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X射线学分为三大分支:X射线透射学、X射线衍射学、X射线光谱学。

X射线透射学的研究对象有人体,工件等,用它的强透射性为人体诊断伤病、用于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等。X射线衍射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波长已知的情况下测定晶体结构,研究与结构和结构变化的相关的各种问题。X射线光谱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分光晶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测定各种物质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成分。二判断题

1.TEM的分辨率既受衍射效应影响,也受透镜的像差影响。(√)第十章

2短波限λ0大小和阳极靶材料的原子结构有关,是物质的固有特性。()

3 产生K层激发时,滤波片材料的K吸收限位于Ka辐射和Kb辐射之间之所以能将Kb滤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Ka光子的能量比Kb光子的能量大很多。()

4 在X 射线谱中,短波限处的X射线强度最大。(错)解析:X射线最大强度出现在中央,约为短波限的1.5倍处

5 当激发L系荧光X射线时,往往伴随着K系激发。(错)解析:当激发 K 系荧光 X 射线时,能伴生 L 系,因为 L 系跃迁到 K 系自身产生空位,可使外层电子迁入,而 L 系激发时不能伴生 K 系。

6.倒易矢量能唯一地代表对应的正空间晶面。(√)

7 x射线管中发出的x射线越接近于与电子束平行的方向强度越高。(错)解析:x射线管中发出的x射线越接近与电子束垂直的方向,强度越高。

8 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系统分辨本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中间镜。(错)解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辨本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物镜。

三名词解释

1.什么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2.景深与焦长第五章

景深:当像平面固定时(像距不变)能在像清晰地范围内,允许物体平面沿透镜轴移动的最大距离。

焦长:固定样品的条件下,像平面沿透镜主轴移动时能保持物象清晰的距离范围。

没找到标准答案。相关问题:影响电磁透镜景深和焦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景深和焦长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和设计有何影响?

答:(1)把透镜物平面允许的轴向偏差定义为透镜的景深,影响它的因素有电磁透镜分辨率、孔径半角,电磁透镜孔径半角越小,景深越大,如果允许较差的像分辨率(取决于样品),那么透镜的景深就更大了;把透镜像平面允许的轴向偏差定义为透镜的焦长,影响它的因素有分辨率、像点所张的孔径半角、透镜放大倍数,当电磁透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一定时,透镜焦长随孔径半角的减小而增大。

(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系统由物镜、中间镜和投影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形成样品的第一次放大镜,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由一次像来决定的,物镜是一个强励磁短焦距的透镜,它的放大倍数较高。中间镜是一个弱透镜,其焦距很长,放大倍数可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改变,在电镜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利用中间镜的可变倍率来控制电镜的放大倍数。投影镜的作用是把中间镜放大(或缩小)的像进一步放大,并投影到荧光屏上,它和物镜一样,是一个

短焦距的强磁电镜。而磁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线圈中所通过的电流大小来改变,因此它的焦距可任意调节。用磁透镜成像时,可以在保持物距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焦距和像距来满足成像条件,也可以保持像距不变,改变焦距和物距来满足成像条件。

在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图象分析时,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总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改变物镜放大倍数进行成像时,主要是改变物镜的焦距和像距来满足条件;中间镜像平面和投影镜物平面之间距离可近似地认为固定不变,因此若要荧光屏上得到一张清晰的放大像必须使中间镜的物平面正好和物镜的像平面重合,即通过改变中间镜的励磁电流,使其焦距变化,与此同时,中间镜的物距也随之变化。

大的景深和焦长不仅使透射电镜成像方便,而且电镜设计荧光屏和相机位置非常方便。

3 倒易点阵第二章

倒易点阵:是由晶体点阵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建立的空间点阵,此对应关系可称为倒易变换。

