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A. 肺炎B. 支气管炎C. 感冒D. 哮喘答案:C2. 儿童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肺炎链球菌B. 肺炎支原体C. 肺炎衣原体D. 病毒答案:A3. 哪个年龄段儿童最易发生毛细支气管炎?A. 1岁以内B. 1-3岁C. 3-6岁D. 6-12岁答案:A4. 哮喘患儿在发作期,以下哪项检查结果可能会升高?A.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B. 血小板计数C. 血红蛋白D. 血清IgE答案:D5. 以下哪个疾病可导致儿童呼吸困难?A. 先天性心脏病B. 肺炎C. 哮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儿童急性喉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病毒B. 细菌C. 支原体D. 衣原体答案:A7. 以下哪个疾病可导致儿童慢性咳嗽?A. 肺炎B. 哮喘C. 气管炎D. 鼻炎答案:B8. 儿童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心力衰竭B. 呼吸衰竭C. 肺不张D. 肺炎球菌败血症答案:D9. 以下哪个疾病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A. 肺炎B. 哮喘C. 支气管扩张D.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答案:D10. 儿童急性喉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个?A. 咳嗽B. 呼吸困难C. 发热D. 胸痛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①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剧;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③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其中,必备条件是______。

答案: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2. 儿童肺炎的主要症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发热、咳嗽、呼吸困难3. 儿童急性喉炎的典型表现为“三凹征”,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胸骨上窝凹陷、锁骨上窝凹陷、肋间隙凹陷4. 儿童哮喘的防治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知识点整理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概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胸膜疾病, 呼吸道异物, 先天畸形和肿瘤等, 其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1.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前者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后者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这里注意几个点:①婴幼儿期很少发生鼻出血;②小儿易发生鼻窦炎;③婴幼儿患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④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儿童, 婴儿少见;注: 扁桃体的发育时间有时考到。

腺样体(咽扁桃体)6个月时已发育, 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腭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 4~10岁时发育达高峰, 14~15岁时逐渐退化。

⑤右支气管短粗, 异物容易进入;⑥小儿肺血管丰富, 间质发育旺盛。

2.生理特点小儿呼吸频率高于成人:新生儿: 40~44次/分;<1岁: 30次/分;1~3岁: 24次/分;3~7岁: 22次/分;7~14岁: 20次/分;14~18岁: 16~18次/分。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 膈肌相对较发达, 呈腹膈式呼吸(人卫第9版:腹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 呼吸肌逐渐发育成熟, 膈肌和腹腔脏器逐渐下降, 出现胸腹式呼吸。

几个与呼吸功能有关的参数了解其定义即可。

注意小儿肺活量50~70ml/kg, 潮气量6~10ml/kg。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俗称“感冒”, 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为喉部以上, 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临床表现无殊, 脑补一下自己感冒时的样子就行。

相比之下, 年长儿症状较轻, 婴幼儿则较重, 以全身症状为主。

这里主要有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①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特征性体征是在咽腭弓、悬雍垂、软腭及其附近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 大小灰白色疱疹, 周围有红晕。

儿科学-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学-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变化、咳嗽
如治疗不当可
而改变。
引起肺炎、中
耳炎、喉炎及
副鼻窦炎。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临 床 表 现
喘 性 支 气 管

多见于3岁 以下有湿疹 或其他过敏 史的婴幼儿。
类似哮喘的表 现,如呼气性 呼吸困难,肺 部叩诊呈鼓音, 听诊两肺广泛 哮鸣音及少量 粗湿啰音。
反复发作倾向, 一般随年龄增 长而发作次数 逐渐减少,渐 趋康复,少数 可发展为支气 管哮喘。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辅助检查
血白细胞正常或稍 低,继发细菌感染 者白细胞升高。喘 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血白细胞分类中嗜 酸性粒细胞升高, 血清IgE水平升高 。
X线检查可见肺 纹理增粗。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主要依据

咳嗽,痰鸣,
断 肺部有不固定的 与 干,湿啰音等作出诊断。
哮喘性支气管炎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内容
病毒
细菌
免疫功能低下 过敏因 素
空气污浊
病因
气候突变
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
发病机制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 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迁延而来。 本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过冷空气、粉尘、 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刺激亦可 引起。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 虫在肺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 敏性炎症反应,亦可导致本病。
下输呼尿吸管道
解剖特点
尿道
膀胸胱廓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
呼吸频率与节律

