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情简介

合集下载

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村干部村情调研报告作为公选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治富,要带领老百姓治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营盘村几个月以来的调查写报告如下:一、营盘村基本情况简介1、营盘村地处赫章县威奢乡东北郊,四面环山,气候宜人,山上以灌木林为主,比较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全村有5个村小组,〈分别是、还岩组、伐木组、野猫洞组、吴家麻塘组、黄河组〉173户,共741人;总面积1.2万亩,耕地1630亩,退耕还林888.54亩,荒山草破3881.46亩,灌木林7000亩,现有党员2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享受低保253人,上年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上年人均年纯收入860元,五个组中还有两个组没有通公路,是黄河组和吴家麻塘组,尤其是黄河组的条件最差,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通公路,就是连人走的路也是相当的困难,到处是陡峭的山壁,荆棘从生,吃的东西都是靠人背马驼。

2、营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营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可是村班子的文化素质不高,老支书有牌力,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但是只能勉强写得自己的名字,在做起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村班子的后备人选青黄不接,有知识有文化的不愿意在家干村干部,在家想干村干部的素质又不高,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XX年年,在县草地中心和黔峰公司的规划下,我村向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种草养羊项目,按照一户购20只基础母羊,一只种公羊,种20亩优质牧草,修30平方圈舍的要求去发展,实际到现在为止,营盘村共发展54户养羊农户,其中连建的23户,散建的31户,已签合同的45户,有基础母羊1050只,存栏羊只1600只,公羊50只,09年种草281亩,其中XX年实际所需资金513600元,其中圈舍建设所需资金108600元,购羊所需资金405000元,所有资金已在10年12月份全部兑现完毕,培养养殖大户五户,伐木组的甘祖德现有羊只60只,朱绍林现有50只,黄河组张守义现有羊只76只,野猫洞袁才富现有羊只45只,还岩组李绍学现有羊只42只,成立养羊专业合作社一个,有26户养羊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

贵州省赫章县地名文化研究

贵州省赫章县地名文化研究

贵州省赫章县地名文化研究内容摘要地名是人们赋予特定地实体的代号,是一定的地域标志。

地名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信息。

可以说,地名是研究地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贵州省赫章县的地名,有着地名命名的一般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贵州省赫章县是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一个多民族共同生存繁衍的民族县份,民族变迁在赫章县的地名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研究赫章县地名的命名规律及地名类型分析,有助于了解赫章县的地域文化。

本文以赫章县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地图法、历史文献法、分类统计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地名进行了一定的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军事地名、姓氏地名和地形地名在赫章县地名中占据比较大的比例,并且和民族文化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赫章县;地名;民族文化1 引言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代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吧,地名的含义、位置、沿革和变迁等一般都与该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地名研究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国外对地名的研究是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俄国学者穆尔扎耶夫是地名学研究的早期代表,而后相继涌现出了好多研究者,如Gunter Senft(2008)探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米尔恩湾省一个小岛中的地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地名进行类型分类;Loretta O’Connor, Peter C. Kroefges(2008)分析了墨西哥瓦哈卡省一个低地的地名类型及其发展变化,进一步阐明了地名的演变所反映的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Penelope Brown(2008)从语言学及地名区域研究的角度对墨西哥南部山区地名的语言结构、命名类型进行分析,并且对所形成地名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进行了阐释。

但是这些研究中专题性的地理与地名研究比较少。

我国对地名的研究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谷梁传》中就提出了“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

近代对地名的研究也有很多,有乌恩图(2011年)对1901-1911年间内蒙古地名研究,姜雨青对蓬莱市镇地名研究,等等。

三下乡调查报告

三下乡调查报告

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苗族聚居地区经济状况调研报告调查地点: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长冲村调查时间:2009年7月23日~26日赫章县坐落于黔西北高原上,是贵州省海拔较高的县之一,是古夜郎的都城所在地。

平山乡是赫章县的一个边缘乡镇,这里的村村寨寨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四面环山。

7月21日我们毕节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21人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毕节地区消防支队以及赫章县平山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来到赫章县平山乡开展为期10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时间活动。

在这10天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和当地人民联欢互动,与平山小学的老师们举行座谈,举行篮球友谊赛,为当地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进行爱心捐助活动,深入人民群众之间进行调查研究等等。

尽管我们的脚磨起了水泡,尽管我们的皮肤晒黑了,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深入的了解农村,关注农民支持农业,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的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与研究农村问题。

