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

浅议如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
浅议如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

浅议如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增强

法律素质,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县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全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载体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民主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进一步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尊重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一、法治全南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得以制定,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工作不断完善,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十七大报告年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

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依法治县、建设法治全南,就是指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体进程中,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逐步实现我县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良好的法制环境,而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建立取决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制观念的增强。只有全体公民都知法、懂法,自觉地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治镇江才能达到目的,进而实现依法治国。

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广大人民群众既不了解民主,也不了解法律,缺乏民主和法制的传统习惯。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解放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开始了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进程,并不断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但是,从1958年

后,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中断,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刚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遭受严重摧残,国家处于无序的状态,法律的尊严被破坏殆尽,人们的法制观念更加淡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敢于正视存在的问题,拨乱反正,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口号,各种法律不断颁布,以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普遍提高,但从总体上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整体上还不高。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与他们法制观念薄弱、不懂法有很大的关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法律本身不完备外,主要是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法制教育,人们不懂法,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不够。加强法制教育,让民主与法制意识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今天我们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进一步使人人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全民普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30年来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无论从国家到地方的重视程度,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参加法律常识学习和法制教育的对象,还是从整个活动在社会上,在群众中,在国家生活中的影响、表现来看,都是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党和国家的

高级领导人到普通百姓,从机关、部队、学校到厂矿、村镇,法制宣传触及到每个人、遍及到每一个角落,甚至在寺庙里也开展了法制宣传。广大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步树立,各类违法犯罪现象得到遏制。实践证明: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交给亿万干部群众,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民主观念、权利观念,培养恪守规范、遵纪守法的社会习惯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和谐,必由之路就是加强法制。“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有了法,要有人执法才行,要有人守法才行,不执法、不守法,再好的法也等于零。因此,依法治国、依法治县,关键是人的法律素质。不能想象,一个法盲众多的国家能实现依法治国。同样不能想象,一个法盲众多的县能实现依法治县。要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建设法治全南的目标必须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法律素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核心是具有法治意识、法制观念,即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内心信念。全体公民法治意

识的高低,是衡量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决定法治全南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治国、依法治县,建设法制全南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

如何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呢?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人。哲学家康德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提出,“法的意识源于教育”。公民法律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概念,涉及公民的法律信仰、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情感、法律行为等各个方面。由于公民群体性和层次性的不同,对公民法律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作为普通群众的公民,对其法律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为对法律基本知识的一般了解,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对他人违法行为的力所能及的制止等。作为一般国家公职人员的公民,对其法律素质的要求是,不仅应当具备普通公民应有的法律素质,而且还要具有高一层次的、特别是与其公职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例如,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就应当掌握或了解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知识,熟悉公安机关关于警察录用、基本素质考试考核、办理刑事案件程

序等规章制度,在执行公务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滥用权力,不能失职渎职。作为领导干部的公民,除了应当具备一般群众和一般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还要具备与其领导职务相称的有关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特别应当具备宪法意识和宪法知识,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具有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养成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行为习惯。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整体状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使命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仍然习惯于简单的行政命令,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致使干群矛盾增多,影响社会稳定;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法律的实施,破坏了法制的权威和法制的统一。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但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要实现全体公民法律素质的整体提升,强化依法治国的基础,

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例如我县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手段,着力加强了法治文化建设,并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创建“法治全南”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以生动形象的法治文化力促和谐社会建设。先后在文化广场、滨江社区、含江社区和竹山村等地,以法治文艺节目表演、法律图片展示、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有效地推进了“六五”普法的深入开展,提高了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热情。

社会主义法律是党领导的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拥护和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正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威力所在,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强迫广大劳动人民遵守的资产阶级法律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法律只有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新型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要遵守法律,学法懂法是前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基础工程。

在我国,人民群众只有通过法制教育,学法懂法,才能了解自己权利的内容,以及行使这些权利的途径和方法;才

能在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利用法律武器加以保护;才能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使自己在行使权力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才能有效地监督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保证其按照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同时,也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地、有效地同一切违法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

由此可见,深入进行普法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增强法律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我们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能动的. 近年来学生犯罪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有沉迷于网络游戏,模拟网络杀人游戏杀人的;还有因为打牌而把舍友都杀了的马加爵;将硫酸泼向熊猫的清华学生刘洋……这许许多多的学生犯罪案例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不得不使我们反思,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去提高我们学生的法律意识,避免走入歧途?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不得不反驳一些学校的教学方式,法律课上内容单调,课堂过于单板,老师授课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法律课的课时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精湛的学到一些有用的法律知识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习法律知识兴趣不大的一大原因。 如何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我提出我个人的几个观点: 首先,高校要重视对学生法律课的讲授,增加学时,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目前我国高校法律课程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授课课时

