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消费

合集下载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和消费状况,而且能够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优化。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在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音乐、电影、舞台艺术、美术、设计等。

根据统计数据,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人均支出逐年增长。

其中,音乐、电影以及美术和设计是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领域。

此外,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线上购票、在线观看和翻译等。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因素1.经济能力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是影响其文化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因此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也会影响其文化消费状况。

2.文化需求大学生的文化需求是影响其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文化消费上具有较高的需求,例如喜欢阅读、音乐和电影等,而另一些大学生对文化消费则缺乏兴趣或认识不足。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和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当大学生所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就会更加活跃。

三、存在的问题1.消费水平不平衡尽管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消费水平的不平衡也越发明显。

某些学生可能会进行高额的文化消费,而另一些则可能因经济压力较大而缺乏文化消费能力。

2.消费观念不尽合理一些大学生对文化消费没有充分的认识,只顾着追求炫酷和浮华的文化消费,而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社会思潮和艺术审美的理解。

这种文化消费观念虽然可以满足个人的消费需求,但在文化交流和心灵满足方面则显得略显单薄。

3.资源分配不合理一些优质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受众人群有限,而大量的一般资源则众多的学生受众。

大学生消费文化新解

大学生消费文化新解

大学生消费文化新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建设力量,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将从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方式以及消费理念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深入解析。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大学生消费观念是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更愿意选择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品牌化,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自己所喜欢的产品。

这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

现在的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对于产品的选择更加注重外观和品牌,更加注重时尚和潮流。

国外名牌、高价商品成为了大学生们的新宠,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这些产品,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消费心理上,大学生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多的是对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他们倾向于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时尚、个性、有品位的消费者形象,追求独特、新奇的消费体验。

在这一趋势下,一些新兴的消费品牌和产品也受到了大学生的特别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购物方式主要是走进实体店面进行购物,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更注重线上消费。

线上购物不仅具有时尚、便捷、简单的特点,而且还可以享受到更为优惠的价格。

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比如网购、订餐、共享单车等,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线上购物也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因为网络上的产品信息更加多元化,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购物乐趣。

在消费方式上,大学生还倾向于追求消费的体验和享乐,比如去咖啡店、酒吧、KTV等地方消费,也更加愿意花钱去参与一些线下的活动和体验。

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和背景大学生文化消费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和偏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2. 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涵盖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

3. 文化消费频率和金额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频率以每个月1-2次为主,占比为45%。

其次是每个月3-4次的频率,占比为30%。

仅有5%的大学生表示每天都有文化消费活动。

就文化消费金额而言,大部分大学生的月均文化消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占比为50%。

另有30%的大学生选择了300-500元的范围。

仅有5%的大学生每月文化消费金额超过500元。

4. 文化消费类型和偏好在文化消费类型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喜欢的文化消费活动是观看电影,占比为40%。

其次是阅读书籍,占比为30%。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以及音乐演唱会也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在文化消费偏好方面,大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娱乐性和轻松愉快的文化活动。

他们希望能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和娱乐,所以对于电影、音乐和游戏等消费活动更感兴趣。

5. 文化消费渠道和影响因素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占比达到70%。

线上消费的便利性、丰富的选择和便宜的价格是主要原因。

线下渠道的文化消费主要是通过实体书店、电影院和音乐演唱会等进行。

在文化消费决策的影响因素方面,大学生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兴趣和口碑推荐,分别占比为60%和50%。

此外,价格和活动推广也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6. 文化消费满意度和意愿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消费满意度较高,超过70%的学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而对于未来的文化消费意愿,超过80%的学生表示有意愿继续进行文化消费。

7. 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频率和金额整体较为稳定,以每个月1-2次和100-300元为主。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与分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消费,文化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

在文化消费的人群中,大学生因受教育水平高,观念新潮,思想开放,课余时间丰富,经济来源有保障,更是是精神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特征: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

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费、考证费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等四大块。

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外,大学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构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对象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绘画、雕塑、书法、摄影、阅读图书、报刊、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听广播或演讲等,也包括上网学习、聊天、玩游戏、通信、交际联络,还包括旅游、恋爱、健身、舞蹈等。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2)消费层次的多样性。

精神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既有消遣型、娱乐型、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也有社交型、发展型、智能型的精神文化消费。

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跨层次性,这主要与精神文化消费主体的素质、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相关。

大学生消费的各种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既有高雅与低俗之分,也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别,既能供人娱乐消遣,愉悦身心,也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也可使人储备知识能量,发展多方面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显然,积极的、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并能给社会发展以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相反,低级无聊、庸俗不堪的精神文化消费则使人低迷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消费追求的时尚性。

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张扬叛逆,敢于冒险,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态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享受。

然而,文化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带有社会和文化影响的行为,这就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期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和特征,为相关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的基本特征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表现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所需,更加注重消费方式的个性化和有趣性。

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个性强、趣味性十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有趣的电视节目、时尚的音乐、个性十足的服装等。

2.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更加方便和自由,他们更能够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参与到文化消费之中,例如网上购物、社交网络讨论、分享文化产品等。

