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影像学检查

合集下载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和超声等,来评估眼部和眼眶的病理情况。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眼部问题。

CT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X光和计算机处理来横断面图像。

它可以显示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详细结构,并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损伤等病理情况。

CT扫描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准确地显示组织的密度和结构。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详细的图像。

与CT扫描相比,MRI更适用于评估柔软组织的病理情况,如眼球、眼眶和眼眶周围的结构。

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帮助医生检测和评估眼部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情况。

超声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

它可以评估眼球、眼眶和相关结构的病理情况,如眼内肿瘤、眼眶囊肿和眼外伤等。

超声提供实时图像,可以观察和评估眼部血流情况、眼动力学和眼部结构的移动。

眼和眼眶的常见病理诊断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眼部病理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眼和眼眶病理诊断:1. 眼球肿瘤:CT扫描和MRI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球肿瘤的性质、大小和位置。

这有助于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切除或放疗治疗。

2. 眼眶炎症:CT扫描和MRI可以显示眼眶的炎症程度和分布。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非常重要。

3. 眼眶损伤:CT扫描可以检测和评估眼眶的骨折、软组织损伤和出血等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恰当的治疗计划,如手术复位或修复。

4. 眼眶囊肿: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眼眶囊肿的性质和大小,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或吸引。

,眼和眼眶的影像学诊断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评估眼部和眼眶的病理情况,指导治疗和手术决策。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眼球及眼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鞘膜瘤
【MRI表现】
神经鞘瘤较小时呈一实质性肿块 。 与眼肌相 比,在T1加权图像上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在质 子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长T2加权上为稍低信号 。
Gd-DTPA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 明 显 强化, 而囊变区不强化。
神经鞘膜瘤
【诊断要点】
⒈位于肌锥内,边界较光整,形态规则类椭圆形 ⒉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后有均匀强化。 ⒊MRI上T1加权为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质子加权
⑵泪腺混合瘤 a.部位不同,泪腺混合瘤位泪 腺 窝内。血管瘤多位于肌锥内。b.信号不同。
神经鞘膜瘤
在组织学上,神经肿瘤可分为神经鞘瘤( Neurilemoma ) 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 )。 神经鞘瘤病人以中年人居多。此病大多位于肌 锥内。眼球向正前方突出为主要临床症状,可 伴有眼痛、头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或视力 损害等,半数以上病例可在眶缘触到中等硬度 肿块。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 MRI
Retinoblastoma MRI T2W
Retinoblastoma CT
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要点
⒈发病年龄 1-3岁 ⒉临床症状 白瞳症或猫眼症为特征,单
侧或双侧发病。 ⒊X线上眼眶区内钙化灶 ⒋CT上眼球增大和球内软组织肿块并有钙
常见眼球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视母)是儿童最常 见的眼眶恶性肿瘤。发生率在1.5万至3万分之 一。
病理和临床表现
该肿瘤是先天性肿瘤,平均诊断时间在18个月左 右。有一定家族倾向。 视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 。由于血供不足 ,易产生钙化复合体结构。极少数病人可出现双 眼视母和松果体瘤。称之为“ 三边症”。 临床上典型表现:白瞳症,斜视,青光眼和视力 缺损,眼底表现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半球形肿物。

《眼眶的影像诊断》课件

《眼眶的影像诊断》课件
探索MRI图像上眼眶疾病的异常表现和特 征。
主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骨折
研究眼眶骨折的影 像学特征以及诊断 方法。
肿瘤
深入了解眼眶肿瘤 在影像学上的表现 和诊断准则。
炎性病变
探讨眼眶炎症和感 染的影像学表现和 诊断要点。
先天性畸形
研究眼眶先天性畸 形的影像学特征和 诊断方法。

