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2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2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题:升华和凝华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

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

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课后练习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

2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得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就是由物体得振动产生得,但有得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瞧不见桌子得振动,您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得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得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得振动观察桌面得振动。 2、北京到上海得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得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340m/s≈2941、18s t火车=s/v火车=1000km÷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得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得另一端,您会听到几个敲打得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您其中得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得声音,先听到得就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得,后听到得就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得。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得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得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得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得深度大约就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解:s=vt=340m/s×1、5/2s=255m 5、声音在不同得物质中传播得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得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固体中得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速度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于STEREO位置时放出得声音与电台播出得一样,就是立体声;而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声道得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立体声得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得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经验得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得开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得特性 1、如果您家中有乐器,观察一下它就是怎样发出声音得,又就是怎样改变单调与响度得。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界。 2、制作音调可变得哨子。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得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得上端,可以发出悦耳得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 会改变(如图),您能练着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得哨子就是通过改变竹管中空气柱得长短来改 变音调得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得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得翅在2s内做 了700次振动,频率就是多少?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得水瓶中灌入不同得高度得水,敲击它们,就可以 发出“1,2,3,4,5,6,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7,6,5,5,4,3,2,1(水振动从高到 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2,3,4,5,6,7,ⅰ(空气柱振动从低 到高) 四、噪声得危害与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您家周围有什么样得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得同学交流,瞧瞧谁得调查更详细,采 取得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得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得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禁鸣标志得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上, 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得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 面得哪些方法就是有效、合理得?(A、C ) A、老师讲话得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 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 测装置。 4、在安静得环境里,测量您得脉搏在1min里跳动得次数。 在声音过大得环境里,您得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 答:正常人得脉搏与心跳就是一致得。脉搏得频率受年龄与 性别得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 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平均每分钟70--80次,范围 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都就是正常得。在声音过大得环境里, 人得脉搏会变快。 五、声得利用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就是 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得声音得什么特征? 答:声音得音调与音色都有,主要就是根据碗得音调不同来 判断得。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 此处海底有多深? 解:s=vt=1531m/s×4/2s=3062m 3、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得知识,再加上您丰富 得想象,写一篇“无声得世界”或类似题目得科学作文。(略)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得传播 1、一次闪电过后经过4s听到雷声,雷 声发生在多远得地方? 解:s=vt=340m/s×4s=1360m 2、“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 吧?您能解释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吗?您能用光得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 吗? 3、请您用光得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 就是怎样形成得。 答: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得介质中就是 沿直线传播得,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得一 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得区域,这就就是影子。 4、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得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得例子。 答:射击时三点一线瞄准目标,日食、月食形成,激光掘井机, 站队时瞧前一个人后脑勺等等。 二、光得反射 1、光与镜面成30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就是多大?试画 出反射光线,标出 入射角与反射角。 如果光垂直射到平 面镜上,反射光线 如何射出?画图表 示出来。 2、有时,黑板 反射得光能“晃”着一些同学得眼睛,画出这个问题得光路。为 保护同学得眼睛,请您根据所学得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得建 议。 建议:对学生换座位,换用表面粗糙得毛玻璃黑板。 3、电视机得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 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得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哪一个特征尽可能地一致:()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9、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不可能成为噪声的 B、噪声是无法减弱的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5

【关键字】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5 声音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声定位和声呐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呐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3.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难点: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2.回声定位的原理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探究:声音与信息 事例:⑴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⑵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⑶利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 ⑷隆隆的雷声可以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⑸利用超声波能对零件进行探伤,有经验的师傅能根据敲击机器听到的声音 判断机器的故障原因 ⑹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利用B超能对内脏器官进行检 查。 归纳总结:声音可以传递。声呐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探究:声音与能量 实验:⑴去掉饮料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蜡烛的火焰敲击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发现烛焰会摇曳甚至熄灭。 ⑵用很大的声音对人的耳朵说话,让学生感觉“震耳欲聋” 归纳总结:声波可以传递,工业上可以用清洗精密机械,利用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医生利用振动除去人体的结石。 2、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卖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一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宇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瓶里的水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 (多选)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清洗实验仪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传递的能量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 ÷340m/s≈ t火车=s/v火车=1000km ÷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 ÷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 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 算) 解:s=vt=340m/s×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 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 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 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 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 “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 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 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 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 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 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 (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 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 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 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 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的特性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 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 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 界。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 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 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 调就会改变(如图),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的哨子是通过 改变竹管中空气柱的长短来改 变音调的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 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 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 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 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 7,6,5,5,4,3,2,1(水振 动从高到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 2,3,4,5,6,7,ⅰ(空气柱 振动从低到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 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 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 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 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 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 上,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 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 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 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A、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 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 你的脉搏在1min里跳动的次

