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
FY-2C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概述及故障分析

FY-2C典型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4
• 故障现象:接收机电源灯不亮 • 分析和排除:检查220V电源是否插好,开关是否打
开,保险丝是否烧断,以上如正常需更换接收机; 同时需检查电源电压、防雷设施和接地情况,如不 正常需先处理。
FY-2C典型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5
• 故障现象:接收机电源灯亮,但接收机收不到信号。 • 分析和排除: 以上故障现象可能有几种原因: • (1)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天线的仰角、方位角发生
•
FY-2气象卫星简介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FY-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 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FY-2B卫星)和四颗业务卫星(FY-2C 卫星、FY-2D卫星、FY-2E卫星、 FY-2F卫星)组成。 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作用: •作用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 •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 •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 •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 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风云二号卫星应用的亮点 : •“双星观测、互为备份”;(1050E&86.50E) •双星组网运行观测(15分钟间隔),重叠区动画技术非常出色;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解调器采用考斯特锁相环原理,实现对调相信号的相干解调
FY-2C典型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1
• 故障现象:在大风暴雨过后,系统收到的云图资料麻
•
点和丢线情况严重。 分析和排除:大风、暴雨这些天气因素,很容易引起 天线位置的的偏移或者馈线进水,导致系统接收信号 减弱,误码率偏大。从接收的云图的麻点和丢线情况 可以判断出,云图接收信号弱、误码率高。遇到此类 情况首先要进行常规检查,如线路连接、电缆头之间 的连接等。在确保线路没有任何故障的前提下检查天 线是否偏移,如发生偏移则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还 要检查一下天线馈源与高频头接口处是否有水进入, 如有则进行擦拭。
FY-2号(02)批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格式 [PDF](1.25MB)
](https://img.taocdn.com/s3/m/02217bd428ea81c758f578a2.png)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
风云二号(02)批静止气象卫星数据格式
1 卫星介绍
《风云二号》C 星(简称 FY-2C)星已于 2004 年 10 月 19 日发射成功,目前卫星定点 于 105°E 赤道上空。
2 有效载荷介绍
FY-2C 卫星主要有效载荷为红外和可见光自旋扫描辐射器 VISSR,其技术指标如表 4.1 所示。
表 4.2 FY-2B S-VISSR 图像数据编排方式
红外通道 IR1
8 比特数据 水汽通道
IR2
S-VISSR 图像数据部分
6 比特数据
可见光
可见光
可见光
保留通道
通道 1
通道 2
通道 3
VIS1
VIS2
VIS3
可见光 通道 4 VIS4
FY-2 C 星的扫描辐射计光谱通道比 FY-2B 有以下变化: (1)将 10.5~12.5µm 红外通道分裂为 10.3~11.3µm 和 11.5~12.5µm 两个通道; (2)增加一个 3.5~4.0µm 的中波红外通道; (3)可见光观测谱段由 0.5-1.05µm 改为 0.55-0.90µm。 FY-2 C 星观测通道的定义如表 4.3 所示。
表 4.5 S-VISSR2.0 数据格式
同步 码
文件 段
IR1~IR3 高 8 位数据区
有效信息 图像数据段
VIS1~VIS4 数据区
IR1~IR3 低 2 位数据区
IR4
数据 区
SYN C
10000
DOC
2040 8
(8 比特)
IR1 IR2 IR3
2040 2040 2040
8
8
8
VIS1
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故障处理及维护

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故障处理及维护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接收系统负责接收处理卫星广播的展宽资料任务,是一个集资料接收、数据处理、专业应用、对外服务及资源共享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完成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图像显示、产品生成及网络分发功能,本文主要阐述它的系统组成、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
标签:卫星接收故障处理维护1概述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由抛物面天线,高频头、接收机、数据摄入器、软件及微机处理系统组成。
各气象台(站)的卫星接收系统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台(站)的预报和其它业务。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对它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
2故障及排除卫星接收系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解决,是我们保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1接收机电源灯不亮检查220V电源是否插好,开关是否打开,保险丝是否烧断,以上如正常需换接收机;同时需检查电源电压、防雷设施和接地情况,如不正常需先处理。
2.2接收机电源灯亮,但接收机收不到信号(1)由于天气等原因,造成天线的仰角、方位角发生变化所致;查看仰角、方位角,如有变化进行调整。
(2)由于电缆中断,检查电缆与计算机连接处,电缆与高频头连接处,及电缆经常磨损处;可做一下环路和开路测试,如有问题换电缆或电缆头。
(3)由于高频头故障,在北方多数由于冬天恶劣天气造成馈源帽毁坏,导致高频头毁坏,需更换。
(4)由于主站出现问题没有发图,可问主站或临近的台站情况是否一样,如临近的台站情况一样,也能说明主站出现问题,不管什么原因,等主站恢复正常即可。
2.3接收机能收到信号,但计算机收不到数据(1)是否已将接收程序退出,USB进机接口的连线是否接好,以上如正常需换数据摄入器。
(2)若接收的图象小于1000行,或误码太多,系统也不处理此时次云图资料。
经常如此,查看天线仰角、方位角,如有变化进行调整。
2.4接收计算机收到数据,显示用计算机收不到到数据检查网络是否正常,文件存放和处理路径是否正确;先检查IP是否在一个网段上,再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如有问题需处理网络连接。
卫星图像分析基1

卫星图像分析基础1.风云二号卫星简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位于东经105°赤道上空,它提供了以我国中部经度为中心的三分之一个地球范围内每小时一次的云图资料。