案例分析
1
案例1 :鼻咽癌侵犯眼眶的影像学
影像学表现
1 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2 CT检查的正常表现 3 CT检查的异常表现
介绍常见的眼眶影像学 诊断方法,如CT和MRI。
探索正常眼眶在CT图像 上的特征和表现。
学习如何通过CT图像识 别眼眶常见疾病的异常 表现。
4 MRI检查的正常表现
了解健康眼眶在MRI图像上的正常表现和 特征。
5 MRI检查的异常表现
识别鼻咽癌对眼眶的影像学影响,并提供准确的诊断。
2
案例2 :眶内脂肪变性的影像学
了解眼眶内脂肪变性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方法。
3
案例3 :眼眶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
研究眼眶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总结
1 影像学在眼眶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概述眼眶影像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眼眶的影像诊断》PPT 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眼眶的影像诊断,包括眼眶概念、解剖结构、 常见疾病以及影像学诊断等内容。
概述
眼眶概念
了解眼眶的定义和作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眼眶的解剖结构
探索眼眶内的骨骼、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眼眶的常见疾病
介绍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以及它们对人体的影响。

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眼眶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32
MRI视神经3D成像
可编辑课件PPT
33
眼内异物
图示CT轴位、冠状位、可矢编状辑位课,件P箭P头T 示左眼球内金属异物。
34
三、眼眶病变概述(2)
眼外肌病变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炎
肌锥内病变:炎性假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视神经 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炎、淋巴增生性病变
肌锥外病变:皮样囊肿、血肿、脑膜瘤 泪器疾病:泪腺区病变:泪腺脱垂、泪腺炎、囊肿、皮样囊
3岁患儿,MRI 示轴位T2WI、T1WI序列, 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序列,箭头示左眼球颞侧限
局性隆起性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可编辑课件PPT
21
CT轴位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内部伴有小钙化影,术后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
可编辑课件PPT
22
永存玻璃体增殖症PHPV
• 胚胎原始玻璃体动脉未退化或并发增殖所致,表现为视盘与玻 璃体之间的原始玻璃体纤维和血管残余物增殖,并牵拉视网膜 致网脱
可编辑课件PPT
27
眼球开放伤 眼球破裂
图示CT软组织窗及骨窗, 箭头示右眼球破裂伤,右眼球变小,形态不规则,其内见斑片状高密度 出血影。
可编辑课件PPT
28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T2 FLAIR,矢状位T2WI序列,箭头示右侧眼球破裂伤,右眼球
变小,形态可不编规辑则课,件其PP内T信号混杂。
可编辑课件PPT
40
眼外肌炎
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右眼下直肌明显增粗,增强扫
描明显强化,伴临近眶内脂肪不规则可强编化辑,课件符P合PT眼外肌炎性病变,治疗后明显缓解。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是眼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诊断需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MRI)成像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上的影像学表现。

一、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位置: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位于眼眶内,多位于眼球后方或视神经周围。

MS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

2. 肿瘤密度:眼眶肌锥内肿瘤常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常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密度界限。

MSCT能够通过对比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3. 邻近结构受侵:肿瘤增大时可侵及邻近的眼眶骨壁、眶上肌和视神经等结构,MSCT能够显示这些受侵情况,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弥漫性肿瘤:眼眶肌锥内肿瘤有时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生长,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5. 并发症:眼眶肌锥内肿瘤可引起眼球推挤、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和并发症,MSCT能够直观地显示这些症状和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磁共振(MRI)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组织学特征: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RI上呈低、等或高信号,根据肿瘤的成分和组织学特征可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有助于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2. 肿瘤形态: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包括肿瘤的轮廓、边界和内部结构,为确定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3. 血供情况:MRI可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特征和血供情况。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MSCT和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对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瘤、炎性病变,外伤、横断位、矢状及 冠状位 骨窗、软组织窗及三位重建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参考课件)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参考课件)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视神经孔扩大
18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眶 窩 缩 小 ( 眼 球 扎 出 术 后 )
19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眶窩缩小(骨维所致)
20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额部骨瘤致眶窩缩小
21
X线平片基本病理征象
左 先 天 性 视 神 经 孔 缩 小
22
外伤性疾病
眼外伤是指眼球及其附属器的损伤,是眼科常见 眼病之一。影像检查主要用于:1、眶骨骨折 及眶内软组织损伤的诊断;2、眼内和眼内异 物的诊断和定位。



