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念(精)

现代教育理念(精)
现代教育理念(精)

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素质的灵魂!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常常试图发现文化的起源是什么,文明究竟是沿着什么道路发展而来的时候,他有时也禁不住想从其他方面观察一下,并且想探究文明之前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文明注定要发生什么变化。教师长期生活在教育这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之中,我们有没有常常换换角度,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教育呢?教育的来龙去脉是怎样呢?经常从多角度考察教育,这是一个思维方式问题;思考教育究竟是什么,它的过去和未来是怎样,这就是一个对教育的认识问题,教育大辞典上说:“对教育的认识就是教育思想。”

什么是教育理念?恕我浅薄,我查阅现代汉语辞典,没有条目;再查阅教育大辞典,也没有条目。而“理念”一词,最早出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现今,“教育理念”又常常被引用,所以我只能“望词生义”,权作“教育理想和信念”的理解。再加上“延伸”义:思想、追求。教育理想、教育思想、教育信念、教育追求,我以为这是作为一名现代教师素质的灵魂。

一、教育,要有理想

教育理想,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与他生活的时代、环境和从事的事业分不开的。我们教师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影响国家未来的事业,我们对这样一项事业的性质、价值如何认识,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的一生如何与这项事业紧紧联系起来,怎样把教育事业与自己的生命历程联系在一起,像有些优秀教师说的:“学生是我生命和事业的延续”,“塑造人的工作是最伟大的,我愿将生命的热忱倾注给我的学生们”,等等,这就是教师的人生观。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三观”的“多重选择”中,要做好一名教师,必须义无反顾地把这“三观”与教师这一职业视为一体。朝三暮四、心神不定、理想摇摆,是断然做不好教师的。

正确的教育理想来源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与过去的年代相比,年轻一代对教师职业的选择更具有理性的特点。一般来说较少受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因而,对教育事业比较热爱,对教师这项工作比较喜欢。可是,这并不是说,对教育就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何况,时代在变,关于教育是什么的认识也在变。有人说教育学是人学,这就是一个需要认识的命题。过去,我们对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常常偏来偏去,今后,不能说,这种现象就没有了。因此,我们越是进入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就越发能提升自己的理想境界。或许有教师说,我们是一般教师,何必多想这些深奥的道理呢?此言差矣!现代教师,必须具备这些思维品格,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朋友。你的每一项教育、教学行为,无不联系着你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也无不反映着你的教育理想,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育理想要建立在现实的教育问题之上。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教育理想的指向也不同。远的不说,就拿20世纪所经历的几次大的教育改革思潮来说,都集中反映了这些教育改革家所追求的各具特色的教育理想。一是二、三十年代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以杜威适用主义教育理论为代表;二是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大发展,发达国家实现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中国家在普及教育上也有很大的进展;三是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它旨在适应科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牵涉到教育的一切方面的改革,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诸多研究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四是80年代之后,因应21世纪的挑战,出现在各国教育对策中的一场世界性教育改革大潮,现方兴未艾。这些教育改革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批教育改革家的教育理想。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不可能游离于这些改革大潮之外的。“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力图将它们与社会、国家和世界连接起来”,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概括自己的文学基本风格时如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把他的事业,把他的前途,跟国家的前途放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科学家王选如是说。只要我们立足教育实际,又常常学习、思考,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个无限美妙的教育理想。

二、教育,要有思想

曾经有学者对20世纪的中国教育作了这样一个判断:20世纪的教育是引进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整整一个世纪,都是说人家怎么说,而不是我们这样说,因此出不了世界上顶尖的、公认的教育家。21世纪,我们中国的教育应该走向世界,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家。

1、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眼睛

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基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人类自身发展变化需要而形成的,是对教育的总体性、全局性、长期性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西方三大教育家柏拉图、卢梭、杜威以及我国的孔子都兼具思想家的特点。思想是实践的眼睛。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才不会是盲目的实践,而是清清楚楚的实践,清醒的实践。现今,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其实践的基础来源于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没有正确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就会走上岐途。当然思想和实践是双向的。丰富的教育实践反过来又会修改和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使眼睛更亮,视野更开阔。处在第一线的教师,如果没有清楚的教育思想,你的教育改革实践就会失误,至少是瞎碰,吃力而无效。教育思想具有具体性的特点,不是抽象物,每一个有改革体验的教师都应该享受过这种愉悦。

