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张磊

合集下载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在数据分析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首先,对样本 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和数据的分布特征。接着, 利用相关性分析检验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回归分析 法建立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 1)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绩 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这种 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内并不明显,说明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更为重要。 2)股权 激励行权价格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与市场环境的不 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例如, 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可能受到较大波动,从而影响股权激励的 实施效果。此外,如果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股权激励可能难以发挥其应有 的作用。
五、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方面,学者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 果,以及如何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此外,学者们还 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建议。
总之,股权激励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工具,其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 复杂性和多样性。只有深入了解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股权 激励的激励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回归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国有上 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利用回归分析法探究国 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不 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际效果。
样本选择方面,本研究以某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为研究对象,详细收 集和整理了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 证券交易所公告和相关财经媒体。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假设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负相 :
【 关键词】上市公 司 股权激励

公 司绩效
关关系。当管理 者持股 比例增加 时 , 会使管理 者有更多的权利
控制企业 , 外界 对管理层的约束 力下 降 , 管理者 会更 多地 以牺 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 , 通过追求 自利 目标而 不是公司价值 目标来实现 自身福利最大化 。 假设 3 上市公司的成长能 力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 系有 : 显著影响。在有效 率的资本市场上 , 公司成长性越强 , 资者对 投 其未来经营预期越好 , 从而公司的市场价值 表现就越 好 ; 反 , 相 公 司风 险越大 , 未来收益越不确 定 , 资者对其 价值判断 也就 投
公 司 业 绩
RE 0
MR GR W 0
净 资 产 收 益 率
股 权 激 励 授 予 的 股 权/ 公 司 总 股本 每 股 收 益 增 长 率
解 释 变 量 股 权 激 励 股 本 比例 公 司成 长 能 力 控 制 变 量
样本 , 21 年年报报告 中披露的数据作为样本数 据 , 以 00 各指标
并进入实施 阶段的公司只有 9 家 。纵观 国内外学 者的相关研 5 究文献 , 对于股权激励 的效果 , 仍存在争议 。有些学者指 出 , 股
权 激励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有些学者认为 , 权激励与公司业 股 绩存在 负相关或者相关性微弱 。本文将对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
进行更深入 的研究 。
表 1 变量描 述
变 量 性 质 变 量 名 称 变 量 符 号 变 量 定 义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 间的关 系 , 选择 2 1 00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 公司 , 剔除 s T公 司 以及缺少相关数据的公司 ,最终选 取 5 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 究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在近年来的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已经在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进行一项实证研究,探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股权激励的定义。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购买或获得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等权益的制度。

通过给予员工公司股权的激励,企业既能吸引优秀人才,又能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使员工与企业利益紧密相连,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在股权激励计划下,员工个人也会因为持有股票而增加风险承担,倾向于更加谨慎和长远地考虑企业的利益。

因此,股权激励可能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长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一些学术研究也证实了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例如,一项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相比没有实施的公司,在长期绩效上表现更好。

另外,一项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虽然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已经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但是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呈现出与之相反的趋势。

例如,一项对英国公司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特定情况和文化背景,以及员工对于激励方式的接受程度。

除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整体影响外,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股权激励与不同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

一项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价值和创新绩效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影响。

股权激励可以激励员工团队合作,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还受到一些中介和调节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项对新兴市场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了企业规模、企业所有权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调节。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上市公司股权鼓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一、前言局部股权鼓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开展效劳的一种鼓励机制。

股权鼓励通过股权这种价值纽带使企业高级人才的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代理本钱的鼓励方式。

在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股权鼓励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途径以及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手段。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并实施股权鼓励机制。

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实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全流通,从而使得引入对管理层进行长期的股权鼓励成为可能。

作为配套法规,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股权鼓励管理方法〔试行〕?,并于2006年1月1日期施行,为股权激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引导和实务操作标准。

同时新?证券法?和?公司法?也相应作出调整,解决了鼓励股票的来源和收益变现的问题。

这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消除了上市公司股权鼓励实施的法律障碍,也标志着股权鼓励在国内资本市场终于修成正果,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和改善公司治理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上市公司推行股权鼓励的根底性障碍的逐步消除,股权鼓励终于进入实际可操作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也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了股权鼓励机制的有益实践。