眼球转移瘤CT
移 瘤
MRI
40
眼部疾病影像学诊断
眼球转移瘤MRI(肺癌转移)
41
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骨瘤是 一种少见的良 性肿瘤,临床 表现为视乳头 边界清楚、隆 起的黄色肿块, 类似转移瘤或 黑色素瘤, CT则为均一 钙化密度,为 其特点。
42
泪腺肿瘤
泪腺肿瘤在原发性眼眶肌园锥外肿瘤中 发病率最高,占25%,其中以混合瘤最多 见(占60%),腺癌及园柱瘤占30%,泪 腺肿瘤共同而非特异征象是泪腺肿大。
是从视网膜核层起源的恶性肿瘤,占眼肿瘤的 首位。病人绝大多数为儿童(98%),以3岁以 下多见;偶见于成年人。约10%病人可出现肿 瘤不治而愈现象。平片显示眶窩扩大,密度增高, 眶内钙化以及视神经孔扩大等征象;CT检查可 直接显示眼内实质性肿块和肿块内钙化灶以及视 神经等情况;MRI检查在显示肿瘤蔓延、侵及颅 内组织、显示视神经、视交叉等结构明显优于 CT,但对肿块及钙化的显示不如CT.
26
炎症性疾病
有渗出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眼外肌炎,泪腺炎,眼眶蜂窩 织炎,眼眶骨膜炎和骨髓炎等。1、渗出性视网膜炎是一种 以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伴视网膜下大量渗出为特点的视网 膜病变。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组织增厚,并有坏死性 变化及血清纤维旦白性渗出物、红、白细胞、胆固醇结晶、 吞噬细胞等。隨后,坏死物被结缔组织包围并发生机化。 多见男性青少年及儿童,CT和MRI可显示视网膜下积液。 2、视神经炎通常分为急、慢性两类,后者较多见。前者多 为邻近炎症所致,后者多由维生素缺乏、糖尿病、脱髓鞘 病变等所致。 CT和MRI可直接显示视神经的形态。3、眼 外肌炎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病因有细菌性和 霉菌性感染、炎性假瘤、结核和结节病等。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粘液腺囊肿系窦内粘液腺口堵塞,引起腺管内粘液潴留形 成,囊内为含有蛋白成份粘液,多见于上颌窦。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 眼部解剖 • 一、眶壁 • 1、上壁或眶顶: 为前颅凹底,前额骨水平板、后 蝶骨小翼,前外上方有泪腺窝。 • 2、下壁或眶底: 上颌骨顶壁,由颧骨、上颌骨、 腭骨眶板构成。 • 3、内侧壁: 前为上颌骨额突、泪骨,后为筛骨纸 板、蝶骨体。 • 4、外侧壁: 前为额骨颧突、颧骨额突,后为蝶骨 大翼。 • 5、后壁:蝶骨。
• 2、恶性病变: 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常见坏 死,侵犯周围组织而边界不清楚,邻近骨质破坏, 生长呈浸润征象。
• 3、眼环占位: 眼环偏心性、局限性增厚,突向 球内,密度相对较高或向后突入球后间隙。
• MRI在眼眶疾病诊断价值: • 1、 MRI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参数 成像,对炎症、占位性病变、外伤等有较高价值; 但对骨质及钙化显示不如CT。 • 2、疑有眶内急性磁性异物时禁止行MRI检查,加 重异物损伤。
• 1
• (二)眼眶侧位片X线表现
• 上、下壁显示较清楚,眶窝结构显示较差。
• (三)视神经孔位片的正常X线表现
• 眼眶外壁显示清楚,内侧可见扇形额窦,内下方 见后组筛窦,外下方见圆形或卵圆形视神经孔, 直径大于7mm或两侧相差大于1mm,排外体位因 素,提示视神经孔扩大。
