P40活动: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 (p41 N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P41活动: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p41 N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

行程问题教案知识讲解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教育内部教材六年级《行程问题》。 一、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的联系,正确的分析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判断出题目是属于哪类行程问题,利用线段图求出对应时间、速度或者AB两地之间的距离,本节课贯穿了行程问题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掌握解答行程问题的基础,是行程问题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知识点。 二、学生分析(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相遇问题,会根据路程和速度,求出相遇时间,对于行程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较为复杂的行程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正确的分析出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借助线段图数形结合来理解题意,说出解题步骤,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解答相遇问题的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 教学难点: 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四、教具、学具准备: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补差,满足不同的需求。” 六、教学过程(说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用约3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用约1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前三道例题的学习。最后,用

《向命运挑战》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1.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抄有相关内容的投影片。 3.霍金的图片资料。 4.其他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的图片,如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吴运铎、孙膑等人。 三、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题,复习学法。 1.大家来听段音乐,你熟悉这乐曲吗?(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断) 2.知道这段音乐是谁的作品? 3.谁对贝多芬的情况了解的?(他双耳失去听力,却凭着超人的毅力,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中的后七部。) 4.其实,不仅仅是贝多芬的伟大成就令人感动,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伟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5.指名读,正音。特别是挑念第三声。齐读。 6.复习学法:回想一下,我们在读书看报时,拿到一篇文章,要想读得更深入,收获更大,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生说,师随机板书:题?文?边读边想 (二)运用方法,自学课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指黑板)来学习课文。大家边自学边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待会儿把你的收获、感受跟大家交流。 2.生运用方法,自悟自得,师巡视检查学习情况,为等会儿的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自学成果,体会情感。 1.现在请你把如何学习课文的,有些怎样的感受、疑问等跟大家交流。 交流要点; 2.可由题目提问,也可由内容提问。 3.可以谈自己感动的,也可以谈自己佩服的,还可提出疑问。 随机出示投影:他对自己说:一点辉煌。进行练读。 随机出示投影:他的身体黑洞。进行练读。 他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随机出示:一个人有了精神。) 随机板书:霍金顽强地活着创造 (交流讨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为主线,充分让生去说,去感悟。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从内容上谈感受,还应从形式上谈收获。) 4.出示多媒体课件(一组霍金的图片)。师介绍:去年8月,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到中国来了,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了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他在浙江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几场讲座。一时间,霍金热迅速席卷了中国大地,全国各大书店专门设立了霍金专柜,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被人群簇拥着。当他来到报告厅时,现场观众全体起立欢迎这位轮椅上的伟人,热烈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 5.此时此刻,你站在这样一位伟人面前,想说些什么吗? 6.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读这段话。 2.准备后指名提问,请学生(或师自己)当霍金,来相机解答。(大部分问题给生留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优质教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4课 与世界共发展 一、本课教材内容分析 1.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2.本课教科书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与世界共发展在全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即承接了我们的共同世界,也为接下来未来的我们做好了铺垫。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中国新的发展,并且以自身的发展推动世界的前进。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二、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三、本课的核心知识梳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为世界带来美好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全课的总目标) 1.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2.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3.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 4.1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初步养成辩证思维,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 3.增强忧患意识,培养爱国热情。 二、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 相对比较抽象,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也是我国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化抽象为具体 三、教学准备 关注中美贸易战的最新动态,以及中兴事件的始末

学案向距离挑战.doc

必修三黄骅中学高二历史学案(二十一) 专题七第四节向“距离”挑战 学习目标:姓名 ----- 班级......... 1、了解人类时间、空间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历史进程。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自主预习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1.背景: ⑴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①时代跨入②时代。 ⑵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③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表现: ⑴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以④__________ 为动力机,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⑵1887年,人们把⑤装配到轮船上。 (3)1903年,美国⑥设计制成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 VG □ 3.影响: ⑴全世界⑦_______ 业迅猛发展。 ⑵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⑧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1.背景:从19世纪初开始,欧美的一些发明家利用⑨现象研制通信装置。 2.有线电报 ⑴发明:美国人⑩_______ 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⑵应用:欧美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并向全世界扩展,形成遍布全球的?o 3.电话 ⑴发明:美国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发明屯话机。 ⑵影响:电话在?_______ 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4.无线电通讯 (1)意大利人?将?理论首先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

⑵1916年,他完成的?试验奠定了儿乎所有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优秀教学设计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中国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世界,同时增强风险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敢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意识。 2.能力: (1)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 (2)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3)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当今社会。 3.知识: (1)初步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积极把握发展契机,再续辉煌。 (2)认识到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用国际视野了解中国的发展之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待创造。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但前面的道路依然漫长。走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克服困