4 选区衍射第五章

5 点分辨率与晶格分辨率

晶格分辨率:又称线分辨率,是让电子束作用标准样品后形成的透射束和衍射束同时进入透镜的成像系统,因而电子束存在相位差,造成干涉,在像平面上形成反映晶面间距大小和晶面方向的干涉条纹像,在保证条纹清晰的前提条件下,最小晶面间距即为电镜的晶格分辨率。没找到标准答案。相关问题:点分辨率和晶格分辨率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答:点分辨率和晶格分辨率都是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本领的参数,但点分辨率的测定与透镜的总放大倍数有关,是将铂、铂-铱或铂-钯等金属或合金,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可以得到粒度为5~10?、间距为2~10 ?的粒子,将其均匀地分布在火胶棉(或碳)支持膜上,在高放大倍数下拍摄这些粒子的像,然后经光学放大(5倍左右),从照片上找出粒子间最小间距,除以总放大倍数得到;而晶格分辨率的测定要求制作标样(采用外延生长的方法制得的定向单晶薄膜)并拍摄其晶格像,由已知的样品晶面间距得到具体的衍射晶面,这种方法是条纹干涉像,不是真正的点分辨率。

相关答案二、 1 点分辨率:透射电镜刚能分清的两个独立颗粒的间隙或中心距离。测定方法:Pt或贵金属蒸发法。如图所示。将Pt或贵金属真空加热蒸发到支持膜(火棉胶、碳膜)上,可得到粒径0.5-1nm、间距0.2-1nm的粒子。高倍下拍摄粒子像,再光学放大5倍,从照片上找粒子间最小间距,除以总放大倍数,即为相应的点分辨率。

2. 晶格分辨率:当电子束射入样品后,通过样品的透射束和衍射束间存在位相差。由于透射和衍射束间的位相不同,它们间通过动力学干涉在相平面上形成能反映晶面间距大小和晶面方向的条纹像,即晶格条纹像,如下图2-9所示。晶格分辨率与点分辨率是不同的,点分辨率就是实际分辨率,晶格分辨率的晶格条纹像是因位相差引起的干涉条纹,实际是晶面间距的比例图像。

测定方法:利用外延生长方法制得的定向单晶薄膜做标样,拍摄晶格像。测定晶格分辨率常用的晶体见下表。根据仪器分辨率的高低选择晶面间距不同的样品做标样。

6 系统消光:复杂点阵的衍射波振幅应为单胞中各原子的散射振幅的合成。由于衍射线的相互干涉,某些方向的强度将会加强,而某些方向的强度将会减弱甚至消失。这样就推导出复杂点阵的衍射规律——称为系统消光(或结构消光)

系统消光有二大类:点阵消光和结构消光。点阵消光:起源于体心或者面心上有附加点阵而引起的结构因子F=0的消光现象。如对于体心晶格,衍射hkl中,h+k+l=奇数的衍射将系统消失;对于面心晶格,hkl为异性数(非同奇同偶的数)时衍射线消失。这一类消光称为点阵消光。结构消光:起源于晶体结构中存在含平移的复合对称动作对应的对称元素,即螺旋轴或滑移面,如晶体结构在b轴方向有滑移面n存在,则hol类衍射中,h+l=奇数的衍射将系统消失,这一类消光称为结构消光。

四问答题1、在一块冷轧钢板中可能存在哪几种内应力?它的衍射谱有什么特点?按本章

介绍的方法可测出哪一类应力?

答:钢板在冷轧过程中,常常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材料及其制品内部存在的一种内应力,是指产生应力的各种因素不存在时,由于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和不均匀的相变的影响,在物体内部依然存在并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通常残余应力可分为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和点阵畸变应力三种,分别称为第一类应力、第二类应力和第三类应力。

其衍射谱的特点:①X射线法测第一类应力,θ角发生变化,从而使衍射线位移。测定衍射线位移,可求出宏观残余应力。②X射线法测第二类应力,衍射谱线变宽,根据衍射线形的变化,就能测定微观应力。③X射线法测第三类应力,这导致衍射线强度降低,根据衍射线的强度下降,可以测定第三类应力。

2、何为可动光阑?第二聚光镜光阑、物镜光阑和选区光阑在电镜的什么位置?它们各具有什么功能?