三、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
(四)Graves病
• 甲状腺功能异常伴眼症称Graves眼病,仅有眼部症 状不伴甲状腺功能异常呈眼型Graves病。女性多见, 30-40岁好发。 • CT:眼外肌肌腹增粗呈梭形,肌腱不受累,下直肌 多见,其次内、上直肌。眼球突出(角膜顶点距双 外眦连线超过20mm,或两侧眼球突出比较大于 2mm。)。 • 注意与肌炎型炎性假瘤鉴别:肌炎型炎性假瘤表现 为眼外肌肌腹与肌腱均增粗,而Graves病表现为眼 外肌肌腹增粗呈梭形,肌腱不受累。
• 一、检查方法 • (一)眼眶正位 (足侧20度后前位)或柯氏位 (足侧23度后前位),观察眶窝、眶壁、邻近鼻窦、 异物定位。
第二节
X线检查
• (二)眼眶侧位
观察眶窝、眶上下壁、异物定位
• (三)视神经孔位(53度后前斜位)
观察视神经
孔、后组筛窦、额窦、眶顶
• 二、正常X线表现 • (一)眼眶后前位片的正常X线表现 • 两侧眼眶对称,上壁略高低不平波浪状,后部可 见三角形致密影,尖端向外—蝶骨小翼,内壁主 要为筛骨纸板影,其内为筛窦,中心为鸡冠与鼻 中隔连线;眶斜线为外上向内下斜之致密线—双 侧颞窝骨壁切线投影;蝶骨大、小翼之间为眶上 裂,两侧对称。
正常眼眶上部层面
正常眼眶中部层面
正常眼眶下部层面
正常眼眶前部层面
正常眼眶后部层面
冠扫骨窗
轴扫骨窗
MRI定位像
MRI
• 二、常见疾病的CT与MRI表现 • 价值:确定病变的存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 密度、内部结构,与周围关系、区别良恶性。 • 表现: • 1、良性病变:边缘光整,推挤周围组织,压迫骨 质吸收,边缘硬化,坏死少见。
•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
• 婴幼儿最常见眼球内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白瞳症。 • 双侧视神经母细胞瘤同时伴松果体或蝶鞍区原发性 神经母细胞瘤,称三侧性RB。 • X线:眶内钙化,细沙粒或斑片状。晚期眼眶扩大, 眶壁骨质破坏。 • CT:眼球壁占位,眼环局限增厚,多突向玻璃体腔, 大者亦可向球外蔓延,并沿视神经向颅内蔓延,特 征表现多见钙化。增强不均匀强化表现。 • MRI:眼球壁软组织占位,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 T2WI低于玻璃体,优势为明确三侧性RB、视神经 侵犯或颅内蔓延。 • 首选CT,MRI利于肿瘤分期。
• 2、判定原则: • 1)正、侧位片均见异物,位置一致,基本 判定有异物。 • 2)一张片子显示在眶外则异物定位于眶外。 • 3)一张片子未见异物,须排外其它因素。 • 3、[眼球异物定位方法] • 1、角膜标记器 • 2、几何学测量法 • 3、定位图尺测量
异物巴尔金氏定位
第三节
CT与MRI检查
• (一)眼眶肿瘤 • 常见X线征象及意义: • 1、眶窝普遍性增大及变圆:肿瘤生长较久及眶内 压增高。 • 2、眼眶壁局限性改变:骨质受压、变形、缺损、 硬化。 • 3、眼眶内软组织密度增高及钙化:提示占位。 • 4、眶上裂的扩大及破坏:神经源性肿瘤、眼上静 脉扩张。 • 5、视神经孔的扩大及破坏:视神经胶质细胞瘤、 神经鞘瘤、脑膜瘤。
眼眶内积气
眼球内积血
眼球破裂异物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三)眶内炎性假瘤 • 免疫反应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不宜穿刺活检, 急性起病,发展缓慢,反复发作。中年男性多见。 • 根据部位分型:眶隔前型、肌炎型、泪腺炎型、巩 膜周围炎型、神经束膜炎型、弥漫型。 • CT:表现多样,眼肌型为眼外肌肌腹及肌腱同时增 粗,上、内直肌最易受累。泪腺炎型为泪腺增大, 弥漫型为眶内脂肪为软组织样密度影取代。增强中 度至明显强化。 • MRI:长T1长T2肿块,若纤维增生为主呈长T1短T2 表现,增强同CT。
