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1:第5课 丹柯

课件1:第5课 丹柯
第5课 丹 柯
高尔基
目标导航
1.识记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 作者高尔基的相关知识。 2.学习本文用浪漫主义手法构思情节的写法, 用象征手法表达主题的写法。 3.从主人公丹柯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学习丹柯 为拯救他人无私无畏的精神。
文本助读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他出身贫苦,幼年 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 面包工,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主要作品有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 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中篇小说 《译序》《圣诞节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 《春天的旋律》。
自主探究
《丹柯》是一篇以英雄为主题、以思想为目的的 小说。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在歌颂一种什么精神? 又是怎样突出这一主题的? 提示:(1)歌颂了丹柯一心为公的品质和自信勇敢、 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2)①借族人映衬丹柯,凸 显主题:在族人怯懦的衬托下,丹柯的自信、坚毅 表现得更为突出。②用浪漫主义手法凸显主题: 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 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因而丹柯是一个
2.如何理解文章隐含的象征意义? 提示:高尔基善于在他的文章中运用象征手法,来 隐晦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寄托自己的理想。
小说《丹柯》整体上是运用象征手法来构思创作 的,其中的各个要素均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总体 的情节构思就有其象征意义,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 暗的森林,走向广阔的草原,象征人们渴望走出黑 暗、走向光明的愿望。文中高大坚固的大树构成 黑暗的森林,象征着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 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象征着人们从黑暗走向 光明;文中的主人公丹柯象征着坚定地追求自由与 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则象征着在革命 到来之前动摇犹豫的人民大众。

《丹柯》公开课课件

《丹柯》公开课课件

走进作者
•1913年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 •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1925-1936年写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 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认为镇压反革命太“残 酷”,呼吁“博爱、平等”,责备整个共产主义 阵营奉行政治经济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精神, 要求把精神放在首位 ,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的思想光芒。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 若两人!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 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中心主题,它能 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 生境界。
小说的母题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有哪些?
爱情 复仇
战争 英雄……
母题: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 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高尔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 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1901年, 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之后写了散 文诗《海燕》,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 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6年,高尔基发表代表作《母亲》,开辟了 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期。 •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第五次代 表大会。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思考品味,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 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 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丫 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这些 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篝火的时候, 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 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丹柯》课件最终版

《丹柯》课件最终版
感受。
高尔基作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 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真实面貌。
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
高尔基(1868-1936),俄罗 斯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无 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代表作品包括《海燕》、《 母亲》、《在人间》等,涉及 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 体裁。
高尔基曾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 项,包括列宁勋章、苏联作家 协会主席等。
的传承和发扬。
角色设定及特点分析
丹柯
故事的主人公,勇敢、智慧、有 担当,对族人充满爱心和责任感

族人
丹柯所带领的一群人,性格各异, 有的勇敢无畏,有的懦弱胆小,但 都在丹柯的引领下逐渐成长。
森林里的生物
象征自然界的种种挑战和困难,考 验着丹柯和族人的勇气和智慧。
人物关系图谱展示
丹柯与族人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丹柯以智慧和 勇气引领族人走出困境。
内心世界,从而让交流更加深入和有效。
THANKS
感谢观看
当代社会推广普适价值观
《丹柯》中的普适价值观
总结《丹柯》中体现的普适价值观,如勇敢 、牺牲、忠诚和责任感等,并分析这些价值 观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当代社会推广普适价值观的 途径
探讨在当代社会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推广普适价值观 ,如教育、媒体、公共活动等。
当代社会推广普适价值观 的挑战与策略
分析当代社会在推广普适价值观过程中面临 的挑战,如多元文化冲突、价值观混乱等, 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要学会无私奉献,为了团队和集体的利益而奋斗要更加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保护生态环境,珍爱自
然资源。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03