答:可动光阑即为可以调节的非固定光阑。

第二聚光镜光阑在双聚光镜系统中,光阑常安装在第二聚光镜的下方。其作用是限制照明孔径角。

物镜光阑:又称衬度光阑,通常它被放在物镜的后焦面上。物镜光阑不仅具有减小球差,像散和色差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图像的衬度。加入物镜光阑使物镜孔径角减小,能减小相差,得到质量较高的显微图像。物镜光阑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在后焦面上套取衍射束的斑点(副焦点)成像,这就是所谓的暗场像。利用明暗场显微照片的对照分析,可以方便地进行物相鉴定和缺陷分析。

选区光阑又称场限光阑或场光阑。一般都放在物镜的像平面位置。其作用是便于分析样品上的一个微小区域。

3、试分析能谱仪在分析微区化学成分时和波谱仪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能谱仪全称为能量分散谱仪(EDS)。

Si(Li)能谱仪的优点:

(1)分析速度快

能谱仪可以同时接受和检测所有不同能量的X射线光子信号,故可在几分钟内分析和确定样品中含有的所有元素,带铍窗口的探测器可探测的元素范围为11Na~92U,20世纪80年代推向市场的新型窗口材料可使能谱仪能够分析Be以上的轻元素,探测元素的范围为4Be~92U。

(2)灵敏度高

X射线收集立体角大,由于能谱仪中Si(Li)探头可以放在离发射源很近的地方(10㎝左右),无需经过晶体衍射,信号强度几乎没有损失,所以灵敏度高(可达104cps/nA,入射电子束单位强度所产生的X射线计数率)。此外,能谱仪可在低入射电子束流(10-11A)条件下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分析的空间分辨率。

(3)谱线重复性好

由于能谱仪没有运动部件,稳定性好,且没有聚焦要求,所以谱线峰值位置的重复性好且不存在失焦问题,适合于比较粗糙表面的分析工作。

能谱仪的缺点:

(1)能量分辨率低

峰背比低。由于能谱仪的探头直接对着样品,所以由背散射电子或X射线所激发产生的荧光X射线信号也被同时检测到,从而使得Si(Li)检测器检测到的特征谱线在强度提高的同时,背底也相应提高,谱线的重叠现象严重。故仪器分辨不同能量特征X射线的能力变差。能谱仪的能量分辨率(130eV)比波谱仪的能量分辨率(5eV)低。