儿科学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课件

儿科学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课件

雾化吸入治疗
目的
通过雾化的方式将药物送 入呼吸道,达到局部治疗 的效果。
操作方法
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 雾化器,确保药物充分吸 入。
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治疗后,应及时 清洗面部和口腔,避免药 物残留引起不适。
04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与保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
避免吸烟
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15分钟,避 免冷风直接吹向宝宝。
03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 与治疗
家庭护理指导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气污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儿多饮水,帮助排痰, 避免呼吸道干燥。
合理饮食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 物,增强患儿免疫力。
预防感染
避免接触感染源,注意个人卫 生,减少外出。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室内禁止吸烟,吸烟对小儿呼吸系统 危害极大。
使用空气净化器
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 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过敏原。
增强小儿免疫力
合理饮食
保证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特别 是维生素A、C、E和锌,有助于
提高免疫力。
适当运动
鼓励宝宝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强体 质。
充足睡眠
保证宝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免疫系统的恢复和调节。
定期健康检查与疫苗接种
定期健康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疾病。
疫苗接种
根据预防接种规定,按时给宝宝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05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常见误区
误区一

儿科学: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

儿科学: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

PART 05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预防保 健知识
REPORTING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空气净化器
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过敏 原。
避免室内吸烟
吸烟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极为不利,应严禁在室内吸烟。
加强儿童免疫力
儿科学儿童呼吸系统 疾病儿童呼吸系统解 剖生理特点课件
REPORTING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与病理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目录
PART 01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REPORTING
常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类型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 质量差的环境。
饮食护理
给予孩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适当增加 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休息与活动指导
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孩子的休息和活动时间。在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氧气治疗
对于严重缺氧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氧气治疗,家长需按照医生的指示正 确使用氧气设备,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通过雾化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起到消炎、化痰、平 喘的作用。家长需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操作雾化器,并观察孩子的吸入情况。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学
支气管炎 支气管异物 肺结核
讲 授 提 纲
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排痰护理: 体位 拍背 吸痰 雾化
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氧 鼻导管和鼻塞 面罩 头罩 氧气帐 CPAP
给氧方法:
鼻导管 氧流量:0.5-1升/分 氧浓度:30% 吸气含氧浓度%=21+4×氧流量升/分 优点:简单实用 缺点:导管刺激、氧浓度不高
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周围血管收缩或痉挛, 最后导致 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在周围血管收缩、前后负荷增高 和肺充血情况下扩血管药物有效。
实际使用酚妥拉明的作用:
通气血流比 V/Q
每分钟通气量
=
每分钟血流量
0.84
适宜的V/Q才能实现适宜的气体交换, 这是因为肺部的气体交换依赖于两个泵协 调工作。
实际使用酚妥拉明的作用: 对健康的肺泡:Q已到最大,无法再扩张 对受累肺泡:Q 增大,但V 无法相应
上呼吸道:
♥ 上呼吸道感染 ♥ 扁桃体炎 ♥ 喉炎
下呼吸道及肺:
♥ 支气管炎 ♥ 哮喘 ♥ 肺炎
讲 授 提 纲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在世界 范围内,每年有1.56 亿肺炎患儿,其中1.51 亿在发展中国家。 而我国每年肺炎 发病人数高达 2100万人。
病理
病因
临床 病程
发生 地点
临床 病程
发生 地点
临床 病情
临床 病程
病理
病因
临床 病程
发生 地点
临床 病情
临床 病情
重症肺炎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当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 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病理
病因
临床 病程
发生 地点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演示课件【56页】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演示课件【56页】

❖ 肺大疱——多个肺泡扩大破裂而成,可出
现呼吸困难。
❖ 其 他——心包炎、败血症、肺脓肿等。
.
43
五、小儿支气管肺炎辅助检查
血 象——WBC↑(>1.5~2万/mm3) N↑(>60%) 或WBC正常、下降 L↑
细菌培养——血、痰 、脓液;PCR;病毒分离等
血气分析——CO2CP等 X 线——早期:肺纹增粗,透亮度↓,之后:
25%MgSO4 0.2~0.4 ml/kg/次 im Bid×2~3

