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整理走道宽度门厅电梯及消防电梯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整理走道宽度门厅电梯及消防电梯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整理走道宽度门厅电梯及消防电梯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对走道宽度

火等级和使用人数,按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通过计算确定。考虑走道的附属功能情况。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考虑走道两例门的开启方向。通向走道的房间门宣开向室内,当必须开向走道时的宽度应适当增加。

以下为部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对走道宽度的有关规定:

①住宅的走道: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looomm,通往辅助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800mm;中小学校的走道:教学用房采用中间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2100m”;采用单面走道时,净宽不应小于1800mm;办公用房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500吼m;医院的走道:利用走道单侧候诊时,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2100mm;两侧候诊时,净宽不应小于2700mm;通行推床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100mm;办公楼的走道:走道长度不超过40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00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走道长度超过40m时,单面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500mm,中间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800mm。

②走道的长度

走道的长度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平面布局以及防火和采光等要求确定的

③走道的采光和通风

单固走道可直接采光,易获得较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较差,常用的解决方法有走道两端开宙宜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道两刨墒上开高宙及门上设亮子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

(2)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电梯

①楼梯

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以及防火规范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和位置。

a.楼梯的形式与楼梯间的形式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团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剪刀楼梯、弧形楼梯及螺旋楼梯等。楼梯的形式选择,主要依其使用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决定。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楼梯问、封闭式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等。开敞式楼梯间是指楼梯与走道、门厅或室外直接相连,没有分隔,如图2—8“所示;封闭式楼梯问是指没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如图2'助所示;防烟楼梯问是指代写职称论文楼梯间人口处没有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t凹廊等的楼梯间,如图2—8L所示。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选固2“8楼梯间的形成X曰X96目;(A)自曰X楼梯曰,〔f)曰曰9掸曰

b.楼梯的宽度

楼梯的宽度是指楼梯梯段宽度,即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楼梯梯段的通行宽度是指梯段净宽,即场面至扶手中线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扶手中线到梯段边缘的距离通常不小于50一70Mm。梯段宽度确定应考虑使用性质、人流通行情况和防火要求等因素。供单股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mm,供两股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mm,供三胜人流通行的梯段净宠不应小于1650mm。作为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mm.疏散楼梯的梯段净进不应小于1100mm,楼梯的总宽度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公共建筑的楼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和专用楼梯等。主要楼梯的梯段净宽一般不小于1650mm,次要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0mm,专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mm。住宅共用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lloom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的共用楼梯,

当一边没有栏杆时,梯段净宽可不小于1000mm。住宅户内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900mm,当一边临空时,可不小于750mm。

.楼梯的数量和位置c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来确定。公共建筑的楼梯数量一般不少于两个符合防火要求,部分使用人数少的低层公共建筑也可设一个楼梯。楼梯的位置应根据交通流线的需要来确定,并应符合防火疏散要求。一般公共建筑的主要楼梯安排代写职称论文主要出人口附近较明显的位置上,次要楼梯安排代写职称论文次要出人口附近,或建筑物的转折和交接处。为了保证主要房间好的朝向后多,楼梯间通常布置代写职称论文建筑物朝向较差的一面,或设置代写职称论文建筑物的转角处。楼梯间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防火规范中对走道内房间门至楼梯间最大距离限制的规定(见表2—1)。

例如:某办公搂平面如图2—9所示,耐火等级为二级,楼梯间为封闭式,从表2‘1中可查到位于两楼梯间之间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40m,位于裳形走道内的房间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2m。那么,两个楼梯的间距不应超过40十40十L3=80十13(m),楼梯至建筑物对于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的建筑物,仍应按防火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设置疏散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不应计作安全出口。

②电梯

电梯是建筑物楼层问垂直交通联系的快速运载设备,常用于高层建筑和部分多层建筑中电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选择电梯种类和主参数,确定电梯的数量、布置方式和位置等。电梯按用途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电梯、住宅电梯、病床电梯和杂物电梯等几种类型,电梯的种类按使用功能要求选择。电梯的数量拉使用要求和运载量通过计算确定,代写职称论文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建筑物中,电梯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台。电梯间一般布置代写职称论文门厅或出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地方,不应代写职称论文转角处紧邻布置。电梯附近应设置辅助楼掸。电梯出入口处应设候梯厅,候梯厅的深度一般不小于电梯轿厢深度的L5倍。需设多部电梯时,宜集中布置,布置方式主要有单侧排列式和双侧排列式等,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

(3)交通枢纽——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空间,也是供建筑物内部各部分联系的交通中心。代写职称论文有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职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的其他功能要求。

①门厅的面积

门厅的面积主要由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和建筑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设计时可参考有关规范中规定的面积定额指标,并结合经济条件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门厅兼有其他功能时.门厅的面积还应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相应地增加。

②门厅的布置形式

门厅的布置形式有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对称式门厅有明确的轴线,一般将门厅和楼梯放代写职称论文主要轴线上,走道对称布置于门厅轴线的两侧,有时楼梯也可对称布置代写职称论文两边。不对称式门厅没有明确的轴线,门厅内的布置比较灵活,楼梯可设代写职称论文门厅的一旁,走道可错开布置。

②门厅的设计要求

a.门厅代写职称论文乎面布局中的位置应明显而突出,通常应面向主要道路,使人流出入方便。b.门厅内部的布置应做到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捷通畅.