(2)工作条件要求严格

Si(Li)探头必须始终保持在液氦冷却的低温状态,即使是在不工作时也不能中断,否则晶体内Li的浓度分布状态就会因扩散而变化,导致探头功能下降甚至完全被破坏。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人们说,学习成功有三个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想要考试取得成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些都是外界的客观因素,有时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在学习方法上却有法可循,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学习有法不仅是指自己要有怎样周密的学习计划,怎样合理的时间调配,重要之处还在于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回答,也就是答题方法的掌握。很多考生在作答科目一时一个头疼之处就在于对大题,也就是案例分析题的作答。脑中有思路,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实际落实在卷面上时就显得思路非常混乱。不仅如此还会产生答题语言累赘却漏知识点的情况,很是苦恼。针对考生这一困惑,现提供一些答题的技巧,仅供考生参考。 只说理论显得很空洞,现拿出一道2012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来和大家分享。 材料: 教师节前夕,许老师收到了毕业多年的学生小雪的来信: 许老师,您还记得毕业前的那次主题班会吗班会上您送给我们每人一张三年前刚入校时的照片,并在照片的背面写上您的赠言,送给即将走进考场的我们。我端详着照片优秀稚嫩的自己,翻看背面您的赠言:“相信自己,成功就在下一步的坚持中!”心中涌动着一阵暖流,这句话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激励我实现了梦想。 我不会忘记,您陪我走过情绪低沉的时光。突如其来的重病使我一度那么消沉与无助,是您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等我身体恢复后,您又利用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帮我补习落下的功课。 我不会忘记,为了与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年过半百的您学习制作视频,关注足球赛事,就连“超女快男”也略知一二;我不会忘记,为了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您带领我们一起快乐“悦读”,不会忘记您在课余时间伏案学习的背影……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许老师的教育行为。 拿到这样一个材料分析题,首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很多考生之所以答题不太完善,就是因为没有在笔落到纸上之前在脑中形成一个答题的思路,以至于落到纸上的答案显得没有条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答案又富于逻辑有条理,答案又全面呢这是下面要带领大家逐渐学习的。 拿到一道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在脑中形成一个答题框架,也就是落实在考卷上的答案的层次规划。根据阅卷人的习惯,“总-分-总”这样的框架是备受青睐的。因而考生们在写出自己的答案时尽量也要形成“总-分-总”这样的答题习惯。第一个“总”是指总扩句,也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出该教师的教育行为。以该题为例,也就是需要我们用一句话来评价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是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或者该教师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给出意见的。 那么针对这道题来看,根据对整个资料的通读,我们知道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好的。那么我们框架中的第一个“总”就出来了。我们可以回答:“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合理恰当的,真正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接下来就是我们分析的过程了,也是我们答题的主体部分。要想答案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学会运用逻辑连接词,即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最后。然后我们遵循的是一个理论知识点加一则材料,理论要点的选择就在材料中教师都出现了哪些行为依次找出。以材料为例,首先,许老师给每位学生写临别赠言,激励学生前进,并且帮助“我”战胜病魔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的内容。其次,许老师又“用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帮我补习落下的功课”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爱岗敬业精神。最后,许老师“年过半百还学习制作视频,带领我们一起快乐“悦读”,在课余时间伏案学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论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 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 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 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48 一249 页)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 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 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 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 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 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 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 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 页)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 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 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 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 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8. 什么是弱束暗场像?与中心暗场像有何不同?试用Ewald图解说明。 答:弱束暗场像是通过入射束倾斜,使偏离布拉格条件较远的一个衍射束通过物镜光阑,透射束和其他衍射束都被挡掉,利用透过物镜光阑的强度较弱的衍射束成像。 与中心暗场像不同的是,中心暗场像是在双光束的条件下用的成像条件成像,即除直射束外只有一个强的衍射束,而弱束暗场像是在双光阑条件下的g/3g的成像条件成像,采用很大的偏离参量s。中心暗场像的成像衍射束严格满足布拉格条件,衍射强度较强,而弱束暗场像利用偏离布拉格条件较远的衍射束成像,衍射束强度很弱。采用弱束暗场像,完整区域的衍射束强度极弱,而在缺陷附近的极小区域内发生较强的反射,形成高分辨率的缺陷图像。图:PPT透射电子显微技术1页 10. 透射电子显微成像中,层错、反相畴界、畴界、孪晶界、晶界等衍衬像有何异同?用什么办法及根据什么特征才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答:由于层错区域衍射波振幅一般与无层错区域衍射波振幅不同,则层错区和与相邻区域形成了不同的衬度,相应地出现均匀的亮线和暗线,由于层错两侧的区域晶体结构和位相相同,故所有亮线和暗线的衬度分别相同。层错衍衬像表现为平行于层错面迹线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 孪晶界和晶界两侧的晶体由于位向不同,或者还由于点阵类型不同,一边的晶体处于双光束条件时,另一边的衍射条件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能是处于无强衍射的情况,就相当于出现等厚条纹,所以他们的衍衬像都是间距不等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不同的是孪晶界是一条直线,而晶界不是直线。 反相畴界的衍衬像是曲折的带状条纹将晶粒分隔成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小区域。 层错条纹平行线直线间距相等 反相畴界非平行线非直线间距不等 孪晶界条纹平行线直线间距不等 晶界条纹平行线非直线间距不等 11.什么是透射电子显微像中的质厚衬度、衍射衬度和相位衬度。形成衍射衬度像和相位衬度像时,物镜在聚焦方面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质厚衬度:入射电子透过非晶样品时,由于样品不同微区间存在原子序数或厚度的差异,导致透过不同区域落在像平面上的电子数不同,对应各个区域的图像的明暗不同,形成的衬度。 衍射衬度:由于样品中的不同晶体或同一晶体中不同部位的位向差异导致产生衍射程度不同而形成各区域图像亮度的差异,形成的衬度。 相位衬度:电子束透过样品,试样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产生的库伦场导致电子波的相位发生变化,样品中不同微区对相位变化作用不同,把相应的相位的变化情况转变为相衬度,称为相位衬度。 物镜聚焦方面的不同:透射电子束和至少一个衍射束同时通过物镜光阑成像时,透射束和衍射束相互干涉形成反应晶体点阵周期的条纹成像或点阵像或结构物象,这种相位衬度图像的形成是透射束和衍射束相干的结果,而衍射衬度成像只用透射束或者衍射束成像。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高分题型,材料分析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希望能对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1.据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师姐用过的教材。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签名。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 (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