要有教育思想,必须要有理性思维的品格。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必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一个民族是如此,每一个个体也是如此。“实践出真知”,是指真知从实践而来,但实践不能自然而然地出真知,这其间,理论思维是关键。为什么,生活中许多现象被人们司空见惯,而唯独科学家、发明家却火眼金睛?万有引力现象天天在发生,别人不觉得怎样,而牛顿却发现了这一伟大的理论呢?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所以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我历来主张教师写教学笔记,这是最有效、也最有价值的教育思想的记录和反思。最近我看了区实验幼儿园两位教师关于幼儿社会性研究的个案研究教学日记(教师记,家长也记,深受启发和教育。可以相信,正是无数位这样实实在在研究教育实践的教师,她们的点滴思想汇进了中国教育实践的滔滔大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21世纪的中国教育才能走向世界。

要有教育思想,必须关注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和走向。我在《校长素质谈》第一篇文章:《大视野》中曾提到三种视野:具有洞察世界性教育问题的视野,具有洞察市场经济对教育需求的视野,具有“因小见大”的视野。这三种视野集中到一点,就是校长要有宏观视野。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具有这种视野,否则,不会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要形成一种教育思想,关注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和走向非常重要。教育理论与其他理论思维一样,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不同时代,教育理论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有三个:(1综合性、跨学科性。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实践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有所创新和丰富起来。(3传统与进步、保守与革新的相互对立、消长和转化。“在文明社会的一切制度中,没有哪一种制度比教育更顽固地抵制改革。”因此,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形成是非常艰巨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这种革新理论的勇气,敢于向传统挑战。

三、教育,要有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育者坚定信奉的教育观念和主张。教育信念是教育理想的支撑点。每做一件事都必须考虑“三个点”,即突破点、操作点、支撑点。也就是说,没有突破点做事是按常规运转,谈不上创新;选择了突破点,如何实施,没有“实施工程”,突破点无法突破;没有保障措施,再亮的突破点,再周密的实施工

程方案也无法进行,这就是支撑点。坚定的教育信念就是实现教育理想,形成教育思想的支撑点。在教育理想的指引下,我们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有自己的教育主张,与别人不同的主张,哪怕是一、二点。一旦这种观念和主张形成,就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在实施中修正、提炼,使之更加科学,也更加坚定,这样,坚持数年,必有所得,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育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教育信念是教育思想的精神动力。凡是学习过中外教育史,特别是了解一些中外教育家的生平的教师,都会确认:教育信念是这些名家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如苏联早期心理学先驱,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维果茨基,就是具有坚定教育信念的一位。他身处上世纪20-30年代,苏联取得革命胜利后,俄国社会各领域中均发

生了巨大变化,而当时,心理学领域中,唯心主义占主导地位,他虽年轻,但毅然地投入了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的尖锐斗争之中,成为当时一大批青年及唯物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因为他坚信唯物主义才是心理学理论的正确方向。普通的教师,虽然不必也不可能像教育家、心理学家那样,但教育信念同样是不可少的。在教育生涯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同样一项改革,开始有许多人投入,到头来,有些人没有声音了,有些人却凸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下去可能是主要问题,就是精神动力“熄火”,信念不坚定所致。

信念在教育思想的闪光中升华。教育信念对教育思想有精神动力作用,反过来,教育思想也会在闪光中对信念起强化作用。其实,任何教育实践,不仅有艰难困苦的一面,也有使教师得到快乐的一面,这种体验越多,教育信念就越坚定。21世纪面临的教育课题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环境支持。最近20年,我们的普通教育,教育思想是那样多样而活跃,教育改革实践是那样丰富而多彩,教育特色是那样耀眼而绚丽,这些,足以证明,我们坚持教育改革的信念得到了最好的报答。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是坚持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坚定青年再创未来辉煌这一教育信念的最大动力。

