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古代中国建筑艺术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从建筑结构、工艺技术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结构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建筑体系而著称。

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梁柱承重,斗栱悬挑。

这种结构形式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以及寺庙、宫殿等建筑中的严密布局。

这种结构形式还赋予了中国古代建筑出色的抗震能力,为中国建筑在地震频发的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工艺技术的精湛性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技术的精湛性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家们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非常讲究,包括木材、砖瓦、石材等。

木材的选择需要考虑年轮的密度和纹理的美感,砖瓦的烧制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石材的切割和雕刻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

这些工艺技术的精湛应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形式和细节上都体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工艺水平。

三、审美价值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追求。

建筑师们注重营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内外空间的统一与协调。

比如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假山”和“水景”,常常可以让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妙。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彩绘、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也为建筑赋予了更丰富的审美价值。

四、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在于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古代建筑师们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敢于进行改革和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在宫殿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师引入了檐制、硬山顶等新的构造形式,使得建筑更加庄严和宏伟。

这种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得以不断发展和演进。

五、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作品中,更在于其传承和保护。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重要的建筑都是以“群” 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 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 安排在纵轴线上。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 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焦 燕 妮
系 和自风一具佛到技岭址传 。伊成格系有宫世术之发统 斯体独列独寺界 上 和中 兰系特现特木现同,掘光国 建,的存艺塔存艺蜿的辉古 筑独建的术。最术蜒穴的代 并树筑技风 高完万式成建 称一,术格从的美里房就筑 世帜在高的明木结的屋。, 界。世超苏清建合长到从具 三与界、州两筑的城修陕有 大欧建 园代山隋。建西悠 建洲筑艺林的西代从在半久 筑建史术。故应安科崇坡的 体筑上精这宫县济学山遗历 湛 到 桥 峻 史 、
概 述
重 檐 屋 殿 顶
四面坡单檐攒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 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 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 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门窗等的配置,不 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一、建筑结构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固、坚实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三大基本构件:梁、柱、榫卯。

梁是连接柱子的横梁,柱是支撑整个建筑的竖立构件,而榫卯则是连接梁柱之间的榫头与榫眼结合的部分。

这种构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为建筑赋予象征性的结构,如角楼、屋脊等,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

二、工艺技术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也是其艺术精髓的一部分。

其中最为著名的技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搭接与制作工艺。

搭接工艺是指将木材通过榫卯和榫眼等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形成结构稳固的建筑。

这种工艺要求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精确计算尺寸和准确掌握角度,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精细的工艺技能。

此外,古代建筑工艺还注重细节和饰物的制作,如木雕、砖雕和瓦片等,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装饰效果。

三、文化内涵的精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设计和布局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古代建筑注重以建筑布局表达对天地宇宙的崇敬和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山水”画面的布局,以山为背景、水为前景,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同时,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特点,通过布置花园、池塘和假山等元素,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构筑浑然一体,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体现在其建筑结构的稳固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工艺技术的精湛和细致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和独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忽视和绕过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及其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种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技巧,传承至今并影响着现代建筑。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其对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追求自然、和谐、均衡的原则,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木结构和石构结合:古代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但也善于利用石材构建基础和装饰。

这种结合使得建筑更加稳定耐久,并保留了其原始美感。

2.严谨的规划和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规划和布局上非常注重对称和均衡。

从整体到细节,都展现着严格而有序的美感。

3.独特的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多为斗拱形状,呈曲线状弯折,充满了变化和动感。

这种特殊的屋顶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寓意着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4.精美的装饰和雕刻: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雕刻,常常以壁画、瓷砖和雕刻等形式表现。

这些细致而精湛的装饰赋予了建筑美感和文化内涵。

二、中国古代建筑对文化的意义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其文化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和哲学信仰的表达:古代中国建筑中融入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来表达教义和哲学观念。

比如,寺庙通常都会有巍峨的塔楼,象征着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

2.社会阶层和地位的象征:古代中国建筑往往与社会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皇宫、官府和贵族的府邸都是巍峨宏大的,代表着社会地位和尊贵。

而普通百姓的住宅则更加朴素和实用。

3.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的保护: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且起到了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古代建筑的保存和修复不仅能够延续文化传统,也能够让后人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发展。

4.空间布局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古代中国建筑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尊重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