防止交叉拥挤。对于兼有其他功能的门厅,应适当安排与分配休息、等侯等其他功能要求的面积,防止堵塞交通。

c.门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

小门厅应注意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门厅对外出入口处通常应设置雨趋、门廊或门斗等。.门厅设计应使疏散出入安全。门厅对外出人口的宽度,e

考虑疏散要求.不府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通行宽度的总和,如图2“10所示。图2—Io 门厅对外出A口的宽度

6.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功能使用要求,考虑结构、设备、经济和美观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并结合基地环境,将建筑物的各使用空间和交通联系部分按一定的形式合理地组合代写职称论文?起。

(1)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

1)功能要求

①功能分区

建筑物是由若干房间组合而成的。代写职称论文进行平面组合时,为使功能关系合理,首先应将各个房间按其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功能分区,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代写职称论文设计时,可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布置,确定大的平面布局,然后再具体到各区域内进行房间的细致安排。对于房间类型和数量较少,功能关系比较筒单明确的建筑,如住宅,可直接按房间类型进行功能分区。

②功能关系分析

代写职称论文分析功能关系时,常借助于功能分析回来进行。功能分析图是用框图的形式来表示功能分区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使用顺序。功能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建筑平面布局的大方案,再结合技术、经济、美观和基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如图

2'11所示。代写职称论文平面组合设计中,不同功能要求的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联系与分隔

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的联系密切,需要有直接的联系;有的只要求间接联系,有的没有联系有干扰,要求严格分隔;还有的既要求联系又要有相对的分阴。代写职称论文进行平面组合设计

第四章安全疏散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

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1.

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表3.4.1.2的要求。

(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应按通过人数0.6m/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当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通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3的要求计算。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计入观众厅的疏散门。

2.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4的要求计算。

3.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楼梯、走道,以及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5的要求计算确定。其中底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一层的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表3.4.1.5中的指标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m。

(三)工业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4.1.6的要求计算确定。当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底层(即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疏散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当使用人数少于50

人时,厂房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可按表3.4.1.6的要求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8m。2.对于飞机停放与维修厂房,其飞机停放与维修区内的安全疏散及辅助建筑的安全疏散可按上述要求确定。飞机停放与维修区的飞机安全疏散应根据飞机实际进出需要设置通道和出口的高度与宽度。

3.库房由于平时使用时人员较少,且一般都有进出货物的大门,其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净宽度只要满足正常人员通过和使用要求即可。但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0.6m.

第二节安全疏散设施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一、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一般要求

1.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2.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3.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4.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6.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7.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20mm。

8.居住建筑内,可燃气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二)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建筑物内由墙体等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的楼梯间。敞开楼梯间在低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由于楼梯间与走道之间无任何防火分隔措施,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成为烟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不应采用。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应设封闭楼梯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外,其余一般建筑均可采用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除应满足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楼梯间在底层处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一般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间的门窗不应开向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一般应设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2.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工业建筑(厂房、库房)。

3.甲、乙、丙类生产厂房。

4.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单元式住宅除外)。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6.

7.高层建筑的裙房。

8.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9.人防工程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对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四)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一般应设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3.塔式高层住宅。

4.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5.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6.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7.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8.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场、餐厅、层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五)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菜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主要用于应急疏散,可作为辅助防烟楼梯使用。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

1.楼梯及每层出口平台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2.在楼梯周围2米范围内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3.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米,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米。

二、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通过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

是疏散的必经之路,通常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带。

(一)一般要求

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散。

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地带,所以必须保证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

4.走道的宽度一般应计算确定,具体要求参见本章第二节有关内容。

(二)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直接影响疏用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正确的运用规范,根据不同建筑提出具体的要求:

1.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高层建筑与人防工程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1的规定。为保证通廊式住宅建筑的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当小楼梯设在户外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当小楼梯设在户内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最远一个房间门算起。小楼梯一段的疏散距离可按其1.5倍水平投影计算。

2.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米,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人防工程内最远一点到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3.一般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2的规定。

4.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3.4.2.3的规定。

5.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单层或设在建筑物首层的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室外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60m。

三、安全出口

所谓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房间的门、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抢救物资,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火灾损失,在建筑防火设计时,除按要求设置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外,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并应有明显标志。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方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倍的公共建筑。