少,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任务授课时匆忙仓促,讲解不透彻。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了事,要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社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基于学校法律课的枯燥无味,我们很有必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运用身边发生的法律时事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理论联系了实际,在课堂上让学生就案例分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请办案人员进行课堂讲法,举办一些法律专题的知识讲座。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办案,让学生从中学习知识等等。其实,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是有很多选择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校要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造氛围,为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要尽量多地举办一些法律专题的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将娱乐和学习相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些趣味性较浓的活动,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违法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知识的缺失,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成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面临着学习、恋爱和就业等众多的心理压力,一旦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就会越过法律的束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团区委XX年度及XX年度工作计划 年终总结:/article/bgzj/gzzjnew/index.html XX年,团区委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XX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以XX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创新工作形式、提升工作效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在全区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一、XX年的主要工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 1.举办青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后,团区委及时组织来自我区机关、企业、医药、部队、宗教等各界青年代表召开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会,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十七大精神上来,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岗,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深入开展“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区委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贯彻区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在全区开展“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举办“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演讲比赛、“学习区情导航青春”区情知识竞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与青年责任》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时代同发展,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3.开展“公益电影快车进村镇”活动,放映记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同志的革命历史题材新片《谭老板》,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收看沈长瑞人物专题片《祥瑞长空》,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奉献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文明素质 1.深化“乡村青年文化节”工作品牌,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以“唱响和谐主旋律欢声笑语新农村”为主题,举办**区第10届乡村青年文化节。与区体育局联合举办了“青年羽毛球混合团体赛”、“青年游泳比赛”,与潭柘寺镇联合举办了“青年望都峰登山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批宣传文明新风的文艺节目,组织开展60余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

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公理正义的殿堂。自资本主义时代以来,“法治”就代替了“人治”,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在不断呈现出更专业化,系统化,细致化,生活化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中国的法律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力量。加强法律修养,增加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呢? 首先当然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大学生要认识自我以及自身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这就对大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学习法律知识。没有一定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都会成为空谈。只有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从而使我们的行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遵循法律的约束和束缚,在法律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做出合法的选择。 第二,是要宣传法律。通过对法律的宣传,不仅增强了别人对法律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法律在自己心中的烙印更加深刻和神圣。同时还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

社会主义. 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第三,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方法。只有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我们才会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把握法律的精神脉搏,充分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才能树立起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第四,大学生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法制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大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才能使我们内心的法制观念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更加深入。 其次是教学和校园的环境问题。虽然大学生自身原因是主要的,但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却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因素,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由于高校关于《法律基础》教学的缺失和质量的底下,所以注重法律基础的教学十分必要,甚至可以纳入学生的考核之中。同时还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法制观念的校园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感觉到处处有法,处处学法。校园里可以开展广泛的法律活动,比如将法学院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全校推广,组织大学生前往法院旁听案件的审判工作,开展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的智力竞赛,辩论等。此外,

(法律法规课件)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 3、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 2、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观念 3、社会主义法律的思维方式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此做出了明文规定,将“依法治国”的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所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二)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三)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称。 (五)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六)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途径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途径 专业:行政管理学 作者:柏青何 准考证号:0150151000** 指导教师:胥仕元 是否拟申请学位:否 联系电话:132******** 完成日期:2017年2月21日

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途径 摘要 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既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体现在国家立法、执法、司法等权力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体现在公民信法、守法、用法等法治观念的逐渐形成和培养。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此,培养全民法治观念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之一。全文通过对我国全民法治意识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目前我国全民法治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就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进行探讨,为我国依法治国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法治全民法治意识制度途径

目录 一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意义 (4) 1.1法治意识的涵义 (4) 1.2全民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4) 二全民法治意识提高遇到的问题 (5) 2.1普法教育的困惑 (5) 2.2公民法治观念淡漠 (6) 三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途径 (6) 3.1规范管理,制度完善 (6) 3.2加强教育的更新 (7) 3.3树立全民现代法制意识的观念 (9) 3.4树立创新思想,创新普法宣传形式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要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举全党之力、全民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此,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在全社会树立崇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把这些落到实处,就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提高全民法治意识的意义 1.1法治意识的涵义 法治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是关于法律和法治现象的意识形态系统。法治意识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是公民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关于法治的知识心态、观念和思想体系的总称,是符合法治中国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看法及对法律规范自觉认同程度最高的一种意识。法治意识包括人们对法治现象、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的作用的观点及态度,还包括对人的行为及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评价等。 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建设法治中国,坚持法治治国,需要培育和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全民提升全民的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明确法治意识的概念及功能,了解我国全民法治意识现状,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全民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快了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即是保障国家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同时

