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我作为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自己能够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大事大非问题上能够把持住。
但在“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上,也有过模糊认识。
今后,我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好干部。
下面,我结合一个时期以来的学习和体会,就“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问题,谈一谈个人看法。
一、高度重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问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一是永葆党员政治本色的需要。
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党员都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问题,在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行动中保持本色、牢记宗旨、为民造福,做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二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现实的需要。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混淆甚至颠倒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漠,思想上与群众隔膜,行动上与群众脱离,有变色的危险。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厘清、与时俱进,做时代精神的诠释者、践行者。
三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需要。
市委把“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作为第一个专题进行研讨,从思想上解决好“总开关”问题,这也是解决群众突出反映强烈问题的切入点。
这次专题研讨对我们来讲,是对思想认识、理想信念的一次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也是对我们受教育程度的一次大检验。
我们必须对照“四面镜子”,深刻反思、深入剖析,向先进看齐、向群众靠拢,带头弘扬引领新风正气的正能量。
刘星--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大讨论---刘星这次我们集中学习的内容是“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大讨论,下面我结合个人工作实际阐述自己的想法:一、公与私首先,我认为公与私是即对立又统一的,有公就有私。
公指的是公心、为公共利益服务。
私表现在私心、自私自利。
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向党的好同志焦裕禄学习,求真务实,廉洁奉公。
焦裕禄同志家里需要一捆稻草,从生产队里拿时还不忘跟队长说:称称斤,算算帐。
一根稻草也不占公家的便宜。
在工作当中我们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能利用职务便利,为个人亲属谋福利、“搭便车”;不能拿公家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随意拿回家,私自占有;不能在工作时间办私事,将工作一拖再拖。
二、对与错在现在这个社会,我觉得,每个人对“对与错”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标准。
路边的老人倒了,扶不扶?到底是对是错?作为党的好干部,第一时间我们都要上去扶一把。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有利于党、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就是对,有利于团结同志,提高业务水平的就是对,积极向上的事情做了就是对,肮脏龌龊的事情做了就是错。
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接受他人批评,敢于改正错误,完善自我。
三、荣与辱荣辱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的道德评价标准。
在我国自古就有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
而如今,有一些人将辛勤劳动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视为“冒傻气”。
在这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胡锦涛书记就曾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我觉得,我们党员干部现在依然可以坚持“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坚持社会公德。
从小处、从实处做起,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人民;保护环境,爱惜公物,遵纪守法弘扬正气,讲道德、知荣辱、做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他人、服务群众,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大讨论稿

教师“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界限”讨论稿泉小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把这几者的关系弄清楚,会有利于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许多的困惑,有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公与私。
公代表的集体,私代表个人。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儿,都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要总谋算着如何使自己得到好处,谋得利益。
利益就像是大家吃的一块蛋糕,你吃得多了,别人吃得就少了,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做到大公无私就应该爱护学校的物品,自觉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剩饭菜。
做到大公无私,当领导的就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对与错。
在学校的工作中,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提高的事,就是正确的。
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的,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也是每一位领导和老师的职责。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也免不了犯错误,老师有时候因为各种压力对学生进行一些惩罚,可能会伤害到学生,教师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对,可是这种惩罚也伤害到了老师。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希望得到老师的照顾,就会给老师送一些财物,教师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对的,可是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也是无法拒绝的。
如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去破解。
荣与辱。
就当前的社会来说,人们的荣辱观真的出现了问题。
很多人会错误地把违法乱纪而逍遥法外为荣;以付出得少,得到的多为荣;以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为荣。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应该将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荣;以踏实工作,积极进取为荣;以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荣。
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明确对与错的区别,建立荣与辱的观念,就能够使每个人公私分明,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够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向错误的思想、行为说不;就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个人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个人讨论发言材料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看似三对简单的矛盾对立关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三对关系泾渭分明,来不得半点混淆。
厘清三种关系的界限,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民族观和事业观的前提。
要时刻牢记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把精力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肩负起推动“五个延边”建设的历史使命。
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这“四面镜子”,正确厘清“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三种对立关系,深刻反思,深入剖析,认真补补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正本清源,使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党员干部的普遍自觉。
2024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心得体会"公"即为公心、公利、公益之体现;而"私"则涵盖私心、私欲、私利之范畴。
在我看来,"公"不仅是廉洁之基石,"私"则往往是腐败之温床。
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时刻铭记公心,防微杜渐,保持高度警惕,勇于对"私"的诱惑说不,避免公私混淆,坚守道德底线,不逾越那不可触碰的伦理"红线"。
唯有先摒弃"私心",方能以"公心"赢得"民心"。
在为人处事上,领导干部必须秉持公正原则,做到"心术正"、"行为正"、"作风正",以坚定的党性为基石,确保公平不倾斜,公正不护短,公道不藏私。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公正自律,以公正服众。
在处理事务时,应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严格遵循原则与政策,依法行政,依章办事,确保公平正义。
不应受利益诱惑,不为人情所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左右逢源,真正做到处事公正。
二、关于"对与错"的明确认知"对与错"关乎政治立场与是非观念。
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而言,"对与错"的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一步之遥。
这一念之差,一步之行,正是党性修养与思想觉悟的试金石。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原则性不强,功利心重,实用主义盛行,在面对是非问题时,往往立场摇摆,甚至退避三舍。
有的视而不见,怕得罪人;有的捕风捉影,造谣生事;有的纪律意识淡薄,不敢坚持原则,放任自流。
此等现象若任由发展,必将导致立场迷失,精神空虚,最终背离人民,背离党,迷失方向。
因此,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明确是非观念。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为对,损害群众利益即为错。