四、教育,要去追求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它追求的是永远要求达到而从来没有充分达到的一种理想,即追求一个‘完人’的理想”。所以教师职业,就意味着一生的追求,教育事业,就是一代一代教师的接力棒式的追求。完全可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对“完人”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永远不能充分达到的,这就是她的迷人之处,这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追求的美。尽管宿命论者宣扬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以致使神经脆弱者惶惶不可终日,而正常人,都还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的。教育是不断创造未来的事业,不断创造美好的事业。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说的:教育是人类文明自我持续更新的过程,也是一切有益人类事业中首先的一种。我们为此不懈追求,应该无怨无悔。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不懈追求的精神。我们教师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是教育事业的实际承担者。教育要改革。教育在发展,教师是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责无旁贷。教育学既然是“人学”,那么,“人学”就太复杂了。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效性,都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走到底的决心,无私奉献的精神。现今社会,人们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短期行为都是教育事业的大忌。而我们又是生在这种环境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慎独”,不受不良环境所左右,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学习、探索素质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唯有如此,教育发展才有基础,未来才有希望。

在不懈的追求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前面说到,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融于对教育的认识之中,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之中。因此,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也是实践自己“三观”的过程,也是自身的一种完善和超越。教育学是“人学”,不仅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教育伴随着我们一生,我们为教育奉献一生。在这里摘引一位上海市特级教师的人生格言来结束本文,也与诸同行共勉:教师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思考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我将继续为此而努力。

现代教育的五大理念

现代教育的五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

现代教育理念浅谈

现代教育理念浅谈 现代教育理念,实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现在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认同学生的差异性。 一位哲学家说过,就像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欲望、价值、潜能,所以有这些差异才有个性,有这些差异才见特色,有这些差异才见生动。当我们接受了学生的差异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接受学生没有差生这一理念。我们通常讲的差生就是考试差、分数差的学生。这样评价对教师可以理解,因为学校评估教师要分数、升学要分数、家长要分数,但对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不客观的。人的表现行为和活动能力千姿百态、林林总总,把一个方面的差异,作整体判断对学生来讲这是蛮横无理的。 面向全体就是要正确理解后进生和觉悟生。 我们通常讲的觉悟是思想觉悟,实际上学习更需要觉悟。思想家把人的觉悟是分开来看的,觉是感觉,是直观的,悟是悟性,是思维。觉是别人的点拨,悟是自己的体会,悟是觉的结果,觉是悟的过程。过去所讲的“双差生”,实际上是后进生、差异生、觉悟生。人是多面性,每个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例如钱钟书进清华大学数学考0分,被破格录取,后来却成为了学贯东西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师。香港富豪李嘉诚小学没有毕业,由一个学徒工成为香港当今商界巨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参加清朝科举考试,考了17年连个秀才都没都考取,最后一场大病,病死四十天而复活,就讲天话说天书,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兄弟,写出《警世良言》、《劝世良言》,他创立天地会,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3年而亡,创造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 我们以倡导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是一潭死水,唯有创新才是出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知识本身并不能改变命运,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技能才能改变命运,而知识到技能转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可是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上至大中专院校下至中小学校都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所有学校的教师都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所有学校的学生也都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使孩子们完全丧失了创新的能力,当然孩子们在走出校门后就很难在社会和工作中有大的作为。 当我们的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向后,按说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观念也应跟着转向,可事实却不是这样,过去的“精英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毕竟有限,因此国家有能力为他们安排好一切,甚至是终身的,现在不同了,“大众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每年几百万啊,国家早已无能力安排,因此只能让市场来安排,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需要创新型人才,可我们的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根本不具备创新素质的人,除了在学校能学习会考试外,谁具备了创新能力?要知道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率达百分之二十多,可我们的大学生呢,创业率不到百分之一,为什么创业这么低?关键是不知道在哪一方面去创业,根本找不到新路子,因此大都选择了去打工。那么,“大众化”后我们的学生出路何在?答案就是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如果还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考大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有好生活,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了,因此才有了清华生毕业后去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去种菜,这些看起来“丢人现眼”的事,其实这正是市场所逼出来的。 仅有知识是不够的,知识必须和创新相结合,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走向成功并能把知识转化成巨大的财富;目前的学校教育依然在走传统教育的老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们的创新潜力,使学生们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根本不关心孩子走出校门之后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根本不关心孩子所学的知识如何才能变成财富,导致学历越高就业压力越大的局面,高考状元在街头流浪,硕士研究生无业等诸多现象难道还不引起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思考吗?因为孩子们到了社会上分数不再是衡量成功的标志,业绩才是成功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考文理科状元一共137名,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高考状元能成为社会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在考场上成绩如此辉煌,而在社会上却默默无闻呢?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中国经济风云人物马云不是高考状元,而是毕业于普通的杭州师范学院,可他却创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身价百亿,他的淘宝网更是让众多平民在网上实现了创业的梦想,这一切都得益于马云的创新思维,家长朋友们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与财富,而这一点家长们却很少考虑,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我们不能再学书考书,决不能再培养考试机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感慨地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在培养人才,我很担忧。这才有了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宏图,这是教育的真正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必须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抓起,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只重视了对孩子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思维是根,知识是叶,根深方能叶茂,没有先进的思维方法,知识再多也是死知识,根本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在同一思维水平上,谁比谁强不了多少!著名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做老师出的数学题:1+2+3+......+100=?时,他根本不动笔,只是思考就很快得出了答案,而其他的孩子还在努力计算着,在这里高斯运用的就是创新思维,其他的孩子就是在用常规思维,自然就很逊色。可见,思维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让孩子们接受思维培训,不仅会提高学习成绩,更能让孩子们在社会竞争中能把所学知识变成巨大的财富,从而获得更大成功!!我们的学校和家长一直很重视课本知识的教育,使孩子拥有了一定量的知识作基础,这是很好的,但却忽视了对孩子们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拥有同等知识的情况下,孩子的创新思维越先进,成绩就越好,在社会上的业绩就越大,就越接近成功。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 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 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 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 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 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 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 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做,因此很容易让人形成思维定势。但墨守成规的管理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只有坚持创新才有突破、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要以创新的理念为引领,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力争高效率,实现高质量。采取静态的制度管理和动态的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探索出“动”与“静”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创新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成为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1.全员参与教学研究与管理,营造支持教学工作的氛围 教学不单是教研部门的事,而是各部门的工作均要服从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党政领导都要重视教学工作、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领导承包教研组,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体系 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人制度,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主任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理顺三级治理网络(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导处要加大平时教学工作监控的力度,作好平时情况的指导与记载,学校将教师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作为对教

