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set剖析

合集下载

SET-悬吊训练技术

SET-悬吊训练技术
基于科学理论和具体研究
一种全新的治疗和训练体系
World Class Athletes Using Redcord
Moon Dae-Sung Taekwondo
Olympic Gold Medal Winner 2004
Cadel Evans Racing cyclist Winner UCI ProTour 2007 World Champion 2009
• 亚健康人与患者身上可能存在多个弱链 • 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弱链接不一定就是疼痛
的原因所在,但是将是疼痛加重或是产生下 一个疼痛点的原因
Neurac的治疗过程就是寻找致 病的弱链并增强其功能的过程
弱链测试方法
• 1. 在闭链运动中进行 • 2. 在患者可以完成动作的水平上开始 • 3. 缓慢增加负荷直到患者在完成动作时出现问题。 • 4.在出现以下情况的测试水平上作标记:
• 如何穿过悬带 • 如何调整悬带 • 如何装上绳子
如何穿过悬带
如何穿过悬带
如何调整悬带
如何调整悬带
如何装上绳子
悬挂点的选择
悬挂点的设置和绳子的长度可能影响运动轨迹的形状和对 关节压紧、放松的程度。
中轴悬吊
悬吊点
悬吊点垂直关节位置。 沿地平线水平面运 动,外展内收均不受 重力影响,轻微压紧 关节。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nd injury prevention
• Neurac 1 • Neurac 2 • Neurac 3 • Workshops
Copyright Redcord AS
• Intro • Corrective • Multi‐Suspension • Active Pro
正全身的平衡

悬吊训练set剖析12精品PPT课件

悬吊训练set剖析12精品PPT课件

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悬吊训练系统既可以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又 能达到在嬉戏中训练,在训练中嬉戏的目的。最大刺激其各 种感觉器官,调动及训练其深部感觉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 其神经、肌肉反馈和肌肉力量的目的。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 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 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 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 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 主动运运动、但负荷量根据各自水平调整的人员组织 起来,或者是将做不同运动的各个级别的人员组织起来,能 将正面因素(主观能动性、应对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 作用最大发挥出来。
十一、家庭运动
在S-E-T观念中,非常强调家庭运动以及治疗师长期随访观 察的重要性,恢复功能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患儿自己进行 运动。
悬吊训练在小儿康复中的应用
目录
一、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二、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三、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四、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 六、悬吊训练系统的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七、训练装置使用方法与作用 八、小结
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 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在90年代初期,由 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 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 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自2000年以来已扩展 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SET悬吊训练系统对患者的评估及训练应用

SET悬吊训练系统对患者的评估及训练应用

SET悬吊训练系统对患者的评估及训练应用在正式测试和治疗前,先检查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屈、伸、侧屈、旋转),以及单脚站立下蹲、单腿跳等。

患者仰卧位摆好姿势后,行嘱其主动抬髋3次,观察其能否完成该动作,再开始正式测试。

测试顺序通常为:仰卧位测试伸髋,侧卧位测试侧屈,俯卧位测试屈髋,然后仰卧位测试外展和旋转,最后侧卧位测试内收。

进行腰椎处展、旋转的测试和训练时,双臂应上举于头后抓住支持物,增加稳定性。

若抱于胸前,则难度增加。

于仰卧位进行测试和训练时,应注意将腰椎置于中立位,该位置时训练效果更好。

许多动作中,要求双手抱肩,一方面可以减少手臂对身体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不稳定性。