3.注重身份认同和社会价值。

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产生的身份认同和社会价值比重要性越来越高,文化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他们展示自我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

4.强烈的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强度也逐步增加,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必要部分。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态度的影响因素1.家庭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也出现了较大提升。

因此,家庭收入和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态度和消费水平。

2.学校影响。

大学是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之一,从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文化课程、媒体宣传等多方面都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文化消费体验报告

大学生文化消费体验报告

大学生文化消费体验报告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文化消费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不再只满足于学习,他们开始追求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对大学生文化消费体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满意度等信息。

实地观察则通过参观大学生常去的文化场所,了解他们在实际消费过程中的体验。

调研结果消费观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观念逐渐趋于开放。

84%的受访者表示文化消费对于个人发展很重要,79%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还有64%的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可以增加个人社交圈层。

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文化消费中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的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经常去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参观。

此外,67%的受访者喜欢通过线上平台购买音乐、电子书等文化产品。

消费体验实地观察发现,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体验有着不同的需求。

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追求文化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深入人心、触动灵魂的艺术作品。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注意到了文化消费带来的娱乐性和放松心情的功能。

例如,在音乐会上大学生可以尽情舞蹈、欣赏音乐,释放自己在学习中的压力。

消费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满意度整体较高。

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自己最近一次的文化消费活动感到满意。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娱乐平台,并且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结论和建议基于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1. 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逐渐增长,相关机构和企业应该增加对大学生的文化产品供应。

2. 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方式对于大学生吸引力较大,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前言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精神文化消费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行为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与文化消费行为。

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其消费特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娱乐需求增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时间变得更为宝贵,对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因此增强。

这里的娱乐消费并不仅仅限于网络游戏、KTV等传统方式,也包括了音乐、电影、综艺节目等更为广泛的娱乐形式。

2. 文化需求提高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文化消费,他们更愿意追求文艺作品、古典文化等高端消费品,也更加重视文化底蕴的积累。

3. 教育需求增加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终身学习,大学生对教育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大学生都需要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或职业技能的学习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教育消费成为其消费的一部分。

4. 人际交往需求变化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人际交往,他们通过社交软件、社群等平台进行交际,其中一部分消费也涉及到精神消费领域。

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的类型分析1. 娱乐消费娱乐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普遍的精神消费之一,其中包括了影视、音乐、游戏等。

娱乐消费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大众娱乐需求,也可以在心理上起到放松压力的作用。

2. 阅读消费阅读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所拥有的一种独特消费类型。

无论是读纸质书籍还是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消费都成为大学生锤炼自己的思想、丰富生活内涵的重要方式。

3. 美食消费无论是线上取餐还是线下餐厅就餐,大学生的美食消费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生活必需品,也包括了新兴的网红小食等。

这种形式的消费既满足了生理需求,也满足了部分心理感受。

4. 视听消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型视频网站、音乐分享平台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精神消费场所。

无论是在线观影、在线听音乐还是在线直播等,都已成为时代的一部分。

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分析及教育策略以驻济某高校为例

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分析及教育策略以驻济某高校为例

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分析及教育策略以驻济某高校为例一、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以驻济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高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首先本文通过对驻济某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过去追求物质享受为主不同,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在购物时更注重物有所值,追求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而不是盲目追求名牌和奢侈品。

此外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更加独立和自主,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完全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

其次本文还分析了驻济某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他们在购物时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而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

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容易受到广告和促销活动的影响,产生不必要的消费。

因此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本文针对驻济某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状况提出了一些教育策略。

首先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建立在责任、诚信和公平的基础上的。

其次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物质追求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精神追求和个人成长才是更重要的目标。

此外高校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心态,避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驻济某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状况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接班人贡献力量。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消费
摘要:文化消费对满足大学生精神生活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概念、内涵及作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消除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和校园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生存消费的比重下降,用于教育、休闲方面的消费逐年提高,文化消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一般群体的文化消费相比,大学生文化消费必须更突出满足发展层次的需要,关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文化消费概述
(一)文化消费研究的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

其实质是对社会的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

简言之,文化消费是人类享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活动,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这主要是由于文化消费的主体的素质和文化修养不同,价值趋向、兴趣爱好及收入水平不是整齐划一所决定的,一般有普及型或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和提高型或高品位的文化消费。

(二)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消费是一个有形的消费过程,它对人的作用只体现在消费的过程,或存留短暂时间,而后其价值便自行终止,一般用来满足人们生存(或生理)层次的需要。

文化消费是一个无形的过程,对人的内心世界发生作用,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行为,甚至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一般用来满足享受、发展(或友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大学生是文明社会中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特殊群体,文化消费也应成为他们维持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化消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培养高级情感,改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但从大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生理发育已趋成熟,思想活跃但容易偏激,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消费欲望强烈但鉴别能力低,各种消费的观念、方式等都还尚未定型,因而各种畸形的文化消费方式,不健康的文化消费内容,都有可能给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消费内容丰富,但质量不高
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都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大学生)、消费客体(文化消费品和劳务)和消费环境(主要指真实存在的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虚拟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文化消费生活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