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近三年来,我校在省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科技教育活动,认真完成《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校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系部按要求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督查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平台的作用。根据我市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我校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平台,组织广大师生投身科学素质提高活动。 二、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2013年1月,中医系2010级中药班51名学生到安国进行《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以及《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地见习,此次见习虽然时间短,但同学们收获颇丰,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看、触摸、闻、口尝掌握上百种中药的性状、功效、应用以及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2014年6月,中医系举办第三届暑期药用动植物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为响应“河北省大学生主题活动”的号召而举办,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校所学《中药学》知识,提高学

增强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生产 2012年1月31日,材料公司召开了全体职工安全会议,会上王经理对过去一年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一一作了总结,血的代价和教训要求我们所有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没用安全,就没有效益,没用安全就没有一切。 作为材料公司的一名技术员,深深感到如何在生产工作中保证全体员工的人身安全,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难题。大量的资料及屡屡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证明,在平时的生产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理念,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日常生产的安全。 一、要遵守有关安全规程、规章制度。作为材料公司的技术员,首先要对所操作的设备的各种操作规定、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成本控制等必须十分了解,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要对设备的各种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再就是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所要求做的,必须严格执行。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人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原因之一,就是明明知道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中是要求那样做的,可就是没有严格地去执行,抱着若无其事或侥幸心理,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对于执行规程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要加强对全体员工严格执行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意识的培养,牢固树立员工按章生产的自觉性,在生产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 二、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材料公司虽然有很多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但是生产期间,各种机械设备、车辆等较多,从业人员安全文化意识高低不一(特别是刚来的职工),加之一些不可预料的原因,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故,有的造成人员伤亡,有的造成设备损坏。事实上,有些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以各种形式发生了,究其原因就是从业人员没有认真地执行有关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违反了规定,结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因此,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也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有必须要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教育,认真地学习各种事故通报,用血的教训教育员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就完全有可能达到消灭事故、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者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中,坚持“四不放过”也能达到遏止事故的目的。坚持“四不放过”,可以深根究底地查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会使人们知道,在安全生产中,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从而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坚持“四不放过”,可以“扩大”事故影响,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目的,这样深挖思想根源,触动灵魂深处,使方方面面的人员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坚持“四不放过”,可以有效地、及时地采取防范措施,这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另一着重点;坚持“四不放过”,可以使事故责任者感受到一次切肤之痛,在以后的工作中兢兢业业。严格遵守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事故责任者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想达到维护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这样使事故责任者和他人受到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要加大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工作力度,只有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安全生产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才能最终实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目的。 材料厂王赞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党中央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其总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让国家的权力,特别是行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来行使。百姓间的纠纷也必须依照法律来行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必须敬畏、服从、遵守法律,法律面前没有例外。但是现在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法治观念淡薄,我行我素,成为一种很不好的社会示范,使法律的权威性受到破坏。显然,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的薄弱,严重损害了整个社会利益。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如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法治社会 我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生存和活动方式千差万别,要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只有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维护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大家都要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法治意识淡薄并不是个别现象。例如,尽管我国每个司机只有通过了交规考试才能上路,但争道抢行、超速、走应急车道,闯红灯,还有中国式过马路,都是世界有名的,交通死亡率更高居全球第一。而严格执法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最近,人民日报列举了一组数字,在醉酒驾车被认定为犯罪的2011年《刑法修正案》正式实施前,全国平均每年因酒后驾驶导致交通事故死亡2500余人;实施3年,这一数据同比下降了40%。也就是说三年少死了3000多人,而每个遇难

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这就避免上万人的悲剧。如果再考虑这三年间,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员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的因素,实际上挽救的生命和家庭就更多了。而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是3年来公安机关严格执法,全国查处醉驾20多万起,没有一例醉驾案件被法院判决无罪。只有形成全民族、全社会、乃至每个公民严格执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变成生活方式,才能形成一个公正、有序、和谐的社会,才能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调动每个人追梦的积极性,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实际上,法治是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人民网每年全国两会前夕进行的“两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2002年到2014年的13年间,“反腐倡廉”12次名列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前三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现在,随着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当然,法律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也需要人们接受法律约束。要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因此,一系列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也在同时出台。包括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这样将使失信者寸