我们在农村调查了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状况,新农村建设及环境问题,农村消防存在的隐患,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等。

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我们选择了平山乡的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寨作为典型对象进行了调查,这个村的村民大部分是苗族人民,我们通过与他们交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调查并认真做好调查笔记。

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三步走战略计划的第三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这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过去,农民种植土地要上交土地税和公粮款。

现在国家不仅把所有的税收都免除了,而且每年还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

我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是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只有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贵州每个市和县介绍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

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

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

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

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

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奇迹”龙宫、别有洞天织金洞、湖光山色红枫湖、山水名胜舞阳河、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瑰丽多姿的“小七孔”,以及“贵州山水精华的浓缩”天河潭。

是很多人口中那个“避暑的地方”但作为一个贵州人你真正的的了解它吗?小编今天就进行了一次吐血整理为各位小可爱们好好介绍一下贵州的每一个市县让你无论在哪个角落只要看这条就能了解贵州的每一个地方有9州(市)贵阳市: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遵义市: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六盘水市:六盘水,古名牂牁,贵州省下辖市。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

安顺市: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毕节市:毕节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古彝文发源地,夜郎文化发源地,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源地。

毕节风光景色旖旎,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毕节气候清凉宜人,是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

兴发乡乡情简介

兴发乡乡情简介

兴发乡乡情简介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简称兴发乡)位于赫章县东南部,东面与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接界,南面与雉街彝族苗族乡毗邻,西面与珠市彝族乡、水塘堡彝族苗族乡山水相连,北枕白果镇、古达苗族彝族乡、威奢乡。

乡政府驻地兴发村,距离县城37公里,即“撤并建”前兴发区公所驻地。

赫章至松林公路从西向东横贯兴发,可达纳雍县姑开乡、水城县金盆乡,往南沿发盘公路经雉街乡可达水城县等地。

兴发乡位于东经100°48′55″,北纬26°56′50″,总面积188.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10亩,人均耕地0.95亩。

辖16个村(丫都、中营、中寨、新营、大山、石板、兴发、民族、小海、营盘、丫口、大街、摸戛、场坝、鹰嘴、栽根),73个村民组,2007年末,总户数5291户,总人口24424人,其中农业人口4940户,22285人,占总人口数的91.24%,少数民族人口9968人,占总人口数的40.81%。

兴发乡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乡,居住着汉、苗、彝、回、蒙古、白、布依等9种民族,其中:苗族人口4625人,占总人口数的18.93%;彝族3611人,占总人口数的14.78%;回族1179人,占总人口数的4.82%;白族293人,占总人口数的1.20%;布依族16人,占总人口数的0.06%;川青34人,占总人口的0.12%;蔡家43人,占总人口的0.13%;蒙古族25人,占总人口数的0.90%。

兴发乡平均海拔1935米,年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950毫米。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下溶洞星罗棋布,是发育较好的喀斯特地貌,其貌自然坦荡。

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

境内的大韭菜坪、大海子地势平坦,芳草萋萋,牛羊成群,牧歌悠悠。

一幅幅天然的草原牧歌图,是旅游休闲的绝好胜地;位于兴松公路左侧的板桥水库水域面积260亩,蓄水700万立方米,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不仅调节了小区气候,而且还可以利用广阔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县情简介
赫章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行政村,总人口79.87万人,农业人口74.73万人。

赫章属于欠开发、欠开放、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1985年6月,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第1278期报道了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贫困状况。

该报道很快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同年7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到赫章县视察调研,之后,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海雀村也因此成为毕节试验区的“发祥地”。

赫章被列入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省委统战部、省林业厅定点帮扶的同步小康发展困难县,属于《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中贵州的10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省13个发展困难县之一。

赫章境内资源丰富,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煤炭储量约57亿吨,已探明储量18亿吨;铁矿石储量11亿吨,已探明储量4.2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50%以上;已探明铅锌矿储量114万吨,居贵州之首。

赫章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野生韭菜之乡”、全省草地生态畜
牧业重点县之一、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有药用植物资源2000多种,半夏产量和品质均居全省之首。

境内有天上石林、天上花海、阿西里西大草原和平山、水塘夜郎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可乐古夜郎时期的墓葬发掘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0年可乐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贵州省赫章县情概况