调整难度的主要方法有:调整悬吊带在肢体的位置,调整悬吊点相对身体的位置,加减支持带、枕头,施加震动等。

伸髋肌群—弱链测试第一级摆位:患者仰卧位,头部加枕,双臂抱于胸前。

于膝关节稍下方放置钢性悬吊带,于髋部加放弹性支持带。

动作:患者努力伸膝伸髋、抬臀。

第二级:摆位:患者仰卧位,头部加枕,双臂抱于胸前。

于被测试腿的膝关节稍下方放置钢性悬吊带,另一腿不加支持,于髋部加放弹性支持带。

动作:患者努力伸膝、伸髋、抬臀、抬未悬吊腿,双腿分开一定距离,且尽力保持骨盆水平,不倾斜。

注意:被悬吊腿主要收缩。

如果能保持双腿平行,骨盆水平,则该难度下的测试为阴性。

如果不保持,骨盆侧翻,则为阳性。

如果悬吊带放于小腿时,患者仍不能保持平衡,则记录悬吊带下缘与内踝之间的距离。

难度:将被吊腿的悬吊带放于小腿、膝、踝,难度依次增加。

当悬吊带放于小腿时,由于腘绳肌参与收缩,难度会降低。

当悬吊带放于踝关节时,由于力臂和不稳定性均增加,难度最大。

要求双腿分开,可增加难度。

伸髋肌群—训练激发摆位:患者仰卧位,头部加枕,双臂抱于胸前。

于膝关节稍下方分加放置钢性悬吊带,于髋部加放弹性支持带。

动作:治疗师引导患者骨盆后倾,使腰曲消失,腰椎处于其中央区,然后伸髋、伸膝、抬臀,双腿分开一定距离,并保持此姿势,坚持至疲劳或疼痛出现,然后放松。

悬吊训练set

悬吊训练set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 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 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 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 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 主动运动中完成。
康复治疗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孩子们主动运动的潜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A
3
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通过悬吊训练技术在不稳定的条件增强局部 稳定肌的稳定性,防止痉挛的产生,在开链 和闭链的训练增强本体感觉加强内反馈和外 反馈,在减重、失重、自重等的过程中准确 进行力量协调性的训练。
A
4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 个方面:
一、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 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 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二、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 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
三、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 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
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
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S-E-T悬吊训

康复悬吊 SET各论

康复悬吊 SET各论

保持肩关节90度,肘 关节180度。患肢拉动 使肩胛骨后缩,无痛 前提下按照Repetition 程序操作。
训练
仰卧肩胛后缩
膝立位肩关节伸展
起始位
动作
跪位肩伸展
仰卧肩部外展
起始位
动作
仰卧肩胛内收
仰卧搭桥
Supine Pelvic lift 仰卧骨盆上抬
俯卧搭桥
侧卧外展
侧卧内收
俯卧屈髋
仰卧屈膝
腰部的牵伸
腰部放松
肩、上肢
肩关节力偶
前锯肌有多个起点,起于1~9肋骨的外 侧面, 止点在肩胛骨的内侧和下角的前面。
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 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
其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Revel 1994
一、激活局部稳定肌(Neurac)
• 颈部Holding time测试与治疗
仰卧位颈部(中性区)摆放 俯卧位颈部(中性区)摆放
Deep stabilizing neck musculature (tonic)
起始位
动作
患者仰卧,全身放松,枕部以中 分带支撑,中央点悬吊,颈部保 持中立位。
程序操作。
Neurac 技术——俯卧颈椎中性区摆放
• 颈椎弱链接测试与Repetition治疗/训练
– 仰卧位颈椎回缩 – 颈椎伸展、侧屈、旋转
起始位
颈部后缩
患者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枕 部以中分带非弹性绳支撑,胸 腰以宽带弹性绳以减重。胸部 弹性绳松紧程度为术者用一个 手指可顶起患者上身。
在保持颈部中性区前提下。下 压头部将躯干抬起,无痛情况 下按照Repetition程序操作。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and diminished

SET动作技巧讲课稿

SET动作技巧讲课稿

S E T动作技巧SET动作技巧1 悬吊手支撑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吊带套入患儿踝关节或膝关节上方,令患儿双手支撑起后升高悬吊点。

其高度越高或越低难度越大,与患儿平行时难度最小。

作用:训练该患儿全身稳定肌及上肢关节感受器的刺激和全身伸展肌的肌力训练。

注意:悬吊点应在膝关节以上2 悬吊搭桥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吊带套入患儿腘窝内呈屈曲样,升高悬吊点使其患儿臀部离开地面即可。

令患儿抬高臀部的同时双下肢伸直。

作用:训练患儿的臀肌力量及下肢伸展模式3 悬吊分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吊带套入上方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治疗师则固定下方下肢时缓慢升高悬吊点同时加以震颤技术作用:缓解内收肌异常张力达到减低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注意:防止X腿出现4 悬吊摆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吊带套入踝关节悬吊点出口处为准,外摆则是训练股外侧肌或臀肌。

内摆则是训练股内侧肌或髂腰肌。

作用:在减重的情况下训练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臀肌、髂腰肌。

注意:有膝反张患儿应注意悬吊点5 悬吊单脚站训练:操作方法:患儿站立位一侧下肢腘窝套如吊带内将悬吊点升高至曲髋屈膝90度,如套入足跟或足尖站立难度便增大作用:训练单脚站立时的平衡肌稳定性,同时刺激关节感受器注意:有膝反张患儿应注意6 悬吊屈曲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在手支撑的情况下,双下肢屈曲于腹下。

作用:训练髂腰肌、腹肌促进屈曲模式7 悬吊高跪训练:操作方法:患儿跪于滚筒或球上双上肢抓住吊带作用:增加骨盆稳定性,稳定肌训练促进伸展模式,双上肢外展上举8 悬吊交替缩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在手支撑情况下,双下肢交替缩于腹下作用:促进下肢交互运动,训练股四头肌、腹肌、髂腰肌9 悬吊划船训练:操作方法:患儿高跪位双上肢自然下垂同时抓住吊带向前推去,当身体完全伸直时屈曲身体回高跪位作用:伸直、屈曲练习,但大部分为屈曲。