《丹柯高尔基》课件

《丹柯高尔基》课件

《丹柯》解读
总结词
高尔基以“神游星空”的伟大魄力,将故事安排在几百年前发生,通过主人公 丹柯与族人之间发生的冲突,歌颂了敢于挑战、勇于献身、为理想而奋斗的英 雄精神。
详细描述
高尔基的《丹柯》讲述了在远古时代,有一族人居住在黑森林的边缘,他们试 图走出森林,但道路艰难险阻。族中的年轻人丹柯为了带领大家走出森林,毅 然决定牺牲自己,最终带领族人找到新的家园的故事。
历史价值
思想价值
作品通过革命斗争的故事,反映了当 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后人了 解和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 料。
作品通过革命主题和英雄主义的表现 ,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 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艺术价值
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较高的水平, 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和心理描写的 细腻刻画,使作品具有了较高的艺术 价值。
《丹柯高尔基》PPT课件
CONTENTS
• 丹柯高尔基简介 • 丹柯高尔基作品分析 • 丹柯高尔基作品解读 • 丹柯高尔基的影响 • 丹柯高尔基研究展望
01
丹柯高尔基简介
生平简介
逝世
1936年因病逝世于莫斯科。
出生背景
高尔基出生于木工家庭,从小在艰难困苦 的环境中成长。
早期经历
少年时期开始从事劳动,做过学徒、搬运 工等。
研究意义
学术价值
对丹柯高尔基的研究有助于丰富 世界文学宝库,推动文学研究的 深入发展。
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丹柯高尔基的作品和生 平,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和 人生的独特见解,为现实问题提 供启示。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对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

《丹柯》课件完整版

《丹柯》课件完整版
象征主义是当时俄国文学中的重要流 派之一,强调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 表现内心世界和抽象观念。《丹柯》 便具有象征主义的典型特征。
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
作者生平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Aleksey Maksimovich Peshkov ),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 家,十一岁开始独立谋生。
充。
06
课后作业与复习建议
背诵并默写指定段落,巩固记忆
0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如描写 丹柯英勇无畏、心怀信念的段落 ,以及反映主题思想的关键语句 。
02
默写指定段落,注意书写规范和 错别字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 记忆。
阅读相关评论文章,拓宽视野
阅读有关《丹柯》的评论文章,了解 不同学者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 术特色等方面的解读和观点。
将丹柯置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分析他的社会属性、角色定位以及 与他人的关系,可以揭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问题。
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物的存在意义与价值观
通过哲学思考来探讨丹柯的存在意义、价值观以及对于生命和自然的 理解,可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意蕴。
从文学手法角度赏析人物形象塑造
分析作者在塑造丹柯这一形象时所运用的文学手法,如语言、描写、 对比等,可以欣赏到作品的文学魅力和艺术价值。
《丹柯》课件完整版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 课堂互动与练习环节 • 课后作业与复习建议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处于 动荡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丹柯》课件(最终版)

《丹柯》课件(最终版)
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 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父 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 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 谋生,当过脚夫、锯木工、园丁、 面包师等,社会底层成了他的“大 学”课堂。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 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 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 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 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 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 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后以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 个笔名,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 维奇·别什可夫,发表了作品。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 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 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学习目标
1.概括《丹柯》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学科网 2.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4.探究小说主题。
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
1、使小说更有悲剧意味。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却被 遗忘,连心也被践踏,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悲剧 色彩更浓烈。
2、对照中使丹柯形象更丰富饱满。丹柯和族人的对 比越发鲜明,作者的情感倾向也越发明显而强烈。
3、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为小说增加感人的艺术力 量。
《丹柯》是一篇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 丹柯告诉人们:“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 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 什么结果。”他献出了自己的心,用那颗 燃烧的新照亮人们的前程,带领人们走出 了黑暗。丹柯那种为理想献身、不计较个 人得失的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 于实践的态度,鼓舞和感染着读者。
2019/7/20
9
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 事 讲的是集体主义英雄 丹柯。他年轻、