贵州省赫章县情概况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贵州省赫章县情概况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县城距省会贵阳340公里,距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距六盘水市107公里,横穿贵州省东西方向的326国道,从东面平山乡入境经县城向西穿威宁县后进入云南省,向北、南、东三面分别还有通往云南省镇雄县、贵州省六盘水市、纳雍县的省级公路。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发展战略)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及个村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及个村发展规划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及十八个村发展规划中共赫章县珠市彝族乡委员会2011年10月23日序言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最高海拔2900.6米),是毕节市与六盘水市结合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北距赫章县城36公里,南离六盘水市中心60公里,西接威宁县。

全乡幅员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96亩,森林面积82000亩,森林覆盖率为47%,草坡及荒山(含石漠化面积)11000亩,辖18个村77个村民组。

居住着彝、汉、苗等民族,全乡有4174户18594人,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 ,是赫章县惟一的彝族乡。

境内拥有西南最大的铁矿石矿床,“菜园子”铁矿储量达4.2亿个金属吨,号称“贵州第一矿”,同时还储有锌、铝等多种矿源。

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珠市乡拥有“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洛布石林风景名胜区”名扬省内外,有“贵州屋脊、天上石林、铁都彝乡”之美誉。

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县”的战略目标和“三个百万工程”,扎实推进“三化”同步建设。

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继续坚持“工业强乡、农产富乡、民族旅游文化兴乡”战略。

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为根本。

不断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把珠市彝族乡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乡镇。

在县委的指导下,我乡制作了全乡和18个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11年10月23日目录1、珠市彝族乡发展规划 (04)2、珠市村发展规划 (08)3、青杠村发展规划 (10)4、文渊村发展规划 (12)5、以那村发展规划 (14)6、韭菜坪村发展规划 (16)7、光明村发展规划 (18)8、核桃村发展规划 (20)9、街上村发展规划 (21)10、兴营村发展规划 (23)11、上寨村发展规划 (25)12、德块村发展规划 (29)13、团结村发展规划 (31)14、矿山村发展规划 (33)15、高原村发展规划 (35)16、陆坪村发展规划 (37)17、七一村发展规划 (39)18、兴山村发展规划 (41)19、汞山村发展规划 (43)珠市彝族乡发展规划基本情况:赫章县珠市彝族乡位于贵州屋脊韭菜坪山麓(最高海拔2900.6米),是毕节地区与六盘水市结合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北距赫章县城36公里,南离六盘水市中心60公里,西接威宁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章县情简介一、总体情况介绍(-)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

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

县城距省会贵阳300公里,距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

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

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

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

赫章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

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C~13.6°C,年总积温3650°C~4964°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

光照条件较好,太阳幅射较高。

政区及面积。

赫章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田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941年设置赫章县。

现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

全县南北最大宽度77.6公里,东西最大长度84.45公里,面积3245.1平方公里。

(二)资源概况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是黔两北很有经济开发的一块宝地。

土地资源:在全县总面积中,有农耕地163.84万亩(习惯亩为59.98万亩),其中水田4.22万亩(习惯亩2.2万亩),旱地159.62万亩(习惯亩57.78万亩)。

矿产资源:县内蕴藏着3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的有13种。

其中煤的远景储量约40亿吨,铁矿石的远景储量4.0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40%),铅锌矿储量居贵州之首,占全省己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

并伴生有许多贵重金属如银、铜、锦、铍、镓等。

硅石储量上亿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高钙石灰石遍布全县各地:花岗石、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莹石等也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生物资源:全县畜禽种类较多,猫、牛、羊、马等都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其中可乐猪(又称乌金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

县内林果、牧草、中药材等资源丰富。

有林地面积200多万亩,森林蓄积面积达100多万立方米。

有放牧草山草坡76.8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成片草山l片,1-5万亩成片草山4片,0.5至l万亩的成片草山ll片,可供各种牲畜食用的牧草行27科129种,常年产草量在15亿公斤以上,按8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牲畜12万个黄牛单位。

赫章被誉为天麻的故乡,有中药材上千种,其中伏苓、何首乌、龙胆草、续断、天麻、柴胡、独脚莲、元木香、厚朴、山楂、乌梅、半夏、升麻、淫羊霍、黄柏等,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水能资源:全县有10公里以上河流17条,落差大、流速急、水量足。

