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关键字】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1.认识人耳的基本构造

2.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骨传声

4.理解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重点、难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2.双耳效应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认识人耳的基本构造.阅读课本P17图1.2-1填空:

人耳主要由、、、

和组成

2.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阅读课本P16最后一个自然段,填空:

外界传来的声波,引起振动,当鼓膜振动时,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便听到了声音.3.了解耳聋的原因和耳聋的分类

原因: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分类:神经性: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不易治愈.

非神经性: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比较容易治愈

二.巩固练习:

1.在声音传播过程中,下列那一部分出现障碍不会使人失去听觉()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听觉神经

2.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

3.我们听到声音的正确传播途径()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

4.我们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听觉器官B.有传声介质C.有声源D.以上条件都缺一不可

三.活动探究

1.探究:听声音的方式

实验:⑴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一端,用手指敲铅笔另一端,注意听敲击声

⑵左手拿铅笔一端,右手同样敲铅笔另一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

讨论:这两种情况,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并阅读课本P17最后一个自然段

归纳总结:①说明人们可以通过和两种方式听到声音

②骨传导是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引起听觉,物理中把这

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③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选填"好"或"不好")2.探究:双耳效应与立体声,阅读课本P18“科学世界”

完成下列填空:

⑴.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导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⑵.作用:人们可以根据双耳效应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⑶.注意:①当用一只耳朵时,无法识别时刻、强弱、振动步调等细小差别而无法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

②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到声音的时间差别就越大,越易辨别出声源的,在这一点上,大象比人更有利。

⑷.立体声: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接收声音(相当于人得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

是从不同的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四.巩固练习

1.用手指堵住双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听到自己的讲话声

B.只能听到别人的讲话声

C.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能听到

D.自己和别人的讲话声都听不到

2.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更快、会使声音加强

B.传统助听器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较好传声的原理制成的D.助听器适宜于任何耳聋的病人。

3.武侠电影中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

这是因为()

A.他的内功深厚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利用双耳效应来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条件反射

4.一头大象领着几头小象在森林里觅食,前方领队的那头大象的头总在不

停地摇晃,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摇晃脑袋是前头那头大象的习惯动作

B.摇晃脑袋是在寻找地面上的东西

C.摇晃脑袋是在给后面的小象教授象走路的动作

D.摇晃脑袋是调整两耳到声源的距离,确定声源的方位,判断敌情。五.作业

1.人说话、唱歌是靠人的振动,从而引起周围的振动,直至传到我们的耳中引起鼓膜的,经过传给听觉神经。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由于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入人耳的引起振动。

3.据说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耳聋后使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

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贝多芬是利用的方式听到琴声的。

4.做游戏时,蒙上双眼的同学也能准确地判断出正在说话的同学的方位,这是因为效应使得我们能够判断出声源的方向。

六.课后小结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空气中 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②;③。 9、声的作用包括和 10、根据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 1.是光源。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m/s =km/s。光进入其他介质后,速度要变小,但在空气中减小得很少,所以一般认为光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等的。2.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5