2024年《丹柯》公开课课件

2024年《丹柯》公开课课件

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
丹柯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 的光辉,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集体主义 与个人英雄主义的思考。
2024/2/29
14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2024/2/29
15
丹柯形象特点分析
英勇果敢
丹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 英勇果敢,不畏缩。他的这种品 质鼓励了族人,使他们能够在困
境中找到希望。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海燕》、《母亲》、《在人间》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 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斗争和崇高精神。
2024/2/29
高尔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对世界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
5
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
《丹柯》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此时正值俄国社会变革时期,沙皇专制制度腐 朽没落,民不聊生。
人。
族人与敌人的关系
族人在敌人的威胁下感到恐惧和 无助,但他们在丹柯的带领下逐 渐找到了勇气和信心,最终与敌
人展开了决战并取得了胜利。
2024/2/29
18
04
社会现象反映与批判
2024/2/29
19
黑暗社会现实揭示
2024/2/29
专制统治下的社会不公
01
通过对丹柯所处时代的描述,展现专制统治下社会的不公和民
2024/2/29
富有牺牲精神
为了族人的幸福,丹柯不惜牺牲自 己的眼睛,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 他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
坚定信念
丹柯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带领族人走 出困境,找到新的生活。他的坚定 信念最终感染了族人,使他们团结 一致,共同克服困难。
16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
2024/2/29

丹柯优质课件32张

丹柯优质课件32张
③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 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 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 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 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 这儿了。
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 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 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多元化解读小说主题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英雄丹柯 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 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 的悲剧故反事映,了革命先驱者不被理解、 孤独无援的现象,启示人们要尊重英 雄,爱护英雄。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 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 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多元化解读小说主题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族人在困 难面前只顾思想、悲伤却不行动,最 后在丹柯的带领下才走出黑森林的故
事,启示我们面对困难一定要勇敢, 有信心、有毅力,敢于斗争,坚 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困 境,迎来胜利。
多元化解读小说主题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英雄丹柯 用自己燃烧的心照亮族人走出黑森林、 走出黑暗的故事,
文 主 旨
结合背景,理解文章的象征义
背景补充:当时的俄罗 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
时期,黎明前夕的黑暗
1、高大坚固的树构成黑暗的森林 中,正需要一种精神的
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
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
2、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
以高尔基创造了丹柯这 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
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寻找丹柯
快速阅读课文,填空。
丹柯是一个
的人。
研读1——3段,思考: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文中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几重困 难?)他有什么表现?
1、外族的入侵; 2、环境的险恶; 3、族人的胆小(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 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巴金
总结
自私胆小的族人 衬托 丹柯: 恶劣神秘的环境
主 题
勇于实践、 一波三折的情节 烘Leabharlann 英勇无畏英雄的归途在哪里?
研读22、23段,思考:英雄丹柯的结局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他倒下来——死了
他那颗还在燃烧的、勇敢的心被族人踏熄 了…… (无情的遗忘
冷酷的践踏)
有人说,从《丹柯》 中可以窥视到高尔基 的“最大的痛苦”。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 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1901年, 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之后写了散 文诗《海燕》,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 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6年,高尔基发表代表作《母亲》,开辟了 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期。 •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第五次代 表大会。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二直面丹柯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 研读2——21段,思考:众人对丹柯的态度 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 么变化?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和谐、相信 抱怨 对抑 审问 彼 比 族人 映扬 生气 (众人) 此 衬 包围 、 跟着、勇敢
快乐、安详 辩白(大声说) 怒火、怜悯 丹柯 (英雄) 苦恼 抓开胸膛、拿出 心来、高高举起 族人:胆小,自私,不知感恩,不理解、不 尊重、不爱护英雄 丹柯:自信、勇敢、一心为公、勇于实践、 敢为理想献身