师业务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稳步提高平时的教学工作。 3.创新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 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章可循、有矩可守。学校要破旧立新,进一步规范教学制度,实施动静结合管理,从而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静态管理方面,就是用“不说话”的制度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一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课表:在安排课表时,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各种课程及课节量,要求老师不准占课、不准送课,一些易被挤占的科目(如信息、体育、音美等),还要求班干部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汇总,对挤占的课节要求补上。这样大大改变了过去只重主科不重副科的偏斜认识;二是严格执行“不说话”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对教师执行的各项内容都重新进行详细的规定。例如备课(改变书写备课簿的传统模式,实行“活页备课”即批注+卡片式备课),上课(践行新课改精神,构建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最新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体现自身教学特色)、作业批改(拓新作业形式、如教师作业本、学生错题集、自选作业本,倡导新的批改评价方法)、辅导(延伸辅导内容、改革特殊学生辅导方式)等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三是制定下达“不说话”的质量目标。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学校制定各年级各科质量目标及奖惩制度,对各级各科优秀率、及格率、提高率都做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毕业班专门制定《毕业班管理办法》、《毕业班质量奖励办法》,落实了教学质量分析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里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注重的是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的本领的训练。这是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死的教条。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既具有绝对性,也具有相对性。然而在教育中,我们却把课本知识当成了定论,看成是无需检验、只需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课本就是至高无上、毋庸置疑的圣经,好像只要理解了、记住了课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 2、把学习看成只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 3、理智上独立性与自主性的欠缺。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学生的头脑中不断地被塞进一个个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又是无需检验和怀疑的,如果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那应该怀疑的只能是学生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而不应是课本或教师。 4、思维能力的薄弱,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结论轻探索,它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它,然后巩固它,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极为贫乏。而且,这些结论都是作为定论教给学习者的,学习者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推敲。 5、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来对待。既要考虑发展中的师生关系,又要考虑发展中的学生差异,更要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