作为一种长期鼓励制度安排,股权鼓励的作用最终要落实到公司业绩增长,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此就有必要对股权鼓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上市公司开展股权鼓励政策提供借鉴。

二、主题局部在企业的一切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排在第一位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层的作用在一个企业成长、开展过程中起着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在管理层对企业的作用表达得更为明显,同时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又需要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的鼓励与约束。

《2024年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资本市场中,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股票权利,将其与公司整体利益和长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上市公司优化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普遍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

此外,股权激励还可以通过稳定核心员工队伍、降低人才流失率等途径,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

其次,运用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量化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具体关系。

四、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1. 股权激励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通过授予员工股票权利,使其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从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员工持有公司股票时,其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紧密相连,这将促使员工更加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这种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2.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股权激励程度较高的公司,其整体绩效往往也较高。

这表明,股权激励在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促进了公司整体绩效的提升。

五、案例分析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该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该公司的核心员工队伍相对稳定,人才流失率较低。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该公司的整体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一案例进一步印证了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摘要目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作为最重要的长期激励制度,成为推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简要介绍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及模式等,结合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然后以156家样本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目录第一章研究背景 (1)1。

1 研究目的 (1)1。

2 研究方法 (1)1。

2。

1 委托-—代理理论 (1)1。

2.2 人力资本理论 (2)1。

3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 (2)1。

3。

1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2)1.3.2 公司绩效的相关概念 (2)第二章文献回顾 (3)2。

1 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3)2.2 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4)第三章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5)3。

1 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探究 (5)3。

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3。

1.2 研究假设 (5)3。

1.3 变量指标的确定 (5)3.1.4 回归分析模型建立 (7)3.1.5 统计结果分析 (7)3。

2 回归分析 (8)3.2.1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9)3。

2.2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 (11)第四章分析与结论 (13)4.1 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13)4.2 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对策 (14)第五章研究的不足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研究背景1。

1 研究目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产生了股权激励的思想萌芽,但由于受到工业化进程中传统的“资本至上”观念的束缚,资本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绝对的“占优权”,人力资本的作用被长期忽视,直到50年代,股权激励制度出现在了美国。

《2024年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范文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上市公司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股权激励旨在通过将公司股份分配给员工,使其与公司利益形成更为紧密的绑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同时,股权激励还有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股权激励还能有效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增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同时,结合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研究方法,深入了解股权激励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司公告以及相关数据库。

样本选取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为主,确保研究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四、实证分析(一)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研究以公司绩效为因变量,以股权激励为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公司绩效的变量,如公司规模、行业特征等。

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二)实证结果经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其绩效水平明显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

此外,我们还发现股权激励的强度(即股份分配的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股权激励强度越大,公司绩效水平越高。

五、讨论(一)研究结果解释股权激励能够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的原因在于,通过将公司股份分配给员工,使其与公司利益形成更为紧密的绑定。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摘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是近年来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文章收集了2011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管理层持股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股权激励现已成为解决现代企业治理最重要的激励机制。

国外关于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Berle和Means(1932),但正式研究的形成则始于Jensen 和Meckling(1976),他们以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股权激励的变量,研究了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Jensen和Murphy(1990)以CEO财富的增加衡量高管薪酬的激励作用,分析了1 295家公司在1974年至1986年共13年的数据,结果显示股东财富每增加1万美元,CEO财富仅增加32.5美元,从而说明公司业绩的提升对CEO的激励作用不大。

Mehran(1995)以Tobin’Q、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业绩,高管持股比例、权益薪酬占总薪酬比例作为股权激励指标,对1979至1980年间的153家制造业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显著正相关。

Short和Kease(1999)则以股东权益报酬率衡量公司业绩,对1988至1992年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225家UK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国内对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较晚,始于1999年。

魏刚(2000)研究了1998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布的高管的报酬情况和持股情况这类经验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高管“零持股”的现象,高级管理层的薪酬与经营业绩并不存在“区间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
• (1)业绩股票
• (2)股票期权