这些景物描写在烘托环境、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形象和揭示 主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手法
特点
对主题的作用
摆在主人公面前 的困难极其强大,困 难越大人物的英雄性 格越鲜明,从而高度 赞扬英雄
想象
夸张 拟人 比喻
铺排森林的恐怖 渲染环境恶劣
小说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写自然环境暗合草原民间传 说的神秘有助于小说在较短篇幅内有力地表达出主题。
梳理情节
1、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要点
2、简要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
英雄
情节分析
在小说开头,作者使用“快乐”“强 壮”“勇敢”这样三个形容词是否有深 意?
1、极力描写森林带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 惧和压迫感。
2、写出这些身体强壮的人平素貌似勇敢, 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 群的勇气
请归纳文章的主题
主题:歌颂了像丹柯这样的英 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 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 敢于牺牲的精神 。也借丹柯这 一形象表达了俄国人民渴望自 由、追求光明的理想。批判了 一般民众对英雄的不理解不尊 重不爱护。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高尔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隐晦地表 达文章主题,寄托自己的理想。如散文 诗《海燕》通篇运用象征手法,“海燕” 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风起云涌的 大革命前夕勇敢地搏击风浪,呼唤暴风 雨的到来。 小说《丹柯》整体上也运用象征手法 构思创作其中各个要素均有其深刻的象 征意义。
于反常处见手段
在小说开头,使用“快 乐”“强壮”“勇敢” 形容族人 是否有深意?
1、可见森林带给人群的恐惧与压迫感之 大,以至于“快乐”的他们都不再畏惧将自由 献给敌人;“强壮”、“勇敢”的他们都不敢 穿越森林,可见森林之危险。 2、他们貌似勇敢,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 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
小说的灵魂——主题 Page 29
三、感悟《丹柯》
比较阅读 :丹柯这一个形象不禁使我们 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夏瑜。
• 《药》通过茶客的交谈来侧面体现夏瑜的性格特征以及 他的悲剧意味。因为夏瑜在小说中是一条暗线,小说主 要反映的是民众的愚昧应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丹柯》 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来宣扬一种献身精神。 • 《药》夏瑜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没有成功, 这与作品要表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软弱性相一致。而 丹柯经过努力终于带领族人迎来了胜利,因为这与作品 宣扬的英雄主义一致。 • 两人都为人民献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两人身上 都有悲剧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剧 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 最后夏瑜的坟头出现了花环,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预 示着革命之火没有熄灭。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丰富与 补充
小说主 题的基 本把握
+
读者的人 生体验、 阅读视角
多元化、 个性化的 主题解读 和感悟
说不尽的主题
• 《丹柯》除了是一篇歌颂英雄的小 说,你还读出什么? • 从丹柯角度? • 从族人角度?
主题:个性化的感悟
丹柯——自己:我若遇到像他一 样的困境? 族人——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丹 柯那样的人
作品主题的多角度解读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 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 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 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 望的国家。 ——郁达夫论鲁迅
反思族人——
人的尊严?
燃烧的心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 若两人!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 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中心主题,它能 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 生境界。
小说的母题
小说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有哪些?
爱情 复仇
战争 英雄……
母题: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 题。
小说的灵魂——主题
高尔基
走进作者
对英雄?
主 题 : 个 性 化 的 感 悟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 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 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 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 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 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 的一根头发。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 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 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写作背景
高尔基1895年创作过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丹柯的故事》。 (注):见高尔基短篇小说集《伊则吉尔老婆子》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黎 明前的黑暗,很需要伟大理想的鼓舞和道路 的指引。 高尔基用丹柯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追 求胜利、走向光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 看。”
---鲁迅 《坟·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悲剧给人庄严,喜剧使人轻松
悲剧的美是由于美的必然毁灭而带来的 庄严和壮丽,是一种崇高美,它让人感到精 神境界的提升。
走进作者
•1913年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 •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1925-1936年写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 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认为镇压反革命太“残 酷”,呼吁“博爱、平等”,责备整个共产主义 阵营奉行政治经济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精神, 要求把精神放在首位 ,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的思想光芒。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①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广阔 的草原,象征人们渴望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的愿望。 ②文中高大坚固的树构成黑暗的森林,象征 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 ③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象征着人们从 黑暗走向光明; ④文中的主人公丹柯,则象征着坚定地追求 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 象征着在革命到来之前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
思考品味,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 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 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丫 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虬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黏泥里。这些 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篝火的时候, 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 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③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 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 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 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 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 这儿了。 ⑥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 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 碎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