增强法律意识的演讲稿

增强法律意识的演讲稿 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品才网整理了法律意识的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增强法律意识的演讲稿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普法工作的重大意义。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谈到法律,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的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认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你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样的自由吗?当然不能!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既然法律是如此的

重要,那我们就应该要遵守法律,遵守规则。 我想通过这么一说,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要学法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如果我们人人不讲理,那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一副场面,这个国家怎能还称其为一个国家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方向在努力。国家一直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执法机关,普法的意义则在于能促使执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惩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来,我们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有很多原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随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使得人民群众逐渐接受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并自觉自愿地运用法律。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并且从事着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传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

增强法制观念 遵守财经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财经法规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学校财经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财经管理还有待加强,经济关系还有待理顺,我们的法制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增强。 学校党委、纪委和学校主要领导同志,多次要求审计处加强财经法规的宣传,今天我就诚惶诚恐地向大家汇报一下对高校执行财经法规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汇报的题目是——《增强法制观念,遵守财经法规》。 今天我准备分两个方面来汇报,一是简略汇报一下我们对高校遵守财经法规重要意义的体会,二是介绍一下与高校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财经法规。 一、遵守财经法规意义重大 首先,汇报第一个方面的认识:遵守财经法规意义重大,汇报我们的三点认识。 (一)〖认识1〗遵守财经法规是我们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和教师应当履行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财经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财经活动中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财经法规是我们在学校财经活动中,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自觉地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是学校这一法人主体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义务。我们必须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做到有法必依、守法必严、依法治校,依照财经法规来治理学校,管理学校财经工作。否则,违反财经法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认识2〗违反财经法规要受到法律制裁 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就是违法,就可能犯罪,就要承担违法或犯罪的法律责任。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违法的含义。 违背法律、法规、规章的义务性要求和超出相应的授权、许可范围,实施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就是违法行为。 在财经方面,违反财经法规,就是违法。 违法就要承担行政、民事或经济法律责任,就要受到行政、民事或经济制裁。例如我们熟知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和开除等行政处分就属于行政制裁。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含义。 违法,并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

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化安全意识

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校长翟世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牢树法制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我们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宝贵而脆弱,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所以生命健康权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而安全又是我们生命健康权得以维护的唯一保障,即“安全”就是金钱与生命;因此,遵纪守法、遵规守纪,确保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允许有任何闪失。因此学校工作、安全第一,安全防范、尽责为先。我校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制度,落实了门卫值班、楼梯疏散、夜间巡查,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注重对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安全巡查和安全督导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学校也通过各种途径,注重加强对同学进行交通、防水、防火、防毒、防电、防盗、防传染病和防不法侵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并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排查,但纵观全国校园伤害、楼梯踩踏事件,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洪灾、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多名学生伤亡的惨剧。那是多么令人心痛而不堪回首的一幕啊!我校近几年也发生多起安全事故,本学期第七周袁聪同学课间追逐打跳摔倒摔损了膝盖骨头,在天津医院住院花了四五千钱不说,目前还不能自由行走,今年刚毕业的熊小文打跳失手,被同学用铅笔不小心戳坏了眼睛,造成了左眼失明的严重后果。2012年3月,我校三(2)学生在宿舍睡觉,打跳失骚,发生打架、何世斌用皮带抽打,将另一名学生李伟一只眼睛打坏,现已失明。还有本周星期三晚饭后二(6)班陈天勇同学在操场活动,因使用器材不当、摔伤肘关节的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出了这些自身伤害外,还有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和他人人为伤害。 同学们,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全国每年有1600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伤于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血的教训和惊人的数据告诫我们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013-11-04 19:05:10, 94人浏览,0人评论创建“法治哈尔滨”,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创建“法治哈尔滨”的基础是全民守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的重要职责,在提升全民法律素质、推动全民守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创建“法治哈尔滨”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制宣传教育要始终把学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努力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社会氛围,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统一遵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摆上重要位置,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法制保障,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要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和基本内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突出服务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个主题,大力加强促进经济发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科技进步、农村改革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围绕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学习宣传与劳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与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