三者质量高,结合的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从大学生文化消费活动的现实情况来看,他们需求强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消费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只追求一时消费的满足,忽视终极发展即综合素质的提高。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大学生自身来看,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34.1%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40%是为了调剂生活,20%两者兼有,2.2%表示说不清,2.2%表示是凭自己的兴趣。

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消费目的的认识是理性的。

但从他们的实际消费活动来看,却绝大多为娱乐消遣、实用技术方面的内容。

从消费环境来看,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家庭消费注重实用、社会消费崇尚娱乐消遣等,给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导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学校从育人的目的出发,供给较多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努力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但由于自身结构单一、内容远离现实,不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商家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高品位文化的辨别和欣赏能力,或者为了谋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起码的社会良知,不利于大学生文化消费市场的净化。

目前各种言情、武侠小说,流行音乐,卡通游戏充斥大学校园文化市场,尽管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和消费兴
趣。

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带来了一些误导作用,冲淡了他们对主流、精英文化消费品的关注。

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的提升。

(二)文化消费品供给不足,又浪费严重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比较丰富,但与他们急剧膨胀的消费欲望相比,还十分缺乏。

在他们的个人消费能力受到制约、作为公共文化消费主要供应者的学校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尽量发挥己有文化消费品的最大效应。

但目前来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浪费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学校公共文化消费浪费严重。

据调查,单就省内大学每年组织的各类具有较高水平的国内著名艺术团体在校内的免费演出大约在25场左右,学生一方面抱怨学校提供的活动太少,一方面却是每场演出大约30%的空座率。

由此可见,学校公共文化的供给结构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休闲、娱乐、实用文化的实际消费占主导地位,而精英、主导类公共文化品供大于求,需求不足,浪费严重。

2.个人购买的文化消费品浪费严重。

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购买文化消费品的目的与实际消费行为发生偏离或背离。

例如,大学生买CD机、MP3不是用在外语学习上,却主要用来听流行音乐。

买电脑、上网不是用来辅助学习,而是主要用来玩电游,看光碟,聊天等,这就偏离了其主要用途。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教育引导
(一)正视客观存在的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
大学生文化消费差距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不同经济条件的大学生之间消费能力存在差距。

1.大学生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之间差距的校正。

文化消费能力的大小只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之一,而不是直接、更不能当作唯一标准。

从文化消费的价值和作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因而更注重对消费品和消费过程质的要求,不是单纯追求消费品数量的多少。

2.满足大学生文化消费最低消费底限
文化消费最低消费底限,即最低的文化消费水平。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费上升幅度比较大,学校贫困学生增加,关于贫困学生的最低生活标准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但基本上也是围绕学生的吃穿展开的,而他们的文化消费支出则得不到保障。

迄今为止,人们观念上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能否吃饱穿暖,于是在各大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总可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但文化消费支出则得不到保障。

但实际工作告诉我们,贫困生问题最主要的不是物质贫困本身,而是他们很难找到一种战胜自我的勇气和精神力量。

因此保障大学生最低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使他们能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自谋生路的信心和勇气。

今天的贫困学生,即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一样缺乏多少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比较脆弱,需要我们创造一个既有
动力又有压力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加强消费行为引导,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
大学生消费受经济条件、个性心理、文化环境、相关群体、专业特点、性别差异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并不都表现为理性行为。

就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而言,过分地突出生存和享受层面,忽视发展层面,与大学生的角色和培养目标很不相符,必须加强引导,要积极倡导并强化为终极发展而消费的文化消费观念,努力提高他们文化消费的素质,促进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市场管理,提升大学生文化消费品位
1.丰富校园文化市场,严格准入条件。

学校是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要场所,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公共文化消费品的生产和场地建设的投入。

如增加图书资料的人均拥有量,多修建格调高雅的人文景点,加速校园文化的网络建设等。

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很大,远远超过了公共文化消费品的增长速度,因而学校人均拥有的公共文化消费量有所减少,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有的文化消费品具有重复消费和共享消费的特性,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效果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作为高校,既要大胆地吸引外资来丰富校园文化市场,又必须严格校园文化市场的准入条件,对他们的经营范围、场所、内容、档次等都作出严格的规定,并随时不定期的进行抽检。

对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也应比照这个要求加强管理,以保障大学生文化消费生活健康、高雅。

2.切实提高校园文化消费品的品味,引导大学生文明、健康、高
雅的消费。

校园文化品味是决定大学生文化消费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高校办学的经济实力主要只影响公共文化消费品载体的数量和质量。

文化消费品观念性质的内容更多地与学校的历史传统、指导思想、办学层次、对外交流、信息开发等有关。

因此,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着力提高校园文化消费品的品味。

基本要求应做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格调高雅、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3.充分提高校园公共文化的利用率。

文化消费品有的可以重复消费,有的可以实现消费共享,有的兼而有之,因此,可以减少一些重复购置,提高其消费使用频率。

因此,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大学生的高级情感,改善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同时建立、完善校园的文化环境,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