这些云图资料将填补我国西部、西亚、印度洋上的大范围资料空白,对天气预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处于中纬度西风带,天气系统大多从西边来,过去我国天气预报用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日本的GMS卫星。
在GMS云图上,我国处于观测区的西北边缘,不仅云图畸变很大,还不能看到从西边过来的天气系统。
而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从西藏高原上东移的天气系统以及从印度洋上北上的暖湿气流都对我国天气有十分重要影响。
有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以后,从我国西面过来的天气系统将处于它的监视范围之内。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导风资料,将填补印度洋上的广大资料空白区。
印度洋上空几乎没有岛屿,气象资料十分缺乏。
印度洋上的卫星导风资料将是在这个地区进行天气分析的重要的基本资料。
由于我国夏季季风的进退与印度洋上的天气系统关系密切,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印度洋的导风资料,还将对改进我国夏季季风进程的预报有意义。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每小时提供一次云图。
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以进行加密观测。
这种高频次的云图资料,可以有效地监视暴雨、台风等灾害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射出长波辐射资料,提供了大气中云的信息以及热带地区大尺度环流系统分布的信息。
这些信息揭示了大气中赤道辐合带、副热带高压等大尺度环流的中期振荡,是中期天气预报的有用工具。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在亚洲地区第一次提供了水汽云图。
水汽输送是大气中产生暴雨的基本条件。
水汽云图所提供的大气中、高层水汽输送情况对于我国暴雨形成的分析服务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FY-2卫星采用自旋稳定的姿态保持方式:自旋轴垂直轨道平面误差<0.5;自旋速率为98±1转/分(rpm),运行中可能提高为100rpm。
FY-2气象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图;●收集来自海洋漂浮站、无人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播放展宽数字云图、低分辩率云图和天气图。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高度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高度
我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高度为36000千米.
2006年12月8日风云二号D卫星(FY-2D)静止业务气象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在轨备份”。
FY-2D卫星是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也是我国第二颗业务应用型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2006年12月8日8时53分,FY-2D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FY-2D卫星发射后经过1421秒飞行,星箭顺利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2公里,远地点高度36525公里,倾角为24.97 度大椭圆转移轨道。
9日1时24分,远地点发动机成功点火变轨,顺利进行了二次分离。
卫星经过了4个批次的轨道修正后,于13日17时成功定点在东经86.5度,高度为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
FY-2D卫星在FY-2C星运行管理基础上,形成了“在轨备份、双星观测”的业务能力。
FY-2D卫星本体高度3.076米,加上远地点发动机高度为4.378米,太阳电池壳外径2.1米。
卫星起飞质量约1388公斤,定点初期的质量约为640公斤。
卫星的设计寿命为3年,主要由探测、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数据收集转发器、天线、姿控、推进、测控、电源、结构、热控、远地点发动机等11个分系统及总体电路组成。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研制单位对FY-2D卫星进行了改进完善,如调整了红外3通道的动态范围,提高了红外和水汽探测通道的器件性能,减小了星上静电放电干扰影响,增加了辐射计扫描机构的模拟寿命试验;卫星业务运行期间轨道南北保持范围放宽到2.5°,FY-2D使用寿命有望延长到4年以上。
1。
叱咤风云的哼哈二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成 为第 3个能 自拉 研制 极轨 气象 卫星 的国
客 ,扳机 气最 卫星 主要 用于 监删 金球 天气 }轨气象卫星正在为世界灾害监到 、 口 噩 环境 图 .麒 和转 发气 象 海 洋{ 水文 等环 境 变 化 .从而 进行 长翔 天气 预 报 龉 测资料 . 发数 字展 宽云 国 广播天 气 转 变化研究作出贡献 1 9 年 9月 3 . 国第 2雩试 验型 00 日 中 1l 】 传 真云 图 . 测空 间环 礁 . 星每 半小 时 监 卫 极 轨气 象卫 星风 云 一号 B 升 空 . 与扁 星 它 1 气象 卫星基 事相 同 但 也做 了一 些改 瓤
静 止糍 亵 星 在建立 续稳 诖 定运 行柏 趋 时 服裎 的 矾 云二号 B星 . 以专门 它
对 利堙 遁出 一孚, 萤 的光谱通道来观暴地面高温艰.瞻及时 妞舰 象上 新丽 也是
现和 舰妻 杳 无 烟处 的螽 林犬 ,所 风 云二 号c星B 射 - 三 9 £ 进=巷 证审 圄
环境遥睡中绷 军 巨大作用 .还瞻测叠薄j 荦
生物的初级生产辜 瓦魄海洋浑浊磊和海
R} :导ca单 一峨 旨 奇或 育扫描辐射计光躇窗口. 星体舟形星圆柱
量 国 颢 输型 卫星・ 唑 第1 懂 遥感 准 & 有^ 是海 色厘 其 面 八 个 岿米 道 .各 指盹 了近圆形的 阳同步轨迮 . 并于当天瓤向
螽 . 国
船 『
最囤埒镟豇字化,变瞬『j率雇息性输 臣童 苴射风云二号 c星主簧墨为了霜代
一号 c置 是 中国风 云 三号 O 瓶 时 发绐 用户 . 3
室 额 标 着 氤 蛾 中 音 .番 中 三}
民用喊;宴施由 应用镒赡型扁业务 毛 螽 型 转壹魄开端、 O 批风云三号卫星仍采用自旋稳定方 2
2014年卫星发射

火箭成功将风云二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风云二号08星是风云二号03批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工程的第二颗业务应用卫星。
风云二号07星于2012年1月13日成功发射,目前在轨运行良好。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监测数据,进行展宽数字云图转发及信息传输,是我国开展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的重要天基平台。
风云二号08星和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3次飞行。
15、2014年12月27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六号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二十六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遥感卫星二十六号和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2次飞行。
14、2014年12月11日3时3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遥感卫星二十五号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和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1次飞行。