• 二、裂、孔 • 1、眶上裂: 有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眼支、 外展神经及眼上静脉通过,内通中颅窝。眶上壁 与外侧壁分界。 • 2、眶下裂: 三叉神经下颌支、眼下动脉、眼 下静脉通过,向后通颞下窝、翼腭窝。眶下壁与 外侧壁分界。 • 3、视神经管: 视神经、眼动脉通过。
• 三、眼眶内容 • 眼球 球形,直径约23mm。由眼球壁(眼环)和 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由三层膜构成,外膜前1/6为角 膜,后5/6为巩膜,中层为葡萄膜,由虹膜、睫状体、 脉络膜构成,内层为视网膜,厚约2-3mm;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 视神经 直径4-5mm,三层鞘膜与脑膜相续。 • 眼外肌 四条直肌(上、下、内、外)、两条斜肌 (上、下)、提上睑肌。四条直肌围成肌锥,分为 肌锥内间隙和外间隙。内直肌最粗。 • 泪器 泪腺和泪道,泪腺在泪腺窝内,泪道由泪 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构成。 • 球后脂肪
眼眶扩大钙化
泪腺窝扩大
• • • •
(二)眶内异物定位: X线平片价值: 1)判定眶内有无阳性异物; 2)观察异物大小、形态及位置(眶内或眶外;球 内或球外) • [检查方法与步骤] • 1、常规摄眼眶20度后前位和侧位片:优质增感 屏(减少污染伪影),小照射野,略低电压,短时 间,固定眼球直视位,减少胶片污染。
Graves病
泪腺肿瘤压迫骨质吸收
恶性肿瘤骨质破坏
葡萄膜肿瘤
葡萄膜肿瘤
三、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
• CT可显示骨折较普片敏感,是诊断眶壁骨折最准确 的方法; • 气肿表现为气体密度影; • 血肿表现为高密度影,CT值约60-80HU; • 视神经损伤表现为视神经增粗; • 异物显示CT较普片敏感,定位准确。 • MRI显示骨折不佳,对软组织损伤较CT敏感。 • 铁磁性异物禁止MRI检查。
CT
MRI
(二)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 成人眶内最常见良性肿瘤,多见中青年女性,临床 无痛性、慢性进行性眼球突出。 • X线:阴性。 • CT:眶内球后肌锥内间隙软组织密度肿块,圆形或 椭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其周脂肪间隙存在, 眶尖脂肪很少侵犯,“眶尖空虚征”。特征表现是 增强可见渐进性强化,随时间延长,由小片状强化 逐渐整个肿瘤全部明显强化,消退延迟。 • MRI:长T1长T2肿块,增强效应同CT。
• 一、CT、MRI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 CT:横断扫描:以OM为基线,包括眼眶上下壁, 1-5mm层厚,软组织窗及骨窗。冠状扫描:与OM垂 直,前包括眼睑,后达蝶鞍。 • MRI:可加做斜矢状位(平行于视神经),观察视 神经病变,常规T1WI、T2WI像,压脂像可降低球 后脂肪信号,利于病灶显示。 • CT、MRI增强扫描: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 正常表现: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