【关键字】八年级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5 声音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声定位和声呐 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呐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3.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难点: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2.回声定位的原理 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探究:声音与信息 事例:⑴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⑵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⑶利用声呐可以探测鱼群的位置 ⑷隆隆的雷声可以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⑸利用超声波能对零件进行探伤,有经验的师傅能根据敲击机器听到的声音 判断机器的故障原因 ⑹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利用B超能对内脏器官进行检 查。 归纳总结:声音可以传递。声呐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探究:声音与能量 实验:⑴去掉饮料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蜡烛的火焰敲击橡皮膜,观察火焰的变化,发现烛焰会摇曳甚至熄灭。 ⑵用很大的声音对人的耳朵说话,让学生感觉“震耳欲聋” 归纳总结:声波可以传递,工业上可以用清洗精密机械,利用除尘器降低污染,美化环境;医生利用振动除去人体的结石。 2、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卖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一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宇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瓶里的水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 (多选)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清洗实验仪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传递的能量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思想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基本内容概述 (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常见的物质的质量、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STS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整个教材内部还始终隐含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内在结构在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来完成,STS、科学世界等栏目也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与场所。因此,学生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体现在本教材的各个角落。 本册教材在体现探究这一内容标准重要组成部分上,有着如下的特点。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后题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课后题答案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解:t声=s/v声=1000000m ÷340m/s≈ t火车=s/v火车=1000km ÷200km/h=5h t客机=s/v客机=1000km ÷1000km/h=2h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你其中的道理。 答: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的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 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 算) 解:s=vt=340m/s×2s=255m 5、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 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 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 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慢,在 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受温度影响。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许多立体声收音机有 “STEREO-MONO”开关,开关处 于STEREO位置时放出的声音和 电台播出的一样,是立体声;而 处于MONO位置时收音机把两个 声道的信号合成一个声道,没有 立体声的效果。找一台立体声收 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 (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向有 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 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 关? 答:将开关处于MONO位置 时接收信号比较灵敏。 2、(略) 三、声音的特性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 察一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 是怎样改变单调和响度的。 答:见课本第23页科学世 界。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 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 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 调就会改变(如图),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音调可变的哨子是通过 改变竹管中空气柱的长短来改 变音调的高低。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 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 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能听到吗? 解:f=700次÷2s=350Hz 人能听到。 4、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 不同的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 可以发出“1,2,3,4,5,6, 7,ⅰ”声音来! 答:敲击时音调依次为ⅰ, 7,6,5,5,4,3,2,1(水振 动从高到低) 用嘴吹音调依次为1, 2,3,4,5,6,7,ⅰ(空气柱 振动从低到高)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 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 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 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 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 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 炮声等。 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 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 闭门窗。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 源于电动机、车床等。在公路 上,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喇 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 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 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 的?(A、C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 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 你的脉搏在1min里跳动的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5、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6、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7、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知识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知识提炼: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所有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知识点3:声速 知识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直接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 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破裂、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 知识点2:骨传声 知识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中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人教版] 精品

第一章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全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5.1透镜

课题:一、透镜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凸透镜,凹透镜。 2、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学习重点】: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从真实物理情景抽象概括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导与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一百多年前,一支外国探险队到了冰天雪地的南极。突然发生了火种断绝的意外事故。 没有火种,探险队将会被寒冷所吞噬。在大家绝望的时候,一队员竟然用冰燃着了引火物取 得了火种。 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透镜和面镜的区别 2、凸透镜和凹透镜形状上的不同之处 3、什么是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4、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 5、怎样找出凸透镜的焦点?什么是焦距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凸透镜和凹透镜 ①观察下列透镜形状上的不同 A B C D E ②归纳特点 凸透镜形状特点:,上图中有:。 凹透镜形状特点:,上图中有:。 ③透镜的构成 主光轴:。 光心:。光心的特点是:通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透镜对光的作用 ①调查班级内的近视眼的情况。仔细观察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透镜。 把近视眼镜放在太阳下,你发现什么?。 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师生随笔