比如,庭院的运用使得建筑空间更加开阔,通风透光,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居住环境。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中古代建筑艺术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结构、建筑装饰和园林艺术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着较高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一、凝练大成的木结构工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构为主,而木构建筑的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文化融合,形成了一个厚重的木结构工艺体系。

木构的工艺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自然环境的优越性,这里的许多树种可以长达数百年,所以可以提供足够的材料。

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充足性,木构建筑需要丰富的木工和工匠,中国古代有着许多精湛的木工技艺传承至今。

二、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中国古代建筑在造型上讲究“气韵生动”,追求“材质本色”、“造型逼真”,注重将自然和人文融合到一起。

建筑作品不仅追求美学上的完美,更是在功能性上做到了十分细致的考究和注重。

例如,建筑物的朝向、建筑材质的选取、建筑的布局,都是针对不同的功能性以及场地环境所考虑到的要素,在保证建筑物使用上的舒适、方便、耐用的同时,也能够达到美学的高度。

三、形式的精致与讲究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是以度量为基础、以和谐为核心的“黄金分割”美学原则。

建筑的立面、屋顶、窗户等元素的布局以及彩画、镂空、雕刻细节的处理,都营造着一种古典、古朴、端庄的美感,这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体验,更是对社会文化的彰显。

四、建筑与上下文的有机融合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建筑都是与环境、气候、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紧密相连的。

例如,水利设施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源,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水源和生产的水能;而大型寺庙建筑中含有庭院、池塘、假山、花园和其他景观,不仅使建筑群体内涵丰富,同时也展示出中国古代修建土地与人文相融合、建筑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五、暗藏玄机的神秘饰物在古代中国的建筑装饰中,存在着许多异彩纷呈却又神秘莫测的神话传说和谐星兽等魔幻生物的图像,这些神秘饰物一部分是应景和寓意的相关符号,一部分更是构建建筑与神话、哲学等与人文史籍的羁绊纽带,表达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对社会发展的祈愿与期待。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丰富多样,其中秦汉建筑、隋唐建筑和明清建筑是三种典型的风格。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隋唐建筑则展现出宏伟壮丽的气派。

