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上课课件

我的妈妈以前是不让我干活儿的, 她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然后, 我对她说,光学习而不会其他技能 是不行的。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所以,我跟着妈妈学了很多 东西。现在我都能做简单的饭菜了。
我喜欢小敏的爸爸。他既没有打 骂孩子也没有溺爱孩子,而是和孩子 做好朋友。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小敏, 一定会积极阳光,乐观向上。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论证材料,请帮各小组选出 合适的材料,将选项填在横线上。 A.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生活俭朴,他的孩子从小 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B. 表姐热爱街舞,姑姑多年来都很支持她,表姐在 全国性比赛中多次获奖。 第一组(选择图一):_____B_______ 第二组(选择图二):_____A_______
③比赛那天,我带着万分委屈和抵触的心理走进了 赛场,四周已挤满了观众。
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像离弦之箭一样朝前冲去。而我半 公里还未跑下去,就已感到胸闷、气喘,几次差点儿被 凌乱的脚步绊倒。别的运动员已将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仿佛看到观众的脸上露出讥笑的神色,对我指指点 点,一串委屈的泪水从我眼眶中流出……
【批注C】从画线句的__心__理___描写中,我体会到__父__亲__ _对__“__我__”__无__声__的__鼓__励__,__帮__“__我__”__找__回__了__信__心__和__勇__气___。
点拨: 本题考查评价鉴赏的能力。A处,截肢后的父亲没有消
沉,而是选择装上假肢,选择蹒跚学步,从中可以感受到父 亲的坚强、勇敢;两个“终于”说明父亲一路走来十分不容 易,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B处,此处的 两个反问句,是父亲看到意志消沉的“我”后对“我”恨铁 不成钢而说的话。父亲这样说,也是想激起“我”的好胜心, 这是他对“我”的一种变相鞭策。C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身残志坚的父亲陪“我”跑步,让“我”备受感动,“我” 体会到父亲“无声”的鼓励,从而找回了自信和勇气。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父母之爱》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从而学会珍惜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但部分学生在表达父母之爱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父母的感情深厚,但可能缺乏对父母之爱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需要老师通过教学引导他们去发现、去体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学会珍惜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教学难点: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悟。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4.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之爱的真挚和深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感恩父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这一方面,还需要进行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父母的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感受、交流,学生能够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难点: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如何发现、感受父母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父母的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展示父母之爱。
2.学生准备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例子等,用于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之爱的伟大,如:“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吗?他们是如何关心你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父母之爱的故事、例子等。
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分享的故事、例子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况,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精品教学课件

感受爱
父母之爱
“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
ɡū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
起,他们就倾注了自己无私的爱。但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尽
相同。
《慈母情深》
《父爱之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支持和鼓励的爱 父亲深沉细腻的爱 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
阅读材料 (三位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李强的爸爸在看到儿子成绩不好时会批评,对李强提出严格 的要求,但之后会和李强表明,他是因为“爱”才严格要求。
李强的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会严厉批评他。批 评完之后,爸爸对李强说: “我们爱你,所以这么严格要求你。”
王小雅的妈妈对女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但也让王小雅的自理能力变差。
王小雅的妈妈每天帮她收拾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有 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 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糟的。
交际要求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用历史故事、名人名言等材料来说明观点, 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说”的要求)
jǐ
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听”的要求)
观点相同时,以微笑、点头、眼神赞许等方式回应;观点不同时,也要 尊重对方,友好回应,不明白的地方用温和的语气及时提问。
对话父母
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 做的?和同学交流。
生活中妈妈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给我安排好了,我感 觉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个“低能儿”,所以我找了个机会跟 妈妈说了我的想法。我给妈妈看了一个关于父母包办一切 是否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是父母包 办孩子的个人事务会导致孩子懒惰,事事依赖父母,做事 没有主见,所以我希望妈妈能让我慢慢学会独立。最终我 说服了妈妈,从那以后我的个人事务可以由自己做主,当 然妈妈也会适时给我一些建议。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名师课件