马克思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Ⅰ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孟子·尽心下》) 荀况认为:“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荀子·王制》) 材料Ⅱ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十六册) 胡适说:英雄人物“他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材料Ⅲ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 请回答: (1)材料Ⅰ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Ⅱ和材料Ⅲ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 (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答案要点: (1)材料Ⅰ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重视、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的立场上的;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出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 (2)材料Ⅱ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Ⅲ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两者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们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Ⅰ 有不少的哲学家是用观念去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分析测试复习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复习题 第一部分 简答题: 1. X 射线产生的基本条件 答:①产生自由电子; ②使电子做定向高速运动; ③在电子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使其突然减速的障碍物。 2. 连续X 射线产生实质 答:假设管电流为10mA ,则每秒到达阳极靶上的电子数可达6.25x10(16)个,如此之多的电子到达靶上的时间和条件不会相同,并且绝大多数达到靶上的电子要经过多次碰撞,逐步把能量释放到零,同时产生一系列能量为hv (i )的光子序列,这样就形成了连续X 射线。 3. 特征X 射线产生的物理机制 答:原子系统中的电子遵从刨利不相容原理不连续的分布在K 、L 、M 、N 等 不同能级的壳层上,而且按能量最低原理从里到外逐层填充。当外来的高速度的粒子动能足够大时,可以将壳层中某个电子击出去,于是在原来的位置出现空位,原子系统的能量升高,处于激发态,这时原子系统就要向低能态转化,即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在跃迁时会有一能量产生,这一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即特征X 射线。 4. 短波限、吸收限 答:短波限:X 射线管不同管电压下的连续谱存在的一个最短波长值。 吸收限:把一特定壳层的电子击出所需要的入射光最长波长。 5. X 射线相干散射与非相干散射现象 答: 相干散射:当X 射线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内层电子相撞时,电子振动时向四周发射电磁波的散射过程。 非相干散射:当X 射线光子与束缚不大的外层电子或价电子或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相撞时的散射过程。 6. 光电子、荧光X 射线以及俄歇电子的含义 答:光电子:光电效应中由光子激发所产生的电子(或入射光量子与物质原子中电子相互碰撞时被激发的电子)。 荧光X 射线:由X 射线激发所产生的特征X 射线。 俄歇电子: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填补内层空位后释放能量并产生新的空位,这些能量被包括空位层在内的临近原子或较外层电子吸收,受激发逸出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 7. X 射线吸收规律、线吸收系数 答:X 射线吸收规律:强度为I 的特征X 射线在均匀物质内部通过时,强度的衰减与在物质内通过的距离x 成比例,即-dI/I=μdx 。 线吸收系数:即为上式中的μ,指在X 射线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上的X 射线强弱衰减程度。 8. 晶面及晶面间距 答:晶面:在空间点阵中可以作出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的一组平面,使所有的节点均位于这组平面上,各平面的节点分布情况完全相同,这样的节点平面成为晶面。 晶面间距:两个相邻的平行晶面的垂直距离。 9. 反射级数与干涉指数 答:布拉格方程 表示面间距为d ’的(hkl )晶面上产生了n 级衍射,n 就是反射级数 λ θn Sin d ='2: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全考点,记住必过科目一!