.
52
七、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
血管扩张药——酚妥拉明、654-2、东莨菪碱、 硝普钠、多巴胺等,改善微循环, 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心衰。
其他: 20%甘露醇——适用于中毒性脑病时,
5~10 ml/kg/次 iV q4~8h重复 激 素——适用于中毒症重、严重喘憋、中
3、气急:R60~80次/分,鼻翼搧动,三凹征,
点头样呼吸,紫绀
4、肺部体征:(新生儿可无)
a、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脊柱两侧明显)
b、肺实变体征:叩浊、语颤、呼吸音减弱等
.
38
三、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
(二)重症表现
1、循环系统表现
A、中毒性心肌炎 心率↑、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 EKG:S-T、P-R延长,T波低平及 倒置等 X线:心脏扩大,心尖搏动减弱
.
14
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 无并发症时病程3~5天(<1周)
❖ 年长儿——多并发鼻窦炎、风湿 热、肾炎等
❖ 婴幼儿——多并发中耳炎、支气 管炎、肺炎等
.
15
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
❖流感:全身症状重
❖急性传染病早期:结合流行病学史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 气管常同时受累,可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婴幼儿多见,且症状较重
XXXX
32

各种病毒及细菌,或为混合感染
危险因素
免疫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佝偻病、 特异性素质、鼻炎、鼻窦炎等
XXXX
33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干咳→有痰) 婴幼儿较重, 常有发热、吐、泻 体检 双肺呼吸音粗, 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 一般无气促、发绀
47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中毒性脑病:①烦躁、嗜睡,凝 视;②球结膜水肿、前囟隆起;③ 昏睡、昏迷、惊厥;④瞳孔改变⑤ 呼吸变化;⑥脑膜刺激征
XXXX
48
肺炎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轻症:胃纳差、吐泻、腹胀等 重症:中毒性肠麻痹,肠鸣音消失
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 大便潜血阳性或柏油样便
XXXX
86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
1. 发热,咽痛 2. 刺激性咳嗽突出, 或百日咳样咳 3. 年长儿可伴胸痛, 肺部体征不明显 4. 婴幼儿可有喘憋、呼吸困难、肺罗音多 5. 可有全身多系统病变
5.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 病毒特异性IgM — 早期
6.其他 ①鲎珠溶解物试验—G- 杆菌 ②冷凝集试验 ≥1:64 ③ MP-IgM ≥1:40
XXXX
56
二、外周血检查 1. 白细胞检查 2. C反应蛋白(CRP)
XXXX
57
三、X线检查
早期:肺纹理增粗
典型 以后:小斑片状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以双肺下野、中内带及心隔区多
XXXX
49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
血Na≤ 130mmol/L,血渗透压 <275mmol/L 尿Na≥20mmol/L 血容、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ADH升高 尿渗透克分子浓度>血渗透克分子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检查方法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点与小儿时期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解剖特点】1.上呼吸道(1)鼻: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

婴幼儿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黏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 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 岁才充分发育。

额窦2~3 岁开始出现,12~13 岁时才发育。

蝶窦3 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 岁时很快增大。

由于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

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及咽扁桃体,腭扁桃体1 岁末才逐渐增大,4~10 岁发育达高峰,14~15 岁时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6 个月已发育,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严重的腺样体肥大是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原因。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

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因黏液腺分泌不足而气道较干燥,因纤毛运动较差而清除能力差。

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一旦感染则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不畅。

左支气管细长,由气管向侧方伸出,而右支气管短而粗,为气管直接延伸,故异物较易进入右支气管。

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 个月以前薄而少,3 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故小婴儿呼吸道梗阻主要是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堵塞引起。

(2)肺:肺泡数量较少且面积小、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

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

因此在呼吸时,肺的扩张受到限制,尤以肺的后下部受 限理甚,不能充分换气,故当肺部病变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 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 小儿呼吸频率快,年龄越小,频率越快。

新生儿40~44 次/分,~1 岁 30 次/分,~3 岁24 次/分,3~7 岁22 次/分,~14 岁20 次/分,~18岁16~18 /分。

新生儿 及生后数月的婴儿,呼吸极不稳定,可出现深、浅呼吸交替,或呼吸节律不整、间歇、暂停等 现象。

2.呼吸型 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呼吸时肺主要向膈方向扩张而呈腹 膈式呼吸(abdominal respiration )。

随年龄增长,膈肌和腹腔脏器下降,肋骨由水平位变为斜位, 逐渐转化为胸腹式呼吸(t h o r a c i ca b d o m i n a l r e s p i r a t i 。