13、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12、2014年11月21日,“快舟二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入轨。
该卫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
继2013年“快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此次发射成功将为“快舟”的后续发展铺筑道路。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一、概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和三颗业务卫星组成。
并获得国际电联认可的三个空间网络位置,即86.5。
E、105。
E和123.5。
E。
风云二号卫星系统从整体上讲,与国际上目前正在使用的静止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当。
尽管在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做的好。
风云二号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在轨卫星同等的水平,这为我国在气象领域赢得了尊重。
二、技术特色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控制管理和业务运营系统庞大而复杂。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数据与指令接收站(CDAS)、系统运行控制中心(SOCC)、资料处理中心(DPC)、应用服务中心(ASC)、计算机网络和存档系统(CNAS)以及用户利用站系统(USS)六部分组成。
○1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技术特色:1、静止轨道观测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5个通道的观测仪器,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2、稳定的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3、多通道工作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三通道(可见光、红外和水气光谱特性通道)扫描辐射计。
利用风云二号卫星可见光通道,可以得到白天云和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信息;利用红外通道,可以得到昼夜云和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信息;利用水气通道,可以得到对流层中上部大气中水气分布的信息。
4、双星观测策略两颗定点于不同轨道位置的卫星同时进行业务观测获得的数据,确定双星观测重叠的区域,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重叠区域中各像元对应的双星观测数据以及生成的图像和定量产品叠加在一起,提高图像和定量产品的时间分辨率。
○2三、主要用途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主要用途:1、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简要介绍
一、概述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和三颗业务卫星组成。
并获得国际电联认可的三个空间网络位置,即86.5。
E、105。
E和123.5。
E。
风云二号卫星系统从整体上讲,与国际上目前正在使用的静止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当。
尽管在一些基础性和关键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比其他国家做的好。
风云二号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国际在轨卫星同等的水平,这为我国在气象领域赢得了尊重。
二、技术特色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控制管理和业务运营系统庞大而复杂。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数据与指令接收站(CDAS)、系统运行控制中心(SOCC)、资料处理中心(DPC)、应用服务中心(ASC)、计算机网络和存档系统(CNAS)以及用户利用站系统(USS)六
部分组成。
○1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技术特色:
1、静止轨道观测技术
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5个通道的观测仪器,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2、稳定的业务运行
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3、多通道工作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载有三通道(可见光、红外和水气光谱特性通道)扫描辐射计。
利用风云二号卫星可见光通道,可以得到白天云和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信息;利用红外通道,可以得到昼夜云和地表发射的红外辐射信息;利用水气通道,可以得到对流层中上部大气中水气分布的信息。
4、双星观测策略
两颗定点于不同轨道位置的卫星同时进行业务观测获得的数据,确定双星观测重叠的区域,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将重叠区域中各像元对应的双星观测数据以及生成的图像和定量产品叠加在一起,提高图像和定量产品的时间分辨率。
○2
三、主要用途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具有下列主要用途:
1、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
2、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收集平台上收集和传送观测到的数据,○3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3、监测空间环境,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高频观测资料,在短期和短时预报,特别是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包括台风监测,可以发现台风的生成,而且可以准确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强度,计算台风移向移速,预测台风登陆的时间地点和登陆后可能造成的降水强度和范围;大雾监测,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大、观测频次高、信息源可靠、直接投入成本低的特点;沙尘暴监测,对西部地区沙尘活动的有效监测主要依靠气象卫星来解决。
4、通过各种电视节目播报风云二号的云图,通过云图来了解天气形势。
这既是对百姓的服务,同时也是宣传和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对自然灾害防御的意识有很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卿,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下),中国航天,2008,(7),35-38.
2、钱云,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策略,系统工程,2007,25(5),95-99.
3、张文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展望,上海航天,2001,18(2),8-14.
商学院旅游管理10100940125周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