导语
DIRECTORY
一 自我课堂表现怎么样? 二 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学会了吗? 三 说一说本节有什么收获。
1.自我反思今天的学习情况,总结 本课收获。
2.教科书课后第一题、第二题。 (20分钟内独立完成)
你专心听讲 的样子最美!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在你眼中,父母对你的 爱是怎样的?结合课外积 累,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或 者诗歌描写了父母之爱? 与同伴交流。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各有不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客 观理性地看待父母之爱,对父母的做法有意见时应该如 何与父母沟通呢?
口语交际
你有过这种情况吗?你 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王小雅的妈妈对她的关 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 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 作业。有一次,妈妈连续几 天不在家,王小雅不是忘了 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 本,自己的房间也是乱七八 糟的。
口语交际
妈妈,我知道您是为 我好,我也知道您爱我, 但是您不在家是时候我就 要自己收拾整理了,您能 教我吗?您从小就教育我,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 想快点长大,为您分担。
事例一:李强的学习成绩忽
高忽低,考得不好时,爸爸就会 训斥他。训斥完,爸爸又总是说:
口语交际
“我们爱你,才这么严格要求你。”
事例二:王小雅的妈妈对她 的关心无微不至,每天帮她收拾 房间,整理书包,还陪她写作业。 有一次,妈妈连续几天不在家, 王小雅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 忘了带作业本,自己的房间也是 乱七八糟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围绕“父母之爱”这一话题进行有逻辑的口语表达。
2.学生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具体的例子和感受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悟和珍视,培养感恩之心。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寻找并表达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人对“父母之爱”的不同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情境模拟法: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父母之爱。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之爱的不同形式。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父母之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小组讨论的记录本和笔,以便学生记录讨论内容。
3.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话题情境。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父母之爱?你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例子吗?”二、小组合作与讨论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每组讨论并列出3-4个关于“父母之爱”的具体事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看到的。
3.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三、全班分享与交流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在分享结束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3.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观点。
四、情境模拟与体验1.教师创设一个家庭场景,如孩子生病时父母的照顾、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教导等。
2.请几名学生上台模拟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感受。
口语交际习作六《父母的爱》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
编辑阿姨的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父爱是一缕阳光,父照耀在我们身上;
是一把火,温暖着我们的心。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
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 欢动手试一试。有一次,李路杰 把家里的电话机拆了,却再也装 不好了。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 他,而是亲切的说:“既然你能 拆开,就一定能把他装起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 话机装好了。
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 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 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 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 想法.
(四)父母的爱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在炎热的夏夜里,悄悄地给 我扇扇子;是在我孤立无助的时候,无私地帮助我
记得有一天早上,我在家吃早饭,吃的是我最
喜欢的面条加鸡蛋!一眨眼,美味的荷包蛋就消失 在我嘴里,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呢!我一眼就盯 上了妈妈碗里那诱人的鸡蛋,可我又不好意思问妈 妈要。就在我欲言又止的时候,刚坐到桌旁的妈妈 好像一下就看出了我的心思,和蔼地对我说:“孩 子,你是不是还想吃鸡蛋?妈妈的鸡蛋给你好了。 妈妈今天不想吃鸡蛋。”我知道,妈妈不是不想吃 妈妈是爱我!
五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六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 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
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 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两个发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父母之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交流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父母之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通过口语表达感谢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心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议、演等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之爱,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父母之爱,并在口语交际中自然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交流、表达。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故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发学生思考。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设备,以便播放相关音频材料。
4.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材料播放一首关于父母之爱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
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本文设计力
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
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材分析:
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第六
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深沉与宽广。
学生的
生活中,父母的爱,也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此次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安排体现了三
个层次: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三个典型事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
出自己的看法。
其次,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
听,并谈谈看法。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
孩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
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同样的口语交际主题,在三年级
下册中出现过。
但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在认识及能力层面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更要学会辨析并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能根据具体
的事例,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坦诚地有礼貌地与父母沟通交流,委婉地
建议父母改进方法,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
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
的难度。
学生要挖掘父母之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
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
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
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交际中培养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课前准备:
1、准备“最感人故事奖”和“最佳口才奖”的奖状和小礼物。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课前板书课题: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1、看父母和孩子的照片
2、孩子们,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口语交际课所学的内容,大家一起来读课题: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二、阅读课文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默读并思考课文的三个小故事。
过渡:是啊!父母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每一位父母都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110页,默读课文里的这三个小故事,并且想一想:
故事一:妈妈很爱刘明明,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连书包都是妈妈帮着整理。
有一次,妈妈出差,几天不在家。
刘明明上学不是忘了带文具盒,就是忘了带作业本。
故事二:冯刚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每次考试结束,是他最害怕的时候,因为少不了又要被爸爸训斥。
爸爸每次骂完他,总是说:“我爱你,才会这样严格要求你。
”
故事三:李路杰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喜欢动手试一试。
有一次,李路杰把家里的电话拆了,却再也装不好了。
爸爸知道了,没有批评他,而是亲切的说:“既然你能拆开,就一定能把它装起来。
”在父亲的鼓励下,李路杰终于把电话机装好了。
A、你是否同意以上父母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B、如果你不同意他们的做法,你有什么具体的好的建议来提醒他们?
C、你认为这三位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吗?这分别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2、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3、代表上台,全班交流。
第一个故事:妈妈不能溺爱包办,应该让刘明明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个故事:冯刚的爸爸过于严厉,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多多鼓励,多多理解他,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第三个故事:李路杰由于有爸爸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才能成功地把电话机装好了。
小结:在我们以后的成长路上,当我们遇到挫折,心灰意冷的时候,父母应该给我们多一点鼓励和支持,给我们勇气和信心;当我们骄傲自满,粗心大意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给我们适当的提醒和批评。
4、学会与父母沟通交流。
孩子们,假如以后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出现这些情况,对你过于严厉、过于宠爱、过于放任不管,或者也有其他做的不太妥当的地方,你可以怎么做?你应该怎样跟爸爸妈妈说呢?
三、真情直播间,给同学们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看法。
过渡:世界上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只是他们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1、真情直播间: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说说通过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如何看待你父母的这种做法?
2、谁愿意上台来分享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看父母的爱的视频。
2、总结:孩子们,父母从你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他便用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你们;从你们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件事都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骄傲!因为他们是如此的爱你们!所以……所以当他们变老时,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当他们啰啰嗦嗦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时,请不要怪罪他们!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当他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当他们梳头时,手开始不停的颤抖,请不要催促他们!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就像……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极其平凡却又深厚的感情都在他们和我们的心里陪伴我们走过一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开心作业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真诚有礼貌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3、请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
溺爱包办生活自理
过于严厉宽容理解
鼓励支持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