2.塔式高层建筑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电梯设置规范

电梯设置规范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

酒店门厅设计方案

酒店门厅设计

酒店的大堂是宾客出入酒店的必经之地,给客人以第壹印象。酒店的大堂是宾客办理入住和离店手续的场所,是通向客房及酒店其他主要公共空间的交通中心,是整个酒店的枢纽,其设计、布局以及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将直接影响酒店的形象和其本身功能的发挥。 壹、酒店大堂的风格类型 (壹)酒店入口设计装饰的类型 1、花园式 这类酒店入口占地面积较大,通常有流畅的回车线环绕其间,有绿树和花草组成的各种颇具创意的图案、标志,再辅以雕塑、园林灯柱、精致栏杆的适当点缀,且和门旁的花草盆景相呼应,整个店门前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气息。 2、支架式 亦称棚架式入口,壹般采用玻璃钢、金属材料和透明塑料板等构成斜坡式、半球式、篷帐式和尖顶式等形态各异的棚架造型,且采用富有立体感、光亮度强和特殊质地的新材料和新工艺,再配上流动感强的现代灯光,足以引起宾客的浓厚兴趣。这类酒店入口处造型新颖、美观且富有现代特色。但设计时,应考虑到和酒店主体建筑相协调,棚架须安全可靠。 3、门面式 其特点是将门面设计装饰和广告促销进行有效组合,以吸引更多的客人。如有些酒店利用玻璃门和落地窗张贴巨大的广告艺术画,安装立面霓虹灯,以展示酒店的特色风貌。 酒店入口门的造型也是设计的关键,通常使用旋转门、自动感应门和推拉门等。 尽管酒店入口设计装饰类型有所不同,但于总体设计时,应关注下列问题: (1)酒店入口处的行车路线安排应考虑右行车线。 (2)酒店入口处的车流和人流线路应互不干扰。 (3)酒店入口处的设计应力求宽阔,确保人流、车流顺畅通行。 (4)酒店门前应考虑设置足够数量的停车位。 (二)酒店大堂设计装饰的类型

电梯设置

1.1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必须设置电梯。 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架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4.1.4:老年人建筑宜为三层及三层以下,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电梯速度直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层及四层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疗养院建筑不宜超过四层,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3.1.8:电梯 一、二级旅馆3层及以上台数计算确定 三级旅馆4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四级旅馆6层及以上服务梯据等级和需要 五、六级旅馆7层及以上(乘客梯与服务梯可合用)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陈列室不宜布置在4层或以上,大、中型馆内2层或以上的陈列室宜设客货两用电梯;2层或2层以上的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4.1.4: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1.2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 ≤4500 m2设2台,>4500m2设3台

电梯应急演练过程记录表

电梯应急演练记录 电梯应急演练单位: 电梯应急演练内容:电梯发生意外困人事故时的救援 电梯应急演练负责人:电梯应急演练时间: 参加演练维保单位: 电梯应急演练的目的: 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本单位对电梯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发现本单位对电梯安全管理的不足,提升本公司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避免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的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电梯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特进行本次电梯应急演练。 电梯应急演练时段:年月日时至年月日时 电梯应急演练梯号:#电梯电梯应急演练类型: 电梯应急演练过程记录: 1、时分管理人员接到#电梯困人得救援电话。 2、时分管理人员赶到电梯困人现场。 3、时分消防监控中心(市场管理)人员电话(对讲机)通知工程部电梯组管理员。 4、管理人员现场了解电梯困人情况: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确认,电梯里被困人数人,电梯所在楼层层至层之间,对被困人员进行必要的安抚,被困人员情绪稳定,管理人员及时将情况向领导汇报。 5、管理人员到现场后组织人员对电梯被困人员实施救援,能通过本公司人员安全的进行施救,确保被困乘客的安全。 6、时分电梯管理施救人员赶到现场实施救援,严格按电梯困人应急遇案救援步骤实施救援。首先管理人员去机房打开井道照明,确认电梯的位置,安抚轿厢被困人员,断开动力电源,拿起盘车扳手进行往上盘车,将电梯移动到平层位置,电梯管理人员去电梯轿顶打开轿门、厅门将被困人员安全救出。

7、如发现被困人员受伤,请救扶人员准备,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8、时分电梯维保单位开始检查电梯困人原因并排除电梯故障,电梯没有排除故障前,在一楼层门处设置禁用电梯的标识。 9、年月日时分电梯维保单位排除电梯故障,电梯维保单位出具电梯维修记录单。 10、年月日时分电梯恢复正常使用。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 通过本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圆满完成,对本单位电梯使用中困人事件处置应对能力的提高,电梯乘客的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今后对电梯的管理使用要争取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害的目标。 因此可以说本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电梯应急演练单位: 电梯应急演练负责人:年月日

消防电梯设置要求规范

精品文档 . 消防电梯设置要求规范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以下五种情况应设置消防电梯: 1.高层一类民用公共建筑; 2.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塔式住宅;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5.建筑高度超过32米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库房。 消防电梯的功能: 1.消防电梯设有前室。独立的消防电梯前室面积为:居住建筑的前室面积大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高层厂(库)房建筑的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当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为:居住建筑合用前室面积大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和高层厂(库)房建筑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平方米。 2.消防电梯前室安装有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3.消防电梯轿厢内设有专用消防电话。 4.在首层电梯门口的适当位置设有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一般用玻璃片保护,并在适当位置设有红色的“消防专用”等字样。 5.当正常电源断电时,非消防电梯内的照明无电,而消防电梯内仍有照明。 6.消防电梯前室设有室内消火栓。 当发生火灾时,受消防控制中心指令或首层消防队员专用操作按钮控制进入消防状态的情况下,应达到: 1.电梯如果正处于上行中,则立即在最近层停靠,不开门,然后返回首层站,并自动打开电梯门。 2.如果电梯处于下行中,立即关门返回首层站,并自动打开电梯门。 3.如果电梯已在首层,则立即打开电梯门进入消防员专用状态。 4.各楼层的叫梯按钮失去作用,召唤切除。 5.恢复轿厢内指令按钮功能,以便消防队员操作。 6.关门按钮无自保持功能。