可利用落差1456米,水力发电理论蕴藏量为8万多千瓦,可开发2.88万千瓦,现已开发8885千瓦。

土特产资源:县内土特产品繁多,享有较高声誉。

“财神漆”质地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核桃以壳薄、仁满、味香、出油率高闻名:大蒜以个大、色白、耐贮藏广受欢迎:樱桃则色泽鲜艳如珠,味道甘美似密:芸豆香甜味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旅游资源:赫章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

在赫章与六盘水市交界处的韭菜坪,有占地千亩以上的石林与溶洞相连,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韭莱坪石林风景区附近有万亩草场,地势较为平缓,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便来这里举行赛马等活动,人家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此外,还有“双龙飞瀑”、“小天桥”等旅游景点。

赫章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境内古迹甚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岩石刻遗址32处,古彝文碑刻100条(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可乐古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窝剡写字岩、石板孤耳岩、哲庄红军战斗遗址。

赫章民族风情浓郁。

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灿夺目。

劳动力资源:全县农村总劳力有30.13万个,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剩余劳动力可转移到非农产业。

(三)人口、民族县内居住着汉、彝、苗、白、回、布依等14个民族。

2002年末总户数152719户633241人,其中农业人口 142421户596443人,占总人口的94.19%,少数民族人口13.49万人,占总人口的21.3%。

二、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实现了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

到2002年底,全去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167(预计)万元,比1990年增长337.65%。

工农业总产值达217624万元,比1990年增长444.99%。

地方财政收入达6347万元,比1990年增长196.1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7元,是1990年的4.77倍。

(-)农业农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和省、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保证了农村稳定。

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粮烟生产科技含量全面提高。

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008万元。

以杂交玉米、地膜玉米、玉米育苗定向移栽、绿肥聚垄耕作、脱毒马铃薯种植、水稻旱育稀植、地膜烟等科技兴农措施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7.87万吨.农业科技水平为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得到有力推进。

按照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即稳定以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的粮食作好基础,提高优质品种的比重;巩固烤烟和畜牧业支柱:逐步建立洋芋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苦荞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核桃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

进一步提高科技兴粮(烟)水平\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县已累计发展核桃基地12647亩,板栗基地38184亩、中药材基地15000亩。

扶贫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上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在中央统战部和深圳市福田区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2000年基本越过温饱线,开始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

农村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6.75万人。

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减负率达46.73%。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49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87元,年均增长53.95%,人均粮食从227公斤增加到301公斤。

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9年来,实施极贫户建房工程4949户17031人,异地移民搬迁工程289户1309人: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共解决20万人21万头畜的饮水困难:建成沼气池900口;农村用电以及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工业、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35.2%,规模企业产值12.3亿元(90价),占计划的76.9%,同比下降17.l%。

累计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4.08亿元,占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7%:实现乡镇工业增加值5.2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25%: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占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9%;生产精锌2.3万吨,同比增长10%,粗锌2.4万吨,同比减少2%;生产生铁5.81万吨,同比增长ll0%:生产原煤28.58万吨,同比增长67%。

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赫章钢铁厂l、2号炉租赁经营已点火投产,3号炉已成功租赁。

钢铁厂破产的初步方案己上报并获国家经贸委批准。

粗锌技改步伐加快?从云南砚山引进的湿法炼锌项目己正式投入生产并取得成功。

在认真抓好关闭非法小煤窑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地区要求,认真搞好农民生产生活自用煤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共规划井口81个,并陆续启动投入建设和生产,将逐步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煤的困难。

(三)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电力、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到2002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62,58%的行政村通简易公路。

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过境段国省道的提等改造和去乡经济路的镶边改造。

公路通达深度和好路率逐年提高。

以农网改造为主的电力建设较快发展,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8307万元,新建、改造了全县高低压线路。

新建4个乡镇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城关、砂石110千伏变电站自动化改造,新增装机容量1900千瓦,全县已实现通电村423个,通电覆盖面达92.56%。

全县27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程控电话用户总数达18797户,22个乡(镇)通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134户,电话覆盖面和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实施了一大批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1998年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9万亩,宜林荒山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飞播造林17.5万亩,长防工程造林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440%。

(四)科教文卫到2002年,全县有各类学校406所,其中,普通中学31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校370所。

有在校学生l14331人,其中,高中2063人,初中15510人,小学96748人;有医疗机构35个,病床570张,卫生技术人员678人。

有去乡广播站28个、地面接收站440个,文化馆1个,图书室(馆)l个,文明活动中心2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