7岁以后以混合式呼吸为主。

3.呼吸功能特点 (1)肺活量(v i t lap a c i :小儿肺活量约为50~70 ml/kg 。

在安静情况下,年长儿仅用 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呼吸功能储备量较小。

小儿发 生呼吸障碍时其代偿呼吸量最大不超过正常的2.5 倍,而成人可达10 倍,因此易发生呼吸衰竭。

(2)潮气量(ti d a l v o l u :小儿潮气量约为6~10 ml/kg ,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死腔 /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3)每分钟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前者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后者按单位肺容积 计算与成人相近。

(4)气道阻力:由于气道管径细小,小儿气道阻力大于成人,因此小儿发生喘息的机会 较多。

随年龄增大气道管径逐渐增大,从而阻力递减。

【呼吸道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如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差,难以有效清除吸入的尘埃和异物颗粒。

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婴幼儿辅助性T 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 使分泌型IgA 、IgG ,尤其是IgG 2亚类含量低微。

此外,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及补体等的 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检查方法】 1.体格检查 (1)视诊:①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困难的第一征象为呼吸频率增快,年龄越小越明显。

呼吸频率减慢或节律不规则也是危险征象(2)吸气喘鸣(i n s p i r a t (3)肺部听诊:哮鸣音常于呼气相明显,提示细小支气管梗阻。

不固定的中、粗湿啰音 常来自支气管的分泌物。

于吸气相,特别是深吸气末,听到固定不变的细湿啰音提示肺泡内存 在分泌物,常见于肺泡炎。

小婴儿因呼吸浅快,啰音可不明显,刺激其啼哭方可在吸气末闻及。

2.血气分析 反映气体交换和血液的酸碱平衡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小儿血气分 析正常值见表12-1。

表12-1 小儿血液气体分析正常值项 目 新 生 儿 ~2 岁 >2 岁 pH 值7.35~7.45 7.35~7.45 7.35~7.45 PaO 2(kPa ) 8~12 10.6~13.3 10.6~13.3 PaCO 2(kPa ) HCO 3-(mmol/L ) 4.00~4.67 20~22 4.00~4.67 20~22 4.67~6.00 22~24 BE (mmol/L ) -6~+2 -6~+2 -4~+2 SaO 2(%)90~9795~9796~98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50 mmH g(6.67 k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50 mmHg (6.67 k ,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 2)<85%时为呼吸衰竭。

3.肺脏影像学 胸部平片仍为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诊断的基础,可基本满足70%以上的临 床需要。

胸透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目前已经不用于儿童常规检查。

CT 特别是高分辨率 CT (HRCT )和螺旋CT (spiral CT )的发展,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已大为提高。

4.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不仅能直视气管和支气管内 的各种病变,还能利用黏膜刷检技术、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和肺泡灌洗技术提高对儿童呼吸系统 疾病的诊断率。

5 .肺功能检查 5 岁以上儿童可作较全面的肺功能检查。

脉冲振荡技术的优点是受试者 可以自由呼吸,无需配合,无创作性,特别适用于儿童和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检查。

应用潮气- 流速容量曲线(TFV )技术使婴幼儿肺功能检查成为可能。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 c u t e u p p e r r 【病因】 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 (rh in o v i r 呼吸道合(r e 副流感病毒(p a r a i n f l u e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

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D 缺 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A 、锌或铁缺乏症等,或免疫缺陷病、被动吸烟、护理不当、气候 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临床表现】 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一般类型上感(1)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 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 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 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常有消化道症状,局部症状较轻。

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9~40℃,热程2~3 天至1 周左右,起病1~2 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2)体征: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

肺部 听诊一般正常。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2.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h e r p a n g i:病原体为柯萨奇A 组病毒。

好发于夏秋季。

起病急骤,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 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 mm 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 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病程为1 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p ha r yn g o-coj u n c tiva l f e v: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 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 伴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并发症】 以婴幼儿多见,病变若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 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若患A 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以 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其他病原体也可引起类风湿病等结缔组织病。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

病 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

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做出早期诊断。

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 现致病菌。

C 反应蛋白(CRP )和前降钙素原(PCT )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

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症状 较轻,全身症状较重。

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2.急性传染病早期 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 咳、猩红热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 别。

3.急性阑尾炎 伴腹痛者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本病腹痛常先于发热,腹痛部位以右 下腹为主,呈持续性,有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等体征,白细胞及 中性粒细胞增高。

4.过敏性鼻炎 某些学龄前或学龄儿童“感冒”症状如流涕、打喷嚏持续超过2 周或反复 发作,而全身症状较轻,则应考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鼻拭子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助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