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我校在省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科技教育活动,认真完成《科学素质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校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科技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石家庄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学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系部按要求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督查并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 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平台的作用。根据我市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任务,我校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充分发挥学院工会、团委、学生会等社团平台,组织广大师生投身科学素质提高活动。 二、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教育活动,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活动的影响力 2013年1月,中医系2010级中药班51名学生到安国进行《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以及《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地见习,此次见

习虽然时间短,但同学们收获颇丰,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看、触摸、闻、口尝掌握上百种中药的性状、功效、应用以及原植物的形态特征。 2014年6月,中医系举办第三届暑期药用动植物调查活动,此次活动为响应“河北省大学生主题活动”的号召而举办,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校所学《中药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本次活动大多数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收到的报告较之去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还有同学自己动手采集植物,制作标本。 2014年10月,中医系副主任张立新,针推教研室教师杨翠秒参加了由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大型义诊活动。受到了附近居民的热烈欢迎。 2014年11月,中医系中药(营养)教研室组织2013级医学营养班全体学生于11月13日上午赴君乐宝工业园区进行了见习教学活动,本次见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以及了解本专业工作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专业讲授课程教师的参加,也让老师们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15年6月,中医系举行了第三届经络腧穴识记大赛。以比赛形式进行经络腧穴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旨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事实证明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结果很令人满意。 2016年11月,我校小水滴爱心联盟社团在图文中心九楼活动室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通用版)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火,我们对之都是又爱又恨,它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往往也伴随着灾难。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照片呈现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的灾难、个个案例都触动了每个人的灵魂,一幕幕火灾,令人发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企业的防火安全工作也要坚持做到依法管火,依法之火。这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控制和降低火灾发生,确得企业防火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此,企业的领导和群众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树立知法守法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从根本上落实企业各项防火安全制度的措施,在防火安全工作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不讲科学,无知蛮干。反对只订制度,不抓管理,形同虚设,放任自流,尤其企业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依法抓好防火安全工作,对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一查到底,严肃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容摘要】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制宣传教育法律素质 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只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才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部矛盾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提高党的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大学生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公理正义的殿堂。自资本主义时代以来,“法治”就代替了“人治”,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在不断呈现出更专业化,系统化,细致化,生活化的趋势。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中国的法律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力量。加强法律修养,增加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呢? 首先当然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大学生要认识自我以及自身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这就对大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学习法律知识。没有一定法律知识作为基础,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都会成为空谈。只有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从而使我们的行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遵循法律的约束和束缚,在法律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做出合法的选择。 第二,是要宣传法律。通过对法律的宣传,不仅增强了别人对法律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法律在自己心中的烙印更加深刻和神圣。同时还能够不断丰富我们的法律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第三,努力树立法律信仰是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重要方法。只有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我们才会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当把握法律的精神脉搏,充分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巨大作用,才能树立起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第四,大学生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法制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大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事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不断发展自己,才能使我们内心的法制观念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决心更加深入。 其次是教学和校园的环境问题。虽然大学生自身原因是主要的,但教学环境和校园环境却也是一个不容轻视的因素,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由于高校关于《法律基础》教学的缺失和质量的底下,所以注重法律基础的教学十分必要,甚至可以纳入学生的考核之中。同时还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法制观念的校园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感觉到处处有法,处处学法。校园里可以开展广泛的法律活动,比如将法学院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全校推广,组织大学生前往法院旁听案件的审判工作,开展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的智力竞赛,辩论等。此外,还可以邀请资深法律工作者,如律师,法律教授和法官、检察官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项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项要求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具体要求有以下4项: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展活动。

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精选多篇)

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精选多篇) 第一篇: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中小学法制教育喊了几十年,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几个认识问题着重加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制教育的关注,仅此而已。 一、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完善了许多法律,在制度建设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积淀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制观念与法律制度的严重脱节,影响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要使人们的法制观念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惟有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中小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最佳场所、最佳阶段,中小学法制教育标本兼治,是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奠基工程、希望工程。 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培养“四有”公民出发,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无疑,法制教育水

平、法制观念是国民素质中众多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毫无疑问应把法律意识即法制精神的培育、法律知识的掌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多年前,邓小平就强调:“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xx也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赋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职责。 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xx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1/3,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正在健康成长,然而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中小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在局部地区突出起来——暴力型犯罪有所发展,犯罪性质严重化。尤其在校生犯罪数量逐年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制观念淡薄,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危险因素。其基本原因就是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力,法制观念没有内化积淀到他们的人格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