10 悬吊侧卧抬腿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侧卧位下肢下方套入吊带,悬吊点升高5—10厘米,臀部抬离地面同时下肢上方最大限度抬高作用:臀肌、股外侧肌11 悬吊仰卧直腿抬高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仰卧位一侧下肢膝或踝部套如吊带升高10厘米左右,另一侧下肢抬高与被吊侧同高保持3秒放下作用:臀肌、股四头肌注意:膝反张患儿注意12 悬吊震颤训练:操作方法:体位不定据肌肉走向为悬吊点,肌紧张高则轻柔震颤,肌紧张低则强度加强(张力高的使其放松,张力低的使其肌肉收缩达到预期目的)作用:缓解肌紧张,增强肌收缩注意:震颤力度与患儿本身情况13 悬吊四点摆位训练: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于宽吊带将其慢慢升高患儿四点支撑,悬吊越低难度越大作用:四点摆位促通14 悬吊四点三点两点姿势转换促通训练:操作方法:四点摆位的基础上让患儿一手玩玩具一手支撑同时抬起对侧下肢作用:四三二姿势促通15 悬吊四点爬训练:操作方法:四点摆位基础上治疗师在患儿前方诱导减重爬行作用:增强四点爬意识,减少重力影响患儿爬行能力16 悬吊手功能训练:操作方法:患儿可仰卧或站立位吊带套入腕或肘在减重的基础上肢外展、内收、外旋、内旋、旋前、旋后、伸直、屈曲。

悬吊治疗技术ppt课件

悬吊治疗技术ppt课件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
• SET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神经肌肉、反馈和控制能力,重 新激活深层肌肉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 通过针对性、渐进性训练来针对核心肌群,改善异常的 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技术 (SET技术)
康复治疗区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概念
• 是在无痛、减重、不稳定平面下来持续改善骨骼肌肉疾 病
• 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 • 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悬吊治疗技术Fra bibliotek技术要点
• 弱链测试与训练 • 无痛 • 不稳定平面下 • 闭链运动 • 渐进式训练
悬吊治疗技术
弱链
•功能性运动中协同运动的肌肉群中,某块肌肉太薄弱以 致不能与其他肌肉一同工作 •表现为:疼痛
悬吊治疗技术
神经肌肉控制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活动强度非常低,我们的大脑会适 应这种强度,从而神经肌肉接头信号传递会变慢,肌肉 反应时间会变慢;长期低强度活动会使肌肉尤其是深层 肌肉失去活性,从而导致异常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
悬吊治疗技术
神经肌肉控制
•感觉和运动协调方面是SE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不稳定的平面下来刺激患者的感觉输入,在这个 情况下来纠正患者的异常姿势,让大脑记住这个正确的 运动模式,从而来改善整体的运动模式
不能正确完成动作 左右侧表现不一致
悬吊治疗技术
核心肌群
•深层核心肌群 以腰部为例,深层肌群有多裂肌、腹横肌等等,主要作
用是维持身体姿势 •浅层核心肌群
浅层肌群有竖脊肌、腹直肌、腰方肌等等,主要用于爆 发
悬吊治疗技术
核心肌群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技术
悬吊治疗技术

SET概述课件

SET概述课件

感觉运动训练是S-E-T概念中的一个关 键因素,悬吊可以实现不稳定的客观 条件。另外,充气的橡胶垫,厚的橡 胶毯,楔状木盘在这项训练中常会使 用到。
(4)Neurac(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Neurac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定义:通过大量的神经肌肉刺激, 重建功能的募集方式。总的来说,神经肌肉激活技术是一种悬 吊运动疗法的训练技术。这套先进的悬吊训练治疗/神经激活技 术设备广泛应用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慢性疼痛患者的 治疗、普通人群的预防保健、职业运动员的伤病防治、老年人 的强身健体和残疾儿童的运动感觉综合能力训练等各个方面。
5、使用振动技术。 从临床经验看,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振动觉的传入冲动相对抑制了 痛觉传入冲动的结果。
6、注重整体性训练。当一个 环节出问题后,可能会影响其 相邻甚至更远端的关节,由于 应力分布不均等原因产生疼痛 等临床表现。当一名患者颈痛 或肩痛经运动训练后缓解不完 全时,有时应向下寻找原因, 检查患者腰、髋或膝足等关节 有无弱链接存在,有时经过对 腰部或膝部、足部问题的处理, 患者的肩痛、颈痛可获得进一 步缓解。