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园林的美学思想以及浪漫主义的情调。

明清风格则在艺术表现上更加强烈和精细,徽派建筑就是明清建筑的突出代表。

徽派建筑讲究风水布局,崇尚“天人合一、顺适自然”的理念,其主要特点是依山面水,以木构架为主,粉墙黛、瓦墙多进院落式集居,三合院式为多。

坐北朝南,砖石土砌墙,使用木雕、石雕、砖雕做装饰,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岳之上也有许多庙宇,如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 岳衡山、北岳恒山等,都有高大雄伟的庙宇。总之,历代佛寺数不胜 数,其建筑和塑像,装饰都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
道教宫观,即道观,比佛教寺院少,但著名道观也不 乏其例。
如福建莆田的三清殿,北宋风格,在建筑上彩绘道教 图案;苏州的三清殿,是现存的最大的木构建筑,藏有吴 道子,颜真卿、李隆基的字画;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传 说是吕洞宾的出生地方,其中道教壁画是艺术珍宝。另外, 武当山也是道教胜地,因此山上道观建筑也是道观的代表 作。
有的帝王陵墓的门前和神道上还摆放系列石刻(石像生),往往是 极有特色的石刻精品。
(2)宗教雕塑
我国宗教雕塑大都集中出现于石窟和寺庙。其中石窟又可称作一 门独立的艺术,叫石窟艺术。
现存古代石窟约一百二十余处,其中最著名的莫高窟、云岗石窟、 麦积山石窟、大足石窟。
早期的塑像,一般是一佛二菩萨,造型朴拙,额宽鼻子高,眉眼 又细又长。嘴唇很薄,不大像中国人。隋代以后的雕塑群像,面部丰 满,身子长,下身短,鼻子低下,耳朵变大,比例不太协调。到了唐 代,塑像雍容华贵,体形饱满,比例匀称,庄重自然。唐以后的塑像 更注重反映人物心理,有的低眸凝视;有的含情带哭;有的双眉紧锁, 真是千佛千面,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中国艺术发展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远古至春 秋,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化。
第一个时期是远古至春秋,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化。
第二个时期是,战国至西汉,各门艺术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寻 找自己的地位。
第三个时期,魏晋以后各门艺术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基本确 立。
一、建筑艺术
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可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中国古代艺术所体现出来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有其历史根源, 那就是阳刚之美受儒家思想影响,阴柔之美受道家思想影响。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和
中国古代艺术家用”和”的基本精神来感受生活,并用艺术的形 式表现“和”。“中和”可视为“天、人、文”三者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 与协调的系统。其中“天和”决定着“人和”,“人和”决定着“文和”。 当然,“文和”反映和影响着“人和”,“人和”也反映和影响着“天和” ,进而达到天人相合,人人相和的境地。西方艺术家却常常如何表 现人类如何战胜自己、征服自然。
宋徽宗时期,园林多建于浙江余杭一带,这时建造的艮 岳是我国造园史上的一个杰作,艮岳位于余杭凤凰山旁边, 因地处京城东北,属八卦中艮卦的位置,故名艮岳,又称万 寿山。
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主要集中于北京。
元代知名府宅园林有五十多处。
明代园林极为发达,其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皆远胜前代。如在 京城内外营造了十几处皇家园林,其中就有北海和中南海。另外有南池子、 北池子、南河沿、北河沿,景山公园、清华园等等。
中国古代艺术门类中所表现的“和”与“中”是联系在一起 的,许多艺术门类都追求“中和”的境界,“中”在艺术上表现 为对中心的追求。
独立艺术
我国古代的雕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陵墓集群、宗教集群、古建筑群、工艺雕塑。
一是陵墓集群:不管是在秦始皇墓的兵马俑,还是在汉霍去 病墓,不管是在明十三陵,还是在清东陵、清西陵,你都 会发现满眼的雕塑。
二是宗教集群,不管是在佛寺还是在道观,你都可以看到令 我们这些俗人惊奇的宗教造像、绘画、装饰。
三是古建筑群。 在遍布全国的古建筑所在地,你都能发现作为
建筑装饰的雕塑艺术品。
四是工艺雕塑。 主要指小型的工艺雕塑,包括泥塑、瓷塑、木雕、
根雕、石雕、玉雕、象牙雕、骨雕等等。
另外还有漆器和腊塑等。
凝结着较厚重的文化内容的是陵墓上的雕塑和宗教场 所的雕塑。
(1)陵墓雕塑:
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陵墓中大都在石头上雕上龙、凤浮雕形象, 让神灵来陪伴自己。在地上,陵墓门前和神道旁大都置以大型石刻, 最常见的是石狮、石龟、龟驼石碑。
(5)明陵
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紫 金山下(孝陵),其他十三位 帝王皆葬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 南骊,就是人所工知的——明 十三陵。
明孝陵
(6)清东陵和西陵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县,昌 瑞山下,有十四座帝王和后妃 的陵墓。其中有五位帝王的陵 墓:顺治、康熙、乾隆、咸丰、 同治。东陵占地两千五百公里。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的永宁
隋唐雕塑
辽代雕塑
国古代雕塑的特点
特点之一: 中国的雕塑更注重平面性,
精雕细刻的是形象的正面,而 背面则不怎么下功夫。比如寺 庙里的佛像、石窟中的佛像、 石刻像都是注重突出正面和左 右两面。其实突出平面性并不 能显示雕塑的优势,因为完美 独立的雕塑应当是立体的具有 三维空间。
特点之二:在雕塑品上着色施以彩 绘,则是中国雕塑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