现代教育管理新理念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从而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给予了更多的希望。因此,现代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应准确地自我定位,明确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要为人师,不做经师;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由此可见,现代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教育不是策划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世界上,有的事情是可以等待的,是可以重来的,唯独学生的生长、发展是不可以等待的,是不可以重来的。这段话是我在校长培训班所学到,在以前所做的,没有理解透彻,此次学习使我对这句话得到更深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我是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在我的管理上,我深知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所以我在管理学校后勤工作后,对后勤工作进行了整改,当前,

我校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期,身为副校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重。到任以来,我边干边学,团结依靠后勤一班人,遵照校领导的正确指导,逐步梳理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规程,确保总务后勤工作平稳开展。我以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管理方法 要做好这份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后勤工作,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每天都到学生宿舍、食堂、教室、操场,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老师、学生交流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可以证实自己的管理是否正确,因为服务对象和服务者,是管理者一切指令的受益者和实行者,只有他们的反映和实施的结果,才能准确地检验自己的指令是否正确,是否完善,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愿望和要求,可以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和营养,就能够使我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角色。另外,工作氛围对一个部门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工作互相补位,提高工作效率,大家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帮助,蔚然成风,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新进职工,为了使他们尽快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掌握后勤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程序,尽快的进入工作角色,以师带徒的方式,向他们传授方法和经验。因为后勤的工作,不是靠几个或十几个人就能干好的,而是要靠每一位职工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一块木板一样高,才能保证后勤的工作水平整体提高。现在后勤

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 主讲人:康厝中心小学谢祖润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主旋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基础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部分 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接受、析出、反馈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发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接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接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张扬不足,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实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是以联结教学与学习,反应教育取向的课程为切入口的。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经营管理 06-07 1032 谈现代教育观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 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观念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我们的教学直接面对生命,生命是认得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需要的整合体,一只蚂蚁一条腿的进化需要经过上万年的时间,何况人乎!因此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效率。面对生命,教师教学要有激情,要融氛围之美、学科之美、探索之美、发现之美与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苦役、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教学观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 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

2021年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

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论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_王卫华

《教学与管理》2008年2月20日 教育评价作为与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发展研究并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三大课题之一,对 教育活动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开展合乎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评价,将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运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教育评价的理念是指贯穿教育评价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教育评价的功能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人们对教育评价的期望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将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因此,本文试总结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是评价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发展是评价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教育活动的过程,即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一、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1.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提出 在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上,泰勒模式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面临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波及美国的各行各业。为此,进步教育协会(ProgressiveEducationAssociation)开展了著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Study),泰勒(R.W.Tayler)受委托负责其中的评价研究。泰勒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他负责评价培养的进步学校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普遍比非进步学校的学生优秀。因此,“泰勒等人创造设计的教育评价,使新教育获得实效,证明教育评价能够毫无遗憾地促进新教育效果。”[1] 一般来说,泰勒模式的评价理念在哲学上反映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在具体方法上,则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要求,同时,还带有实证主义的痕迹。这种评价模式简单可行,易于操作,但它却是以漠视人的本体性,牺牲信息的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代价的。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哲学逐渐确立主导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严厉批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烈反对行为主义者绝对客观化、标准化的研究理念,认为行为主义是把人机械化、生物学化了,导致了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降低;过分注重外显的行为,忽视了人的内在潜能;不研究价值,对人行为的动机缺乏了解。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些观点,直接影响着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这一倾向在第四代教育评价那里显得尤为突出。第四代教育评价坚持以人为评价的中心,反对人的物化;重视人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拓宽了评价范围;改变以往评价者监督、控制的传统地位,使评价者既是刺激物,也是反应者,从而能充分听取被评价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重视价值多元化,认为由于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的不同,人的价值取向是多样的,反对以往不讨论价值或认为价值同一的观点。第四代教育评价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以人为本成了教育评价者的共识,成为指导教育评价活动的理念之一。 2.以人为本评价理念的具体涵义 (1)评价活动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之间的共同活动。从评价者这一方面来说,评价要注重发挥评价者的主体作用。评价并不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内容按部就班地执行评价程序,评价过程中有很多主观选择、主观判断,要真正达到高质量的评价,就必须发挥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使评价者能够引导评价的正确方向,达到预定的评价目的。再从评价对象来看,评价对象可 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卫华论 3 ??