电梯应急演练记录

电 梯 应 急 演 练 记 录 (单位名字)(日期)

电梯应急演练记录 一、目的 为了提升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电梯维修部门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和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次停电应急救援演习。 二、紧急电话 1、急救中心:120或999 2、火警:119 3、报警服务:110 4、公司电话:XXXX 5、维修部电话:XXXX 6、甲方单位电话:XXXX 7、维修组电话:XXXX 8、直接责任人:XXXX 三、组织结构 指挥长:XXXX 组长:XXXX 成员:XXXX、XXXX、XXXX 四、时间 计划演习时间: 实际演习时间: 五、模拟演习内容:XXXXXXXXXXXXXXXX 六:配备的器材工具 1、交通工具:配备必要的指挥与救援车辆 2、保障电梯应急照明、报警及通讯工具:包括电梯内外的通讯联络工具 3、应急救援工具:三角钥匙、盘车装置、松闸装置、照明器材、通讯设备、安全防护工具、警示牌、常用五金工具等 七、演习过程情况分析 15:00分召集会议,对演习前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工程部负责这项演习的实施,安保部和工程部负责对乘客的安抚和解救后的安排工作。 15:13分由客服人员扮作一名乘客被困在电梯里,当时电梯处在3层和4层之间,演习开始。 15:15分按动了轿厢内的报警警铃,告知被困在电梯里了,请求救援。中控值班人员接到报警,马上按程序对轿厢内的被困人员进行了安抚,并询问了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几个人,都多大年龄,身体状况等。“请您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我们马上派人把您解救出来,请你精心等候。”同时拿起旁边的电话通知了工程部和保安部,告知电梯有乘客被困,请求救援。 15:17分客服部接中控室的报告,马上和工程部取得联系,启动了应急预案。安保部的领班,工程部的主管带领人员马上奔向现场。同时赶往现场的还有工程部的主管人员和电梯维保公司的成员。 15:18分各部门主管领导赶到现场,看到电梯在四层,也顾不上等待另一部电梯,就直接爬楼梯而上,到达四层后对乘客进行了问候和安抚,我们的人员已经到现场请您耐心等待救援。电梯维保人员利用专业钥匙打开外厅门,一看轿厢离上下平层位置都较远,必须实施盘车放人,关好厅门,留下维保人员在厅门外等待电梯接近平层区后的开门救人工作,另外三人乘坐另一部电梯直奔机房。 15:21分四十秒赶到机房,断开电梯的主电源,通过对讲与被困乘客取得联