八年级物理上册 透镜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3.2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看图及课件的展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课件. 板书设计: $3.2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 &3.2 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 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 人教版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 _____________像。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8-69页: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当堂训练: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 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有: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1km= m;1dm= m;1cm= m; 1mm= m;1μm=m;1nm= 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 )、分( )。1h= min 1min= 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 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 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 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 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s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 /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为,交通运输中常用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1m/s= km/h。v= s t,变形可得:。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 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 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重力》学案新人教 版 班级:班学生姓名:学习小组:第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规则物体的的重心的位置。 4.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习重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重心,实验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学习难点: 正确画重力的示意图,实验探究“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预习】:自学课本第9—13页《7.3重力》一节的内容,认真观察本课的插图,思考并尝试完成以下问题。 1.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2.月球始终绕着地球转动而没有跑掉,是因为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相互的力,这种力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所以叫。 3.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画出球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6、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7、,我国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激情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重力的由来(看课本P12第四部分“重力的由来” 框题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探究活动:) 做一做:1、研究发现(牛顿):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1.试一试:把一物体用力抛向高空,你能看到了什么现象?答:_____________。 2.猜一猜:我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种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4.想一想: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_____重力的受力物体是什么?______ 同步训练一:熟透了的苹果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苹果受_____力的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答案

最佳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5.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6.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 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7.音调指声音的高低。(1)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反映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低。人的听觉是20Hz---------20000 Hz 8.响度指声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9.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10.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11.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2、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汇总

人教新课标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 μm;1μ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2)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 能。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案讲解

丰南四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案 第七章力 课题:第一节力课型:新授教材内容:2页-5页总序第_____ 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__ 副备人: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提示: 1. 课标要求: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2.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2页-5页内容,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 状。认识力的三要素。 3. 结合自学将学案中的问题独立解决,将学习中的疑问和联想到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写在“学习拓展”栏中。

(五)、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物体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也施 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 释? 四、拓展提升: 1. 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 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二是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勺。此外,网拍击球的结 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生改变。 2. 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力物是_____ 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3.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 —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6、画出一辆马车收到的力的示意图。马车收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为500N, 同时收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500N. 7、一个物体收到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向右上方的拉力,大小为300M画出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

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新课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设计: ◆授课时间:52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对机械运动的认识,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道运动的描述方法,掌握运动的快慢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温度。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面镜的会聚和凹面镜的发散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 5.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通过实验,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固体和液体的测量,知道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简单关系。

◆课程内容 前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章机械运功(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用秒表和卷尺每个学生测出自己走和跑时的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声现象(共8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学生通过吹、拉、弹各种乐器,知道乐音和乐器,了解乐器的分类,了解几种常见乐器的发音原理和改变它们音 调和响度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7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4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3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共10课时) 1.与教材同步新课教学。(5课时) 2.总结和习题讲评(4课时) 3.教材外拓展活动:(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通过举例知道它们各自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第七章力第1节力 P1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课后反思: 第七章第2节弹力 P6 学习目标 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 一、形变、弹力 活动:手压气球、手拉橡皮筋、压缩弹簧 你的感受 物体的的改变叫形变,它分为塑性形变和弹性形变。物体发生所产生的力叫弹力。 拉长的橡皮筋若撤去外力(手的拉力)会完全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属于弹性形变;而泥团捏成泥人后,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是不会恢复原状的(变成),这种形变属于性形变。(阅读课本P.5、7“形变”的有关容。) 二、探究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猜想: 设计实验: 1、架高塑料尺,将不同的重物摆放在塑料尺上,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 现象与结论: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观察有何不同的现象。 现象与结论: 小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就越大。 3、在一段弹簧上分别挂1个、2个、3个钩码,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弹簧的长度和挂钩码后弹簧的总长度,注意寻找其中的规律。 总结:一定围,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一定围,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到的拉力成。) 说明: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可以来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工具是,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信息快递:对弹簧的拉力F = k·⊿X (k表示弹簧的弹性常数,和弹簧的材料有关。 ⊿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