切实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对与错 公与私 荣与辱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
专题讨论发言稿
刚才仔细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内容,都分别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对“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认识和理解,现在谈谈我对“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理解,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一、公与私”,也就是在谋事做事上出于“公心”不徇私情。
我们的党是人民群众的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无论在什么位置,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都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要做到公私分明、秉公履职,这些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工作职守。
二、“对与错”,也就是在具体工作上做到“细心”防止出错。
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克服形式主义作风,把学习和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哪里不足补哪里,哪里复杂就在哪里下功夫,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荣与辱”,也就是在个人利益上做到“静心”淡泊名利。
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我理解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要“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做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争做信念坚定、业务精通的表率,争做公道正派。
让领导、同事、群众都能从各方面感受到我们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姿态、新气象。
正确处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三种”关系,为人民服务

正确处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三种”关系,为人民服务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为人民服务——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界限专题讨论活动心得祝成宝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是国家公务员行事的首要。
也是一个公务员道德水准、学识水平、个人修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和表相。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这三对简单的对立的辨证的矛盾的关系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基准。
只有处理好三对关系,摆正六者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事,为党出力,为人民服好务;才能受到百姓的爱戴、群众的拥护;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你的使命。
一、公与私公,天下之是。
情系祖国心系百姓就是公。
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的公而忘私群众利益至上就是天下之大公;一国之人以国是为事、以百姓为要就是公。
单一的个体为一个政党、一个团队谋利虽然也是为公,但放在天下之公、放在百姓之前就成为私。
公就是谋全局整域之事。
私,一己之事(利),不谋全局只谋一域。
一个政党、一个团队、一个人为一己谋事牟利就成私。
公与私是相对的,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就是要以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向公而忘私的道德情操精进。
要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情怀;要坚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要坚持“做天下事,行天下道”的理念,要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做一域之事,谋全局之是。
二、对与错对与错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的标准是不同的。
衡量判断对与错、是与非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传统的道德观和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
我认为凡是有利于祖国繁荣昌盛的,凡是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强化领导地位的,凡是有利于富乡裕民的思想、政策、措施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凡是敌人拥护的就是错误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就是正确的,我们就要拥护。
只有明辨对与错,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不断向前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经常面临着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选择和抉择。
这些选择和抉择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轨迹和心态。
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我逐渐明白了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公与私问题。
公与私的区分是人与人之间最为基本的关系之一。
在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中,常常需要考虑到自己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面临着个人的私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如在工作中面对利益的诱惑,是否选择道德和职业操守。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需要放弃个人私利,以身作则,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私利而无视公共利益,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也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恶劣的社会风气。
公与私的处理,既能彰显一个个体的高尚道德品质,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
其次是对与错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学习还是社会交往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选择,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
正确与错误,是一种伦理和道德评判标准,它不仅是对社会个体行为的规范方式,也是对个人内心品格的要求。
对与错问题,需要我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以此指导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只有坚守正义和道德,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我们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自身得到内心的安宁,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最后是荣与辱问题。
荣誉和辱骂是一种对个人行为和成就的评价和反馈。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的行为和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看法。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杰出的成就,我们就能获得他人的荣誉和尊重。
这不仅会增加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也会成为榜样和希望的象征。
然而,如果我们陷入消极和无效的行为中,我们就会面临他人的辱骂和批评。
这样的评价和反馈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难堪。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用冷静的心态面对,反思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努力改变和进步。
荣与辱是一种强烈的外界刺激,它激发了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愿望,促使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着眼新形势,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工作实际,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把“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是非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对与错、荣与辱的关系,在“名”与“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考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触及自己的思想灵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讨论,能够使自己进一步深入了解本职工作的重大意义,激发自身工作热情,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锐意进取、秉公执法的敬业态度。
能正确处理公与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工作期间,处理好个人事情与单位工作之间的关系。
做到个人的事情不要到单位去办,不能用单位上班时间去处理个人的事情;不把个人问题引起情绪的变化带到工作中去;坚决做到个人的事情不能用工作时间完成,个人的情绪不影响工作,要有一颗钉子精神,放在哪里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要正确对待批评,虚心接受批评、监督。
要时时刻刻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对自己的问题反省、反思,错了要及时改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要时刻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工作中要正确理解个人的荣辱不能与集体的荣辱相违背,要正确理解对待个人的荣辱只是集体荣辱的一部分,不能因为个人的荣辱就对组织、单位、集体有看法、意见,要有大局意识,团队意识。
总之,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落实到实际中去,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荣与辱、对与错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在工作中讲原则,懂立场,就能明辨大是大非,为我们祖国的伟大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地履行着工作职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就能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