SET~训练原则
1 、以闭合链运动为主。闭合链训练可以更好的激活和训 练局部稳定肌;在身体进行闭合链训练时,局部稳定肌和整 体运动肌可以更加协调的运动。
2 、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根据先练“神经”再练“肌肉” 理论,训练开始时进行低负荷训练以激活局部稳定肌,在每次 训练中,应遵循组与组之间的训练负荷递增直至患者出现疼痛 或动作完成不正确为止,如此可以不断增加对神经肌肉的刺激, 迅速恢复稳定肌的活力。
SET
1.
2.
3.
概述 颈椎 肩关节
1概述

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由挪威的康复理疗师和医生 与其它国家的专家合作研发,目前有14年实际应 用的经验。相关设备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在悬吊系统的帮助下,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 都可以悬挂在器械上,治疗和训练时通过这种方 式就可以摆脱或利用身体重力的影响,帮助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早期干预装置: 主要是为婴儿,早产儿或功能性障碍儿童等 低龄复健群体设计,但并不局限于该群体使 用。 二、感觉运动训练装置: 主要是为需要更多助动帮助的儿童,既可以 用于与其他儿童或成人互动,也可以独立操 作。此设备也不局限于该群体。
六、感觉运动功能的训练
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悬吊训 练强调在不稳定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 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S-E-T既使用开链运动,也使用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 (远端肢体在固定的近端肢体基础上移动),使原动肌和协同肌 兴奋,但拮抗肌不同时收缩。开链运动是在悬吊系统上做肌肉放 松运动以及使用外来的重量和滑轮系统进行肌力训练。 闭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近端 肢体在固定的远端肢体基础上移动),使原动肌、协同肌和拮抗 肌同时兴奋。对于闭链运动,使用悬吊系统,通过调节杠杆、改 变力矩的方式来逐级增加运动负荷。
悬吊训练在小儿康复中的应用
郑州大学三附院康复科
目录
一、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二、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三、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四、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 六、悬吊训练作用
八、小结
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 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在90年代初期,由 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 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 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自2000年以来已扩展 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放松、缓解;移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 衡功能训练);稳定性训练;力量和耐力训 练;开放和闭合运动链。
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悬吊训练系统既可以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又 能达到在嬉戏中训练,在训练中嬉戏的目的。最大刺激其各 种感觉器官,调动及训练其深部感觉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 其神经、肌肉反馈和肌肉力量的目的。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 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 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 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 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 主动运动中完成。 康复治疗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孩子们主动运动的潜 能更多地被激发出来,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们在快乐的 氛围中身心得到康复。
八、活动肌的动力训练
要采用相对较大的负荷,运动一般分3-4组进行,每组重复训 练5-6次,每组结束后要休息一段时间。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四、牵引
进行背部、颈肩部和髋关节等部位的牵引。
五、稳定肌的训练
机体一些肌肉具有特殊的稳定功能,这些肌肉一般位于关节附近, 并有大量的张力性肌纤维保持关节稳定性,对执行正确的功能动 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参与外周关节稳定性的肌肉主要有:肩 关节回旋肌、膝关节股内侧斜肌和髋关节臀中肌后部,稳定腰椎 的腹横肌和多裂肌,稳定颈椎的颈长肌、头长肌、多裂肌以及半 棘肌,保持躯干稳定的盆壁肌和膈肌。对稳定肌进行训练时,要 低负荷(最大收缩阻力的30-40%)等长收缩。
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
一、开放式和闭锁式动力链运动的诊断系统
用来诊断所谓的薄弱环节。
二、肌肉放松
通过悬吊装置使需要放松的身体部位置于所希望的姿势, 后缓慢、轻柔地移动该部分机体。治疗前后都可应用。 然
三、增加关节活动度
通过悬吊,消除重力影响,能有效控制运动且受到全面保护,则 能使肌肉和关节逐渐活动到最大范围。
十、小组训练
指将进行相同运动、但负荷量根据各自水平调整的人员组织 起来,或者是将做不同运动的各个级别的人员组织起来,能 将正面因素(主观能动性、应对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 作用最大发挥出来。
十一、家庭运动
在S-E-T观念中,非常强调家庭运动以及治疗师长期随访观 察的重要性,恢复功能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患儿自己进行 运动。
悬吊训练系统的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小儿脑瘫、偏瘫的感觉统合训练和肌力训练; 慢性疲劳损伤和骨关节疾患;神经肌肉反馈 重建、平衡功能训练与重建;预防性治疗与 锻炼。多用于慢性疼痛及肌肉骨骼关节疾病, 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还 可用于促进儿童发育,也适用于健体训练及 运动员的日常训练。
训练装置使用方法与作用
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通过悬吊训练技术在不稳定的条件增强局部 稳定肌的稳定性,防止痉挛的产生,在开链 和闭链的训练增强本体感觉加强内反馈和外 反馈,在减重、失重、自重等的过程中准确 进行力量协调性的训练。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 个方面: 一、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 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 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二、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 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 三、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 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 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 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S-E-T悬吊训 练技术不仅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 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早期干预和需要进行特殊训练的患者都 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