一、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气韵、虚实
气韵生动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根本准则。 所谓气韵生动,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再现生活、反映生活时,
要有生气,有风韵,要与宇宙生气相一致。 所谓虚实相生,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生活时,首先必须
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实在形象,但艺术不必把客观事物的形象全部表 现出来。
莆田三清殿
苏州三清殿
芮城县永乐宫
4.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是由人造的建筑物、山水、花木、匾联、 文物等要素综合构成的综合艺术品。其特征是融建筑、山水、 花木、匾联、文物为一体,是园林有别于其他建筑的特征。
唐代最有名的 园林是唐玄宗经营 的华清池,杨贵妃 和唐玄宗在华清池 留下了许多风流韵 事。
北宋时期的园林集中在洛阳。洛阳的名园众多,形成了 所谓城市山林,但正如明人王世贞所言“洛阳有水、有竹、 有花,又有树木,但无石”北宋园林中不曾叠石为峰岭,实 在是洛阳园林的缺憾。
小结:中国建筑是以土木建筑为主,既不同于西方古典建筑以石 为主,也不同于现代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因此中国古典建筑主要 是在土木结构的基础上,融”适用、坚固、美观”于一体。
中国古典建筑在轮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等方面都显示出一 种特有的宏伟、旨趣和意蕴。
斗拱结构图
中国古建筑
欧洲哥特式建筑
二、雕塑艺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钟寺汇集了商周以来的一百六十余口古钟, 有陶制,有铜制,可谓中国古钟博物馆。其中最大的是永乐大钟,重 46.5吨。列入《大英百科全书》,称雄世界。清代的寺院在承德避暑 山庄也是比较集中的,有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小布达拉宫)、 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等都是清代皇家建造的寺院。
山下,总面积小于东陵,埋葬 着四位皇帝,九个皇后,五十 七个嫔妃。其中有光绪、道光、 嘉庆、雍正。
3.寺庙
寺庙属于宗教建筑。 佛寺与道观的直接区别是,佛寺有塔,而道观无塔。但
有例外,如峨眉山的万年佛寺,本应有塔但无塔。
万年佛寺
武当道观
最早的佛寺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现存佛寺最著名的有:
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天津的独乐寺、河北正定的隆兴 寺(大佛寺)、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河南登封的少林寺、济南的千佛 寺、江苏的金佛寺、北京香山的碧云寺、青海湟中的塔尔寺、北京的 北京的潭柘寺,大觉寺、大钟寺等。
从我国现存的一百二十处石窟中的佛教雕像来看,各代的佛、菩 萨、罗汉、释加牟尼雕塑与当时的人体审美观念紧密相连。如汉魏时 期讲究清瘦,以瘦为美,因此塑的佛像也是瘦骨清相;隋唐时期”以 肥为美”,唐玄宗因杨贵妃比较丰满而倍加崇爱,因此当时人们塑造 的佛像也是圆满丰腴的,女性胖大丰满,男性大耳大腹。
北魏雕塑
到了清代,皇家园林集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并吸收了西欧园林艺术: 在紫金城内有小型园林四座(御花园、福建宫花园、慈宁宫花园、乾隆花 园);在皇城内扩建了三海(北海、中南海、南海);在西郊兴建了园名 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总称三山(玉泉山、香山、万寿 山)五园。在承德,兴建了依山傍水的避暑山庄。其中最宏伟、最精致的 首推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如秦时的阿房宫、北京的故宫、西汉的未央宫等都是中国 古宫殿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宫殿的特点是高、大、深、庄。
2.陵墓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极有文化价值。
(1)秦陵
经调查发现冢高76米,周长两千米。陵内有内外两城,有十个城门,内 外城四周都有角楼,经调查发现证实了司马迁记载的始皇墓以水银为“江 河大海”的记载。但究竟如何?待开棺验尸后才能见分晓。
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是人造景物与自然景物相交替, 组成有韵律的景观;二是追求明朗、华丽、优雅的气氛, 能满足人们欣赏大自然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体现出的美学原则是:真假、动静、曲直、 隐显、大小、远近、情景、主景与背景无不对立统一,由 此而构成情趣。
园林之美难以尽数,因 为它的美是多方面的,如果 你能多到公园里逛一逛,就 可以知道山林之美确实能够 怡养身心。
(2)汉陵
在陕西咸阳北部,有十一个西汉帝王陵墓。最著名的是长 陵(刘邦陵)和茂陵(刘彻墓)。
(3)唐陵
在陕西关中六县。其三大特点是:封土为陵,神道偏东; 因山构成。武则天的碑文是无字碑,叫后人琢磨不透。
(4)宋陵
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县境内。南宋六陵都在绍兴城南。南 宋的陵被盗严重,宋陵的特点是地点集中,石象较多,但规模 不如唐陵大。
中国建筑艺术起源于五千至七千年前。 半






华夏建筑文化之

源—河母渡的干

阑木构
从远古到清代,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即①
宫殿,②陵墓,③寺庙,④园林。此外,城池、塔刹、故居、 长城、桥梁、亭台、楼阁,等也属建筑艺术,是中国文化的 实体。
1.宫殿
《汉书》颜氏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称为殿,不必宫中也。”
雕塑包括雕刻和雕像。在金属、木料、石料、玉器上 刻出的形象叫雕刻;用粘土之类软材料造成的形象叫雕塑。
中、西方雕塑艺术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