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精华50句经典
诸子百家 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最精华73句

诸子百家最精华73句1、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家语·始诛》【鉴赏】君子重内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役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保持一颗平常心,成熟地应对着繁复的社会人生。
正如后来人们所推崇的魏晋风度那样喜怒不形于色。
只有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人才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益:增加。
【鉴赏】真正的上人君子,富贵不能给他增加什么,贫贱也不能减少什么。
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他们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理想,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善行,而不怂恿别人的恶行。
【鉴赏】大千世界,善善恶恶,谁也不能逃出善恶这一最基本的衡量是非的标准。
只有一心向善才能义正言辞地拒绝恶的侵入。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鉴赏】树想要静静挺立,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早早死去了。
这种人间憾事,谁也无法挽回。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夸夸其谈的人华而不实,喜欢表现办事能力的人常常自吹自擂。
【鉴赏】夸夸其谈的人显露于外的恰恰是他的无知,自吹自擂的人也正反映了自己的浅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喜欢别人的人,别人也喜欢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同样厌恶他。
【鉴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是孔子“恕”的观念的发挥,要懂得推己及人,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鉴赏】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和见解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1. 孟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孟子》孟子强调仁爱与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道德和智慧的人应该追求仁爱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趣。
2. 荀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劝学》荀子主张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人们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3. 墨子:兼爱非攻,普利天下。
——《墨子》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即平等地关爱所有人,追求和平而不使用武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非攻,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4. 庄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庄子的这句著名语录强调了道的无形、无名和无限。
他认为,道是超越人类理解的,不能用言语来描述或命名。
5. 韩非子:得人者显,失人者隐。
——《韩非子》韩非子主张重视并善于运用人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它能否吸引并留住有才能的人。
6. 墨子:非其鬼而祭之谓之盗墓,非其魂而丧之谓之伐。
——《墨子·鬼神篇》墨子反对大规模的战争和牺牲。
他认为,不应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或牺牲无辜的生命。
7.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无论是身边的三个人还是身处的环境,都能给我们带来学习的机会和启发。
8.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老子主张政府应该保持简约而高效的原则。
他认为,管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一样,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节奏。
9.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孙子的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和战争的可控性。
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军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10. 庄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诸子百家名言精选50则

诸子百家名言爱国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志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持节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自强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1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诚信15.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19.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改过20.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2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2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厚仁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2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贵和28.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诸子百家精华50句

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一一《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爰人者则人爰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一一《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一《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一《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8、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一《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1、不积丘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一《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2、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一一《盐铁论•本议》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软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其实就是舍本逐末。
13、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一-《荀子•正论篇》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4、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一一《新书・过秦论》〃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愚蠢者的表现。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3、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5、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2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2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2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2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26、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2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28、当以读书通世事。
——倪元璐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1、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32、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

诸子百家最经典的100句话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战国时期邹城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1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1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