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因为高层防火的设计要求比一般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要严格,其消防困难程度要大于低层建筑。 2.消防电梯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供消防人员进行灭火与救援使用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电梯。因此,消防电梯具有较高的防火要求,其防火设计十分重要。 普通电梯均不具备消防功能,发生火灾时禁止人们搭乘电梯逃生。因为当其受高温影响,或停电停运,或者火燃烧,必将殃及搭乘电梯的人,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消防电梯通常都具备有完善的消防功能:它应当是双路电源,即万一建筑物工作电梯电源中断时,消防电梯的非常电源能自动投合,可以继续运行;它应当具有紧急控制功能,即当楼上发生火灾时,它可接受指令,及时返回首层,而不再继续接纳乘客,只可供消防人员使用;它应当在轿厢顶部预留一个紧急疏散出口,万一电梯的开门机构失灵时,也可由此处疏散逃生。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平方米,不足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坚井应当单独设置,不得有其他的电气管道、水管、气管或通风管道通过。消防电梯应当设有前室,前室应设有防火门,使其具有防火防烟功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公斤,轿厢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米×1.5米,其作用在于能搬运较大型的消防器具和放置救生的担架等。消防电梯内的装修材料,必须是非燃建材。消防电梯动力与控制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的门口应设有漫坡防水措施。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有专用电话,在首层还应设有专用的操纵按钮。如果在这些方面功能都能达标,那么万一建筑内发生火灾,消防电梯就可以用于消防救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普通电梯则不可用于消防救生,着火时搭乘电梯将有生命危险。 一、消防电梯的作用及设置范围 电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是竖向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例如被撞毁的美国世贸中心的两幢大厦中就有208部电梯。电梯的主要类型有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食梯和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一般与客梯等工作电梯兼用。 1.设置作用 工作电梯在发生火灾时常常因为断电和不防烟火等而停止使用,因此设置消防电梯很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供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灭火;抢救疏散受伤或老弱病残人员;避免消防人员与疏散逃生人员在疏散楼梯上形成“对撞”,既延误灭火战机,又影响人员疏散;防止消防人员通过楼梯登高时间长,消耗大,体力不够,不能保证迅速投入战斗。 2.设置范围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等情况设置消防电梯。通常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3.设置数量 消防电梯的数量主要根据楼层建筑面积来确定。我国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台消防电梯、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平方米设1台,大于1500平方米而不大于4500平方米设2台,大于4500平方米设3台。 4.设置位置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便于任何一个分区发生火灾都能迅速展开扑救,其平面位置须与外界联系方便,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由长30米以内的安全通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修订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以下变化: 1.合并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调整了两项标准间不协调的要求,将住宅建筑的高、多层分类统一按照建筑高度划分; 2.增加了灭火救援设施和木结构建筑两章,完善了有关灭火救援的要求,系统规定了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要求; 3.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4.将消防设施的设置独立成章并完善了有关内容;取消了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和防烟排烟系统设计的要求,这些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由相应的国家标准作出规定; 5.适当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技术要求; 6.补充了有顶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建筑利用该步行街进行安全疏散时的防火要求;调整、补充了建材、家具、灯饰商店营业厅和展览厅的设计疏散人员密度; 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修订后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了厂房、仓库、堆场、储罐、民用建筑、城市交通隧道,以及建筑构造、消防救援、消防设施等的防火设计要求,在附录中明确了建筑高度、层数、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主要修订内容为: 1、在“建筑构造”一章中补充了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要求。 2、为便于建筑分类,将住宅建筑原按层数划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修改为按建筑高度划分,并与原规范规定相衔接;修改、完善了住宅建筑的防火要求,主要包括: 1)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时,高层建筑中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处的楼板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50h; 2)小于等于100m的高层住宅建筑套内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对公共部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 3)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可兼具使用功能的避难房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4)明确了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的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条件; 5)规定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设置灭火器。 3、适当提高了高层公共建筑的防火要求: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修改为2.00h; 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能按照有关要求减少; 3)完善了公共建筑避难层(间)的防火要求,高层病房楼从第二层起,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4)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 5)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从30min修改为90min。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

******有限公司 电梯困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电梯“困人”故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经研究,决定开展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演练,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如下演练方案: 一、演练地点:本公司电梯 二、演练时间:年月日时分开始 三、救援人员组成、分工及联系电话(见附件2和附件3): 1、总指挥:公司分管领导;联系电话。 2、副总指挥: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电话、安保部负责人及电话、电梯维保单位负责人及电话。 3、应急值班中心:应急值守人员;联系电话。 联络监护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4、安保部: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5、松闸操作人:维保单位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6、盘车操作人:维保单位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7、电梯层门、轿厢门开门操作人:维保单位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8、志愿者: 、。 (注:本公司工作人员、维保单位工作人员应持有效的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四、配备工具、器材

应急照明装置:2套安全防护用具:4套 通讯工具(报话机):3套警示牌:付 电梯三角钥匙:1把盘车轮:1付 松闸装置:1套常用五金工具:1套 演练相关人员通讯录:5份 五、机构与职责 1、机构组成与人员配置 公司成立以分管领导为总指挥的现场应急救援队伍;设立指挥组、救援组和操作组。指挥组由总指挥、值守人员、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安保部负责人、维保单位负责人组成,总指挥配置1台报话机;救援组由设备管理部门三角钥匙保管使用人、安保部工作人员组成,安保部工作人员为监护、联络员,配置1台报话机;操作组由2名电梯维保单位工作人员和1名工程部工作人员组成,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监护、联络员,配备1台报话机。 2、指挥组职责与人员分工 (1)指挥组设在值班中心,负责通知联络救援各方,宣布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2)总指挥:接受值守人员应急报告,通知联络救援各方,命令在规定时间在到达预定地点,确认各方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实施救援,组织故障原因分析和预案评价。 (3)应急值守人员:负责接警,安抚被困人员,询问应急情况及被困人员状况,并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协助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安保部负责人、维保单位负责人:指导确认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相关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做好救援工作记录。 3、操作组职责与人员分工

消防电梯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供消防人员进行灭火与救援使用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电梯。因此,消防电梯具有较高的防火要求,其防火设计十分重要。 普通电梯均不具备消防功能,发生火灾时禁止人们搭乘电梯逃生。因为当其受高温影响,或停电停运,或者火燃烧,必将殃及搭乘电梯的人,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消防电梯通常都具备有完善的消防功能:它应当是双路电源,即万一建筑物工作电梯电源中断时,消防电梯的非常电源能自动投合,可以继续运行;它应当具有紧急控制功能,即当楼上发生火灾时,它可接受指令,及时返回首层,而不再继续接纳乘客,只可供消防人员使用;它应当在轿厢顶部预留一个紧急疏散出口,万一电梯的开门机构失灵时,也可由此处疏散逃生。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平方米,不足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两台消防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竖井应当单独设置,不得有其他的电气管道、水管、气管或通风管道通过。消防电梯应