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教师的立教之本

教师做到四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 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可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通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验和办学特色,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本期的计算机培训,我的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一定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 因材施教" ,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 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 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 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现代教育十大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 四、创造性理念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 五、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创新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如何运用课标教材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并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显得尤其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下面一些做法: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把“用教材教”落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六年级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我马上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队

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 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学生顺利完成后,我又将问题改为:1. 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3.甲单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单独修还需几天?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并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二、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口答:4是5的几分之几?5是4的几分之几?5比4 多几分之几?4比5少几分之几?通过回答,我把题中的几分之几都变为百分之几,就成为今天的例题,我进一步问同学们如何把分数化为百分数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的引入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2)

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兼谈甘肃省优质课观摩 州级骨干教师 县级优秀教师陶学强 中学一级教师 随着科技时代的亲临,教育这一方热土风波不静。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育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层出不穷。但是,变革的仅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而真正应该变革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仍是步履艰难,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有幸参加了甘肃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近一周的观摩中,大屏幕投影、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教育的教学设备应有尽有,让我们这些仍吃粉笔灰的人大开眼界。经典的教学方法、严密的教学环节加上高科技的教学设施,对知识的讲解脉络清晰,声情并茂。但我总感到全省最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几乎是教师最精彩自我表演。教学设施当然是道具,但学生也几乎成了道具。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或很少体现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一切现代的教学设备都是手段和工具,而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对学习起作用的是学生的实践、参与模式以及由学生的实践而获得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是灌输知识,也不是体现自己的主体性,而是让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己的参与,亲手的实践活动发现某种结果。尽可能强化学生自己的成就感、成功感,树立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他的独到见解,他的亲自感悟,就是错误,只要教师评价肯定积极的一面,对学生也是收获——毕竟自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树立以下几种

现代教育理念: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观念 这是一个经典的观念,但它永远是作为一个教师从古至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师素质和教师对自身要求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以及感染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高尚的情操及渊博知识在学生身上的影射,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指教出了几个大学生或许多成绩前茅的学生,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使每一个他所教育的学生都得到人生的真谛和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和道德观念,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得到永久的“磁化”,在学生成长的一生中永远激励学生,感悟人生。 本次观摩课中,所授内容为初三几何7—3垂直于弦的直径(二)例4。关于赵州桥的几何问题,为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只是把赵州桥的桥孔问题作了几何计算过程,进而作练习,对赵州桥所含的文化内涵挖掘的不够,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美学观念。 赵州桥的彩图显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己很激动,“啊”,“哇噻”的叹息声不绝于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美育赏析,如进一步强调赵州桥数学上的对称美,庄重、稳固的朴素美,任重而道远的人格化的情操美等等。激发学生爱美、求美的健康心理和优秀的品质。 (二)勤劳,智慧的观念。 “1300多年前,隋朝的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石拱桥”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之一,而且也是几何学、物理学成功应用的典范。滚滚河水、悠悠岁月流不尽历史的明证: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三)历史价值观念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爱心对待所有从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开放性教育还十分注重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尊重自己内在价值的教师也会十分尊重学生,对于儿童的创造给予保护和鼓励。儿童们年龄虽小也都有自尊,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图,才能恰当地提出建议和给予合适的帮助。教师应避免以个人的好恶进行作业评价,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使自己眼界开阔、知识渊博,掌握多元文化艺术知识,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帮助各色各样的学生发展自己。 二、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有计划地巧妙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景,

为学生创设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欣赏者,模仿者,而且与教师共同面对问题情景,解决问题,成为讲授者,表演者,创造者. 美术教学也必须在一种氛围中,一种文化中才可能进行.如果学生由头至尾都不能走进你的思路,那么美术教学就难以继续下去。 《画纸转转转》一课中,我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表现形式空间提高学生创作能力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