、职业理念(考查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观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生观 1.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 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讲民主。) 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学观 1.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评价观 1.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 评价内容多元化。 3. 评价方式多样化。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 例题 } 材料: 周末, 我带学生去旅游, 在一片野花丛中,同学们纷纷谈论这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 的“调皮大王”小强大声说: “老师,我最喜欢的话是荆棘的花,荆棘虽然全身长满了刺, 但她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遭到一些学生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们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 欢迎的 “调皮大王” ,见有同学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刺中也有美丽 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 我们对待其他同学也应该赏花一样, 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 更应该正确看到他的身上 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他拍了拍小强的肩,我的话赢得 了一片掌声,小强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 平时不受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小强的话 我走到小强身边,搂着小强的肩对同学说: 小强说得有道理,荆棘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

历史材料分析题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图一图二 图一、图二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请回答: (1)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居住在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3)导致上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历史诊断(9分) 是关于我国原是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距今约7000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浙江余姚时,半坡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我们的主人公陶陶走进半地穴式的房屋,喂了喂氏族里饲养的水牛。他招呼氏族里的人拿上石刀石镰一起去收割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大家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熟饭了。 错误1 改正应为 错误2 改正应为 错误3 改正应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权位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材料二:商朝最后的国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西周。 材料三: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 请回答: 材料一中禹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国王的?商朝最后的国王是谁?他的残暴导致了什么结果? 材料三中周王朝实行统治的“崭新的风格”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的转折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夏、商、西周都因国王的暴政或昏庸而衰亡。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材料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

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题 附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复习题 【第一至第六章】 1.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表现为: -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 -波动性特征反映在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干涉、衍射现象 粒子性突出表现为: -在与物质相互作用和交换能量的时候 -X射线由大量的粒子流(能量E、动量P、质量m)构成,粒子流称为光子-当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子只能整个被原子或电子吸收或散射 2.连续x射线谱的特点,连续谱的短波限 定义:波长在一定范围连续分布的X射线,I和λ构成连续X射线谱 λ∞,波?当管压很低(小于20KV 时),由某一短波限λ 0开始直到波长无穷大长连续分布 ?随管压增高,X射线强度增高,连续谱峰值所对应的波长(1.5 λ 0处)向短波端移动 ?λ 0 正比于1/V, 与靶元素无关 ?强度I: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与X射线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光量子数的能量总和决定(粒子性观点描述)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截面上的能量大小,与A2成正比(波动性观点描述) 短波限:对X射线管施加不同电压时,在X射线的强度I 随波长λ变化的关系曲线中,在各种管压下的连续谱都存在一个最短的波长值λ0,称为短波限。 3.连续x射线谱产生机理 【a】.经典电动力学概念解释: 一个高速运动电子到达靶面时,因突然减速产生很大的负加速度,负加速度引起周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产生电磁波,且具有不同波长,形成连续X射线谱。 【b】.量子理论解释: * 电子与靶经过多次碰撞,逐步把能量释放到零,同时产生一系列能量为hυi的光子序列,形成连续谱 * 存在ev=hυmax,υmax=hc/ λ0, λ0为短波限,从而推出λ0=1.24/ V (nm) (V为电子通过两极时的电压降,与管压有关)。 * 一般ev≥h υ,在极限情况下,极少数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 4.特征x射线谱的特点 对于一定元素的靶,当管压小于某一限度时,只激发连续谱,管压增高,射线谱曲线只向短波方向移动,总强度增高,本质上无变化。 当管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在连续谱某几个特定波长的地方,强度突然显著

【科目一(通常)中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

【科目一(通用)+中学科目二】必背主观题梳理 科目一 对于中小幼科目一来说,主观题有两种类型: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第三道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我们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只需把握相关技巧就可以了。这类题目答题技巧,我们也已经在《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和《作文范文金句》中进行了介绍,这里专门总结一下第一个材料分析题和第二个材料分析题需要背的考点。这些考点的总结式百分之百要考查的,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记牢,可以说,如果你把下面总结的这些主观题考点记住,再加上一点基本的分析,就可以稳稳地拿到了科目一的2个材料分析题,共计28分。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 (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角色观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先记住以上考点,具体实例分析,可以看《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一篇。中学科目二