当设有前室,前室应设有防火门,使其具有防火防烟功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宜小于800公斤,轿厢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米×1.5米,其作用在于能搬运较大型的消防器具和放置救生的担架等。消防电梯内的装修材料,必须是非燃建材。消防电梯动力与控制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的门口应设有漫坡防水措施。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有专用电话,在首层还应设有专用的操纵按钮。如果在这些方面功能都能达标,那么万一建筑内发生火灾,消防电梯就可以用于消防救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普通电梯则不可用于消防救生,着火时搭乘电梯将有生命危险。 一、消防电梯的作用及设置范围 电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是竖向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例如被撞毁的美国世贸中心的两幢大厦中就有208部电梯。电梯的主要类型有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食梯和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一般与客梯等工作电梯兼用。 1.设置作用 工作电梯在发生火灾时常常因为断电和不防烟火等而停止使用,因此设置消防电梯很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供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灭火;抢救疏散受伤或老弱病残人员;避免消防人员与疏散逃

消防电梯规范要求

1.设置作用 工作电梯在发生火灾时常常因为断电和不防烟火等而停止使用.因此设置消防电梯很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供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灭火;抢救疏散受伤或老弱病残人员:避免消防人员与疏散逃生人员在疏散楼梯上形成“对撞”,既延误灭火战机,又影响人员疏散:防止消防人员通过楼梯登高时间长,消耗大,体力不够,不能保证迅速投入战斗。 2.设置范围 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建筑面积、使用性质等情况设置消防电梯。通常建筑高度超过32米且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和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高层库房,每个防火分区内应设1台消防电梯;高度超过24米的一类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建筑、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等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3.设置数量 消防电梯的数量主要根据楼层建筑面积来确定。我国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台消防电梯、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设1台,大于1500㎡而不大于4500㎡设2台,大于4500㎡设3台。 4.设置位置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水分区内,便于任何一个分区发生火灾都能迅速展开扑救,其平面位置须与外界联系方便,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由长30米以内的安全通道抵达室外,在设计时,最好把道防电梯和疏散楼梯结合布置,使避难逃生者向灭火救援者靠拢,形成一个可靠的安全区域,两梯间还要采取分隔措施,以免相互间妨碍形成不利,另外,防火分区内每个房间到达逍应电梯的安全距离不宜超过30m,以保证消防人员抢救时的安全。 二、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必须设置前室,以利于防烟排烟和消防队员展开工作。前室的防火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前室位置 前室的位置宜靠外墙设置,这样可利用外墙上开设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既满足消防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其布置要求总体上与消防电梯的设置位置是一致的,以便于消防人员迅速到达消防电梯入口,投入抢救工作。 2.前室面积 前室的面积应当由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m。 3.防烟排烟 前室内应设有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设施,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4.设置室内消火栓

关于消防电梯的要求

关于消防电梯的要求,高规中是这样说明的: 6.3.1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6.3.1.1 一类公共建筑。6.3.1.2 塔式住宅。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6.3.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6.3.2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6.3.2.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6.3.2.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6.3.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6.3.3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3.3.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6.3.3.2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6.3.3.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6.3.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6.3.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6.3.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6.3.3.8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6.3.3.9 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6.3.3.10 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

电梯应急演练记录

电梯应急演练记录 电梯应急演练单位:嘉禾县金桂园小区 电梯应急演练内容:电梯发生意外困人事故时的救援 电梯应急演练负责人:曾利侠 电梯应急演练时间:2017年5月15日 电梯应急演练参加人员:李鹏飞、周伟、何文定、张威、李雄军、张峰、罗援军、陈样梅、肖春、唐基和、李石苟 电梯应急演练地点:嘉禾县金桂园小区 电梯应急演练时段:2018年1 月24日16 时至17时 电梯应急演练梯号: 1 # 电梯电梯应急演练类型:电梯意外困人救援 电梯应急演练过程记录: 1、16 时05分秩序维护员(张峰)接到1 #电梯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因电梯故障被困于电梯内的救援电话。 2、16 时06 分消防监控中心管理员(肖春)对讲机通知电梯管理员李鹏飞。同时,秩序维护员张峰电话通知电梯维保人员何文定。 3、16时08分电梯管理员李鹏飞赶到电梯困人现场。 4、电梯管理员(李鹏飞)现场了解电梯困人情况:与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取得联系,确认电梯里被困人数4人,电梯所在楼层 4 层至5层之间,并对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进行询问是否有人受伤或身体不适等情况,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回复身体无大碍,只是想及时脱困,电梯管理