难。中国的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中国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安宁与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二、新课讲授 (一)新的发展契机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今天的中国,民富国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4.“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人们到海外工作、学习?请简要说说原因,并结合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二)新风险新挑战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的概念。 1.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在过去,我们经历并战胜了许多重大挑战,获得发展;在未来,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的考验。 2.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3.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得一些外企外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4.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更多的风险。国际上局部地区持续动荡,某些国家因政府更迭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恐怖主义日益蔓延……这使得中国的海

向距离“挑战”教案

作者:丁晓平 向距离“挑战”(讲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立体交通、通讯的诞生前提、过程和影响,互联网的产生及影响,理解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前节内容,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片放映,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情感态度价值观】看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科技的强大力量;感受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利弊双重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辩证的看待,正确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专题七的第四个问题?向距离‘挑战’?,看到这几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向距离挑战,那肯定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空间或者时间距离的东西对吧,想想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呢?(公交车等(交通)、电话(通讯技术)、网络(网络技术))。对了,非常好,交通的发展、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诞生都是近代人类向距离发起挑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这节课呢,我们就一一来学习了解学习它们的诞生,首先来看近代交通的发展进步。 【内容教学】: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根据大家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和书籍当中了解到的,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马车、帆船;主要的还是步行)它都在陆地上,是一种平面交通。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呢?(汽车、公共车、轮船、飞机等等)很明显,人类交通已经从陆地发展到高空了,是一种立体交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见证20世纪初这种立体交通的诞生。 (一)前提:内燃机的发明。 前提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古代的交通工具如马车、帆船,或者说步行都是靠人力或畜力,交通工具要继续向前发展,动力是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在上一问题的学习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有没有为

人民版历史必修3向“距离”挑战教案

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材料、科技片等来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会收集、整理、运用与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了解继承云发展的关系。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继续探究试验,了解发明的原理和结构。加深对所学习的知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作用与巨大影响。树立科技是生产力的观念。了解发明与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科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化社会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如何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教学建议: 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 2、“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对每一个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建议采取谈话法,让学生谈自己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然后,结合教材提出以下问题:互联网诞生的背景是什么?什么

跳远腾空步教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田径模块教案 新泰二中 牛少南

高中跳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教学思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基本技术的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之一、是克服人体重力的运动。它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单独存在的,常常包含在其他一些活动中。例如:在跑动中越过一条较窄的沟坎;排球运动中的扣球;篮球运动中的跳球和抢篮板球;足球运动中的头顶球等等,都含有跳跃动作。跳跃,使你能体会身体离开地面瞬间腾空的感觉,发展时空感。多种多样的跳跃练习,如单脚跳、跨步跳、立定跳远、纵跳、蹲跳起、等等,都是发展跳跃能力、锻炼身体、学习和掌握跳跃技术的基础手段。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15-17岁左右。正是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运动能力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心理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逐渐向成熟过渡。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2、难点:助跑和起跳动作紧密结合则成为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法指导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比赛、游戏等一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也便于提高动作质量。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宜多做示范,以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六、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思考、自主、合作、练习、交流、帮助、评价展示等学习方法,整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练的学习方法为主,以程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个性表现法和评价法作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学习方法和积极参与运动的乐趣。 七、教学程序

向命运挑战

《向命运挑战》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感人事迹。 3.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懂得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个道理. 4.培养学生在读中感知和感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懂得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1.懂得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这个道理. 2. 培养学生在读中感知和感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水手>> 师: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憾。这首歌叫《水手》,它的演唱者是台湾著名歌手郑智化,他在两岁的时候患小儿麻痹,脚不能走路了。七岁时经过手术治疗,终于可以拄着双拐走路。郑智化走过的人生道路,是一道曲折而布满荆棘的道路,而郑智化却用他那坚韧、倔强的性格,硬是在黑暗中走出了一道亮丽的星光,最

终成了一个著名的歌手。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勇于向命运挑战、创造奇迹的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向命运挑战》。(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齐读课题,质疑激趣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①谁向命运挑战?②是什么样的命运;③是怎样挑战的?④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 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学课文后就能解答,让我们一起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努力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了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字词,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认真读课文,结合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能试着在书中找到答案吗?把有关的要点标注在书上。 2.小组间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 (1)谁向命运挑战? (课文中讲的是霍金向命运挑战的事。) 简介霍金资料。 (3)霍金有着怎样的命运呢? 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课件 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遭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霍金的人生面临着挑战。

必修三向距离挑战教学设计

必修三教学设计:编号3:7:4 总 主备人郭元花备课组成员郭元花张杰盛杰 第四课向“距离”挑战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本课在第七单元中处于第四节。从内容来看属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角度看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本课共有三目内容,其中立体交通的诞生、穿越大洋的电波两目不作要求。所以在授课中着重突出对“改变世界的网络”这一目的地位。 2、解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少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文字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结合实际,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的感性认识,为深入认识互联网和信息化社会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及其解析 1、课标要求: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解析: 知道工业革命在交通、通讯、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明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理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社会需求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结果,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所以可以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知识的理解,加上适当的针对性训练。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教辅资料:《金版学案同步导学》 2、多媒体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