历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汇编(含答案)

历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汇编(含解析答案)2019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 41.(2019·全国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018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材料分析题 1.[材料1]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 请回答: (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 2.[材料l]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恩格斯与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3)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1)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个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 (3)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 3.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摘自《饮冰室合集》)

初一材料分析题汇总有附标准答案

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2008年4月5日农历三月初三,相传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出生日,“三月三拜轩辕”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寄托,吸引大批海内外华人前来拜谒。请完成: ①、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②、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③、结合材料二回答:海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和华夏儿女? ④、结合材料二,你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黄帝、人文始祖。 ②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它标志 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时代,进入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中华开国五千年”。 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在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形成后来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就是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由来 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民到于今受其赐”。 请回答:①、材料中的“桓公”指的是谁?他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 ②、他“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条件有哪些? ①齐桓公齐国 ②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此后齐桓公又适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并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3、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末至河南安阳发现了许多片刻又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到今天已发现15万片左右,共计单字4600个,其中已经被识别的有1000多字。 请回答:①、这段话提到的文字被称为什么?②该文字的识别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甲骨文②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4、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 ①、文中“卫鞅”指的是谁?②、文中的“孝公”指哪国国君? ③、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④、卫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商鞅②秦孝公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④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是奖励耕战。奖励耕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奖励军功,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材料二:1961年秋,毛泽东《七绝》:“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请完成: ①、材料一中作者是谁?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②、材料二中“屈子”“楚骚”是指什么?现代那些风俗习惯和他有关? ①屈原的长诗《离骚》诗的意思是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②屈原《离骚》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综合素质:科目一专项练习-材料题20道

科一专项练习20道 【知识点:学生观】 材料1: 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唯独数学差,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呢?在全面了解王红的学习状况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通的地方,指导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到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逐渐提高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题,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方法引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 当作业难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设计较容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红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王红和张老师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提高,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从学生观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张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王红同学数学成绩不好,对数学的学习也没有信心,经过张老师的悉心帮助,数学成绩大幅度提高,这说明学生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2)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张老师并没有因为王红数学成绩不好而批评他,而是在了解学习状况后,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不断给她搭设“脚手架”,这样的关心,带来了学生的进步。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多看优点。张老师对待王红同学,从优点出发,分析他语文、英语学习好的原因,进而弥补数学的不足,带来了王红的全面进步。 (4)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长,也有自己的短处,比如材料中的王红,语文、英语学得好,而数学却不好。张老师能够认识到这种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知识点:学生观】 材料2: 任教六年的李老师回忆道:读初二时,新来的语文老师以“春游”为题,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写了一次与爸爸上山采杨梅的经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写得有声有色。这个语文老师对班上的情况不了解,并不知道我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在批改完作文后,我的作文成了班上唯一优秀的范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着,我一听是自己的作文,心狂跳起来。语文老师读完了以后,就对全班同学说:“请写这篇作文的同学站起来。”我在后排怯生生地站了起来,全班同学以惊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老师在读完了我的作文后,还分析了作文好在什么地方,并给了我几张空白稿纸让我再誊写一遍,然后在班里墙壁上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我的作文就是作文园地里的第一篇范文。由此,我找到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有很多闪光点。自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自己坚持写周记和日记,并送给老师批改。老师在看完之后要么写一句评语,要么盖上一个“优秀”字样的图案,我非常满足。写日记这个习惯从初二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我的日记本已达五十多本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答:材料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第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教师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虽然我是一个差生,但老师仍发现了“我”写作的闪光点,不断鼓励“我”,赞美“我”,分析“我”文章写得好的地方。 第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材料中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赏,还在作文园地里展示,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的“我”被激发了学习动机,找到自信后,能够从“最差”变为“优秀”,并持续努力学习。第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材料中语文老师当堂宣读作文,分析优秀之处,帮助学生找到了自信,并让学生站起来接受大家“惊奇”、赞赏的注目礼,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 【知识点:学生观】 材料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绪 1 .[材料l]马克思恩格斯在187 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 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要多得多。” [材料4]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材料1】英国着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着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