员(李鹏飞)安抚被困人员不要慌乱,电梯维保人员马上会到,并及时将情况向领导汇报。 5、16时12分电梯维保人员何文定、张威赶到事故现场。随即组织人员对电梯被困人员实施救援,电梯管理员(李鹏飞)和电梯维保员(何文定)去机房打开井道照明,确认电梯的位置,安抚轿厢被困人员,断开动力电源,拿起盘车扳手进行往上盘车,将电梯移动到平层位置,电梯维保人员(张威)去电梯轿顶打开轿门、厅门将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安全救出。 6、后勤保障人员带被困人员(罗援军、唐基和、陈样梅)离开事故现场,到公司办公室进行安抚休息。 7、16 时30分电梯维保员何文定、张威在一楼层门处设置禁用电梯的标识。开始检查电梯困人原因并排除电梯故障。 8、2018年1月24日16时45 分电梯维保单位排除电梯故障,电梯维保单位出具电梯维修记录单。 9、2018 年1 月24 日16时52分电梯恢复正常使用。 电梯应急演练总结: 通过本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圆满完成,对本单位电梯使用中困人事件处置应对能力的提高,电梯乘客的教育,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今后对电梯的管理使用要争取做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害的目标。 因此可以说本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各类建筑规范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各类建筑规范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1.电梯设置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 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1.4:一、四层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4500 m2设2台,>4 500m3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3.3: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3.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7.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8.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9.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10.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11.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

门厅(玄关)设计需注意的要点

门厅的居住需求 在我们的印象中门厅往往是堆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鞋。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门厅中并不仅仅是鞋柜,还有别的东西,例如婴儿车、矿泉水的桶。 由于对门厅功能的不了解,可能感觉有个鞋柜就可以了。但其实,我们门厅中还有其他一些杂物。我们需要把这些收纳好,是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首先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进家以后需要做哪些动作,通过这些实际的行为,我们来看下门厅中需要设计的东西。 1.进门第一步:放下手中的物品

我们进门一般会先放下手中的物品,包括:书包、钥匙、提包、手机等,我们需要设置一个台面。 2.进门第二部:脱下外套 我们需要脱下外衣、帽子、围巾等,我们需要把它挂好。 3.进门第三部:拖鞋 需要拖鞋这一步,我们平常穿鞋外,还要考虑老人和儿童的需求。有时需要帮助老人和儿童穿鞋,需要留一定的空间。 照明的需求 我们进入房间的时候希望门厅的灯先亮起来。

4.整衣需求 考虑整理衣服的需求,希望门厅中有一个镜子,这个镜子最好是能够照到全身,镜子需要跟使用者有一定的视距。如果太近,照的时候也是很不方便的,这个时候需要在设计门厅的时候,就应该预先想到。到底镜子需要放在什么位置是最合适的。 5.大物收纳的需求 考虑到门厅并不是光有鞋子和小物品,还有一些长的大物品,比如:长靴、吸尘器、钓鱼竿、买菜车、老人推车等。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到底存放在什么地方好,是不是在门厅中留一定的余地。

6.小物收纳需求 也有些小的物品,比如:擦鞋油、口罩、快递单等需要出门前用的小东西,可以放在抽屉里,所以鞋柜还需要有小抽屉,放置这些小物品。 7.利用门扇背后空间挂置轻物 门厅一般都非常小,所以要充分的利用空间,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鞋柜的门打开后,门后还可以插一些拖鞋,放一些雨伞或者小物品。 8.干湿分区的需求 南方雨季比较多,可能雨伞雨衣这些物品,回来以后需要妥善保管,否则水滴滴答答弄得一地。所以对于伞笠或者地面的防水和防潮性也要进行注意。 9.安装设备的需求 门厅中的电表箱设计的时候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不能让它在一个和好的墙面上突出出来,这样可能就不美观,那么把它结合在柜子里又要能够够得着,或者是不能引起其他的危险。

消防电梯设置要求

消防电梯 目录 一、消防电梯的作用及设置范围 二、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设计要求 三、消防电梯梯井及轿厢的防火设计要求 四、消防电梯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要求 五、消防电梯防火设计的其他要求 消防电梯是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供消防人员进行灭 火与救援使用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电梯。因此,消防电梯具有较高的防火要求,其防火设计十分重要。 普通电梯均不具备消防功能,发生火灾时禁止人们搭乘电梯逃生。因为当其受高温影响,或停电停运,或者火燃烧,必将殃及搭乘电梯的人,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消防电梯通常都具备有完善的消防功能:它应当是双路电源,即万一建筑物工作电梯电源中断时,消防电梯的非常电源能自动投合,可以继续运行;它应当具有紧急控制功能,即当楼上发生火灾时,它可接受指令,及时返回首层,而不再继续接纳乘客,只可供消防人员使用;它应当在轿厢顶部预留一个紧急疏散出口,万一电梯的开门机构失灵时,也可由此处疏散逃生。对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体部分,楼层面积不超过1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平方米,不足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两台消防