• (3)虚拟股票

• (4)股票增值权 • (5)延期支付

• (6)限制性股票

• (7)经营者/员工持股 • (8)管理层/员工收购
• (9)账面价值增值权
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基础
• 委托代理理论 • 人力资本理论 • 代理人行为激励理论 • 博弈论
检测结果
均值
N
标准差 标准误
2010 0.0695
45
0.0543 0.004981
ROE
2012 0.0798
45
0.0641 0.00720
2010 0.2823
45
0.1755 0.01953
EPS
2012 0.2874
45
0.2342 0.02952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ROE、EPS均大于2010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绩效有所增长。
研究设计
研究文献 研究假设 选取变量 选取样本 实证分析 结论说明
研究假设:
假设一: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促进影响。 假设二:股权激励比例与公司绩效间呈非线性相关关系,
具有区间效应。 假设三:股权激励实施方案中,限制性股票比股票期权效
果好。 假设四:股权激励实施不同的进度对公司的绩效有影响。
选取变量
• 意义:
• 股权激励是一种双赢模式。
• (1)对公司来说,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适当地降低经 营成本,减少现金流出,从而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留住绩 效高、能力强的核心人才,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 (2)对公司员工来讲,实行股权激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 积极性,实现自身价值。
• 实施股权激励,员工的长期价值能够通过股权激励得到体 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幅提高,同时,由于股权激励 的约束作用,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会有所增强,进而也 可以增强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
假设二实证
1.建立模型: ROE 1HSR 2HSR2 3SIZE 4DAR 5TAT
2.回归分析:
R 0.603
R方 0.363
调整 R 方 0.282
标准估计的误差 0.038659381
SIG. 0.003
可决系数是反映模型总体拟合优度的,可决系数越大,对自 变量的解释程度越强。R方、调整R方分别为0.363、0.282, SIG.<0.05,虽然系数不高,但是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
• 研究方法:
•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1)定性分析前人的观点,提出研究假设; • (2)针对假设,选取合适的样本数据,定量分析。 • 2.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 (1)选择合适变量,规范的研究变量间的关系; • (2)构建适当的回归模型,带入样本数据,对研
究假设进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研究假设的真假。
DAR
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 TAT
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实证分析
• 实证结构图


股权激励

实施有否


对公司绩


效的影响


实证分析


(假设一)

建 立 回 归 模 型
回 归 分 析
实 证 结 论

股权激励实施与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公司绩效对比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对45家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实施激 励前后公司绩效进行对比,以2010年ROE和EPS为样本,以2012年同一 公司的ROE和EPS为配对样本,进行检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班级:经类092班 学号:3090552055 姓名:张 磊 指导教师:扈文秀 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
报告内容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目的:
• 在公司制度当中,所有权经营权两权分离,股东 享有企业的所有权,而管理层则拥有企业的经营 权,但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当两者的目标和利益 不一致时,就会出现冲突。为了激励管理层,解 决这种问题,所有者不仅需要实施短期激励措施, 还必须引入长期激励,而股权激励是最广泛釆用、 最理想的长期激励措施。
变量类型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变量名称 变量代码
变量意义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
股权激励比例 实施方案
ROE EPS HSR MSR
净利润/净资产 公司税后利润/股份总数 股权激励方案中股票激励数/总股数
股权激励的实施方案
实施进度
AS资产
资产负债率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该领域的相关文献提出研究假设,进 而选择研究变量,包括衡量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以 及影响公司绩效的其他变量,选取合适的样本数据,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比实施与未 实施股权激励两组样本,验证股权激励实施与否对公 司绩效的影响,然后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验证研究假 设,并对所得出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解释。最后提出可 行性建议,同时总结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研究框架:文章结构图doc
概念
• 股权激励是什么?
•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 发展,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本公司股票 为标的,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 的前提下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 员工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是公司所有者为了避免 公司经营管理者为短期的财务指标牺牲公司的长 期利益而釆取的长期激励手段。
ROE EPS
2010与2012 2010与2012
N
相关系数
45
0.629
45
0.836
SIG 0.000 0.000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
df
sig
ROE 2010-2012 -0.3073 0.2508 0.0374 8.220
44
0.066
EPS 2010-2012 -0.2234 0.1744 0.0249 3.987
44
0.003
样本与配对样本的相关统计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5,通过检 验,说明二者具有相关性,2010年与2012年ROE的配对差均值为0.3073,对应的概率P值为0.66,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两年的ROE 差异不显著。EPS的配对差均值为-0.02234,P值为0.003,小于0.05,拒 绝原假设,即2012年EPS较2010年显著增加。由此可知,股权激励的实 施有利于公司业绩的优化,对EPS的作用尤其明显,即实施股权激励可 以促进公司绩效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