特殊光线: 第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的。 第二: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第三:照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主光轴。 ②凸透镜 实验:把凸透镜放在太阳下,来回移动,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 说明:焦点:这个最小最亮的光点,我们把它叫做焦点。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焦距。 操作:测量你的透镜的焦距。焦距是。 ③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特殊光线: 第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 第二: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第三:从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主光轴。 完成光路图:(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1、透镜分为:。从形状上怎样区分?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3、光心的特点是:。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透镜,中间薄厚的是透镜。 2.凸透镜使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3.平行光线在空气中经透镜折射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平行光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一定相交与主光轴上的一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秋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初中物理学的开始,介绍了自然界最普遍、最 简单的运动——机械运动.本章的内容包括:长度和时间 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述了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误差. 在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 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 2.第2节“运动的描述”,介绍了机械运动、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第3节“运动的快慢”,介绍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及 平均速度的意义.本节首先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并通过 路程和时间来计算速度,然后指出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 匀速直线运动,并介绍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是实验探究课,介绍了 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学习了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这也是其他测量的基础.接着介绍 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运动的规 律.初中物理中速度的计算公式的含义跟小学数学对它 的解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强调速度的单位及其换 算,学生要了解进行物理计算的规范要求.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 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掌握速度的简单计算;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 间和平均速度;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 别.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体验通过日常的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 和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测量长度、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 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测量平均速度的活动感受 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概念和计算,长度、时 间、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平均速度 的理解和测量.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2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3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图象法:本章中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和路程—时 间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清楚地反映物体运动的 变化情况,从而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2.比较法:本章中在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时,利 用比较法更容易记忆二者的不同. 3.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运用了这种方 法,在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路程或在运动路程相同 时比较运动时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笔记整理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二物理上册全书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重点定义: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复习提纲 《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 运动:物理学中把 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动与静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事先选择作为 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性,相对于 来说的。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在 的路程。 速度 公式:v = ,导出公式:S = ;t = 。 单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 快与慢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经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测平均速度:原理:用 测出距离S ,用 测出时间t ;利用公式 可以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时间和长 时间 测量工具: 。 度的测量 单 位:①国际单位: ;②常用单位: ; 长度 测量工具: ; 使用方法:◆看:① ;② ;③ 。 ◆放:① ;② ; ◆读:①估读到分度值的 ;②视线与刻度线 。 ◆记:记录的结果应包括 和 。 (1)定义: 和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① ;②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 而不能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练习:☆09茂名·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 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 间图象。 ☆09济南·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实 验科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你读出 图中四种测量仪的读数:⑴a 图中物体重力是________,⑵b 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⑶c 图中温度计是示数为________ __,⑷d 图中量筒中所盛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运 动 的 世 界 误差 t/min v m/s 5 4 3 2 1 0 2 4 6 8 10 t/min S / m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甲 乙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mL 50 40 30 20 10 — 3 1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学习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11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一注意二放正三垂直)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知识点【三篇】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 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 量范围。
二、时间 时间主单位是秒,时间的单位还有分、小时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 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 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 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 695,其中 69 是准确值,05 是估读值。 小练习 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尺 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 1 的是 、乒乓球的直径、成人拳头的宽度 、火柴盒的长度、保温瓶的高度

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②230③48④072 、①和②、②和③、③和④、④和①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 明单位 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 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偏小、偏大、无影响、无法判断 【篇二】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 第 4 末、4 时、第 5 初……均为时刻;4 内、第 4、第 2 至第 4 内…… 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 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物理八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第五章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 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 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折射会聚发散 2.中间边缘边缘中间 3.不变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两 5.④⑤⑥①②③ 6.会聚焦距 7.凸透会聚 8.9.B 10.D 11.会聚主光轴折射焦点12.短强 13.图略表面弯曲程度大的凸透镜,焦距较短 14.叶子上的水滴相当于小凸透镜,使太阳光会聚,灼伤了植物叶片,于是出现了枯点 15.大小16.A 17.如图 18.如图 19.红凸透镜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凸透镜、白纸、刻度尺、手电筒(2)手电筒发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用白纸在另一侧找到一个最亮(最清晰)的点,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光心的距离(3)手电筒发出的光不够平行,凸透镜的光心位置不准确等 21.(1)凹透镜能使平行光发散。(2)凹透镜作近视眼镜片,安装在家门上

作观察孔。(3)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凸透镜远近倒立缩小实 2.凸透镜近远倒立放大实 3.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凸透镜非常近正立放大虚 5.是由实际光线能不是由实际光线不能 6.凸会聚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答案合理即可) 7.凸倒立缩小实8.B 9.B 10.B 11.D 12.正立放大虚凸透镜13.凸透倒着放大实 14.D 15.A 16.D 17.A 18.金属环慢慢从水中取出后,环内蒙上一层水,且水面呈凹面,这就相当于一个凹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上的字,字变小了;当慢慢向环内滴水时,环内的水面会凸起,成了凸透镜,所以用它观察报纸,字放大了。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1.凸透镜成像不同可能与物距大小有关物体距照相机镜头远,所成像小;物体距幻灯机镜头近,所成像大 2.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光具座凸透镜的光心、蜡烛的烛焰、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焦距 3.尽量远光屏清晰大小正倒物体(蜡烛) 凸透镜像(光屏) 凸透镜 4.e a a或b c或d 5.B 6.C 7.光具座焦距同一高度上光屏8.同一高度上倒立缩小实照相机9.A 10.C 11.C 12.C 13.D 14. 15.【提出问题】放大缩小【进行猜想】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结论与应用】(1)大长(2)远离缩短 第2课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