电梯;每层面积超过4500平方米时,应设置三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坚井应当单独设置,不得有其他的电气管道、水管、气管或通风管道通过。消防电梯应当设有前室,前室应设有防火门,使其具有防火防烟功能。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公斤,轿厢的平面尺寸不宜小于1米×1.5米,其作用在于能搬运较大型的消防器具和放置救生的担架等。消防电梯内的装修材料,必须是非燃建材。消防电梯动力与控制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的门口应设有漫坡防水措施。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有专用电话,在首层还应设有专用的操纵按钮。如果在这些方面功能都能达标,那么万一建筑内发生火灾,消防电梯就可以用于消防救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普通电梯则不可用于消防救生,着火时搭乘电梯将有生命危险。 [编辑本段] 一、消防电梯的作用及设置范围 电梯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是竖向联系的最主要交通工具,例如被撞毁的美国世贸中心的两幢大厦中就有208部电梯。电梯的主要类型有乘客电梯、服务电梯、观光电梯、自动扶梯、食梯和消防电梯,消防电梯一般与客梯等工作电梯兼用。 1.设置作用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总结: 各类建筑中的电梯设置要求 1.电梯设置 层数和使用功能 《住宅设计规范》4.1.6:七层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必须设。注:室外设计地面起计,包括底层商店、空、跃层、中间层。 4.1.7:十二层以上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4.1.8:宜每层设站,不设站的层数不宜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宜成组集中,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 4.1.9: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梯中最大轿箱深度。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4.1.4:四层及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4.4.6: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 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4: 一、四及以上门诊、病房楼应设,且不少于2台,病房楼高度超过24m,应设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电梯和污物梯,应采用病床梯。 三、电梯井道不得与主要用房贴邻。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3.1.6:三层以下无电梯的病房楼以及观察室与挽救室不在同一层又无电梯的急诊部均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

于1:10,防滑措施。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3.1.2超过四层应设置电梯。来源: 藏品库应设载货电梯。 4.2.10: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书库应有提升设备,四层及四层以上提升设备宜不少于两套,六层及六层以上的书库宜另设专用电(货)梯。《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4.1.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乘客电梯或落货两用梯。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3.1.6:五层及五层以上设有群众活动、学习辅导用房的文化馆应设电梯。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3.1.5: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就设电梯,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3.1.3: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室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3.5.3:居住层距入口层地面高度大于20m时,应设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2:高层建筑每层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500m2设1台≥1500 m2,≤4500 m2设2台>4500m2设3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3.3: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

室内设计1

玄关设计 布置玄关的四个要点: 1、为何要设玄关? 按《辞海》中的解释,玄关是指佛教的入道之门,演变到后来,泛指厅堂的外门。现在,经过长期的约定俗成,指的是房门入口的一个区域。 设玄关一是为了增加主人的私密性。为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整个室内一览无遗,在进门处用木制或玻璃作隔断,划出一块区域,在视觉上遮挡一下。二是为了起装饰作用。推开房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玄关,这里是客人从繁杂的外界进入这个家庭的最初感觉。可以说,玄关设计是设计师整体设计思想的浓缩,它在房间装饰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客人一进门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三是方便客人脱衣换鞋挂帽。最好把鞋柜、衣帽架、大衣镜等设置在玄关内,鞋柜可做成隐蔽式,衣帽架和大衣镜的造型应美观大方,与整个玄关风格相协调。 2、如何进行玄关装潢? 首先,在装潢前要对玄关的设计及形式有所认识,从玄关与房子的关系上,玄关装潢可分为以下几种: (1)独立式:一般玄关狭长,是进门通向厅堂的必经之路。可以选择多种装潢形式进行处理。 (2)邻接式:与厅堂相连,没有较明显的独立区域。可使其形式独特,或与其他房间风格相融。 (3)包含式:玄关包含于进厅之中,稍加修饰,就会成为整个厅堂的亮点,既能起分隔作用,又能增加空间的装饰效果。 由此可见,玄关的设计应依据房型和形式的不同而定。可以是圆弧型的,也可以是直角型的,有的房型入口还可以设计成玄关关走廊。式样有木制的、玻璃的、屏风式的、镂空的等。总的来说,由于玄关的面积一般都不大,所需费用也就不太高。因此,主人尽可以多花些工夫装饰玄关,能起到花钱不多、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3、门厅如何选择照明? 在目前修建的单元住宅中,一般都有面积不大的门厅,却连系着卧室、厨房、厕所的过渡空间,而且又是一个家庭的门面,给人们以第一印象。因此,一般家庭都非常重视门厅的装饰和摆设, 使其尽量整洁雅致,庄重大方。为了创造这种光照环境,一般照明可采用吸顶荧光灯或简炼的吊顶,也可以在墙壁上安装一盏或两盏造型别致的壁灯,保证门厅内有较高的亮度,使环境空间显得高雅一些。 4、过道与门厅如何进行绿化? 居室的大门入口,是开门后给人第一印象的重要场所,也是平时家人出入的必经之地,不宜把插花、盆栽、盆花、观叶植物等并陈,既阻塞通路,也容易碰伤植物。若是门厅比较阔大,可在此配置一些 叶植物,叶部要向高处发展,使之不阻碍视线和出入。摆放小巧玲珑的植物,会给人以一种明朗的感觉,如果利用壁面和门背后的柜面,放置数盆观叶植物,或利用天花板悬吊抽叶藤(黄金菖)、吊兰、羊齿类植物、鸭跖草等,也是较好的构思。 玄关设计形式要素: A、地坪 人们大都喜欢把玄关的地坪和客厅区分开来,自成一体。或用纹理美妙、光可鉴人的磨光大理石拼花,或用图案各异、镜面抛光的地砖拼花勾勒而成。在此,我们需把握三大原则:易保洁、耐用、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