诸子百家精华语句【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人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精华50句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解语:为政之要,就是正身正心。
一个“正”字讲明了德的核心。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高管、孩子家长,在日常行事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一方、带好队伍,教育子女。
这个“正”就好比“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源正则流清也。
2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解语:使近处的人高兴,时远处的人归附。
这句话可以说是企业价值的最高体现。
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能使身边的员工受益,是员工所乐见的;企业不忘社会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信誉,是大众所乐见的。
这一近一远,恰恰体现了受人尊重的企业的社会效应。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解语:君子与人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与人和谐。
为人处世中,讲究和为贵,和而不同正是君子的体现。
在国家关系和人际关系中,以“和而不同”的心态与人合作,这是一种包容、尊重。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解语:想要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大事就不能成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
譬如学习之道,必须脚踏实地,从解答一个个难题入手;又如辅导孩子,不要天天琢磨着让孩子的先天禀赋一下子都发挥出来,凡事须慢慢来。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语:做好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帮你;做坏事多了,就有没有人帮你。
这个就是“道”的体现。
有人经常说,道太虚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关键时刻便会显现出来,“多助”的便是顺应了道,“寡助”的便是违背了道。
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解语:“反求诸己”就是说凡事多问问自己,正如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从自己身上分析原因,寻找原因,不怨天尤人,看看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道”的要求。
多从自身找原因、找差距,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7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解语:依法办事,国家就会强大,不依法办事,国家就会弱小。
这里的法,就是“道”的现实体现。
“奉法者强”,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法度关于人心向背,关系国运安危,是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8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解语:法律不偏袒地位高的人,准绳不迁就弯的东西,适用法律时,有智慧的人不能辩解,有勇力的人不能抗争,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好事,不遗漏普通民众。
法体现的是“一以贯之”的公平性、权威性。
公正的司法更能让普通人看到社会的正义和希望。
9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解语:公正产生廉明,偏私产生昏暗。
这也就是常说的,提倡阳光下的公正,拒绝暗箱操作。
10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什么能力都具备,贤圣其犹病诸。
《尹文子·大道上》解语:天下万事万物,不可能要求一个人具备各种能力,就是圣贤也感到为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团队领导者亦是如此,重视每个人的优点,不求全责备,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合力。
11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
《尹文子·大道上》解语:我们所要学习的圣人治理之道,并不是其一人独自治理,而是圣人能与众人共同治理。
好比一根筷子容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
12守一道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度量》解语:保持统一的规则去治理万物,这是法度。
良法善治,永远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法治社会应有的准则。
“一道”、“万物”、“法”,三者紧密联系,这句话从哲学高度阐明的法的功能与效应。
13法者,使去私就公。
《鹖冠子·度万》解语:法律,是使人抛弃私利,归于公义的。
人间有道,天下为公。
这也正是法治社会基本的价值观。
如果法律成为某个阶层的专属品、或者剥削他人的挡箭牌,那这个“法”就是违背公道人心的。
14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独知也;海水之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
《鹖冠子·道瑞》解语:天下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所能独自知道的,海水的广阔,不是独靠一条河流的。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团队中,领导者的心胸非常重要,容得下别人,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容不下,只会一步步走向失败。
1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四十四章》)解语: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收到伤害,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的安逸。
孙叔敖临死之前告诫儿子不要贪慕荣利,使其封地数代不失。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知足知止,懂得把别人16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老子九章》解语:富贵但骄傲,是自寻咎害,功业建成后自己就隐退,这是上天的法则。
重温一下“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就是成功地不二法则。
17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章》解语:天道对人不偏爱,永远帮助做善事的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成功个企业家也应该铭记这一点。
天道眷顾善人,就是因为善良的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
18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解语:圣明的人思考一千次,必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思考一千次,必定又一次是正确的。
所以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忽视小人物,客观看待团队中每个人的智慧,说不定一个偶然的小想法能成就你的大事业。
19有良邻,则每日见君子。
《晏子春秋·外篇》解语:有好邻居,就可每天见到君子。
“孟母三迁”也是这个道理。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一个好邻居,能让心放心舒心。
我们希望20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古之将兴者,必有此始。
《管子·弟子职》解语:一切言论和行动,已牢记中和之道为准绳,古代成大事的人,都是从此开始的。
言语与行为,是成功人士必修的两门课,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乃是最高境界,也是事业发展的肇端。
21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解语:事情,总是产生于思虑,成功于努力,失败于骄傲。
兴亡谁认定,盛衰岂无凭。
“虑”和“务”便是“盛”的凭证,“傲”便是“衰”的起因。
正是“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七十八章》解语:水看似天下最柔弱的事物,却蕴含了攻破一切的力量,其他东西无法比拟。
坚硬、有棱角的石头,在水流的冲刷下,也会变成光滑的鹅卵石。
道好比水,看似纤弱无所依,却能普世万物,只不过水滴石穿,道贯人心。
2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荀子·不苟》解语: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诚实更好的了。
还记得为什么出发吗?不能因为走的太远,而忘却初心。
成功只属于那些不忘初心的人。
这颗初心便是“诚”,是最初的摸着良心的发愿。
24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为诬,外部自以为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慢,是雅儒者也。
《荀子·儒效》解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多么简单的道理。
有时我们是不是做了太多自欺欺人的事,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什么也不是,外累于物,内累于心,怠慢了美好的生命。
25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荀子·议兵》解语:凡事成功地秘诀在于敬畏,失败的原因在于怠慢。
敬畏天地,才能慎终追远;敬畏道法,内心才不至于狂妄自大,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6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解语:一般人的毛病,是为事物的一方面所蒙蔽,而对全面的道理不明白。
“大理”便是人们常说的大局、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时。
我们要避免“盲人摸象”一样片面的认识时局,作出判断前要充分考虑全局。
2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解语:天气不寒冷,无法了解松柏,事情不艰难,无法认识君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认识一个人,一件事物,就应该从实践中考察,这样一个人的本心便能自然流露出来,发现真正的朋友和君子。
2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解语:高山看似雄伟,登顶后才知道天的高度;深溪看似不见底,到了才知地的广厚。
比大地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宽广的天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天地的无穷。
不过比大地、海洋、天空宽广的还有人的胸怀。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解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无论何时,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超乎常人的恒心和毅力,去采摘成功的果实,也唯有如此,才能品尝胜利的甘甜。
30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解语: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去。
深入浅出,这是诸多学者的治学感受。
看了很多书,写了很多论文,用万余字去解释一两句话,这就是博学,但博学详说不是为了炫耀渊博,而是为了返约归真,达到大道至简境界。
31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解语:有意料不到的赞美,也有求全责备的批评。
但凡人均想得到赞誉,而不想遭受指责,正确对待毁誉,需要良好的心态,有赞美时切勿过于兴奋,被批评时切勿过于生气。
一切如来,亦皆随喜,什么都不如心态好。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解语:在富贵时能够节制而不挥霍;贫贱时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威武时不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这是历代仁人志士所遵循的信条,。
当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面临的事情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孟子这句话可谓是金声玉振。
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解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荀子的治学之道,无时无刻都在提醒我们,学习一定要善于积累,要虚心耐心,不能忽略小的方面,这样在治学路上才能方得善终。
3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语:老百姓吃饱穿暖,而后能够遵守礼节,知道荣辱。
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靠经济的发展。
其实“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一点需要辩证看待。
3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解语:世间最大的善,应该如同水的品性,福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水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境界。
最好的德行像水一样,做人也应该像水一样,刚柔相济,具备包容万物的胸襟和气度。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解语:聪敏而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单位里很多工作时间长的人不好意思向刚入职的同事请教问题,怕丢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